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一类环境参数结构环境类别有哪些?


梁是最常见的受弯构件,受弯构件的破坏主要是在纯弯矩M作用下的正截面破坏和弯矩M、剪力Q共同作用下的斜截面破坏。如图3-1所示。故需进行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和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一、受弯构件的截面形式及尺寸①截面形式梁最常用的截面形式有矩形和T形。根据需要还可做成花篮形、十字形、I形、倒T形和倒L形等,如图3-2。现浇整体式结构,为便于施工,常采用矩形或T形截面;在预制装配式楼盖中,为搁置预制板可采用矩形、花篮形、十字形截面;薄腹梁则可采用I形截面。②截面尺寸◆梁的截面高度与跨度及荷载大小有关。从刚度要求出发,根据设计经验,对一般荷载作用下的梁可参照表3-1初定梁高。◆梁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为1/2~1/2.5,对于T形截面为1/2.5~1/3.◆为了统一模板尺寸和便于施工,梁截面尺寸应按以下要求取值:梁高为200、250、300、350……750、800mm,大于800 mm时,以100 mm为模数增加。梁宽为120、150、180、200、220、250,大于250 mm时,以50 mm为模数增加。③支承长度当梁的支座为砖墙(柱)时,梁伸入砖墙(柱)的支承长度,当梁高≤500 mm时,≥180 mm;>500mm时,≥240 mm。当梁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梁(柱)上时,其支承长度≥180 mm。二、 钢筋布置梁中的钢筋有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箍筋和架立筋①纵向受力钢筋用以承受弯矩在梁内产生的拉力,设置在梁的受拉一侧。当弯矩较大时,可在梁的受压区也布置受力钢筋,协助混凝土承担压力(即双筋截面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数量通过计算确定。a.直径:常用直径d=10~25mm。当梁高≥300mm时,d≥10mm;梁高<300mm时,d≥8 mm。直径的选择应当适中,直径太粗则不易加工,并且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亦差;直径太细则根数增加,在截面内不好布置,甚至降低受弯承载力。同一构件中当配置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筋时,其直径相差不宜小于2mm,以免施工混淆。b.间距:为便于浇筑混凝土,保证其有良好的密实性,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梁下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梁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自第三层起,水平方向中距应比下面二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如图3-4(a)所示。c.伸入支座钢筋的根数:梁内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根数,不应少于二根,当梁宽b<100mm时,可为一根。d.层数:纵向受力钢筋,通常沿梁宽均匀布置,并尽可能排成一排,以增大梁截面的内力臂,提高梁的抗弯能力。只有当钢筋的根数较多,排成一排不能满足钢筋净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才考虑将钢筋排成二排,但此时梁的抗弯能力较钢筋排成一排时低(当钢筋的数量相同时)。②箍筋用以承受梁的剪力,固定纵向受力钢筋,并和其它钢筋一起形成钢筋骨架,如图3-3所示。a.箍筋的数量 箍筋的数量应通过计算确定。如计算不需要时,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全梁按构造布置;当截面高度在150~300mm时,应在梁的端部1/4跨度内布置箍筋;但,如果在梁的中部1/2的范围内有集中荷载的作用时,应全梁设置;截面高度小于150mm的梁可不设置箍筋。b.箍筋的直径 当h≤250mm d>4mm当250mm <h ≤800mm d>6mm当 h > 800mm d>8mm当梁内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最大受压钢筋直径的1/4。c.箍筋的形式和肢数 箍筋的形式有开口式和封闭式两种。一般采用封闭式,对不承受动荷载和扭转的T形现浇梁,在跨中截面上部受压的区段内可采用开口。箍筋的支数有单肢、双肢、四肢,当梁宽b ≤ 150mm时用单肢,当150mm <b≤350mm用双肢,当b> 350mm时和或一层内的纵向钢筋多于5根,或受压钢筋多于三根,用四肢。见图3-5。③弯起钢筋在跨中承受正弯矩产生的拉力,在靠近支座的弯起段则用来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弯起后的水平段可用于承受支座端的负弯矩。a.弯起钢筋的数量 通过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得到,一般由受力钢筋弯起而成,如受力钢筋数量不足可单独设置。b.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 当梁高小于等于800mm时采用450,当梁高大于800mm时采用600④架立钢筋架立钢筋设置在梁受压区的角部,与纵向受力钢筋平行。其作用是固定箍筋的正确位置,与纵向受力钢筋构成骨架,并承受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拉应力,以防止发生裂缝。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6m时,不宜小于12mm。⑤梁侧构造钢筋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间距不宜大于200 mm。其作用是承受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在梁侧面引起的拉应力,防止产生裂缝。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拉筋直径与箍筋直径相同,其间距常为箍筋间距的两倍 。三、计算跨度l0计算跨度l0取以下两式中较小者l0=1.05ln (3-1)l0=ln+0.5a (3-2)式中:ln —— 梁的净跨a —— 梁在砌体中的支撑长度四、 混凝土保护层和截面有效高度①梁的混凝土保护层指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外边缘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防止钢筋锈蚀,保证钢筋和混凝土紧密地粘结在一起共同工作。保护层厚度与钢筋直径、构件种类、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有关。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见附录四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上表中相应数值减去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当梁、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混凝土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②梁、板截面的有效高度可按下式近似计算:梁:一排钢筋时 h0=h-35mm (3-5)两排钢筋时 h0=h-60mm (3-6)
本人抛砖引玉先: 对于“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就属于潮湿环境了?”我的观点是: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没有对室内潮湿环境做出具体的规定。我认为这就需要结构设计者进行判断了,我认为凡是房间经常有水蒸气的都应该算是潮湿环境。比如说浴池、室内游泳池,工业中需要水蒸气操作的钢材锻造间等特殊房屋。总之这类室内潮湿环境比较少。大家可以把自己在设计中作为室内潮湿环境的房屋类别列举一下。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是屋面板算是室外的吗?屋面板算是露天的吗?”
我认为如果是混凝土直接裸露在外面的应该算是露天,但是如果混凝土结构面层有防水层、保温层或者抹灰、贴砖的话,就不应该算是露天环境了。因为有其他材料的保护,混凝土不会直接接受太阳的直接照射和雨水的侵蚀。其环境就应该视为室内环境。
这样的话,屋面板就不应该算是室外或露天环境了。总之判断室内、室外环境主要还是看环境是否能够对混凝土造成侵害。
各位接上哈,希望大家都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欢迎各位评点我的观点,大家共同进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凝土一类环境参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