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我国的装甲车最厚的部位是车体

2018-12-15 07:09
来源:
无痕的弹道
坦克的各个部位的装甲厚度不一样是有科学依据的。
根据几次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的统计, 坦克由于战斗原因损伤的占85。5% 在战斗损伤中,由于敌炮火击中的占88-91% 另外,坦克各部位中弹的情况也不一样, 车体占65%,炮塔占35%。炮塔 正面损伤14。6%,侧面损伤17。3%,后面损伤3。1%。 车体上部正面损伤14。5%,侧面损伤38。4%,后面损伤2。9%。 车体下部正面损伤0。765%,侧面损伤8。2%,后面损伤0。235%。 根据以上统计,配置不同装甲来提高防护力的原则如下:1、在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装甲(好钢、差钢) 2、对不同的方位采用不同厚度的装甲(厚、薄) 3、重要部位的装甲尽量倾斜设置。(30度、45度、可以增大厚度)4、中弹机会多的地方厚,中弹少的地方薄 5、随防护的重要性决定装甲的配置(以保护人为主) 6、避免在前、侧装甲上开门、窗、洞孔。 这就是坦克的各个部位的装甲厚度不同的原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性能优秀的T34为什么战争初期表现很烂?1945年4月25日:二战苏联红军和盟国军队在托尔高会师。为什么战争初期,性能突出的苏军T34表现很烂?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军已经开始装备了不少T34坦克。就性能来说,T34远远强于当时德军所有坦克。就攻击力来说,T34装备的76毫米F-34式火炮,发射BR-350P式硬芯穿甲弹的话,能在500米的距离上击穿92毫米的装甲。当时德军主力的3型和4型坦克装甲,根本就挡不住。4型坦克F型正面装甲也只有50毫米,一炮就穿。就防御力来说,T34使用先进的全倾斜式装甲,正面和侧面装甲厚达45毫米。由于存在倾斜角度,T34正面装甲相当于70毫米厚度。当时最强的德国4型坦克的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可以在500米穿透78毫米垂直钢板,在最理想的角度和距离,才勉强可以射穿T34的正面装甲。实战中,50毫米炮弹很难击穿T34坦克,其他火炮就更别说了。就机动性来说,T34一次加油可以行驶300公里,有优秀的越野能力,尤其是擅长冬季雪地作战。相比起来,4型坦克最大行程不过200公里,可以说,T34从各方面都碾压德国4型坦克,更别说虚弱的3型坦克了。为什么苏德战争初期的上千辆T34,仍然被修理的很惨?大家看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电视剧《兄弟连》,就会发现坦克战存在一定的区别。《拯救大兵瑞恩》中,在没有足够的步兵掩护下,德国装甲部队就冲入了情况不明的小镇。被美军用轻武器一顿胖揍,损失了多辆坦克、装甲车。虎式坦克强悍无比,让所有盟军坦克胆寒,却在巷战中被一块步兵释放的袜子炸药,轻松炸断了履带。是德军坦克部队太弱吗?并非如此。《兄弟连》卡朗唐这一集,在少数步兵配合下,德军区区几辆突击炮,就将精锐的101空降师E连打的落花流水。就在E连伤亡惨重,马上就要崩溃的时候,美军第二装甲师及时赶来增援,才扭转局面。在新兵支援这一集,德军步兵又是在区区几辆坦克支援下,将市场花园行动的E连打的狼狈逃窜,死伤了不少人。一些E连士兵甚至没有在战斗中开过一枪,只是被德军坦克赶得乱窜。为什么会这样?只要有步兵密切协同,坦克就是非常强悍的。相反,再厉害的坦克只要孤立作战,或者没有步兵协同,就像鸡蛋壳一样脆弱。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已经生产了1225辆T34。这个数量是很多的,德国进攻的坦克总数才3350辆。为什么战争初期,德军有大量T34还是不能扭转战局?更有甚者,在1941年余下几个月,苏联不顾一切大量生产T34投入部队,有高达2300辆被德军彻底摧毁,应该还有数千辆受伤。在1942年全年,苏联损失的1万5000辆坦克中,有多达6600辆是T34。这个损失数量非常惊人,远远超过德军的损失。为什么T34明明性能有很大优势,还被德军打的这么狼狈?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德军赢在战略而不是战术。德军从来都是赢在战略,而不是具体的战术。战略获胜是关键,战术上的缺陷总有弥补的办法。相反,即便你在战术上每次都获胜,战略上一败涂地,还是要输掉战争。大家看看项羽面对刘邦,之前几乎每战必胜,甚至彭城战役以3万骑兵击溃刘邦56万大军,创造了世界纪录。最终,项羽还是要乌江自刎。无论是西线还是东线会战,德军的坦克在性能上不占优势。在法国战场,英法的坦克性能不亚于德军,甚至还有不少坦克可以碾压德军,最终还是惨败。德军并不是强调坦克一对一单挑,而是采用闪电战,将坦克部队大量独立编组。坦克部队利用机动性的优势,冲破敌人的防御体系,瓦解敌人的防御战略。这种攻击下,德国装甲部队甚至不需要同敌人硬拼,必要时候绕过敌人重兵布防的地方,切断敌人的补给线、交通线路就可以获胜。相反,失去补给以后,敌人再先进的坦克也没什么用。坦克需要不断地加油和补充弹药,才能够维持作战。没有油料的坦克,就是一堆废铁。德军依靠战略获胜,坦克性能优劣并不是十分重要。在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机械地固守一个个战略要地,被德军闪电战两翼合围,最终全军崩溃。很多苏军部队,并没有同德军发生激战就崩溃了。比如基辅会战,85万苏军伤亡只有16万人,另有66万被俘。看看伤亡和被俘的比例,就知道德军闪电战得厉害。大部分苏军没有条件坚决抵抗,就弹尽粮绝被迫投降了。那么,德军坦克性能差一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第二,孤立的坦克是不堪一击的。上面说得很清楚,没有协同的坦克是很容易被摧毁的。在苏德战争初期,T34出现有很多问题。其一是苏联连战连败,指挥和补给都陷入混乱中。T34缺乏步兵掩护,往往只能独立作战。这种时候,德军坦克可能对付不了T34,只要派几个步兵就可以消灭它。不要说T34,就连KV重型坦克也往往被德国反坦克步兵小组干掉,被集束手榴弹、炸药甚至燃烧瓶摧毁。缺乏步兵掩护是一个方面,T34另一个大问题是沟通。T34早期型号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没有安装电台,为首的指挥车才有电台。T34坦克之间要通过旗语、手势甚至喊叫来沟通,协同性非常差。无线电是苏联的传统弱项,即便有电台的坦克,通讯距离不能超过6公里,信号还非常烂,时不时就中断了。甚至坦克内的通话装置也奇差,在发动机的轰鸣中,坦克兵们互相根本听不清对话。一个坦克兵回忆:“不管你们是否相信,坦克内的战友们是用脚来发信号的。车长踩我的左肩或右肩,然后我就相应地左转或右转。”由于通讯联络很差,战争初期经常有这种场景:当先的一辆T34被伏击的德国88炮摧毁了,后面一堆T34茫然无知,接二连三在同一个地方被摧毁。另外,T34的观瞄设备存在缺陷,坦克兵无法有效侦察周边的情况。一份资料中写到:1941年的T-34没有安装能观测周边360度地区的车长指挥塔,而是只有老式的观测潜望镜。更加不幸的是,由于担心潜望镜镜面在炮弹冲击下破裂,苏军其镜面的材料不是玻璃,而是经过抛光的钢铁,由此提供的成像质量不难想象——虽然后来铁制镜面换成了一块玻璃棱镜,但其质量仍然极为糟糕。第225坦克团的谢尔盖·阿利亚回忆说“它们是用丑陋的黄色或绿色有机玻璃做的,提供的是完全扭曲失真的画面。靠这样的潜望镜根本不可能分辨出任何东西,更何况我们还是坐在兔子一样蹦蹦跳跳的坦克里。对于新兵来说这太可怕了,他们甚至看不清前进的道路。”存在近视问题,也是T34经常被德军突袭摧毁的重要原因。对此,一份苏军的报告中,非常生动的描写了这一切:“T-34……更喜欢像母鸡带小鸡一样聚集在一起,由于视野有限、而且将精力集中到了瞄准和开火上,一些坦克指挥官缺乏对战局的整体认识,同样,T-34坦克排很少分别对付三个目标,而是倾向于一致朝排长选择的那个目标开火,因此,它们实际失去了分散火力带来的优势,而且非常容易被敌人伏击”其实,德国坦克也不是完全无法对付T34。4型坦克和3号突击炮在几百米内,就可以击毁它。上面也说了,4型坦克在500米内还是可以击穿T34装甲,更别说侧面或者后面。而且T34的装甲制作水平,也是个大问题。1941年6月到1942年9月、导致T34战损的原因中,共有25%的坦克是被德军的20毫米、37毫米和50毫米短管炮击毁的。有意思的是,原则上这三种火炮根本不可能击毁T34。另外,有54%的T34是被长管50毫米火炮击毁的,但原则上炮击距离不超过500米。然而,实战中曾有2000米距离,50毫米炮轻松击穿T34装甲的。为什么会这样?由于苏联稀有金属供应不足,以及疯狂赶工期,坦克装甲制造的不过关!一些坦克兵恼怒的回忆:由于军火工人缺乏经验,在车体焊接时,许多部位并没有严密接合在一起,而是用焊料草草掩盖了拼合缝隙了事。这些缝隙有时会宽达十几毫米,一旦坦克被击中,装甲和装甲的结合缝隙便有可能开裂,这部分装甲就脆弱的如同鸡蛋壳。而德国坦克兵的素质较高,只要法术战术上的优势,完全可以对付T34。相反,T34虽然火炮的威力强大,但炮击精度并不高,火炮还容易卡壳,这也是很大的缺陷。第三,苏联的溃败严重影响T34的发挥。苏联在短短几个月内损失几百万大军,连战连败,几乎站不住脚,一切都陷入混乱中。T34受到苏军溃败的连累,战斗力大打折扣。T34坦克兵抱怨,弹药补充不上来。战争初期,T34最需要的穿甲弹,到位率只有12%,其他弹药也严重供应不足。几次战斗后,坦克只剩下十几发炮弹,必须一发发节省用。对于看不清楚的目标,坦克就不能随便开火。而德军低矮的3型坦克和突击炮,专门会利用地形迂回靠近T34。早期T34制造的较为粗糙,机械故障比较多,需要进行维护和维修。由于缺乏维护车辆和零件,有三分之二的坦克是因为机械故障、燃料断绝而损失掉的。有时候T34陷入公路傍边的烂泥中,只要用一辆牵引车,花费几分钟就可以拖出来。不知道牵引车在哪里,苏军只能将完好无损的坦克丢弃。甚至一些T34的车组成员都不齐全,战斗中损失一两人后,只能勉强拉坦克部队的闲杂人员来凑数字,最常见的是充当弹药手。大家不要小瞧弹药手,装弹快慢是可以决定坦克存亡的。大家想想看,这种坦克兵能用吗。T34在战争初期表现不佳,在稍后的莫斯科战役中就开始有出色的表现。此时德军也开始大量更新武器装备库:三号坦克改装长身管50毫米炮,四号坦克改装长身管的75毫米炮,开始研制五号豹式坦克和六号虎式坦克。就综合性能来说,T34仍然大大强于4型坦克,这也是苏联装甲部队最大的本钱。更有甚者,T34至今还有人使用。2019年,俄罗斯从老挝运走了30辆状态良好的T34坦克。

《坦克世界》看了能提高有效输出 炮弹正传  在0.8.6即将到来之际,小编收到了北区老玩家:yaoniming对坦克炮弹讲解的投稿,在此与广大玩家分享各种炮弹的特点。
  【五种炮弹功能不同 战前必备知识】
  游戏中的炮弹大体分为5种,它们分别是AP(穿甲弹);APCR(碳化钨芯穿甲弹);HE(高爆弹);HEAT(反坦克高爆弹);HESH(碎甲弹)。五种炮弹对坦克造成的损伤方式如下:
  ■AP弹:穿甲弹
  战车上普遍装备的银币炮弹,该类炮弹只需击穿敌坦克就能造成损伤。AP炮弹未能对坦克造成损伤时有两种情况:1、敌坦克装甲太厚未能击穿或发生跳弹。2、仅命中对方坦克履带、炮管等外置车辆部件。
AP穿甲弹具有良好的穿深和稳定的杀伤力
  ■APCR:碳化钨芯穿甲弹
  在大部分战车上属于金币炮弹(仅十级中坦例外),这类炮弹的穿深远高于AP(穿甲弹),以击穿敌坦克装甲后造成毁伤。使用APCR未能对坦克造成毁伤时有两种情况:1、敌坦克装甲太厚未能击穿或发生跳弹。2、仅命中对方坦克履带、炮管等外置车辆部件。
APCR具有很高的穿深和稳定的杀伤力
  ■HE:高爆弹
  在各类战车(尤其自行火炮)上普遍可用的银币炮弹,HE的毁伤力度与AP弹击穿敌坦克有所不同,它命中敌坦克后依靠爆炸而炸伤坦克。当坦克炮的口径越大时,HE造成的毁伤往往越高,甚至能一次击伤数辆紧密停靠的战车。
  HE炮弹未造成毁伤时的2种情况:1、使用的坦克炮口径太小导致炮弹爆炸力不够,无法造成有效杀伤。2、几率非常低的跳弹情况。
HE高爆弹具备很低的穿深和很高的杀伤力
  ■HEAT:破甲弹
  部分战车(主要是自行火炮)的金币炮弹,这种炮弹特点为:炮弹前段引信引爆弹体,使金属射流射穿敌坦克正面装甲。HEAT是一种非常容易杀伤乘员、损毁部件的炮弹,当E-100、WZ111等重型坦克使用此类炮弹时,绝大多数战车无法抵御其正面一击。
  HEAT炮弹未造成毁伤时的2种情况:1、敌坦克装甲过厚未能被击穿。2、炮弹命中敌坦克履带等外置部件,金属射流无法正中车体。
穿透力和杀伤力都非常惊人的HEAT破甲弹
  ■HESH:碎甲弹
  游戏内仅Y系战车可用的金币炮弹,它巧妙将AP炮弹的高穿深;HE炮弹的高毁伤特点相结合,诞生了一种能严重炸伤坦克内部的炮弹。这类炮弹很少发生跳弹,且命中敌坦克外置部件(如履带等)后就能造成毁伤。
  HESH未造成损伤时的情况:非常低几率的跳弹、未击穿等情况。
Y系坦克独有的HESH碎甲弹,穿透力较高,杀伤力惊人
  总结:
  玩家“yaoniming”的炮弹介绍非常详细,新手玩家需掌握上述5种炮弹的知识,它们能有效提升您在战斗中的有效输出,同时让金币弹在实战中更有价值!
本新闻及文章仅代表发表厂商及作者观点,不代表叶子猪本身观点!
上一篇:坦克世界地图――埃勒斯堡攻防战防法
下一篇:测试175穿深的炮击穿E75的顶盖几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的装甲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