克拉玛依一楼出售泽福小区层高

由于环境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西月潭成了天鹅的栖息地。洁白的天鹅,现代的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城市风景。

    如果用实体作为标志来绘制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路线图,是这样的:部落—群落—村落—城市—都市。

    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生产生活共同体;群落是以亲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生产生活共同体;村落是以相互依赖的农业生产协作方式为纽带形成的生产生活共同体。

    城市是以非农牧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生产生活共同体。与前三个阶段的文明相比,它产生了质变:城市包括了功能明晰的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都市是以二、三次产业人口为主的,具有先进的生产力、文化、科技水准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生产生活共同体。

    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个在克拉玛依历史上没有专门强调过的事实——

    按照上述标准,六十年前,克拉玛依是从“工业村落”的位置起步并开始发展的。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去过内地的克拉玛依人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克拉玛依不像城市,而像是个“矿区”——道理就在于此。

    明白了上述道理之后,我们就应该向把“村落”建设成“矿区”的第一代克拉玛依人致敬!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是克拉玛依从“矿区式城市”向“现代化城市”大踏步迈进的时期。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公布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排名”——

    截至2011年底,在全国286个城市中,我市城镇化质量位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深圳、北京和上海;在全疆18个主要城市中,克拉玛依城镇化率达98.62%,在全疆位居第一位,而首府乌鲁木齐位居全疆第二位、全国第二十位。

    然而,走遍中国后又走向世界的克拉玛依人更不满足了:我们有了“都市梦”。

    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当中,“高品质城市的建设”这一目标,其实质就是将克拉玛依这座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都市。

    从部落到都市,这幅路线图清晰地反映了人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克拉玛依人也是一样——

    我们希望自己长期居住的地方生存越来越容易、生产越来越高效、生活越来越丰富。

    克拉玛依人为了实现自己的都市梦,从2010年以来采取了两个措施——

    第一,建设“硬件”。就是建筑各类系统配套的功能体。第二,建设“软件”。就是在硬件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着力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要阐述的,是第一个措施:2010年“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实施以来,克拉玛依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关于城市“软件”建设的成就,将在本系列报道的下一篇当中阐述。

进入新世纪,随着南泉、南苑住宅小区的竣工,我市的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也得到了迅速壮大。

城市规模迅速壮大 

    如果把“都市化”硬件建设的奋斗目标分解开来,具体任务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规模要体量足够,城市业态要日臻丰富,城市功能要系统完备,城市交通要尽量便利,城市水域要占比合理,城市植被要绿上求美,城市环保要高标严管。

    对于后几项任务,市民们应该没有异议。可对于“扩大城市规模”这个任务,是有不同的观点的:欧洲城市都不大,但市民生活却很舒适啊。

    可你是否知道,在欧美生活的华人,看病宁可回北京、上海?因为在欧美的大部分城市看病都需要预约,预约时间三个月甚至半年的情况都不是新鲜事——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城市具有医保资质的医院规模不够,接诊能力不足。

    因为城市规模不够而导致的生活不够便利的例子,在欧美国家比比皆是。

    当然,城市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但都市化的要求是城市需要具备先进的生产力、文化、科技水准和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城市必须具备足够大的规模,才能为这些高层次追求提供足够大的平台、足够广的空间。

    2011年之前的克拉玛依,好像一块3元钱那么大的馕:轻薄的面饼上撒着些稀稀落落的芝麻和洋葱粒。

    2016年的克拉玛依,好像一块88元钱的披萨:厚重的面饼上拍着大大的肉块、浓浓的芝士、多多的蔬菜。

    截至2015年底,克拉玛依全市建成区面积199.75平方公里,较2010年底增长1.7倍。其中,中心城区(包括白碱滩区、石化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170.08平方公里,较2010年底增长了2.5倍。

    建成区,是指城市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应该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

    自从克拉玛依河2000年通水起,克拉玛依人就习惯性地把它称为“穿城河”。

    这个“昵称”与其说是在描述这条河那时在城市中的具体位置,还不如说是克拉玛依人在寄托自己的期望——

    那时,克拉玛依河其实是克拉玛依中心城区——克拉玛依区建成区的南部边界。河北面是克拉玛依区既有的建成区,河南面基本以尚未未开发利用的戈壁滩为主。

    从2000年到2009年,克拉玛依河以南开始进行城市化建设。但是除克拉玛依市新行政区之外,新开发的区域的地名基本叫做“小区”:雅典娜小区、碧水云天小区、润福小区、泽福小区、南泉小区……

    可以。因为它满足了市民吃住的基本需求——克拉玛依的城市规模变大了。

    但仅仅是“变大了”——并不够“壮”。克拉玛依市的快速壮大,发生在2010年之后。

    在2010年至2014年的城市规模扩建工作,主要发生在克拉玛依河以南。这个过程的“主角”是“城南综合服务区”。

    城南综合服务区规划占地3392公顷,定位为中心城区的主中心,也就是“核心区”。

    它是集商业、行政、会展、商务、教育、商贸等为一体的市级商业服务中心,是未来城市的主导核心区域和发展新型区域,为打造“世界石油城”提供了空间载体。

    根据已经确定的规划,城南商业中心由形象展示区、混合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创意型商业区、生活型商业区和创意性商务区等“六区”组成,最终打造成集商业商贸、娱乐休闲、文化博览、创意办公、酒店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国际商业及商贸中心,成为城市主入口节点区域。

    在中心城区规划布局中,这个片区要承担全市和区域性综合服务职能,是城市的主中心。

    文体中心、吉祥路风情商业街区、会展中心一期等工程全面投用;红山湖建成并已对市民开放;城南商业中心基础设施投用;国际家居建材城一期开业;西南科技园部分投用;汽车城一期基本建成,已经开始招商;工程教育基地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开学,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入住;西域奇石花博园一期基本建成,商家已经入住;绿色康城居住区及其教育、养老、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已经建成。

    与已经投用和基本建成的项目相比,正在建设和确定建设的项目更多——

    天百国际购物中心、百瑞大厦、红有公司综合楼、恒隆国际广场、准油股份科研中心、First广场、尚都购物广场、万兴商业中心、金融广场、金河家乐酒店、未来城、商业综合体、胜利路商业街区、豫商大厦、西南科技园、纵九路商业步行街、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粗粗估算一下,这五年在城南综合服务区规划和建设的项目,似乎比克拉玛依从1958年建市到2010年这五十多年所规划和建成的大型城建项目还多。

城市业态日益丰富 

    “矿区时代”的克拉玛依市,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生产区和生活区。

    生产区就是油田,克拉玛依唯一的经济支柱地带;生活区就是克拉玛依市区。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在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宿舍”的服务功能扩展、丰富了,但仍旧是“宿舍”。

    很多克拉玛依的小资女人渴望过商业广告上那样的“白领生活”——

    身着铅笔裙,拎着小手袋,脚穿“钉子跟”,舞进写字楼,端起咖啡杯,俯视购物街,醉心华灯夜。

    如果克拉玛依的女人大多数还是采油工、泥浆工、泵工、锅炉工,这样的生活又有几个女人能过得上呢?

    是的,城市中丰富的业态构成是城市走向都市的一个重要基础。

    克拉玛依石化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6400公顷。五年来,园区建设快速完善。从建园起,截至2016年4月,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完成29.3亿元,为园区全部企业完成“七通一平”工作,具备承载大企业、大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目前园区已入住企业141家,园区招商引资企业累计完成项目到位资金145.31亿元。“十二五”期间,园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978.6亿元,工业增加值588亿元,利税收入321亿元,综合实力居全疆园区前三位。

    2015年,园区进入“中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这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96.6亿元,就业12060人。

    2012年,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规划出台并获准成立。2013年开工奠基,2014年,园区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工程。

    云计算产业园中期规划用地10.84平方公里。园区定位为“围绕信息产业的四大产业板块,服务八大行业,聚集形成七个产业集群”。

    在这三年间,先后完成了园区建设研究方案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案等两项编制、世纪大道南侧50米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以及燃气管线、前期10KV供电、通讯管廊、临时排水、2号供热锅炉房等5项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9月,云计算产业园区天宇路、瑞云路、吉云路等三条道路通车,并均设公交停靠站,以完善道路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2012年4月28日,被誉为油城“城市会客厅”、“文化不夜城”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破土动工,它是当前新疆首个文化产业园区,位于市中心临克拉玛依河地段,总面积约54公顷。

    园区分为工业遗产保护区、中央文化时尚街区及综合配套区3部分。由石油工业遗产博览、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艺术、展览展示、文化休闲、文化旅游、中央文化时尚休闲等7个模块组成。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昆仑路以南的部分基本建成,已有23家企业落户园区,园区利用会展招商、网络宣传等方式,先后与奥森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神州租车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正在洽谈合作意向。

    “十二五”期间,通过策划“丝涂之路”克拉玛依国际涂鸦大赛,来自国内外30余位涂鸦爱好者以“文化交流·创意设计·美丽中国”为主题,完成了园区及创业基地近3000平方米的整体外观设计,提升了园区文化艺术创业基地的艺术品质。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克拉玛依,空气质量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跻身前10名。

迎宾大道的竣工,使我市的对外交通条件得到了初步完善。

运动健身场馆的普及,使城市“10分钟健身圈”成为可能。

市科技馆的天幕影院为市民呈现超乎寻常的感官体验。

    同时,通过采用多元化投入的方式,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全市文化旅游活动相结合,为油城市民带来了3D魔幻艺术展、0990街舞大赛、迎中秋“创业基地首届创意文化节”等多种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园区影响力,聚集了人气商气,推动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开创青年创业新模式,克拉玛依区政府支持并推送园区企业参与全国及我市各类大赛及展会。近年来,园区企业创作的摄影作品《梦幻魔鬼城》获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礼物》《童鞋》《贪吃蛇》等三部微电影作品分别获得克拉玛依首届网络文化节“美丽克拉玛依”微电影大赛一、二、三等奖。

    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上,园区创业基地大雅画廊、小拐乡刺绣、剪纸工作室等文化企业,借助克拉玛依元宵节庙会、旅游商品博览会、新疆文博会等,持续加大对创意剪纸、石油小精灵、小拐乡哈萨克手工艺品等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开发与营销工作。

    各类园区的兴起,意味着克拉玛依人“男人多为钻井郎、女人多为采油工”的时代宣告结束,克拉玛依人的职业在短短几年中变得空前丰富。

城市功能愈发完备 

    工作时间相对减少,休闲时间相对增加,是都市化生活的一大特点。

    为了适应克拉玛依的都市化进程,五年来,克拉玛依的文体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文体中心位于新区世纪大道以南,总用地规模77.76公顷,是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会议会展、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由多个分区组成——

    中央大道、庆典广场、室外运动休闲区、体育中心区、文化中心区、科教中心区。

    体育中心区包括体育馆和体育场两组建筑;文化中心区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大剧院和青少年宫四组建筑;科教中心区由前广场、中心下沉广场、斜向绿化广场组成,核心建筑为三馆合一(科技展览馆、博物展览馆、城市规划馆)的科技馆。

    图书馆于2010年9月开建,2014年4月开馆。它的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120万册,阅览座位2600个,是油城市民的“大书房”。

    文化馆于2011年9月正式开工,2014年8月投用。它的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内设老年大学、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舞蹈排练厅、书画创作室、音乐研究室、摄影研究室、文学研究室等,与南面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东面的科博馆共同构成了文体中心北部核心区。

    青少年活动中心于2010年10月开建,2013年4月落成投用。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设置有航空模型、电工电子、机器人、工业设计、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17个专业实验室,以及科技互动展厅、剧场、天光教室(美术)、影音室、摄影棚等16个功能厅室。它能同时容纳1500人开展活动,年接待量可达5万人次以上,它已成为我市目前最大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科技馆于2009年9月开建,2015年4月投用。它占地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是集科技展览馆、博物展览馆、城市规划馆、球幕数字影院和4D影院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馆,是迄今为止我市最大的民生文化工程。

    市体育馆于2010年9月开工建设,2013年11月向公众开放。它的总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这是一座可举办室内所有球类项目、全能体操项目及文艺演出的综合性甲级体育场馆,可容纳5774名观众。

    五年来,在文体中心以外,还有不少文体场馆陆续开建或投用——

    “海洋之心水世界”游泳馆改扩建工程于2012年5月动工,2014年8月面向市民开放。它占地面积15.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是西北地区建设等级最高、泳池水质最佳、配套服务最完善的游泳场馆。

    工程教育基地综合体育馆于2012年6月开建, 2015年10月竣工。它位于城南大学城内,总建筑面2.01万平方米,内设篮球、网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综合训练等场馆,可容纳近三千人观看比赛,是大学城的标志性建筑。

    市体育局射击射箭馆于2012年8月开工,2013年9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7077平方米。可用于射击、射箭、乒乓球等多项目比赛。是目前全疆最大、设施设备最好的射击射箭场馆。

    2012年4月,白碱滩区体育健身中心开建。该中心位于白碱滩区东北角,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由主场馆和室外田径场组成,可举办各种小型国内体育比赛和大型集会。2015年已竣工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底,全市各类体育场地107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6.63平方米。而同期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1.46平方米。

城市交通更加便利 

    道路主要围绕着新行政区、南湖小区、石化工业园、绿色康城、城南二期、建材城、云计算产业园、宝石路以及城南综合服务区进行敷设。

    2013年8月,全长19.82公里的克白快速干道通车。与以往相比,克白两区之间的路更宽了,行车时间也缩短了一半。

碧空如洗,绿意盎然,既让克拉玛依中心城区美不胜收,更是市、油田公司送给每一位克拉玛依人的一份宝贵福利。

造型优美的树形,让新行政区的环境赏心悦目。

夏日里,游人驾驶冲锋艇横渡西月潭,好不惬意!

在山桃花下含饴弄孙,这样的社区环境在我市实属平常。

市区东郊金龙湖,五彩斑斓,层次分明,宛如图画。

    在公共交通方面,五年来,我市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发展城市公交。

    2012年,我市在西北地区率先推出了一项特殊的优惠政策——中小学生免费乘坐公交车。为此,政府安排了3902万元购置公交车辆、5000万元补贴公交运营。从那时起,全市4万多名中小学生,包括乌尔禾区兵团137团中小学生,都从政策中受益。

    2013年,我市投资1600多万元,启动公交智能化二期建设项目,市民开始享受“数字出行”服务。

    另外,我市通过优化公交运行方案,加密了公交班次,解决了大农业开发区、石化工业园区、西域奇石花博园、西南工业园区通公交车以及白碱滩养殖基地、小拐乡开通线路班车等问题,解决了克白区间车早晚高峰期市民乘车难的问题。

    目前,克拉玛依城区公交设施完备,建设适度超前,公交站场、公交拥有率都处于同等规模城市领先水平,基本上满足了市民对公交发展的需求。

城市水域迅速宽阔 

    克拉玛依人对水的无尽渴望,是南方水乡人难以理解的。从克拉玛依诞生之日起,对城市水利的建设就从未停止过。

    “未来三到五年,克拉玛依将拥有一条河、一片湿地、三座湖。”2013年5月19日,在金龙湖开工仪式上,时任市长陈新发这样说。

    但接下来两年的工作成果,似乎让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金龙湖位于市区东南,占地约340公顷,水域约180公顷,库容约570万立方米,约有252个足球场那么大。

    金龙湖不仅拥有开敞式水面的湿地生态景观,还具有绿化灌溉的蓄水库功能,对涵养水源、调节水循环、改善小气候、营造人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城南大学城畔的一座充满魅力的红山湖,于2014年夏秋之交全面竣工,并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红山湖在胜利路以西、东环路以南,湖体总面积54万平方米,库容达189万立方米、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坝体木栈道景观约340米,湖区慢行自行车道总长约2公里。

    红山湖是在东沟污水库改造工程的基础上,根据大学城总体规划的要求,对湖滨区域进行两期大规模景观改造而成,于2012年10月开工,2014年8月全面建成。

    如今的市区南郊,悄然形成了一片大型湖泊,无数的鸟儿翔集于此,繁衍嬉戏。

    这是我市又一个生态项目——九公里生态湿地。它被称为“城市之肺”。

    湿地处于中心城区南部,南侧紧靠农业开发区,占地1320公顷,蓄水量989万立方米,工程主要包括湿地核心区、湿地展示区、水上休闲区。

    这块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原本是克拉玛依市污水和建筑垃圾的汇集地,工业取土形成的大小水坑星罗棋布。

    政府因地制宜,在保护利用原有植被基础上,充分利用两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的中水,在这里“蓄水植绿”,营造独特的戈壁湿地景观,打造成克拉玛依市的一块“城市之肺”。

    湿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330平方公顷,蓄水量236万立方米,项目投资1.94亿元,于2012年9月开工,2014年10月基本完工;二期占地990公顷,蓄水量623万立方米,投资估算4.66亿元。

    截至2014年底,克拉玛依河东段改造、九公里环境保护治理一期建设、金龙湖土方开挖、红山湖(南湖)湖滨区景观(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克拉玛依一条河、一片湿地、三个湖的水体环境基本形成。

城市绿意日益浓厚 

    水,意味着生命与生机。克拉玛依人爱水盼水的实质是渴望绿色。

    从第一代克拉玛依人在这片“没有水、没有草,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滩上扎下根之后,绿化戈壁、美化城市就成了每一代、每一位克拉玛依人不需要动员的主动行为。

    截至2009年底,克拉玛依绿化覆盖率42.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41平方米。克拉玛依跨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克拉玛依绿地分布不均,特别是城市周边植被覆盖率较低;绿地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和改善效应还不够明显;克拉玛依的生态系统依旧脆弱。”时任副市长刘波涛这样说。

    2010年,围绕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部署,市政府提出了“把城市建在森林中”的工作目标。

    “把城市断续的防护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圈闭’,用绿色把城市包围起来,利用各种各样的水面和绿地,把城市建设得更加漂亮,让居住环境再上一个档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环境友好城市。”刘波涛说这些话时,眼神中充满了信心和干劲儿。

    在五年时间里,动员全社会力量,以大会战的方式,确保新增城市绿地7.3万亩,是我市当时拥有绿地面积的2倍多,其中克白城镇区新增6.7万亩,绿地面积将达到8.67万亩。

    “大绿化”主要内容是:完成中心城区森林公园、田园居住区框架林、克白快速干道防护林、九公里湿地公园、绿色康城、沁园小区、独山子区东防护林、白杨河综合治理等88项重点绿化工程。

    这些工程涵盖城区道路、城市公园广场、居民小区、文化活动场所、工业园区、城市周边防护林、湿地、城市周边荒漠植被、过境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等各个方面。

    “大绿化”掀起了全民会战的热潮,一年好过一年,一浪高过一浪。

    2012年,新增绿地面积1.2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0%,也超过之前五年新增绿地面积的总和,新增苗圃3865亩。

    2015年,实施了克拉玛依河改造、金龙湖应急水源地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新增绿地7811亩,新增苗圃500亩。

    截至2015年底,克拉玛依市绿化覆盖率42.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17平方米。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221公顷,比2010年增长了45%;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了7800公顷,比2010增长了351.1%。

城市环保日趋严格 

    无论空气质量还是水土质量,克拉玛依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国环保形势总体严峻的形势下,克拉玛依风景独好——

    截至2010年,克拉玛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已经连续8年在全疆19个城市中名列第一,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尽管如此,近五年来,克拉玛依仍在高标准、严要求地未雨绸缪。

    五年来,我市在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工作方面实现重大突破。2011年至2015年期间,累积投入123.42亿元资金,相继完成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园林绿化、居民区环境改造、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一大批环境保护工程项目。

    2012年8月,油田公司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成立水质工程联合实验室,发展高新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技术,推进环境水质科学发展。

    2012年11月,我市在全疆率先采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陆续在三平水厂、白碱滩水库、白杨河水库、第五净化水厂安装使用,实现了水源地全天候自动监测,保障市民饮水安全。

    2013年1月,我市在全疆率先正式发布PM2.5监测数据,实现了24小时全年连续监测,每日空气质量状况可上网查询。

    2014年3月,克拉玛依市继续强化生态保持和环境建设,启动实施“蓝天工程”,全面推进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饮食油烟污染以及工业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向大气污染宣战,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主城区(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以上,全市达到88%以上。

    2013年5月,我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于当年底具备填埋条件,于2014年完工,服务范围覆盖克拉玛依区和白碱滩区。

    填埋场位于克区东侧25公里、石西沙漠公路15公里处,总用地139公顷,采用防渗、导渗、压实、覆盖、沼气利用等技术,达到国家一级填埋场的要求。

    2013年,热电联产项目组投产发电,向城南新区供热。项目规划容量4×350MW,建设规模为2×350MW机组,投资超过30亿元,是目前新疆单机容量最大的超临界机组,也是我市建设的第一台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能耗热电联产机组。

    2014年4月,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正式获得《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全部106项指标检测资格证书,我市成为全疆首个能在本地检测生活饮水全部指标的地州市,为市民一直喝清洁水、放心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 

    2014年,我市“蓝天工程”实施顺利。截至2014年末,空气环境质量全年优良天数87.4%,克拉玛依区和白碱滩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0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均符合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95.1%,比2009年提高3.29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处理率五年来一直保持在100%。

    2015年,我市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持续开展对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运输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治理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较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新闻作品,有其专业性的技术要求:用尽量少的篇幅来阐述尽量多的内容。

    写到这里,本文的第一章内容——“五年来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才告一段落,已经用了将近一万字。

    这一万字,还是在“精简了再精简”的技术要求下完成的。

    如果这样的情况,主要不是因我们的业务能力所导致的话,那么答案只有一个——

    五年来,克拉玛依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天换地的成就!

党委政府问政于民 

    本文开篇时已说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在全国城镇化进程中,克拉玛依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了。

    “与城镇化风光的排名相比,对克拉玛依城市面貌的评价并不高。”自治区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聂春霞坦率地说,截至2011年,在新疆18个主要城市中,石河子和库尔勒宜居性为优,其余16个城市水平都较低。具体分析克拉玛依的结果是:经济水平高,但城市面貌尚不够好。

    由此可见,在向都市化迈进的进程中,“改善城市面貌”是克拉玛依建设“高品质城市”的工作重点之一。

    都市化进程,不是简单的加法。它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科学审慎的分析。

    这样的科学分析,其实质就是自己给自己挑毛病、找问题。这项工作,是五年来克拉玛依都市化建设的第一项要务。

    我们在五年之后看着这座改天换地般的新城市时,首先需要给克拉玛依市各级政府“点赞”。

    “点赞”的原因,首先不是因为他们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城市建设工作,而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搞清楚了工作主要的服务对象——克拉玛依市民。

登上晴照台,可赏克拉玛依河美景,走下晴照台,可观各种棋类比赛。克拉玛依棋院的建设,体现出城市经营者的匠心独具。

    也就是说,克拉玛依各级党委和政府很清楚:打造高品质城市的工作,就是在为人民服务。只有搞清楚了人民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2012年10月,市规划局向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的部分机关单位、学校及广大市民发放问卷19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50份。

    被调查者年龄以30-40岁为主,平均年龄为3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36:64。被调查者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为主。涉及到的行业以社会服务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机关社会团体为主。职业涵盖了工人、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经营者、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等。

    被调查者中81%为本地户籍,78%在本地居住10年以上。核心家庭居多,家庭人口为2-3人的比例约为80%;家庭收入多在3-8万元。

    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调查对象统一地倾向于“开发新城区”与“改造老城区”并举,希望新区沿友谊路向南发展。

    关于城市环境状况,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影响居住品质的原因主要是绿地不够和噪音稍大,比重分别达到了47%和22%。

    对于交通出行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道路太窄、缺乏停车场。对于公交系统,95%的调查对象评价良好。

    对于商业设施建设方面的意见,有49%的调查对象期望的商业模式是餐饮娱乐休闲购物集中一站式商业区以及大型百货商场。

    调查对象对于城市广场的需求较高,认为城市广场足够的仅占15%。大家希望有更多的、分散设置的小型广场,希望能有更多的“线状休闲漫步空间”。

    对于城市风貌,调查对象希望“石油味儿”能稍微淡一点,希望克拉玛依能树立起生态环境美、现代产业多、现代都市感强的形象。这三种期望的比重分别为33%、23%和21%。

    弄清楚了市民的需求和要求,接下来的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重点。

科学规划有的放矢 

    2010年12月21日,市政府出台了克拉玛依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推进克拉玛依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构建北疆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满足全市人民生活需要为总体目标,按照高标准、高起点、满足旅游需求的要求,以面向世界的眼光,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

    随后,市政府立即组织开展了《克拉玛依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建设克白城镇组群”。

    继而,以这份《规划研究》为总纲,2012年4月出台了《克白城镇组群城市设计》和《克白城镇组群分区规划》的编制。

    这些设计和规划,提出了克拉玛依建设“两轴三片七区”的总蓝图——

    以昆仑路和迎宾路为两个发展轴;以“九公里生态农林产业片”、“白碱滩(含石化园区)生产及生活服务片”、“克拉玛依生活及商贸服务片”为主要建设片区;以“城北区”、“城西区”、“城南区”、“城东区”、“九公里生态城区”、“石化园区”和“白碱滩区”为具体建设区域。

    在产业布局方面,形成三大产业片区,即“克拉玛依生活及商贸服务片”、“白碱滩(含石化园区)生产及生活服务片”和“九公里生态农林产业片”。

    “克拉玛依生活及商贸服务片”是“金融、信息、旅游”这三大新兴产业的承载地和工程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等产业的承载区;“白碱滩生产及生活服务片”承接老城区搬迁及招商引资项目的一类、二类工业;“九公里生态农林产业片”主要承载旅游接待、生态居住和休闲养生等城市功能。

    据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张俊介绍,五年来,按照城市规划建设时序,城区的发展原则是以南拓为主,东西两翼适度发展。

    所以,这五六年来,城南的单体工程最多,也最为集中,是这五六年间克拉玛依开发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主战场”。

为民服务不惜投入 

    梳理五年来城市建设的过程,“民生”成为了贯穿整个城建工作的“牛鼻子”。

    为打造高品质城市,确保民生持续改善,2010年12月出台的《关于推进克拉玛依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中,明确规划了“十二五”和更长一段时间克拉玛依着力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

    这“十大民生工程”是:就业再就业促进工程、居民收入增加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工程、居民安居工程、养老服务深化工程、农牧民市民化工程、交通畅通工程、天然气入户工程。

    硬件建设,首先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换句话说,只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使城市硬件建设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其实,新世纪以来,克拉玛依市政府一直对民生工程的硬件基础——城市基本建设非常重视。2009年,即便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到35.7亿元的情况下,在城市基本建设方面也投入了10.26亿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8.74%。

    从2011年起,在“十大民生工程”的基本建设方面,投资愈发加力——

    2011年共计完成项目190项。其中安居工程8项、菜篮子工程10项、城市交通畅通工程28项、安康工程11项、平安城市建设工程3项、城市生态建设工程31项、城市美化工程10项、文化繁荣工程10项、产业培育工程20项、规划体系建设工程59项。

    2012年共计完成项目122项。其中安居工程6项,菜篮子工程5项,城市交通畅通工程12项,安康工程11项,平安城市建设工程6项,城市生态建设工程15项,城市美化工程3项,文化繁荣工程12项,产业培育工程39项,规划体系建设工程13项。

    2013年共计完成项目118项。其中安居工程8项,菜篮子工程3项,城市交通畅通工程9项,安康工程9项,平安城市建设工程5项,城市生态建设工程12项,城市美化工程4项,文化繁荣工程14项,产业培育工程48项,规划体系建设工程6项。

    2014年共计完成项目116项。其中安居工程6项,菜篮子工程4项,城市交通畅通工程7项,安康工程14项,平安城市建设工程4项,城市生态建设工程13项,城市美化工程5项,文化繁荣工程8项,产业培育工程47项,规划体系建设工程8项。

    2015年共计完成项目106项。其中安居工程5项,菜篮子工程5项,城市交通畅通工程9项,安康工程22项,平安城市建设工程8项,城市生态建设工程12项,城市美化工程3项,文化繁荣工程4项,产业培育工程34项,规划体系建设工程4项。

城市交通全面改观 

    2002到2010年期间,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9%,其中小型车增长最为迅速,达到23.2%,而小汽车比重也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达到20.6%。

    这样的状况,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出现了停车位供应不足、各工业圈和商圈之间交通不畅、公交出行利用率较低和慢行交通得不到重视等问题。

    为了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全面发力——

    2010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我市建设部门着手抓好城市道路系统、步行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

    在城市道路系统方面,结合城市建设与管理现状、城市交通建投资金额,先后启动了一系列道路畅通工程项目,打通了影响居民出行和城市环境的“断头路”,完善城市道路路网系统。

    八一路于2011年4月动工,2011年9月竣工;油建路北延段于2011年5月动工,2011年11月竣工。纬四路(迎宾路-民生路)于2011年9月动工,2012年5月竣工。准噶尔路桥于2012年10月动工,2013年8月竣工;幸福路东延段于2013年5月动工,2014年9月竣工;幸福路西延段于2013年6月动工,2014年5月竣工;西霞路(北环路-克西立交)于2013年 7 月动工,2013年 11月程竣工;人民路南延段于2014年4月动工,2014年9月竣工。

    另外,润福、泽福小区之间的玉田路北延、雅典娜小学与雪莲宾馆北侧的苗园路西延、大小拓湖小区之间的华山路(长征路-泰山路)段、风华小区以北塔山路西延、北苑小区以北的银河路东延、第九小学以北的通讯录东延、纬四路(新兴路至胜利路段)等一批“断头路”已经列入我市专项规划准备陆续实施建设。

    在停车位方面,2012年4月,中心城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出台。规划涵盖城北、城南、城西、九公里等四个分区,规划面积为255平方公里。地下交通是规划的一部分内容,规划近期通过建设地下过街通道、地下街、地下停车场等多种方式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

新建成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充满了科技感。

游泳馆可以承办各种规格的正规比赛。

市图书馆的竣工为市民营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2012年4月,中心城停车场建设规划出台。规划指出,在城市实行“核心区停车泊位适度从紧、核心区外停车泊位按需充分供应”的政策,形成以地面停车、路边停车、地下车库、停车楼、机械式与非机械式等多种停车形式并存的局面。其中,规划了路边单双侧停车场,涉及北环路、新月路、友谊西支路等共计31段道路、总长2764米,停车泊位2746个。

    2014年11月,《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2015—2020)》编制完成,目前正在报送审批阶段。规划的总目标就是建立新型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引导市民形成“步行+自行车”的出行方式,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环境。

城市绿化森林围城 

    早在2008年,克拉玛依就成为了住建部授予的全国34座“国家园林城市”之一。

    但克拉玛依人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在“鸡蛋里挑骨头”——

    克拉玛依市绿地分布不均,特别是城市周边植被覆盖率较低;绿地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和改善效应还不够明显,克拉玛依的生态系统依旧脆弱。

    据市建设局2011年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心城区有较大公园绿地17处,面积250.78公顷。但城市绿化美化状况存在三个短板——

    克拉玛依地处荒漠戈壁,气候、水资源、土壤等条件恶劣,绿化建设本底条件差,营建及管护成本高,大面积绿化种植对地区水资源的消耗相当巨大。

    同时,受自然条件影响,城区内部绿化可选用植物品种和配置方式也受到较大限制,易导致物种组成简单,群落类型简单,景观结构单调,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等问题。

    城市大型绿地多集中于城市外围地区,距离居民区距离较远、使用率低,不能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城市各组团间的绿网、绿道系统不健全,绿地之间缺乏相互联通,系统连续性不足。

    城市防护绿地,在城市的生态安全和保障生活环境上的重要性十分突出,但是在游憩品质和观赏价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以提高城市绿化品质为目标,在坚持防护绿地面积适度提高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公园、广场、游园等高品质绿地的建设。

    2011年6月启动的全市性的“大绿化”工程,就是在这样的科学研究的背景下展开的。

    “大绿化”工程是我市2012年至2016年间组织实施的森林公园、九公里湿地、克白快速路道路防护林等88项绿化工程的总称。

    这些工程涵盖城区道路、城市公园广场、居民小区、文化活动场所、工业园区、城市周边防护林、湿地、城市周边荒漠植被、过境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等各个方面。

    也就是说,克拉玛依要用五年时间,实现绿地面积比过去五十年的绿化总量增加两倍的目标。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市领导亲自“督战”,带头种树,并向各区、驻地央企、地方企业,以及相关单位会战单位颁发工程目标责任书。在实施过程中,我市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多种树、种大树,增强节水意识,做好树木养护管理,尤其是在新建住宅区和城市道路的绿化上种大树,做到高档绿化一次性到位。

    时任市长陈新发亲自担任市“大绿化”工程领导小组组长。

    各参战单位领取绿化工程目标责任书,集合施工车辆和队伍,分赴绿化责任区。

    全市人民踊跃参加,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退休职工,都参加了春秋义务植树。

    我市通过这些措施,几年来,克拉玛依城市生态环境好明显改善。今天,克拉玛依基本实现了“森林围城”的生态格局。

城市景观琳琅满目 

    我市作为我国油气开发和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工业遗产丰富,石油工业景观气势宏大,特色突出。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文景观也日益丰富。但仍然存在着“石油工业景观开发利用不足”和“建筑风貌缺乏统一性”这两个问题。

    为提升城市品质,突出城市特色,政府以规划为引领,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

    五年来,完成了关于克拉玛依城市风貌、城市雕塑、中心城区城市照明、公共艺术、克拉玛依城区大型户外广告等专项规划;编制了关于克拉玛依河两岸城市设计、克拉玛依河东段、西部戈壁公园、金龙湖、东部交通枢纽等一系列规划;同时加强了对规划新类型、新课题的探索与研究,相继完成了我市《建筑特色研究和建筑风貌设计导则》、《建筑外墙立面改造设计导则》工作。

    在石油工业景观利用方面,五年来,“地下有石油、地上有旅游”的红浅作业区、新市政广场克拉玛依之歌雕塑、克拉玛依河景区艾青雕塑、白碱滩石油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已经竣工。城南商务中心克一号井景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遗产保护区正在建设之中。城北石油地质博览园、城南二期居住区城市公园、白碱滩休假疗养区红色石油展示区和重金属艺术体验中心等一批城市景观景点已经完成规划,即将实施。

    在城市风貌改善方面,五年来,已经完成或开展的景观与风貌区有:金龙湖、红山湖、九公里湿地、森林公园等绿色景观;火车站、高速出入口等门户交通景观;市政府广场、会展中心、文体中心五大场馆、准噶尔桥、黑油山滑雪场等公共景观;克拉玛依河、克白大道防护林、217国道防护林、迎宾大道防护林、城北防护林、奎阿高速防护林等景观带;九公里生态田园居住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等都市农业风貌区;大学城、汽车城、建材城、西南科技园、城南商务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域奇石花博园、信息产业园、南湖美食城、塔山路美食街等现代都市景观风貌区;石化工业园、白碱滩南部工业片区等石油景观风貌区;以及河道、广场、公园、主干道等一批夜景灯光亮化工程建设。

    “白天蓝天绿水,夜间桨声灯影”的美景,已经在克拉玛依成为现实。

环境保护未雨绸缪 

    中国几十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事前“预防”,从工作难度、实施成本、实施效果上,都要比事后的“治理”要好很多。

    如果脑子里没有绷紧这根弦,克拉玛依五年来的快速发展,不可能让克拉玛依的环境像今天这样——比五年前更加秀美。

    为此,五年来,我市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了环境、资源、能源、产业、城乡建设等重要政策措施,实施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各项工作,也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咨询、部门会审、环保预审、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和机制,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协调。

    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2011年制定完成的《克拉玛依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项目实现了从常规35项到69项的提升,水质评价更为客观科学。

    此外,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克拉玛依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克拉玛依市机动车维修与拆解行业危险废物管理的通知》等多个涉及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

    从2011年起,我市已连续4年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和环境污染专项检查活动,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4年来,全市环保部门共出动监察人员11428人次,检查企业1822家,立案查处309起环境违法案件,处罚金额共计147.855万元。

    2013年3月,克拉玛依市在新疆率先出台《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对环境保护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一经查处,克拉玛依市环保局将给予举报人1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奖励。

    对于五年来城市建设改天换地的变化,外地游客用“啧啧”的赞叹声评价;普通市民用“逛新城”的心态来重新认识、熟悉自己的家乡。

    而五年来克拉玛依城市建设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在克拉玛依的规划建设者眼里,远没有那么抒情和浪漫——

    所有的变化,都是一张张图纸、一份份报告、一车车砖石、一次次会议、一趟趟现场、一回回争吵、一夜夜通宵堆砌出来的。

    但是今天,当你爬上克拉玛依市区北面的成吉思汗山顶向南眺望,或者站在克拉玛依机场塔台上向北张望,或者登上龙山滑雪场高等级雪道顶端向西瞭望,或者站在克塔高速公路“克拉玛依西”服务区向东遥望,或者坐上飞机向下俯望——

    你一定会感到震撼,五年来你一直生活的这座城市居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在本文的采写过程中,记者问了多位普通市民同样的两个问题——

    第一,“你觉得这几年克拉玛依变大、变美了吗?日常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了吗?”

    第二,“经过这几年的城市建设,你觉得城市发展给克拉玛依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被采访者几乎异口同声:“克拉玛依变大变美了”、“生活内容更丰富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多数被采访者总是迟疑很久,然后表示“自己说不好”、“感觉克拉玛依越来越像内地城市了”、“以前是内地的亲友邀请我去他们那里玩,现在是我邀请他们到克拉玛依来玩”、“越来越喜欢在朋友圈上转发关于克拉玛依新变化的微信了”。

    得到上述这些感性强而理性弱的采访结果,并不出乎我们的预料。因为“城市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专业性命题——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总目录下的一级菜单,非专业人士很难全面系统地阐述清楚其中的深远历史意义。

    合格的城市的寿命,其单位不是“年”,而是“千年”。一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市民的荣耀所在——

    希腊人并不因为其目前的债务危机而感觉低人一头,因为他们有三千年的雅典;英国人并不因为二战后的世界霸主地位易手美国而感到羞耻,因为他们有着美国不可望其项背的、两千年的伦敦;面对上海人的“傲娇”,西安人不屑一顾:我们是十朝古都。

    《西圣地》的作者赵天山告诉本报记者:“我写这部作品的精神动力,就是想让克拉玛依人把克拉玛依这个‘家乡’变为永恒的‘故乡’。”

    确切地说,2010年“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中“打造高品质城市”重要任务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其本质是“城市文明的主动发展、加速发展、专门发展”。

    从短期来看,这项工作快速地显现出了巨大的现实作用——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品质的提升,使克拉玛依占领了新疆范围内城市规模和品质的区域性制高点,提升了城市的品牌价值,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增强了克拉玛依对人才和外地企业的吸引力。

    在这项任务实施仅仅五六年之后来盘点其全部的成效和意义,为时尚早——它真正的意义,要在几十年、上百年之后才能全面地展现出来。

    本文的作用,只是一个“单项阶段性小结”:力图通过梳理五年来“打造高品质城市”任务中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工作,来点出大部分市民可能没有注意到的变化——因城市建设的变化而使自己生活所发生的都市化、现代化的变化。

市民眼界日益开阔 

    两位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农民,农闲时搭伴儿捡粪积肥,他们边劳动边聊天儿。

    我们在这里转述这则寓言,绝没有调侃劳动人民的意思。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视野是受到其长期居住地的规模和内容限制的。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克拉玛依第一个标准化居民小区——南林小区建成,并开始以非常优惠的、“准市场化”的方式售房。但起初阶段,符合购房条件的克拉玛依市民购房的积极性并不高,一个普遍性的原因是“南林小区太远了”。

    今天再回顾这件事儿,基本和听笑话差不多了。因为今天的克拉玛依人知道了:当时整个克拉玛依建成区规模,甚至还比不上北京市的一个行政区的一个小区。

    有人说,这个问题好解决——多出去旅游,就可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去过意大利旅游的你,知道罗马的居民区脏乱差程度和基础设施的落后程度堪比“后山”后面的“铁厂沟”吗?

    去过俄罗斯旅游的你,知道在俄罗斯第十大城市——乌法市买杏子要论“个”吗?

    城市规模足够壮大、城市内容足够丰富,是开阔市民视野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

    一辈子没有出过上海的上海人的“傲娇感”、一辈子没有出过香港的香港人的“优越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

    2013年,欧洲“百灵鸟”特技飞行表演队在克拉玛依上空展现英姿,让克拉玛依市民大饱眼福。在全中国范围内,能饱这个眼福的地方,除了珠海,似乎还找不出几个城市。

    其中有两个与克拉玛依城市建设相关的重要原因——第一,机场质量好;第二,克拉玛依没有雾霾。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中国国家青年队助理教练、前国手张诚。他说,这次的新疆之行,队员们打得最爽的比赛就是在这个体育馆,“场地设备、灯光设施、数据系统、音响质量都是国际级的。”

    这些看似细小的新鲜事儿,正在潜移默化地不断拓宽着克拉玛依人的视野。

    据市体育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克拉玛依经常从事以羽毛球为主的体育运动的人次,全年已经超过70万。这是发生在只有40万人口的克拉玛依市的事实。

    如果说鞍山是“乒乓球之城”的话,克拉玛依完全可以说是“羽毛球之城”了。

    如果理性分析一下克拉玛依羽毛球运动的热潮,它的物质基础是“高质量的、适合于羽毛球运动的场馆”越来越多。

    相对于羽毛球这种大众化运动,“射击、射箭”这种小众化运动的异军突起,就是克拉玛依人并不熟悉的了。

    “我市的射击水平已位居自治区前列。”市体育局局长郭仲平这样说。

    “主要原因是克拉玛依拥有目前全疆最大、设施设备最好的射击射箭馆。”郭仲平说。

    “物质决定意识”这个真理在无时无刻不左右着人们的生活。

    为什么美国优秀的田径和篮球运动员几乎都是黑人运动员?而跳水、游泳、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却鲜见黑人运动员的身影?

    主要原因也只有一个:黑人在美国属于低收入群体,从事跳水、游泳、体操这些对场馆条件要求很高的项目,他们大都缺乏经济能力。而篮球运动和田径运动对场馆条件的要求却很低。

    女性有着天生的、较强的交流沟通欲望,好闺蜜们闲来坐在一起“八卦”一下,是女性生活的必需内容。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克拉玛依的女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场所和方式是在家里织毛衣、嗑瓜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她们的方式逐步转化为一起下馆子吃饭;而近五年来,随着克拉玛依高品位休闲场所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起喝咖啡聊天,越来越成为了她们的首选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都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历史上之所以出现这两种生活方式,其本质是一样的:生活内容单调。

    今天的克拉玛依,生活内容愈发丰富,生活方式愈发健康。

职业选择日益多元 

    克拉玛依有很多人喜欢收看天津卫视的求职类栏目《非你莫属》和江苏卫视的益智类栏目《一站到底》。大家看到介绍选手职业时都有一种羡慕的感觉——如今,内地的职业种类太丰富了!

    李锐是70年代出生的克拉玛依人。曾经在人人羡慕的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工作。

    可是,在工作了多年之后他感觉到:“我似乎能预见,之后的10年、20年直至退休,我依旧是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与其说是他厌倦了石化工作,倒不如说他想换一种活法——

    “克拉玛依要开始发展新产业了。历史证明,谁先涉足新领域,谁就会占有先机。而且政府肯定有鼓励政策。”

    他自己砸掉了自己的“铁饭碗”,2010年,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筹集资金开办了天友博创职业培训学校,三年下来,每年都能培训500人次。

    徐阳是克拉玛依土生土长的“80后”。2009年大学毕业回到克拉玛依后,他没有去报考油田单位。

    他选择回克拉玛依的主要原因是以后父母老了方便照顾他们。他不选择去报考油田单位的原因是: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很多工作的方式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预见到了工作方式的变化,但没有预见到克拉玛依会发生这么具体、这么实在的变化——

    城市绿化成为了克拉玛依的一项长期的重点工程,“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啊!”2011年,他开办了一家针对城市绿化工的专业培训机构,生意火爆;2013年,他又针对3—16岁的青少年开办了一家“青少年塑体俱乐部”。

    2011年,石梦璇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在她的同学叶子的眼里,石梦璇从小就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她不喜欢循规蹈矩、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

    石梦璇毕业后并没有马上回到克拉玛依,而是在外工作了两年,直到2013年她听说克拉玛依有了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这个见过大世面的女孩子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适合自己职业追求的平台,而且在这种初起阶段,竞争性不强。

    她创办了“上善汉文化工作馆”,从事汉文化推广、传统文化传承交流工作。

    如果“老子扛枪儿打仗”成为常态,只能说明老子的战斗力还不够;如果“老子钻井儿采油”成为永恒,只能说明老子的责任还没有尽到。

    五年来,愈发丰富的职业选择在克拉玛依正在成为现实。

市民素养日益提高 

    从2014年起,克拉玛依市政府公务员吴欣蔚的八小时之外,比上小学的女儿更充实——

    周五下班后,一家人坐上103路公交车直达终点站——九龙潭。从这里开始,在一路美景的陪伴下徒步。到汉博中央广场时,随便找一家冷饮店、咖啡店歇息片刻,然后继续走到3公里之外的西郊水库;周六,她要在新建成的市文化馆免费学陶笛;周日,还乐此不疲地带着女儿在新开放的市图书馆泡阅览室。

    而仅仅在两三年前,她的周末生活只有“逛街”这一种选择。

    周立波的调侃在价值观上并不正确,但却有一定的道理——“吃大蒜长大的人”与“喝咖啡长大的人”在举手投足和接人待物的方式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城市的品位,说到底是来自市民的文明素养。市民的文明素养,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熏陶出来的。

    熏陶,就是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这其中的“某些事物”,我们可以理解为“环境”。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品德、处事的方式、做人的态度。

    2014年,克拉玛依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市的“大事”——市环卫部门设置在每个公共垃圾箱上的“捡拾夹”在几天之内一下丢失了几百个。

    这让广大市民义愤填膺。在报纸、论坛、微信等媒体上,大家纷纷谴责这种缺德行径。

    人们凭着社会经验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一定是一小撮以“谋点小利”为目的的人干的。而且,极有可能不是克拉玛依市民干的。

    但这件事的新闻点不在于“丢失捡拾夹”,而是在于这种事会在全市范围内遭到如此广泛而强烈的声讨。

    全国范围内,丢失井盖、丢失护栏、丢失电缆线等比丢失捡拾夹更加恶劣的事情比比皆是,但为什么没有引起当地市民如此强烈的愤慨呢?

    因为他们习惯了,而克拉玛依人不习惯这种事情的发生——

    以前没有或者少有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自然就会成为众人关注的新闻。

    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克拉玛依市民的文明素养在大幅度提升。

    安静的阅览室、悠扬的乐曲声、整洁的人行道,这些看似无言的设施,却在不经意间让你的嗓门低下来,让你的心房静下来,让你的脚步轻下来。

    当受到这种影响的市民越来越多,整个城市就将散发出愈发浓烈的文明气息。

    人们常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来形容一个目标的达成往往需要长期的积淀积累。

    其实,罗马城邦的建成,主要是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几十年时间里。城市的成长,就如同人的成长:快速成长期只在青春期那段不长的时间里。

    回顾这五年克拉玛依的城市建设,克拉玛依人抓住了克拉玛依市的青春期,城市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成长起来了。

    也许在百年、千年之后,克拉玛依今天的这种快速成长所蕴含的深远历史意义,才会在未来的那座古城中散发出绵长的幽香!(克拉玛依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拉玛依一楼出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