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滤池的作用运行后炭层不均匀的现象是?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来源:建树环保 2022-12-07 14:33:28 334
  1、引言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诸多难降解的废水,其中尤如纺织染整等所产生的废水具有难降解、重金属残留等特点,此类工业废水进入环境水体后对水体生物甚至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了去除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并对其中部分难降解有机物进行降解,芬顿工艺被广泛应用。芬顿工艺能对很多种类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这是由于芬顿反应的本质是H2O2在Fe2+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F2的?OH,能有效将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并降解部分有机物。
  印染等工业废水不仅存在难降解的问题,还存在诸如锑等毒害污染物的残留。为保证水体生态安全,在控制出水常规污染物浓度的同时,印染废水排放对锑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提出了控制要求。
  纺织染整行业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居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第三,将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后经过超滤车间后进行中水回用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但是普通深度处理对水质的改善程度有限。本文的印染废水芬顿+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方法具有低成本、处理高效的特点,经处理后的废水可以达标排放。
  2、技术路线
  该工艺流程为:在调节池进行芬顿反应前pH调节,在调节池尾端进行催化剂投加;在芬顿反应池前期进行双氧水投加,在芬顿反应池中后期根据水质条件进行PFS投加,在芬顿反应池尾端投加碱液对出水pH进行调节;在沉淀池的混凝段进行PAC投加并在随后进行PAM投加,发生混凝反应,在沉淀池的沉淀段进行泥水分离;其中,芬顿/混凝/沉淀处理阶段还包括:在污泥调理池对沉淀池泥水分离得到的污泥部分进行预处理后回流至芬顿反应池和沉淀池的混凝段,利用回流絮体在芬顿反应池发生酸性预混凝反应,利用回流絮体在沉淀池发生二次中性混凝反应。
  2.1 芬顿/混凝/沉淀处理阶段
  (1)在芬顿/混凝/沉淀处理阶段按照以下工艺参数进行:在调节池进行芬顿反应前pH调节,在调节池尾端进行催化剂投加;在芬顿反应池前期(5-10min)进行双氧水投加,曝气量0.5~0.6m3(/h?m3)池容或1.5~1.8m3(/h?m2)池表面积(池深度以3m计,后同),在芬顿反应池中后期(3-3.5h)根据水质条件进行PFS(0~0.6%)以及化学污泥(3%~5%)投加,曝气量0.9~1.0m3(/h?m3)池容,在芬顿反应池尾端(4h后)投加碱液对出水pH进行调节,曝气量0.6~0.9m3(/h?m3)池容;在沉淀池的混凝段进行PAC(0.3~0.5mmol/L,0.8%~1%)投加并在随后进行PAM(0.2~0.5mg/L)以及化学污泥(3%~5%)的投加,发生混凝反应,在沉淀池的沉淀段进行泥水分离。
  (2)芬顿反应池前期进行较弱的机械或鼓泡搅拌,中后期投加PFS后进行较强的机械或鼓泡搅拌,尾端投加碱液后进行中等强度(强度介于较弱和较强之间)的搅拌。形成非均匀式曝气,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由于过量曝气削弱芬顿试剂处理效果,而且能够最大化节约曝气搅拌成本。
  (3)芬顿/混凝/沉淀系统包括混凝/絮体回用强化混凝系统以及沉淀系统,混凝/絮体回流包括混凝反应、絮体回流吸附、PAM助凝等,能够节约药剂成本,降低污泥产生量。芬顿/混凝/沉淀系统的投药系统前段采用正常芬顿反应投药系统,中后段投加PFS进行酸性混凝,并投加絮体进行吸附助凝,尾端投加碱液后进行中和反应出水。
  2.2 生物活性过滤处理阶段
  在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沉淀池的出水进行生物降解、吸附过滤处理。生物活性炭滤池包括铁氧化物填料以及生物活性炭填料。生物处理池对高效沉淀池出水进行COD、锑、浊度及色度、苯胺等进一步去除。污泥调理池对芬顿及混凝后的污泥部分进行预处理后回流至各阶段。
  3、工艺影响因素探讨
  (1)减弱芬顿反应前中期搅拌强度。一般工业条件下,芬顿反应过程采用鼓泡搅拌过程;大幅度搅动容易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并降低亚铁盐离子的催化效率,造成其生成容易产生出使芬顿出水发黄的铁离子。由于芬顿反应过程仅需保证反应体系混匀过程,因此对于实际鼓泡搅拌中,应尽量减小过曝气过程对芬顿试剂效率的影响。
  (2)短暂增强芬顿反应中后段搅拌强度增加或增大鼓泡量。芬顿反应条件处于酸性条件,当水解度较高时,被发现铁盐水合物对锑等重金属混凝去除的效果更优。芬顿反应中将亚铁氧化为三价铁,但由于混凝反应所需要的G值高于芬顿反应,因此将改变芬顿反应中搅拌强度,在芬顿反应中后段短时间增加搅拌强度,将芬顿与混凝反应结合,形成新型芬顿反应,并且由于具有较高的曝气强度,能够有效将残留的过氧化氢分解,降低出水环境风险。
  (3)芬顿-混凝化学污泥预处理后回流。芬顿/混凝反应后,所产生的化学污泥中含有大量铁的水合氧化物,该水合氧化物被发现具有良好的重金属吸附特性,吸附速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助凝作用,考虑到如果单独将该水合氧化物直接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的废水,所需的搅拌设备管理运行费用以及构筑物的占地费用等,将该水合氧化物回流到新型芬顿混凝部分以及高效沉淀池混凝部分,不仅能有效提高对锑等重金属的去除,也能明显降低出水色度及浊度。能有效降低芬顿反应容易产生出水发黄等风险。
  将芬顿/混凝后的化学污泥进行沉降分离后,超声搅拌后能有效增强污泥吸附效果,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4)芬顿/混凝-生物活性炭滤池联用。芬顿反应能有效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但单纯芬顿反应对有机物的降解存在一定限度,面对日益严格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单纯的芬顿反应难以使出水COD稳定达标,因此,结合生物活性炭滤池能对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降解的机理,将新型芬顿反应后的出水经过高效沉淀池后,通过生物活性炭二次生物降解、吸附过滤后出水。
  (5)生物活性炭滤池填料中添加磁铁矿等铁氧化物。针对单纯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过程中容易堵塞、生物膜难以形成等问题,通过加入磁铁矿等矿石,重新对生物活性炭进行排布,有效降低污染物对生物膜的堵塞风险;并且由于磁铁矿能溶解出微量亚铁离子及铁离子等,对生物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以及对出水中的重金属进行进一步去除。
  印染废水按上述工艺处理达到了排放标准,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小结
  (1)芬顿反应能有效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但单纯芬顿反应对有机物的降解存在一定限度,面对日益严格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单纯的芬顿反应难以使出水COD稳定达标,因此,结合生物活性炭滤池能对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降解的机理,将新型芬顿反应后的出水经过高效沉淀池后,通过生物活性炭二次生物降解、吸附过滤后出水。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及微生物降解作用共同去除有机物,能最大发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又能通过生物降解降低活性炭吸附负荷,延长活性炭使用周期,减少炭的再生频率,降低运行成本。
  (2)利用芬顿反应以及混凝反应所产生化学污泥进行预处理后回流,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剂使用效率,而且能够降低混凝剂用量及降低化学污泥处理成本。可以采用出水在线监测铁离子、COD。
  广东建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处理和环境修复的环保设备研发与销售服务的企业。为工业企业和市政工程等项目提供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处理、有机废气VOCs处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工程设计”、“工程承包”、“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耗材销售”、“运营管理”、“环评办理”等环节提供专业的差异化服务,联系电话:135 5665
1700。专业技术咨询135 5665 1700上一页: 石油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技术下一页: 矿区生活污水化学强化处理技术

生物活性炭的定义及特征
生物活性炭成为专业术语,是多年来在饮用水处理的应用实践中产生的。以预臭氧代替预氯化,可以使水中些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变成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此外,臭氧预氧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臭氧处理图Z即流动层式吸附床的构造后的活性炭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保持着好氧状态,在活性炭颗粒的表面生长着大量的好氧微生物,在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进行物理吸附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延长了活性炭的再生周期。由于这种活性炭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因此称之为生物活性炭,即其狭义概念为臭氧”颗粒活性炭的联用,而广义概念可以认为是同时利用在活性炭表面生息的微生物与活性炭的水处理方法。
随着生物活性炭应用状态的不同,微生物的种类、浓度、个数,活性炭的种类、形状以及装置的形状等也不同。另方面,活性炭的作用也会随着应用场合的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差异,如当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时。由于水中存在的需要处理的污染物的浓度非常低(为微克每升或纳克每升数量级),而且有些物质微生物较难分解,因此去除这些物质主要靠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微生物具有使活性炭的处理效果持续、延长再生的作用;当应用于处理有机高浓度废水时,微生物的分解为主要作用,而活性炭的吸附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虽然因应用的场合不同存在着差异,但其共同点为:在利用活性炭吸附的同时,充分地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一般认为此为生物活性炭的特征。
欧洲国家从20世纪?0年代开始了生物活性炭的大规模研究与应用。我国从50年代初也开始了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研究。目前已有部分水厂采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生物活性炭法中活性炭的作用
在生物活性炭法中,活性炭起着作为生物膜的载体材料的作用,活性炭表面粗糙,具有多孔性,细菌的大小般大于或等于lpm,能够吸附在粗糙表面上,而活性炭具有各种尺寸的孔隙,这种多孔型的结构使得细菌易于吸附在活性炭的缝隙和大孔隙内进行繁殖。微生物吸附于活性炭上的形式与炭粒大小及微生物种属有关。对于颗粒活性炭,微生物群落可以分散在炭段表面,也可以成膜覆盖在整个炭粒外表面,而对于粉未状活性炭,微生物絮体和细菌个体则是与之吸附凝聚在起。活性炭表面对微生物的吸附作用以物理吸附和凝聚架桥作用为主。当微生物运动到活性炭表面足够近时,引力大于斥力,发生物理吸附,而凝聚架桥作用在微生物与活性炭相距定距离时就会发生。
活性炭对各种微生物的吸附符合朗格谬尔公式,其吸附速率公式如下:
1g(Ct/C0)=K1+K1/2t
式中,C0为开始时溶液中微生物的浓度,消光度;Ct为在t时刻溶液中微生物的浓度,消光度;K1为(R,N,D);K,为Kt(R,N,D)。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有活性炭的颗粒大小、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及浓度,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机盐浓度、温度、搅拌条件等。
此外,活性炭对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其可从水中吸附溶解性有机物,为细菌提供食物,同时在生物膜未覆盖的活性炭表面和许多空缺的地方,活性炭仍会发挥吸附水中有机物的作用。
活性炭具有催化活性,在室温下,水中许多化合物在炭表面上的活性官能团和金属氧化物催化作用下生成新的化合物,从而有可能把一种难生物降解的化合物转化成易降解的,因此活性炭是种兼有吸附、催化剂和化学反应活性的多功能载体。
生物活性炭法中微生物的作用
附着于活性炭上的微生物主要对有机物起生物降解的作用,当这些有机物为活性炭易吸附时的物质时。做生物可先降解扩散到生物膜表面的有机物。再降解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的有机物。由于量生物的直径通常大于200nm,主要被吸附于活性炭颗粒的外表面及邻近的大孔径中。在大孔内。细菌、霉菌、酵母菌和少量藻类均能生存。细菌能真接将活性炭表面和大孔中吸附的有机物降解;在中孔和微孔中,虽然细菌不能进去。但其分泌的胞外酶和其他酶却能渗入。并在孔中被吸附和富集。孔隙内的有机物在这些酶的催化作用下由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最后氧化为二城化碳和水。
一般认为,由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使做生物的附着较非吸附性的栽体容易。这是因为为了形成附着的做生物膜。有一最低基质的浓度要求。而活性痰的吸附作用能将基质浓给在其表面上'因此可认为在比非吸附性戴体所要求的基质浓度低的情况下,就具有形成生物照的能力。那么使生物膜维持稳态生长的最小基质浓度Smin是否能达到。这与其处理的水质中含有的有机物浓度有关。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一般是可以达到的。而对于做污染水源水的处理由于其基质浓度很低,特别是一些痕量物质其浓度远小于最小基质浓度,它的降解符合二级基质的利用。即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集合其浓度远大于Smin,为初级基质,它能维持长期生长的生物膜,但单个的痕量物质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这类物质称为二级基质,由初级基质的生物代谢形成的生物膜对二级基质的降解,即称为二级基质的利用。在水体中。如果每一种污染物均低于它的临界最小浓度Sai-则都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但只要有一种污染物的浓度高于Smin就可使微生物不仅能对它发生降解作用,而且可以引发对其他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活性炭是否会影响附于其上的生物相呢?Burilngame经调查认为:微生物相是随着流入水质的情况而形成的,活性炭的存在不会使微生物相发生变化,而对微生物相起最重要作用的是水温的季节性变化,活性炭不影响特种细菌的吸附选择。在通常的净水处理工艺中。所常见的菌属主要有假丝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产黄菌属<Flattobactenam>、芽抱杆菌厦<Bacillus>、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及产碱杆菌属<Aeinetobacter>等。它们占总体的86烙。而在生物相中,即使同一种细菌,由于活性炭这种界面的存在。有时会产生增值形态的差异,其与界面性质、亲水性、疏水性有关。
活性炭是否会对附着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活性产生影响,人们虽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仍未形成定论,这种不确定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不容易确定处理过程中,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变动是由脱、吸附的影响造成的,还是受微生物分解的影响;撒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与有机物的浓度大小有关。活性炭表面存在的微生物不是单一种类。而是形成了生态系统。是随着基质和氧的浓度以及在活性炭上的部位而异的复杂体系;不容易确切估计它们的数量。
饮用水处理中生物活性炭的使用
工艺流程
近些年来,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严重时造成水源的富营养化和藻类的大量繁殖。使水源带有色、臭、味,成为微污染水源。为了提高饮用水水质,许多水厂采用臭氧和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与常规处理工艺组合,目前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流程如下。a)德国谬尔霍姆水厂原水→混凝→澄清→臭氧投加→活性炭过滤→砂滤→家氯消毒→管网→用户b)法国巧思来诺水厂原水→臭氧预氧化→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过滤→二次臭氧→家氯消毒→管网→用户c)北京田村山水厂原水→预加氯→混凝→沉淀→砂滤→臭氧接触→活性炭过滤→加氯消毒→管网→用户d)大庆石化总厂原水→混凝→沉淀→砂滤→臭氧接触→活性炭过滤→后砂氯→加氯消毒→管网→用户
工艺流程的确定应根据原水水质、要求出水水质并进行生产性试验后确定。上述流程均是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上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工艺,有较大区别的是生物活性炭滤池的位置,有位于砂涛之前与之后之分。
生物活性炭滤池位于砂滤池之前适用于水源水中中低分子量的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情况,且常用于对常规处理工艺的改造上。其工程中实施的方式有:1.用颗粒活性炭替换原砂滤池中部,分原有滤料,使滤池滤层成为生物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2.用颗粒活性炭替换原砂滤池中的全部砂湾料,成为活性炭滤池;3.在沉淀池之后、原砂滤池之前新建生物活性炭滤池。
上述工艺由于进入生物活性炭的水未经过过滤工艺处理,生物活性炭滤池在吸附降解水中小分子有机物的同时,还要起过滤作用,拦截去除水中的胶体物质,如果原水的浊度较高,活性炭表面会覆盖大量的胶体物质,使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难以发挥,从而使得做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大大降低,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也大大降低。另外,在实际使用中,兼作过滤的活性炭滤他的运行周期会缩短,反冲洗强度会增加,并且出水的大肠杆茵:数和细菌总数也会升高。
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位于过滤之后,使进入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水中所含的胶体物质均已被有效去除,再经臭氧氧化,使水中部分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易分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同时使水中的含氧量和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从而可充分地利用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加快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使活性炭湾池的反冲洗强度和频率大为降低。
臭氧生物活性炭的协同作用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将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臭织化学氧化、生物氧化降解及臭氧灭菌消毒四种技术合为一体的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各部分的主要作用见下表。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工艺组成
主要作用
臭氧
减轻活性炭的吸附负荷通过吧三卤甲烷前驱物质变成低分子物质而提高生物分解性能通过吧硫水性物质亲水化而提高生物分解性能溶液氧气的供给源
微生物
分解包括臭氧分解产物在内的可通话有机碳(AOC)氨的消化可同化吸附质通过微生物分解使活性炭再生
活性炭
吸附难分解性(生物难降解性、臭氧难分解性)的物质吸附分解产物通过分解残存的臭氧二供给给溶液在水中的氧气吸附质的水解等
臭氧的预氧化作用可初步分解水中的部分简单有机物及其他还原性物质,使之变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减轻生物活性炭的有机负荷。提高低量活性炭处理的能力;同时,臭氧氧化能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成可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了水的可生化性,分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的极性和亲水性也得到了提高。更容易被活性墩吸附和被附着在活性炭上的细菌生物降解。另外。奥城城化后生成的城气无鸯、无答。能在处理水中起到充氧作用。使生物活性炭滤池有充足的溶解耗。创造了好耗菌生长环境。为附着于活性炭上的好氧菌和硝化菌提供生长的营养源。使好氧微生物活动增强。提高微生物增长潜力。加快了生物氧化和硝化作用。
活性炭孔隙多。比表面积大。能够富集水中的微生物。同时吸附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但对A挥发性较低、难以生物降解、分于量大的高分于有机物不易吸附。而且吸附性还受有机物所带官能团及分子结构的影响。利用奥耗的城化作用使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其易被活性炭吸附。微生物主要富集在活性炭顾枝外表面及邻近的大孔中而不能进入微孔,其可直接将炭表面和大孔中吸附的有机物降解。降低了活性炭表面和大孔中有机物的浓度,使活性炭粒内外存在着由高到低的浓度差。使吸附于内部做扎中的有机物向活性炭表面扩散,继续进行有机物的降解。而空出的活性炭吸附位进行进一步的吸附。此即为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依此可以看出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和微生物的氧化是相继发生的,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得到恢复。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又使微生物获得丰富的养料和氧气,两者互相促进。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得到稳定的处理效果,从而大大地延长了活性炭的再生周期。
生物活性炭滤池同时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种功能,但这些功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决于有机物的可吸附性与可生化降解性。按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大致可分成四类来说明:可吸附与可生物降解的;可吸附但非生物降解的;非吸附但可生物降解的;非吸附又非生物降解的。对第四类有机物,生物活性炭的吸附与生物活性都不起作用;对第三类有机物只能靠生物活性来去除,加强炭滤他中的生物活性虽然能增加去除率,但生物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与之无关;对第二类有机物只能靠吸附去除,因此生物活动的强弱与之无关;对第一类有机物来说,加强生物活动可以减少活性炭滤池的吸附量,延长活性炭的吸附寿命。因此认为,当进入生物活性炭滤床水中的有机物是可生物降解的,或者是经预臭氧化后变成可生物降解的,都可以减少活性炭滤床的吸附负荷,从而延长了活性炭滤床的使用寿命。
采用臭氧活性炭的优点是:可提高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提高出水水质;有效地去除水中可生化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提高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生物活性炭的吸附生物降解协同作用,延长了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减少了系统的运行费用;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可被生物氧化为硝酸盐,减少了后氯化的投氯量,降低了三卤甲烷的生成量。
臭氧-生物活性炭的处理效果
臭氧-生物活性炭第一次联合使用是在1961年德国Dusseidorf市的Amstaad水厂。20世纪60年代以后,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已被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污染水的深度处理中,井在净化饮用水中各种污染物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国内外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水中微量有机物的污染和危害,使处理出水的水质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1.)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常规处理提高了20%以上。可达50%以上;2.)对氨氮和三卤甲烷前驱物的去除率在gOgG以上,出水的需象量减少。也降低了S卤甲烷的生成量;3.)提高了对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出水的生物稳定性好。4.)有效提高了对色度和嗅阈的去除率。改善7水质的感官性指标。
污水处理中生物活性炭的使用
在废水处理中使用生物活性炭时。由于废水中所含的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因此可以认为,生物活性炭主要依靠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净化,活性炭的作用主要为微生物的载体,吸附水中影响生物活性的金属及难降解有机物,稳定微生物的生息环境,使其可进行稳定的生物处理的作用。
好气性活性炭污水处理系统的方法有颗粒活性炭及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的好气性生物处理系统如左图所示,颗粒活性炭装在炭柱中,同时保持有氧的环境。粉未活性炭的好气性生物处理系统是使粉未活性炭与活性污泥同时存在,即在活性污泥的曝气槽中加入粉末活性炭,其流程如下图所示。这种方法可利用粉末活性炭所具有的种种特性更加稳定地进行生物处理。
在废水的兼气性生物处理方面,粉末活性炭用在兼气性接触工艺及UASB中,颗粒活性炭则以兼气性流动床或展开床的形式使用.颗粒活性炭兼气性生物处理系统如下图。
生物活性炭的再生
生物再生
在生物活性炭床中,当已吸附的有机物从活性炭内部脱附下来,并扩散通过生物膜到膜表面得到生物降解时,则称为生物再生。脱附有机物的降解使活性炭的吸附部位得到恢复,增加了活性炭去除其他可吸附的但又属于非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机会,所以称“再生”。
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来说,在活性炭柱中的生物降解总是存在的,加强生物活性有利于这类有机物的去除,但生物再生只能指那些已吸附在活性炭上而又因脱附离开活性炭的可降解有机物。对于不可逆吸附的物质,即不能脱附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由于无生物再生可能,即使炭床中的生物活动得到加强,仍然无助于它们的去除。
加热再生
生物活性炭中存在的生物再生现象,可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得到延长。但由于难以恢复由难脱附及难分解性物质吸附所造成的吸附功能的丧失。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仍需要进行活性炭的再生。
活性炭通常使用的再生方法为加热再生法,水蒸气加热再生的方法技术已较成熟,但对生物活性炭再生的方法研究仍较少。为了有效地对达到再生时期的生物活性炭进行加热再m并且为了尽快地把再生过的颗粒活性炭转变成生物活性炭,日本有学者曾进行下述试验。先用超声波把生物膜及其表面附着物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再进行活性炭的热再生。由于经超声波可脱附活性炭上的生物,减少了灰分,改善了加热再生的条件,然后将用超声波脱附下来的液体中的微生物附着在再生活性炭上,制成生物活性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性炭滤池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