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中的修行与清心寡欲与基督徒圣洁的婚姻的圣洁生活有什么样的区别

圣严法师(英语:Master Sheng-Yen,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江苏南通人,俗名张保康,是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的创办人。圣严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他的著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已超过三百万册;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系列册数最多的是《寰游自传》及《禅修指引》。2009年2月3日下午4时,圣严法师圆寂,享寿80岁。

佛教用语大全_佛家名词介绍

1、 【虎头蛇尾】此词,较早见于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比喻诡诈伪善,言行不一致。后多比喻来势很大而草草了事,有始无终。如《水浒传》第一零三回:“官府挨捕的事,已是虎头蛇尾,前紧后慢。”其实,“虎头蛇尾”是从禅语“龙头蛇尾”衍变而来的。《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问:‘僧什么来处?’僧提起坐具。师云:‘龙头蛇尾’”。(李明权)

2、 【见地】俗称“见解”或“见识”。如说某人对某物的见解好、理解深刻,就说“见地甚高”、“别有见地”等等。如郑振铎《漩涡》:“他一点儿见地也没有,只是照书直讲。”《续传灯录》卷三十五:“工夫稳实,见地明白。”宋·张镃《南湖集》卷一有诗云:“寥寥千百年,所得仅三四。此言或是痴,的确有见地。”“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有共同的“十地”,(十个修行证悟的阶次),其中第四地就是见地。天台宗的四教(藏、通、别、圆),将三乘共有的十地判为通教。《大智度论》中的见地,即修行者于此位中,以出世间智(无漏智)能断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见惑,得见真、俗二谛之理,故名见地。所谓见惑,就是不正确的推测和计度而产生的迷情(如“我见”等),断除此迷情,即能证得预流(预入于圣人之流)的果位。(无名氏)

3、 【磨砖作镜】研磨砖瓦欲作成镜子,只能是徒劳无功。此语喻办事不得要领,终不能成功。原典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唐朝道一和尚常习坐禅,未能悟道。南岳怀让禅师问他:“大德坐禅图什么?”回答说:“图作佛。”怀让即取一砖在他庵前石上磨,道一问磨砖做什么,怀让回答“磨作镜”,道一奇怪道:“磨砖岂得成镜?”怀让反问:“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接着怀让开导道一说:“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是打车对还是打牛对?你是学坐禅,还是学作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作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一番话使道一如梦初醒,于是他拜怀让为师,以后逐成禅宗史上一位著名的禅师。(无名氏)

4、 【佛口蛇心】出自禅宗公案。意谓口头上搬弄经中言句,而其心则僭曲。《五灯会元·净慈昙密禅师》:“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这个公案,好像是在呵佛骂祖,痛斥善知识,其实不然,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几句话。中国禅宗的修持是顿悟法门,不立文字。他们主张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直指明心,见性成佛。佛口蛇心后用以比喻口蜜腹剑、嘴上说得好听,心地极其狠毒的人。明·梅鼎祚《玉合记·焚修》中有“好两个佛口舌心”一语。亦作“蛇心佛口”。如明·王玉峰《焚香记·构祸》:“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无名氏)

5、 【无始】没有开始。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如众生、生死、时间等都是没有开始的。因果关系即建立在“无始”的理论基础上。《摄大乘论》解释说:“若有始则无因,以有始则有初,初则无因;以其无始则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显佛法是因缘义。”众生由于迷惑而造业,轮回生死,也是“无始”的,称为“无始无明”(无明即愚昧)。如《起信论》说:“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无明无始,故生死无始、众生无始、世间无始。后道、儒诸家亦用其语。如《洞玄本行经》:“南极尊祖化形骸于无始之胞,一劫而生,得为男。”宋·朱熹诗云:“高人山水心,结习自无始。”(李明权)

6、 【上供】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备供物、圣膳等物供养。《敕修百丈清规》卷四:“圣僧侍者,贵有道心,斋粥二时,上供,鸣下堂椎。”后泛指人们用物品祭祖或敬神。如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快穿好袍子马褂,给祖先上供去。”又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九回:“一样一样的菜拿上来,只摆一摆,便撤了下去,就和上供一般谁还吃得下。”(文贤)

7、 【报恩】恩,又称恩惠或恩德。即有好处施于他人。受恩惠者,尽心竭力报答之,叫做报恩。佛家的报恩思想,始于佛世。藏经中收有《报恩经》七卷。《经》中说佛在世时,其弟子阿难闻外道讥佛不孝,便去告佛,佛当即召集大众讲述自己如何尽孝的事实。他说他过去生中是须阇提太子时,曾以身肉济父母之难。此生成佛之后,又先上忉利天为母说法等等。佛认为这些都是尽孝报恩的行为。佛教寺院中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又是根据《盂兰盆经》的报恩思想而举行的宗教活动。传说佛的大弟子目莲,以神通力,见其母堕饿鬼道(佛教讲的六道之一),受倒悬之苦,就请示佛陀解救的办法。佛以此因缘而说《盂兰盆经》。经中说:“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Ullambana),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心地观经》还列举佛弟子必须报答的四种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无名氏)

8、 【毕竟】表示终归、到底、究竟等意义,表示追根究底,最终所得的结果或最后所达到的状态。“毕”是终止、结束的意思,“竟”是完毕、终于的意思。佛典中常见“毕竟”一词,如:“毕竟空”,谓诸法究竟不可得,一切有为法、无为法终归于空。“毕竟依”,谓佛为众生究竟依处。“毕竟无”,谓龟毛兔角之类毕竟是无。“毕竟智”,谓如实证如一切法总相、别相之智。如此等等。后亦常见于诗文。唐代白居易《题王侍御池亭碑诗》:“毕竟林塘谁是主?主人来少客来多。”李商隐《早起诗》:“莺啼花又笑,毕竟是谁春?”(禹振声)

9、 【顺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某种形势而说话、办事。原为禅语,见《续灯录》卷七:“到这里唤著顺水放船。”又如金·万松老人《从容录》:“本要以毒攻毒,长庆只解顺水推船。”“顺水推舟”在禅宗那里比喻随顺众生的机缘,开示说法。在文学中如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又如《红楼梦》第四回:“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李明权)

10、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严,令人生畏。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金刚是佛寺山门的守护神,左右各一。金刚头戴宝冠,裸上身,作愤怒相。左金刚张口,高举金刚杵;右金刚闭口,平托金刚杵。金刚又称“密迹金刚”。相传密迹金刚原为勇郡王的法意太子,后归属托塔天王之下,成为护法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关于金刚怒目的意义,见宋·庞世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李明权)

11、 【僧不僧,俗不俗】佛家称出家人为“僧”,在家人为“俗”。僧人剃除须发,披上僧服,受了大戒以后,从形貌服侍到起居作息,都与俗人有很大的区别。俗语中形容某人的穿着打扮或行为不伦不类,谓之“僧不僧,俗不俗”。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我经文也不会谈,逃禅也懒去参……别的都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也作“僧不僧,道不道。”“道”,指道士。道士与僧人的形象与作为也有很大区别。如鲁迅《呐喊·风波》:“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也比喻办事不按常规,不合情理。如《红楼梦》第六三回:“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也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李明权)

12、 【眼目】表示某一事物的要点,主要部分。《圆觉经》卷下:“是经十二部经清净眼目。”又宋代智昭著有《人天眼目》,集禅宗诸家要义。后用眼目表示多种涵义:一、表示眼界或眼力,借指见识的深广度,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如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经世纪年”:“取《通鉴》中言论之精确者表而出之……去取甚严,可以见前辈读书眼目之高。”二、指眼睛,如:强烈的灯光眩人眼目。三、指为人暗中察看情况并通风报信的人。(禹振声)

13、 【宿慧】从前世而来的智慧。佛教认为,“宿慧”在今生遇到机缘,就会显发出来。如《景德传灯录·鸠摩罗多》:“阇者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此谓今生出家,是前世信佛之慧的显发。后俗语“宿慧”指天资、与生俱来的智慧秉赋。如清·马位《秋窗随笔》:“此等句无点烟火气,非学力能到,宿慧人遇境即便道出。”(李明权)

14、 【当来】指将来、未来,区别于过去、现在。当来之世,犹言应来之世,通指佛涅槃后。《金刚经》:“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是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后沿用者,如唐·拾得诗:“不忧当来果,惟知造恶因。”此以因果对明,具见当来之义。(禹振声)

15、 【步步生莲花】莲花,是一种吉祥清净的花,出污泥而不染,清香可爱。佛教视莲花为圣洁的象征。所以佛、菩萨像都设有莲花宝座。佛典中说在印度,莲花分为四种:一、优钵罗华(华同“花”),青色;二、拘物头华,黄色;三、波头摩华,赤色;四、芬陀利华,白色。虽然因颜色不同而各有其别名,但总称之为莲华。《杂宝藏经》卷一有鹿女步迹生莲花的故事。据说鹿女每走一步,都生出一朵莲花。后来鹿女被梵豫国王娶为第二夫人,生千叶莲花,每片叶上有一个小孩,共得一千个儿子。据《南史》记载:南齐东昏侯肖宝卷穷奢极欲,仿照鹿女步迹生莲花的故事,在宫中用金片雕莲花铺地,令其宠妃潘玉儿在上面行走,称她为“步步生莲花。”后来就用这句话形容女子步态的轻盈多姿。(无名氏)

16、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可以广泛应用多方面的比喻。百尺竿头,百尽高的竿子顶端,指极高处。用以勉励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方面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要继续努力,更求上进。语本《景德传灯录·湖南长沙景岑禅师》:“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原文是“百丈”,后人为易解改“丈”为“尺”。)前云“竿头”,意在“不动”;后云“进步”,意在“十方”。后文“师又有劝学偈云:万丈竿头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游;禅师愿达南泉去,满月青山万万秋。”后人沿用为成语,意在更求上进。宋·朱熹《答巩仲至》:“然感左右见顾之重,若以为可语此者,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又茅盾《漫谈文艺创作》:“学习是深刻领会了人家在表现手法上的特长以后,化为自己的血肉,而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禹振声)

17、 【化缘】本来是指佛、菩萨、高僧等在世间示现的教化因缘。释迦牟尼与我们这个世界和众生“有缘”,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缘”。又如唐·白居易《上弘和尚石塔碑序》说“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主盟者二十年。”这是高僧的化缘。俗亦称僧侣乞食为化缘。如宋·洪迈《夷坚志》卷一谓:“元晖,近村王大子也,即作僧,为街坊化缘。”原来,佛门僧侣比丘,意为乞士,也就是以乞食为生的人。佛教戒律谓:僧侣为了维持生命而乞食,便是“净命自居”,可以“省事修道”,“破一切骄慢”。僧侣募化乞食,广结佛缘,故称化缘。推而广之,为了佛事而举办的一切募化活动,也叫化缘。(李明权)

18、 【耳根清净】听不到胡言乱语、嘈杂的声音,俗谓“耳根清净”。这个词语出于《圆觉净》卷上:“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耳根,“六根”之一,指听觉器官及其功能。所说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灵,故佛多以音声作佛事来度化众生。“耳根清净”是“六根清净”的一类。“耳根清净”,便能达到“天耳通”,远近皆闻,能知一切众生的语言。《楞严经》卷六还指出:“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后文学中常有引用,如《水浒传》第七回:“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阳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多指不闻是非。如《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当是打发罗童回去,且得耳根清净。”钱钟书《围城》第214页:“这全是你不好,听了许多闲话来告诉我,否则我耳根清净,好好的不会跟人计较”(参见“六根清净”条)。(李明权)

19、 【现在】《俱舍论》卷二十指出:“有作用时,名为现在。”意谓事物正在发生作用的刹那间,谓之“现在”。《维摩诘经·弟子品》谓:“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谓:“现在心不可得。”无住、不可得,均指出“现在”的特点是刹那变迁,不可滞留。佛教还有“三世”之说,即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如《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受苦现在,殃流来劫。”今常用“现在”一词,泛指目前、此刻。如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诗:“地球,我的母亲……我现在正在你的背上匍行。”(李明权)

20、 【一宿觉】《二程全书》卷十八中有一段问答。问:“释氏有一宿觉,言下觉之说,如何?”答:“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于言下即悟,何啻读十年书!”这是理学家借用禅宗公案,谓迅速领悟。“一宿觉”出于《坛经·机缘品》。唐代有位精通天台宗止观法门的玄觉禅师,诵《维摩诘经》有悟,到曹溪求六祖慧能大师印可。玄觉机锋迭出,颇受慧能赞许。玄觉欲告辞,慧能更进一步,以双关语问道:“返太速乎?”玄觉答道:“本自非动,岂有速耶!”谓就实相而言,事物原无动静去来。(可参阅晋·僧肇《物不迁论》及《坛经》一段)于是,两位高僧口吐莲花,又展开了一番精彩的问答。当玄觉说出“分别亦非意”时,慧能叹道:“善哉!”留玄觉住了一宿。这段故事,在丛林中流传,被称为“一宿觉”,成为禅宗“顿悟”的著名公案。

21、 【修行】含有实行、修养、实践之意。宗教生活中欲实现生活上之统制、调节、规定等则必须藉修行以完成之。宗教本来就有信仰与修行双重要求。以佛教而言,行者自身欲实现佛陀体验之境界,而专心精研修养,故特别重视修行方面,亦因而发展成为详细之戒律条文、生活规范与精神之修养方法。俗语中将修行当作做好事,如认为旧时官厅中权力大容易做好事救人,故有“公门里面好修行”之说。明·叶宪祖《金锁记》:“禁长哥呀!自古道公门里面好修行。”《野叟曝言》中狱官见文素臣查出隋氏被女禁虐待,跪地求告道:“公门中好修行,望老爷高抬贵手。”(李君冈)

22、 【泥牛入海】泥牛,即泥土所作之牛,俗称“春牛”。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立春前一日,官府用泥土做的春牛置于府前,至立春日绝早,用红绿鞭击之以迎春,并预示春耕之早晚。如唐·卢肇在谪连州时书《春牛榜子书》说:“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用达春牛!”刘蒙又有诗句云:“村妇祈蚕分面茧,老农占岁说泥牛”,这是以迎春牛乞丰年的一种风俗。但泥牛入海一词,乃源于《景德传灯录》卷八:“洞山(良介)又问:‘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五灯会元·元日禅师》说:“三脚驴儿跳上天,泥牛入海无消息。”后来用泥牛入海一词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无名氏)

23、 【文字因缘】作为本体的“实相”,是没有文字的。然而,不凭藉文字,便无以诠释“实相”。比如说,花草不等于春天;而没有花草,也就感觉不到春天了。禅宗所说的“不立文字”,并不是摒弃一切文字,而是不执着文字,要因文字而悟“实相”。通过读经、印经、作文、写字等同佛法结下善缘,均可称为“文字因缘“。《居土传》卷十九记载,白居易曾说:“愿以文字因缘,回向实地。希于来世,赞叹佛乘,劝转法轮。”后因以称诗文等往来而结下的缘分、友谊。如清·冯桂芬《皖水迎师记》:“越三年,谒公金陵,犹纵言及之曰:‘厥后东南事,不出君一书。’亦一段文字缘也。”(李明权)

24、 【超度】《地藏经》称:初死的人如果生前多造恶业,死后又没人为他追荐,其神识就可能投生到饿鬼、地狱等恶道中去。在死者“罪福未定”的七七四十九天内,以“善愿功德力”回向死者,使他不投生于地狱等恶道而转生人天等“善趣”,俗谓之“超度”。超度之俗大约始于梁武帝所创的盂兰盆会。盂兰盆系梵语ullambana的音译,意为救倒悬,即解救沦落地狱、饿鬼中的众生的倒悬之苦。唐时民间已盛行超度。如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载:“村人遂于陂中设斋超度。”超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念佛、诵经、营斋、做道场等。超度又有超升、超生、超拔、超幽等说法,举例如下:《黑籍冤魂》第二四回:“禁锢之于阿皮地狱,永永埋头,不使再有超生之日。”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二八回:“叫贼淫妇阴山背后永世不得超生。”又如《廿载繁华梦》第十七回:“不如一发请几名师傅和几位禅师,开坛讲经,超升作福。”今亦引申为救助、解脱等意。举二例:孙中山《行易知难》:“本大总统看到北方学界,都是在这样的苦海之中,所以想要去超度他们。”又如《抗日歌谣·今年到了新四军》:“今年到了新四军,百姓个个得超生。”(李明权)

25、 【前身】今称事物原来的形态,名称为“前身”。如马南邨《燕山夜话·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当时煤窑的出现毕竟是一种新鲜事物,那些窑主们毕竟是后来的资产阶级的前身,那些窑工们也毕竟是后来的无产阶级的前身。”前身源于佛教三世轮回的说法,指轮回在过去世之身。如《晋书·羊祜传》:“羊祜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谓李氏子则祜之前身也。”又如清·袁枚《子不语·王旻庐宗伯是莲花长老》:“宗伯大异,起视所供盘中之枣,其顶微缺,如少二三枚者。恍悟自己前身,乃此庵长老也,故终身奉佛甚虔。”(李明权)

26、 【随缘】是佛教根本理论之一。“理即佛者,不思议理性也。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教观纲宗》)理性不异不变名“如”,循业发现(随缘)为“来”(色法与心法)。“如来藏”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绝待统一体。“随缘”之义,谓“如来藏”中一切清净法,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众生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诸佛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楞严经》卷三、卷四)。后以“随缘”表示随其机缘,不加勉强。《北齐书·陆法和传》:“文宣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曰:各随缘去。”又表示听任环境安排,如言“随缘度日”。(禹振声)

27、 【葛藤】扫除纠缠繁琐的陈词滥调,俗谓之“打葛藤”。如元·明本《雁荡除夜》诗:“扫除自己闲枝叶,不打诸方烂葛藤。”本于禅宗话头。如宋·圆悟《碧岩录》第六则:“此事(指明心见性)无许多论说,而未透者却要如此;若透得,便见古人意旨,看取雪窦打葛藤。”禅师的意思是,未开悟的人当然要看经文,依语求解;对开悟的人来说,语言、事相等葛藤均被一扫而空,直截见性了。这里要指出的是:语言、事相本空,并非葛藤。只是你去执着乃至曲解语言、事相时,它们才成为葛藤了。在佛经上,已有葛藤的比喻。如《出曜经》卷三说:“其有众生坠爱网者,必败正道……犹如葛藤缠树,至末遍则树枯。”在这里,葛藤指缠缚人心的妄想和烦恼。(李明权)

28、 【舍利】梵语sarira,亦称舍利子,意为骨身、遗骨。原来,“所遗骨分,通名舍利”。(《翻译名义集》卷五)实际上,舍利专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家传说,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魏书·释老志》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经中载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入《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权)

29、 【嗔拳不打笑面】古时江淮一带有“嗔拳笑面”之戏,双方带面具作胡人勇士状,一扮“嗔拳”,一扮“笑面”。(可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禅宗有“嗔拳不打笑面”之语,《续传灯录·泉州云台因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嗔拳不打笑面。”后俗语中多用之,谓恼怒者不拳打笑脸相迎的人。或谓对人和气可以免遭欺辱,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他有钱的性儿,随他说几句罢了。常言嗔拳不打笑面,如今时年尚个奉承的,拿着大本钱做买卖,还放三分和气。”也作“嗔拳输笑面”。如《水浒传》第二十七回:“自古嗔拳输笑面,从来礼数服奸邪。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李明权)

30、 【三头六臂】佛经上所说的天神和阿修罗(意译非天,貌丑好斗,有福无德)往往有种种异相。如大自在天神,其形像是“八臂三目骑白牛”(见《大智度论》卷二)。天神那吒,其形像是“三头六臂擎天地”(《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阿修罗的形象是:“体貌粗鄙,每怀嗔毒,·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法苑珠林》卷九)。后来,人们就用“三头六臂”来形容神通广大,本领非凡。元·佚名《马陵道》第四折:“总便有三头六臂天生别,到其间那里好藏遮!”又如夏衍的《秋瑾传》第二幕:“听人家说,我还以为您是一个三头六臂的女英雄。”(李明权)

31、 【逍遥自在】意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五灯会元》卷十八《性空妙普庵主》载妙普自祭文有“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之语,此语后被广泛应用。《元曲选·张生煮海》:“海东一片晕红霞,三岛齐开烂漫花。秀出紫芝延寿算,逍遥自在乐仙家。”《警世通言》卷第二:“这首《西江月》词,是个劝世之言,要人割断迷情,逍遥自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平儿听说,照样传给婆子们,便逍遥自在的园子里来。”《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趁着那斜月残星,护送着一行人,逍遥自在的,竟自投东去了。”(参见“自由自在”条)(纯一)

32、 【根性】人的本性和本质,俗语谓之“根性”。如茅盾《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尽磨灭的羞耻心,还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这一刹那间爆发。”“根性”源于佛家,谓众生善恶的业力和习性。《辅行传弘决》卷二指出:“能生为根,数习为性。”意谓能产生善恶的力叫“根”,善恶的习气叫“性”。如宋·苏轼《胜相院经藏记》:“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与“根性”相似的还有“根器”。佛教认为众生根器有大小、高下、利钝、善恶等区别。如唐·李华《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群生根器,各各不同;唯最上乘,摄而归一。”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器而分别设立的。佛门主张观人的根器而“对机说法”,做到有的放矢。(李明权)

33、 【牛鬼蛇神】牛鬼,传说为地狱中的牛头鬼卒,又称阿傍。或连称为牛头阿傍。《楞严经》卷八谓:“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又《五句辛经》谓:“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蛇神,即佛教所说“天龙八部”之一的大蟒神摩睺罗迦,相传它是人身蛇首的乐神,护卫佛法,后在俗语中衍为“牛鬼蛇神”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杜牧对同时代诗人李贺的评价:“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比喻诗文、作品的虚幻怪诞。又如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牛鬼蛇神,纷然满纸,不复可以寓目矣。”也比喻歪门邪道、阴暗丑恶的东西。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至于外省班作幕的,真真叫牛鬼蛇神,无般不有,这都是我领教过的。”(李明权)

34、 【六根清净】“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器官,眼根与色境相对,能生眼识,乃至意根与法境相对,能生意识。由能生之义而称之为“根”。《法华经·功德品》说,菩萨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罪垢,以无量功德庄严,使之清净洁白。由此清净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妙用”。清净眼根“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乃至清净意根“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且得六根互用自在,“于六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又《大智度论》卷十一说:“布施时六根清净,善欲心生;善欲心生故,内心清净……得一心故,实智慧生,如是等诸善法悉皆得。”后借用表示内心清净,不受外境干扰。如《水浒传》第四回:“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了,免得争竟。”又有“耳根清净”,形容不受嘈杂声或是非之语的干扰,安静自在。《水浒传》第七回“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元·李文蔚《燕青搏鱼》第一折:“我出的这门来,燕顺也离了家中,可也耳根清净。”(禹振声)

35、 【火宅】典出《法华经·譬喻品》:有一大富翁,家宅广大,而唯有一门,忽然火起,诸子在宅中游戏,全然不觉。富翁心急,对诸子说:门外有羊车、鹿车和牛车,可以游戏,你们快出来吧!于是,诸子争先恐后地奔出火宅,上车而去。经上用这个譬喻说明如来“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佛教以火宅比喻众苦充满的“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即众生生死轮回之处)。如《心地观经·序品》谓:“了达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满难可出。”八苦,指众生八种基本的苦难: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和五阴盛苦。唐·白居易《赠昙禅师》诗:“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即用此佛教典故。火宅亦特指烦恼牵缠的俗世家室。如明·妙叶《念佛直指》:“如俗在家,火宅方煎。”民间亦贬称私畜妻室的破戒僧人为火宅僧。诗中亦用火宅比喻荒年乱世。如清·魏源《北岳五台看雪行》诗:“各号清凉奠震旦,欲易火宅为宁坤。”(李明权)

36、 【雪上加霜】语本于《景德传灯录》卷八:“师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顾后。伊云:雪上更加霜。”原是禅语。后用“雪上加霜”比喻灾祸接连不断,一再受到损害,烦恼中又添出新的烦恼。如元·高文秀《[--且+卒]范叔》第二折:“泪雹子腮边落,血冬凌满脊梁,冻剥剥雪上加霜。”又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见说徒弟逃走,家私已空,心里已此苦楚,更是一番毒打,真个雪上加霜,怎经得起?”(李明权)

37、 【菩萨心肠】本着“大慈大悲”的愿力,实施普度一切众生的大行,这就是“菩萨道”精神的主要特征。后因以“菩萨心肠”比喻仁慈善良之心。如《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李明权)

38、 【功德无量】佛家泛称念佛、诵经、布施、持戒、了生死、度众生等一切善事为功德。隋·慧远《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解释:“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如请僧人做佛事,称为“做功德”;护法神吉祥天女,称为“功德天”;礼敬佛、法、僧“三宝”,称为“种功德田”等。一桩善事圆满结束,称为“功德圆满”。如洪深《五奎桥》第一幕:“四百多亩呢,起码得打四十九天的大醮!七七四十九天功德圆满。”功德很大,称为“功德无量”。如《景德传灯录·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存。”今多用以赞颂功劳、恩德极大。如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虽然牺牲太大,然而功德无量。“(李明权)

39、 【因果】佛教用以说明一切事物联系、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理论之一。释迦牟尼曾驳斥了古印度“外道”所持的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等说法。宋·知礼《妙宗钞》谓:“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深信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之下谓:“招果为因,克获为果。”因又称因缘,果又称果报。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佛教的因果说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瑜伽师地论》卷三八)是因果说的主要特点。随着佛教的弘传,因果报应之说深入民间。如宋·钱明逸《南部新书》序谓:“忠鲠节义,可以劝臣子;因果报应,可以警愚俗。”又如巴金《神·鬼·人》:“所谓因果报应在这里能够有什么样的说明呢?”今广泛运用因果一词,泛指原因和结果及其内在联系。如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李明权)

40、 【皆大欢喜】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如《维摩诘经·嘱累品》:“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又如《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去。”谓参加法会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后泛指大家都很高兴。如茅盾《雨天杂写之三》:“目前此间文化市场……似乎都相安无事,皆大欢喜。”(李明权)

41、 【实相】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佛家还指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华经·方便品》:“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说人间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又如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说实相。”后指真实情形,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正满洲行政之实相也。”(文贤)

42、 【平等】通常使用“平等”这个词有两种意义:一是平均,相等,相同。如《百喻经·二子分财喻》:“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意谓分物平均。又如郭孝成《蒙古独立记》:“民国成立,汉、满、蒙、回、藏,一律平等。”意为各民族的权利是相同的。一是平常,一般。如清·李渔《意中缘·嘱婢》:“你不知道那女子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我料他决不肯嫁个平等丈夫。”其实,这个常用词源于梵语upeksa,意译为“舍”,意为舍去一切差别相。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在性体(即本质、共相、空性、心真如性等)上是有任何差别的。在时间上,称为“三世平等”。如《圆觉经》卷上说:“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在空间上,称为“大小平等”。如《华严经》说:“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从佛性而言,众生平等。如《涅槃经·梵行品》说:“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不但众生平等,而且怨亲平等。如唐·顾况《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云:“本师留度门,平等冤亲同。”佛教指出,顽固不化的“我执”和自以为是的“我见”实为造成不平等和纷争的罪恶渊薮。学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我见转化为平等性智,达到人我平等,自他一体,从而兴起慈悲救世的精神。(李明权)

43、 【味同嚼蜡】《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腊。”谓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后世以此比喻寡淡无味,了无情趣。如《儒林外史》:“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到手之后,味同嚼蜡。”又如鲁迅《两地书》三二中:“沪案经后,周刊上常有极锋利肃杀的诗,其实是没有意思的,情随事迁,即味同嚼蜡。”(李君冈)

44、 【妄想】梵语(vikalpa)的意译。又作分别、妄想分别、虚妄分别、妄想颠倒。与“妄念”、“妄执”等语同义。即以虚妄颠倒之心,分别诸法之相。亦即由于心之执着,而无法对事物确切了解,遂产生谬误。如《楞严经》卷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又如隋·慧远《大乘义章》:“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执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曰妄想。”此词后常用于泛指胡思乱想的人。如·白居易《饮后夜醒》诗:“直至晓来扰妄想,耳中如有管弦声。”又如丰子恺《放生》:“但我立刻感觉到这种假想的可笑,就停止了妄想。”亦指不切实际的或非份的想法。如宋·陆游《山园草木四绝句》之一:“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又如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文贤)

45、 【奇特】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证尔证。”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46、 【定力】定,梵语三摩地(samadhi)的意译,意为注心一境,不散乱。修“定”能产生伏除烦恼妄想之力,故称“定力”。如《无量寿经》卷下:“定力、慧力、多闻之力。”坐禅便是修“定”的主要形式。如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坐禅僧。”后用“定力”指处变不惊、自我控制的意志。如《儿女英雄转》第二一回:“一个乡里的妈妈儿,他可晓得甚么叫作恒心,又可晓得甚么叫做定力?”又如冰心《超人》:“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李明权)

47、 【镜花水月】亦作“水月镜花”。《大日经》等佛经记载有十喻:幻、阳炎、梦、影(谓镜中之影像),干达婆城(海市蜃楼)、响、水月(水中所现之月影)、浮浪、虚空花(病眼昏花,于空中所见的种种花状幻象)、旋火轮。密宗以此十喻观想此世界虚幻不实,而离贪染执著。故此中“镜”乃指镜像,“花”指虚空花。《景德传灯录》卷十四:“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其有生灭?”后来人们多解作镜中花,水中月,用来比喻诗文中空灵的境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明·谢榛《诗家直说》第一卷:“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如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现泛指幻觉中的美好景象,或喻事物虚幻不可捉摸。(常正)

48、 【空门】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一切事物从因缘相待而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虚幻不实,谓之“空”。如《大智度论》卷二十所说,进入“涅槃(不生不死)城”有三个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空门”的内容很多,有我空、法空、有为空和无为空等。《大般若经》说“十六空”,《大智度论》说“十八空”,天台宗把“空门”列为“四门教法”之一,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和非有非空门。在佛学上,本质上的“空”和现象上的“有”是统一的。“空门”在佛教中举足轻重,因以指称佛法。如唐·王维《叹白发》诗:“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亦指佛寺。如郁达夫《西游日录·游西天目》:“我们都有点未乐而忘返,想学学这天目山传说中最古的那位昭明太子的父亲,预备着把身体舍给了空门。”昭明太子的父亲梁武帝,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僧。佛寺称为“空门”,佛寺中的僧人也就称为“空门子”了。如《释氏要贤》卷上说:“出家人由此门(空门)入涅槃宅,故号空门子。”诗中亦以“空门”指冷落的门庭。如唐·陶翰《燕歌行》诗:“雄剑委尘匣,空门唯罗雀。”(李明权)

49、 【半路出家】指不是从小而是成年后才出家当和尚或尼姑的人为“半路出家”。出家,梵名波吠儞野Ayanyaka,出家在家的生活,修沙门的净行。《维摩诘经·弟子品》:“我听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同经《方便品》又说:“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后比喻不是本行出身后来改行的称半路出家。如《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说:“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无名氏)

两天后,船只缓缓靠近了那座大陆,海湾附近有一座小村镇,这里靠海很近,居民们多数以打渔为生,这里也有很多出海所需要的物品。琴酒看到天边曙光渐起,就起身通知伏特加,把乌丸号的海盗船旗换成普通小国家的国旗,免得麻烦。

伏特加接了命令就走,琴酒关上房门,走回到自己床边。

床上躺着的这个男装少女,还在安然沉睡着。

伏特加刚才一脸担忧,生怕琴酒没有克制住自己,在海盗船上行了淫乱之事。

事情是这样的,雪莉的身份是女孩,她当然不适合住到全是男人的休息室里,基安蒂脾气又太大,大家都担心一个暴脾气碰上一个气死人不偿命的小鬼,会不会连夜就把船给砸了,因此也没有把雪莉安排到基安蒂的休息室。

雪莉倒不在乎,她抱了一条小毛毯,跑到大厅,直接躺到了长桌上。

只是到了午夜,她看见一只条肥硕的虫子,从她眼前爬过。她浑身的寒毛都竖了起来,跌跌撞撞地跑到甲板上,恰好伏特加正在守夜,看见雪莉一脸苍白神色紧张地跑出来,伏特加自然心存疑惑。海盗船上可不允许出现奸淫掳掠之事。

雪莉解释说,是看到了虫子。伏特加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虫子,一定是今天掳劫来的那些蔬菜里藏着的菜虫……我还以为是……”

“我还以为有哪个不要命的船员,意图对你做什么。”

“还能为什么,长期男多女少,有些船员会克制不住。”

“那为什么不允许女人上船呢?就算不发生什么,单纯的精神交流,不也是一种慰藉吗?”

伏特加望着天空,想了很久才说:“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就从我们来到船上开始,就有人不停地对我们说‘女人不能上船’,所以,大家都遵守了。”

“哦,是嘛……”雪莉很不满。

“不过我倒是听过几个传闻,有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因为大家认为,海神波塞冬是男性,所以把船视为女性,会比较平安,那么为了不要让船神妒忌,所以禁止女性上船。”

习惯性把女性视为一个物品,肆意揣测描写女人之间的妒忌,最后倒成了女人的错?

雪莉小声说:“海神波塞冬可是和宙斯不相上下的喜好女人,你们把船视为女人,怎么就不担心,海神直接把这个女船神卷进大海深处?”

雪莉这刁钻的角度,把伏特加堵得无话可说。这时,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

“还有一个传说,是有一群海盗,为了争夺一个美人,起内讧打了起来,所以才禁止女人上船。”琴酒从船舱内走了出来,他瞪了伏特加一眼:“吵死了。”不等伏特加回答,又看着雪莉说:“你要是不想睡觉,就去图书室把乌丸号的规则多读几遍。”

雪莉看着琴酒,突然眼前一亮:“船上最干净的房间,是不是图书室?书籍的保管,应该很严格吧……”

琴酒:“严格,但不是。”

伏特加帮琴酒补充了一句:“最干净的当然是船长的房间了……”

雪莉顿时来了精神,把毯子往琴酒身上一丢:“我要去你的房间。”

伏特加来不及阻止:“不……不可以!”

琴酒低声阻止道:“守你的夜。”他说完,快步追着雪莉而去。

在卧室门口,琴酒一把拉住了这个小鬼,他是海盗,没有礼节,粗话毫不掩饰地往外吐:“雪莉小姐,没看出来啊,温莎女校的女学生,居然这么热衷于爬上男人的床?”

雪莉说:“比起和虫子睡在一起,我宁可睡到男人的床上,而且……船长大人,我记得,海盗船禁淫邪,你可不能对我乱来……我要睡床上,你可以考虑睡地上。”

见吓不住她,琴酒换了一个表达方式,他压低了嗓音:“虽然海盗船是个平等民主的地方,雪莉,但你……我是不是对你太纵容了,都敢来抢我的床了?”他一点点靠近了雪莉,“我要是想违反这个规则,我保证做得很漂亮,外面的伏特加,一点声音都听不到……”

他期待看到这个小丫头一脸惨白、捂着领口、羞赧逃跑的狼狈画面,不料雪莉只是打了个哈欠,拉上了被子,将身体蜷成一团,呢喃着说:“……船上的海盗们要是想对我做什么,我睡在大厅里岂不是更危险,反而还是你这里安全……”

“……雪莉,你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有个不知好歹的船医,跑去船长的房间里睡觉,最后被吃干抹净,所以以淫邪罪的罪名被丢进了海里?”

“啊,船长大人,我知道那个故事的后续,这个伟大的船医在被丢进海里之前,把他们整条船的朗姆酒都下了毒,全船无人生还。”

小镇不大,东西倒也丰富,在布衣铺子里,裁缝师量了雪莉的身形,琴酒只是在一旁看着,那裁缝师拿了软尺硬尺在雪莉身上来回比划,裁缝师的妻子在一旁问:“请问,夫人对于您的衣服有什么要求吗?”

雪莉回答道:“没什……我不是他夫人!”

裁缝太太连忙行礼:“那真是抱歉,我们这个小镇的女孩子结婚都早,那么,一套外袍,长礼服裙,起居裙,这样的常规衣服可以吗?”

在过去,雪莉穿的衣服,也不过都是教会女校提供的学生制服罢了,教会里提倡节俭坚韧,女学生们常常一起制作自己的衣服。

因此对雪莉来说,衣服只要可以保暖就行,她就算有再优雅的品味,教会也不容许她发挥。

此刻,她倒是跃跃欲试,她看了看裁缝太太画好的图样,她便伸手在画面上比划了起来:“袖子剪掉,蝴蝶结不要系在腰上,要点缀在裙摆上,”她翻了一页,“这件衣服的领口和袖口的绒毛要小一点,不要用纯白的白色,带点浅浅的米色会更好看,”又翻一页,看到这件裙子时,她眼睛亮了一下,这是多美的一条礼服裙啊,像是一朵玫瑰花在盛开,深红的裙子,好似血一样红,她看了好久,说:“把裙摆改短,是不是会更好看一点?”

“可是小姐,没有人穿这么短的裙子的,多可耻啊。”

她笑了笑:“也是,那就这三套吧。”

“是的小姐,后天这个时候您可以来拿了。”

雪莉挑好了衣服,转身走出了铺子,琴酒走到裁缝夫妻身边问道:“她刚才看上了哪一件?”

裁缝夫人指着红色图样的裙子,手指在图画上比划着说:“那位小姐想要裙摆变成这样,不过,哪有正经人家的女孩穿这种裙子呢,别说是小姐这样的女孩子,我们这个小镇里的妓女都不会这样穿呢。”

一袋金币放到了桌面上,琴酒低声说:“她既然要,你们就帮她做。”

“先生,您怎么能容许自己的……她是您的意中人吗?容许她自作主张,穿这种伤风败俗的衣服呢。”裁缝忍不住劝道。

琴酒本不想再理睬,只是听到有人指责雪莉伤风败俗,他忍不住停下脚步,侧过头说:

“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她还穿着男人的衣服,难道就能因此证明我瞧上的是个男人吗?”

“这……”裁缝夫妻都愣住了。

就算雪莉穿着最淫乱的衣服,他或许都会觉得,她是世上最纯洁的姑娘。

他撩开门帘,大步迈了出去,正打算去追这个企图偷跑的小船医——他怎么会不知道雪莉心心念念想着逃离海盗船呢。却见雪莉正在一个玩具摊子上看热闹,摊主正在售卖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具,雪莉正捧着一个奇形怪状的木块摆弄,他走到雪莉身后,只听那个摊主正在跟雪莉推销:“这个是来自东方古国的玩具,名字叫‘莫奈何’,意思就是要拿这个怎么办,小小姐,我这玩具自从上了岸,可没见过有人能打开它,你要想知道诀窍,给我一袋金币,我就……”

“解开了。”雪莉把拆解开的木块在眼前晃了晃。摊主的推销词就这么卡在了喉咙中。

琴酒看着这一幕,心里忍不住发笑。

雪莉看着这摊主尴尬的面庞,又看了看琴酒,他一上岸就把一部分战利品都兑换成了当地货币,他安排了伏特加他们去采购必需品,然后他就一直跟在自己后头晃悠。

就没见过这么不负责任的船长。

不过,他也许正是因为负责,所以才跟在自己后面,雪莉想。

她原本的计划,就是找个机会逃走,教堂容纳一切可怜人,然后躲到乌丸号不得不出发,她就可以从教堂里出来,随便找个地方,做任何苦工都要忍下去,一直到有船只回温莎所在的大陆。

那么现在就要扮演一个没有抗争精神的人,一个依赖男人活下去的人。她看向了琴酒的口袋——不义之财,那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雪莉伸手从他衣袋里抓了几个金币出来放到摊主手中:“虽然打破您的记录,不过我很喜欢这个玩具,我都要了。”

她试图一个人抱起所有的木球,琴酒才说:“放下,”他看着摊主说,“送到码头,挂着蓝白色旗子的那条船,就说是他们的船长买的。”

有人帮忙搬运,雪莉便收起了手背在后头继续在街道上来回游荡着,时不时问后面的这个人一句:“你跟着我做什么?”

“我可不会逃跑,我身上没有一分钱,也没有食物,离开你们我可活不下去。”

“此地无银。”琴酒冷笑道,看着不远处,有一座教堂,那教堂比较旧,钟声都像是老头子在咳嗽,“你要是逃跑,肯定往教堂里跑,然后躲过我们的搜寻后,你就会出来,帮人做苦工也好,在教堂里打扫也好,你肯定会吃尽苦头也会活下去,再找个机会打听有没有船可以开回温莎女校……对吧?”

琴酒嘴角那冰冷的嘲笑,令雪莉浑身皮肤一麻,她无奈地认输:“船长大人,我不得不得承认,你是一张坚韧的捕鲨网……做海盗可委屈您的本事了,你应该去英国皇家海军,领兵打仗更适合你,我相信没有人能够逃出阁下的包围圈。”

“有机会我会去。”琴酒调侃道,“不过……我劝你不要逃跑。”

“也许你认为海盗是粗鲁无礼的,贪得无厌、好勇斗狠,一群疯子、骗子……”

“不全是,”琴酒叹了口气,打算认真给雪莉讲讲海盗的法则,“比如,拿你来说吧,如果有人在海盗船上冒犯了你,你尽管来向我汇报,我会处死他,在别的地方可不一定有这么严格执行的法则。”

“船长也是一样,他们可以投票否决我的船长身份,然后让新船长处决我……比如你,你是一名女人,我却把你带上了海盗船,为了这件事我本来应该被处死……不过你很厉害,你获得了船上大部分人的选票,所以你可以活下来。”

“我说,这不公平,因为我是女人我就该和你一起被处死,可我是一个略通药理的女人,我就可以活下来,而我如果是一个男人,我就可以不需要懂得任何知识,换句话说,一个十分优秀的女人,基安蒂,我见过她在甲板上练击剑和远程枪炮技巧,她很厉害,一个很厉害的女人,她能获得的公平,却是男人一出生就可以拥有的,海盗船也不过如此。”

琴酒哑口无言:“小姐,我认为,阁下的口才和思想并不输给莎士比亚,不如你也试试成为一位艺术家,我相信无人能与你匹敌。”

雪莉一笑,问道:“那么,如果我逃跑了,我会有什么下场呢?”

“还记得你救下的那个哮喘症的男孩子吗?”

“他的哥哥,平时都在锅炉房干活,很少和我们说话,但是做事倒是勤快。”

“所以,他和所有人都没什么情感接触,大家推举他为这条海盗船上的舵手,负责收拾那些违反规矩的船员,平时总是干粗活重活,下手的力气很大,曾有一回给一个企图逃跑的水手施以鞭刑,最后却将人打死了……你想试试吗?”

雪莉往后一缩,开始笑呵呵地像个游客一般在街上踱着步:“好吧,虽然我也因为不小心放火烧了祷告室的窗帘挨过打,但我想,小小的藤条,总是比鞭子要好受些……”

“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想看看,那两种粉末混合在一起加热会有什么效果,我没想到会烧起来,我很快地扑灭了,但是还是被修女们知道了……听说那位管教嬷嬷已经20年没有打人了。”雪莉揉了揉自己的掌心,倒吸了一口气。

听到她这么说,琴酒倒是对教会学校里的规矩产生了好奇。

“一般来说,如果是小错误,顶多就是被罚禁足,我从小,经常违的一个纪,就是偷看牧师们的医书,每回都被禁足三天,禁足的时候,我其实也偷偷溜去图书室看白天没看完的那部分,修女还威胁我,说我再违反这个纪律,她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打我,让我无地自容,我会被所有女学生嘲笑。”

琴酒的目光一转,他突然认真了起来,他看着雪莉,问:“你……不怕被人嘲笑吗?”

“怕过,当然怕,怎么会有女孩子不怕呢……那种眼光,让我非常恐惧……”

“我一度放弃过学习,但是那一年,城里发生了一件事……你知道的,教会是禁止人们离婚的,但是,有这样一个男人,他很想抛弃自己的妻子,却又因为教会的规则无法离开,所以,他毒死了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不认识字,所以,他只是把毒药买来,毒药就放在桌子上,他就这样放进水里让她喝,她就喝了下去……官员们都无法裁决,这样到底是自杀还是谋杀,为了这个裁决,吵了好久。”

“后来的事,我也不知道了,不过我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学识,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那么,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没穿衣服去打仗,是很危险的……既然一个女人连如此危险的环境都不恐惧了,那么,被藤条打上几下,又算什么呢……也会有人说,为什么不嫁一个优秀的男子,让他来保护你,这话真是好笑,宁愿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都不愿意把命运交给自己吗?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比自己更可靠的呢,还有什么人,会比自己更关心自己呢……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幸福或死亡,多么恐惧啊,和这个比起来,就算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挨打,又算什么呢……”

琴酒提到了雪莉很乐意倾诉的话题,雪莉也就自顾自地倾诉着她的委屈和想法,却不知,她的话在琴酒心里激起了什么样的惊涛骇浪——

“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是比自己更可靠的……”

他,他的浅金色头发,在夜晚看起来像白色,他碧色的眼睛,他的肤色……在他刚开始成为小海盗的时候,他多次被前辈们好奇地提问,问他是不是哪个贵族的后裔。

毕竟,在思想封建的人眼里,他那头浅金色长发是代表着纯种盎格鲁撒克逊“优越血统”的象征,颜色越浅,血统越纯,也就是地位越高。

这样的他十有八九是来自贵族家庭,怎么会沦落为海盗呢,乌丸号上每一个人都认为:无论如何,琴酒至少也该穿着漂亮的海军戎装,以大英帝国的名义,在海上名正言顺地掠夺,甚至不受法律的限制。

他刚来到乌丸号上的时候,就像是一个自闭症儿童,他谁都不理,不过学开炮、学开枪、学剑术……倒是比谁都学得好学得快。

母亲离世之前,倒是把他的出身简单说了说,和乌丸号前辈们猜得一样,确实是某个贵族家庭,不过,母亲的更贵族。说的直白一点,也就是地位更高的母亲,爱上了一个地位低一些的父亲。

这在传统的观念里依然是不可容忍的。

为了家族里其他女性的婚嫁,家族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可耻的女孩出家族。

而那位男人呢,当他发现,未婚妻并没有办法助他向上,却反而要害他背负上一个罪名时,他干脆利落地选择否认这个关系,连带着否认了这个胎儿。

坚强的母亲登上了一艘客船,她决心离开这个鬼地方,寻找一个新的世界,谎称自己是个寡妇,肚子里的是遗腹子,哦,多么伟大的寡妇——在这个社会环境里,寡妇可不是什么丢人的身份,甚至是一个理直气壮索要好处的身份。何况还是一位怀着遗腹子的、忠贞不二的寡妇。她在船上的日子,过得倒还算平安,得到了不少救济。

琴酒诞生的那一刻,乌丸号的海盗登船了,船上有一位分娩的母亲,这些海盗一边掳劫着财宝,一边叫来了船医。分娩后的母亲只来得及对船医讲了这个故事,她的身体太虚弱了,加上被爱情背叛,奔波劳碌,身体虚弱地不像话。母亲垂着泪望着天花板,她叹道:“神啊,我要怎么让我的孩子,在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没有家族的情况下活下来……我真的活不久了……”

那船医抱着孩子,问道:“如果夫人不嫌弃我们是海盗,这孩子就跟我们回乌丸号吧,他将在最伟大的海盗船上工作,也许未来,他会学会无数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他会有一艘自己的船,他会成为船长……没有家族又怎么样呢,他可以在乌丸号上,靠自己活下去,甚至,他就会是那个第一代的族长。”

“是的,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是比自己更可靠的……请告诉他,告诉他……”母亲呢喃着说完这句话,连名字都来不及起,便不再言语。

船医没有声张,等到小琴酒能记事后,便把这个出生的故事告诉了他,尤其是母亲留下的那句话。随着老船医的亡故,这世上,只有琴酒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身世了。

他遵守着母亲的遗言,靠自己,他学东西比别人刻苦,很快就获得了乌丸号各个船长的青睐,谁都希望带他上船出海,他却在年纪轻轻时,就对乌丸莲耶提出了申请,他要自己带人出海,还有谁比自己更可靠呢这句话,蛊惑了不少和他一样的年轻海盗。基安蒂一行人就是这时候和他凑到一起的。

那个叫贝尔摩德女海盗,还跟人打起了赌,赌他能不能平安归来。事实是他平安归来了,他把所有的财宝都分给了部下,自己一分未拿——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如何征服别人的心,让他们为己所用。

他再看着这个嘟着小嘴跟他抱怨教会的小鬼,这个小鬼,他看得分明,她满脑子都是鬼主意,全身的皮肤都在思考该怎么样才能把他甩掉,他或许都不是这个脑袋的对手。

他擅长驭人之术,他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可用之才,这个叫雪莉的小鬼,他看得出来,沉浸知识时的执着,面对“规矩”时的反抗……他琴酒要的就是敢反抗规则的人,甚至是敢于反抗他的人,若是连规则都不敢挑战,这样的人在任何领域都不会有大成就,他是这么认为的。

基安蒂、伏特加……还有这次没有带出海的亲信们,每一个人都是浑身长满了反骨,每一个都各有长处,乌丸号那么多船长,他手下的“奇葩”是最多的。

比奇葩更奇葩的是,这些“奇葩”们却都能归顺于他。

那么这次,这个有着极高天分、不满足于现状的小船医,他很自信,他一定能让她也归顺于他。

希拉:大哥,你那是爱上她的才华吗~你那不是爱上她的肉体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瞎眼的医治的经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