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事件最后怎么了几人还俗

今天一大早,全家就早起去龙泉寺顺便捐些衣服和鞋帽。从中关村到凤凰岭开车大概1小时左右,还好不怎么堵,从

gps上面看,大概就30公里左右。路上又经过我们久违了的驾校和训练场,倍感亲切。大批“马路杀手”就是从京北许多驾校培养出来的。原来北清路车非常少,随着6环的通车,现在车也不少了。沿着京密引水渠开了一会,穿过一个小村就到了凤凰岭景区。进去景区往左一会就到了慕名已久的龙泉寺。

龙泉寺座落在北京西山风凰岭山脚下,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龙泉寺附近有大觉寺、上方寺、黄普院、妙峰庵.朝阳洞等寺院遗址,在历史上这一地区佛教非常兴盛龙泉寺背靠的凤凰岭历史上又称驻阵山、神山、老爷山,山上有许多闭关修行的山洞,如三佛洞.玄兀洞,修仙椅、仙人洞等,其中石带上凿刻的佛像还比较完整。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龙泉古刹迎来新的曙光,1985年,随着凤凰岭风景区的旅游开放,当地政府及诸善信开始逐渐恢复寺院原貌2005年4月11日,龙泉寺正式开放成为佛教活动场所,并迎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主持寺务工作.这是北京海淀区建国以来第一所正式开放的三宝具足的佛教寺院,到目前为止,在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龙泉寺已成功地举办了四次法会,规模逐渐扩人,反响越来越好。

下面一段来自网上摘抄:

僧人证实北大才子龙泉寺修行 寺内高材生很多(图)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僧人证实柳智宇目前是龙泉寺“净人” 龙泉寺竟有多位北大清华高材生 

  本报讯(驻京记者 柯立) 两棵600多岁的巨柏散发着苍凉的神秘气息,一左一右守护着千年古刹的山门——昨日,记者驱车北京西山凤凰岭自然风景区行驶一刻钟后,龙泉寺到了,传闻武汉伢柳智宇放弃了麻省理工大学全额奖学金,要来此出家。

  始建于公元951年的龙泉寺,山门显得窄小,但进门后却另有洞天,一座金龙桥似乎把寺内的一切隔在凡尘之外,这是北京地区最大最古老的石桥,距今有上千年历史。

  观音殿前,记者向正在擦拭莲花灯的居士打听柳智宇,她略一思索:“有这人,是净人(尚未剃度的佛教修行者),前几天还见过。”

  到寺院接待处“客堂”查询柳智宇,只说是同乡拜访。接待的僧人说:“又是来劝他回家的吧?前不久他父母来过,也坐在你现在这个位置。他二十多岁的人,高智商,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外人不必过于干涉。”

  客堂旁有扇月亮门,门开着,但一旁有提示:“僧众生活区,游客止步。”

  记者来到客堂,再度求见柳智宇和主持学诚法师,值班的义工答:“主持大师不方便,柳智宇这几天外出了。”闲聊中得知,此义工是东北某重点高校毕业生。

  记者离开前,再次向一掌管花木的僧人求证:“柳智宇也就是圣宇师兄现在里面吗?”对方双手合十:“出家人不打诳语,施主让我很为难。”

  据居士和义工们介绍,龙泉寺内隐居的“真龙”不少:既有北大的也有清华的研究生。目前寺内排队等候剃度的净人众多,一些外地新建寺院,专门来这里寻找优秀人才。其中有位北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寺里当了3年多义工,一手建起“龙泉之声”网站,去年正式剃度。还有一位名校高才生,离婚后把百万家产留给了妻儿,孑然一身来此剃度。

  此前媒体报道过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邓文庆,毕业后在福建莆田广化寺剃度出家,人称“显庆法师”,2006年来到龙泉寺。他父母先规劝他还俗,后也成为龙泉寺居士,跟在儿子身边。不过显庆法师现已离开龙泉寺,在另一家寺院挑大梁。他的师兄、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是北大哲学系八七级学生,他于毕业的次年——1992年在柏林禅寺从净慧老法师剃度出家,现在已是佛教界有名的高僧。

  与许多人想象不同,这些“天之骄子”们选择出家,大多不是因为感情困惑、生活所迫等原因,而多是一种人生选择。龙泉寺的僧人告诉记者:“我们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为社会服务。”

龙泉寺因为有许多清华和北大的高才生在此出家或剃度非常出名。今天我碰到的龙泉寺监院贤启法师也是来自于名校清华大学,他是学核电专业的。

和法师聊了很长时间,他对我们气象和气候同样非常感兴趣,我也和他聊了很多关于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频繁发生等现象,同时也聊到了台湾慈济基金会,他们有着自己专业的气象服务团队,通过对气象和气候的预报,他们的慈善团队会出现在灾难出现的最近时刻,包括长江大水,四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灾难等,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意识形态等或者哲学范畴等从最高层面都是相通的。另外也看了他们建寺的一个视频,看到他们的艰辛,最早龙泉寺是一个非常小的寺庙,现在发展到规模数倍的大禅寺,学诚法师功不可没,他身先士卒,带领僧众搬砖添瓦,另外包括整个禅寺的设计、监理等等,都是由僧众自己完成的,非常了不起,还看到他们自己利用所学,包括建筑设计软件对整个寺院进行设计,另外现在的龙泉寺包括垃圾分类,以及很多小的的地方无不体现绿色和环保理念。通过和法师以及义工的聊天,我感觉到一颗颗热诚为大众服务的心。学诚法师还有他们自己的博客和微博,通过回答大众的问题弘扬佛法。另外他们还创办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第一时间对国内的大灾难等进行救灾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四川地震后,他们援建了绵阳许多活动学校,很多义工当起了老师的重任。

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下,龙泉寺的清新空气至少使人感到一丝清凉和爽快。。。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下的龙泉寺(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龙泉寺的僧人们在学习。(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并非都是名校毕业生,寺院僧人有博士也有初中生,他们生活清苦投身慈善。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凤凰岭下的龙泉寺,据说“清华、北大学生扎堆”,被外界赋予了“清华北大分校”、“中国素质最高的寺庙”等名号。

这座寺庙的方丈学诚法师同样不简单,他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个人微博“粉丝”总计46万余人,微博常以中、英、日、韩、俄、德、法、西、泰等九种语言同步更新,引人称奇。

带着外界的种种疑问,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龙泉寺。经过一番争取,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学诚法师及数位僧人,他们说,“清华北大分校”的名号乃外界炒作夸张而来,寺庙僧众的学历从初中到博士不等。

在学诚法师看来,大学生出家并非避世,而是“更有进取心、责任心”的表现。

2013年3月14日,北京天气晴朗,记者来到了龙泉寺。这座千年古刹背山而建,到城区只有一班公交车,古朴的山门外,坐着两尊小石狮子,红墙已经斑驳,露出白色的底;寺庙后凤凰岭上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巨大的“道德”二字。寺内古树森森,用石板铺成的金龙桥下,流淌着一条寂静的山溪;耳边时时传来悠远的钟磬之音,寺庙由此更显清幽。

有幸在这座著名寺庙里修行的,究竟是些什么人?47岁的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告诉记者,学历是其次的,但从发心出家到真正剃度,要先经过一番“考察”。

学诚法师说,如今龙泉寺实行人才的“梯次培养”,无论一个人在俗世学历多么高、成就多么大,想到龙泉寺出家,都要按照另一套标准接受考察。

“发心出家者,首先以义工身份上山常住;然后申请出家者组班,成为准净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其中的合格者得以与僧团共住,成为净人。再按照出家人的日常作息接受一段时间的锻炼,其中的合格者得以剃度出家,成为沙弥;待因缘合适时,沙弥受具足戒,成为比丘。至此,他才算真正出了家。”

在学诚法师看来,剃度之前的阶段,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寺院对发心出家者进行教育、磨炼、培养和选择;发心出家者重新认识自己,了解出家生活,慎重选择往后的人生道路。

考察方式很简单:劳动。“劳动,磨炼人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意志坚定又能吃苦的人,出家的路才能走得长远。特别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生活安逸的时代,很多同学都缺乏这方面的锻炼。上山以后,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品性慢慢得到补充和完善,也能为未来的出家生活积累很多福报。”

除了劳动,对年纪轻的出家人,学诚法师还特别安排他们学习背诵《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这些并非佛教经书,学诚法师对此的解释是:“当今社会,德育水平和人们的古文基础很差,需要事先补习传统文化,作为学习佛法的基础。儒、释、道相通。”

学诚法师并不反对僧人还俗:“出家以后再还俗的,大家会对他有偏见。我们的原则是:出家从严,还俗从宽。出家就好好出家,不出家就回家为众生服务。”

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即心法师(应其本人要求化名)向记者描绘了龙泉寺的生活:“就像大学的宿舍那样,我们几个人住一间,我非常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不发工资,个人不拿钱,需要的物资都可以到库房去领取,‘按需分配’。我们饮用的是山上引下来的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有机蔬菜。”说起有机蔬菜,即心很知足:“能吃上真正的有机食品的人,应该很少,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相比于我们,‘在家人’倒是挺清苦的。”

即心一天只睡6个小时,他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15:00-16:50编辑校对《南山三大部》;17:00-17:50集体做晚课;18:00吃晚餐;19:40班级内上课(内容包括戒律、《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学诚法师开示);22:00休息。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由悟法师(应其本人要求化名)说,他的生活规律和即心相似。

学诚法师告诉记者,龙泉寺订有规矩,出家人非公事所需,不拿手机、不用电脑、不上网。有公事者,可提出申请,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使用上述设备。

外界一度盛传,龙泉寺只招收清华、北大的学生,它因而被冠以“清华北大分校”的名号。学诚法师却不以为然:“来龙泉寺出家的人,各种学历、各种阅历的都有,有博士,也有初中毕业生;有年轻人,也有见过很多世面的。佛门对人才的要求和选择,与俗世间有所不同,每个人的善根和因缘也并不与学历挂钩。出家修道的路上,低学历的人并不见得比高学历的人差,有时可能刚好相反。”

但他并不抗拒高学历的出家人,他说,这个时代越来越趋于知识化和专业化,社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僧人团队。现在,龙泉寺的一些僧人专注于对传统佛教典籍进行系统的校勘、注释与整理,另有一些僧人已经独立开展学术研究,涉及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等领域。

学诚法师并不认为龙泉寺的青年才俊选择出家是消极避世:“大家在这里通力协作,服务于社会,并获得自身价值的实现,是更有进取心和责任心的体现。”

由悟也说,“清华北大分校”的名号乃外界炒作,过分夸张,但他从中体会到了一份关注与期待。

“现代人不快乐是因为要求太多”

记者:你们在出家之前是优秀的大学生,选择出家有没有觉得可惜?

即心:出家能够更专业地学习佛法,能够像师父那样帮助更多的人解决问题。成佛是我的终极目标,而出家能帮我更快成佛,我觉得我的人生路就该这么走,没觉得可惜。

由悟:不感到可惜,反而庆幸。从世俗的角度看,国家、社会、家庭培养了多年,到了应该承担责任的时候却遁入空门,可能会觉得可惜。而在我自己而言,出家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

记者:家里人是否支持你们的选择?

即心:做出这个选择时,只有我姐知道,她很支持。我担心家人会反对,起初没说,后来通过我姐告诉家人。

由悟:当时家里并不知道,家里人来找过几次,也曾经被家人拉回家,但我又返回寺里。家人从坚决反对,到无奈接受,再到逐渐认可,经历了大概三年时间。他们为了找我,接触了龙泉寺,看到寺里做的慈善事业,感受到了法师、义工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就不再干涉与反对了。五年过去了,他们感觉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记者:年轻人离不开互联网,你们出家后接触网络的机会很少,如何适应?

即心:跟很多同学不同,我念大学时从没玩过网络游戏,也不太喜欢看电影,对音乐也不感兴趣,这些都便于我更快地适应出家生活。出家后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我对体育的热衷,出家人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365天都在忙还忙不过来。

由悟:出家是为了修道,现在网上信息很乱,不良信息防不胜防,对人的影响很大,对出家人更是如此,会严重影响修行。龙泉寺规定不得随便上网,这是师父和道场对出家人的慈悲保护。

记者:龙泉寺被外界称为“清华北大分校”,作为大学生,教育背景对你们修行佛法有怎样的作用?

即心:这几所大学和龙泉寺同处海淀区,离得比较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嘛,一些对佛法感兴趣的同学会经常来寺里访问交流,对佛教以及出家人的了解日积月累,其中有的人因缘成熟了,就会选择来龙泉寺出家,这很正常。假如龙泉寺离我学校很远,那我可能就不会来这里,也不会在龙泉寺出家。教育背景只代表世俗的成绩,对于修学佛法来说,信心是最重要的。

寺庙商业化“是可忍孰不可忍”

记者:您在微博上有数十万粉丝,在与粉丝的互动中,您有哪些体会?

学诚:微博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传播方式,我在新浪、腾讯的“粉丝”累积已有46万人。我开微博,目的是给大家提供接触、了解佛教的便利。另外,现在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不实信息和垃圾信息,严重污染了现代人的精神空间,需要更多有责任心的人发布一些优质的内容,注入一股正面的能量。

目前我的微博,每天会以中、英、日、韩、俄、德、法、西、泰,共九种语言更新,这九种语言基本上涵盖了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去年,我们还把它(微博)编成了一本书,叫做《龙泉寺的365天》。

在“文化自强”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利用高科技手段向外传播是一条捷径,这是我们做多语种微博的原因。

记者:您在今年“两会”上痛批宗教商业化引发舆论关注(新华社曾做专题报道),比如佛教名山上市。寺庙是不是被商业无奈地绑架了?

学诚:目前,“寺庙承包”等商业化行为严重损害了宗教界与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宗教感情,对于社会良知的底线构成了严峻挑战,已经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寺庙承包”的乱象,是由一部分人刻意混淆“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场所”的区别而造成的。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宗教活动场所才可以接受宗教性捐献,运营宗教性经营项目;然而,一些属于旅游场所性质的寺庙,不与宗教界发生任何来往,却开展了某些宗教性的经营项目,成为一种“准寺庙”或“准宗教活动场所”。

寺庙的商业化现象之所以存在,而且在局部地区蔓延开来,关键在于经济效益,在商业资本追逐暴利之本性的驱动下,各种非宗教行为主体打着宗教的旗号,利用体制不健全,大肆捞取非法利益。

这些“准寺庙”的背后,大多有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令其非法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深层次原因,则是当今社会崇尚物欲,自私自利思想“主流化”、“制度化”,归根究底是人类的心灵危机。

所以,要解决寺庙商业化等问题,既要依法管理、整顿,更要弘扬“正信”的佛教,以抵挡个人中心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等负面价值观。

记者:我听说寺院每天都组织人手到北京西客站施粥?

学诚:人本身就有善根、善心,只是没有机会,善根被埋没了;如果有好的环境,好的外缘,内心的善根就会得到启发。

我们的“仁爱慈善基金会”在北京西客站、清华科技园、朝阳商务区开办了“仁爱心栈”,2008年至今一直开展“奉送爱心粥”活动,义工和志愿者们一年365天风雨无阻,为都市忙人们提供免费的早餐粥。

此外还有捐衣项目,为社会大众搭建了一个没有门槛、人人可行的行善平台,我们根据每位贫困地区受助乡亲或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等信息,配备衣物并组织志愿者送达当地。

近些年自然灾害频发,我们积极配合政府减灾抗灾,先后赶往安徽雪灾灾区、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舟曲泥石流灾区等灾区,联合各界力量,共同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柳智宇,曾被称为北大数学天才,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出家。去年临近春节,柳智宇下山还俗。那他的现状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大学毕业前,柳智宇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出家法师。关于其出家原因,外界众所纷纭。去年临近春节,柳智宇决定还俗。今年5月,柳智宇到一家心理咨询公司出任事业部部长,公司给出3万月薪,他主动降至2万元

还俗后,柳智宇与匆忙的人群融为一体。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且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说,自己不准备结婚,不会买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泉寺事件最后怎么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