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敬均的文化故事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俗话说得好,喝酒不仅喝的是酒质,喝的更是文化。而对于名酒的评定也是如此,色、香、味、风格固然重要,但是是否有悠长的文化历史也是一大打分项。故此,历经五次全国评酒大会所选出的十七大名酒都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起源。而茅台酒的文化起源(见往期文章)小编已经提及,今天来给大家谈谈“千年老二”五粮液的发展故事吧。五粮液的最初起源
所谓“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位于金沙江以及岷江合流处的宜宾,其酿酒历史十分悠久。从先秦僚人所酿造的清酒到秦汉时期僰人的蒟酱、南北朝彝族人酿出的咂酒再到唐代的春酒(又叫重碧酒),从宋代的荔枝绿、姚子学曲到明代的杂粮酒......而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五粮液,就是在宜宾悠长的酿酒文化中逐渐积累诞生的。宜宾自古名酒辈出,而对于采取多种粮食酿造酒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被著名诗人黄庭坚称为“戎州(即宜宾)第一”的“荔枝酒”。故就此看来,在唐宋时期多粮酿酒就已经开始,为后期五粮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五粮液真正的雏形是在宋末明初,宜宾绅士姚氏酒坊采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这五种粮食所酿造出来,“杯色争玉,白云生谷”、“清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的“姚子雪曲”。而在明朝初期,宜宾陈氏继承了姚家酒坊,在“姚子雪曲”的酿造工艺基础上,不断完善,总结出了“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南红粮凑足数,地窖发酵天锅蒸,此方传男不传女。”的陈氏酿酒秘方。在当时,达官贵人将五粮液称为“姚子雪曲”,而民间百姓将其称之为“杂粮酒”。一直到1909年,陈氏秘方传人邓子均将自家酒坊——利永川所酿出的酒带到酒席间,晚清举人杨慧泉品过后惊叹不已,觉得如此佳酿,叫“杂粮酒”过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是体现不了该酒的韵味。而该酒是集五种粮食的精华酿造而成的,更名为“五粮液”再合适不过了。故此,“姚子雪曲”更名,而“五粮液”也初次面世。五粮液集团的前身
虽说五粮液之名来自于邓子均所在的利永川酒坊,但是如今的五粮液却不仅仅只是一家酒坊的结晶,而是由长发升、利川永、全恒昌、天锡福、张万和、钟三和、听月楼、刘鼎兴等8家古传酿酒作坊所联合组建起来的宜宾市大曲酒酿造工业联营社所发展起来的。这8家酒坊所组成的联合社,在1952年成立了宜宾国营二十四酒厂,而这也是如今五粮液集团的前身。如今的五粮液还沿用着利永川酒坊的酿酒技艺,使用着长发升酒坊那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地穴式曲酒发酵酒池来进行酿酒,也就是如今的“宜宾五粮液501车间”。从最初“戎州第一”的“荔枝酒”到“杯色争玉,白云生谷”的“姚子雪曲”,再到“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的“五粮液”,经过了历代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声名远扬,“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的浓香美酒五粮液。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茶叶、白酒、好物资讯
追根溯源!五次全国评酒大会,十七大名酒起源盘点系列——五粮液查看地址:https://www.dixiangxunyuan.com/baijiugushi/730.html了解知识。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谈论起中国,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上下五千年没有间断的历史,假如要是给这五千年的历史选一种物品作为见证,那么从远古时代流传至今的美酒将会是极具竞争力的存在!
一、百礼之会,无酒不成
说起酒,酒在最早发明时期,不仅仅是饮品,而是作为重要的祭品,起到了沟通神灵和祖先的作用。
明代袁宏道著有关于酒文化的《觞政》[shāng zhèng]一书,其中提到:
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宣父曰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觞政·八之祭》
并且袁宏道还大力推崇孔子是“酒圣”、是“饮宗”。这一点虽然有拿至圣先师的孔子来给酒文化站台的嫌疑,但是孔子好饮酒的确是由历史记载的,而且孔子的酒量还不小:
《十国春秋》载:“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
孔子不但好饮酒,而且更是把酒上升到了礼的政治高度,孔子强调治国理念要追寻周礼,要以“礼乐治国”,而“百礼之会,无酒不成”。
诗经中有一首《大雅·既醉》,里面就提到了诗经当中已经把“酒”和“德”联系到了一起,大家都知道大雅这是用于周朝贵族的王畿之乐,那么这首《既醉》里面提到让官员百姓有酒喝,有饭吃,这就是统治者的“德”,是值得大肆歌颂的。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大雅·既醉》
在夏商周时期的遗址当中,经常会发掘出各种各种巨大精美的青铜器,其中作为酒器的青铜器就多达二十四类,尊、壶、区、卮 [zhī]、皿、鉴、斛[hú]、觥[gōng]、瓮、瓿[bù]、彝等……有的是盛酒的,有的是喝酒的,有的是温酒的……不一而足。
这么多种类的青铜酒器在当时可不是随便一人就可以用,《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zhì],卑者举角"。
青铜酒器属于礼器,一般都用在宗庙举行祭祀仪式上,以及大型的宴会场合,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参与者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
甚至在中国的官职体系和姓名体系中,都离不开酒。
酒正、祭酒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位名称,而酒姓则是从姬姓中分出的重要一支。
二、青梅煮酒,谁是酒中仙?
自从有了酒,它就像血脉一样流淌进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不论是孔子这样的儒家至圣先师,还是皇帝天子这样的天之贵胄,亦或是豪迈的武将,浪漫的文人……都离不开杯中物!
三国时期,枭雄曹操借酒试探同样心怀大志的刘备,留下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千古美谈。
而曹操的儿子曹植,更是酒中豪杰,借着一杯杯美酒写下了:“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直到盛唐时期的李白,在喝酒的时候还在怀念曹植,于是故意模仿曹植的名句写下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的诗句。
众所周知,以“斗酒诗百篇”著称的李白更是离不开酒,杜甫写李白的时候直接赞美他是:“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当然,杜甫本人也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看起来杜甫老先生也和李白一样的好酒。
另外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才子苏轼,则延续了“流传千古的名篇=酒+天才文人”的这一等式设定,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样的名句。
宋代的另一位文豪黄庭坚于北宋绍圣四年 (公元1097年)谪居移戎州锁江(今宜宾)时,还专门为当时的名酒“姚子雪曲”写了一首诗,诗云:
【序】锁江安乐泉,水味为僰道第一。姚君玉取以酿酒,甚清而可口,又饮之令人安乐,故予兼二义名之曰“安乐泉”,并为作颂。
【诗】姚子雪麴,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老夫手风,须此晨药。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在这首诗中,黄庭坚记录了自己喝的这个姚子雪曲,就是宋代宜宾人姚君玉以当地泉水及五种粮谷——黍、粟(稷)、稻、麦、蜀黍(高粱)等酿成的美酒。此酒以五种粮食原料酿造成为浓香白酒,故名“雪曲”。
此“雪曲”——“安乐泉”酒,是即宜宾名酒五粮液的前身。而且时间、人物、地点、酒的特点全都有记载,可以说是相当神奇。
三、杯酒人生,杯酒家国
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在反对曹操禁酒时曾经说:天上星星有酒星,地上郡县有酒泉,尧不喝酒就不能成为圣王,孔子不喝酒就不能成为文圣,樊哙不喝酒就救不了刘邦,刘邦不喝酒就斩不了白蛇……
虽然孔融为了反对曹操禁酒,这番话有些强词夺理,但是中国人的酒文化可以说早已经渗透进骨髓了。
孩子出生的时候,要喝庆生酒;孩子长大成人了,要喝冠礼酒;夫妻结婚了,要喝合卺酒,战士出征要喝壮行酒,凯旋而归要喝凯旋酒,亲友去世要祭祀酒……
而且酒还有很多雅号,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用法,比如:
作诗的时候喝的酒叫做钓诗钩,悲伤的时候喝的酒叫做忘忧物,欢聚的时候喝的酒叫甘醪,孤独的时候喝的酒叫杯中物,看书看的高兴了当浮一大白,甚至僧人高兴了也要来一杯般若汤……
中国的酒是和酒器、酒令、文人、武将、历史、地理、文化等等全部融合为一的,在中国,酒更像是一个文化载体,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个体通过酒将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事物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而在这种过程之中,它又开始发展壮大,使得原本单薄的文化内涵逐渐被丰富,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宝藏。
酒在中国根据地域、历史、文化的差异形成了米酒、黄酒、药酒、白酒等多个类型。在进入了近现代后,而仅仅白酒一道就衍生出了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米香型、凤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芝麻香型、老白干香型白酒、董香型、小曲清香型……等等数十种不同的种类,可以说让人眼花缭乱。
而中国白酒的产地,根据酒香又分为浓香型(五粮液为代表)、清香型(汾酒为代表)、酱香型(茅台为代表)等几种。
以刚才提到的宋代黄庭坚写的“姚子雪曲”酒为例,早在公元1097年,宜宾姚氏家族,采用大豆、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就酿造了让黄庭坚念念不忘的“姚子雪曲”;
到了明代公元1368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在继承“姚子雪曲”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还总结出“陈氏秘方”, 使得酿酒工艺更加完整、酒质更趋稳定。“五粮液”迄今使用的老窖(上图),就是明代建造的,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到了晚清,陈氏酿酒秘方传到了邓子均手上,经过邓氏改良后这种酒以“姚子雪曲”和“杂粮酒”两种名字在市场小批量产出。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一次名人家宴上,晚清举人杨慧泉品尝了该酒以后说:
“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
自此之后,五粮液美名问世,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了今天,成为中国名酒的著名代表,可以说一杯酒,一段人生故事;一杯好酒,一段家国情怀!
今天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烤酒匠的家乡宜宾,年产五粮浓香型基础白酒超过了一百万吨,目前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浓香型白酒基地,故而又被世人誉为“酒都”。自古川贵出好酒,而川内最出名的白酒当属“五粮液”,一款世界级的名酒,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五粮液鲜为人知的故事。
清道光年间,宜宾一与烤酒匠同为陈姓的酿酒师傅,自创“温德祥”曲糟坊。经陈师傅多年潜心研究,终以大米、小麦、高粱、玉米、糯米等五种粮食混合发酵酿出一款醇厚味长而喷香浓郁的“多粮酒”,因所用粮食多而杂,坊间酒客称之为“杂粮酒”。
时光不觉流转到了1915年,陈姓烤酒师的后人又将“秘方”传给徒弟邓子均。邓是个爱钻研的酿酒好青年,对这传世“秘方”几经调整与改良,终研究出粮食搭配比例最佳的新配方。不过因为文化所限,依然整不出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杂粮酒”还是依然被叫得震天响。
1929年的春天,宜宾县团练局长雷东垣有一天在家大摆酒席宴请各界名流。这场宴席用的就是“杂粮酒”,喝得是满堂嘉宾人人称绝。晚清举人杨惠泉举着杯,微醺中透着醉意说道:如此美酒佳酿,称其杂粮酒,颇嫌鄙俗。既以五粮之精华而成此玉液,何不唤作“五粮液”。此言一出,竟获得满堂宾客一致喝彩,于是“五粮液”之名就此诞生。从此,邓子均老先生就把自己酿造的杂粮酒顺理成章的改成了“五粮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保护与发展传统酿酒业,遂将“利川永”为代表的几家古传酿酒糟坊合并组建成了“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1959年因其产品五粮液酒的优秀品质和声誉而正式更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
五粮液预定以及更多动态关注公众号《深圳市宇辰鼎丰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2-02-15 12: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邓子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