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研政治用去年的行吗会不会很难?

聊聊我的经验吧,我参加了 22 年的考研,政治 81 分,上岸北京大学。

我会从书籍推荐、课程推荐,以及答题方法等方面,来分享我的复习方法,希望能给到大家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让大家少走些弯路。

目前市场上的考研政治资料让人眼花缭乱,以下课程和书籍是我自己听过、使用过觉得比较有价值的。

1. 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

这本是全面系统介绍知识的教科书,可以作为听基础课的讲义。

这类资料,各个老师应该都有出,但如果搭配 1000 题使用的话,我觉得还是肖秀荣老师的这本比较方便我们回扣检索知识点。但是如果拿这本听徐涛老师的课,会有一些对应上的困难,根据情况也可以选择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

这本是辅助学习记忆基础知识的练习题。这本练习题覆盖的知识点比较全,个人认为是考研必备。里面的分析题不需要做,只需要做选择题即可,如果有时间可以重复做,具体的使用方法在后文会讲到。

3. 腿姐(陆寓丰老师)的《冲刺背诵手册》

这本是后期用来背诵基础知识的小册子。虽然是小小的一本,但覆盖率很高且很精炼,没有废话全是知识点,非常便于背诵。如果没有时间听精讲课、看精讲课本,可以直接用背诵手册作为课本,再配合腿姐的技巧课也是完全够用的。

4. 各种模拟卷-主要是肖四、肖八、腿四、徐八

模拟卷是各个老师押题、押时政的主阵地,所以建议各个主流老师的都做一做,以便相互补充、查缺补漏。其中选择题一定要认真做认真订正,大题则只要看一看老师押的时政材料和设问角度即可,所以虽然看起来量比较大,但是只做选择题花不了太多时间。

1. 徐涛老师的强化课

这是这一门是系统的教授基础知识的课程。徐涛老师讲课比较生动,听起来不会无聊,如果觉得节奏比较慢可以倍速听。而且政治作为一门公共科没必要花费过多时间,所以不管是有基础还是没有基础,都可以直接听强化课,没有必要去听基础课。

这是一门分板块儿教授客观题和主观题做题技巧的课程。课程讲解中的客观题部分里面总结了重要的概念辨析、关键词对应,非常有助于理解。并且将一些不会考的不重要的剔除出去了,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减轻背诵压力。里面的各个技巧对做题有很大的帮助,个人觉得一定要听。

3. 腿姐冲刺班的主观题部分

这是陆寓丰老师考试之前的总结和押题课。它应该在考前一周左右出,是对之前押题的修正和补充。很适合在考前练习巩固技巧班的建立的答题模式,并检查之前漏掉的可能出题的角度。22 考研的时候我是在去考场的路上看了这个课,然后第二天正好就考到了其中的一个设问角度,所以腿姐的政治敏感度还是很值得信赖。

政治作为一个公共课,并不需要拿出大块的时间复习,也不建议堆到最后集中突击,最好是在专业课学习之余每天抽出 2-3 小时复习。以下的时间先安排也是以每天两三个小时的强度来安排的。

一般来说,对于复习质量尚可的同学,可以以平时模拟卷客观题的分数乘以 2 粗略地估算自己的政治总分。

北京上海作为旱区,主观题可能会有明显的压分,比预估成绩可能会低 5-10 分。江苏,湖北,广东等考研大省也有一定的压分,但是好于北上。而其他省份则相对会比较平稳,主观题给分会松一些。

而大部分 985 院校政治的分数线都在 60-65 之间,所以同学们的客观题要拿到 35 分左右才能比较保险。同学们要根据自己要报考的目标院校对自己的复习进度合理调整。

政治这门课的差距其实并不大,所以不建议同学们花大量的时间来复习,性价比并不高。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拿到 70 左右的分数,将其余时间分给专业课和英语是比较合理的复习思路。

(一)有基础或复习时间较少的同学

高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基础,或者专业课的复习压力比较大不想花费太多时间在政治上的同学可以 9 月中旬开始复习。

9 月中旬-9 月底 没有基础的同学利用九月剩下的时间听一下马原和毛中特的网课,因为这两部分直接看书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有基础的同学就可以直接看书过一遍基础知识,看到有不理解的地方,针对性地去听一下那个知识点的讲解即可。同时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同步做第一遍《1000 题》。

10 月-11 月中旬 结束基础知识的学习,听技巧课(技巧课有 50 小时左右,如果倍速听一天花费一个小时左右)-背书(客观题和腿姐在技巧班中勾画的主观题素材都要背,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做 1000 题(每天半小时)

11 月中旬-12 月考前 这个阶段各个老师的模拟题纷至沓来,所以主要是认真做模拟题中的选择题,检查自己遗漏的知识点加强背诵,背诵模拟题中的和老师们总结的时政内容,重复背诵主观题素材。这个阶段可以适当加长一点复习时间,做好冲刺。

(二)没有基础或时间充裕的同学

如果没有政治历史的基础,担心政治拖后腿,或者时间比较充裕想早点开始复习的同学,可以从 8 月开始复习。没有必要再提前了,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差不多也是八月才录好。8 月-9 月的基础可以多下一点功夫,大致参照听完强化课-看一遍教科书-做一遍《1000 题》的顺序。10 月之后参照第一部分的时间线即可。

我直接用是腿姐的背诵手册,小小一本背起来不会有什么压力。

政治客观题需不需要背一直都有很多争论,我个人觉得当然是要背的,只是客观题的背诵标准不用达到主观题那么高。

首先,你只要熟练到能够快速反应对应关系就可以,比如谁是谁的前提,谁是基础,谁是首要,谁是关键。

其次,你要能够区分不同的概念,比如什么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什么是社会历史性。

再次,史纲部分最重要的是历史阶段,要知道这个阶段整体是在干什么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去背住里面重要事件的准确时间、内容和影响。

主观题绝对不是背一背肖四,考试直接搬上去就够了。不管是肖四肖八还是背诵手册,我们背的都只是可以用于主观题答题的素材,而并不是答案本身,所以素材肯定是积累得越多越好。

具体到每一个板块来说,马原一共有十几个原理,且并不能保证去年考过的今年不会再考,押题难度很大,因此这十几个原理每一个都要背。

史纲一般会考当年有周年纪念的重大事件,比如去年是辛亥革命 120 周年,建党 100 周年,史纲的主观题便考察了这两点。

因此,史纲部分需要结合各个老师模拟卷中押到的事件背诵其背景、影响、意义等基础知识作为素材储备。

毛中特和国际关系的主观题考的是当年提出的重大政策,今年二十大召开后必然会有许多新提法,待各个老师整理后背诵即可。

思修主观题是结合热点事件热点人物考察基础知识,可以分为奉献、理想、法律、道德等各个主题,和马原一样需要背诵各个主题下的基础知识作为素材积累,考场上结合给的材料稍做分析即可。

每个老师的押的主观题知识点可能有重合有补充。对于需要补充的,需要选定一个作为基础,将另一些补充进来,我自己是以腿姐为主补充背了肖四多出来的几个题。对于重合的,即使考查角度一样,每个老师组织的答案内容也可能不同。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更好理解背诵的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几个老师的都背过杂糅在一起,那样反而可能破坏了老师原来答案的逻辑。

最后,在背诵的时候不要过于在意背的遍数,特别是到了第二轮第三轮,总是焦虑为什么没有比第一轮背得快记得好,想着已经是第二轮了我一定要三天背完马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开始疯狂推进,每个题大致背过了就开始下一个,也没有时间复盘前一天背过的。

这样一来确实可以三天背完,但是合上书想想就会觉得和没有背这一轮一样,还是很多记不住。

因此,与其求快浪费三天跑完一轮,不如多用三天稳扎稳打,力求记准记牢,做到背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背书扎实记忆的关键就是复盘,可以选择 anki 之类的辅助记忆软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复习进度晚上复盘当天的,第二天复盘前两天的。不要过于在意前面用了多少时间,有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只要前面稳扎稳打,最后十二月的时候一定可以很快过完一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政治用去年的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