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你蒙语歌曲的汉语翻译和汉语的文化价值

成吉思汗在平定乃蛮部后,特命畏吾儿学者塔塔统阿创制了回鹘体蒙古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周围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下,蒙古人创制或使用过多种文字,用以记录自己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透过这些文字及其文献所反映的语言文化特点,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对蒙古文化的影响。拓展阅读:除了王下七武海,外蒙古还有什么?电视剧《成吉思汗》剧照一、契丹与汉族的影响很早就居住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契丹族,是个古老的民族。除了汉文史料以外,诸如《阙特勤碑》(732年)等古突厥文献中,多次出现了关于“kitan(契丹)”的记录。920年,辽朝官方创制契丹大字,后受回鹘文影响再创契丹小字。以蒙古族语言学家清格尔泰教授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们,在对契丹小字进行充分研究后认为,契丹语近似于蒙古语。辽朝疆域实际上,契丹族也是蒙古族接触最早的民族之一。今天的中国蒙古族,称汉族为“Kitad”,而“Kitad”正是“Kidan(契丹)”的复数形式;至于蒙古国,更是称中国为“Kitad uls”。辽朝灭亡后,大部分契丹人跟随耶律大石西迁,在中亚楚河流域建立了西辽王朝。不过,仍有一部分契丹人选择留在原驻地繁衍生息。蒙古崛起后,以耶律楚材为代表的契丹裔知识分子得以重用。在元朝军队攻打云南时, 蒙古军中亦有众多契丹人,从云南发现的刻有契丹字的元墓碑,即可证明这一点。拓展阅读:读书笔记:西迁的契丹人,给中亚带来了什么?西辽与金、西夏的对峙具有近4000年文字可考史的汉族,可谓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汉文史料中,关于“蒙古”的最早记载,是《旧唐书》中的“蒙兀(室韦)”。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对汉文化比较尊崇。他在至元六年(1269)的诏书中说:“朕惟字以书言….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畏吾字,以达本朝之言”。在元朝的蒙古文文献中,出现了非常多的汉语借词,如人名、书名、地名、官职名以及一般常用词或短语等。为了巩固统治,大量的蒙古官员学习并使用汉语。如元初丞相伯颜的诗作《奉使收江南》乃至元顺帝的“大字”,充分反映了蒙古统治上层已对汉语掌握的娴熟程度。另外,元朝还涌现出了如萨都刺、泰不华、月鲁不花等蒙古族汉文诗作家和散曲作家,《四书》、《资治通鉴》等诸多历史典籍,均有蒙古文版见诸于世。拓展阅读:读书笔记:“文艺皇帝”元顺帝的文化修养,到底怎么样?读书笔记:元朝不同民族知识分子的“中华认同”元末丞相脱脱草书《题璇玑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在明朝,两族在文化上的接触频次有所降低,相互间的文化影响被减弱。到了清朝,伴随着蒙古各部的相继归顺,在清廷的主持下,大量汉族移民涌入到了蒙古地区。其结果是,蒙古地区的农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从事农业的蒙古人也在不断增加,蒙汉两族间的各类交往也不断增多,民族间语言文化的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强。譬如清朝著名的蒙古族文史学家尹湛纳希(1837一1892),不仅将《红楼梦》翻译成了蒙古文(甚至还写过《红楼梦》续书),所创作的《一层楼》、《泣红亭》等作品,也受到了《红楼梦》的深度影响。尹湛纳希,清末蒙古族文史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小说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天的蒙古族中,兼通蒙汉语文人数迅速增多,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二、突厥与回鹘的影响作为维吾尔族源流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游牧传统的回鹘,与契丹一样,与蒙古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两族在语言上有着很多共同点。譬如语音系统分为阳性和阴性元音,有元音和谐律;都是粘着性语言,单词有词根和词缀;句法相似,语序相同,基本保持着“主一宾一谓”结构。坦诚说,这些相似点,也是回鹘体蒙古文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条件。拓展阅读:读书笔记:畏吾儿文化是如何“往上带”蒙古人的?回鹘文文献蒙古语和古突厥语之间,也有不少共有的词汇。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有部分学者将两种语言看做是“同一个语系的语言”,即阿尔泰语系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两者间确实存在着比较大的相似性。纵观亚洲北方的游牧民族,最早创制文字的正是突厥人。自6至9世纪,突厥文字在突厥汗国、回鹘汗国、高昌回鹘以及黯戛斯人中广泛使用。到了9世纪中叶,伴随着回鹘汗国的崩溃,西迁的回鹘人建立了高昌回鹘地方政权,并开始使用了在粟特文基础上创制的回鹘文。前面提到,塔塔统阿主导创制的蒙古文,就是在深度参照了回鹘文的基础上创制的。到了17世纪初,回鹘体蒙古文发展为两个支系,一支是通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另一支是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中使用的托忒蒙古文。北宋时期的高昌回鹘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其中,长子术赤管辖着额尔奇斯河以西、花刺子模以北的地区。1243年,术赤之子拔都建立了金帐汗国。汗国境内民族成分复杂,但突厥人占大多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人逐渐被突厥化。到14世纪前叶,当地的蒙古人已全面使用突厥语。拓展阅读:随笔:一文概览,金帐汗国的前世今生蒙古帝国、金帐汗国与元朝,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渊源?金帐汗国时期,蒙古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到底大不大?金帐汗国疆域次子察合台辖下的察合台汗国,管辖着自畏兀儿境域到河中草原的广裹地区。伴随着汗国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进程的达成,以哈喀尼亚文(回鹘喀什噶尔方言)为基础,并融合蒙古、突厥和阿拉伯语言特点的“察合台文”在汗国境内流传开来,并成为了突厥语言史上重要的语言文字之一。拓展阅读:察合台汗国与元朝,到底有什么渊源?察合台汗国疆域14世纪后半叶,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为帖木儿帝国所取代,“突厥—伊朗”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1514年,东察合台汗国被同为察合台后裔所建立的叶尔羌汗国所取代,但本土文化并未受到冲击。即便叶尔羌国被准噶尔势力所推翻(1679)后,察合台文依然被继续使用。拓展阅读:读书笔记:远在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到底是不是明朝的“小弟”?读书笔记:一文概览,叶尔羌汗国的前世今生15世纪的亚洲三子窝阔台的封地为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附近)和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1309年,窝阔台汗国亡,其疆域被察合台汗国和元朝瓜分。窝阔台汗国境内的民族成分非常复杂,但仍以回鹘人为主,亦有不少蒙古人居住。由于统治时间不长,当地的蒙古人尚未被回鹘人所同化。拓展阅读:叛逆的大侄子:为什么海都终其一生也要反对元朝?巅峰时期的窝阔台汗国疆域另外,布里亚特蒙古人瓦金达拉,根据布里亚特蒙古语方言的特点,在深度参照回鹘体蒙古文的基础上,融合了俄文、托忒文、满文的优点,于1907年创制了“瓦金达拉文”。不过,这种文字在该地区使用并不广泛,使用时间也不长。“瓦金达拉文”总的来说,在蒙古历史上使用地域最广泛、延用至今的文字,只有是回鹘体蒙古文。回鹘体蒙古文中的许多词不仅与回鹘文相同,其写法也与回鹘文的传统写法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另外,在回鹘式蒙古文的文献中,也出现了不少突厥语词。三、藏族的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族,早在7世纪中叶就在梵文(古印度文)的基础上创制了藏文。但是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在13世纪以前,蒙古人同藏族接触并不多。窝阔台即位后,于1235年委派三子阔端全面统筹西夏(青海、甘肃大部)辖区的各项事务。1239年,阔端派部下取道青海,直入藏北拉萨一带。贵由即位后,藏传佛教开始传入蒙古。凉州会盟,揭开了中原王朝和西藏关系的新篇章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封吐蕃萨迦派八思巴为国师(后为帝师),并特命其创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要说八思巴文的最大“特色”,就是不仅能拼写蒙古语,还能拼写汉、藏、梵、畏吾儿等“一切”语言和文字。在元朝的官方文书(官厅文书、印章、碑石刻等)中,八思巴文已取代了回鹘蒙古文,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在元室退居漠北后,蒙藏之间的关系一度中断,八思巴文也逐渐被废弃。拓展阅读:一文纵览:西藏是如何加入中华大家庭的?一文概览:藏传佛教是如何“玩死”元朝的?八思巴文圣旨金牌俺答汗时期(1559 -1571)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梅开二度”,蒙藏两族的关系才陆续得以恢复。由于藏传佛教倍受蒙古族上层所崇信,藏传佛教一跃成为了蒙古族信奉的主要宗教。伴随着大量寺庙拔地而起,一些寺庙直接聘请藏族喇嘛或用藏文诵经,越来越多的喇嘛着手翻译了《甘珠尔》、《丹珠尔》等藏文经典。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时的蒙古人也以取藏语名为风尚,大量藏语借词也涌入进了蒙古语当中。客观地说,蒙古语言系统在无形当中得到了二次升级。拓展阅读:读书笔记:藏传佛教是如何“改变”蒙古历史的?“成吉思汗被西夏皇妃所害”的“魔幻”记录,究竟出自何方?四、女真和满族的影响满族是清朝的统治民族,其前身为女真族。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合灭金。从此,女真人和蒙古人有了更多的接触。一部分住在中原的女真人和汉人相融合,一部分住在东北的女真人仍保持旧俗。拓展阅读:金国百年兴亡史:其兴也勃,其亡也速在元朝统治时期,官方对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实行“设官管辖,随俗而治”的政策;到了明朝时期,“因俗而治”的政策也被延续了下来。不过,考虑到蒙汉双语的巨大影响力,一些女真人逐渐放弃了女真文的使用。学界认为,女真文大约在15世纪后半叶起被逐渐废弃。女真文碑刻明末清初,满族学习蒙古文、蒙古族学习满语的情况与日俱增,但蒙古文和蒙古语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依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1632年,皇太极又命达海改进老满文。从语言和文字上看,蒙古族影响了满族。但在清朝,蒙古族在语言方面,同样受到了满族的巨大影响。因为蒙古族上层和知识分子们研习满文的缘故,大量学习满文的教科书、满蒙双语甚至是满蒙汉三语的书籍得以大量出版,连《满洲实录》,《清实录》等满文文献,也出现了蒙古语版本。汉满蒙三语教材截图另外,与满族关系颇为密切的(东部蒙古)科尔沁人,正因为其语音系统受到了满语的影响,因此与“标准蒙古语”的发音有着不小的差异。五、阿拉伯和波斯文化影响在蒙古“四大汗国”中,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基本盘”主要以突厥系民族为主;由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的“基本盘”,无疑是波斯人。蒙古诸汗国疆域伊尔汗国建国之初,“本土化”进程比较缓慢。从1289年阿鲁浑汗致法国国王的书信的信(现藏于法国)看,在13世纪后半叶,居住在中亚及小亚细亚地区的蒙古人,仍然使用着回鹘体蒙古文。不过,伴随着蒙古人与当地波斯、突厥等西域民族的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蒙古人受到了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通过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直接接触(如通过商业与外交),有的则通过突厥人或中亚地区的宗教文化以及语言文字来间接影响而形成。到了合赞汗时期(13世纪末期),伊斯兰教被定为汗国国教,蒙古人逐渐被伊斯兰化。拓展阅读:“中兴之主”合赞汗,是如何拯救伊尔汗国的?作为“兄弟之国”的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为什么总是打来打去?远在波斯的“忠实小弟”伊尔汗国,为什么和元朝关系这么铁?中原汉人的魔幻漂流:维系伊尔汗国的“东方力量”左边的小孩儿就是合赞汗,抱小孩儿的就是阿鲁浑,骑马者为阿巴哈在今天的蒙古语中,依然有不少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例如“虎bars”、“酒araki”、“糖sikir”等。不过,到了近现代,基本上就没有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借入的蒙古语单词了。六、高丽(朝鲜)和日本的影响蒙古与高丽的交流,主要始于元朝。忽必烈即位后,高丽成为元朝的属国。1274年,忽必烈把公主下嫁给了高丽王,与高丽建立了姻亲关系。作为“女婿的”高丽,不但要向元朝纳贡,还要承担服兵役的义务。推荐阅读:读书笔记:为什么元朝后宫中,有那么多的高丽妃子?韩剧《奇皇后》中的奇皇后和元顺帝形象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建国“朝鲜”。不过,无论是王氏高丽时期还是在李氏朝鲜早期,朝鲜各界均通用汉文。1444年,第四代君主世宗主导创制了《训民正音》,并于1446年正式颁布启用。对于朝鲜的新文字,有人认为是受到了汉字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受到了八思巴文的影响。进入15世纪后,朝鲜主要与“汉、蒙、倭(日本)、清(女真、满族)”交往,官方设司译院,负责处理外交事宜和翻译工作。为了满足学习汉语、蒙古语和满语的需求,司译院编写并出版了《老乞大(直译过来有“中国通”之意)》“系列丛书”。其中,《蒙语老乞大》于1741年第一次出版,并于1776和1790年又再版。同时,官方编辑出版了《捷解蒙语》和《蒙语类解》等书。蒙古语和朝鲜语之间,不仅有一些共有词,语法和语序也比较相似。因此有学者认为,朝鲜语也属于阿尔泰语系(当然,该观点值得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两种语言的共性特点,是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结果。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为什么“大明衣冠”在朝鲜“如此吃香”?读书笔记:丰臣秀吉的“大东亚野望”主导创制“训民正音”的世宗大王(李裪1397—1450)在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蒙古人和日本人几乎没有什么接触。元朝与日本的直接接触,主要是两次对日战争。战争结束后,双方大规模的直接接触就宣告终止了。拓展阅读:忽必烈的执念:为什么要一门心思“征服”日本?到了近代,伴随着日俄战争和中日战争的爆发,蒙古人与日本人有了更为直接的接触。不少蒙古族知识分子到日本留学,也有日本人在中国参与日语教学,进行奴化教育。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日恢复邦交进入正常化,双方相互学习语言,开展学术交流的活动也更加频繁。在日本,涌现出了诸如服部四郎、小泽重男等一大批蒙古学学者。他们不仅在大学里教授蒙古语或蒙古史课,还出版了很多蒙古文教科书、研究著作和各类词典。其中,小泽重男教授关于《蒙古秘史》的研究和中世纪蒙古语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服部四郎(1908—1995)日本语言学家;小泽重男(1926—2017)日本语言学家,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蒙古语和日语,都属于粘着性语言,语法、句子结构等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近些年来,还有一些日本学者试图将自己的族源同蒙古人联系起来,从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民俗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 等不同学科角度进行了族源研究。但总体上说,无论是朝鲜语还是日语,对蒙古语言文化没有造成什么的影响,只是彼此之间存在些许相似点而已。七、欧洲的影响欧洲对中亚以及蒙古地区的文化影响,始于基督教的传播。11世纪初,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在可烈、乃蛮、汪古部中广泛传播。蒙古建国后,仍有一些贵族信奉基督教。两次蒙古军的西征,震惊了欧洲各国统治者及罗马教廷。欧亚大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3世纪40年代,罗马教皇和法国国王多次派传教使团到蒙古地区,了解情况并进行传教活动。对于这些欧洲使者,蒙古诸汗国的可汗和贵族,经常接见并听取他们以及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关于欧洲和基督教的情况介绍。法国方剂各会教士鲁布鲁克和蒙古文版《鲁布鲁克东游记》就拿伊尔汗国来说,阿巴哈汗给天主教使节的回鹘式蒙古文证明信、阿鲁浑汗给天主教皇尼古拉四世的回信、合赞汗王给天主教皇波尼法斯八世的信函等,直接反映了蒙古与欧洲之间的关系。拓展阅读:随笔:基督教在蒙古帝国的奇幻漂流阿鲁浑汗致腓力四世的蒙古文文书,钤有“辅国安民之宝”方印到了近代,内蒙古地区仍有不少地方建有耶稣教堂或天主教堂,也有不少从欧洲来的传教士,还出版了蒙古文版《新约全书》等宗教经典。由于地理原因,卡尔梅克(即未能东归的土尔扈特等部)蒙古人和布里亚特蒙古人接触俄罗斯人比较早。在20世纪上半叶,受到前苏联影响,卡尔梅克、布里亚特和喀尔喀蒙古人进行文字改革,均采用基里尔(西里尔)字母,创制了新文字,形成了各自的文学语言。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什么蒙古国的官方文字总是改来改去?结语总的来说,历史上的蒙古族,和周边各民族的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尤其是在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帝国境内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譬如在敦煌莫高窟,就出土了一尊刻有梵、藏、回鹘、八思巴、西夏、汉等六种文字的“六字真言(1348)”碑。莫高窟“六字真言”碑文化从不是孤立的,而是流动且兼容并包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正是得益于“多元一体”的优良特质和海纳百川的胸襟。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继往开来,让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让我国各民族和谐共存的文化走向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你蒙语歌曲的汉语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