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专生考研成功率翻盘的机率大吗?


2014年参加高考,考了整个高中最差的一次,462分,当年的安徽理科一批是489。
分数出来后,由于那会我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一直等到出分当天中午才让姐姐帮我查到分数。知道分数后像天塌了一样,从来没想到自己考的这么差,只过了二本二十多分。我就读的高中虽然只是一所县高中,但是在我们老家那一块却很有名气,每年都有几个考上清北的。高一入学的时候,我是在普通班,高二分班考试后,我作为原班级唯一一个考进重点班的学生,我以为我高考怎么也会考上一本,因为按照往年的数据,理科重点班绝大多数都会上一本。事实也确实如此,最终我们班71个人,61个上了一本,只有10个是二本,而我是这十分之一。
刚出分那会也是哭的稀里哗啦,哈哈哈,吵着要复读。好在家里人没有也怪我,反而一直安慰我,觉得考的挺好的了。后面在哥哥的推荐下选了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至于学校,自己不懂,老师也不太了解我这个段位的学校,于是稀里糊涂的填了一个湖南的二本学校。
虽然没有复读,妥协着去上了大学,但高考失利在我的心里还是埋下了一颗悔恨的种子。以致后面很长时间(一直到现在),我还能时常梦到自己在高三的考场上,然后被惊醒。上了大学后,为了弥补高考的缺憾,我从大一就下定决心要考研。然而上了大学我才发现,二本的大学里学习氛围很一般,只有少部分同学在认真学习。
我们本科学校没有保研的资格,要想读研只能自己考,为了了解考研,我在网上疯狂的搜寻考研的相关信息,考研目标院校、往年上岸的师兄师姐、考研专业科目。可能是目标的推动力吧,那时的我仿佛充满了动力,我认真的学着高等数学,专业课,英语四六级。凡是对考研有用的我都很重视。在大家都不怎么学习的情况下,不出意外我的成绩在专业一直名列前茅。很快到了大三,到了备战考研的时候了。我很慎重,我知道我准备了三年的初心是什么,我对比了往年学院的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的经历,下定决心报考了专业领域内一所知名的985高校。说实话,我很没有把握,要知道,在竞争激烈的考研考场上,一个二本学校的考生要顺利录取专业内顶尖的985学校是有极大风险的。但高考的失利的遗憾我一刻也没有忘,在我看来只有考进985的研究生才能弥补。
2017年是我二十多年第一次一整年没有回家,我在本科学校备战着考研初试。七月份的酷暑难耐,周围一起备考的同学一个个放弃,我的心也开始焦躁。担心失败,担心重蹈高考的覆辙。但这一次我学会了排解自己的心理情绪,学会了自我安慰,心里默默暗示自己尽最大努力就好,就不会有遗憾。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也很慢。
2017年12月23号我踏进了考研的考场。或许是胸有成竹,或许是即将结束几年来最看中的事,考场上我少了高考时的紧张,多了一份沉稳和平常心。没有意外,我考了不错的初试成绩,372分,在18年我所报考的那个学院初试成绩中名列前茅。2018年春节过后,我早早的开始准备初试。根据我在网上找的资料和咨询往届的学长学姐,得知我所报考的学院是导师制。复试如果有导师要你,你就可以被录取,如果没有导师要,你的分数再高也没有用。于是我根据学长学姐的建议,开始疯狂的邮件联系报考学院的导师。然而大多数都是石沉大海。我知道我的本科学校不好,即使初试分数还不错,也很难得到导师的青睐。为了不留遗憾,我复试前早早的来到了所报考的学校。我直接来到了所报考学院的研究院大楼,挨个实验室敲门去咨询老师有没有名额。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可真是充满了勇气,拿着自己的简历一遍遍推销自己,哈哈。虽然被拒绝了很多次,但最后还是找到了了导师收留我。最终我的初试复试总分800多分,在所报考学院应该是第二名录取的。
现在研究生毕业也两年了,单论工资也不比绝大多数当初高考就进985/211的差。虽说用工资来衡量一份的工作的好坏不合适,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大家评价你的工作往往是通过工资。
回到正题,“高考失利可以考研复盘吗?”,就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觉得是可以通过考研来弥补高考的缺憾。但注意,仅仅是弥补,高考,在今天的中国来说,仍然是一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没有之一。即使你考研读了名校,但第一学历永远无法改变,有些看重第一学历的行业你永远无法触碰。如果你真心觉得高考失利了,不是你真的水平,相比寄希望于四年后的考研,我觉得复读是更好的选择。且不说在考研愈加竞争激烈的今天,即使是几年前,我们本科专业,参加考研的有100多人,真正一志愿录取的也只有四个人。当然,每个人的看法都是基于自己的经历和眼界,没有对与错的说法,只有合适与否。
复读也好,考研也罢,都是学生时代最纯真的追求,加油吧。
大学是一个在身份上完成从 学生 到 为自己行为负责的 社会人 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不能有的心态就是,盲目地和别人比,和心中的某个目标,某个假想敌去比,企图通过做某件事情,来实现扳回一城,逆风翻盘的目标。因为,离开了学生时代,就没有人再像中学时期一样,和你在同一个世界,同一条赛道上,与你进行非常纯粹意义上的比赛了。在学生时代,线性是最大的特点,无论你们平时做的事情有多么不同,你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初中毕业时的中考和高中毕业时的高考。在这种标准化考试面前,参与考试的人,人人平等,你比别人高一分,你就永远有优先选择权,在分数这个层面上,你就是高人一等。但等你进入了大学后,人生的竞赛开始变得多样化和多元化了,有可能你还在想着在大学的各种考试排名中压别人一头,但别人的心思压根儿就不在这上面,别人读个大学,能保证刷个学历顺利毕业就行了,在别的赛道上,早就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并且已经暗自努力了很久了。就这么你闷声较劲下去,别人也闷声照着自己的小目标走着,等到毕业的时候,你拿着觉得可以碾压别人的成绩准备炫耀一番时才发现,原来你做了什么,拿了什么成果,别人不是压根就不在乎,而是根本就看不到,因为别人有别人的事情,对于你怎么样,他们毫不关心。所以,你问,高考失利了,可以通过考研翻盘吗?这个问题其实更应该问你自己,你自己的就业目标是什么,你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就业和人生大目标,通过读一个差一点的本科会无法实现,但是如果再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的研究生,就能实现,那考研就可以翻盘,或者说,通过考研就可以弥补更合适。如果不能,那你没得选,要么换个目标,要么马上回去复读。选择考研而不去复读,是你实现人生某个目标的第二条路,而不是和谁比的翻盘路。因为翻盘是学生们经常会有的心态,会有这种心态的人,把人生中所有的事情,都变成了和某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假想敌的比赛,然后就会把所有事情转化为具体的比赛,为这件事情找到某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和目标,最后就是强行把一切人和物都带入到这个从头到尾都是自己臆想的比赛中。最后就演绎成了一个,自己陶醉其中,外人看起来却莫名其妙的事情。这就好像街头一个人,在哪里自言自语,好像在跟别人聊着什么,但他的面前却什么都没有。直到比赛结束的那一刻,沉醉其中自言自语的人以为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赛果,迫切地要去领奖和炫耀,却发现,这场表演从始至终都只有他一个人,而他想象中的那些应该要配合他表演的人,从来都没在过。所以,进入大学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下你的和别人比的执念,专注于自己内心真正的那个目标。这一代多考几十分,少考几十分作用会更小,小很多,读书的作用只是为当螺丝钉而准备。高考的作用的顶峰是在恢复高考那几年,我的导师,博导那一辈就因此受益,他们本科毕业就留在了高校,我硕导告诉我,他是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的大学,他大学同学里除了死了的和进去的,不少行政职务在正厅及以上,有两个同专业同学是工程院院士,一个专业一年总共三工程院院士。这种情况放到现在是完全不敢想象的。到了70后,谁学土木,谁开挂,我相信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比如中建,中铁建的建成和改制时间是1984年和1990年,如果这些年份里选了土木的人,一般会被直接分配到这样的央企总部,然后大基建开始那一刻,只要没进去的,现在手里一到两个小目标都是混的差的。再到80,90后及95前,产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是创业潮的涌现,75到80后是这个世界经历过最疯狂时代的人,他们看到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腾飞奇迹。中国的人口红利所能创造的物质改变速度能够让任何人迅速积累财富,实际上在198x年到201x年里,来中国进行投资的外国人也享受了巨大的红利。但是这个红利的利用到今天,不敢说结束,起码增速放缓是必然的。因为人口红利的粗糙释放会导致很多后果,竭泽而渔必须过度到从长计议。高激励型的经济体系,导致了高度焦虑和许多不尊重人类行为特点的处理方式诞生,比如996,007。包括过度依赖人口红利激发制造业发展,到经济周期时引发失业潮,也是在这个问题之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认识到,未来的就业目标依靠两件事而决定,第一,经济发展是否依然依赖高激励体系?如果继续依赖,那么大部分人必须选择新兴理工科,因为不选,将没有新的增长点,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失业。第二,如果不依赖了,大家各司其职,遵守劳动法,严肃税制,央企国企的投入占比下降,市场主动调节的作用增加,收入差距放缓,内循环增加,减少焦虑倡导平和,则包括娱乐,文旅,心理服务,文化创意,医疗旅游等轻服务业也会被随之发展起来。我更希望是第二点,让更多的人因此而有选择,通过慢激励休养生息,慢慢进步,大家不再通过焦虑不安的情绪而打鸡血,反而是各自发挥才能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无法再因高考而获得大收益,这是事实,而被无限的卷入考研,甚至读博的焦虑循环之中。并且在这个中间,也没有真正培养出多少真本事出来,仅仅是为了完成向上爬的目标而奋斗,这其实是糟蹋人生的一种表现。无法精进,无效内卷。不管是哪种,静下心来学好东西,世界很大,机会也很多,如果上了一本线,再去复读弄个211,那还不如选个有利于自我发展的专业,精进专业,学好语言,多几条出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专生考研成功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