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留学还香吗期间的留学生活有哪些体验?

2020-04-10 21:27
来源:
神州学人
卢安迪

“春天不是读书天”,按惯例,3月中上旬本是美国各大学集中放春假的时间。为了不负春光,不少美国大学生会在这半个月的小长假里为自己策划一场旅行。
3月1日之前,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尚不到百例,主要集中在“钻石公主号”邮轮船上人员以及从武汉撤回的侨民两个群体,所以不少大学生并未改变自己的旅行计划。正在纽约大学读硕士一年级的诗钰(化名)也收到了课友结伴去波多黎各旅行的邀请,但考虑再三,她还是拒绝了,选择隔离在家,静观其变。
纽约地铁站里人流明显减少
0
1
春假结束后学校停课,课友感染新冠肺炎
不久后,诗钰通过线上课堂得到了这名邀她结伴旅行的课友确诊感染的消息。课友是在结束旅行回到乔治亚州的家中后感染的,一家人中哥哥最先确诊,随后她和姐姐、妈妈也全部确诊。
春假刚刚开始时,班上的同学都在讨论疫情发展态势,商讨是否因此取消旅行计划,诗钰对她这位课友非常“美国人式”的反应印象格外深刻:“放轻松,这件事是不会发生到我们身上的。”
前两天通过线上课堂,这位课友向大家介绍了病情,称自己感到有一些呼吸不畅,现在每天都处于居家隔离状态,接受一些基本治疗。正在与新冠病毒做斗争的课友此时似乎有些悔之晚矣,她跟同学们交流时说:“我现在才知道自己当时是多么愚蠢,这件事真的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上帝可真会开玩笑啊!”
大约在3月10日前后,诗钰收到了学校的邮件通知,春假后学校将暂时关闭,所有课程改在线上进行,复课时间大概会在4月13日左右通知。3月底,学校再次发邮件通知,本学期学校不会再开放,所有课程都将继续以线上方式进行。
诗钰在纽约大学主修新闻专业,高中就来到美国的她,对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国问题时的偏见感触颇深。她的梦想是在美国做一名记者,发挥自己跨文化学习背景的优势,用自己客观公正的视角向美国社会报道中国,发出中国声音。本科与硕士,她都选择了新闻专业,申请研究生时更是第一个就考虑了纽约。她觉得这座城市对传媒人而言机会更多,在这里,她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纽约的地铁和地铁上戴口罩的人
0
2
疫情对学业影响严重,不得不重新规划未来
每周一到周四,诗钰都有6到8个小时的线上课程,由于时差,如果她回到中国必然面临黑白颠倒,学习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漫长的回国旅程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也是她选择留在当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回国要经各种转机,难免接触人群,20—40个小时的行程,感染的几率很高,我和父母都认为待在原地不动是最安全的。”诗钰说。
每日的基本生活倒是还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目前各类生活必须品储备充足,疫情开始时被抢购一空的超市也逐渐补足了货物,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当地人,除了大部分人居家隔离,外出要保持社交距离外,其他似乎一切如常。
真正让诗钰担忧的,还是学业质量,以及由此而来的实习等一系列未来发展规划的改变。这个学期刚开始似乎就因疫情陷入了停滞状态。在线上跟教授、同学交流显然很难达到课堂面授的效果,而且新闻专业注重实践,采访、拍摄、录制等很多教学内容都很难通过线上开展。此外,诗钰最为看重的实习也无法进行。
美国大学大多暑假时间很长,通常会从5月持续到9月。从大学开始,诗钰都会利用这段时间找上一两份实习。今年,她原本也申请了一份报纸和一家电视台的实习机会。如果不是疫情,三四月份正是通知实习录用结果的时候。现在,所有实习项目均被取消,再要获得心仪的实习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所有的事情都不确定,这是最让人感到苦恼的。”电话那头,诗钰有些沮丧地说。
通过实习不断磨练专业技能,逐渐适应在美国工作的节奏,毕业后先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这本是诗钰为未来所做的规划。但因为疫情,她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这一计划。
“一场疫情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美国社会。一月底,我在国内,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但是在家里隔离时我感到踏实、充满安全感,但在美国,平时大家学习、工作、生活看起来一切都好,但突发事件来临时,似乎所有人都开始变得缺乏安全感。”
街边冷冷清清的店铺
0
3
医护人员不足、防护物资短缺,纽约“病”得很严重
据相关报道,截至4月7日,纽约州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超过13.8万人,死亡5489人。
3月以后,诗钰就很少再出门了。在美国留学多年,她和很多留学人员都有个相同的经验——不能生病,也不敢生病。她说:“我在网上了解到,如果感染新冠肺炎,检测和治疗的费用最低也要几百到几千美金。何况,现在医疗资源短缺,出现症状后需要先自行隔离观察14天。”
就在上周,诗钰的一门课程作业是采访纽约地区的医护人员。经过几番联系,她分别电话采访到三名在纽约工作的护士。通过直接对话身处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她更为深刻地意识到纽约地区防疫形势的严峻。
在儿科工作的护士Taylor告诉诗钰,现在不只是在纽约,整个美国都缺医生,更缺护士。Taylor每天都很担心自己会被调到急诊科工作,并不是因感染的风险增加而恐惧,而是自己没有急诊科工作经历,缺乏必要的训练,例如她从来没有使用过呼吸机,一些仪器设备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伤害到病人。
第二个护士Emilija在急诊科工作,她和同事们面临着防护物资短缺,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Emilija抱怨,身处抗疫一线却无法得到保障,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其他一些国家的医护人员有充分的医疗防护用品,进出病房有充分的防护,她更感觉失望难过。
Artur是纽约地区的一名“旅行护士”,这段时间她同时在几家医院工作,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60个小时。Artur不仅向诗钰介绍了自己高强度的工作,也提到了医院医疗防护用品不足的情况,医院的墙上挂满了消毒后的口罩,因为口罩不够,只能重复利用。
“医者仁心,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医护人员都是最值得尊敬的、最可爱的人。”诗钰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充满敬意。但确诊人数持续上升,已经严重超负荷运转的纽约医疗系统还能坚持多久,纽约何时才能逃脱出这场疫情风暴,诗钰不无忧虑。
纽约的街头行人的数量也明显下降
0
4
“活在当下”的美国人
诗钰居住在紧靠纽约的新泽西地区,搭乘地铁,半个小时以内就能到达纽约大学。3月之前,疫情并未在美国大范围传播,没有人戴口罩,即使心里充满担忧,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她在去上课的途中也没有戴口罩。
进入3月,疫情已有蔓延态势,为了完成课程规定的拍摄作业,她还去了一次纽约时代广场。这个曼哈顿最繁华的街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虽然已没有了昔日的车水马龙、繁华热闹,但还是能看到不少行人。
略显空旷的时代广场
“人们还是会出门跑步、遛狗,正常的生活没有受太大影响,当然,这可能也是美国确诊人数一直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吧。”
在美国学习生活近8年,诗钰眼中美国人身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活在当下”。人们往往只为现在而活,不会为了未来感到焦虑。无论从事何种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大家好像每天过得都很开心,每天都处于一种“傻乐”的状态。
“这种为此时此刻而活的乐观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在面对疫情时,其双面性也体现了出来。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人们还是觉得享受生活最为重要,还是要跑步、遛狗、享受阳光,很难做到国内严格的、自觉主动的居家隔离……”
最近几次的线上课堂上,班里的几名美国同学表示,这种隔离的生活快把他们逼疯了。除了学生群体面临突然的网络教学感到挑战,据相关报道,居家避疫令发出后,美国家暴案件的报案数量明显上升,相关的咨询电话数量激增。此外,近年来,美国的自杀率居高不下,牛津大学学者里夫斯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欧洲和美国,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自杀率就会随之上升约1%。此次疫情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还不得而知,但是在诗钰看来,疫情对美国人精神与心理的创伤已经开始显现,并且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恢复。
“疫情结束后的恢复期或许才是对美国人的真正考验吧。”诗钰是这样认为的。(诗钰系纽约大学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
卢安迪
版权声明:转载神州学人“原创”文章请注明出处及ID,未进行任何标识者转载将按照微信有关规定进行维权。
神州学人致力于好文精选,实用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找到出处作者或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还望见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各地大学都进入了“网课”模式,由此也带来一系列后遗症。近日,美国有超过25所大学的学生因认为没有得到学校所承诺的教育质量,对其学校提起诉讼,要求学校退还部分学费等费用。对中国留学生来说,付出高额的学费和生活支出后,变成大老远跑去美国上网课,岂不是更不值?邹杰在美国西北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他所在的艾文斯顿城位于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密歇根湖畔。伊利诺伊州是美国疫情的重灾区之一。截至当地时间5月7日,伊利诺伊州确诊病例达到68232例,列全美第四位,其中死亡病例2914例。疫情让原本就安静的艾文斯顿小城更安静了,除了超市还正常营业,餐厅不是闭门谢客,就是改做外卖业务。邹杰告诉记者,“伊利诺伊州新居家令更严格了,要求民众在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做好长期上网课的思想准备2019年9月下旬,邹杰正式入学,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公寓,跟其他2个中国留学生合租。邹杰的母亲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儿子的硕士学业有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将近2万美元,每个月的房租、吃饭、水电、通讯等生活支出在1900美元,再加上保险费用等,换算下来,在美国的留学费用约65万元人民币。邹杰正而八经地在学校上课的时间不到半年,“3月中旬,也就是上学期期末,美国开始逐渐有确诊病例。当时没有强制要去学校,教学活动也开始在网上进行。因为有学生跟老师提意见,所以演讲也在网上做,还说期末考试要取消。”疫情仿佛演绎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戏剧。期末考试取消了,有的学生就在网课中毕业了。邹杰说,他有师兄博士毕业后,通过网络应聘在美国找到了工作。对邹杰而言,不知这场开始的网课何时结束,他甚至已经做好思想准备,可能到年底毕业时,他还在上网课。Zoom是美国大学现在用来提供线上教学的软件,类似于直播平台,有录像、提问、分享屏幕等功能。因为不同的学生需要在不同时间收看,所有的课程都是提前录制好的,这就造成交流成本大大增加,在课堂上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问题,师生双方都要等到课后再进一步交流。很多学生对网课持怀疑态度,网上还出现了一些恶搞图片,宣称自己上了个“假大学”——Zoom大学。原本性格就比较内向,网课并没有让邹杰有太多的不适应。“我现在有三门课,平均每天网课时间1到2小时,作业写完后可以扫描上传。跟去学校上课相比,优点是方便,而且有录像可以回看。缺点是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受到限制,老师上课时对学生的观察,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反馈。”记者问邹杰:“缺乏跟老师多沟通,是否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会不会更向往校园生活?”邹杰说:“能在学校学习肯定是最好的。但是特殊时期,网课也是不错的平台,对选的课感兴趣的话可以发邮件和老师交流,保持学习的动力。”除了影响教学质量,线上教学的另一大冲击则是经济方面的,对于学生来说,在学费一分没减少的情况下,原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变成了“天价网课”。因此有中国留学生在学校改为网课以后选择暂时休学,但这样又会影响毕业进度。跟邹杰在同一个公寓的,还有其他中国留学生,大家有时也会聚在一起,聊聊将来的打算。邹杰说:“我周围的同学多少都会不喜欢网课的方式,但没有严重到要休学的地步。因为我们毕竟是研究生,很多同学过来读一个研究生文凭,然后就找工作了。真要休学的,一般可能是无忧无虑的本科生。”疫情期间留学也是难得的体验疫情期间,有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但需要面对时差、无法正常上网课等问题;而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面临的是生活成本的支出,在一个小房间里终日与电脑屏幕相伴,似乎失去了留学的意义。对此,邹杰认为,确实现在这个时间段比较艰难。“回国的同学很难适应半夜上课的作息,留下的人活动受限,也不自在,对留学的体验影响很大。但是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之中,也是了解国外民情的机会,因此不是完全没有意义。我们这里的当地人很友善,一个楼里的邻居,有时候碰到,也会关心地问我们好不好。”对于有学生提出要求学校退还部分学费等费用,邹杰说:“西北大学也有学生提出。我觉得退费的要求是比较合理的,至少像硬件或者校园服务类的费用,学生享受不到了,理应退回。”没有赶着一波留学生回国潮,邹杰在美国安心地居家生活、上网课。本来跟家里父母通话的频率就不高,一周一次,现在也照常,只是应父母的要求,每天要在小群里报告一下自己身体状况。“6月到8月有三个月的暑假,我想找老师聊一聊,看有没有实验室在做项目可以去实习。”邹杰的母亲认为,无论上课的模式,关键还是看孩子能否学以致用。“上网课的模式适合学习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的学生。”对于留学值不值的这个话题,其实非疫情期间,也有一些争论。留学生头上的光环不再,回国也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受追捧。突发的疫情使得学校不得不停课,但很多留学生依然选择留在国外继续学习。对他们来说,正确对待,也是难得的蓄力时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最大的用处在于改变了生命的体验。就像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教育给你的回报不是三五年,而是三五十年;不是毕业时的那点起薪,而是面对世界的那份底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之下留学还香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