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放入足量zn与浓硫酸反应溶液中为什么氢离子要包围住zn在线等急急急

h3po2是几元酸(h3po2是几元酸结构式)?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高中化学知识点“一般”与“特殊”超全总结,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时代的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1.原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氕的原子核中无中子。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般是金属原子;但氢、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都不是金属元素。

3.质子总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一般是同种微粒;但Ne与HF例外。

4.离子核外一般都有电子;但氢离子(H+)的核外没有电子。

5.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双原子组成的;但稀有气体为单原子,臭氧为三原子组成。

6.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是单质,是纯净物;但O2与O3,白磷与红磷它们是混合物。

7.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般是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仅一种参加,却属于化合反应。如:3O2=2O3,2NO2

8.原子活泼性强,对应单质性质一般较活泼;但氮原子活泼,可氮气很稳定。

9.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但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ZnO是两性氧化物。

10.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但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

11.酸酐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但HMnO4的酸酐Mn2O7是金属氧化物。

12.酸酐一般是氧化物;但乙酸酐[(CH3CO)2O]等例外。

13.溶于水成酸的氧化物一般是酸酐;但NO2溶于水生成了硝酸,可硝酸的酸酐为N2O5。

14.一种酸酐对应的酸一般是一种酸;但P2O5既是偏磷酸(HPO3)的酸酐,又是磷酸(H3PO4)的酸酐。

15.无氧酸一般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但氢氰酸(HCN)例外。

16.酸的“元数”一般等于酸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但亚磷酸(H3PO3)不是三元酸而是二元酸,次磷酸(H3PO2)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硼酸(H3BO3)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等。

17.在某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该元素化合价越高,对应酸的氧化性一般越强;但次氯酸(HClO)的氧化性比髙氣酸(HClO4)的氧化性强。

18.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般是金属;但非金属石墨有金属光泽也能导电。

19.饱和溶液升髙温度后一般变成不饱和溶液;但Ca(OH)2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为饱和溶液。

20.混合物的沸点一般有一定范围,而不是在某一温度;但95.5%的酒精溶液其沸点固定在78.1℃

21.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但水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可水既非酸也不是碱。

22.通常溶液浓度越大,密度一般也越大;但氨水、乙醇等溶液浓度越大密度反而减小。

23.蒸发溶剂,一般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增大;但加热盐酸、氨水时,其质量分数却会降低。

24.加热蒸发盐溶液一般可得到该盐的晶体;但加热蒸发AlCl3、FeCl3溶液得到的固体主要为Al2O3、Fe2O3。

25.酸式盐溶液一般显酸性;但NaHCO3水解程度较大,其溶液呈碱性。

26.强酸一般制弱酸,弱酸一般不能制强酸;但H2S气体通人CuSO4溶液中,反应为:H2S+CuSO4=CuS+H2SO4。

27.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般能氧化活泼金属;但铁、铝在冷的浓H2SO4或浓HNO3中钝化。

29.碱与碱一般不发生反应;但两性Al(OH)3能与NaOH反应,氨水能与Cu(OH)2发生反应。

32.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一般可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但Na、K等先与水反应,后与盐反应。

34.金属与碱溶液一般不反应;但AI、Zn均与NaOH溶液反应。

35.盐与盐溶液反应一般生成两种新盐;但两种盐溶液间发生双水解就例外。如硫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铝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S3+6H2O=2Al(OH)3+3H2S

38.第VA、VIA、VIA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呈弱碱性。

39.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周期一般都是从金属元素开始;但第一周期从非金属氢元素开始。

40.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一般越大;但Li>Al、Mg>Ca、Ra>Ba等例外。

4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逐渐增大;但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钾,碲大于碘等例外。

42.离子晶体中一般含有金属元素;但NH4Cl、NH4NO3等无金属元素。

43.离子晶体的熔点一般低于原子晶体;但MgO熔点(2800℃)髙于SiO2熔点(1600℃。

44.物质中一般有阳离子就必有阴离子;但在金属或合金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其阴离子部分由自由电子所代替。

45.构成分子晶体的分子一般都有共价键;但稀有气体的分子中没有共价键,是单原子分子。

46.非金属氧化物在固态时一般为分子晶体;但SiO2为原子晶体。

47.单质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但O3是极性分子。

4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化合物一般属离子化合物;但Al与Cl2化合形成的AlCl3属共价化合物。

49.形成稳定的分子需满足8电子(或2电子)结构;但有些分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却能稳定存在,如BF3

50.正四面体分子中的键角一般是109°28';但白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其键角为60°。

51.凡涉及到“反应”,一般就发生化学反应;但焰色反应却属于物理变化。

52.对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如2N2+3H2

2NH3,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达成化学平衡时,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压强能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但充人“惰性气体”,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然而平衡并不发生移动。

1.卤素单质一般不与稀有气体反应,但F2却能与Xe、Kr等稀有气体反应生成对应的氟化物,如KrF2、XeF2、XeF4、XeF6等。

2.常见的卤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为:X2+H2O=HX+HXO但F2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

3.卤素与强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为:X2+2OH-=X-+XO-+H2O;但F2与强碱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HF再与碱反应。

4.Agx有感光性,见光一般分解;但AgF稳定,见光也不分解。

5.AgX—般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但AgF可溶于水。

6.CaX2一般可溶于水;但CaF2难溶于水。

7.卤素在化合物中既可显负价,又可显正价;但氟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

8.卤素的无氧酸(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是一种弱酸。

9.氢齒酸一般不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但氢氟酸能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

10.卤素单质与铁反应一般生成FeX3;但I2单质与铁反应生成物为FeI2。

11.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熔、沸点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髙;但NH3、H2O、HF的熔、沸点反常升髙。

12.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一般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反而比钠小。

13.碱金属与足量氧气反应,一般都能生成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但Li与O2反应时,只能生成Li2。

14.制取活泼金属(如K、Ca、Na等)时,一般是电解其熔融盐;但铝却是将Al2O3熔化在冰晶石中进行电解。

15.金属硫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但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16.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一般呈+2、+4价;但硅却只有+4价。

17.PO43-离子的鉴定,一般可用试剂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再加稀HNO3溶液沉淀消失的方法进行;但磷酸中的PO43-离子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定。

18.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碲却能导电。

19.金属在常温下一般为固体;但Hg却是液体。

20.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但溴为液态。

21.非金属单质与强碱溶液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但硅却不然。

22.钡盐(如BaCO3、BaCl2等)一般都是极毒的;但BaSO4却无毒,因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而作钡餐。

23.铜盐溶液一般为蓝色;但氣化铜浓溶液常为绿色。

24.酸式盐一般可溶于水;但磷酸一氢盐除钾、钠、铵盐外,几乎都不溶于水。

25.氢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显-1价,如NaH、CaH2。

1.有机物一般含有碳、氢元素;但CCl4组成中不含氢。

2.有机物一般易燃;但四氯化碳、聚四氟乙烯却不能燃烧。

3.卤代烃水解得到的有机产物一般是醇类;但氣苯水解得到苯酚。

4.卤代烃一般为液态,不溶于水;但一元氣代烷通常为气体。

5.醇类催化氧化一般生成醛(或酮),继续氧化生成酸;但R3COH不能催化氧化成醛或酸。

6.能称“某酸”的化合物一般是酸类;但苯酚俗称石炭酸,并不属于酸类,而是酚类。

7.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般是同系物,但苯甲醇与苯酚、乙烯与环丙烷等均相差“一并不是同系物。

8.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般是醛类;但葡萄糖、甲酸和甲酸某酯等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分子中一般含有醛基;但果糖分子中不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

10.酸与醇间的反应一般属酯化反应;但乙醇与氢溴酸混合加热生成溴乙烷不是酯化反应。

11.酯化反应一般发生在酸与醇之间;但纤维素与浓HNO3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12.酯一般通过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原理制得;但乙酸苯酯是由乙酸酐(CH3CO)2O或乙酰氣CH3COC1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到。

13.有机物中的油一般是指由髙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但汽油、柴油、煤油等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14.蜡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指髙级脂肪酸与髙级脂肪醇所形成的酯;但石蜡是高级烷烃(含C20~C30)的混合物。

15.同分异构体一般能用同一化学式表示;但表示的并不都是同分异构体,如淀粉与纤维素。

16.丝和毛一般是指蚕丝和动物的毛发,其成分都是蛋白质;但人造丝的成分是纤维素,人造毛则是合成纤维(聚丙烯腈)。

17.玻璃一般是指硅酸盐;但有机玻璃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精密测量仪器刻度一般不是在上(如滴定管)就是在下(如量筒);但温度计的刻度在中间偏下。

2.启普发生器适宜于块状固体、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如H2、H2S、CO2等);但制C2H2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3.制取Cl2、HCl、NO等气体时,一般采用固—固、固一液、液一液发生装置制取;但制溴和硝酸时,应采用曲颈甑。

4.固体的切割一般应放在桌面上进行;但白磷的切割要在水中进行。

5.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般不允许放回试剂瓶;但取用剩余的钾、钠、白磷等应放回原瓶。

6.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废液及废物均应放人指定的废液缸或集中处理;但实验中不小心洒落的汞尽可能收集起来或撒上硫粉,消除其毒性。

7.胶头滴管一般不能伸入试管中接触试管或有关容器内壁;但制Fe(0H)2白色沉淀时,滴管伸入试管内。

8.用水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时,应将导管靠近液面或接一倒扣漏斗,难溶气态物质的吸收,可把将导管插人水中;但在制乙酸乙酯时,导管在靠近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而不能插人其中。

7.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先腐蚀;但铝铁合金,因铝表面有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而铁先腐蚀。

8.中性干燥剂一般都可以用来干燥酸性、碱性、中性等各种气体;但干燥氨气不能选用无水CaCl2。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学高分宝典

1.大家在学化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3.基础弱的同学如何学化学

4.搞清楚氧化性还原性

5.原电池电解池骗分归纳

6.化学大题的题型的最小分类

这篇文章最最精华的部分就是给大家讲化学中最最基础最最重要的氧还!原电池电解池好,氧还肯定不好,化学学起来吃力,被方程式按在地上摩擦,氧还太菜。

佛系工业流程,躁狂实验操作!都是氧还的锅!

化学,搞氧还就完事了!

大家在学化学中遇到的问题:

1.认为化学的知识点很杂很零碎,没办法用一个主要的线索把化学串联起来。所以会有一个惯性遗忘,记忆效率很低。

2.孤立的做题,老师也孤立的讲题。认为题目和题目之间是不同,知识点不同题型也不同。其实化学是一个打好基础之后(这个基础是个离子反应——氧还非氧还)很容易提升的一个科目,因为化学的题型很少,方法更具体,完全就是可以做一道会一类的题目。比如说原电池电解池题目,可能你只需要掌握几个方法,之后这种题目会成为你必拿分的题目。

3.很多人学化学最难受的就是记忆方程式,但是高中你们学的所有方程式都是不需要记的。都可以通过一个核心的方法配出来,不管你们难受的铝三角还是N系列,甚至有机方程式本质上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方法之后会让你们觉得学化学比较轻松。

4.计算题最核心的一个关键就是利用电荷守恒作为一个跳板和过度,推断题目有比较具体的一些推断方法,关键的模板(几个)

高考化学选择题一般很简单,大题比较难。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先练选择题建议基础弱的同学优先,化学的选择题一般是下列几道题

1.化学与生活(基本营养物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很重要))

4.有机物的性质/同分异构体

7.电解质溶液(电离水解KSP)

题目难度简→难:1645327

基础弱的同学建议重新学习化学的顺序:

物质分类→离子方程式(四大类型:复分解、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元素周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离水解难溶电解质)→有机物(有机物随意啦)

因为工业流程实验操作综合性很强,可以后面再专项练习提升,而且高考考得太难了。优先选择题,高考的选择题是偏简单的。

要想化学能考高分。一定要把离子反应(氧还、复分解、水解)的那部分弄得非常清楚

因为原电池本质上是在考氧还(自发),电解池也一样(非自发)工业流程里面的离子反应大多涉及氧还,实验探究里面的探究性实验同样也是会涉及到氧化还原方程式

1.能够判断陌生的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的元素)

2.能够判断直接判断是氧还还是非氧还反应(慢方法:升降价)

3.能够直接判断产物或者通过题目条件判断产物,能够配平

比如说这两个反应(如果大家不会配,或者完全不知道产物,高考大题你就凉了一半)

Co2O3+H2O2(三价钴离子有强氧化性)

CO(NH2)2与clo2反应(尿素和二氧化氯反应,尿素的N被氧化成N2)

KMnO4和Na2S2O3 的离子反应(这个简单很多)

不会看后面的笔记或者视频讲解,反正整到你会就完事了

原电池电解池(下一块细讲)

有的同学看到原电池电解池脑壳就痛,事实上这两个内容是最好拿分的!

我给大家总结总结,简单的原电池,发生的反应就是负极和电解液的反应(负极被氧化)

但是复杂的原电池,比如一次电池、二次电池。

都是负极+正极直接反应,负极:单质 正极:氧化物

强调一遍,负极就是单质!正极可以是长得稀奇古怪的,有高价元素氧化性就行!

因为单质只能被氧化呀,所以只能被正极(氧化物金属物,金属元素高价,氧化性较强)按在地上摩擦。

锂电池:LI+liMNO4(高锰酸锂,Mn有强氧化性)

如果大家完全不会的,教大家骗分。

口诀:负负正正 ①负极失电子,正极得电子(负极负电子,正极正电子)

②阴离子往负极移动,阳离子往正极移动(一个负当阴离子)

③负极PH减小,正极PH增大(95%)

一定一定要打好化学的基础——氧还的理解和方程式的配平(离子反应)

高考对氧还的要求很高:

能够判断陌生的氧化剂 还原剂

能够判断是氧还还是非氧还

能够直接判断产物或者通过题目条件判断产物,能够配平。

很多同学化学学得吃力,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氧化还原那部分就有问题,氧化还原学得好,方程式基本上不用记,通过氧还大概判断产物配平就可以了。

  • 金属非金属的性质很大部分都是围绕着氧化还原来说的,原电池电解池就是把氧还拆开,单独去分析氧化剂,还原剂(电极方程式)工业流程,制备金属非金属,都会涉及到氧化还原方程式。实验操作大题,就是氧化还原性、酸碱性再加上一些物质特殊性质(热稳定性,漂白性,水解)的探究

学好化学需要怎样的能力?我觉得应该是问问题的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

如何训练:多问,多解释!

比如说我们都学过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实验室制备氯气)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发生了什么反应

有元素的升降价,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锰作了氧化剂,浓盐酸作了还原剂。

二氧化锰凭什么作氧化剂

二氧化锰中的Mn元素显+4价,有氧化性

那,如何判断一个元素价态有氧化性,或者氧化性的强弱?

4.浓硫酸(+6,但是只有浓硫酸才有氧化性)

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性来源于哪——化学式中的具有氧化性的高价元素。

那多少是高,大于+4价才算高吗?

那这样的确很好解释为什么高锰酸钾(+7),重铬酸钾(+6),高铁酸钠(+6),浓硫酸(+6)

硝酸(+5)也还行,二氧化氮(+4)有强氧化性我也忍了,亚硝酸(+3)也还成吧....

但是你他么凭什么过氧化钠/氧气也有氧化性,还是强氧化性!?-1/0价也高?

(欺负我读书少?!( ╯□╰ ))

氯气卤族那一大家子你也没办法交代呀!

那我们换种解释方式?高于元素的最低价态就有强氧化性,好!O元素/卤族元素一家子微微点头,露出了幸福满足的微笑,行了!

但是,蛋气哥哥(N2)不同意了呀!

N元素最低价是-3,这个时候氮氮就跳出来了呀?你凭什么说老子有强氧化性,在空气中最多的就是我唉,我哪来的什么强氧化性

你又让二氧化硫,二价铁离子(常见的还原性离子)这一众衰B(强还原剂)情何以堪?

好吧,现在我们为了照顾到所有兄弟姐妹,男女老少的情感,我们用这样的一个定义就比较OK了(这个是对强氧化性来说,但是其实依旧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过对大多数氧化剂已经能够解释的比较漂亮了)

氧化剂——有氧化性的元素——一般高于稳定定价就有强氧化性——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一般还原产物也就稳定价态对应的物质

(其实高于最低价态就会有氧化性了,但是这样说不太方便解释强氧化性,我们最应该掌握的就是强氧化性元素价态及其对应强氧化性元素,看不懂这些话的忽略)

那什么是稳定价态——生活中见得多就是稳定价态(N2 H2O)

那问题又来了呀,生活中多的氧化性一定很强吗?

N2真的稳定吗?我们不是学过N2和O2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反应的吗?

这个条件是打雷哎,电闪雷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需要的能量很高!

N2和H2化合生成氨气,但是这个条件是非常严格的,高温高压催化剂(所有的东西都用上的极限条件)所以N2是很稳定的

所以我们可以解释了HNO3(+5)NO2(+4)HNO2(+3)NO(+2)这些物质有比较强的氧化性。

空气中O2虽然很多,但是最稳定是-2价的氧(水,氢氧根),要让水发生反应得通电电解才行。所以我们可以解释了高于-2价的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氧气臭氧为什么有强氧化性。

我们又再来看看已经被期待已久的氯气一家!

-1价的氯是生活中存在最多的,比如说我最常吃的盐酸对吧(我记得之前我上课的时候问同学我们生活中最常吃的含氯元素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盐酸,我就知道已经没救了...)食盐氯化钠对吧,海水中还有很多氯元素。稳定:-1的氯离子

所以我们可以解释这一串东西为什么有强氧化性了,因为他们高于-1价的稳定价态。

氯气(0) 次氯酸(+1) 亚氯酸(+3) 氯酸(+5) 高氯酸(+7)

而且还原产物就是稳定产物,氯离子

这里看到命名我们还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5价就是本尊,氯酸。高于他2价的叫高氯酸,低于他的2价的叫亚氯酸,再低些的叫次氯酸。

推论:是不是对于非金属来说高于低于本尊的,就给个尊贵标识:高于的都叫高,低于的就叫亚,再低些的就是次,而且价态的变化都为2。

硫酸 (+6) 亚硫酸 (+4)

硝酸(+5) 亚硝酸(+3)

这是非金属的命名,那金属咧?

金属:对本尊(好中二啊)来说高于的就是高,低于的就是亚(价态变化一般为1)

高锰酸钾(+7) 锰酸钾(+6)

此时一位狠人路过高铁酸钠(Na2FeO4)+6

高铁酸根不满足条件(异端),被群主踢出去了群聊,所以化学既要掌握一般更要掌握特殊。

而且一般金属的本尊都相对比较稳定(+2稳定的居多),有高这个字的VIP基本还都是强氧化剂。

②浓盐酸有还原性,为什么?

类比推理氧化性,还原性的结论就可以得出了。

还原剂——还原性的元素——低于稳定价态的元素——对应的氧化产物(稳定物质)

S系列(除了+6价的硫酸根意外均有强还原性)

N系列(低于0价的N)

Fe系列(低于+3的铁)

因为这些S元素都低于+6的稳定状态,所以有强还原性

Fe:三价铁比较稳定,所以0价,正二价铁有还原性。

C:+4价的碳元素比较稳定,二氧化碳,碳酸根(碱性)

低于+4的都有还原性,比如甲烷,乙烯乙炔,C单质,CO,草酸(H2C2O4)+3

3.为什么需要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的条件,是二氧化锰不猛吗?

二氧化锰氧化性不是很强,浓盐酸还原性不强,不容易发生,加热给能量才能发生。

推理:化学性质越活泼越容易反应,越不需要条件。化学性质越不活泼的,越不容易反应的,要想反应,就的给能量给条件。

给能量的方式(其实这里就在化学平衡原理那部分就用活化能很好的解释了)

温度:点燃 加热 高温

最强的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即对应最不容易发生的反应,物质化学性质就稳定。

比如N2和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NH3

4.为什么浓盐酸被氧化生成的是氯气,而不是次氯酸根或者亚氯酸根氯酸根?

按理说应该可以把氯离子这个衰货一路锤上去升价。

但是二氧化锰,氧化性真的不强,只能把氯离子往上锤

一价到氯气,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事实上,我们是用这个解释的: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剂是这里的老大哥,氧化性应该是最强的。还原剂是这里的大衰B,还原性应该最强。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满足这个条件,你爱生成什么生成什么。

5.那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的时候呢

实验室快速制备氯气的方式就是高锰酸钾和浓盐酸进行反应。

高锰酸钾是个狼灭呀,氧化性杠杠的,不需要条件了,直接把氯离子按在地上打。

那他自己掉价变成啥咧,二价锰离子,跟二氧化锰兄弟一样。

其实就可以推出酸性条件下(碱性中性不一样),二价锰离子比较稳定,也跟上文我们说的,一般陌生金属都在二价比较稳定。

那高锰酸钾大哥这一次有没有机会把氯离子,多升几价呢?

没机会!你想氧化成次氯酸根不过有一个悲伤的消息,次氯酸跟的氧化性依旧比高锰酸钾强。不可能生成。

像原电池的部分,定义上不就是自发滴氧还反应吗? 电解池的部分,定义就是非自发的氧还反应。

Cu-Fe-浓HNO3,这个本来Fe老哥想先跟浓HNO3来一发的,但是...Fe后继乏力,因为钝化了,所以直接就理解为是Cu和浓硝酸的氧化还原反应,Cu为负极。

2.复杂原电池(一次电池/二次电池/新型电池

一般就是负极和正极的反应(负极为金属,正极一般为金属氧化物,或者有高价元素的物质)

锌锰干电池:Zn(负极)—MnO2(正极)—KOH(电解液)

铅蓄电池:Pb(负极)—PbO2(正极)—H2SO4(电解液)

想:为啥负极为金属咧?正极是金属氧化物?

负极作还原剂只能升价,金属单质可不就是只能升价嘛?正极就是氧化剂,氧多的金属元素价态就呼呼呼往上走,氧化性就强。

比如锌锰干电池:可不就是Zn和MnO2扭打在了一起吗,锌作为负极被氧化,正极MnO2作氧化剂被还原。

关于Li电池(高考考了N次了!非常重要)

无论什么时候Li都只能作负极(负极还会出现的幺蛾子XLi,LixC6)

正极只要是高价的金属氧化物成,有强氧化性就成,高考常考的正极。

分别变化起氧化性的是:Co(+3有强化性) Mn Fe Fe

二、基础好的同学(做好大题和分类)

1.金属非金属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与酸碱的反应)

2.怎么除沉淀(加入能反应的离子溶液生成沉淀出去,调节PH利用水解出去),哪些东西是沉淀(沉淀的那几句口诀)

3.氧化还原的方程式的考察

①加入的氧化剂能与溶液哪些还原性离子反应

②加入的还原剂,能与溶液中的哪些氧化性离子反应

4.电化学。涉及到最后要得到的金属单质还是金属氧化物,得升价得降价,要写电极方程式。电解池:氧化阳极、还原阴极

5.水解,调节PH,调节到多少能把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出去,除完全(浓度小于等于10的负五次方)KSP,如何判断沉淀完全。

6.实验操作(过滤,洗涤,干燥)过滤需要哪些玻璃仪器,操作如何(洗涤的操作是怎么样的、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⑥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大家一定要清楚四个要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平衡速率的影响,然后对平衡的影响,改变这些条件然后对c-t图像的影响(高考大题常考)。

常考点:1.化学平衡速率的影响

2. 平衡移动的判断(①勒夏特列②V正V逆③QC与K)

四类题型(穿插3段式计算,转化率)

1.C-T图像(判断改变的条件)

2.恒压通入反应物生成物判断移动→算体积

3.恒容通反应物生成物判断移动(QC=K? )给速率,做计算

4.气体分压来计算平衡移动,或者计算气体分压。

陌生氧化还原的配平法 :

大家如果看下面的笔记不太理解可以直接看我们后期索科教育这个讲课视频

其实这个是一套的基础分享课程,应该能拯救一下大家。

索科教育在线一对一辅导,老师面对面教你解决难题,在线一对一授课!

怎么算是学好了化学:能够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体系化)将记忆量减小

以下是小编想教给大家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逻辑清晰地梳理框架,告诉你做题的方法。

好的老师能做到什么,知识简单,题目归纳,可以在很多的题目中找到一个线索,把这些题目归纳在一起。最简单的线索就是难度,最好的线索我觉得应该是,题目的复杂程度(跟难度有时候并不是正相关)能够梳理清楚题目变难的原因,甚至自己能够出题。把题目最简单的模板给做出来。

13年1卷 Co锂电池(大题)

14年2卷 Co 锂电池(选择)

13年2卷 化学平衡大题 分压代替

14年1卷 化学平衡大题 分压

11年全国卷 化学平衡答题 起始压强比

14年2卷 工业流程大题 灼烧PbO

11年全国卷 灼烧硫酸铜

更多教育资讯详情关注索科教育在线一对一辅导

(本文图片文章摘抄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SY519-)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过程 中,学生普遍感到化学“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 就错”。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基本功不扎实。化学知识点多而零碎,学习过程中若不能融会贯通,尤其是一些“特殊”之处,往往致使解题陷人“山重水 复”之境。为了理解、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消除盲点,总结了中学化学中的“一般”与“特殊”内容,供参考。

1.原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的;但氕的原子核中无中子。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般 是金属原子;但氢、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都不是金属元素。

3. 质子总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一 般是同种微粒;但Ne与HF例外。

4. 离子核外一般都有电子;但氢离子(H+)的核外没有电子。

5. 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双原子组成的;但稀有气体为单原子,臭氧为三原子组成。

6.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是单质,是纯 净物;但O2与O3,白磷与红磷它们是混合物。

7.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 反应一般是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仅一种参加,却属 于化合反应。如:3O2=2O3,2NO2N2O4。

8. 原子活泼性强,对应单质性质一般较活 泼;但氮原子活泼,可氮气很稳定。

9. 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但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ZnO是两性氧化物。

10.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但 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

11. 酸酐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但HMnO4的 酸酐Mn2O7是金属氧化物。

12.酸酐一般是氧化物;但乙酸酐 [(CH3CO)2O]等例外。

13. 溶于水成酸的氧化物一般是酸酐;但 NO2溶于水生成了硝酸,可硝酸的酸酐为N2O5。

14. 一种酸酐对应的酸一般是一种酸;但 P2O5既是偏磷酸(HPO3)的酸酐,又是磷酸 (H3PO4)的酸酐。

15. 无氧酸一般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但氢氰酸(HCN)例外。

16. 酸的“元数”一般等于酸分子中的氢原子 数;但亚磷酸(H3PO3)不是三元酸而是二元酸,次磷酸(H3PO2)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硼酸 (H3BO3)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等。

17. 在某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该元 素化合价越高,对应酸的氧化性一般越强;但次氯酸(HClO)的氧化性比髙氣酸(HClO4)的氧化性强。

18. 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般是金 属;但非金属石墨有金属光泽也能导电。

19. 饱和溶液升髙温度后一般变成不饱和溶 液;但Ca(OH)2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为饱 和溶液。

20. 混合物的沸点一般有一定范围,而不是 在某一温度;但95.5%的酒精溶液其沸点固定在 78.1℃

21. 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 离子的化合物是酸;但水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可水既非酸也不是碱。

22. 通常溶液浓度越大,密度一般也越大;但 氨水、乙醇等溶液浓度越大密度反而减小。

23. 蒸发溶剂,一般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增大; 但加热盐酸、氨水时,其质量分数却会降低。

24. 加热蒸发盐溶液一般可得到该盐的晶 体;但加热蒸发AlCl3、FeCl3溶液得到的固体主要 为 Al2O3、Fe2O3。

25. 酸式盐溶液一般显酸性;但NaHCO3水解 程度较大,其溶液呈碱性。

27. 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般能 氧化活泼金属;但铁、铝在冷的浓H2SO4或浓 HNO3中钝化。

29. 碱与碱一般不发生反应;但两性Al(OH)3 能与NaOH反应,氨水能与Cu(OH)2发生反应。

30.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31. 酸与碱一般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32.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 单质一般可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 来;但Na、K等先与水反应,后与盐反应。

34. 金属与碱溶液一般不反应;但AI、Zn均与 NaOH溶液反应。

35. 盐与盐溶液反应一般生成两种新盐;但 两种盐溶液间发生双水解就例外。如硫化钠溶液 中滴加硫酸铝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S3+6H2O=2Al(OH)3 +3H2S

36. 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新盐和新碱;

38. 第VA、VIA、VIA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H2O呈中性,NH3的 水溶液呈弱碱性。

39.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周期一般都是从金 属元素开始;但第一周期从非金属氢元素开始。

40. 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一般越 大;但Li>Al、Mg>Ca、Ra>Ba等例外。

41.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一般逐渐增大;但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钾, 碲大于碘等例外。

42. 离子晶体中一般含有金属元素;但 NH4Cl、 NH4NO3等无金属元素。

44. 物质中一般有阳离子就必有阴离子;但在金属或合金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其阴 离子部分由自由电子所代替。

45. 构成分子晶体的分子一般都有共价键; 但稀有气体的分子中没有共价键,是单原子分子。

46. 非金属氧化物在固态时一般为分子晶体;但SiO2为原子晶体。

47. 单质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但O3是极 性分子。

48.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化合物一般属 离子化合物;但Al与Cl2化合形成的AlCl3属共价 化合物。

49. 形成稳定的分子需满足8电子(或2电 子)结构;但有些分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却能稳定 存在,如BF3

50. 正四面体分子中的键角一般是109°28';但白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其键角为60°。

51. 凡涉及到“反应”,一般就发生化学反应;但焰色反应却属于物理变化。

52. 对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如 2N2 +3H22NH3,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一 定条件下达成化学平衡时,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 加压强能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但 充人“惰性气体”,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然而平 衡并不发生移动。

1. 卤素单质一般不与稀有气体反应,但F2却能与Xe、Kr等稀有气体反应生成对应的氟化物,如 KrF2、XeF2、XeF4、XeF6 等。

3. 卤素与强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为:X2+2OH-=X- + XO- + H2O;但 F2 与强碱溶 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HF再与碱反应。

4. Agx有感光性,见光一般分解;但AgF稳 定,见光也不分解。

5. AgX—般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但 AgF可溶于水。

6. CaX2 一般可溶于水;但CaF2难溶于水。

7. 卤素在化合物中既可显负价,又可显正 价;但氟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

8. 卤素的无氧酸(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 氟酸是一种弱酸。

9. 氢齒酸一般不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但氢 氟酸能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

10. 卤素单质与铁反应一般生成FeX3;但I2 单质与铁反应生成物为FeI2。

11. 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熔、沸点一般随 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髙;但NH3、H2O、HF 的熔、沸点反常升髙。

12.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一般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反而比钠小。

13. 碱金属与足量氧气反应,一般都能生成 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但Li与O2反应时,只能生 成 L i2。

14. 制取活泼金属(如K、Ca、Na等)时,一般 是电解其熔融盐;但铝却是将Al2O3熔化在冰晶石中进行电解。

15. 金属硫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 -2价;但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16. 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一般呈+2、+4 价;但硅却只有+4价。

17. PO43-离子的鉴定,一般可用试剂AgNO3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再加稀HNO3溶液沉淀消失的方法进行;但磷酸中的PO43-离子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定。

18. 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碲却能 导电。

19. 金属在常温下一般为固体;但Hg却是液体。

20. 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但溴为液态。

21. 非金属单质与强碱溶液反应一般不生成 氢气;但硅却不然。

22. 钡盐(如BaCO3、BaCl2等)一般都是极毒 的;但BaSO4却无毒,因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 而作钡餐。

23. 铜盐溶液一般为蓝色;但氣化铜浓溶液 常为绿色。

24. 酸式盐一般可溶于水;但磷酸一氢盐除 钾、钠、铵盐外,几乎都不溶于水。

25. 氢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 1价;但在金 属氢化物中显-1价,如NaH、CaH2。

1. 有机物一般含有碳、氢元素;但CCl4组成 中不含氢。

2. 有机物一般易燃;但四氯化碳、聚四氟乙 烯却不能燃烧。

3. 卤代烃水解得到的有机产物一般是醇类;但氣苯水解得到苯酚。

4. 卤代烃一般为液态,不溶于水;但一元氣 代烷通常为气体。

5. 醇类催化氧化一般生成醛(或酮),继续氧化生成酸;但R3COH不能催化氧化成醛或酸。

6. 能称“某酸”的化合物一般是酸类;但苯酚 俗称石炭酸,并不属于酸类,而是酚类。

7.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 团的物质一般是同系物,但苯甲醇与苯酚、乙烯与 环丙烷等均相差“一并不是同系物。

8.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般是醛类;但葡萄糖、甲酸和甲酸某酯等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9.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分子中一般含 有醛基;但果糖分子中不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

10. 酸与醇间的反应一般属酯化反应;但乙 醇与氢溴酸混合加热生成溴乙烷不是酯化反应。

11. 酯化反应一般发生在酸与醇之间;但纤 维素与浓HNO3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12. 酯一般通过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原理制 得;但乙酸苯酯是由乙酸酐(CH3CO)2O或乙酰氣 CH3COC1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到。

13. 有机物中的油一般是指由髙级脂肪酸与 甘油所生成的酯;但汽油、柴油、煤油等是各种烷 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14. 蜡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指髙级脂肪酸与髙 级脂肪醇所形成的酯;但石蜡是高级烷烃(含 C20 ~ C30)的混合物。

15. 同分异构体一般能用同一化学式表示;但表示的并不都是同分异构体,如淀 粉与纤维素。

16. 丝和毛一般是指蚕丝和动物的毛发,其 成分都是蛋白质;但人造丝的成分是纤维素,人造 毛则是合成纤维(聚丙烯腈)。

17. 玻璃一般是指硅酸盐;但有机玻璃成分 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 精密测量仪器刻度一般不是在上(如滴定 管)就是在下(如量筒);但温度计的刻度在中间偏下。

2. 启普发生器适宜于块状固体、液体、不加 热制取气体(如H2、H2S、CO2等);但制C2H2不能 用启普发生器。

3. 制取Cl2、HCl、NO等气体时,一般采用固 —固、固一液、液一液发生装置制取;但制溴和硝 酸时,应采用曲颈甑。

4. 固体的切割一般应放在桌面上进行;但白 磷的切割要在水中进行。

5. 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般不允许放回试 剂瓶;但取用剩余的钾、钠、白磷等应放回原瓶。

6. 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废液及废物均应放人指定的废液缸或集中处理;但实验中不小心 洒落的汞尽可能收集起来或撒上硫粉,消除其毒性。

7.胶头滴管一般不能伸入试管中接触试管 或有关容器内壁;但制Fe(0H)2白色沉淀时, 滴管伸入试管内。

8. 用水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时,应将导管靠 近液面或接一倒扣漏斗,难溶气态物质的吸收,可把将导管插人水中;但在制乙酸乙酯时,导管在 靠近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而不能插人其中。

9. 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先 腐蚀;但铝铁合金,因铝表面有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而铁先腐蚀。

10. 中性干燥剂一般都可以用来干燥酸性、 碱性、中性等各种气体;但干燥氨气不能选用无水 CaCl2。

同学们心目中理想化的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应该是这样:锌失电子变为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再经过外电路到达铜片,然后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片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锌片上应该没有气体生成!为什么锌片上会产生大量气泡? 汪成范在其著作《中学化学教学问题解析》一书中有如下介绍:

同学们心目中理想化的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应该是这样:锌失电子变为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再经过外电路到达铜片,然后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片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锌片上应该没有气体生成!为什么锌片上会产生大量气泡?

汪成范在其著作《中学化学教学问题解析》一书中有如下介绍:

简单铜锌原电池Zn|H2SO4(稀)|Cu的电极反应为

锌和铜在溶液中有不同的电极电位,前者的电位较负,后者较正,两极接以导线,电子从锌极流向铜极,同时由于氢在锌极上比在铜极上的超电压(氢在铜和锌上的超电压分别为0.23及0.70伏)高得多,所以氢应在铜极上析出。但若实验中所用锌极材料不纯,含有杂质且表面粗糙,则因易产生微电池而使氢的超电压降低,结果氢会在锌极上大量析出。所以锌极材料要纯净些,或者事先把锌片浸入硝酸汞稀溶液中,使之汞齐化,由于氢在汞上的超电压特别高(0.78伏),可以防止氢在锌极析出。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1. 氢扩散阳极的研究 该技术由鲁尔锌公司、鲁奇公司、波斯顿的普罗托技术公司等一起进行的研究。使传统的电解总反应: Zn2+ + H2O → Zn + 2H+ +1/2O2 改变为: Zn2+ + H2 → Zn + 2H+ 使阳极电位几乎减少到零。因此在电流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槽电压可从3.2~3.5V降至1.3~1.5V,可节能50%。 该技术除了节约电能外,还可免去冷却电解液和清理电解槽操作,酸雾量显著减少,电锌质量进一步提高。该技术如能实现工业化,将给锌电积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2. 矿浆电解锌技术 电解槽的阳极区,金属矿物被浸出,而同时在电解槽的阴极上析出金属,因此称之为金属的一步提取工艺。将传统的湿法冶金中的几个工序合而为一,使流程大大缩减,金属回收率提高,矿浆电解工艺的总能耗也较一般电解沉积明显降低。此外矿石中的硫在矿浆电解过程中生成元素硫,从根本上消除了SO2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矿浆电解又是一种无污染或轻污染的新工艺。 3. 从含锌矿石或精矿中回收锌的新方法-利用选择性离子膜的矿浆电解技术 本工艺的特点是锌的溶解与回收在一个称为Nafion型的装有选择性离子膜的电解槽中进行。可使用价格较低的石墨电极,降低了槽电压,从而降低了电耗。另一个优点是浸出过程中生成的铁都被氧化成三价铁,然后水解生成针铁矿,避免了铁对电解液的污染,提高了锌的电解电流效率,成本降低。此法锌的回收率可达97%。 * 湿法炼锌原则工艺流程图 0.68~0.08 0.38~0.14 120~130 硫酸锌原液 Mn Fe Co Ni Ge As Cd Cu Zn 元素 硫酸锌原液和净化后液的质量要求 净化的目的: 1) 将溶液中对电解有害的杂质除至允许含量; 2) 将这些杂质变为原料进行综合回收。 表3-3 几种典型的净化方法 3.3.3 硫酸锌溶液的电沉积 净化得到的净液,通过不溶阳极电解的方法从中提取锌。所用的阳极板为铅银合金板,阴极板为铝板。其总反应为: 可见,随着电解的进行,电解液中Zn2+含量不断减少,硫酸浓度不断增大。因此必须连续地抽出一部分电解液送到浸出工序,同时要不断地补充已净化的中性浸出液。阴极上析出的锌每隔一个周期(一般为24小时)取出,将锌片剥下来送溶铸车间铸成锭。阴极铝板清洗后返回电解槽继续电解。 1. 电沉积基本原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二硫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