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人际关系可怕,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在很多人一谈起体制内,就觉得很玄妙。

两天看个帖子,吓了我一跳。这位老先生向人介绍说:在体制内,领导说“去,倒茶去”!这句话意思就深了!

你得看是扬着声说,是阴着声说。是先说“去”,顿一下,再说倒茶。还是先说:倒茶,然后再 说“去”。这里边又深了。对应着几种处理方式,当下属的就应当听得出来。

好家伙,这不是体制内呀!这是地下党啊!还是山城重庆茶馆接头的那种?听着让人心惊胆战,情节也曲折,引人入胜。但是我可以向你打保票,纯属胡说八道。

我在中直机关呆过好多年,体制内其实没那么邪乎。和在公司也好,在社会也好,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我觉得我在体制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一位大领导 在我们入职时,对我们的嘱托:年轻人要,以事立人!

你在体制内工作,落脚点是工作。先把工作干好,然后再谈别的什么做人的精明事故,什么有眼色的八面来风,什么人情往来,情商高低,如果你没有业务,不能实干,这些全是扯淡。

有业务在手,你情商再低,大家知道你这人脑子不往这方面走,但是看在你的业务能力上,照样用你。因为很多事情没你玩不转,很多工作没你扛不下来,所有的体制,都是为工作而存在的,不是为了勾心斗角而设立的。

“能力”才是一个人在体制内的安身之本。

没能力在体制内也就是个混日子,你的上升空间很有限。因为其他人很快发现你没本事了。因为没本事,你的见风使舵,往来之道,也都被人看不起。你的升腾空间很有窄。

我们单位有这样的人,手里老拿着【曾国藩】【厚黑学】,成天琢磨【三国】【史记】老看那些大本事,大人物之间的明争暗斗。 咂摸着其中滋味。

有一次,我对一个这样的同志说:“您看的那些都是部级以上干部才有资格用到的,您一个办事员想这些干啥?材料上少写几个错别字,比什么都强!”

体制内很多岗位,对文字功底要求特别高。不能跟我现在写头条似的,闭着俩眼,就拿语音转换软件来操作。我们那会儿一个资料的起草,连“的地得”都不能错。不但要精准全面,业务深厚,还得文字讲究,朗朗上口,你得让领导能够讲得出来,说的顺口。

那会儿,有的一篇稿子,我得打磨个三四天,力求做到完美。但是,如果是急茬,20分钟的“急就章”你也立得可取。

有一次,我们领导去部里办事儿。在那里,一个秘书跑来告诉他,一位大领导要和他说几句话,这时他想把一个自己的意见稿递上去,机会难得。但是那份稿子他没带。

于是我蹲在部里的走廊里,用紧急借来的IBM笔记本,飞快的打出了这篇大概2000字的报告。迅速的找地儿打印出来,给领导交了上去。后来大领导在那份文件上作了批示,一件事情办的水到渠成,我们领导喜出望外,非常满意。

能做到这一点,来自于平时扎实的基础工作。每天多用一个小时浏览各种文件。在看不见处下功夫,就会在看得见处得成果。

那会我还年轻,关键是还没得病。不像现在吃了30年的药,脑子都吃坏了。那时候的记忆力是真好。什么资料过目不忘。一个会下来400多人,见了两天,我个个都能够有所印象。

与会第三天,领导出来和大家吃饭的时候,人人的背景我都能够给领导介绍出来,在领导身边凭的就是这个硬功夫。“跟头儿”不是靠溜须拍马,靠的是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靠的是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和在日常中训练出来的机敏反应!

我和我的领导关系非常好。一方面他也是当兵的出身,还是陕西兵。我少年时曾在陕西度过了好几个暑假。我大爷就在那里的一个空军基地服役。结果特别巧,我的领导和我大爷还在一个军,哎呀,他乡遇故知呀!

那时候,我经常去领导家里。他老婆烙的饼,特别好吃。有一次他老婆得了心脏病,我给联系的大夫,跑前跑后的。领导很感激。私下里,我管领导叫叔。管他老婆叫老婶子。我老去他家吃饭,下班和他一起打牌。老婶子给我做过棉鞋。

但是就是这么好的关系,到了后来,我身体不行了,照样,领导也打算换人了。

那是在我的一次工作失误之后。

有一回,我给领导交一份稿子,其实应当把里面的数字再核实一下。我当是把手头的数据库都调出来了。但是,不行,我的心脏病发作了。那个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就跟过堂似的,我趴在桌子上浑身颤抖,眼前的文字全都花了,可领导又急着用。他走到办公室,看了看我说:怎么了?没事儿吧?

我当时脑子根本没法运转了,直接摁了打印键。一篇稿子出来了,他拿着就走了,等他的小汽车都开出去,我才意识到有两个数据不稳固!

我们搞经济的,上传有下达的都是重要部门。一个数据错了,可能会影响很大。更何况领导对我向来很放心,后来这两个数据中,有一个被人质疑了。领导回来之后,也让人做了详察,结果出来了。但他也没说我。

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问:“那天早上你不舒服吧!身体吃的消吗?”

我立刻全明白了,啥也不说了,人家这是把话给点到了。我这人总觉得,但凡做事应当有个分寸,别弄到太难堪的地步。今日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于是想着想着,我的眼泪都出来了,我坚定地对领导说了一句:“叔,要不然,你换人吧,别耽误了事。”

领导当时也很感慨,一个劲儿的安慰我:“不至于不至于,你好好养身体,就是这段时间太累了。”但是实际上,我知道领导的决定已经做了。我打调岗报告吧!

人家没毛病,私交再好,别说是叫叔,就是叫爹,该换人也得换人,工作不容马虎!

工作不到位,就凭着私交混,混不长远。

如果一个国王重用弄臣,那他的江山也快丢了。这一点大家都看得明白,更何况我们是中直,级别不低,能混到这一步的领导更是深谙此道。于是没多久,我就被调离了业务岗。

因为有这么多年的体制内经历,所以我想说的就是:

第三,尽量把工作做到完美。即便不能做到先领导一步,起码也要用和领导平行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工作。

我之所以能到这个单位,是一个同事推荐的。这个同事当初做调研一个项目。用了,包括我在内的60多个大学生。先在北京工作了大概半个月,之后又到杭州一个大会上,干了五天。最后这帮人在杭州散伙,各拿各的路费补助,各自坐车回家。

但是,在这个时候我站出来了。对大家说:把原来在北京进单位的出入证和食堂的饭卡交给我吧。我正好回北京,顺手给你们带回去。

因为我父亲以前就在中直机关工作,我知道中直机关的出入证很重要,很多单位的安保系统,都是归其他部门管的,要求很严密。即便是临时出入证,也不能随意丢弃。

我把这一摞出入证交给了我们的带队老师,就是后来我们单位的那位同事。

我参加工作之后。过了好久,听人事的一个大姐,有一次闲聊天时,笑呵呵的对我说:“原来就是你呀!你没来之前我就听过你的段子。”

我奇怪地问她:什么段子啊?

原来就是这段收“出入证”的段子。据后来大姐说,带你们的那个老刘一再念叨,要不是你,他就挨通报批评了。他把收出入证这事儿给忘了。还是你做事仔细谨慎,所以老刘力推的你。

现如今,很多大学也和国家机关有合作,也有许多实习项目,在实习中把工作做到精致完美,就是进入好单位的敲门砖。如果再加上接人待物的成熟稳重,学校学生会工作的经历基础,和必要的绩点背书,好苗子在什么时候都能脱颖而出!

我知道,一提起体制内,就有很多人会把那些羊肠小道一一列举。翻墙头的,挖地道的,拐弯抹角走后门的,但是在列举这些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大敞明开的正门等着你呢!

等着你,凭实力,凭努力,堂堂正正地走入呢!

很多人都觉得有正式单位工作的男人很幸福,每天各种对象随便挑,但实际上这都是YY而已。
彭叔就说最近给彭叔打下手的年轻人,他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
双非研究生毕业两年,到手月工资5000多元,每个月公积金1500左右,一年考核奖、工会补贴之类杂七杂八的收入大概在2万左右(现在财政不景气,缩水了很多)
单位附近租的一室一厅,1800一个月。
吃喝,混单位食堂,早餐2元,中午4到6元,晚上就不确定,1个月吃饭1000元左右。
水电网费、物业费等等的,500左右,
每个月请单位人应酬聚餐,1500左右。
这个人好像不怎么买衣服,反正目前彭叔没见他夏天换过衣服,都是旧衣服,牌子就是海澜之家那种,所以彭叔估计他穿衣服应该很省。
他一个月把硬性开支弄完之后,一年好像能存个1万来块。他父母是省会旁边县城的普通农村人,爸妈种西瓜的,上面两个姐姐都结婚了。他长得不算差,身高比彭叔稍微低一点点,大概是180到178之间,普通人的脸,比彭叔瘦。
他这个条件我们本单位有编制女生都看不上他,外单位好像也不行,彭叔见过他一个星期内相亲三个都没成。
这年头,大家都很现实,没几个女的会因为你有个正式工作,就会屁颠颠地跟你在一起,没房没车,有正式工作也没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制内人际关系可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