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快递行业应对措施电商高峰期高铁快运柜什么等空间

  2018双十一快递爆仓?2018年全国双十一快递量多少?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2018年全国双十一快递量多少?的相关资讯吧:

  城市快递量广州稳居第一

  “”落幕,电商将接力棒交到了快递企业手中。记者从广东省邮政管理局获悉,预计“双十一”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全省全行业收寄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2.51亿件,占全国快递收寄总量的1/4,预计最高日处理量突破7400万件。

  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双十一”期间快件量将超10.5亿件,广东占四分之一。而多年稳居全国业务量榜首的广州,今年仍将位列发件量第一。“双十一”当天,广东收寄快件4816.12万件;投递邮(快)件1290.4万件,日处理业务量共6663.3万件。

  运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快件“堆积如山”现象的发生。各快递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不会出现“爆仓”现象。

  预计“双11”期间广东快递量将超2.51亿件,或占全国1/4

  金羊网讯记者林曦,实习生卢靖阳,通讯员王伟、曾惟报道:“双11”已落幕,电商将接力棒交到了快递企业手中。记者从广东省邮政管理局获悉,预计“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全省全行业收寄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2.51亿件,占全国快递收寄总量的1/4,预计最高日处理量突破7400万件。

  广州发件量全国第一

  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双11”期间快件量将超10.5亿件,广东占四分之一。而多年稳居全国业务量榜首的广州,今年仍将位列发件量第一。“双11”当天,广东收寄快件4816.12万件,同比增长44.15%;投递邮(快)件1290.4万件,同比增长41.32%;日处理业务量共6663.3万件,同比增长49.12%。

  昨日,记者在位于广州白云区的圆通速递公司看到,场内停满了集装箱货车,一条条流水线前,一百多名员工紧张地装卸货物。总经理张智敏表示,“这样的状况在预料之中”。

  广州白云区的电商企业十分集中,张智敏告诉记者,往常公司日收件量在20万件左右,“双11”当天超过了83万件。

  今年是“双11”第八个年头,各快递公司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如协议客户普及电子运单、提前揽收时间、为大商家采取“聚单”服务(即从商家揽收后不经网点作业直接打包发到区域分拨中心)等。

  这两天,不少人都被“高铁车厢运快递”的新闻提升屏了。顺丰速运广东公共事务部梁文惠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中国铁路总公司为缓解物流压力,在今年“双11”期间首次联合快递企业,连续10天投入共170列、2650吨运力开办高铁快运业务,这其中有149列、2400吨运力被顺丰速运“承包”。

  航空运输方面,顺丰本月初投入了两架全货机,顺丰航空货机已达36架;圆通速递有4架全货机;申通快递首架跨洲全货机则于11月1日起航,为业务高峰期的运输提供了保障。

  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副局长罗德韶表示,今年“双11”前夕,广东省各快递企业新增人员近4万人、车辆8600多辆,新增分拨场地36万平方米、分拣设备3000多套,以确保旺季行业的平稳运行。

  运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快件“堆积如山”现象的发生。记者在各家快递分拣中心看到,今年快件堆积如山的景象不再。梁文惠告诉记者,顺丰“双11”当天的揽收率、妥投率超过90%,部分网点超过92%,邮件延后期基本控制在半天至两天。中通、圆通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双11”不会出现以往快递爆仓的状况。

  以上便是2018年全国双十一快递量多少的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阅读:《》

千龙网北京11月11日讯(记者李金鑫 通讯员岳阳)11日,记者从北京铁路局获悉,自11月11日起至20日,北京铁路局将继续推出“双11”电商黄金周运输服务,利用高铁列车、行李车等铁路快捷运力资源,面向电商平台商铺、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及向“双11”供货的有关企业,提供铁路干线运输及“站到站”、“库到库”、“站到门”等多种物流服务。

据了解,北京铁路局联合中铁快运公司在京沪高铁“复兴号”列车上推出国内最快的快运产品——高铁“极速达”。同时,在确保不影响旅客乘降的前提下,挖掘既有动车组运力资源,进一步扩大高铁快运服务范围,每天安排31趟高铁动车组服务高铁快运业务;合理调配运力,安排48趟既有行李车运输货物;继续开行四趟北京去往上海、广州方向的电商班列,进一步满足电商物流运力需求。

北京铁路局开办高铁快运业务的31趟始发高铁动车组列车主要有:北京南站至济南西、大连北、合肥南、沈阳、哈尔滨西、长春、杭州东、上海虹桥、南京南等方向高铁列车;北京西站至汉口、西安北、长沙南、太原南、广州南、郑州东等方向高铁列车;天津西站至哈尔滨西、西安北等方向高铁列车。其中北京南至济南西站的动检车是第一次服务高铁快运,在“双十一”电商黄金周以后将长期开展此项业务。

北京铁路局京铁物流中心针对电商企业物流需求,每天继续在京广、京沪、京九等干线上,开行4列时速160公里的电商班列,并将列车编组提高至17辆,为电商企业提供“一日达”运输服务。该班列运行时刻固定,不受天气影响,具有安全、准时、经济、环保、快捷的优势。针对电商企业特点,京铁物流中心采取白天收货、晚上分拣、凌晨组织运输。装卸作业以集装化作业方式不断提高装卸效率,缩短作业时间,最大限度满足电商时效性、安全性需求。预计电商黄金周期间京铁物流中心电商货物发送量将达到9500吨左右,北京铁路局预留充足的备用车,充分满足电商企业的需求。

在此次电商运输黄金周期间,京铁物流中心将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1.5吨小型保温箱应用于北京至上海间电商班列,重点针对“小批量、多批次”,具有高附加值、低温运输需求的货物,为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加值得信赖的运输服务。目前,京铁物流冷链运输项目成果获得了蒙牛集团的认可,双方就低温酸奶冷链项目合作已经常态化,X102次电商班列每批约使用30至40集装箱,对蒙牛新开发的低温特仑苏酸奶实现了全程冷链运输。客户可以通过电话、95306网络平台订舱,也可以到北京铁路局京铁物流中心黄村营业部现场办理相关业务。

原标题:你的“双十一”快递正在搭高铁赶来!铁路运输“客改货”,广州发长沙2小时到达→

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47万亿元,同比增长3.5%,物流需求增速稳中有升。“双十一”临近,快递运输旺季也随之到来,铁路部门备足运力,迎战“双十一”。

上午十点,在广州南站的站台上,工作人员正忙着将货物打包,准备装车。站台上的80件包裹,都是“双十一”期间,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下单的商品。为了应对网络购物的高峰期,从11月1日到20日,广铁集团每天会安排大约12趟载客列车,在完成运送旅客的任务同时,专门预留车厢运输“双十一”期间的订单包裹。

广东台记者 李斯琦:这趟从广州南开往天津西的高铁列车,专门预留了一节7号车厢,用于运输大家“双十一”期间购买的商品,主要是化妆品和生活日用品。所有的包裹都通过消毒和安检后才能装车,包装上也贴有相关的标识。相比起传统的公路运输,高铁物流大概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成本。

广州南站客运一车间安全员 王娟:以广州地区发往长沙地区的快件为例,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长沙南站,再通过当地物流接驳到达分发的地区。

从2017年开始,广铁集团就与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开展合作,精准投放多种运力资源。目前,广铁集团高铁快运业务已覆盖广东、湖南、海南三省的17个城市、18个车站,运行线路136条,可通达全国260多个大中城市。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前三季度物流运行稳步恢复,行业发展整体向好

三季度,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的落地显效,物流需求增速稳中有升,工业、进口、民生消费领域物流需求有不同程度改善。面对疫情、高温等不利因素,物流行业积极应对,各环节调整适应的灵活性增强,运行成本稳中趋缓,整体服务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一、 物流需求稳步回升,重点领域支撑作用增强

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47.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1-8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从累计数据来看,物流需求规模近250万亿与GDP同步扩张,增速高于GDP增长0.5个百分点,显示物流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伴随经济恢复,物流需求稳步回升。从环比数据来看,社会物流总额增速稳步回升,三季度当季增速比二季度提高3.3个百分点。综合来看,三季度受益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地显效,重点领域产业链恢复效果明显,物流需求整体稳步回升。

(一)重点领域助力工业物流恢复向好

前三季度,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恢复,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年内情况看,三季度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回升4.1个百分点。从月度情况看,7、8、9月份同比分别增长3.8%、4.2%、6.3%,工业物流需求呈加快恢复态势。

从结构看,制造业物流各领域均有所不同程度改善受益于基建投资加快,上游原材料制造业物流有所改善。随着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政策继续显效,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物流快速修复。从统计数据来看,三季度汽车制造物流总额增长25.4%,汽车物流量增长超过30%,汽车物流需求快速恢复成为拉动工业物流需求回升的重要动力。伴随高技术制造业平稳较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充电桩、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超过30%,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单晶硅等新材料增长超过50%),新动能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加强了对工业物流增长的支撑。

(二)进口物流量降幅进一步收窄

前三季度,进口物流总额同比下降6.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当月下降1.3%,降幅比8月收窄3.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受到汇率变动及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总体处于下降区间,但季度进口物流量有所改善,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从主要商品来看,大宗商品、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量有一定程度改善。

(三)民生消费物流稳步复苏

前三季度,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当月增长5.0%,增速比8月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电商物流需求占比持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1%,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7%,比1-8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二、 行业稳步恢复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助力经济恢复向好

物流业景气回升。从景气水平来看,前三季度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0%。9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回升4.3个百分点,扭转连续两个月回落的走势。随着制造业等上游产业进入传统旺季,物流景气同步回暖,且回升幅度明显快于制造业PMI等指数平均水平,显示物流行业稳步恢复,景气回升。

物流业总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物流业总收入9.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同期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显示物流行业恢复较快,市场规模稳步扩张,有力支撑产业链、民生消费各领域平稳有序运转。

物流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三季度以来,全国物流基础设施运转基本畅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运输物流较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货运量延续恢复态势。铁路运输在电煤保障、国际运输等领域继续发挥优势。前三季度,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万列、发送货物11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和8%;港口吞吐量止跌回升,累计超过115亿吨,同比增长0.1%;电商物流、邮政快递市场恢复,业务量较快增长,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00亿件,同比增长4.2%。

三、产业链供应链趋稳向好,物流运行效率改善

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比上年增长5.7%,增速较上半年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较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三季度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变化明显,与二季度相比产业链供应链修复较为明显,保通保畅稳步推进,上下游产销衔接更紧密,经济运行更顺畅,物流效率改善,宏观物流成本稳中有降。从物流成本各环节来看:

(一)运输结构调整灵活性提升,支撑各领域保持通畅

三季度以来,高温、洪涝等季节性因素叠加散发疫情,为保物流畅通,各种运输方式积极调整应对,适应水平显著提升。一方面,干线运输保持正常运转,特别是铁路运输发挥网络枢纽、“全国一张网”、集中统一调度指挥的优势,释放货运运力,为干线运输、大宗商品保供等提供有力保障。铁路运输占比明显提高,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网络货运平台等新业态支持下,“通道+枢纽+网络+平台”运输模式探索推进,不同运输方式衔接水平提升,联运比例有所提高,铁水联运同比增长近30%,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前三季度运输环节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比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显示三季度以来综合运输效率有所提升,运输物流成本较上半年有所回落。

(二)供应链产销衔接改善,仓储物流周转加快

三季度以来,产业链供应链更趋稳定,产销衔接更为紧密,加之仓储物流周转效率提升,助力社会物流保管环节费用有所回落。从上游工业角度来看,产销衔接趋好,产成品积压减少,存货周转加快。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和周转天数比上半年分别减少5.1个百分点和0.4天。从仓储物流角度来看,9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回升至今年以来最高水平54.8%,仓储指数也有所上升,显示业务活动更趋活跃。综合来看,前三季度保管环节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较上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显示三季度以来社会物流仓储环节总体趋于改善,保管物流成本较上半年有所回落。

四、微观经营出现积极变化,企业效益有所改善

从企业经营情况看,进入三季度以来物流企业业务企稳回升,增速明显好于二季度,显示物流行业微观活力提升,企业经营状况出现积极变化。

一是物流业务收入保持良好增长。前三季度,重点调查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增速较1-8月份和上半年均有所提高。不同行业看,供应链、邮政快递物流企业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明显快于其他类型企业。运输企业中铁路、水上运输企业实现平稳增长,公路运输企业则仍处于下降区间。

二是行业成本压力高位趋缓。前三季度,物流企业每百元物流收入中的成本91.1元,比1-8月份和上半年均有所回落,虽然这一比例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呈现高位趋缓。

三是物流企业利润额由降转升。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物流企业利润额由1-8月份的下降转为增长2%,收入利润率同步回升。其中,尤其以大中型物流企业利润回升更为明显,增速及利润水平均高于重点企业平均水平。

综合来看,前三季度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的落地显效,以及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等多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下,物流运行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总收入等主要指标恢复性回升。但物流行业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多,恢复态势仍需进一步巩固,尤其要关注微观成本水平仍然较高,每百元物流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明显高于同期工业企业水平,部分领域物流企业经营困难较大。

一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物流行业成本压力可能进一步显现。三季度以来,随着国际原油持续承压震荡调整,进入9月份价格有所回调,但总体仍处于高位运行,汽柴油价格上涨一度超过20%。从物流企业经营角度来看,燃油成本是运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物流企业燃油成本同比增长20.7%,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企业业务量增长6.8个百分点。

二是物流服务价格提升较难。9月份以来,随着物流供给稳步恢复,水上运输等领域运力服务出现结构性过剩,价格进入调整期。9月份,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平均值较上月回落3.7%;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较上月回落14.5%。

三是物流企业应收账款账期依然较长。前三季度,重点物流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超过8%,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7天,比同期工业企业多13天。显示物流企业议价能力依然偏弱,其中特别是公路运输等竞争激烈领域服务普遍采取垫资运营,部分中小公路货运企业账期长达3 -6个月,对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正常周转、防范债务风险等方面造成较大挑战。

综合来看,四季度影响物流行业发展的因素较多,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从国际看,地缘政治及疫情持续蔓延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不畅情况依然存在。从国内看,疫情散发多发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冲击依然存在。5月份以来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波动幅度、频率均较大,显示物流需求复苏不稳定,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下一阶段,随着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的稳步推进,加之货物港务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等物流领域的一系列利好政策逐步实施落地,物流运行有望延续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保持3-3.5%的增长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十一快递行业应对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