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好英语?

从小学开始就要接触到英语,为什么我们需要去学习英语呢?英语学习是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有重大的意义呢? 我们中国人只要读书,就必须要学英语。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大学四年级,一共是14年…

从小学开始就要接触到英语,为什么我们需要去学习英语呢?英语学习是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有重大的意义呢?

我们中国人只要读书,就必须要学英语。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大学四年级,一共是14年时间,这是国家的规定。我们读大学以后,学文科的可以不学数学,学理工科的可以不学语文。但是英语学习伴随我们学习生涯的一生,甚至参加工作以后,我们来评职称的时候,又要考英语,专业水平再高,只要英语不过关,照样不能晋升职称。所以,我想问英语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个问题你就是去问我们的英语老师,大学英语教授,甚至国家级的英语专家,也不一定能说清为什么。很多英语专业人士,你去问他,你为什么当年会选择从事英语专业?标准的答案一般是这三个:1、我当年英语成绩最好。2、我最喜欢英语。3、时髦好就业。很多英语专业人士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重要性、神性根本没有认知。正因为所有人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认知,所以,中国国民学英语的目的就变成了单纯的考试,为考试而学,考完什么意义都没有了。

下面我就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以下解释:

1、历史:中国所有读书人都学英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是从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开始的。当年八国联军一共出兵7万余人,中国军队是有200余万。我们的武器装备整整落后于国外一个世纪,所以战败。这个时候中国的有识之士才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和科技远远落后于国外。于是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接下来大搞洋务运动。其中包括办洋学堂、建工厂、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这三个方面都建立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这样英语就成了一门必须掌握的工具。我们跟随着西方的脚步不停地精进学习,现在都还不是世界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也不是教育最发达的国家。难道英语就不要学了。

2、语言的意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所著的《语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中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语言能力,就失去了基本的人权。哑巴会失去基本的人权。如果我们只会说家乡话,那我们就只能是一个局域的人类。如果我们会说普通话,那就是一个中国人。如果我们会英语,我们就是一个地球人了。犹太人平均为人会三到五门外语,他们认为多掌握一门语言,就会多一个人的价值。人类是因学习而进步的,因学习而强大的。所以学英语的作用跟学普通话是一样的。

3、文化:决定一个国家、民族、企业命运的往往是制度和文化。朝鲜和韩国,其实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同一种文化,同时结束战争。一个国家采用的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采用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天两天看不到差别,一年两年看不到差别,一代人过去后,结果是天壤之别。这就是制度造成的结果。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是同一个国家,同一种制度。这里有印第安人,有犹太人。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也是天壤之别,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差别。袁隆平院士,看起来只做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就是把不同基因的水稻进行了杂交,如是就产生了拥有优秀基因的新水稻。从而解决了整个世界的粮食问题。人其实有两条生命,一条是生理的生命,一条是精神的生命。水稻可以通过杂交变得更优秀。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优秀基因是《易经》文化,是一种崇尚自然、务实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就造就了勤劳、节俭、务实、模仿能力强的中华民族。我们古代中国边上有另一个文明古国印度,汉唐两代学者,通过长期的努力,把古印度文明中的佛学,嫁接到了中国人身上。所以现在中国人身上,其实是两种文明的杂交优秀文化。印度采用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国采用社会主义制度几十年,在制度上我们没有优势,但现在中国不比印度落后,甚至还有优势,这就是杂交文化的优势。整个欧洲和美国几乎都是《圣经》文明的产物,事实证明,《圣经》文明的平等、自由、创新精神,造就了今天西方的科技文明。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来从事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就像当年汉唐两代学者学习梵文一样,是为了文化的嫁接而来。语言的核心是精神、智慧和文化,而不是几句简单的对话。嫁接西方文明的优秀基因,是我们这一代英语教育的使命,所以英语学习的核心是文化,而不是对话。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本文里不会涉及任何已经被从不同角度说滥了的空洞内容,不会涉及诸如通过英语走向世界的大道理、英语汉语之间优劣之争的狭隘视野、以及英语是工具是技能学习是为了使用这样似是而非的说教。这些说教已经在我们身边徘徊了几十年,如果管用,我们的英语学习早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自我学习新的语言,真正具有第二语言习得的专业功底。从应用语言学角度来看这个命题,我会更高明一点吗?不一定。这更是一个哲学观、人生观方面的命题,可以见仁见智,不同人士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应用语言学更关心的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投入产出比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第二语言的习得跟母语习得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像母语那样在有限的年头里大家都可以达到一个差不多的水平,第二语言的最终水平是千差万别的,而且消耗的学习年头也是差异极大。学术界目前还无法找到造成这样差别的人类内在原因,在诸多可变因素中寻求第二语言学习的最高投入产出比,才是应用语言学界最关心的话题。

  往简单了说,在诸多可变因素中,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是学习者的内在学习欲望。最强的欲望又来自于通过外语来生存或是改善生活条件,这就是为什么说把一个人“扔”到国外,英语就逼出来了的原因。当然还应该留意到的是,远到在美国修大铁路的华工、近到现在投资移民美国加拿大的中国富裕阶层,都是半点英文没有学会的,因为他们根本不存在用英语生存或改善生活条件的内心欲望。

  在中国,旅游景点卖纪念品的大妈们,会一点点的外语对于销售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她们学会了恐怕还不止英语的多门外语。跟英语关系密切的职业,诸如空乘导游、外贸从业人员之类,他们的英语也一样,生存需要,很快能够达到一个“够用”的水平。不必去追究她们的英语水平怎么样,够用了。而且一旦够用了,再多学也改善不了生活了,他们也就不再具有再多学的内动力了,英语水平就会停滞。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出国留学以后,出于生活和学习的生存需求,英语水平都会突飞猛进,特别是学术英语的部分,在学校严酷的生存需求带来的内动力的推动下,提高会非常明显。倒是一些年龄偏小的`留学生,出国的一切都是家里安排好的,本没有在国外求职和生存的欲望,学校的事情很快站住脚以后,特别是一般中国学生只能进入收取了高额学费而必须在要求上对学生有所迁就的私立中学,英语的进步就会停滞。这也就是我们老说现在有些“小海归”英语不过硬的根源所在了。

  少儿英语起步阶段的兴趣和学校英语考试的压力,可以是学习者内在欲望的一个部分,不过这样的话题本身很大,特别是国内的英语考试又是倍受诟病,这里暂时不予展开。中国的英语学习,正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实用目标,学习者缺乏了内在的学习欲望,所以才搞成了这么痛苦和漫长的一个过程。

  按照美联社报道的数据,2013年获得美国高中留学签证的中国学生是31889人,是8年前的639人的50倍!这批小留应该是最有英语学习需求动力的一个群体,可不管少数的渲染和吹嘘是怎么说的,我们认真打听一下,哪一个小留出来英语不是面临巨大差距的?国内没有内动力的英语学习只能带来死记硬背,其产出效率的低下,是没有争议的。如果多多少少有出国打算的,作为孩子生命领航员的父母们应该尽早安排孩子往英语的实用学习方面靠,多多接触原版的语言文化内容,尽量安排出国旅游、游学这些实际了解国外文化和使用英语的机会。

  至于说一心想留在国内的、或是说孩子考试能力比较强的,就把国内的英语纯粹当做应试内容来对待好了,反正就是背了考、考了忘,多少代国人走过的路,就是一种面对现实社会的适应和生存而已,过多的投入并不能带来多少英语水平的提高。景点大妈或是空乘导游们“够用”的英语水平,实在是不需要多少投入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球在迅速变小。与时俱进,掌握了英语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地球村畅游和翱翔。“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促成了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我常常说自己活了“两辈子”,就是因为英语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生命视角,人生中不论做什么都多了一倍的享受”。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相关文章:

1、学英语,能发现自己全新的一面;学好一门外语,能让你更好的理解身边的世界,反思中文;学英语,可能开阔自己的思维;学习英语,可以让你在任何情况下与人交流。

2、会多种语言的人,经常会觉得:他们说不同语言的时候,自己的性格也不一样。就拿“幽默感”来举例。幽默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你对一门外语不熟悉的时候,幽默感很难传达。就像我们看美剧,经常无法了解欧美人的笑点一样。缺失了幽默感,你也无法融入群体,你只能默不作声,假装自己很内向。

3、学英语,可能开阔自己的思维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开拓自己的眼界。学习英语可以帮助你借助另一种语言来了解这个世界,这也会使你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觉来看待这个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竞猜世界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