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频无辽宁今明两天天气预报报为什么没有沈阳?

发布会主席台  余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前来参加中国气象局2011年11月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专家,他们是: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先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主人王劲松先生;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高工王秀文女士;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首席艾婉秀女士。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2011年汛期气象服务情况;第二,10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的回顾;第三,未来十天天气趋势展望及相关气象服务提示;第四,介绍世园会气象服务亮点和经验;第五,“神八”发射气象保障服务情况。   首先请陈振林先生给大家介绍。  2011-11-02 14:54:52  陈振林:   大家下午好,首先回顾一下10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2011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   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6℃,较常年同期(9.6℃)偏高1.0℃。其中新疆大部、甘肃大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西藏西部、青海西部和山西北部气温偏高1~2℃,新疆北部和西部、内蒙古北部和东北北部地区偏高2~4℃;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   10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8.7毫米,较常年同期(37毫米)偏多4.6%。其中,华南大部、贵州、湖南、重庆、江西南部、福建南部、新疆北部、内蒙西部、陕西北部、甘肃中部、青海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多3成~1倍,局部偏多2倍以上;而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山东和江苏大部、甘肃北部、新疆西部、西藏西部和南部、青海西北部、云南中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3~8成,局部地区偏少8成以上。  2011-11-02 15:02:52  陈振林:   10月全国重要天气气候事件:   1.两次大范围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   10月,共有两次大范围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出现在10日-13日和22日-25日,冷空气活动次数较常年同期(3.3次)偏少。22日-25日出现的强冷空气过程影响了我国大部地区,其中东北、华北北部、内蒙古中部、黄淮东部以及江南部分地区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达8℃以上,而东北东部、内蒙古中部等地降温超过10℃。   2. 华南出现强降雨,局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9月29日至10月9日,受台风“纳沙”和“尼格”及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国华南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广西大部和广东西部累计降雨量普遍有100~400毫米。其中,广西全区平均降雨量达196.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8倍,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特别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受较为活跃的热带气旋和南下的弱冷空气共同作用,海南省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9月25日至10月7日,海南各市县累计降雨量有267.9~792.2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分地区总降雨量偏多1倍以上,其中海口偏多5.7倍。另外,海南共有69个乡镇雨量超过600毫米,4个乡镇雨量超过800毫米,其中,2个乡镇雨量超过1000毫米(琼中黎母山镇1143.5毫米,昌江王下乡1129.9毫米)。持续强降雨致使海南部分城市内涝严重,交通受阻,特别是给旅游业和农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此次海南降雨天气具有过程频繁、过程雨量大、强降水范围广、局地短时雨强大四个特点:  2011-11-02 15:08:20  陈振林:   降雨过程频繁:半个月内,海南出现4次密集降水,分别出现在9月25日-27日、28日-30日,10月1日-4日、5日-8日。   过程雨量大:9月25日-10月7日,海南平均累计降水量达504.5毫米,较常年偏多2.5倍,位列同期第2位,仅次于去年同期。   强降雨范围广:海南18个市县累计降雨量均超过250毫米。   局地短时雨强大:海南多数市县最强降雨出现在9月29日,个别市县出现在10月5日。海南近三分之一的市县日降雨量位列当地同期日降雨量的前三位,海口10月5日累计降雨量达441毫米,突破1951年以来当地历史日降雨量极值。   10月12日-14日,受高空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华南中东部及江南部分地区又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广东、福建两省平均降水量达51.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9倍,为1951年以来次多;两省局地发生洪涝灾害,造成一定损失。其中,12日20时至14日14时,广东省有351个气象站降水量100~250毫米,9个气象站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上;14日,广州(141.4毫米)、佛冈(103.2毫米)等地日降水量均突破历史同期纪录。10月中旬出现由非台风造成的如此强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这在广东天气历史上比较少见。  2011-11-02 15:14:01  陈振林:   强热带风暴“尼格”登陆海南   10月,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和在我国登陆的热带气旋各1个,分别为第20号热带风暴“榕树”和第19号热带风暴“尼格”。热带风暴“榕树”于10月11日生成,14日停止编号,对我国未造成影响。   借此,我们看一下10月份历史同期台风登陆情况对比,以前10月份有4个台风生成,今年只有1个生成。   今年10月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个数明显偏少(常年同期为3.9个),与1956、1976和2008年并列同期最少。自1949年有台风记录以来至2011年,10月份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有6年为2个,24年为1个,其余33年没有热带气旋登陆。   今年第19号热带风暴“尼格”(英文名:NALGAE,名字来源:朝鲜,名字意义:自由翱翔)于2011年9月28日2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0月4日12时30分前后在海南省万宁市东澳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随后,其强度一路减弱,5日8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尼格”具有移向稳定、移速多变、大风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受其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10月3日08时至5日08时,海南大部、雷州半岛南部、广西西南部出现30~70毫米的降雨,海南中部、东北部及雷州半岛南部部分地区降雨量有80~150毫米,海南琼中黎母山镇达279毫米;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东部等沿海地区出现6~8级大风,瞬时风力达9~11级,局地达12级,海南文昌七洲列岛阵风达13级(33.8米/秒)。   受“尼格”影响,10月4日上午,海南三亚机场取消航班64架次,美兰机场取消或延误航班34架次;当日中午,琼州海峡所有客滚船全部停航、粤海铁旅客列车停运。  2011-11-02 15:14:19  陈振林:   大雾天气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   10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大雾天气。其中,华北、黄淮、东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雾日有3~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3天。   大雾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并对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影响,导致多架次进出港航班延误或取消、船舶滞留、高速公路路段封闭及引发多起交通事故。  2011-11-02 15:22:30  陈振林:   西南旱区降雨缓解旱情   9月底以来,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大部多次出现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普遍有50~200毫米,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大部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降水使贵州、重庆、广西西北部等地的气象干旱解除,并利于云南东部、四川南部气象干旱的缓和。  2011-11-02 15:22:40  陈振林:   六省(区)局地遭受风雹袭击   10月,全国平均强对流天气有0.9天,接近常年同期(1.0天)。   初步统计显示,全国有云南、新疆、甘肃、江西、贵州、山东等6省(区)先后遭受风雹灾害,其中山东局地受灾较重。10月15日,山东省威海、烟台2市6个县(市)遭受风雹灾害,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受损。  2011-11-02 15:23:00  陈振林:   10月国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主要有:   1. 暴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   7月底至10月下旬,泰国发生洪灾,据统计已造成900万人受灾,380余人死亡,100万公顷稻田被淹,经济损失约合100亿美元。目前,泰国28个府依然面临洪水威胁,首都曼谷防洪形势严峻。8月上旬至10月中旬,柬埔寨发生洪灾,造成150万人受灾,247人死亡,近60万公顷农田受淹,2500多公里道路不同程度受损,1000多所学校停课。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越南发生洪灾,造成24人死亡。洪水还造成6万栋房屋被淹没,超过6900公顷稻田被毁,经济损失约4400万美元。10月16日,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洪灾,近3个小时的暴雨造成3个村庄被淹,两座桥梁被冲毁,3人死亡,约5000名民众流离失所。18日,越南中部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导致数以千计房屋被淹,50人死亡。13日-23日,中美洲遭暴雨袭击,大量农田和数千公里公路被淹,造成25万人受灾,至少110人死亡。21日-24日,缅甸暴雨引发泥石流,多栋房屋被淹,一座大桥被冲毁,造成10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170万美元。26日,意大利西北部利古里亚遭暴雨袭击,造成8人死亡,6人失踪。25日-26日,加纳遭暴雨袭击引发洪灾,造成9人死亡。  2011-11-02 15:23:17  陈振林:   2. 热带风暴   9月下旬至10月初,菲律宾连遭强台风“纳沙”、“尼格”袭击,造成101人死亡,大量农田被毁,经济损失约2.5亿美元。10月1日,越南北部遭“纳沙”袭击,造成8人死亡,1700公顷农田被淹没,300多间房舍被破坏,经济损失约1700亿越南盾。12日-15日,中美洲国家与墨西哥太平洋沿岸遭飓风“霍瓦”袭击,造成18人死亡,2600多人被疏散,港口被迫关闭。  2011-11-02 15:23:34  陈振林:   3. 高温   10月3日,英国遭遇高温天气,多地高温打破100多年以来的纪录,一些地方最高气温达30℃,比常年同期偏高15℃左右。   4. 暴风雪   10月29日-30日,美国东北部遭受同期罕见暴雪。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已造成19人死亡,灾害影响最严重时造成近400万户家庭断电。  2011-11-02 15:23:52  陈振林:   下面是10月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天气晴好,利于作物成熟收获。10月,东北、西北、华北、黄淮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大部时段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对一季稻、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收获晾晒有利。仅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多阴雨寡照天气,导致作物贪青晚熟,影响腾茬。   北方麦播区大部光温水匹配良好,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和生长。10月,新疆、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的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对冬小麦播种出苗十分有利。仅局部地区受作物贪青晚熟、腾茬偏晚以及土壤过湿的影响,播种略有推迟。截至目前,北方冬小麦大部处于出苗至分蘖阶段,虽然出现降温天气过程,但大部麦区日平均气温仍较高,对冬小麦影响不大。  2011-11-02 15:30:26  陈振林:   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利于油菜播种出苗和移栽。10月,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气温接近常年,光照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利于油菜播种出苗和移栽。   受寒露风及暴雨洪涝影响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农业生产。9月末至10月8日,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出现寒露风天气,致使部分晚稻无法正常抽穗开花和授粉、结实率降低。受今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和第19号强热带风暴“尼格”及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华南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广西、海南多地出现大风及暴雨洪涝灾害,导致部分农田受淹,瓜果、蔬菜生产等也遭受损失。  2011-11-02 15:30:52  陈振林:   华西地区多雨,前期旱情解除,但对秋收秋种不利。10月,华西地区出现了3次大范围降水过程,重庆、贵州等地累计降水量达50~1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200毫米,前期旱情得以解除,对土壤增墒和库塘蓄水极为有利,也利于油菜播种出苗。但多雨不利于一季稻、玉米等作物收获晾晒以及秋播作业开展,同时部分地区连阴雨导致低洼农田过湿和渍害,秋种受到影响。  2011-11-02 15:31:05  陈振林:   介绍一下2011年中国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确保汛期气象服务到位有序   4月25日,中国气象局召开了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和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家防总2011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中国气象局先后召开4次气象服务领导小组会,及时对防汛抗旱防台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局领导亲自带队进行全国汛期气象服务业务大检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汛期,中国气象局共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13次,累计应急天数42天,多次派工作组赴相关省(区、市)检查指导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确保了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2011-11-02 15:31:13  陈振林:   (二)强化监测预警和人工增雨作业,为防汛抗旱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汛期旱重于涝的特点及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出现的干旱灾害,各级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土壤水分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等手段和设备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和雨情变化,加强对干旱的滚动监测,及时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最新的旱情信息。在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及时发布和更新气象干旱预警,湖北、贵州等省先后发布干旱橙色、红色预警,多省启动了干旱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为了减轻旱灾的危害和影响,各级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跨区域飞机、火箭、高炮等人工增雨作业,汛期共组织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432架次,作业时间逾1069小时,开展人影地面作业32746次,共发射炮弹579139发、火箭弹63490枚,地面燃烧炉燃烧碘化银烟条1740根,为增加雨水资源,缓解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各级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卫星、雷达、自动站、移动气象观测设备等现代化手段加强对台风及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今年汛期,中央气象台共组织各类灾害性天气和应急服务专题会商40次,发布暴雨预警118期,发布强对流天气预报484期。据不完全统计,汛期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预警信号4.2万次,接收预警短信约23亿人次。  2011-11-02 15:31:25  陈振林:   (三)面向民生,为全国粮食丰产增收提供针对性服务   各级气象部门以中央财政乡村气象服务专项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干旱、洪涝、低温、阴雨寡照、寒露风等天气,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中央气象台制作并发布各种农业气象服务材料近230期,农业气象专家接受CCTV1、气象频道等媒体提供采访30余次。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以及相关农用天气预报、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在CCTV-1晚间天气预报中播出;各级气象部门充分利用“两个体系”建设成果,针对关键农时、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天气开展了及时并富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为粮食丰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2011-11-02 15:31:33  陈振林:   (四)突出重点,强化防灾减灾决策服务   汛期,针对重大灾害性天气,中国气象局共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68期,《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快报》185期,专题信函材料11份,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28次。据不完全统计,汛期各省(区、市)气象局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8265期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被有关部门引用13743次,地方省级党委、政府领导批示208次。  2011-11-02 15:31:44  陈振林:   (五)完善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形成防灾减灾合力   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沟通和应急联动,形成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合力。组织召开24个部门参与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与国家民政部签署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合作备忘录;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传真等手段及时将台风、暴雨、高温、干旱等13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发送给39个国务院各部委及相关单位;与水利部、农业部多次举行灾害性天气会商,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制作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58期(其中警报1期),联合下发通知推进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制作和发布主要公路气象预报预警153次。  2011-11-02 15:31:57  陈振林:   (六)统筹兼顾,做好重大活动专项气象服务   汛期期间,各类重大活动比较多,对气象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坚持做到汛期气象服务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两手抓、两不误。倾力为西安世园会、深圳大运会、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典、“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发射等重大活动进行气象保障。   (七)多措并举,强化公众服务和科普宣传   2011年汛期,气象部门通过电视、网络、电台、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手段,及时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共有23亿人次接受了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中国气象局共接待国内外媒体采访300余次。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播出气象新闻 2000余条;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光明日报》等报刊媒体刊发各类气象新闻370余篇;在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大型网站刊发气象类新闻稿件12700多篇。《中国气象报》共刊发汛期气象服务稿件近400余篇、图片100余张;中国气象局网站共刊发汛期报道3250条、图片760组、专家访谈31期;中国天气网发布气象服务资讯4600多篇、制作专题119个、联合访谈5期;中国气象频道播出《中南海气象专报》、《国家气象播报》、《风云抢鲜报》等专题气象服务节目1059期,累计时长12280分钟。“400-6000-121”气象服务热线累计受理咨询12546次。  2011-11-02 16:05:34  陈振林:   下面介绍一下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气象保障服务情况   4月28日-10月22日,“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安世园会”)成功举行。在中国气象局的指导以及北京、上海等气象部门的支持下,陕西省气象部门36支气象服务团队秉承“融入世园 服务全程”的理念,“举全省之力、聚八方之才、集八方之智”,经受了高温、暴雨、冰雹、大风、雷电、强秋淋、强降温等高影响天气的考验,为确保西安世园会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的气象服务支撑和保障。  2011-11-02 16:05:49  陈振林:   一、西安世园会气象服务亮点频出   在为期178天的展览期间,西安世园会园区天气具有暴雨出现次数多、高温持续时间长、大风雷暴天气多发的特点。期间出现暴雨9次、高温9次(累计日数达24天)、连阴雨2次、大风3次、雷暴3次、大雾1次。5月18日,西安最高温度达36.9℃,出现游客中暑现象;6月7日市区最高气温达40.3℃,刷新60年来6月上旬西安气温极值;7月15日,区出现短时雷雨,瞬间风速达15.5m/s;8月25日,园区及周边出现闪电1072次,并伴有瞬间大雨、强风,是西安世园会开园以来遭遇的最强雷暴天气。气象部门凭借“团队式”组织、“融入式”服务、“渗透式”管理、“植入式”培训、“立体化”宣传兑现了“融入世园,服务全程”的庄重承诺,成功地迎接了一次又一次天气挑战。  2011-11-02 16:05:59  陈振林:   (一)精准预报预警,保障西安世园会全程安全运行   西安世园会期间,气象部门共发布世园气象预警信号30次,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4%。其中高温预报准确率97.5%,暴雨预报准确率87%,雷电大风等强对流预报准确率90.25%。   6月7日市区气温40.3℃,气象部门提前24小时发布“高温热浪预警”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世园执委会启动高温2级应急响应,增设饮水点、遮阳处、增加苗木灌溉和喷雾作业次数,5个医疗点增补防暑药品和冰块、调整户外演出时段等。   7月28日西安出现最强降水,气象部门利用微博对降雨实况进行直播,共发微博130条,参与人数1606人。   8月25日,西安出现入汛来最大汛情,园区遭遇强雷暴天气。气象部门提前3小时发布雷暴黄色预警和暴雨蓝色预警,执委会启动雷电专项应急Ⅱ级预案和暴雨Ⅲ级应急响应,并通过应急通讯平台将信息传递给5000名园区管理者,加强游客疏导,3次发布雷电预警及人员撤离避险广播。   9月4日-7日西安出现强秋淋天气,世园执委会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先后采取七项排水、防漏措施,确保园区平稳运行。  2011-11-02 16:06:11  陈振林:   (二)决策气象服务和重大活动保障有力到位   联合世园执委会提前开展园区气象风险排查、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园区管理部据此修订《园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操作手册》,召开“应对极端天气”会议,发布《世园园区雷电灾害应急预案》,明令园区进行防雷工程性整改并布设“雷雨天气避险指南”警示牌110个。气象服务联络官4月进驻世园指挥大厅开展现场气象服务。   西安市政府发布的《世园指挥中心极端天气灾害应急处置要点》明确了暴雨、大风、高温、雷电、冰雹等分灾种六项应急处置措施并分发各单位执行。还分别与水务、交通、卫生等27家部门制定联动方案,利用园区周边公交枢纽站电子显示屏发布气象信息,在市交通服务系统中嵌入气象服务信息,将交通信息纳入世园气象服务系统,联合安监部门制定《西安市世园会期间施放气球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施放气球社会管理。   西安世园会期间,每天共有九大类决策服务产品通过传真、手机短信、QQ群、热线电话、电邮以及气象联络官的面对面服务等手段传送到政府决策部门和园区管理层、运营商;为世园会筹备期、布展期、试运行、开园仪式、花卉竞赛日活动、“五一”、“十一”、闭园活动等提供特别保障。充分发挥《西安世园会入园客流量预测业务系统》作用,与世园集团配合发布世园会客流预测信息,供执委会统一调度时参考。此外,还成功保障了“第二届环中赛”和“2011欧亚经济论坛”等活动的顺利举行。  2011-11-02 16:10:29  陈振林:   (三)闭园仪式人影作业效果显著   根据预报,西安世园会闭幕期间将遭遇一次大范围的小到中雨天气。为减少对闭园仪式的影响,气象部门提前实施了超常规的人工消(减)雨作业。中国气象局组织陕西、甘肃、宁夏、四川等四省8个探空站开展了20次探空加密观测,陕西省气象局组织布设了三道人影防线,首次使用火箭探空技术,利用飞机、火箭、高炮、烟炉等开展跨省立体作业网人工消(减)雨作业。闭园仪式举行期间的天气实况表明此次人工消(减)雨作业效果显著。在活动的关键时段(19时至21时)园区内微感毛毛雨,降雨量仅为0.2毫米,而周边地区雨量大多超过10毫米。   (四)联合社会力量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   6月,西安市气象局与共青团西安市委员会、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文,出台了《西安市气象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意在建设一支气象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不但是西安世园会气象服务的中流砥柱,也将作为未来西安城乡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坚力量。气象部门对6500名世园志愿者和部分花卉大使开展了梯次培训,在高影响天气发生前向气象志愿者发送气象短信,还通过“400-6000-121”气象服务热线与500余人次进行互动。  2011-11-02 16:10:45  陈振林:   (五)公众、决策气象服务全方位、多角度、无缝隙   气象部门每日高标准做好38种世园气象产品和专报,并通过电视、网络、广播、微博、报纸、显示屏、短信、掌上气象台、社区气象志愿者等更新发布世园气象预报预警及实况信息1711322条,其中手机短信509100人,微博1198条,影视节目7706期,广播11798次,显示屏显示1181520次。园区860个小喇叭、22个信息亭全天候滚动播出中英文气象信息,园区移动显示屏全天候插播气象信息和播出气象防灾减灾视频节目,受众达900万人。还精心打造了“陕西气象官方微博”新平台。   出色的西安世园会气象保障服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西安世园执委会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各级领导及世园会指挥长在气象服务材料上批示达30次。赵正永省长还称赞道,“绿色世园,离不开气象工作的支持”。  2011-11-02 16:11:05  陈振林:   二、借世园之力,提升陕西气象“四个能力”   陕西省气象部门以世园气象服务为契机,形成了以西安世园会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为核心的一体化业务平台,搭建了统一的世园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新增了观赏植物花卉特色气象服务,并开展了西安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试点工作,为加强陕西和西安气象的预测预报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及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世园气象服务使得气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全面发挥,气象服务信息全面融入世园会组织指挥和运行全过程。联合社会力量开展世园会气象志愿者培训和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实现了气象志愿者从“无序”到“有序”、“非专业管理”到“专业化管理”,服务从“传统”到“非传统”的有效转变,公共服务的重心进一步下沉,触角进一步延伸。世园气象服务以指挥大厅为中心,全面实现了与其他32个部门的有效协作,交通、卫生、城防、公安、通信等部门与气象工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安城市气象灾害防范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西安世园会气象保障服务已然成为全国又一个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的成功范例。  2011-11-02 16:11:21  陈振林:   给大家介绍一下未来十天天气趋势:   1、全国雨雪天气较多,南方雨量偏多   预计未来10天,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地区西部、东北地区东南部、黄淮、江淮东部、江南地区东部、华南、西南地区东部降水量有10~40毫米,其中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江南地区东部、华南沿海等地的部分地区有60~9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3~6成,部分地区偏多1~2倍。主要降水时段在3日-4日、6日-8日和11日前后。   2、9日前无降温过程,10日后气温逐渐下降   11月9日之前,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 ℃ ,南方大部地区与常年同期持平或略偏高。10日之后,冷空气势力有所加强,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呈逐渐下降趋势。   3、8日前后有热带气旋活动   8日前后,南海北部有热带气旋活动,受其影响,南海北部、华南沿海有较大风雨天气。  2011-11-02 16:11:33  陈振林:   关注与建议:   (一)气象服务提示   关注冷空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入11月份后,冷空气活动增多、势力进一步增强。各地需加强防御强降温和大风天气对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公众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   防范雾霾天气对交通和健康的影响。11月,中东部地区已进入雾霾天气的多发季节,雾区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物增多,需注意防范雾霾天气对道路交通、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北方大部地区需防范降雪对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 11月是晚秋初冬过渡季节,北方很多城市逐步入冬,并可能出现降雪,将对道路交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需加强防范。   继续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防御。11月风干物燥,极易发生火灾。各地要注意做好防火、用火安全工作,特别是继续做好森林草原的防火工作。   (二)农业生产建议   北方麦区须加强田间管理。北方冬小麦要加强越冬前田间管理,注意根据苗情适时趁墒施肥,同时注意雨后中耕划锄,以防土壤板结,促进形成壮苗;同时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变化和麦田墒情状况适时冬灌,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北方设施农业须防御低温雪灾。要做好棚架加固、棚内保温工作,北方及高寒牧区要注意做好牲畜防寒保暖、饲料储备等工作,以防范大风、降温、降雪的不利影响。   南方稻区及时抢收晚稻。江南、华南各地应抓住晴好天气收获晚稻。   西南地区抓紧时间进行秋种。西南各地注意抓住降水间隙,抢时播种冬小麦和移栽油菜;农田过湿地区注意清沟理墒,排湿降渍,确保冬小麦适时播种和油菜顺利移栽。  2011-11-02 16:11:45  陈振林:   11月份,是秋冬转换的季节,也是大雾常发的季节,未来十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也比较弱,所以不排除出现大雾天气卷土重来的现象。   雾天影响有几方面,首先对公众生活出行带来不便,因为雾天空气湿度大,大气稳定,空气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容易凝结在水滴上,污染和大雾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呼吸道疾病容易诱发。我们也提请公众减少室外活动,特别是早晨,老人有喜欢去公园锻炼的,我们建议尽量减少外出。   大家开车的时候,要减速慢行,要开启雾灯,遵守交通规则。   大雾对航班、电力、港口航运都有影响,我们和交通部门、电力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强预警联动,提醒公众做好防范工作。   大雾天气,有的经常是大雾和空气污染等同起来,这是一个需要区别的问题,特别是霾,二者之间的区别是空气湿度的主要特征,相对湿度超过90%或者80%以上就是雾,70%以下,能见度很差,空气干燥,这种情况基本就是霾,全部是空气当中的微小颗粒物,实际上二者往往混在一起,所以有时候用雾霾描述。我们要防范大雾扩散带来的影响。   您刚才提到美国大使馆监测的情况,包括北京的情况,我觉得是雾天引起污染物扩散,所以环保部门监测达到轻微污染,据我了解,美国大使馆的监测项目和我们我们目前执行的标准还是不一样的,具体的方面,可以到环保部门做详细的了解,实际上自从北京奥运会申办开始,北京市政府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的治理,气象部门也参与。气象局和环保部门联合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加强监测。谢谢!  2011-11-02 16:15:08  中国气象频道记者:   我是中国气象频道记者,目前正是秋冬季节交替的时候,我们国家容易出现哪些气象灾害?针对这些气象灾害?公众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2011-11-02 16:18:29  陈振林:   我简单回答一下。秋冬季节,首先提醒观众关注的,特别对体弱多病的老人,冷空气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多发、感冒等。进入冬季,雨雪天气对交通、设施农业,电力系统等行业都会造成影响,所以大家会关注强降雪的影响。   进入秋冬季节,跟雾有关的,北方取暖,由于烧煤、生炉子,可能对一氧化碳中毒,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特别是东北地区,要提醒公众注意室内通风,防范取暖造成的影响。   还有防火,秋冬,冷空气南下,一方面是森林草原防火,城市乡村居民生产生活中,也要用好火,防好火。  2011-11-02 16:19:05  新华社记者 :   十月份的时候,我国气温呈现出北暖南冷的特征,北方比常年偏高,南方偏低,咱们气象观测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还是新的其他变化的预示?  2011-11-02 16:19:26  艾婉秀:   因为十月份南方降水特别多,所以南部的温度上升受到的影响,这是有关联。至于你说预示什么?我认为这还不能够把它归为特别异常,只是从温度来说,对后期气候预示不是特别大,后面降水,随着大气的调整,也可能会变化。  2011-11-02 16:19:42  科学时报记者:   想了解气象部门如何为“神八”提供旗气候预报,明天凌晨,“神八”和天宫一号对接,届时的天气情况如何?   2011-11-02 16:20:01  王劲松:   天宫一号和“神八”对接,对接之后整个的气象服务,中国气象局做了周密的组织,从组织形式来讲,是多方协作,至少三个单位在一线做天地无缝对接的服务,地面主要由前方的甘肃省气象局承担,他们在发射现场做服务,后方是国家气象中心专门负责预报服务,产品通过中央气象台向高层以决策材料的方式提交,大家一起从地面的天气情况一直到空间天气,一直在提供服务。   内容方面,可以归类为定制产品的发布,发射时候气象条件主要关注低温、降雨、云层、雷电和强风。首先,甘肃省气象局和中央气象台做了非常周密数小时的发布,一般在每次发射之前,至少一个星期,气象部门会把气象和空间天气的预报产品进行滚动发布,在空间天气的角度,火箭发射以后,高层大气的阻力对飞行器的影响。第二是电离层的影响,影响飞船和飞行器和地面的通讯,无线电的信号的影响。第三是空间碎片的影响。除了太空垃圾的影响,还有其他国家有功能的卫星,也会影响。第四是空间辐射,因为空间辐射非常强,遮盖掩护比较薄弱,容易使电子器件出现问题。我们针对这四种影响,做了产品。整个空间天气从刚开始到现在,一直到将来,我们都要持续提供服务,就像为嫦娥二号的服务,我们还在提供服务,持续时间会非常长。   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无论地面的气象设备,还是空间天气卫星的监测设备,包括我们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在全国网站的数据,都综合的使用,这次来讲,是真正拿我们自主的数据做了很好的服务,服务效果方面,还是有一些亮点。 第一,可以现场获取这个需求,第二,前线我们装了一些定制的软件,这是我们保证服务的及时有效性。第三,到目前为止,地面气象和空间天气,长期中期短期的预报,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时刻、对一些转折性天气的预报,从空间天气到地面情况预报非常好。第四,在一些特殊事件的及时预警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天对接,总体来讲,空间天气非常好。我们会继续为对接以后的飞行器做进一步的保障服务。  2011-11-02 16:20:26  记者:   针对北京雾霾天气持续很长时间,气象局和环保部有一个空气质量预报,这些内容包括什么?针对雾霾天气,天气监测数据,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现在大家都比较注意,公布的数据有没有一些变化或者更新?另外,群众比较关心,以后北京到秋天季节,会不会经常出现雾霾天气?  2011-11-02 16:21:24  陈振林:   雾霾天气在秋冬季节,确实多发。这个季节出现雾霾天气,大雾天气,是正常的,在秋冬季节,比较容易满足形成雾的三个条件。我想若干年以后还会出现雾。没有证据表明今年是极端的或者这几年有多发的趋势,都在正常的范围内。   第一个问题,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联合开展天气预报有十多年的历史,这方面有严格的规范和流程,主要是根据气象条件,大气扩散的条件,污染物的可能扩散程度,两个部门一起做预报。我们做预报,一方面是根据气象条件,另一方面结合实际的预报对象,空气产生的污染物,容易发生的黏度,基于环保部门实测一起做。   至于会不会变?预报数据变化都是根据科学、严谨的规范开展的。  2011-11-02 16:21:5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   昨天四川和新疆发生地震,未来天气是否有利于开展救灾工作?  2011-11-02 16:22:04  王秀文:   未来一周,地震灾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一些。,新疆未来一周基本上没有冷空气活动,也没有雨雪天气,风不是太大,有利于救灾工作的开展。   四川震区雨雪天气稍微多一些,但是雨量不会太大。  2011-11-02 16:23:39  余勇: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同事对记者问题的详细解答。天气越来越冷,希望大家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别忘了保重身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2011-11-02 16:26:06
责任编辑:乔星
沈阳06月13日天气预报,白天天气现象晴, 风向风力: 东北风<3级, 气温26摄氏度。夜间天气现象晴, 风向风力: 南风<3级, 气温13摄氏度。空气质量53良, 相对湿度80%。感冒指数: 少发, 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运动指数: 适宜, 天气较好,尽情感受运动的快乐吧。花粉过敏指数: 暂无。穿衣指数: 舒适, 建议穿长袖衬衫单裤等服装。洗车指数: 适宜, 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紫外线指数: 很强, 涂擦SPF20以上,PA++护肤品,避强光。猜你喜欢每天播诵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天气预报对许多社会经济部门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有很大贡献。诸如:(1)政府部门需要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报警报资讯,对可能出现...by:笑口常开好运来A好天气和坏天气《好天气和坏天气》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我们总是盯着事情坏的一面,那么我们就不会快乐。如果我们变化一下看问题的角度,...by:冷锋狙击手中国天气show|广东天气做天气预报,我们有一颗关心“局地”的心!无论您是工作生活在广东,还是出差旅游在广东,我们用更精准的落地、更精细的服务,为您的出行撑起一片艳阳天。by:中国天气show
《卫星气象数据广播接收系统培训教材》总复习题第二章、单收站原理、安装、调试、故障检测及维修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华达1.2M天线偏馈角是( A )。A) 20.5° B) 17.35°C) 22.5° D) 无偏馈角2.华达1.8M天线偏馈角是( D )。A) 20.5° B) 17.35°C) 22.5° D) 无偏馈角3.调整方位角哪个方位为参考0°( A )。A) 正北 B) 正南C) 正西 D) 正东4.目前单向广播使用的卫星及卫星经度是( B )。A) 亚洲一号,100.5° B) 亚洲二号,100.5°C) 亚洲一号,105° D) 亚洲二号,105°5.单收站的接收主载波频率、接收主载波数据率和接收主载波扰码方式为( A )。A) 1067300Khz,1877333bps,DVB B) 25000 Khz,2800000bps,DVBC) 1067300Khz,2800000bps,DVC D) 25000 Khz,1877333bps,DVC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以下设备中,(ACD )是PCVSAT主站系统所必须的。A) 统计复用器 B) MICAPS处理机,接收天线C) 网管工作站 D) 发射天线,上变频器2.以下哪些是县级单收站所配置的设备?( BCD )A) 统计复用器,发射天线 B) MICAPS处理机C) LNB D) 接收天线,PCVSAT接收卡3.以下哪些天气情况会影响小站的接收效果?( ABCD )A) 大风 B) 暴雨C) 大雪 D) 主站(北京)下大雨4.以下哪些参数错误会导致PCVSAT小站不入锁?( ABCD )A) 解调模式 B) 有/无差分C) 主载波频率 D) 数据速率5.无射频信号时,可以看到什么现象?(BD )A) PCVSAT卡只有一个红灯亮 B) PCVSAT卡两个红灯都亮C) 入锁情况显示黄字 D) 入锁情况显示红字6.影响小站Eb/No值的因素是(ABC )。A) 恶劣天气,主站发射功率 B) 馈线长度C) 小站地理位置,周边电磁干扰 D) 接收站微机性能三、判断题(将答案填在括号里,正确写“√”,错误写“Χ”)1.卡名是主站管理小站的唯一标识。( X )2.小站关机后,PCVSAT系统主站网管机无法监视小站的运行状态。(√)3.接收多媒体广播时,小站仍可接收气象数据。(√)4.小站正常工作时,PCVSAT卡后的四个指示灯都不亮。(√)5.如果机房已有防雷措施,对小站天线的防雷就可以不做要求。(X)6.必须在主站授权后,小站才能入锁。( X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19页)付费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今明两天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