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大学毕业是什么文化程度度对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影响吗?

  近日,广州一私立小学招生要求“学生家长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一时间引发网友广泛讨论,高知父母、家庭出身、基因决定论、父母遗传说等再次成为热议话题。那么,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家庭背景和出身会成为孩子“跳龙门”的护身符吗?  国内最大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一起作业在调查了59861份家长问卷、1058296份学生问卷,以及交叉分析了4000万用户数据后,用大数据为我们揭开了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孩子的学习成绩等之间的关系。  关注大数据观察网(微信公众号:shuju_net)了解更多精彩资讯  不唯分数论 家庭教育应向综合素质教育靠拢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习成绩成为考量孩子的重要标准,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被成绩牵着鼻子走。一起作业调研结果发现,家长们关心的头等大事仍是孩子的学习,而不同学历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并不完全相同,本科学历的家长最关注孩子的学习。从一起作业大数据中可以看出,91.6%的本科学历家长会给孩子辅导作业和学习,占比最高;研究生、大专生紧随其后,也达到了90%以上;博士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和学习的比例远低于本科生、研究生和大专生,为79.9%,仅比高中以下学历家长高两个点。  另外,从数据中我们还发现,博士家长虽然放松了对孩子学习的监督,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陪孩子做科学探索和实验上,这一比例竟达到35.9%,比研究生家长高出15个百分点,比本科生家长高出近20个百分点,比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更是高出7倍之多。  爱因斯坦曾说过:“所谓教育,就是忘了在校学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实际上,在孩子的一生中,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其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本身。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父母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综合能力,不能只盯着成绩不放,这一点博士学历的家长显然做的更好。  有理不在声高 教育方式要走心入脑  除了教育理念外,家长的教育方式也非常重要。将近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就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对于孩子身心发展影响深远。那么,不同学历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有哪些差异呢?  一起作业亲子调研数据显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博士家长参与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的比例最高,占到71.5%,其次是研究生家长,达到60.7%,本科、大专和高中学历的家长也都在50%以上,而高中学历以下的家长最低,为47.3%。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孩子有陪伴需求的前提下,以引导孩子进入状态为导向的,主动的、互动的、全身心投入的陪伴或者全身心投入亲子游戏、亲子活动角色中。可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度很重要,全程无参与的陪伴对孩子来讲没有丝毫意义。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陪伴,还有沟通和交流。一起作业大数据显示,全国超过89%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吼叫,而且吼叫也与学历有很大关系,在经常吼叫孩子的家长中,高中以下学历家长占比最高,达到27%,其次是高中和大专学历的家长,均为23%。而在从来不会吼叫的家长中,博士家长占比最高,达到44%,其次是硕士和本科家长,分别是17%和11%。可见,学历越高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注重沟通方式。《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曾提到,“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可见,父母的吼叫有时候会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选择人性化的、友好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JohnsHopkins大学通过对790个孩子的跟踪和调查,揭露了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他们发现,在富裕家庭,父母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在培养孩子时,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家长们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业发展、心理成长,更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那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父母学历低、收入低、压力大,没有耐心和精力顾及孩子的学习。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成绩、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就会渐渐拉开差距。  而前段时间刷屏的哈佛学子何江,就是来自农村家庭,他的父母十分重视教育,从小鼓励孩子多读书、努力学习,同时也注重与孩子的交流等。可见,“高知父母培养策略”实际上也并不是高知父母的特权,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家长的教育程度并不是影响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方式,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父母与教师的素质。父母、教师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教育子女也是一门学问,教育孩子并不依靠家长的学历和收入,而是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素质,而教育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多种因素。因此,教育程度高家长未必是教育素质高的家长,教育素质高的家长,才会培养出更优秀的子女。阅读(0)举报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

万事都是相对的,孩子的成长好坏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其实,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真的能做到对孩子的成长因素进行分析吗?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整个人的成长受到环境、情感、身体、机遇、运气等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只能说是利用现有的好的认知多引导孩子,但这种引导绝对不能一棍子打死就一定能起到好的效果,忽视了那些未知的因素是不可取的。
中国人历来讲求血脉传承,父母的文化程度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承给孩子,一代又一代,如果每一代都在从事同一类型的事情,相信多少代后会出现一个由量产到质变的天才,这应该就是血脉最好的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东西越多,越来越觉得对大自然的认知是多么懵懂肤浅。人总是在找各种油头或者方法去解释那些已经发生的伟大的事情,但殊不知这都是事后诸葛亮。成功的人说什么都是对的,然后又有一群人去迎合,努力的把这种“对”诠释到人类认知的极致。影响都是相对的,只能说是在已经形成的共识背景下,找到一些路子,去适应这个背景下的世界感知。
如果说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孩子有影响,那么这种影响不是片面的,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影响,还包括父母的的文化程度对应的圈子、人脉、格局等等对孩子的影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摘要:目的探究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拒学心理特征的影响,为拒学青少年病人的心理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拒绝上学来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青少年病人86例为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安徽省某初、高中同同年级、同性别数量相等的非拒学青少年86例为对照组,自行设计调查量表,对两组进行调查访谈,收集问卷数据,应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各因素与拒学与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父母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0例比30例)、婚姻状况(离异56例比30例,非离异30例比56例)、独生子女与否(是46例比22例,否40例比64例)以及家务活动(频繁32例比60例,不频繁54例比26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离异、独生子女、家庭矛盾的发生与否为影响孩子产生拒绝上学心理的危险性因素,家庭成员亲密度、情感表达、家庭成员自主独立性、家庭知识性文化普及、组织性、控制性是防止青少年产生拒绝上学心理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对青少年产生拒学心理有一定影响;提高家庭成员亲密度以及家庭幸福与满足感,改善家庭环境是减少青少年拒学心理重要保证。关键词:拒绝(心理学);家庭环境;青少年;拒学;拒学症指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任何拒绝上学或不能在课堂坚持一天并表现出一系列身心症状的心理问题[1,2]。拒绝或厌学一直是青少年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上学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甚至扭曲,导致厌学或拒学现象越发越严重,有调查研究显示西方国家青少年拒学率达1%以上[3,4]。国内研究显示拒学率呈不断上升趋势[5]。青少年产生拒学的原因有很多,有来自个体行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等多方面[5,6,7],然而对青少年拒绝上学心理特征研究文献并不多见,本研究以家庭环境因素为侧重点,研究其与青少年产生拒学心理特征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拒绝上学来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青少年病人86例为病例组,其中男生56例,女生30例,年龄(15.68±2.58)岁,纳入标准为:(1)符合医学上拒学症诊断定义[8];(2)年龄范围为12~18岁或者初高中学生;(3)每学期拒上学次数达5次以上或者累计达到5 d以上;(4)病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无重大精神性疾病;能独立完后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安徽省某初、高中与病例组同等年级、性别的非拒学青少年8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生56例,女生30例,年龄(16.22±2.36)岁;各组中初中生46例;高中生40例。对照组成员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1.2、方法1.2.1、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选取由国外MOSS教授等设计并经我国着名专家费立鹏等专家多次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为蓝本[9],并根据专家意见反复挑选和修改条目,设计最新调查量表,量表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病人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人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务活动;第二部分为家庭环境调查条目(参考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其内容主要包括10个方面,90个条目(每个方面包含9个条目),每个条目以“是/否”的形式设计单选项,选择“是”计1分,选“否”不得分,10个方面具体为:(1)家庭成员亲密度;(2)情感表达;(3)家庭矛盾;(4)家庭成员自主独立性;(5)成功性;(6)知识性;(7)娱乐性;(8)道德宗教观念;(9)组织性;(10)控制性。预调查结果显示:问卷信度系数(克伦巴赫a信度系数)为0.96>0.8,说明各维度下的量表条目设计内部一致好,问卷设计合理;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结构效度进行检验,KMO统计量值为0.868>0.8,Barlett球形检验,P<0.05,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1.2.2、调查方法病例组进行访谈调查,调查时要求被调查者不受他人干扰独立完成问卷;对照组实时填写问卷并及时回收问卷(父母文化程度按照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较高的一方填写)。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采用二分类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解释:某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时,则暴露组为更高的等级的可能性大于参照组[1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青少年拒学心理影响单因素分析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务活动频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青少年拒学心理影响单因素分析/例2.2、青少年拒学心理影响因数logistic回归分析为进一步探索影响青少年拒学心理特征的独立因素,研究各变量对青少年产生拒学心理的影响,以是否拒学为因变量,(Y=1表示“拒绝上学”、0表示“非拒学”),再将上述P<0.05的4个因素以及家庭环境调查条目的10个方面视为自变量,每个方面的得分为该方面下设计的各条目总得分。当某自变量为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时,可直接引入单个变量标识其取值;当自变量为二分类变量或多分类变量时,按其分类个数(如k个),引入(k-1个)哑变量,每个哑变量取值均为0或1。在本研究中,父母文化程度为等级资料,父母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家务活动频度为二分类资料,家庭环境调查条目的10个方面为计量资料,故需建立14个变量,分别用X1-X14表示,引入水准α=0.05,剔除水准α=0.10,采用向前LR法,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2所示。经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拒学心理的危险因素是父母离异、独生子女、家庭矛盾;而家庭成员亲密度、情感表达、家庭成员自主独立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控制性是保护性因素,防止青少年产生拒绝上学心理。表2青少年拒学心理影响因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3、讨论青少年拒学现象的普遍性,给不少家庭和学校造成了很大困扰,我国对拒绝上学或厌学的研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但大多数只进行表面的调查,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干预研究不深[11],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创新,抓住青少年拒绝上学可能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筛选主要因素,以为后期的心理治疗提供对策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病人一般资料中,拒学病人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离异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都与青少年产生拒学或厌学心理密切相关,这与国内某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13,14]。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初步决定了其自身对学习重要性的评估,在本研究中,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孩子产生拒绝心理的危险性就越高,这可能源于父母的影响,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学习早已不再视为人生发展的唯一途径,从而弱化了上学重要性的意识;另外,父母离异状况也是影响孩子产生拒绝上学心理的重要因素,父母离异是孩子产生拒绝上学的危险性因素,在离异家庭子女中,内心产生自卑感、怨恨是常见的心理现象,得不到完整的父母的关爱,内心常会感到不平,在学校中,有时会受到同学的嘲弄和讥笑,加上社会的偏见和舆论压力,都可能使他们在他人面前感到羞耻,觉得低人一等,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可能会引发他们出现不敢融入人群,回避学校等行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也更容易产生拒绝学习的心理,这可能源于父母溺爱,过度纵容孩子学习,从而放松了对孩子教育监管的警惕性,再加上孩子本身厌倦学习,更加深了其拒绝上学心理的产生。此外,在家庭环境调查的各方面中,家庭成员亲密度、情感表达、家庭成员自主独立性、家庭矛盾的发生与否、家庭知识性文化普及、组织性、控制性也是青少年产生拒绝上学心理影响因素。其中家庭成员亲密度、情感表达、家庭成员自主独立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控制性可以视为影响孩子产生拒绝上学心理的保护性因素,这些因子得分越高,产生拒学心理现象越不明显。家庭成员亲密度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情感表达主要为倾听家庭成员诉求,相互开导;家庭成员自主独立性,即家庭成员自尊、自信和自主的程度;知识性指家庭成员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兴趣的大小;组织性和控制性是指建立做事程序和原则,这些方面均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矛盾的发生与否是影响青少年产生拒绝上学心理的危险性因素,家庭系统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忠于家庭的,当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父母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分担父母的痛苦,哪怕是用父母最害怕的方式,比如伤害自己或者不去上学等,将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从而弱化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国教育调查委员会的数据表明家庭环境和师生互动均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育和成长至关重要[15],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高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考虑社会环境、家庭等多方面因素[16]。亦有研究表明,中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存在关系,家庭环境质量越差,越容易出现问题行为[17]。青少年拒绝上学心理也是会受家庭环境及父母本身的影响,我们应当着重从父母入手,改善家庭环境,转变孩子父母对教育问题的扭曲认识,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减少青少年拒学心理的产生。参考文献[1]刘录护西方青少年拒学现象研究述评[J].青年探索,2012(1):85-91.[2]陈玉霞,陈青,麦锦城拒绝上学行为概念的界定J]中国校医,2014,28(9):719-720.[3]王晓雪,王旭梅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现况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37(3):184-187.[4]李刚,杨孝,李启洪拒绝上学儿童青少年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调查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7,30(6):424-427.[5]陈玉霞,戴育红,杨升平.广州市中小学生拒绝上学行为调查[J].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2):140-14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毕业是什么文化程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