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韩国服装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品牌的东西卖不动了?


陌上桑峡
2021-12-01 12:37
0
文:九黎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是十分坎坷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进入市场后,由于市场份额基本饱和,制造业发展难度较大。好在中国企业利用市场空缺机制从中低端市场中找到销路,并以此为契机,保障了制造业的正常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市场消费能力强,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外资企业先后在中国投资建厂,在中国设立生产线,并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比如日本的松下、三洋、三菱等,在我国还是比较有名的。现在,这些品牌频频出现崩塌消息,比如三星逃税、三菱财务账户造假等等。韩国一些品牌的化妆品和汽车也传出不好的消息。而现在让人非常困惑的是,这些贵为工业大国的日韩企业纷纷离开中国,原因却只是“卖不动了”,这个理由也确实令人惊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就在最近,又一家日本企业巨头将从咱们国家撤离。它就是非常知名的东芝企业,东芝曾经是世界领先的企业。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和冰箱就是由东芝企业制造的,在中国的规模是比较大的。据相关统计,东芝在中国拥有18万名员工。此外,在中国也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被誉为日本制造业模范企业的东芝,现阶段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极其艰难。正在清算中,并宣布于9月30日彻底关闭。与此同时,他们在中国的33家工厂,还有研发机构,也将会在今年年底前彻底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芝的退出势必导致数十万工人就业困难,此外东芝还公布了研发中心的搬迁动向。研发机构和工厂未来将把精密零部件的生产迁回日本,而电器业务将迁往越南。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去年底,从中国撤出的日企数量高达87家。有趣的是,30家日企将生产线迁至东南亚,其余57条生产线已迁回到日本。而且,第二批从中国撤离的日本企业数量高达167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东芝的撤离并不意外。如今的东芝,早已不再是2013年前的绝对电器霸主了,在2013年的时候东芝业绩开始下滑,2015年东芝企业曝出财务造假丑闻,受到多国质疑和罚款。到2016年,东芝的亏损已达到88亿美元。2018年,东芝开始进入变卖家产求生时代,陆续将核心业务芯片生产权出售给美国私募企业。同年,夏普收购了东芝的大部分PC业务。现在,东芝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开始疯狂地卖掉自己的家产。比如东芝的相机业务被佳能收购,印尼的家电厂被中国创维收购。在此期间,中国企业美的收购了东芝所有的家电业务。不得不说,如今的东芝与其昔日的辉煌时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东芝也只是一家企业而已,即使东芝宣布退出,也很难对中国市场本身产生太大影响。不过,日本企业的大规模撤出,确实是市场流动的新趋势。日本企业相继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其最主要是因为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正在不断下滑。以索尼为例。现如今的索尼在中国并没有大规模销售其新手机。虽然索尼手机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在摄影等领域有着过硬的技术。然而,这些手机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中国消费者可以在同等价位的产品中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与欧美大型企业相比,日韩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仍然按照自身市场的旧思维模式进行经营和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此次东芝工厂的撤离,日本企业似乎认为他们自己可以将生产线转移到制造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可以不再依赖中国。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日韩企业的撤离确实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自然会上升。因此,日韩企业想要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等地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更能说明我国现如今成长速度之快,华为手机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的一些研究人员将华为手机拆开,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的。日本零件已降低到15.9%,韩国零件则是降低到了11.5%。这也说明,日韩企业的撤退,对于我国很多品牌来说,更是机遇。虽然日韩企业试图将生产线迁往东南亚等地,想通过东南亚国家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来实现另类弯道超车求生发展的目标。但是,这些地区的原材料和配件短缺非常严重,甚至需要掉头从中国进口。不得不说,那些以为没有中国就可以享受无限风光的日韩企业,现阶段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中国之所以能被称为世界工厂,不仅是因为其自身的人口红利,还在于其较高的文化普及度。此外,中国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储备能力,而将工厂迁往东南亚等地,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将不断增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日韩企业的一大难题。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德系车、日系车和国产车三足鼎立的状态,法系车直到最近才靠着一款凡尔赛C5 X稍微有了点起色,而美系车和韩系车却节节败退,大量的市场份额被日系车和德系车挤压,销量也持续下滑。与美系车相比,韩系车的状况还要更窘迫一些,从2017年起在国内市场就一直表现不佳,让许多车主都觉得韩系“气数已尽”。在2016年前后,韩系车还是国内汽车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一块“香饽饽”,现代和起亚的知名度并不比丰田、大众这类其他车系代表品牌低多少,光是2016年一年的销量就累计达到了200万台以上。不过自从2016年以后,韩系车市场就持续低迷,不少起亚和现代的4S店最终都选择了合并,韩系车也几乎成了“小众品牌”。韩系车为什么卖不动了?一、国际形势不得不说,韩系车销量的下滑和早些年中韩两国比较紧张的国际形势是脱不开关系的,尤其是2017年的萨德事件,让韩国在中国的风评一落千丈,许多车主都不愿意去购买韩系车。虽然事件本身早就已经冷却下来,但是韩系车市场却并没有任何回暖的迹象。二、国产车的发展早些年间,国内汽车市场完全是合资车打下的江山,而国产车由于造车技术不成熟所以一直被广大消费者们所诟病,认为国产车除了价格低以外一无是处。不过近年来,国内的造车技术突飞猛进, 虽然和众多老牌合资品牌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中间却并没有以前那种天堑般的鸿沟了。如今的国产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过去留给消费者的那种质量差、技术力低、外观设计充满乡土气息的印象,开始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在消费者之中建立起了口碑。而国产车的崛起必然会对合资车市场造成冲击,其中实力较弱的韩系车也自然成了受损最严重的那个。三、核心竞争力提到一款汽车最显著的特点,许多车主都能很快想到日系车主打的省油耐用和德系车主打的操控体验以及美系车优秀的动力性能,但是提到韩系车,有很多车主都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明显比其他几个车系优秀的特点。再加上韩系车更新换代速度比较慢,经常会看到新车型和许多”老古董“一起售卖的景象,所以韩系车的可替代性其实非常强,让很多车主都投向了日系车或德系车的怀抱。四、缺乏高端市场提到高档豪车,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个标准的豪华品牌,除此之外还有日系的雷克萨斯,美系的林肯、凯迪拉克甚至是国产的红旗。但是韩系车的豪华品牌知名度却非常低,或者说这些豪华品牌基本不会在国内市场出现,因此很难靠着一款豪车打响自己的知名度,提高品牌影响力,因此始终没法与德系车和日系车竞争。其实就目前的自主品牌造车技术来说,和韩系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追赶,但是韩系车在产品营销和产品诚意的问题上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再加上相对于其他车系来说更缓慢的更新速度,韩系车的落寞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服装品牌退出中国市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