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说水工桁架结构在节点荷载作用下中的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工程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的发展及应用(3)

工程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的发展及应用(3)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摘要】:④混凝土基础单侧扩展范围内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kPa时,尚应进行抗剪验算;对基底反力集中于立柱附近的岩石地基,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无筋扩展基础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采用C15或更高一级,其抗压强度、抗冻性能及耐久性均优于砖基础,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无筋扩展基础稳定性好,施工便捷,对于房屋、桥梁、涵洞等结构来说,只要地基强度足够高,一般应首选此类型基础形式。

3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3.1.1 无筋扩展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俗称刚性基础,其构造剖面如图3-1所示。在承重墙或柱传递的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基础与土接触面)将承受地基(土)的反力(抗力),此时基础受力特征类似倒置的两边外伸的悬臂梁,该结构在柱、墙边或断面高度突然变化的台阶边缘处极易产生弯曲破坏或剪切破坏。通常在工程实践中,无筋扩展基础常以素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材料修筑,这些材料都具有较大的,然而抗弯、抗剪强度却较低。因此,为了有效利用材料抗压性能,同时保证基础的拉和不超过相应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工程中通常以构造限制避免该种基础的弯曲破坏或剪切破坏。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证明,通过限制基础台阶宽高比即可达到构造限制的目的,表3-1列出了不同材料基础台阶的允许宽高比。

图3-1 无筋扩展基础构造示意图

表3-1 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注:① pk为作用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值(kPa)。

② 阶梯形毛石基础的每阶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0mm

③ 当基础由不同材料叠合组成时,应对接触部分作抗压验算。

④ 混凝土基础单侧扩展范围内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kPa时,尚应进行抗剪验算;对基底反力集中于立柱附近的岩石地基,应进行局部受压验算。

这些不同材料基础台阶的允许宽高比即图3-1中所示的α角的正切值,角度α称为刚性角,其值与基础材料及基底反力大小有关。无筋扩展基础除了有刚性角限制外,不同的材料也有相应的砌筑标准。

无筋扩展基础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采用C15或更高一级,其抗压强度、抗冻性能及耐久性均优于砖基础,施工化程度高。但由于消耗较大,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支、拆模板,故造价稍高,多用于地下水系丰富地区的基础。

在石料资源丰富的地区,有时为了节约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适量掺入一定体积的毛石(不超过基础体积的20%~30%),可形成毛石混凝土基础。

石料是基础的良好材料,包括料石(亦称条石,是由人工或机械开拆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略经加工凿琢而成)、毛石和大漂石,具有抗压强度高、抗冻性能好等特点。石料基础的应用有一定的地缘性,需要就地取材,往往山区用得更多。做基础的石料需选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的岩石,其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50mm,强度等级要求详见表3-2。

表3-2 基础用砖、及砂浆最低强度等级

根据地基土的潮湿程度和地区的严寒程度,砖和砂浆砌筑基础所用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尽相同。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砖砌体所用材料强度等级不得低于表3-2所列数值。

我国及西北广大区域,环境干燥,土冻胀性小,常采用灰土为材料修筑基础。灰土是将熟石灰粉(经过消解后的石灰粉)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在一定含水率条件下夯实而成。石灰粉用量常为灰土总重的10%~30%,即一九灰土、二八灰土和三七灰土。由于碱性石灰粉和黏土中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之间产生了复杂的,夯实后的灰土具有很好的强度和整体性。

灰土在水中硬化较慢,早期强度较低,抗水性能和抗冻性能都比较差。因此,灰土只能用作位于地下水以上的基础。为了改善灰土性能,有工程在灰土中加入适量的水泥做成三合土,可以获得更高的强度和抗水性。

无筋扩展基础稳定性好,施工便捷,对于房屋、桥梁、涵洞等结构来说,只要地基强度足够高,一般应首选此类型基础形式。当然,该基础形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消耗材料多、自重大等;当基础承受荷载较大,需要的基础底面宽度也较大时,为了满足刚性角的要求,则需要较大的基础高度,导致基础埋深增大,反而会造成施工的难度和造价的增加。所以,无筋扩展基础通常用于六层及以下(如以三合土为材料,不宜超过四层)的民用、砌体承重的以及小荷载的桥梁基础。同时,如果无筋扩展基础上的柱子为钢筋混凝土柱时,其柱脚高度h1不得小于b1(图3-1),并不应小于300mm且不小于20d(d为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当柱纵向钢筋在柱脚内的竖向锚固长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可沿水平方向弯折,弯折后的水平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0d,也不应大于20d。

当外部环境限制不便采用无筋扩展基础或采用无筋扩展基础经济性较差时,通常在基础中配置钢筋,形成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简称扩展基础)。工程中,将柱下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统称为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其抗弯性能和抗剪性能较无筋扩展基础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基础的高度不再受台阶宽高比的限制,可应用于竖向荷载大、地基承载力不高的基础工程。同时,与无筋基础相比,由于没有宽高比限制,使“宽基浅埋”成为可能。例如,当建筑场地情况良好,浅层土承载力较高,即土浅层具有一定厚度的“硬壳层”,而在该“硬壳层”下土层的承载力较低时,欲利用该硬壳层作为持力层,可考虑采用此类基础形式。

1)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构造如图3-2所示,民用建(构)筑物的柱子、桥梁中的桥墩多为现浇,现浇柱(墩)的独立基础一般做成阶梯形状或锥台形状;而装配式工业厂房的柱子多为预制,预制柱的独立基础往往采用杯口形状。

阶梯型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锥台型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两个方向的坡度不宜大于1∶3。

图3-2 柱下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2)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墙下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构造如图3-3所示,砌体承重结构墙体及、涵管下常用该形式基础。一般情况下,可直接采用无肋的墙基础。当地基不均匀或承受荷载有差异时,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和抗弯能力,可以采用有肋的墙基础,肋部应配置足够的纵向钢筋和箍筋。

图3-3 墙下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部分无筋扩展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和扩展基础在施工前常在基坑底面摊铺强度等级为C10的混凝土垫层,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工程上常为100mm。垫层主要用于保护坑底土体不被人为扰动和雨水浸泡,同时改善基础的施工条件。另外,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也不应小于100mm。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应满足耐久性要求。

3.2 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为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是地基基础设计中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涉及结构物的牢固、稳定及正常使用的问题,关系地基基础方案的优劣、施工的难易和造价的高低。确定基础埋深的主要思想是必须把基础设置在变形较小、强度较高的持力层上,以保证地基强度满足要求,且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同时,还要使基础具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当然,影响基础埋深选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建筑物自身特征、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冻融条件及场地环境条件等。对于某一具体工程而言,往往仅有其中一两种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设计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抓住影响埋深的主要因素,综合确定合理的埋置深度。一般而言,在满足强度、刚度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但不应浅于0.5m,一是地表土较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影响,不宜作持力层;二是基础顶面距天然地面的距离宜大于100mm,尽量避免基础外露,遭受外界的侵蚀及破坏。

3.2.1 建筑物自身特征

建筑物自身特征包括建筑物用途、类型、规模与性质,这些特征对建筑物的基础布置和型式提出了要求,也成为基础埋深选择的先决条件,例如必须设置地下室、带有地下设施、属于半埋式结构物等。

建筑物地基沉降引起的危害,随其结构类型不同而不同。坐落于土质地基上的、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在设计时,为了减小沉降,通常将基础埋置在较深的有良好承载力的土层中。同时,由于高层建筑荷载大,且又承受风力和作用等水平荷载,为了满足稳定性,在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高层建筑物中,井底面一般自地面向下需至少1.4m电梯缓冲坑,该处基础埋深可局部加大。输电塔等受有上拔力的基础,也需加大埋深以满足抗拔要求。电视塔、、烟囱、水塔等高耸结构的基础,则需满足抗倾覆稳定性要求。当建筑物内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时,如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基础与邻近的设备基础(如图3-4),若两基础间的净距与其底面间的标高差不满足图中要求时,则应按埋深大的基础统一考虑。

图3-4 相邻基础的埋深

图3-5 台阶形基础示意图

3.2.2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地基由多层土构成,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当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能满足建筑物的要求时,基础应尽量浅埋,利用浅层土作持力层。但需要考查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若有则需考虑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地基变形也应满足要求。

通常,将坚硬、硬塑或可塑状态的黏性土层,密实或中密状态的砂土层或碎石土层,以及属于低、中压缩性的其他土层视作良好土层;将软塑、流塑状态的黏土层,松散状态的砂土层,以及未经处理的填土和其他高压缩性土层视作软弱土层。这两类土层在基础作用范围内常见的分布组合有:

(1) 自上而下全是良好土层。此时,基础埋深可按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共同确定。

(2) 自上而下全是软弱土层。此时,若建筑本身属于轻型建筑,则仍可按“(1)”确定;否则应综合比选其他非天然基础方案。

(3) 上部为软弱土层,下部为良好土层。此时,需根据上部软弱土层的厚度确定基础的埋深,当软弱土层小于2m时,埋深应大于软弱土层厚度即基础埋置于良好土层内;而当软弱土层较厚时,可按“(2)”确定。

(4) 上部为良好土层,下部为软弱土层。此时,应选3.1.2节中所述“宽基浅埋”方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种基础常见。

当地基土分界面不再水平时,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可选不同的埋深,以调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各埋深不同的分段长度不应小于1.0m,底面标高差异不应大于0.5m,如图3-5所示。

基础在风化岩石层中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其风化程度、冲刷深度及相应的承载力来确定。如岩层表面倾斜时,应尽可能避免将基础同时置于和土层中,以避免基础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发生倾斜甚至断裂。

3.2.3 水文地质条件

建筑物基础的埋深还需考虑地下水埋藏条件、动态变化以及地表水的情况。当建筑物所建区域有地下水时,基础应尽量埋置在以上,避免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影响。当基础底面必须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考虑基坑排水、坑壁围护以及确保地基土不受扰动(不发生流砂、管涌)等施工和设计问题。此外,地下水的浮托力对基础底板内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设计时应加以考虑。如果地下水有侵蚀性,还应采用抗侵蚀的水泥和其他相应措施。

图3-6 基坑下埋藏有承压含水层的情况

对埋藏在承压含水层上的地基,选择基础埋深时必须考虑承压水的作用,以免在开挖基坑时坑底土被承压水冲破,从而引起突涌流砂现象。故须限制基坑开挖深度,满足坑底土的总覆盖压力σ大于承压含水层顶部的净水压力u,一般取u/σ<0.7,如图3-6所示;当不能满足该要求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承压水头。σ、u的具体意义,σ=∑γihi,分别为各层土的重度,对于水位以下的土取饱和重度;hi为各覆盖层厚度;u=γwh,h为按预估的最高承压水位确定,或以孔隙压力计确定。

另外,地表流水也会影响建(构)筑物基础的埋深。如,桥梁墩台的修建使河水流速增加,引起水流对河床冲刷加剧,为防止冲刷导致基础四角和基底下土层脱空,基础必须埋置在设计的最大冲刷线以下一定深度。一般来说,小的桥涵基础底面在设计洪水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大的桥梁基础则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予以确定。

3.2.4 地基冻融条件

当地基土的温度低于0℃时,土中部分孔隙水将冻结形成冻土。根据时间连续性,冻土可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季节性冻土在冬季冻结夏季融化,每年冻融交替一次,土体也随着出现冻胀和融陷。土体冻胀是由于土层在冻结期,冻结区周围未冻结的土中水分逐步向冻结区迁移、集聚所致。具体来讲,弱结合水的外层在-0.5℃时冻结,越靠近土粒表面,其冰点越低,大约在-20~-30℃以下才能全部冻结。当大气负温传入土中时,土中的自由水首先冻结成冰,弱结合水的最外层也开始冻结,使冰晶体逐渐扩大,于是冰晶体周围土粒的结合水膜变薄,土粒产生剩余的分子引力;另外,由于结合水膜的变薄,使得水膜中的离子浓度增加,产生渗附压力,在这两种引力的作用下,下面未冻结区水膜较厚处的弱结合水便被上吸到水膜较薄的冻结区,并参与冻结,使冻结区的冰晶体增大,而不平衡引力却继续存在。如果下面未冻结区存在着水源(如地下水位距冻结深度很近)及适当的水源补给通道(即毛细通道),能连续不断地补充到冻结区来,那么,未冻结区的水分(包括弱结合水和自由水)就会继续向冻结区迁移和积聚,使冰晶体不断扩大,在土层中形成冰夹层,土体随之发生隆起,出现冻胀现象。土体融陷是由于环境温度上升,土层开始解冻,土层中积聚的冻晶体融化,土体开始下陷。冻胀和融陷对基础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位于冻胀区内的基础受到的冻胀力如果大于建(构)筑物基底以上的竖向荷载,基础就可能被抬起,造成门窗不能开启,甚至引起墙体开裂;当土体开始解冻时,土中水分高度集中,土体变得十分松软而引起融陷,这种融陷往往是不均匀的,容易引起建(构)筑物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在道路工程中,土体的冻胀使路基隆起,柔性路面出现鼓包、开裂,刚性路面出现错缝、折断。土体融陷后,在车辆反复碾压下,轻者路面变得松软,限制行车速度,重者路面开裂、冒泥,即翻浆现象,使路面完全破坏。

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季节性冻土厚度在0.5m以上,最大的已达3m左右。这些区域土的这种冻融性会对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其实,土的冻胀性主要与土的组成、含水量及地下水位高低等条件有关。对于粗粒土,因几乎不含结合水,不发生水分迁移,故不存在冻胀现象。对于含结合水量较少的坚硬黏性土,冻胀现象也很微弱。但对于地下水位高或通过毛细水可以补充冻结区的情况,将发生强烈冻胀。在冻结过程中有外来水源补给的称为开敞型冻胀;没有外来水源补给的称为封闭型冻胀。开敞型冻胀比封闭型冻胀更严重,冻胀量也较大。《建筑地基基础》根据冻胀对建(构)筑物的危害程度,将地基土冻胀性划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五类。

基础处于不冻胀区可不考虑冻结深度的影响,反之则应满足最小埋深要求,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zd——设计冻深;

hmax——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5.1.7和附录G的相关规定确定。

此外,对于处于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地基上的建(构)筑物,还应采取相应的防冻害措施。

3.2.5 场地环境条件

基础埋于地表,经常受根系生长、各种生物活动、地表径流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故一般规定除岩石地基外,其埋深不宜小于0.5m

在靠近原有建筑物修建新基础时,为了保证在施工期间原有建筑物能正常使用以及安全,减小对原有建筑物的影响,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不然新老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物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土质情况及结构刚度大小而定,且不宜小于该相邻两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如图3-4所示。当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时,应采取相关措施,如分批施工、设置临时加固支撑或板桩支撑、设置地下连续墙等。

建筑物外墙常有上下水、煤气等各种管道,这些管道的标高往往受城市管网的控制,不易改变,而这些管道一般不可以设置在基础底面以下,故需采取相应措施,如对该处墙基础进行局部加深等。

位于稳定土坡坡顶的建筑,最靠近土坡边缘的基础与土坡边缘的距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当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小于或等于3m时,该距离应符合下式要求,但不应小于2.5m

式中符号含义如图3-7所示。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或β大于45°、坡高大于8m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图3-7 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

【例3-1】 某冻土地区,设计冻深为1.4m,允许残留最大厚度为0.95m,问最小基础埋深取多少?

【解】 根据dmin=zd-hmax,可知dmin为0.45m,但非岩石区不得小于0.5m,故最小基础埋深取0.5m

地基承载力是单位面积地基土所承受荷载的能力。在确定了基础类型及其埋深后,需要进行基础几何尺寸选定,就必须了解地基承载力。在工程实践中,通常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各级各类建筑物浅基础承载力验算的参照标准,因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反映了建筑物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时的地基承载力,即该值同时具有强度和变形属性。由此可以看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是定值,其取值与建筑物沉降允许值有关。对于同一种土,建筑物允许沉降量越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若不允许建筑物发生沉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则为零。

3.3.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通常有四种方法:①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进行理论计算;②由现场载荷试验曲线确定;③按规范经验值确定;④在地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参照邻近工程的经验数据确定。在工程实践中,需根据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场地地质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当方法,有时可按多种方法综合选定。

1)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

(1) 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

20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外就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地基极限承载力,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如,PrandtlTerzaghiMeyerhofHansenVesic、Березанцев、Skempton和沈珠江等。其中HansenVesic公式能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基础底面的形状、偏心和倾斜荷载、基础两侧覆盖层的抗剪强度、基底和地面倾斜、土的压缩性影响等。这些理论公式计算所得为地基极限承载力pu,不能直接用于工程中,还需考虑K,其取值与建筑物的安全等级、荷载的性质、土的抗剪强度指可靠程度以及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对长期承载力一般取K=2~3。因此,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用下式计算:

各国规范根据本国行业实际情况,选择了合适的公式,并提出了相关修订方法。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并应满足变形要求:

式中:fa——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b、Md、Mc——承载力系数,按表3-3确定;

γ——基底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以下取有效重度;

γm——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以下取有效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大于6m时按6m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取值;

φk、ck——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标准值(kPa)。

实际工程中,当地基持力层透水性和排水性条件不良时,由于速度较快,荷载快速增加,地基土无法充分排水固结而发生破坏。为了避免发生工程事故,应采用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分析,即不排水内摩擦角φu=0。查表可知,Mb=0,Md=1,Mc=3.14,而ck可变为cu(土的不排水强度),此时式(3-5)可变为计算土短期承载力公式: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至关重要,故一般取原状土样进行多次(至少6组)三轴试验测得的强度指标。除了与土的强度指标密切相关外,地基承载力还与基础的大小、形状、埋深及荷载类别等多种因素有关,如饱和软土内摩擦角为零,承载力计算公式同式(3-6),由该式可知增大基础底面积不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但如果土的内摩擦角大于零,由式(3-5)可知此时增大基础底面积却能提高地基承载力。

虽然从式(3-5)可以看出增加基础埋深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但对于扩展基础而言,增大基础埋深必然导致基础自重和重量的增加,增加的重量与增加的地基承载力大部分情况相互抵消了,故增加基础埋深不能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

按式(3-5)和式(3-6)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并没有考虑建筑物对地基变形的要求,故在后期设计时还需要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此外,我国《工程技术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以及部分地区性地基基础规范都提出了不同的计算公式,应视具体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2) 按现场载荷试验确定

地基土现场载荷试验属于原位测试的一种,是在工程现场通过千斤顶逐级对置于地基土上的载荷板施加荷载,观测记录沉降随时间的发展以及稳定时的沉降量s,将得到的各级荷载与相应的稳定沉降量绘制成p-s曲线,根据该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包括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深层平板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

对于密实砂土、较硬的黏性土等低压缩性土,其p-s曲线通常有较明显的起始直线段和极限值,属于急进破坏的“陡降型”,如图3-8(a)所示。从安全角度出发,“陡降型”曲线的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一般取曲线的比例界限荷载(图中p1)。其实,比例界限荷载对应的变形量很小,一般均满足建筑物的沉降要求,此时离破坏荷载(图中pu)也有一段距离,有一定安全储备;当然也存在某些少量“脆性”破坏的土,从p1发展到破坏(极限荷载pu)过程较短,如果pu<2.0p1,则取pu/2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图3-8 按载荷试验成果确定地基承载力基本值

对于松砂、较软的黏性土,其p-s曲线并无明显转折点,但曲线的斜率随荷载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最后稳定在某个最大值,即呈渐进性破坏的“缓变型”,如图3-8(b),此时,极限荷载可取曲线斜率开始到达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荷载。但此时要取得pu值,必须把载荷试验进行到载荷板有很大的沉降,而实践中往往因受加荷设备的限制,或出于对试验安全的考虑,不便使沉降过大,因而无法取得pu值。此外,对中、高压缩性土,地基承载力往往受建筑物基础沉降量的控制,故应从允许沉降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承载力。规范总结了许多实测资料,当承压板面积为0.25~0.5m2时,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为承载力特征值(b为承压板的宽度),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之前,我国地方规范根据本地区野外勘探情况给出了土性鉴别和室内物理、力学指标,或由现场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查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的表格,这些数据是基于大量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并结合地区经验编制的。但新的地基规范去除了这些表格,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要按式(3-7)进行修正。

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类查表3-4。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m时按3m取值,大于6m时按6m取值。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如果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表3-4 承载力修正系数

注:① 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

②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规范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ηd取0。

③ 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与液限的比值。

④ 大面积压实填土是指填土范围大于2倍基础宽度的填土。

4) 按近场工程经验值确定

一般在拟建场地附近,常有不同时期建造的各类建筑物。这些建筑的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地基条件和使用现状等,对确定拟建场地的地基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然,如果以已建建筑经验确定承载力时,需要全面了解拟建场地是否存在人工填土、暗浜或暗沟、土洞、软弱夹层等不利情况。对于地基持力层,可以通过现场开挖,再根据土的类别和状态估计地基承载力。最后还需在基坑开挖验槽时进行验证。

【例3-2】 某场地地表土为中砂,厚度为1.8m,重度为18.9kN/m3,承载板试验测得fak为220kPa;中砂层下为粉质黏土,重度为18.0kN/m3,饱和重度为19.3kN/m3,φk=22°、ck=12kPa,地下水位2m处,此处要修建基础地面尺寸为2.5m×2.8m,试确定当基础埋深分别为0.8m和2m时持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

持力层为中砂,因基础埋深0.8m>0.5m,需进行修正,查表得ηb=3,ηd=4.4,代入式(3-7),即

当埋深为2m时,基础持力层为粉质黏土,此时题目已知为土的力学指标,可根据式(3-5)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φk=22°查表3-3可知,Mb=0.61,Md=3.44,Mc=6.04。由于基础底面有地下水,故取有效重度,基础底面以上有两层土,需取平均重度,即

3.3.2 地基变形验算

在上节中所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建筑物对地基的强度要求,即能防止地基剪切破坏,至于地基变形方面却无法保证。而建筑物的刚度要求其实不可忽略,若地基变形超出了允许范围,通常需降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满足变形的要求,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可靠。

通常,在设计计算中,先确定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再选定基础底面面积,最后根据需要验算地基变形,使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地基变形值其实又有平均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四种类型,见表3-5。其中,沉降量指独立基础或刚性特别大的基础中心的沉降量;沉降差指两相邻独立基础中心点沉降量之差;倾斜指独立基础在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表3-5 地基变形特征示意表

在计算地基变形时,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值控制,因为砌体承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很敏感的,其墙体极易产生呈45°左右的斜裂缝,如果中部沉降大,墙体正向挠曲,裂缝呈正八字形开展;反之,两端沉降大,墙体反向挠曲,裂缝呈反八字形开展。对于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因为框架结构相邻两基础的沉降差过大,将引起结构中梁、柱产生较大的次应力,而在常规设计中,梁、柱的截面确定及配筋是没有考虑这种应力影响的;对于有桥式吊车的厂房,如果沉降差过大,将使吊车梁倾斜(厂房纵向)或吊车桥倾斜(厂房横向),严重者吊车卡轨,基至不能正常使用。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降量。因为这类结构物的重心高,基础倾斜使重心移动引起的附加偏心矩,不仅使地基边缘压力增加而影响其倾覆稳定性,而且还会导致结构物本身的附加弯矩;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物、高耸结构物的整体倾斜将引起人们视觉上的关注,造成恐惧。

另外,有时还需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以便预留建筑物有关部分之间的净空,选择连接方法和施工顺序。

地基变形允许值,需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具体使用要求、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敏感程度以及结构强度储备要求等因素进行确定。规范建议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应按表3-6中的规定采用。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表3-6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注:① 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

② 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③ 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④ 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⑤ 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建筑物如果发生的是均匀沉降,即便沉降量较大,也不会对结构本身造成损坏,但有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或对邻近建(构)筑物及相关其他设施(各种管网)造成损坏。

砌体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的整体刚度不大,往往容易发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其结构对不均匀沉降很敏感,因为这些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墙体的挠曲、构件受剪扭曲而损坏。因此,这些结构的地基变形由沉降差控制。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刚度较大,其地基变形由建筑物的整体倾斜控制,必要时应控制平均沉降量。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及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往往是此类建筑物倾斜的重要原因。这类建筑物的重心高,地基倾斜使其重心侧向移动引起偏心荷载,影响倾覆稳定性并产生附加弯矩。因此,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倾斜允许值变小。目前,高层建筑横向整体倾斜允许值主要取决于人们视觉的敏感程度,人们能察觉的倾斜值大致为1/250,而造成结构损坏却大致为1/150。

到目前为止,各种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还比较粗糙,对土层特性明确、结构简单的建筑物尚可;但对于重要或复杂,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控制要求的建筑物,则应进行系统的地基沉降观测。通过观测,一方面,可以修正沉降计算;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预测沉降发展变化,判断最终沉降是否满足要求,若不能可提前采取措施。

此外,建筑物的沉降不是一蹴而就的,施工结束后还有很长一段发展变化过程,有时出于使用功能,需预留建筑物有关部位的净空,这就要了解施工期间沉降量和最终沉降量的关系,对于砂土可认为施工阶段完成80%以上的沉降,对于压缩性土可认为完成了50%~80%,对于中压缩性土可认为完成20%~50%,对于高压缩性土可认为完成5%~20%。

当地基变形计算值大于允许值时,可考虑增大基底面积,调整基底形心位置或埋深,如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可再考虑从建筑、结构、施工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沉降对建筑物的损害,以致改用其他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3.4 地基验算及基础尺寸确定

3.4.1 地基承载力验算

前文中已经提到,直接支承基础的地基土层称为持力层,在持力层下面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若某下卧层承载力较持力层承载力低,则称为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应进行持力层的验算和软弱下卧层的验算。下面先介绍持力层的验算。

各级各类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验算需满足基底平均压力不得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即

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k——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对一般实体基础,可近似地取GkGAd(γG为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可取γG=20kN/m3),但在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去浮托力。

因此,基础底面面积计算公式为:

在利用上式设计基础底面尺寸时,需先假定深度,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度修正,然后算得基底宽度b,判断是否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宽度修正。若需要修正,修正后重新按式(3-9)计算基底宽度,如此迭代一两次即可。最后所得的基底尺寸b和l往往取100mm的倍数。

【例3-3】 某场地持力层为黏土,重度为18kN/m3,孔隙比为0.68,液性指数为0.78,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240kPa。现修建一柱下独立基础,柱底轴心荷载为850kN,基础埋深选取1m(室外地坪起算),而室内地面比室外地面高0.2m,地下水位于室外地面下2m。试确定方形基础底面尺寸。

【解】 承载力特征值需进行深度修正,查表3-4可知深度修正系数取1.6,故

由于室内外地坪高度不同,算Gk时一般可取平均基础埋深(1+1.2)/2=1.1m,按式(3-9)计算可得:

故可取基础宽度为2m,小于3m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

工程实践中,有时基础不仅承受轴心竖向荷载,还可能承受柱、墩等传来的弯矩及水平作用,即此时基础需承受偏心荷载作用。如果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通过HansenVesic公式计算获得,由于这两个公式已经考虑了荷载偏心、基础倾斜引起的地基承载力折减,故承载力特征值只需满足式(3-8)即可。如果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按其他方法确定的,则其除了满足式(3-8)外,还需满足下式:

式中:pkmax——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按直线分布假定计算的基底边缘处的最大压力值。

对于常见单向偏心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b/6(b为力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边长)时,基底最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M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kN·m);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m3);

pkmin——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kPa)。

当基础底面形状为矩形且偏心距e>b/6时(图3-9),pkmax应按下式计算:

图3-9 偏心荷载(e>b/6)下基底压力计算示意图

式中:l——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m);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m)。

在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基础底面尺寸确定时,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 假定基础深度,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度修正。

(2) 根据荷载偏心情况,将按轴心荷载作用计算得到的基底面积增大10%~40%。

(3) 选取基底长边与短边比值,计算具体的长短边长。

(4)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宽度修正,如需要则在承载力宽度修正后,重复步骤(2)、(3),使宽度前后一致。

(5) 计算偏心距和基底最大压力,判断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可调整长短边比值,重复步骤一两次,便可确定出合适的尺寸。

【例3-4】 同例3-3,但作用在基础顶面处的荷载还有150kN·m和水平荷载30kN,基础厚0.6m,试确定矩形基础底面尺寸。

【解】 (1) 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考虑是偏心荷载,初步将基底面积放大20%,即

先假定取长短边之比为2,那么

由于宽度不超过3m,故无需进行宽度修正。

所以,基底尺寸为1.5m×3.0m

3.4.2 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建筑场地土大多数是成层的,一般土层的强度随深度而增加,而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则随深度而减小,因此,正常情况只要基础底面持力层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即可。然而,当持力层较薄,在持力层以下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土层,其承载力很低(如我国沿海地区表层土较硬,在其下有很厚一层较软的淤泥、淤泥质土层),此时仅满足持力层的要求是不够的,还需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要求传递到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体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不超过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即:

式中:p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图3-10 软弱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计算

根据弹性半空间体理论,下卧层顶面土体的附加应力,在基础中轴线处最大,向四周扩散呈非线性分布,如果考虑上下层土的性质不同,应力分布规律将十分复杂。《地基规范》通过试验研究并参照双层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的理论解答提出了以下简化方法:当持力层与下卧软弱土层的压缩模量比值Es1/Es2≥3时,对矩形和条形基础,式(3-14)中pz可按压力扩散角的概念计算。如图3-10所示,假设基底处的附加压力(p0=pk-pc)在持力层内往下传递时按某一角度θ向外扩散,且均匀分布于较大面积上,根据扩散前作用于基底平面处附加压力合力与扩散后作用于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合力相等的条件,得到pz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m);

l——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m);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θ——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可按表3-7采用。

按双层地基中应力分布的概念,当上层土较硬、下层土软弱时,应力分布将向四周更为扩散。也就是说,持力层与下卧层的模量比Es1/Es2越大,应力扩散越快,故θ值越大。另外,按均质弹性体应力扩散的规律,荷载的扩散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3-7中的压力扩散角θ的大小就是根据这种规律确定的。

表3-7 地基压力扩散角θ

注:① Es1为上层土压缩模量;Es2为下层土压缩模量。

从上两式中可以看出,若要减小作用与软弱下卧层表面的附加应力,可加大基底面积或减少基础埋深。但需要注意的是,加大基底面积会增加附加应力影响深度,从而使软弱下卧层沉降量反而增加;而减小基础埋深却可以使基底到软弱下卧层的距离增加,使附加应力在软弱下卧层中的影响变小,基础沉降量也随之减小。因此,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基础宜浅埋,这样不仅使上层持力层充分发挥应力扩散作用,同时也减小了基础的沉降。

【例3-5】 如图3-11所示,柱下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5m×2.5m,试根据图中各项资料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解】 (1)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基底平均压力:(满足)

基底最大压力:(满足)

(2)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故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

3.4.3 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验算

上述承载力验算只考虑了竖向向下荷载,没有考虑水平荷载和浮力的作用。对经常承受水平荷载的建(构)筑物,如水工建筑物、挡土结构、高层建筑、高耸建筑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构)筑物,地基的稳定问题可能成为地基的主要问题。

1) 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基础可能和深层土层一起发生整体滑动破坏

地基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法进行验算。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MS——滑动力矩(kN·m);

2) 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应符合的要求

(1) 对于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当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小于或等于3m时,其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图3-12)应符合下式要求,且不得小于2.5m

式中:a——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m);

图3-12 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示意图

b——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m);

d——基础埋置深度(m);

β——边坡坡角(°)。

(2) 当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不满足式(3-18)、(3-19)的要求时,可根据基底平均压力按公式(3-17)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

(3) 当边坡坡角大于45°、坡高大于8m时,尚应按式(3-17)验算坡体稳定性。

(4) 建筑物基础存在浮力作用时应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对于简单的浮力作用情况,基础抗浮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kN);

kw——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可取1.05。

② 抗浮稳定性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增加压重或设置抗浮构件等措施。在整体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而局部不满足时,也可采用增加结构刚度的措施。

3.5.1 无筋扩展基础

如3.1节中所述,无筋扩展基础材料的抗弯、抗剪及抗拉强度均较低,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控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规范中根据不同材料提出了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见表3-1)。设计时一般先选择适当的基础埋深及基础底面尺寸,假设基底宽度后,按表3-1要求确定基础高度。

按规范规定的台阶宽高比要求,计算得到的无筋扩展基础的高度一般都较大,此时需注意求得的高度不应大于基础埋深;否则,应加大基础埋深或选择刚性角较大的基础类型(如混凝土基础),如仍不满足,则需采用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1)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包括确定基础宽度(前节中已经讨论)、基础高度和基础底板配筋。在叙述具体设计前,需了解地基反力和地基净反力的概念。

建筑皆由上部结构和基础两部分构成,建筑物的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在基础底面和与之相接触的地基之间便产生了接触压力,基础作用于地基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地基又给基础底面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这就是地基反力。

由于基础及其上面土的重力产生的地基反力正好与重力相抵消,对基础本身不产生内力,一般在计算中不考虑这些重力,而只考虑地基净反力(以pj表示),以下关于基础的结构设计中所涉及的均为地基净反力pj

通常,在具体计算时,一般沿墙长度方向取1m作为一个计算单元进行计算。而地基规范对扩展基础的基本构造进行了如下规定:

(1)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两个方向的坡度不宜大于1∶3;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

(2) 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0。

(3) 扩展基础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5) 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9/10,并宜交错布置(图3-13)。

图3-13 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受力钢筋布置

(6)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图3-14)。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图3-14)。

图3-14 墙下条形基础纵横交叉处底板受力钢筋布置

至于上部结构与基础的锚固长度详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第8.2.2款。

由于基础内只有底板配分布筋,不配抗剪的箍筋或弯起筋,因此基础高度由混凝土的受剪承载力确定。如图3-15所示,受剪承载力应满足:

式中:Vs——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剪力设计值(kN),图3-15中的阴影面积乘以基底平均净反力;

A0——验算截面处基础的有效截面面积(m2),当验算截面为阶形或锥形时,可将其截面折算成矩形截面,截面的折算宽度和截面的有效高度按图3-16、图3-17及式(3-23)、(3-24)计算。

图3-15 验算阶形基础受剪切承载力示意图

图3-16 阶梯形承台斜截面受剪计算图

当然,墙下条形基础为单向受力,A0为验算截面处基础底板的单位长度垂直截面有效面积,Vs为墙与基础交接处由基底平均净反力产生的单位长度剪力设计值。

对于阶梯形承台斜截面如图3-16所示,计算变阶处截面A1-A1、B1-B1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均为h01,截面计算宽度分别为by1和bx1。而计算柱(墙)边截面A2-A2、B2-B2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均为h01+h02,截面计算宽度按式(3-23)、(3-24)计算。

对于锥形承台截面如图3-17所示,计算变截面的有效高度均为h0,截面的计算宽度按式(3-25)、(3-26)计算。

图3-17 锥形承台斜截面受剪计算图

图3-18 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示意图

基础底板任意截面每延米宽度的弯矩如图3-18所示,为

式中:M——任意截面Ⅰ-Ⅰ处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kN·m);

a1——任意截面Ⅰ-Ⅰ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m),当墙体材料为混凝土时,取a1=b1,如为砖墙且放脚不大于1/4砖长时,取a1=b1+1/4砖长;

pmax——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kPa);

p——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Ⅰ-Ⅰ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kPa)。

基础每延米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为

式中:As——钢筋面积;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基础底板配筋除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率要求外,尚应符合构造要求。计算最小配筋率时,对阶形或锥形基础截面,可将其截面折算成矩形截面,截面的折算宽度和截面的有效高度计算方法同前。

【例3-6】 某房屋砖墙厚240mm,荷载标准组合及基本组合时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分别为154kN/m和180kN/m,基础的埋深为0.5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设计此基础。

【解】 基础拟采用墙下条形基础,用C20混凝土,HRB 335的钢筋300N/mm2

先假定基础高度小于800mm,取βhs=1,则

因此,基础高度满足小于800mm假定,βhs=1成立。若取基础的高度为300mm,则

2)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除要符合上述扩展基础基本构造外,还要满足以下规定:

图3-19 现浇柱的基础中插筋构造示意图

(1) 现浇柱的基础,其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插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地基基础规范规定,插筋与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有关规定。插筋的下端宜做成直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仅将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或laE处,如图3-19所示。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200mm;当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400mm

(2) 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如图3-20所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3-20 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示意图

柱的插入深度,可按表3-8选用,并应满足本规范规定的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及吊装时柱的稳定性。

注:① h为柱截面长边尺寸;ha为双肢柱全截面长边尺寸;hb为双肢柱全截面短边尺寸。

② 柱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时,h1可适当减小,偏心距大于2h时,h1应适当加大。

基础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可按表3-9选用。

表3-9 基础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

注:① 双肢柱的杯底厚度值,可适当加大。

② 当有基础梁时,基础梁下的杯壁厚度,应满足其支承宽度的要求。

③ 柱子插入杯口部分的表面应凿毛,柱子与杯口之间的空隙,应用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充填密实,当达到材料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能进行上部吊装。

对柱下独立基础,当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时,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对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基础受剪切承载力;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当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不同于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的高度取决于混凝土受冲切承载力。柱与基础相连处局部受压,若基础高度不足则容易发生冲切破坏,产生沿柱边或基础台阶变截面处近似于45°方向斜拉裂缝,形成冲切锥体。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由冲切破坏锥体以外的地基净反力所产生的冲切力应小于基础可能冲切面上的混凝土抗冲切能力。对于矩形基础,沿柱短边一侧率先发生冲切破坏,故而只需通过验算短边一侧的冲切破坏条件,即可获得基础高度限值,即:

式中: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hp取1.0;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h0——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m)。

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m)。

at——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m),当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

ab——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m),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图3-20),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加两倍该处的基础有效高度。

pj——扣除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后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kPa),对偏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

l——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 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kPa)。

图3-21 计算阶形基础的受冲切承载力截面位置

设计时可先按经验假定基础高度,用式(3-29)进行验算,如不满足可增大基础高度,反复迭代,直至抗冲切力稍大于冲切力为止。当基础底面全部落在45°冲切破坏锥体底边内时,冲切验算面积为零,式(3-29)恒成立,故无需进行冲切验算。

图3-22 矩形基础底板的计算示意图

此外,当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时,还应按式(3-21)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受剪承载力。

在地基净反力作用下,基础将沿着柱子周围向上弯曲,通常矩形基础的长宽比均小于2,此时基础为双向受弯,如果弯曲应力过大,超过基础的抗弯强度时,就会发生弯曲破坏,其破坏特征为沿着柱角至基础角形成贯通的裂缝,将基础底面分裂为四块梯形面积。因此,配筋时可将基础底板看成四块固定在柱边的梯形悬臂板,如图3-22所示。

在轴心荷载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当台阶的宽高比小于或等于2.5和偏心距小于或等于1/6基础宽度时,柱下矩形独立基础任意截面的底板弯矩可按下列简化方法进行计算(图3-21):

式中:M、M——任意截面Ⅰ-Ⅰ、Ⅱ-Ⅱ处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kN·m);

a1——任意截面Ⅰ-Ⅰ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m);

l、b——基础底面的边长(m);

pmax、pmin——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kPa);

p——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Ⅰ-Ⅰ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kPa);

G——考虑作用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自重(kN),当组合值由永久作用控制时,作用分项系数可取1.35。

求得两个方向的弯矩后根据式(3-28)可计算基础底板配筋。考虑到独立基础的高度一般是由冲切或剪切承载力控制,基础板相对较厚,如果用其计算最小配筋量可能导致底板用钢量不必要的增加,因此本规范提出对阶形以及锥形独立基础,可将其截面折算成矩形,其折算截面的宽度b0及截面有效高度h0按式(3-23)、(3-24)确定,并按最小配筋率0.15%计算基础底板的最小配筋量。

当柱下独立柱基底面长短边之比ω在大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3的范围时,基础底板短向钢筋应按下述方法布置:将短向全部钢筋面积乘以λ后求得的钢筋,均匀分布在与柱中心线重合的宽度等于基础短边的中间带宽范围内(如图3-23所示),其余的短向钢筋则均匀分布在中间带宽的两侧。长向配筋应均匀分布在基础全宽范围内。其中λ按下式计算:

图3-23 基础底板短向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3-24 基础示意图

【例3-7】 某柱下独立基础(如图3-24所示),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F=650kN,M=75kN·m,柱截面尺寸为300mm×400mm,基础底面尺寸为1.5m×2.5m。设计此基础。

基底最大净反力设计值   pjmax

根据式(3-32)、(3-33)分别计算弯矩设计值,式中pmax、p、pmin是没有扣除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的,公式中都减去了2G/A,故可直接用pjmax、pj、pjmin进行计算。

实际工程中,为避免出现因两根柱子间距比较近而基础重叠的现象,或为达到阻止相距大的扩展基础转动、调整各自底面压力趋于均匀的目的,可设置联合基础。典型的双柱联合基础可以分为矩形联合基础、梯形联合基础和连梁式联合基础三种类型。其中,矩形和梯形联合基础一般用于柱距较小的情况,连梁式联合基础则用于柱距较大的情况。

在进行联合基础设计时,通常有如下假定:①基础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基础是刚性的;②基底压力点线性分布;③地基土在影响范围内匀质;④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矩形联合基础的设计要点为:①计算柱荷载的合力作用点位置;②确定基础长度,让基础底面形心尽量靠近柱荷载合力作用点(最好重合);③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的宽度;④根据假定②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将基础视为倒置的梁计算基础内力(弯矩和剪力);⑤假定基础的高度,验算基础的抗冲切和抗剪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⑥根据第(4)步求得的正负最大弯矩进行纵向配筋;⑦按“等效梁”理念进行横向配筋。所谓“等效梁”由J.E.Bowles提出,认为靠近柱的区段,基础的横向刚度很大,可在柱两边以外横向取0.75h0的宽度,与柱宽一起作为“等效梁”的宽度,该区域荷载按柱边截面弯矩计算,并进行相应的基础横向钢筋计算,而区域外的钢筋按构造要求配置。

梯形联合基础的设计大体与矩形联合基础的设计要点相同,在确定基础底面形状和大小时,需根据基底形心与合力作用点重合、基底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以及基底面积计算公式三个表达式联立进行求解。在进行内力计算和分析时,应注意基础宽度是沿着纵向变化的,因此倒置梁上的荷载是呈梯形分布的。“等效梁”沿横向的长度可取该段的平均长度。

当柱间距增大,矩形和梯形联合基础不再适用时,连梁式联合基础同样能使基础获得均匀的基底反力。其设计要点为:①连梁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梁宽不应小于最小柱宽;②两基础的基底底面尺寸应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并避免不均匀沉降过大;③连梁底面不应着地以简化计算,同时可忽略其自重。

3.7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一般来讲,除非过大的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沉降,适度的整体沉降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不大,往往是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的开裂损坏。为了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有两种途径:①增强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能力;②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从源头减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工程实践中,往往从建筑、结构和施工三方面采取措施,减轻不均匀沉降。

建筑设计时可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减轻不均匀沉降:①力求简单体型,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相对于“L”、“T”、“H”形,等高的“一”字形是较为简单的体型);②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合理布置纵、横墙;③在建筑物特殊部位设置沉降缝(如建筑平面转折点、建筑物高度或荷载有很大差别处、地基土压缩性显著变化处、结构或基础类型变化处、新老建筑交界处等);④保持与相邻建筑的间距;⑤正确预估沉降,调整某些设计标高。

结构措施主要以减重和构造为主,大致有:①减轻建筑物自重(如减少墙体重量、选用轻型结构、减少基础及其上回填土重量等);②设置圈梁;③设置基础梁;④减小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如设置地下室或增大基底尺寸);⑤采用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结构类型(如排架、三铰钢架等)。

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对施工对象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先重后轻、先高后低的施工顺序,注意堆载、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基坑底土体。

1.天然地基浅基础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2.确定基础埋深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哪些?地基承载力的深、宽修正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4.何谓刚性基础?它与钢筋混凝土基础有何区别?适用条件是什么?构造上有何要求?台阶允许宽高比的限值与哪些因素有关?

5.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构造上有何要求?适用条件是什么?如何计算?

6.为什么要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地基变形特征有哪些?

7.如何进行地基的稳定性验算?

8.简述旱地、水中基础的施工要点。

9.某条形基础底宽1.6m,埋深1.2m,地基土为黏土,φk=18°,ck=15kPa,地下水位与基底平,土的有效重度10kN/m3,基底上的土重19kN/m3,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0.某砌体承重结构,底层墙厚500mm,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传至±0.00标高(室内地面)的竖向荷载Fk=280kN/m,室外地面标高为-0.30m,建设地点的标准冻深1.5m。场地条件如下:天然地面下4.5m厚黏土层下为35m厚中密稍湿状态的中砂,黏土层的e=0.72,γ=18kN/m3,w=30%,wL=39%,wp=18%,ck=23kPa,φk=18°,中砂层的γ=19kN/m3,φk=30°。试设计该基础(基础材料自定)。

《《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课后思考题及复习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课后思考题及复习详解.doc(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用标准文案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 -课后思考题解答1 荷载与作用1.1 什么是施加于工程结构上的作用?荷载与作用有什么区别?结构上的作用是指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原因的总称,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结构产生作用效应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例如结构自重,楼面的人群、家具、设备,作用于桥面的车辆、人群,施加于结构物上的风压力、水压力、土压力等,它们都是直接施加于结构,称为直接作用。另一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例如基础沉降导致结构外加变形引起的内力效应,温度变化引起结构约束变形产生的内力效应,由于地震造成地面运动致使结构产生惯性力引起的作用效应等。它们

2、都是间接作用于结构,称为间接作用。“荷载”仅指施加于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而“作用”泛指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的所有原因。1.2 结构上的作用如何按时间变异、空间位置变异、结构反应性质分类?结构上的作用按随时间变化可分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按空间位置变异可分为固定作用和自由作用;按结构反应性质可分为静态作用和动态作用。1.3 什么是荷载的代表值?它们是如何确定的?荷载代表值是考虑荷载变异特征所赋予的规定量值,工程建设相关的国家标准给出了荷载四种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荷载可根据不同设计要求规定不同的代表值,其中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它代表值都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考虑

3、相应的系数得到。2 重 力 2.1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如何确定?地面以下深度z处的土体因自身重量产生的应力可取该水平截面上单位面积的土柱体的重力,对于均匀土自重应力与深度成正比,对于成层土可通过各层土的自重应力求和得到。2.2 土压力有哪几种类别?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挡土墙的移动情况和墙后土体所处应力状态,土压力可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三种类别。土的侧向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墙身位移、填土性质、墙体刚度、地基土质等因素有关。2.3 试述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产生的条件?比较三者数值的大小?当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位移或转动,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

4、状态,此时墙背所受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可用E0表示。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离开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从静止土压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墙后土体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将沿这一滑动面向下向前滑动,在滑动楔体开始滑动的瞬间,墙背上的土压力减少到最小值,土体内应力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可用Ea表示。当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时,墙体挤压墙后土体,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从静止土压力值逐渐增大,墙后土体也会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土体将沿滑动方向向上向后推出,在滑动楔体开始隆起的瞬间,墙背上的土压力增加到最大值,土体内应力处于

5、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可用Ep表示。在相同的墙高和填土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小于静止土压力,而静止土压力又小于被动土压力,即:2.4 当楼面面积较大时,楼面均布活荷载为什么要折减?民用建筑的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是建筑物正常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当楼面面积较大时,作用在楼面上的活荷载不可能同时布满全部楼面,在计算楼面梁等水平构件楼面活荷载效应时,若荷载承载面积超过一定的数值,应对楼面均布活荷载予以折减。同样,楼面荷载最大值满布各层楼面的机会更小,在结构设计时,对于墙、柱等竖向传力构件和基础应按结构层数予以折减。2.5车道荷载为什么要沿横向和纵向折减?桥梁设计时

6、各个车道上的汽车荷载都是按最不利位置布置的,多车道桥梁上的汽车荷载同时处于最不利位置可能性随着桥梁车道数的增加而减小。在计算桥梁构件截面产生的最大效应(内力、位移)时,应考虑多车道折减。当桥涵设计车道数等于或大于2时,由汽车荷载产生的效应应进行折减。大跨径桥梁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桥梁上实际通行的车辆达到较高密度和满载的概率减小,应考虑计算跨径进行折减。2.6 什么叫基本雪压?它是如何确定的?雪压是指单位水平面积上的雪重,雪压值的大小与积雪深度和积雪密度有关。基本雪压是在空旷平坦的地面上,积雪分布均匀的情况下,经统计得到的50年一遇的最大雪压。屋面的雪荷载由于受到屋面形式、积雪漂移等因素的影响,往

7、往与地面雪荷载不同,需要考虑一换算系数将地面基本雪压换算为屋面雪荷载。2.7 试述风对屋面积雪的漂移作用及其对屋面雪荷载取值的影响?风对雪的漂积作用是指下雪过程中,风会把部分将要飘落或者已经漂积在屋面上的雪吹移到附近地面或邻近较低的屋面上,对于平屋面和小坡度屋面,风对雪的漂移作用会使屋面上的雪压一般比邻近地面上的雪压要小;对于双坡屋面、高低跨屋面,迎风面吹来的雪往往在背风一侧屋面上漂积,引起屋面不平衡雪荷载。风对积雪的漂移影响可通过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加以考虑。3 侧压力3.1 静水压强具有哪些特征?如何确定静水压强?静水压力是指静止液体对其接触面产生的压力,具有两个特性:一是静水压强垂直于作用面

8、,并指向作用面内部;二是静止液体中任一点处各方向的静水压强均相等,与作用的方位无关。确定静水压强时常以大气压强为基准点,静水压强与水深呈线性关系,随水深按比例增加;水压力作用在结构物表面法线方向,水压力分布与受压面形状有关。如果受压面为垂直平面,已知底部深度h,则可按求得底部压强,再作顶部和底部压强连线便可得到挡水结构侧向压强分布规律。3.2 实际工程中为什么常将桥墩、闸墩设计成流线型?在实际工程中,为减小绕流阻力,常将桥墩、闸墩设计成流线型,以缩小边界层分离区,达到降低阻力的目的。3.3 试述波浪传播特征及推进过程?波浪是液体自由表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起伏波动,其中风成波影响最大。在海

9、洋深水区,波浪运动不受海底摩阻力影响,称为深水推进波;波浪推进到浅水地带,海底对波浪运动产生摩阻力,波长和波速缩减,波高和波陡增加,称浅水推进波;当浅水波向海岸推进,达到临界水深,波峰发生破碎,破碎后的波重新组成新的水流向前推移,而底层出现回流,这种波浪称为击岸波;击岸波冲击岸滩,对海边水工建筑施加冲击作用,即为波浪荷载。3.4 如何对直立式防波堤进行立波波压力、远破波波压力和近破波波压力的计算?波浪作用力不仅与波浪本身特征有关,还与结构物形式和海底坡度有关。对于作用于直墙式构筑物上的波浪分为立波、远堤破碎波和近堤破碎波三种波态。在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基床类型、水底坡度、浪高及水深判别波态,分别

10、采用不同公式计算波浪作用力。我国港工规范分别给出了立波波压力、远破波波压力和近破波波压力计算方法,先求得直墙各转折点压强,将其用直线连接,得到直墙压强分布,即可求出波浪压力,计算时尚应考虑墙底波浪浮托力。3.5 冰压力有哪些类型?冰压力按其作用性质不同,可分为静冰压力和动冰压力。静冰压力包括冰堆整体推移的静压力,风和水流作用于大面积冰层引起的静压力以及冰覆盖层受温度影响膨胀时产生的静压力;另外冰层因水位上升还会产生竖向作用力。动冰压力主要指河流流冰产生的冲击作用。3.6 冰堆整体推移静压力计算公式是如何导出的?由于水流和风的作用,推动大面积浮冰移动对结构物产生静压力,可根据水流方向和风向,考虑

11、冰层面积来计算: (3.31)式中:P作用于结构物的正压力(N);浮冰冰层面积(m2),一般采用历史上最大值;P1水流对冰层下表面的摩阻力(Pa),可取为0.5,为冰层下的流速(m/s);P2水流对浮冰边缘的作用力(Pa),可取为,h为冰厚(m),l为冰层沿水流方向的平均长度(m),在河中不得大于两倍河宽;P3由于水面坡降对冰层产生的作用力(Pa),等于920hi,i为水面坡降;P4风对冰层上表面的摩阻力(Pa),P4=(0.)VF,VF为风速,采用历史上有冰时期和水流方向基本一致的最大风速(m/s);结构物迎冰面与冰流方向间的水平夹角;结构物迎冰面与风向间的水平夹角。3.7

12、冰盖层受到温度影响产生的静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冰盖层温度上升时产生膨胀,若冰的自由膨胀变形受到坝体、桥墩等结构物的约束,则在冰盖层引起膨胀作用力。冰场膨胀压力随结构物与冰覆盖层支承体之间的距离大小而变化,当冰场膨胀受到桥墩等结构物的约束时,则在桥墩周围出现最大冰压力,并随着离桥墩的距离加大而逐渐减弱。冰的膨胀压力与冰面温度、升温速率和冰盖厚度有关,冰压力沿冰厚方向基本上呈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分布,可认为冰压力的合力作用点在冰面以下1/3冰厚处。3.10 试述浮托力产生的原因及考虑的方法?水浮力为作用于建筑物基底面的由下向上的水压力,当基础或结构物的底面置于地下水位以下,在其底面产生浮托力,浮托力

13、等于建筑物排开同体积的水重力。地表水或地下水通过土体孔隙的自由水沟通并传递水压力。浮托力的大小取决于土的物理特性,当地下水能够通过土的孔隙溶入到结构基底,且固体颗粒与结构基底之间接触面很小时,可以认为土中结构物处于完全浮力状态。浮托力作用可根据地基的透水程度,按照结构物丧失的重量等于它所排除的水重这一原则考虑:(1)对于透水性土,应计算水浮力;对于非透水性土,可不考虑水浮力。若结构物位于透水性饱和的地基上,可认为结构物处于完全浮力状态,按100%计算浮托力。(2)若结构物位于透水性较差地基上,如置于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岩石地基上,地下水渗入通道不畅,可按50%计算浮托力。(3)若结构物位于粘性土地

14、基上,土的透水性质难以预测,对于难以确定是否具有透水性质的土,计算基底应力时,不计浮力,计算稳定时,计入浮力。对于计算水浮力的水位,计算基底应力用低水位,计算稳定用设计水位。(4)地下水也对地下水位以下岩石、土体产生浮托力,基础底面以下土的天然重度或是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应取有效重度。(5)地下水位在基底标高上下范围内涨落时,浮托力的变化有可能引起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应考虑地下水位季节性涨落的影响。4 风 荷 载4.1. 基本风压是如何定义的?影响风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基本风压是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得到的,基本风压值是在空旷平坦的地面上,离地面10m高,重现期为50年的10min平均最大

15、风速。影响风压的主要因素有:(1)风速随高度而变化,离地表越近,摩擦力越大,因而风速越小。(2)与地貌粗糙程度有关,地面粗糙程度高,风能消耗多、风速则低。(3)与风速时距风有关,常取某一规定时间内的平均风速作为计算标准。(4)与最大风速重现期有关,风有着它的自然周期,一般取年最大风速记录值为统计样本,对于一般结构,重现期为50年;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结构,重现期应适当提高。当实测风速高度、时距、重现期不符合标准条件时可进行基本风压换算。4.2. 试述风速和风压之间的关系?风速和风压之间的关系可由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得到,自由气流的风速产生的单位面积上的风压力为: 式中

16、单位面积上的风压力(kN/m2)空气密度(t/m3)空气单位体积重力(kN/m3)g 重力加速度(m/s2)v 风速(m/s)在标准大气压情况下,= 0.012018kN/m3,g =9.80m/s2,可得: 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大气条件是不同的,和g值也不相同。通常取为: 4.5. 什么叫梯度风?什么叫梯度风高度?在离地表300500m大气边界层以上的高度,风的流动不受地面粗糙层的影响,风沿着等压线以层流方式自由流动,称为梯度风。梯度风流动的起点高度称为梯度风高度。4.6. 影响大气边界层以下气流流动的因素有哪些?地球表面通过地面的摩擦对空气水平运动产生阻力,从而使靠近地面的气流速度减慢,该阻

17、力对气流的作用随高度增加而减弱,只有在离地表300500m以上的高度,风才不受地表粗糙层的影响能够以梯度风速度流动。不同地表粗糙度有不同的梯度风高度,地面粗糙度小,风速变化快,其梯度风高度比地面粗糙度大的地区为低;反之,地面粗糙度越大,梯度风高度将越高。4.7. 荷载规范是如何划分和度量地面粗糙度的?荷载规范将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分类情况及相应的地面粗糙度指数和梯度风高度HT如下: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取=0.12,HTA=300m;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取=0.16,HTB=HT0=350m;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

什么是风载体型系数?它是如何确定的?建筑物处于风流场中,风力在建筑物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风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不同部位将引起不同的风压值,此值与来流风压之比称为风载体型系数。风载体型系数表示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的静态压力分布规律,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和尺寸有关。目前要完全从理论上确定受风力作用的任意形状物体的压力分布尚做不到,一般均通过风洞试验确定风载体型系数。4.9. 高层建筑为什么要考虑群体间风压相互干扰?如何考虑?高层建筑群房屋相互间距较近时,由于尾流作用,引起风压

19、相互干扰,对建筑物产生动力增大效应,使得房屋局部风压显著增大,设计时可将单体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加以考虑。4.10. 计算顺风向风效应时,为什么要区分平均风和脉动风?结构顺向的风作用可分解为平均风和脉动风,平均风的作用可通过基本风压反映,基本风压是根据10min平均风速确定的,虽然它已从统计的角度体现了平均重现期为50年的最大风压值,但它没有反映风速中的脉动成分。脉动风是一种随机动力荷载,风压脉动在高频段的峰值周期约为12min,一般低层和多层结构的自振周期都小于它,因此脉动影响很小,不考虑风振影响也不致于影响到结构的抗风安全性。而对于高耸构筑物和高层建筑等柔性结构,风压脉动引

20、起的动力反应较为明显,结构的风振影响必须加以考虑。4.11. 工程设计中如何考虑脉动风对结构的影响?对于高耸构筑物和高层建筑等柔性结构,风压脉动引起的动力反应较为显著,必须考虑结构风振影响。荷载规范要求,对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的顺风向风振。结构风振影响可通过风振系数计算:,式中脉动增大系数可由随机振动理论导出,此时脉动风输入达文波特(Davenport)建议的风谱密度经验公式,也可查表确定。结构振型系数可根据结构动力学方法计算,也可采用近似公式或查表确定。脉动影响

21、系数v主要反应风压脉动相关性对结构的影响,可通过随机振动理论分析得到,为方便设计人员进行工程设计,已制成表格,供直接查用。4.12. 结构横向风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建筑物或构筑物受到风力作用时,横风向也能发生风振。横风向风振是由不稳定的空气动力作用造成的,它与结构截面形状和雷诺数有关。对于圆形截面,当雷诺数在某一范围内时,流体从圆柱体后分离的旋涡将交替脱落,形成卡门涡列,若旋涡脱落频率接近结构横向自振频率时会引起结构涡激共振。4.13. 什么叫锁定现象?在结构产生横向共振反应时,若风速增大,旋涡脱落频率仍维持不变,与结构自振频率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锁定。在锁定区内,旋涡脱落频率是不变的。只有

22、当风速大于结构共振风速约1.3倍时,旋涡脱落才重新按新的频率激振。4.14. 什么情况下要考虑结构横风向风振效应?如何进行横风向风振验算?应根据雷诺数Re的不同情况进行横风向风振验算。当雷诺数增加到Re3.5106,风速进入跨临界范围时,出现规则的周期性旋涡脱落,一旦旋涡脱落频率与结构横向自振频率接近,结构将发生强烈涡激共振,有可能导致结构损坏,危及结构的安全性,必须进行横向风振验算。跨临界强风共振引起在z高处振型j的等效风荷载可由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 计算系数;在z高处结构的j振型系数;第j振型的阻尼比。 横风向风振主要考虑的是共振影响,因而可与结构不同振型发生共振效应。对跨临界的强风共振,

23、设计时必须按不同振型对结构予以验算。一般认为低振型的影响占主导作用。只需考虑前4个振型即可满足要求。4.15. 公路桥规中是如何考虑桥梁横向风力作用的?公路桥规按静力方法计算横向风力作用,即考虑基本风速、设计风速重现期换算系数、风载阻力系数、风速高度变化修正系数、地形和地理条件系数以及阵风风速系数后,按横向风压乘以迎风面积获得横向风力。4.16 什么是桥梁静力风荷载的三分力系数?桥梁的静力风荷载一般采用三分力来描述,即气流流经桥梁时,由于截面表面的风压分布存在差别,上下表面压强差的面积分就是桥梁所受的升力荷载,而迎风前后表面压强差的面积分则是桥梁所受的风阻力荷载,即通常所说的横风向力;此外,当

24、升力与阻力的合力作用点与桥梁截面的形心不一致时,还会产生对形心的扭矩。三分力系数即是上述静气动力系数,反映桥梁截面在均匀流中承受的静风荷载大小。该系数通常是在风轴坐标系下,由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定获得。4.17 桥梁风振有哪些振动形式?对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桥梁结构风致振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激发散振动,例如颤振和驰振,振动结构可以不断从气流中获取能量,抵消阻尼对振动的衰减作用,从而使振幅不断加大,导致结构风毁,这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动力失稳现象,对桥梁危害最大。另一类是限幅振动,例如涡激振动和抖振,涡激振动是由结构尾流中产生的周期性交替脱落的旋涡引起,当一个结构物处于另一个结构物的涡列之中,

25、还会激发出不规则的强迫振动,即抖振。涡振和抖振均可在低风速下发生,虽不具破坏性,但会对杆件接头等连接部位造成疲劳破坏,设计时可通过构造措施解决。5 地震作用5.1 试述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和宏观背景?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可以用地壳构造运动来说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地球内部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原始水平状的岩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地应力使岩层产生弯曲变形积累的应力超过本身强度极限时,岩层就发生突然断裂和猛烈错动,岩层中原先积累的应变能全部释放,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地面随之振动,形成地震。构造地震成因的宏观背景可以借助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和地幔顶部厚约70100

26、km的岩石组成了全球岩石圈,岩石圈由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板块下面是塑性物质构成的软流层。软流层中的地幔物质以岩浆活动的形式涌出海岭,推动软流层上的大洋板块在水平方向移动,并在海沟附近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返回软流层。各板块边缘由于地幔对流而互相挤压、碰撞,在板块的交界地区就会产生连绵不断的地震。5.2 什么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运动影响如何?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向震源向各个方面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体波可分为两种形式的波,即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

27、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纵波又称压缩波,其特点是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横波又称剪切波,其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它包括两种形式的波,即瑞雷波(R波)和乐甫波(L波)。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面内作逆向椭圆运动;乐甫波传播时,质点在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作蛇形运动。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横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动又产生水平晃动,当横波和面波都到达时振动最为强烈。一般情况下,横波产生的水平振动是导致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5.4

28、什么是地震烈度?震级与烈度两者有何关联?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我国采用12等级划分的地震烈度表。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表示某地区遭受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震级和烈度只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大致对应关系。对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1030km)震中烈度I0与震级M之间有如下经验公式:。5.5 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可以确定地震作用?地震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引起结构振动。结构由地震引起的振动称为结构的地震反应,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就是“地震荷载”,它使结构产生内力,发生

29、变形。抗震设计时,结构所承受的“地震荷载”实际上是地震动输入结构后产生的动态作用。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规定,荷载仅指直接作用,地震对结构施加的影响属间接作用,应把结构承受的“地震荷载”称为地震作用。5.6 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地震系数是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即。动力系数是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加速度与地面运动加速度的比值,也就是质点最大加速度比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放大倍数,即。5.7 影响地震反应谱的因素有哪些?设计用反应谱是如何反映这些因素的影响的?影响反应谱形状的因素主要有场地条件、震级大小和震中距远近,其中场地条件影响最大。场地土质松软,长周期结构反应较

30、大,谱曲线峰值右移;场地土质坚硬,短周期结构反应较大,谱曲线峰值左移。另外震级和震中距对谱曲线也有影响,在烈度相同的情况下,震中距较远时,加速度反应谱的峰点偏向较长周期,曲线峰值右移;震中距较近时,峰点偏向较短周期,曲线峰值左移。设计用反应谱为反映这种影响,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的不同分别给出反应谱参数。5.8 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对于多质点弹性体系建立动力平衡方程,利用振型的正交性,采用以振型为基底的广义坐标,可将联立的运动方程解耦,转化为n个独立方程,再比照单质点体系的求解方法,即可得到多质点体系在地

31、震作用下任一质点的位移反应,该位移反应等于n个相应的单自由度体系相对位移反应与相应振型的线性组合。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可确定多质点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相应于振型质点的水平地震最大作用: 再按“平方之和再开方”的组合公式确定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即: (2)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底部剪力法仅考虑基本振型先算出作用于结构底部的总剪力,然后将此总剪力按某一规律分配到各个质点。结构底部总剪力按下式计算: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 5.9 什么叫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地震作用

32、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如电梯间、女儿墙、附墙烟囱等由于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会产生鞭端效应。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只考虑了第一振型的影响,突出屋出的小建筑物在地震中相当于受到从屋面传来的放大了的地面加速度,采用基底剪力法计算这类小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时应乘以放大系数3。放大系数是针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强度验算采用的,局部放大作用不往下传。5.10 什么叫结构的刚心和质心?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是如何产生的?结构的刚心是结构抗侧力构件合力作用点的位置,结构的质心是结构所有重力荷载的中心。地震时水平地震力的合力通过结构的质心,而结构抗侧力的合力通过结构的刚心,质心和刚心的偏离使

33、得结构除产生平移振动外,还围绕刚心作扭转振动,形成平扭耦联振动,会加重结构的震害,有时还会成为导致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建筑抗震规范规定对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5.11 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如何确定竖向地震作用?在高烈度区,对于高耸结构、高层建筑和大跨及长悬臂结构等对竖向运动敏感的结构物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于高耸结构、高层建筑可采用建立在竖向反应谱基础上的底部轴力法确定竖向地震作用;对于大跨度结构及长悬臂结构可将其重力荷载代表值放大某一比例即认为已考虑了竖向地震作用。5.12抗震设计中如何考虑结构的地震作用,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地震时地面会发生

34、水平运动和竖向运动,从而引起结构的水平振动和竖向振动,当结构体型复杂、质心和刚心不重合时,还会引起结构扭转振动。一般情况下,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起控制作用,对于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引起的扭转影响;高烈度区的高耸及高层结构、大跨及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在抗震设计中,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原则考虑:(1)通常认为地面运动水平分量较大,而结构抗侧能力有限,一般情况下,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起控制作用,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考虑

35、与各抗侧力构件平行的方向上的水平地震作用。(3)对于质量和刚度在同一平面内或者沿高度方向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引起的扭转影响,或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4)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高耸结构及9度区的高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5.14 什么是桥梁的延性抗震设计?什么是能力保护构件和延性构件?桥梁抗震细则采用两水平设防、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的抗震设计,采用弹性抗震设计;第二阶段的抗震设计,采用延性抗震设计方法,并引入能力保护设计原则。通过第一阶段的抗震设计,保证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通过第二阶段的抗震设计,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能力,确保

36、结构的延性能力大于延性需求,塑性铰只在选定的位置出现,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位移能力。即为延性抗震设计。能力保护设计原则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设计使结构体系中的延性构件和能力保护构件形成强度等级差异,保证结构能形成一个适当的塑性耗能机制。通过强度和延性设计,确保潜在塑性铰区域截面的延性能力,确保预期出现弯曲塑性铰的构件不发生脆性破坏模式,确保脆性构件和不宜用于耗能的能力保护构件处于弹性工作范围。6 其它作用6.1 试述温度应力产生的原因及产生的条件?温度作用是指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和附加力,当结构物所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当结构或构件的热变形受到边界条件约束或相邻部分的制约,不

37、能自由胀缩时,则在结构或构件内形成温度应力。温度作用不仅取决于结构物环境温度变化,它还与结构或构件受到的约束条件有关。约束条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物的变形受到其它物体的阻碍或支承条件的制约,不能自由变形。例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础梁嵌固在两柱基之间,基础梁的伸缩变形受到柱基约束,没有变形余地。另一类是构件内部各单元体之间相互制约,不能自由变形。例如简支屋面梁,在日照作用下屋面温度升高,而室内温度相对较低,简支梁受到不均匀温差作用,在梁中引起应力。6.3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举例说明。当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较大、结构体型复杂或持力层范围内有不均匀地基时,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若

38、体系为超静定结构,多余约束会限制结构自由变形,使得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变形和附加应力。当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较大、结构体型复杂以及持力层范围内有不均匀地基时,会引起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若体系为超静定结构,多余约束会限制结构自由变形,使得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变形和附加应力,严重时房屋开裂。图示砌体结构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在砌体中引起附加拉力或剪力,当附加内力超过砌体本身强度便产生裂缝。对于长宽比较大的砖混结构,当中部沉降比两端大时产生八字形裂缝,当两端沉降比中部大时产生倒八字形裂缝。图示单层厂房,因地面大面积堆载造成基础偏移,柱出现倾斜趋势,由于受到屋盖支撑,柱倾斜受阻,在柱头产生较大附加水平力,使柱

39、身在弯矩作用下开裂,裂缝多集中在柱底弯矩最大处或柱身变截面处;柱身倾斜还会影响吊车正常运行,引起滑车和卡轨现象。砌体结构中部沉降过大引起的正八字裂缝 单层厂房大面积堆载基础下沉6.4 引起混凝土收缩的原因是什么?会对结构产生什么影响?收缩是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体积缩小的现象。混凝土产生收缩的原因主要是水泥凝胶体在结硬过程中的凝缩和混凝土内自由水分蒸发的干缩双重因素造成。若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受到外部物体的约束或自身材料的制约不能自由收缩,则在混凝土内产生拉应力,并导致构件开裂。6.5 为什么要对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作出限制?采用哪些措施可以适当放宽限制?如果楼盖过长或伸缩缝间距过大,由于混凝土收

40、缩影响会在楼盖中部区段积聚较大的拉应力,导致楼盖中部出现横向裂缝,此类裂缝往往出现在楼盖相对薄弱部位,如楼盖收进处、楼梯间处等。工程设计时应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在结构中引起的内力,预留后浇带或在温度敏感部位配置钢筋等方法,抵销收缩变形、降低温度应力,可以适当放宽限制。6.6 试述土的冻胀力产生的原因及产生的条件?含有水份的土体温度降低到冻结温度时,土体冻结体积增大,当土体膨胀受到约束时产生冻胀力,约束越强冻胀力越大。冻胀力作用在基础或结构上,引起结构产生变形发生内力。地基土的冻胀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还与土的类别和含水量有关。土体冻结体积增大,土体膨胀变形受到约束时,则产生冻胀力,约束越强,冻胀

41、变形越小,冻胀力也就越大。建造在冻胀土上的结构物,相当于对地基的冻胀变形施加约束,使得地基土不能自由膨胀产生冻胀力。6.7 土的冻胀力有哪些作用方式?对结构物产生什么影响?根据土的冻胀力对结构物的不同作用方式,可把冻胀力分为切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和水平冻胀力。切向冻胀力平行于结构物基础侧面,使基础随土体冻胀变形产生上拔力;法向冻胀力垂直于结构物基础底面,土体冻结膨胀时基础有被顶起的趋势;水平冻胀力垂直于基础或挡土墙的侧面,类似于土压力的作用效应。 6.8 爆炸有哪些种类?各以什么方式释放能量?爆炸是物质系统迅速释放能量的物理或化学过程,它在极短的时间内迸发大量能量,并以波的形式对周围介质施加高

42、压。按照爆炸发生机理和作用性质,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燃气爆炸和核爆炸等多种类型。物理爆炸过程中,爆炸物质的形态发生急剧改变,而化学成份没有变化。锅炉爆炸属物理爆炸,锅炉内的水加热后迅速变为水蒸气,在锅炉中形成很高的压力,当锅炉材料承受不了这种高压而破裂时就会发生爆炸。化学爆炸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形态的变化,还有物质化学成份的变化。炸药爆炸属化学爆炸,爆炸过程在极短时间完成,且具有极高的速度,是一个爆轰过程。爆炸的引发与周围环境无关,不需要氧气助燃。爆炸伴有大量气体产物,生成巨大高压。爆炸物质高度凝聚,多为固态,属凝聚相爆炸。燃气爆炸也是一种化学爆炸,爆炸发生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且需要氧气参与

43、。燃气爆炸实质上是可燃气体快速燃烧的过程,可燃气体燃烧速度取决于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的浓度比,当浓度比达到浓度最优值,燃烧速度可达最高。这个浓度值表征了该种燃气与氧气充分反应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浓度值。粉尘爆炸和燃气爆炸相似,悬浮在空气中的雾状粉尘达到一定浓度,在外界摩擦、碰撞、火花作用下,会引发爆炸。粉尘爆炸是一种连锁反应,粉尘点爆后生成原始小火球,原始小火球把周围粉尘点燃,不断加速扩大,就会形成爆炸。燃气爆炸和粉尘爆炸的介质分散在周围介质之中,属分散相爆炸。核爆炸是由于核裂变(原子弹)和核聚变(氢弹)反应释放能量所形成的爆炸。核爆炸释放的能量比普通炸药爆炸放出的能量要大得多。核爆炸

44、时在爆炸中心形成数十万到数百万兆帕的高压,同时还有很强的光辐射、热辐射和放射性粒子辐射。它是众多爆炸中能量最高、破坏力最强的一种。6.9 试述燃爆对结构的影响?如何采取措施减轻燃爆对建筑物的破坏?爆炸发生在空气介质中,会在瞬间压缩周围空气而产生超压,超压以冲击波的形式向发生超压空间内各表面施加挤压力,作用效应相当于静压。爆炸对结构产生破坏作用,其破坏程度与爆炸的性质和爆炸物质的数量有关。爆炸发生的环境或位置不同,其破坏作用也不同,在封闭的房间、密闭的管道内发生的爆炸其破坏作用比在结构外部发生的爆炸要严重的多。燃气爆炸是建筑结构中易于遭遇到的爆炸,燃爆升压时间与结构基本周期相比,作用时间足够缓慢

45、,可把室内燃气爆炸对结构的作用当作静力作用。燃气爆炸大都发生在生产车间、居民厨房等室内环境,一旦爆炸发生,常常是窗玻璃被压碎,屋盖被气浪掀起,导致室内压力下降,起到泄压保护作用。易爆建筑物在设计时需要对压力峰值作出估算,以确定泄爆面积,基于不同的假设条件和基本理论可给出压力峰值近似计算方法。6.10 汽车冲击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与哪些因素有关?桥梁设计应如何考虑?车辆以一定速度在桥上行驶,由于桥面不平整、车轮不圆以及发动机抖动等原因,引起车体上下振动,使得桥跨结构受到动力作用,桥梁结构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和变形要大于车辆在静止状态下产生的应力和变形,这种由于荷载动力作用而使桥梁发生振动

46、造成内力和变形增大的现象称为冲击作用。冲击影响与结构刚度有关,一般来说,跨径越大,结构越柔,基频越小,对动力荷载的缓冲作用好,冲击力影响越小。因此,冲击力是随结构的刚度和基频的增大而增加的,也可近似认为冲击系数与计算跨径l成反比。鉴于目前对冲击作用尚不能从理论上作出符合实际的详细计算,一般可根据试验和实测结果,近似地将汽车荷载乘以一个冲击系数来计及车辆的冲击作用,即采用静力学的方法考虑荷载增大系数来反映动力作用。车辆在桥上行驶由于路面不平等原因会引起车身上下抖动,使桥跨结构受到动力作用,冲击作用与桥梁结构刚度有关,可考虑跨径影响,近似将汽车荷载乘以一个荷载增大系数来反映动力作用。6.12

47、厂房吊车纵向和横向水平制动力产生原因及作用方式?吊车制动力是厂房吊车运行中刹车产生的惯性力,通过制动轮与钢轨间的摩擦传给厂房结构,可分为吊车纵向水平制动力和横向水平制动力。吊车纵向水平制动力由吊车桥架沿厂房纵向运行时制动引起,吊车横向水平制动力由吊车小车和起吊物沿桥架在厂房横向运行时制动产生。6.13 为什么要在结构或构件中建立预加力?先张法和后张法是如何在构件中建立预加力的?在结构或构件中建立预加力可以充分发挥高强材料作用,减轻构件自重增加结构跨越能力,提高构件刚度减小使用荷载下挠度。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钢筋,并将钢筋用锚具临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

48、,放松预应力钢筋。当预应力钢筋回缩时,将压缩混凝土,从而使混凝土获得预加力。采用先张法时,预应力的建立主要依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后张法是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并在设置预应力钢筋的部位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孔道中穿入预应力钢筋,利用构件本身作为施加预应力的台座,用液压千斤顶张拉预应力钢筋,并同时压缩混凝土。钢筋张拉完毕后,用锚具将钢筋固定在构件两端,然后往孔道内压力灌浆。采用后张法时,预应力的建立主要依靠构件两端的锚固装置。7 工程结构荷载的统计分析7.1 什么是平稳二项随机过程? 将荷载作为平稳二项随机过程来研究有什么优点?平稳二项随机过程概率模型将荷载的样本函数模型化为等时

49、段的矩形波函数,其定义为:(1)根据荷载每变动一次作用在结构上的时间长短,将设计基准期T等分为r个相等的时段t ,t =T/r;(2)在每个时段t 内,荷载出现(即Q(t)0)的概率均为p,不出现(即Q(t)= 0)的概率为q=1-p(p,q为常数);(3)在每个时段t 内,荷载出现时,其幅值是非负的随机变量,且在不同时段上的概率分布是相同的,记时段t 内的荷载概率分布(也称为任意时点荷载的概率分布)函数为Fi(x)=PQ(t)x,tt;(4)不同时段t 上的荷载幅值随机变量是相互独立的,且与在时段t 上是否出现荷载无关。设荷载在T年内的平均出现次数为m,则m = pr。对各种荷载,平稳二项随

50、机过程Q(t)0,t0,T在设计基准期T内最大值QT的概率分布函数FT(x)均可表示为任意时点分布函数Fi(x)的m次方。因此,平稳二项随机过程的三要素为:荷载在T内变动次数r或变动一次的时间t ;在每个时段t 内荷载Q出现的频率p;荷载任意时点概率分布Fi(x)。将荷载统一采用平稳二项随机过程来研究的优点是:对各种荷载,其平稳二项随机过程Q(t)0,t0,T在设计基准期T内最大值QT的概率分布函数FT(x)均可采用任意时点荷载分布函数Fi(x)来描述,这为推导设计基准期最大荷载的概率分布函数和计算组合的最大荷载效应(综合荷载效应)等带来很多方便。7.2 荷载统计时是如何处理荷载随机过程的?

51、几种常遇荷载各有什么统计特性?荷载随机过程的样本函数是十分复杂的,它随荷载的种类不同而异。目前对各类荷载随机过程的样本函数及其性质了解甚少。荷载统计时,对于常见的永久荷载、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公路及桥梁人群荷载等,一般采用平稳二项随机过程模型;而对于车辆荷载,则常用滤过泊松过程模型。几种常遇荷载的统计特性如下:(1)永久荷载(如结构自重)取值在设计基准期T内基本不变,从而随机过程就转化为与时间无关的随机变量G(t)= G,t0,T,荷载一次出现的持续时间t = T ,在设计基准期内的时段数r =T/t = 1,而且在每一时段内出现的概率p = 1。(2)对于可变荷载(如楼面活荷载、风荷

52、载、雪荷载等),其样本函数的共同特点是荷载一次出现的时间 tT ,在设计基准期内的时段数r1,且在T内至少出现一次,所以平均出现次数m= pr1。不同的可变荷载,其统计参数t 、p以及任意时点荷载的概率分布函数Fi(x)都是不同的。(3)对于公路桥梁结构的人群荷载,由于行人高峰期在设计基准期内变化很大,短期实测值难以保证达到设计基准期内的最大值,故近似取每一年出现一次荷载最大值。公路桥梁结构的设计基准期T为100年,则人群荷载在T内的平均出现次数m=100。7.3 荷载有哪些代表值? 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分别用于什么场合?荷载的代表值是在设计表达式中对荷载所赋予的规定值。永久荷载只有标准值;可

53、变荷载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频遇值、准永久值和组合值。(1)荷载标准值是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荷载基本代表值,是指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2)荷载频遇值系指在设计基准期内结构上较频繁出现的较大荷载值,主要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频遇组合中。(3)荷载准永久值系指在结构上经常作用的荷载值,它在设计基准期内具有较长的总持续时间Tx ,其对结构的影响类似于永久荷载,主要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准永久组合和频遇组合中。(4)当结构上同时作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变荷载时,各荷载最大值在同一时刻出现的概率极小。此时,各可变荷载的代表值可采用组合值,即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y

54、c对各自标准值予以折减后的荷载值ycQk。7.4 荷载的标准值是如何确定的?根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要求,荷载标准值应按设计基准期T内荷载最大值概率分布FT(x)的某一分位值确定,使其在T内具有不被超越的概率pk,即FT(Qk)= PQT Qk= pk。目前,各国对如何规定概率pk没有统一的规定。我国对于不同荷载的标准值,其相应的pk也不一致。7.5 什么是荷载效应? 它与荷载有什么关系? 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Q对结构产生不同的反应,称为荷载效应,记作S,一般指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应力、变形等。对于线弹性结构或静定结构,荷载效应Q与荷载S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但在实际工程的许多情况下,荷载效应与荷载

55、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而是某种较为复杂的函数关系,但目前进行荷载效应的统计分析时,考虑到应用简便,不管结构材料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结构是静定的还是超静定的,一般仍假定荷载效应S和荷载Q之间为线性关系,以荷载的统计规律代替荷载效应的统计规律,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荷载效应的统计分析,方便工程应用。7.6 如何理解荷载效应组合?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可能经常会遇到同时承受永久荷载及两种以上的可变荷载,如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这几种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以其最大值相遇的概率是不大的,例如,最大风载与最大雪载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很小。研究荷载效应组合问题,实质上是求解多个荷载效应随机过程以不同规则组合后产生

56、的各种综合效应的概率。JCSS规则和Turkstra规则都能较好地实现这个目的,但运算都很复杂,不便于实际应用。因此,我国各类工程结构设计规范都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采用了较为简单的荷载效应组合形式,并结合工程经验,经综合分析后给定各种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8 结构构件抗力的统计分析8.1 什么是结构构件的抗力? 我国目前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抗力的统计分析?结构构件的抗力指构件承受各种外加作用的能力,它与构件的作用效应S相对应,记作R。当结构设计所考虑的作用效应为作用内力时,对应的抗力为构件承载能力;而考虑的作用效应为作用变形时,抗力则为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即刚度,因此刚度也是一种结构的抗力。直接对

57、各种结构构件的抗力进行统计分析,并确定其统计参数和分布类型非常困难。目前对抗力的统计分析一般采用间接方法,即首先对影响构件抗力的各种主要因素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统计参数;然后通过抗力与各有关因素的函数关系,从各种因素的统计参数推求出构件抗力的统计参数。构件抗力的概率分布类型,可根据各主要影响因素的概率分布类型,应用概率理论或经验判断加以确定。8.2 影响结构构件抗力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结构构件抗力的不定性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即: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几何参数的不定性和计算模式的不定性。这些影响因素都是随机变量,而结构构件的抗力则是这些随机变量的函数。8.3 什么结构构件材料性能的不定性?

58、 如何得出其统计参数?结构构件由于受材料品质、制作工艺、受荷情况、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异,导致了材料性能的不定性。结构构件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应包括标准试件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和试件材料性能换算为构件材料性能的不定性两部分。结构构件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可采用随机变量W f来表示,而W f的平均值与变异系数经推导分别为:,因此只要已知W 0(为反映结构构件材料性能与试件材料性能差别的随机变量)、fs(为试件材料性能值)的统计参数,便能求得W f的统计参数。目前,W 0的统计参数很难由实测得出,一般还是凭经验估计,而fs的统计参数则较容易得到,这方面已做了相当多的调查与统计工作。8.4 结

59、构构件计算模式的不定性反映了什么问题? 试举例说明。结构构件计算模式的不定性,主要是指抗力计算中采用的某些基本假定不完全符合实际和计算公式不精确等引起的变异性,有时被称为“计算模型误差”。例如,在建立结构构件计算公式时,往往采用理想弹性(或塑性)、匀质性、各向同性、平截面变形等假定;也常采用矩形、三角形等简单的截面应力图形来替代实际的曲线应力分布图形;还常采用简支、固定支座等理想边界条件代替实际边界条件;也还常采用线性化方法来简化分析或计算等。所有这些近似化处理,必然会导致结构构件的计算抗力与实际抗力之间的差异。8.5 结构构件抗力的统计参数如何计算? 其概率分布类型如何确定?计算结构构件抗力

60、的统计参数时,按单一材料组成的构件和多种材料组成的构件两种情况,分别建立构件抗力和各种不定性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已知的材料性能、几何参数及计算模式不定性的统计参数,得出构件抗力的统计参数。结构构件抗力R是多个随机变量的函数。即使已知每个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从理论上推求抗力R的概率分布函数也存在较大的数学困难。对于实际工程问题,常根据概率论原理假定抗力的概率分布函数。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指出,若随机变量序列X1,X2,Xn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占优势,当n充分大时,无论X1,X2,Xn具有怎样的分布,只要它们相互独立,并满足定理条件,则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如Y

61、lnY也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则Y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由于抗力R的计算模式多为R = X1X2X3或R = X1X2 X3 X4X5 X6X7 等形式,因此实用上可近似认为,无论X1,X2,Xn为何种概率分布,结构构件抗力R的概率分布类型均可假定为对数正态分布。9 结构可靠度分析与计算9.1 结构的功能要求有哪些? 房屋建筑、公路、桥梁等结构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可概括为下列三方面:(1)安全性。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结构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外界作用(如各类外加荷载、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基础沉降、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在预计的偶然事件(如地震、火灾、爆炸、撞击、龙卷风等)发生时及发生后,结构仍能

62、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不致发生连续倒塌。(2)适用性。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其变形、裂缝或振动性能等均不超过规定的限度。如吊车梁变形过大则影响运行,水池开裂便不能蓄水。(3)耐久性。结构在正常使用、维护的情况下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如混凝土保护层不得过薄、裂缝不得过宽而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不得风化、不得在化学腐蚀环境下影响结构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等。结构在预定的期限内,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若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则称该结构是可靠的。因此,可以将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统称为结构的可靠性。9.2 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哪几类? 试举例说明其主要内容。我国建筑统一标准和公路统一标准都将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类。(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类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雨棚、烟囱倾覆、挡土墙滑移等);2)结构构件或其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如轴心受压构件中混凝土达到轴心抗压强度、构件钢筋因锚固长度不足而被拔出等),或者因为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受荷载;疲劳破坏是在使用中由于荷载多次重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桁架结构在节点荷载作用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