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植融云(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集团中海晟融兑付为什么这么慢?

“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猝然离世已近半年,如今这家万亿帝国重回大众视野时,已画风突变。“中植系”内讧?毛阿敏老公、传奇教父解直锟一手打造的万亿中植系帝国,在初夏时节,正经历着多事之秋。2022年3月,胡润发布《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解直锟首次从榜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植的“解氏”,以235亿元财富上榜,较上年解直锟家族的262亿资产,略有下滑。从家族财富来看,似乎一切还好,但实际上背后早已暗流涌动。一方面,中植系上市公司人事巨震:2022年2月,美尔雅突然公告称董事会收到武建华、乔世峰、张一的辞职报告,三人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自此中植系让渡出美尔雅控股股东地位,原因成迷。2022年3月3日,中植系上市公司康盛股份称,王允贵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及第五届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相关职务;紧接着3月14日,宇顺电子称,公司董事长王允贵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职务,辞职后将不在公司任职;大将王允贵连续从2家中植系公司退出,原因耐人寻味。2022年4月,中植控制企业ST天山宣布马长水辞去董事长职务。2022年5月30日晚,中植系旗下上市公司美吉姆称,张树林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专门委员会职务,辞职后不再在公司任职。值得一提的是,张树林履职至今不足半年,辞职原因成谜。另一方面是此前呼声颇高的刘洋失势,颜茂昆成为集团一把手。2022年4月15日,原最高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大法官颜茂昆,就任中植企业集团总裁。而颜茂昆正是赫赫有名的“信达庄胜数百亿黄金地块案”的主审法官,曾担任最高法审监庭庭长。值得一提的是,在被最高院免职前的数月,颜茂昆就已经主动提出了辞呈,结合其入职中植担任首席风控官的时间节点来看,请辞动机耐人寻味,此外,颜茂昆还是解直锟治丧委员会24人之一,至于颜茂锟为何能在短时间内从内控官摇身一变成为一把手,原因成谜。解直锟离世后,其家属及集团管理层一致讨论决定的是由解直锟外甥、中融信托董事长刘洋来暂代中植企业集团的全面工作。1975年3月出生的刘洋是解直锟大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便在舅舅的“中植系”的多个岗位历练,自2009年5月起开始担任“中植系”最为核心的资本运作平台中融信托董事长一职。“刘洋跟随亲舅舅解直锟多年,是老板的左膀右臂,深得信任,能力极强”——一位中植系员工透露。那如今颜茂昆上位,刘洋失势,亲信输给“空降兵”并不常见,是否发生“宫斗”戏码,亦不得而知。除了人事巨震引发的集团动荡和市场猜疑外,摆在解直锟的继任者颜茂昆面前,还有一堆难题待解……已入信托“地雷阵”!资本江湖呼风唤雨的大鳄,30年风云征程,解直锟才打下了中植系的万亿帝国版图,但眼下,创始人离世后,中植系的万丈大厦似乎也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至暗时刻,不确定性危机或一触即发!2021年,作为中植系最核心的资本运作平台,中融信托实现营收58.58亿元,同比增长6.51%,净利润14.87亿元,同比增长7.79%,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融信托存续信托计划1187个,受托管资产6387亿元,规模同比有所下滑,当然,这还算不上坏消息,真正令中融信托头大的是,其持有的巨量房地产信托,或将成为一个个“定时炸弹”:2022年1月中旬,中融信托精准踩雷华夏幸福,华夏幸福的“融昱100号”和“骥达11号”两笔本息共计11.2亿元的到期信托计划宣告违约;2022年4月15日,在2021年认购了4000万元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融沛231号”产品的微光股份官宣将该信托产品展期;2022年4月19日,广东塔牌混凝土于于4月1日以自有资金2000万认购的“中融-融沛231号”产品,在近日发生延期支付,中融信托表示“本信托计划下存续的全部信托单位预计展期25个月”;2022年5月中旬,中融信托和华夏幸福合作的享融223号、享融287号也相继出现到期难兑付问题;2022年5月27日,中融信托发布临时报告称,自2022年5月25日起,中融-承安9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A1类信托单位自动进入延长期,据悉,该款信托产品属于权益类,总规模达20亿元,A类和B类各有10亿元,产品期限分别为12个月和18个月,该信托资金用于对南昌融创和项目公司的投资,最终用于融创武汉1890项目033地块的开发建设。深挖中融信托的地产“朋友圈”,包括融创、恒大、阳光城、华夏幸福、泰禾、世茂、蓝光、花样年、中南等房企都位列其中。除了频频踩雷,中融信托还涉多起房屋买卖纠纷而被买家起诉、违规投放信托资金被罚。中植资本CEO被查“中植系”的坏消息还不止于此。6月4日,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原行长蒋玉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看其履历,蒋玉林长期在宇宙行担任重要管理职务。实际上,自2020年3月26日起,蒋玉林还获委任为中植资本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中植资本国际有限公司两大股东分别为中海晟融(北京)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海聚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前者持股95%,后者持股5% ,这两家公司,背后的实控人都是中植系 。诡异的是,这个所谓实力雄厚的公司,在其官网上已经半年多没有什么活动记录,最近的一则公司新闻还是去年11月1日中植资本获奖的记录。而香港上市平台中植资本国际(HK 08295)已改名为中植科技,最新股价只有 0.255港币, 早已跌成仙股,总市值只有10亿港币出头。公司高管栏显示,蒋玉林尚担任该公司的执行董事和CEO之职。去年财新曾经曝出猛料:北京证监局联合江苏证监局将对中植系四大财富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此后,网上关于中植系可能 “ 被调查 ” 的担心此起彼伏 。至于这次蒋玉林突然被查究竟所涉何事,尚待官方进一步调查。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植系旗下的中植国际因涉“伪金交所”等问题遭点名。2022年4月21日,野马财经曾报道,在紫光重整进入交割期后,中植国际开始销售多款非标私债被充资金,如“紫光集团破产特殊机会投资项目” ,标注时间为2022年4月12日,但已经晚于紫光集团实际交割期。并且,由于上述产品均是在商丘市金登信用资产备案服务中心登记的,还遭到了包括《证券时报》在内的多家媒体的质疑,尤其是证券时报在《起底“伪金交所”》调查报道中,揭示了“地产公司、中植系在内的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中等利用“伪金交所”作为融资通道,高息吸引投资者购买其违规理财产品,规模至少达千亿元”等内幕,堪称骇人听闻!中植还好吗“中植系”经过十余年布局,已控股或参股拿下了信托、保险、租赁、期货、公募、私募等多个金融牌照,目前旗下有金融投资、并购、财富管理、新金融四大业务板块。核心金融平台包括中融信托,2020年末管理规模接近9000亿元;四大财富公司——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其中前两家累计资产配置规模过万亿元。除此之外,旗下还有公募基金——中融基金管理公司,同时曾在北京、常州、珠海、西藏等地备案了数百家私募基金,并参股横琴人寿、恒邦财险两家保险公司和中融汇信期货、天科佳豪典当行等持牌机构。近几年,在信托、财富的助推下,中植系旗下的PE公司以定增的方式参与上市公司融资,再注入“中植系”关联资产,做高市值后再质押或减持套现,形成完美的“市值管理”模式。“市值管理”模式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中植系”以二股东的身份提前进入,做高市值后默默退出,不过因为资产质量或爆雷问题,再加上2019年股市行情不好,又叠加疫情影响,“中植系”还出现炒股炒成大股东,资金被上市公司套牢的情况。目前,中植系染指的上市公司已多达50多家。“市值管理”模式下,有些标的质量较差,“中植系”已经踩雷乐视网、中弘股份、康得新、康美药业、长生生物。“中植系”已经被迫接盘康盛股份、凯恩股份、天山生物、ST宇顺等上市公司。但当资本市场潮水退去,击鼓传花游戏没有了最后一棒,资产最后只能砸在自己手里。据媒体此前报道。多位接近“中植系”财富公司的人士称,目前中植的资金池规模约3000亿元,对应资产浮亏逾1500亿元,“大部分流向了中植自己的项目,汇成资金池,在各个项目上辗转腾挪”。在2020年非标类私募基金备案被堵后,四大财富公司将募资转向了处于监管空白地带的地方金交所,备案大量定融定投类产品,“模式很简单,就是发一个定融产品,由关联机构担保,再找一个体外承销商,就能挂牌了”。曾参与中植定融产品设计的人士表示,此类非标产品几乎没有底层资产,资金多是补充中植项目流动性、借新还旧,且存在重复融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受监管,资金流向不明。“你以为踩在地面上,走两步就发现底下可能是空的,底层资产没了。”一位曾是“中植系”财富公司风控的人士称。中植系的资本神话经不起“深扒”,一如知道得太多并不会让人更快乐,若干年后,提到中植和解直锟,人们第一反应仍是有关毛阿敏的爱情故事,就已经赢了!
出品|WEMONEY研究室文|林小林自2021年3月恒天财富被投资人曝出旗下恒天天辉私募产品暴雷,同年9月遭媒体曝光。恒天近几年一直风波不断,先后踩雷乐视网、天马股份、长生生物、基岩资本。恒天财富遭到用户质疑,维权风波一直未散。近期,有投资人表示,恒天天辉私募产品暴雷后,恒天财富于2021年7月给出了一份兑付方案。方案显示,投资人以53折转让基金份额,分三次兑付。该投资人表示,部分投资人不满协议已上诉,能否胜诉还是未知数。2021年12月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突然因病离世。恒天财富是中植系旗下公司,恒天财富对此表示股东单位中植企业集团不涉及具体经营及业务开展。2022年1月中植系四大基金销售公司恒天、大唐、新湖、高晟正式宣告“四合一”组成中植基金。这一系列变动,投资人担忧会对接下来的维权造成极大的阻碍。与此同时,也让外界对包括恒天财富在内的中植系四大财富管理公司未来走向充满疑问。01部分用户已起诉恒天财富恒天财富脱胎于中融信托旗下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截至2021年11月底,恒天财富累计资产配置规模达1.5万亿元人民币,是中植系四大财富管理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家。2021年9月,媒体报道恒天财富旗下“恒天天辉共同繁荣私募投资基金”私募产品兑付困难。恒天天辉共同繁荣私募投资基金是一支股权投资基金,成立于2017年2月21日,产品由恒天中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北京恒天明泽基金销售有限公司销售。这支基金已于2021年3月3日到期,眼下基金管理人尚未按合同约定返还投资人本金和收益。投资人李雷(化名) 表示,2021年7月恒天财富出具一份兑付协议《恒天天辉私募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协议》,协议显示投资人以原始投资本金的53%转让基金份额给宁夏顺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宁夏顺亿”)。协议显示,首次兑付金额为原始投资成本的12%。在协议一年后,二年后和三年后分别兑付原始成本的10%、10%和21.04%。三年累计兑付原始投资本金的53%左右。李磊等投资人质疑恒天财富的诚意,一旦签订转让协议,也就是撇清了投资人与恒天财富的关联,如果宁夏顺亿不按照协议兑付,投资人只能向宁夏顺亿索赔。天眼查显示,宁夏顺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是一家地方金产管理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包括法人黄胡中、董事朱兢在内的多人在近一两年时间内先后被施行过限制高消费。这家公司的实力同样存疑。包括李磊在内的十几名投资人,同时向北京证监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进行投诉,事项涉及“欺诈发行”、“向非合格投资人募集资金”等罪状。恒天天辉的另一位投资人王先生表示,部分投资人已经在走法律程序了,等待法律还给投资人一个公道。王先生表示,恒天暴雷的几个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大概有30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恒天财富明显是把高风险产品包装成低风险、甚至固定收益产品。所以投资人在把钱交给恒天之时,就没有充分的风险预期。李磊表示,目前协会在回复函中表示,协会已经关注到了该机构的相关风险,并已采取相应举措。证监会统一部署调查恒天,要求其整改,并会根据整改情况再做处理。02恒天被曝利用“伪金交所”发行理财产品近几年,恒天代销或主动管理的多只私募产品曾出现不同程度的违约,也被监管责令改正。2021年12月,恒天中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因未按基金合同约定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等行为违反了多项规定,北京监管局决定对恒天中岩投资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涉事的恒天中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管私募基金数量达到74支。而这亦不是恒天财富第一次涉及私募暴雷。早在2018年,恒天财富代销的基岩“东方价值一号”、“五号”两只基金就被爆原本投资B站的钱被挪用,使得投资者血本无归。2021年,恒天还被曝出代销的旗下资管平台主动管理的嘉金、嘉星两个系列私募产品暴雷,总规模超过22亿。背后秘密也被揭露,这两个系列是由恒天财富与昔日资本大玩家徐茂栋的一场杠杆游戏,恒天财富成为隐秘而关键的资金提供方。恒天财富在实际投后管理中存在诸多失职甚至违规行为,相关风控措施沦为摆设,致使投资人财产蒙受损失。2017年恒天财富被曝出曾为乐视发行过一款名为“恒天财富稳益十二号乐视基金 ”的产品。2019年,岁兰千里资管计划投资者曾赴恒天财富宣传推介会“讨要说法”;盛世景新机遇并购股权3号基金投资者曾投诉恒天财富误导宣传;辅仁药业并购基金金元惠理开药并购二期和金元百利开药并购三期也被指存在退出困难。2021年9月,证券时报曝出,恒天财富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一款理财产品——“恒锦新稳040400定向融资计划”。这份产品在辽宁锦战登记备案服务有限公司备案,而辽宁锦战登记备案服务其实是伪金交所。一些私募基金、财富管理公司等想要发行底层资产不明甚至涉嫌自融的理财产品时,无法通过基金业协会备案,金交所便成为它们主要的备案通道。但当监管将金交所通道掐断后,它们亟需一个新的通道来满足规模庞大的理财产品的合规需求。恒天财富在该类伪金交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累计超2000亿元。2021年12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到,要稳妥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对“伪私募”、“伪金交所”等风险深入开展整治。随后证监会的相关部门致函29个辖内有金交所的省级政府办公厅,要求立即组织省级地方金融监管局和一行两会派出机构开展对辖内金交所的现场检查工作;组织召开现场检查工作视频会议,通报金交所违规案例,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可见,监管已经注意到“伪金交所”背后存在的金融风险。03未来命运几何?中植集团形成了庞大的金融板块,战略控股或参股六家持牌金融机构,包括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横琴人寿、恒邦财险、中融汇信期货和天科佳豪典当行,控股或参股五家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中海晟融、中植国际、中新融创、中植资本、首拓融盛,同时控股或参股四家财富管理公司,分别为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中植系创始人解直锟突然离世,外界纷纷猜测中植集团金融板块的未来走向。解直锟离世后,中植企业集团也宣布由中融信托董事长、解直锟的外甥刘洋暂时代理主持中植企业集团的全面工作。对此,一位财富管理行业资深人士表示,一家公司的经营和企业精神都会有创始人的基因,中植系作为国内知名的金控集团,在财富管理行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中植系发展至今,创始人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也不能忽视各个板块的职业化管理。目前来看,中植系相关的财富管理公司并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2022年1月中植企业集团发布公告称,经监管部门备案,将中植集团旗下北京恒天明泽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北京植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唐鼎耀华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北京晟视天下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四家独立基金销售公司整合为北京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四合一后的中植基金由中植财富控股有限公司、恒天财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湖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唐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晟财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加到3.5亿元。作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头部机构,恒天财富的一系列变动受到了外界的瞩目,市场对其未来走向也充满疑问。显示,我国有超过5000家财富管理公司,财富管理行业正面临着严格的监管环境,监管部门加大了对三方财富管理的清理整顿力度。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近几年,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暴雷潮出现,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底层资产虚假、夸大底层资产的融资需求(超募)、为关联公司募资。还有一些平台通过债权转让的形式降低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把不匹配客户的产品通过降低投资门槛推荐给客户。这些问题倒逼监管趋严。他认为,目前财富管理行业公司数量远远超出了牌照的数量,存在“无证驾驶的情况”。未来财富管理公司面对最大的挑战是持牌和合规经营。头部的三方管理平台的母公司都有相关的金融业务牌照,例如公募基金销售牌照、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牌照等。这也是未来三方管理公司转型的方向,尽可能通过收购等形式获取金融业务的相关牌照,但是金融业务相关牌照是稀缺资源,获得全牌照的难度较大。目前,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要实行净值化管理,对三方财富公司也带来较大的挑战。三方财富公司不仅要拥抱监管,也要满足个人和家庭综合资产配置的需要,单一的产品已经不能客户需求。
中弘大厦入口处的立柱在CBD沉睡了4年之后,北京地标级烂尾楼项目中弘大厦近期进入到了复工阶段。2020年4月份,中弘大厦被拍卖,竞得方是项目最大债权人的子公司。不过,最终的接盘者“中植系”终于揭开了“面纱”。中植系接盘中弘大厦就算已经烂尾4年,在CBD这个顶级写字楼林立的地方,中弘大厦看起来也算不上“落魄”。项目大门的左侧,带有中弘大厦名称的立柱还闪着金属的光泽,崭新一片。5年前,这座大楼作为中弘股份最核心的资产,被推向了市场。不过,未来,这个带有“中弘大厦”标志的立柱应该很快就会被拆掉了。现在的中弘大厦不是这个名字,而是“慈云寺6号楼项目”。2020年4月8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对中弘大厦进行了拍卖,起拍价为22.62亿元。在经过了15轮的竞价之后,一家名为植晟云厦的公司掷下33.12亿元,顺利竞得该项目。在整个竞拍过程中,植晟云厦出价8次。植晟云厦“有来头”,它的母公司是东富嘉吉投资管理中心。层层股权穿透之后,植晟云厦的实际控制人是东银发展。而东银发展则是东方资产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东方资产是绝对的专家,经手过的各类不良资产整体规模超过万亿元。东方资产刚刚拍下中弘大厦,业内便有声音表示,东方资产擅长处理不良资产,但针对地产项目,并不擅长持有和运营,后续的真正接盘者应该另有其人。东富嘉吉是中弘大厦最大的债主,整个债务金额达到了33.64亿元。也就是说,在2020年4月份那场拍卖中,中弘大厦实际上是被最大的债主以与债务金额相差无几的竞拍价接手了。一系列交易后,东方资产可以顺理成章地介入中弘大厦后续相关事宜。同时,针对债务偿还方面,站在债权一方的东方资产也更具有优势。不过,在竞得了中弘大厦近一年的时间里,东方资产方面一直未向外界公布对这个项目的处置计划。2021年3月31日,中弘大厦举办了复工仪式。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东方资产相关负责人出席之外,中海晟融相关负责人也进行了参与。2021年4月1日,中海晟融在官方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慈云寺6号楼项目开工仪式顺利举行”的推送文章。文章显示,3月31日上午,中海晟融在慈云寺6号楼项目现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中植企业集团、中海晟融、中建三局、东方资产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工盛典。“慈云寺6号楼项目是中海晟融在城市不良资产盘活业务中的典型投资案例。”文章如此显示。可见,最终的接手者是中海晟融和它背后的“中植系”。中海晟融是“中植系”创始人解直锟旗下的公司。“中植系”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旗下的业务包括投资、并购、资产管理和产业基金等。这个大型的集团创建于1995年,业内评价其是中国版的“黑石”。在中弘股份退市之前,其曾找到“中植系”寻求帮助。彼时,“中植系”公开回应表示,借助公司在债务重组方面的丰富经验,使得中弘股份尽快摆脱当前的的经营困境。而“中植系”究竟在中弘股份债务重组方面插手多少,一直未有详细资料。不过,可以看到,那次的债务重组或许并不顺利,中弘股份还是退市了。2020年4月份,中弘大厦的大债主东方资产通过子公司植晟云厦拍下了中弘大厦,而植晟云厦的名字中包含了“中植”和“晟融”。在2020年,中海晟融就通过和东方资产合作的方式入主了中弘大厦,后续两者之间或许还存在着项目股权方面的变更。最终,“中植系”成为了中弘大厦的操盘方。对于两者而言,不擅长长期持有和操盘的东方资产借此能够更有效地处理与中弘大厦之间的债务关系,实现债务方面的“自救”,而“中植系”也能够凭借丰富的地产项目操盘经验给中弘大厦以新生的机会。已进入复工阶段2018年8月15日,还在A股市场交易的中弘股份首次跌破了1元面值。同年的10月18日,中弘股份触发了面值退市标准,最后,中弘股份的股票被终止上市。和中弘股份一同退出市场的,还有中弘大厦。原本,这座大厦可以和CBD的中国尊、嘉里中心等写字楼一样熠熠生辉。针对中弘大厦的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致电了中海晟融和东方资产进行采访,但电话在进入转接状态后便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记者向“中植系”及东方资产方面发去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取得复工手续不算一件容易的事。此前,中弘大厦已经有53套房产进行了预售。那么,中海晟融接手之后,如何和小业主沟通协调也是一大问题。中海晟融方面表示,自2020年4月以来,中海晟融在各方支持配合下,陆续进行了该项目原建设方债务纠纷的解决及与小业主的沟通协商工作,目前已完成相关协议签署并取得复工手续。《华夏时报》记者现场看到,中弘大厦周边已经被建筑围栏封闭,仅有零散的工人进出现场。不过,记者在现场也并未看到塔吊等大型的施工设施。由于工地内部无法进入,记者采访了两位工人,但在表明来意后,均未作相关回答。中弘大厦现状但就算已经复工,以中弘大厦的体量,推向市场还需一定的时间。公开资料显示,中弘大厦是北京CBD地标级5A写字楼,整个建筑高158米,地上35层,地下3层,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6.5万平米。土地使用年限仅剩24年中海晟融把中弘大厦看作不良资产盘活中的典型投资案例。中海晟融方面表示,公司结合地理位置、周边配套、区域特点、功能属性等因素,对项目进行重新定位与设计,与有关方面通力协作,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复工。无论是大债主主动接盘自救,还是中植系的强势加盟,其都表明了这座已经在朝阳路与慈云寺交叉口沉睡4年之久的烂尾楼有了迎接新生命的机会。5年前,中弘大厦被推向市场,并对外进行散售。彼时,中弘大厦的销售均价为9万元/平米,按最小的户型160平米来计算,买下一套,也要花1400多万。在这5年间,全国的房地产市场都发生了变化,北京同样也是。中弘大厦的土地性质为商业用地,目前剩余的土地使用年限在24年左右。放到楼市上,在产权方面,作为商业地产的中弘大厦已经不算是具有优势了。记者了解到,目前,同在CBD区域的财富中心售价为2.5万元/平米左右,银泰中心和中海广场的售价也不过在8万元/平米左右。未来重新入市之后,中弘大厦能否再卖到此前9万元/平米的价格,变数很大。中弘大厦周边的建筑围栏如果以租赁为主,《华夏时报》记者从中介处了解到,当前,CBD区域的写字楼租赁均价在10-17元/平米/天左右。目前,东方资产和“中植系”方面均未详细披露后续中弘大厦的改造方向。CBD区域写字楼林立,更是不乏高档写字楼。而这也意味着后续中弘大厦会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项目刚刚进入复工状态,续建的费用需要接盘者承担。而此前预售的53套房源并不在2020年4月份的那场拍卖范围内,如果按照最小的户型160平米计算,这53套房源涉及到的总房款超过7.6亿元。续建成本加上至少7.6亿元的预售款,以及未来不确定的房价水平,“中植系”和东方资产从中弘大厦身上能否盈利?还要拭目以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植融云(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