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低山丘陵流入黄河发源什么山脉?注入的海洋?吗

一、山脉纵横  构成骨架

山地延伸成脉构成山脉,山脉延伸方向称为走向。我国的山脉纵横交织,构成地形的骨架,主要高原、盆地和平原镶嵌其间,把我国地表分割为若干地形区。

我国山脉按其走向可分为以下五类:

二、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三大平原  丘陵散布

我国丘陵主要散布在东部地区,自北而南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这些丘陵海拔一般在200到500米,多已开辟为梯田、果园或种植经济林木。

四、地形地势  概括特征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报、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一种基本地形类型,我国均有分布。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五、地形地势 影响气候

(一)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二)影响降水: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影响气流:山脉阻挡气流使两侧气候(气温、降水)明显不同。

六、地形地势 影响河流

(一)影响流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许多山脉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影响到河流的流域范围。

(二)影响落差:河流在地势阶梯过渡地带形成巨大落差,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我国一些大型水电站多建在这里。峡谷、瀑布、急流的形成也都与地形有密切关系,为旅游业提供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六、地形地势 影响植被

(一)明坡与阳坡差异:山脉的阴坡和阳坡植被因热量条件而有明显差异。

(二)迎风坡与被风坡差异:暖湿气流和冬季风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因水热条件有明显的差异而导致两侧植被有明显的差异。

(三)不同海拔高度差异: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范围形成不同植被带,即形成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七、地形多样 多种经营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同的地形区适合不同类型农业的发展,广大山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但是山区面积广大,对交通发展、对外联系以及农田耕作等方面也带来的诸多不便;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不足。

八、地形复杂 多地质灾害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如山脉、丘陵、平原、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当遭受到自然或人为的严重破坏,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人畜伤亡和物质财产损毁时,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地震、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大陆地震区,全国有32%国土和45%的大中城市处在7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区,川滇藏与西北各省,环渤海周围为强震区。据统计,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地震达4000多次,20世纪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655次,8级以上地震9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国同级地震的10%。地震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与世界各国地震死亡总人数相等。仅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就高达27.4万人,伤残76.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我国地震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为人、年经济损失达10亿~20亿元。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暖北寒、南北温差较大。

从1月等温线分布图中可以看出:1月0℃等温线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黑龙江省最北部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在-30.9℃,这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温。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西沙群岛曾达22.9℃。南北温差达50℃左右。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较小。

从7月等温线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黑龙江最北部平均气温为16℃,海南省平均气温为28℃。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为32.7℃,这里曾出现49.6℃的极端最高温,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固有“火洲”之称。青藏高原上的五道梁7月平均气温仅为5.4℃,是全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

中国1月与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时间分配特点是: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年降水量为6557.8毫米,极端最大值曾达8409毫米,有我国“雨极”之称。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为5.9毫米,有我国“干极”之称。

四、气候复杂多样,季风特征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南北跨纬度较广,东西距海远近差异也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各地气温、降水组合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而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北方更为突出;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高温多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气候的大陆性牲比较显著,亦称大陆性季风气候。

我国1月气温的分布一是受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北方昼长也比南方短,因而获得的太阳光照也比南方少、气温比南方低。二是受冬季风影响。我国冬季风的源地在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北方距冬季风发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强、且时间长,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南下的过程中受到东西走向多重山脉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干冷性质也有所改变,所以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远比北方小,气温比北方高,因而造成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

我国的降水多为锋面雨。因此,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与冬夏季风的活动、锋面雨带的推移密不可分。

我国东南地区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强、时间长、降水多;西北地区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弱、时间短,有的地方甚至受不到夏季风影响,降水少。

5月,北上的暖湿气流(夏季风)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

6月,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摆动约一个月左右,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7、8月,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一带,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

9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北方雨季结束。

10月,夏季风从我国大陆撤出,南方雨季也随之结束。

七、我国的气候资源与农业

我国丰富多样的气候资源,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有适宜生长的地方,因而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亦丰富多样。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使喜温农作物在我国(如水稻)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可种植。

降雨集中在夏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使农作物、树木、牧草在生长旺盛的季节里,获得充足的水分和热量。

我国东南部北回归线穿过和地区,由于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成为比较湿润的地区。而北回归线穿过的世界其他地区,大多分布着大面积沙漠,如西亚的阿拉伯沙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等。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主要有沙尘暴、旱涝、伏旱、台风、寒潮等。

我国的河流按地区可划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其界线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近于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吻合)。该线东南部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河流总水量约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该线西北部属于内流区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但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一、外流入海的三大区域

我国的外流河按其注入的海洋可分为三大流域: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和北冰洋流域。

我国东部的河流大多属于太平洋流域,自北而南分布的主要河流依次有:黑龙江、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澜沧江(湄公河)。

我国西南部分河流属于印度洋流域:主要有怒江(出境后叫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出境后叫普拉马普特拉河)、狮泉河(藏语为“森格藏布”,属印度河的上源)。

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流域,它是俄罗斯境内鄂毕河的上源。

内流区域的河流,由于干旱气候的影响,河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一般较小,多数为季节性河流,夏季流量较大,冬季河水断流。绝大多数内流河的流程都比较短,长度不超过300千米,其中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全长仅2137千米。除塔里木河外,还有弱水、疏勒河、伊犁河等。

长江、黄河及珠江源流概况及珠江

四、黄金水道,水能丰富

长江是我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长江流域有通航能力的河流3600余条,长江干流和支流共有80000千米以上可以通航,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3/5。其中有近20000千米可以通机动船舶,四川宜宾以下2900千米河道,终年可以通轮船,南京以下终年可以通万吨海轮,是我国水运交通的大动脉。

2008年底,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部竣工,极大地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件,推动长江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便利的水运条件大大拉近了重庆、武汉等城市与沿海各港口城市的空间距离。随着航运条件的改观,不仅对沿海城市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大大降低和缩短,而且使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得到加强,加速产业转移的进程,对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其中自源头至宜宾,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峡谷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现在,长江流域已建成了一批大型水电站,中小型水电站有一万多座,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这些水电站利用长江的江水发电,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廉价的动力。

五、综合利用,重点治理

水能开发: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其蕴藏量在我国河流中居第三位。目前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引黄灌溉: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境内,由于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里灌溉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著名的“粮仓”。目前在下游地区又修建了引黄灌溉水利工程。

关键治沙:黄河危害主要源于泥沙含量太大。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沙的根本是保持水土。在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广泛开展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和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水平梯田等)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六、南水北运,唯有京航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开凿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随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世界。

京杭大运河对我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的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到了推动作用。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按其性能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即通过自然过程可以循环再生的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通过自然过程不可以循环再生的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按利用方式,通常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和裸地,以及各类用地的后备资源等几种类型。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有:

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异显著。

我国的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河谷盆地;森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东南部浙、闽、等省的低山、丘陵区分布着人工林和次生林;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的高原、山地以及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区的草山、草坡。由于地区间的水热组合、土壤肥力、生物种类、耕作技术、开发历史等的不同,土地生产能力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于1988年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土地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这不仅表明土地管理在国家行政管理听重要地位,而且还表明作为基本国策的土地管理方针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水资源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资源。目前,人类较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其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十万分之七。

从全球来看,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的看均降水量为640毫米,低于世界大陆平均水平(834毫米),所以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有:

①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量少。我国潇洒平均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原因是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立方米左右,对比全球人均的12900立方米,这一数字仅为世界的1/4、美国的1/5,俄罗斯的1/7、加拿大的1/50、排世界第110位。

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有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立方米以上;比较紧缺的省市区有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甘肃等,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立方米以下。水资源的年际和年内变化都比较大,几乎每年都有旱涝灾害出现,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③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5却拥有1/2的人口和2/3的农田。像首都北京,每年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00立方米,其缺水程度堪比沙特阿拉伯。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地区的需水量将持续增长。因此,一方面需要大力开源,加快水源工程的建设,提高河川径流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加强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和污水的再利用。随着国内河流水量的减少,用水量的增加和污染排放量的增加,情况只会更加严重,必须引起全民的高度重视。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措施。按照规划,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北送,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的江都水利枢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山东解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2014年12月10日东线一期工程己正式通水。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浙川县九重镇),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娅白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的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一部分直达天津,一部分终点到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己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12月12日己正式通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碧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目前,全球16%的装机来自核电,而我国目前只有1.4%。我国目前的电力结构主要是煤电,其装机占75%,而煤电对环境污染严重。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都存在能量密度低的问题。水能虽然清洁,但由于地形和水资源限制,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最多可达5亿千瓦,现在已经开发了2.2亿千瓦,再继续开发,也就是2亿多千瓦。若要解决我国所需32亿千瓦的电力需求,其出路只能靠核能。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要低20%。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吨。核电另一优点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目前,我国己建并投产的核电站有:浙江省秦山核电站一、二、三期,广东省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

江苏省田湾核电站;正在建设中的有:浙江省三门核电站、辽宁省红沿河核电站、福建省宁德和福清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广东省岭澳二期和浙江省秦山二期扩建等。

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⑴、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图中______(数字)是秦岭。图中数字⑥⑦⑧⑨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其中数字⑥是___________(山脉),其东侧是J是

⑵、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形坦荡、草原广阔的是__

(字母),雪山连绵的是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1)④ 大兴安岭;东北;黑土;太行山;黄土;雪峰山;长江中下游;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

点击查看中国的地形地势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地形地势的相关知识。⑴、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图中④是秦岭。图中数字⑥⑦⑧⑨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其中数字⑥是大兴安岭,其东侧是J是东北平原的特点是“黑土”广布,图中数字⑦是太行山,其西侧是C黄土高原。图中数字⑧是雪峰山,其东侧是L长江中下游平原。图中⒀是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 ⑵、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形坦荡、草原广阔的是B内蒙古高原,雪山连绵的是青藏高原。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主要考查你对 [中国的地形地势 ]考点的理解。

中国地形地势:1.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高原、盆地 4000米以上 昆、祁、横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2000米 雪、巫、太、大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特点:
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2.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3.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丘陵的利用特点:1.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重庆境内

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value="200" unitname="米" w:st="on">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value="50" unitname="米" w:st="on">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分布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部青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
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
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中国地形多样化的影响:1.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2.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3.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中国地形图(未包含南海地区):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发源什么山脉?注入的海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