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仲音连续发文谈抗疫十微博号点赞转发评论在哪看

这两天,经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后,即墨11岁的无腿少年高志宇“刷屏”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闻晨报以及新浪、搜狐等一大波官微官博纷纷转载。其中,人民日报微博的点赞量超过11万,评论6000多条。截至12日11时,这条微博排名热门榜第8位。

  看完报道,网友的心被感动得“融化”了一屏又一屏。

  “他笑着,我却哭了。”

  “励志两个字已承受不起。”

  “感动,更多的则是惭愧、羞愧。”

  “四肢健全的人都太矫情。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想做就去做,总是想这想那,好像光想就有用一样。 我是在说我自己。”

  满屏的正能量。尤其是那些“自我批评”的网友,小编得手动为你们点赞!

  其实,看哭的何止网友,青岛新闻网前往即墨采访记者的泪腺早已放弃抵抗:

  像医生一样,记者的工作也会面对许多人间疾苦。从业两年多,医院去过无数次,见惯了一个个被疾病或是意外笼罩着的家庭,也习惯于讲述者的眼泪和辛酸。但在11岁的高志宇身上,我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海明威说:生活总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成为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名言之所以成为名言,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难以做到。但,小宇做到了!

  7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小宇的双腿。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高志宇练成了以手代脚的本领,用双手撑起上半身,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生活。高志宇说,他不觉得自己不幸,最起码他还活着!

  掰手腕,在班里无人能敌。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和英语,都在95分以上。

  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更是快乐的童年时光。

  小宇上学的“专车”,可以直接开到教学楼前。

  阳光不仅洋溢在这位少年的脸上,更充盈着他的心灵。他曾这样对爸爸妈妈说:“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那干嘛不开开心心地过呢?”

  这样的话,你能相信是出自一位11岁的无腿少年之口?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不知为何,小编的脑海里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

  小宇的经历,还感动了一个人,同样失去双腿的励志演说家陈州,就是那个曾用手征服过泰山等全国名山的陈州。他也是小宇的偶像。9日,陈州专程赶到即墨看望了小宇,而且两人还相约干了一件事——爬崂山。对,要用双手爬上崂山。

  10日上午9点,小宇来到崂山风景区,随行的还有几位青岛当地的志愿者。本来打算乘坐缆车前往半山腰,再开始“征服崂山”之旅,但由于雷雨天气缆车暂停运营,一行人只好从巨峰索道入口处开始爬山。攀登的高度增加了一倍,难度也增加一倍,对于第一次爬山的小宇来说,这是个很大的挑战。 但小宇并没有说不,而是欣然接受,只说了一句“我想试试”。

  于是,出现了以下的画风——

  从上午9点多到下午3点半,两个人就用双手,一点一点挪向崂顶。手磨破了,不要紧;累了,休息下再上……

  可惜的是,尚未登顶,时间已不够。为了不错过下山的缆车,一行人只好提前结束这场登山的挑战。没有完成目标,小宇有点不开森,撅起了小嘴。

  对于11岁的他来说,现在留下遗憾未必是坏事。“下次,我一定要挑战崂顶!”小宇说。

  偶像陈州也送上了鼓励:“他是个坚强的孩子,未来等待他去挑战的事情有太多,我希望无论他走到哪都记住,不要去征服大自然,也不要去征服别人,所有的挑战最终是为了征服自己。”

  听过文章开头玛利亚·凯利的那首《英雄》吧。

  “只要你面对自己的内心,你就不会感到害怕,因为你会发现心中有另外一个你,那个足够坚强足够勇敢去面对所有困难的英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英雄。

  小宇之所以能感动全国网友,不仅是他发现了自己内心的英雄,重要的是激起了他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冲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点赞原神、永劫无间等出海成功的国产游戏

22:28 来自江苏 扬子晚报官方账号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国产游戏靠什么走俏海外》,点赞了一批成功登陆海外的国产游戏,包括原神、永劫无间、古剑奇谭、鬼谷八荒、戴森球计划、PUBG MOBILE。

文章指出,“《古剑奇谭》海外版上线3天就登上国际知名游戏平台Steam热销榜第一;《原神》中角色‘云堇’的戏曲唱段《神女劈观》在海外视频平台YouTube上的播放量超700万;手游PUBG MOBILE上线一周创下6亿次下载、5000万活跃用户的纪录……近年来,国产游戏获得了越来越多海外用户的认可与喜爱。”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这个十一长假,一位“洛阳好医生”的故事通过微信、微博被广为传颂。昨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也推送了她的事迹:身患癌症的她于生前签署眼角膜捐献书,去世后眼角膜被取出,以帮助有需要的人。

  她叫王晓阳,是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洛阳中心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内科系主任、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从医27年,她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重症患者。昨日,《洛阳晚报》记者来到她生前工作的地方,听她的同事、家人、患者讲述关于她的故事。

  1 “只有眼角膜可以用,把它捐了吧”

  10月2日10时左右,王晓阳走完了她51年的生命历程。

  今年9月,患恶性肿瘤的她病情恶化。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她做出一个决定:捐献眼角膜。

  王晓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大学同学、洛阳中心医院康复科副主任陈瑛,并拜托陈瑛悄悄帮她联系捐献事宜。王晓阳说:“得了这个病,其他器官都不能用了,只有眼角膜可以用,把它捐了吧,希望能帮助几个患者重见光明。”

  捐献的事情有了些眉目,身为共产党员的王晓阳才请陈瑛向医院党组织汇报了自己的想法。9月20日,躺在病床上的王晓阳从各种治疗仪器中腾出一只手,与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签署了眼角膜捐献书。

  2 “王老师,谢谢您”

  10月2日14时左右,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匆匆赶来的眼科专家郝尚臣,做好了取眼角膜的准备。

  为了保证眼角膜的“活性”,眼角膜必须在捐献者去世后6个小时内取出。为此,王晓阳在去世前一再叮嘱身边的同事,自己一旦走了,要马上打电话给郑州。

  “王老师,谢谢您。”在进行操作前,郝尚臣面向王晓阳的遗体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对给自己做助手的洛阳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庆笑春说,这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出于对王晓阳的敬佩。

  取眼角膜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十几分钟后,王晓阳双眼的眼角膜被取出。郝尚臣说,眼角膜的需求量非常大,“王老师的眼角膜最多可以让6名患者重见光明”。

  3 “她是像白求恩一样的好医生”

  10月3日23时左右,市民马蔷的手机还在不停地接收来自微信“晓阳大夫群”的信息:“后悔没去医院看望她”“见过一次面却像认识很久的朋友”“她是像白求恩一样的好医生”……

  “晓阳大夫群”是王晓阳建的微信群,群友多是一些危重患者及家属。她经常在群里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常识、注意事项,大家有问题咨询,她也总是细致、耐心地回答。

  马蔷的老伴儿高陕君是王晓阳的老病号,她仍记得老伴儿有次突发心脏病,王晓阳因发烧无法到医院上班,得知情况后,王晓阳专门把她叫到家里嘱咐治疗、护理事宜的情景。

  4 “我永远忘不了她积极、阳光的样子”

  10月4日8时30分左右,王晓阳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洛阳殡仪馆举行。

  为了尊重王晓阳生前“尽量低调”的要求,这个告别仪式简朴又庄重。虽然没有任何形式的通知,但患者、同事、亲友还是来了不少。

  从2000年王晓阳组建重症监护病房开始,洛阳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牛晓华就一直与她共事。“我们主任总是神采奕奕、工作严谨,我永远忘不了她积极、阳光的样子。”去年9月,王晓阳被确诊患恶性肿瘤后,牛晓华曾陪她到北京接受治疗。出发前,王晓阳带上了自己心爱的歌谱本,常在北京的病房里唱歌。

  在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李松森眼中,王晓阳是“整个科室的精神支柱”,生病后的王晓阳体重从140斤掉到了90斤,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她依然坦然、乐观。在患病后期,王晓阳已不能接诊,但只要她出现,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护士心里就觉得踏实。

  5 “捐献眼角膜是她的愿望,我为她感到骄傲”

  昨日17时左右,记者在洛阳中心医院见到了王晓阳的爱人王兆庆。

  说起王晓阳,王兆庆的眼神中满是哀伤。“她生病,我觉得很意外,我一直都觉得她身体很好。”王兆庆说,结婚25年来,她是他“崇拜”的对象。

  王兆庆说,家离单位近原本是为了方便她工作,没想到更为她的忙碌提供了“便利”,只要医院一个电话,她3分钟就能从家赶过去。

  “捐献眼角膜是她的愿望,我为她感到骄傲。”王兆庆说,在弥留之际,王晓阳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多陪陪女儿,下半辈子,他会替她做得更好。

  6 “为这样的医生点赞”

  昨日10时左右,市民朱女士转发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当天推送的《新闻早班车》,并在朋友圈评论:治病救人至死方休,为这样的医生点赞!

  在《新闻早班车》中,王晓阳捐献眼角膜的事迹被再次提到,并配发了她的一张工作照。从10月2日至今,王晓阳的事迹通过微信、微博被广泛转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网和《环球时报》《法制日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武汉晚报》等数十家主流、知名媒体的官方微博接力传播,全国各地的网友也为王晓阳点赞。

  记者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王晓阳捐献的眼角膜可能在今天移植给一名患者,请您关注本报的后续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仲音连续发文谈抗疫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