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考研提前准备做好准备?

有效准备考研,拒绝假努力,不做无用功。先要了解考研一些基本常识比如考试的形式和科目、学硕专硕的区别、一区二区的划分、以及考研的具体流程,目标院校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公布时间等等。其次,要认真评估自身实力,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然后,就是准备复习资料,制定可行计划,踏踏实实开始备考啦。首先, 了解考研基本常识一、考研的形式和科目简单地说,研究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大部分:初试总分为500分,包括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满分各100分;不考数学的话是两门专业课(专业课一、专业课二),考数学的话是数学和一门专业课,满分各150分,这样4门总分500分。管理类联考总分为300分(英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200分);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命题方式: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全国统一命题;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其中公共课的试卷结构:政治: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 形势与政策16分英语:完型填空10分,阅读理解A 40分,阅读理解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 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数学:理工类(数学一、数学二),经济类(数学三)数学一:高数60%、线性代数20%、概率统计20%数学二:高数80%、线性代数20%数学三:高数60%、线性代数20%、概率统计20%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同等学力(专科生)需加试两门专业课,加试成绩不计入总成绩但必须及格。总成绩=初试成绩*X% + 复试成绩*(1-X%)。如果X=50,也就是说有的学校初试复试成绩各占一半,那复试就占很大比重;有的学校X=70,也就是初试成绩权重较大。然后按综合后的总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在此推荐一下知乎知学堂官方的考研训练营——【小白偷跑计划】,可以把收集考研信息、制定学习规划、筛选学习资料这些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用在学习上,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现在,知乎知学堂官方推出的这个讲座可以做到这些!从考研趋势深度解读、院校专业选择攻略、科学的备考规划一应俱全。全程为你保驾护航,助你上岸一臂之力!重点hnbln是现在免费的:二、考专硕or学硕专硕和学硕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选择:1、报考条件不同学硕的报考条件为: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毕业证;高职高专毕业满2年或2年以上的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而专硕的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要求有一定工作经验。2、考试难度不同对大部分专业来说,学硕比专硕要难,比如: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特殊情况: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专硕考的是英语一);学硕要考数学一、数学二,或招生单位自命题数学,难度较大,而专硕多数不考公共课数学或考数学三,难度相对较小;。3、学制不同学硕一般为3年,现在有的是2.5年,那半年实习,专硕一般2年,今年可能有调整。同是教育专硕,陕西师范大学是两年,西北师范大学是三年,具体还是要看目标院校当年的招生简章。4、学费不同学硕的学费一般来说是 8000—12000/年,而专硕的学费则要高一些,是学硕的两到三倍,不过现在各高校都要奖学金,可以弥补学费这一块。各学校学费及奖学金政策不同,具体还要看学校的招生简章。5、对调剂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学硕的初试科目可以涵盖专硕初试科目或达到专硕考试难度,因此学硕可以调专硕调剂,而专硕不能调剂到学硕。例外情况:临床医学专硕则相反,专硕可调剂到其他专业,学硕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专硕。具体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总结一下我的建议是:如果本科双非又想考名校,建议专硕;如果有读博的打算,建议学硕;如果想要复习更简单、轻松一些,建议专硕;如果高校专硕不安排住宿,对于经济状况不佳的考生,建议学硕。三、考研区划和分数线考研地区按照所报考学校的所在地方分为一区和二区,一区比二区经济发达,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此外还有34所自主划线学校(985高校)。一区:北京、浙江、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南、江西、重庆、四川、陕西21个省市。二区:内蒙古、广西、甘肃、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市。34所自划线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 四、考研具体流程以22年考研为例,考研具体的流程:1、21年9月研招院校发布招生简章招生简章是招生单位(高校或科研院所)颁布的介绍文件,主要是向考生介绍学校的状况、报考条件、报考日程、联系方式、学制、费用等事项。关注重点:报考条件、报考日程、录取总数、参考书目。虽然每年新的招生简章绝大部分都会继承之前信息,但是还是可能会有一些改动,所以千万不要错失信息,可以每天花一点时间去了解最新的信息,结合自身的条件以及地域发展思考,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专业,这是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为其他准备工作明确方向。其中考研大纲发布——9月份左右,包括两类:公共课考试大纲和专业课大纲。公共课考试大纲包括考研政治、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试大纲,每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根据往年的经验都是在9月公布的。专业课考试大纲包括教育部统一公布、各招生院校公布以及不公布三种类型,其中各大院校公布的时间一般集中于6到9月。一般来说每年的大纲变化都不会很大,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复习。等到新大纲公布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对比,理清大纲的新变化,以免发生复习方向错误,遗漏知识点。2.、21年9月网上咨询周——9.22-9.26关注重点:原则上可以咨询任何问题,如:报录比、真题、推免人数、报考要求等等。学校方面都会给出回复,虽然有些问题可能并得不到正面回答,只是很官方的回复,但这可是提问的良机,还可以电话咨询目标学校研招办。3、21年9月底网上预报名每年考研正式报名前,研招网会开通考研预报名,预报名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考生了解报名流程,另一方面则是缓解集中报名造成的网络访问高峰。关注重点:研招预报名的信息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有同学在预报名期间已经生成了报名号,且完成报名缴费,那么在正式报名时不需要重复报名。4、 21年10月正式报名正式报名和预报名的性质是一样的,预报名只是提前填写报名信息。同时在报名前,大家要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今年的报考条件,再仔细谨慎报名。5、 21年11月上中旬网上确认网上确认的时间是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自行确认和公布的,考生需要上传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等进行确认,并采集图像信息等。6、21年12月打印准考证7、21年12月底考研初试8、22年2月初试成绩查询来年春天出成绩,同时及时关注研招网国家线及各自主划线院线的复试成绩线,早做准备。9、22年3-5月考研复试(调剂)复试一般流程(1)提交材料。复试前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包括体检证明、本科成绩单、身份证等等,这些材料通常会在复试通知中说明。(2)笔试。笔试一般是考与初试科目不同的专业课。同等学力考生另外加试两门专业课,加试科目不计入总分,但必须合格。(3) 面试。首先是个人陈述,通常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姓名、专业等基本资料,一般需要3-5分钟。考生可实现准备一份陈述并联系熟练,上考场时就能从容应对。个人陈述之后,面试老师会就专10、22年6-7月拟录取后调档其次 恰当评估自己,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五、全面恰当地评估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考研择校也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说得白一点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斤两,自己考研的上限”,在此我们可以借助一下SWOT分析。即Strengths:自己的优势,包括学习能力强、有意志力、自制力及对节奏的把控、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等。Weaknesses: 自己在以上方面的劣势,学习底子薄弱、易受到干扰等。Opportunities:考研过程中面对竞争对手,自己的机会在哪里,掌握了哪些资源。Threats:考研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如考研信息不畅,过分依赖辅导班等。通过SWOT分析,对自己的考研状况有一个有初步的认知。如果自己的短板比较明显,那还是保守一点,以上岸为目标,求稳妥较好;如果自己的优势更加明显,那放手一搏,冲击一下985/211名校也无妨,即使不成功还可调剂嘛。六、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1、筛选流程在充分了解考研的科目之后,为了更好地制定学习规划,首先要确定报考专业和报考学校。因为即使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也有可能不同。例如报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个专业,上海财经大学的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数学一、经济学;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西方经济学。专业课完全不一样;而且虽然数学一和数学三都叫数学,难度差别很大:图1. 上海财经大学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初试科目图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初试科目选校选专业很重要,但历来又是让考生困惑的问题。全国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单位共有800多所,专业更是不计其数,这么多学校和专业,到底该如何挑选呢?推荐按照图的模式,先选择专业,然后进行粗筛筛出3-5所学校,然后再进行细筛,最终确定报考学校。2、确定学校和专业一般来说,专业选择靠前。专业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专科原专业和自己喜欢的专业。两者经常并不重合,这就需要取舍。原专业最熟悉,报考限制更少(有的学校不允许同等学力跨专业);而喜欢的专业学起来效率更高,提分更快。也有的考生只为了考上研究生,哪个专业容易考选哪个。这样做有一定投机性,风险比较高。首先很难界定哪个专业容易考,试题简单的专业很可能考生多、分数线高,这样到头来并不一定“容易”。再者,如果选了毫无兴趣的专业,学习起来很难受,也不容易考高分。还有人说,“本科看学校,研究生看专业”,也是有一点道理的。在报考时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自己的本科专业如何,要不要跨专业报考,将报考专业与报考学校的优势领域和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择校之道”,当然也可以按照个人偏好进行选择。如果难以确定专业,可以选择两三个备选专业,依次粗筛和细筛。2.1粗筛粗筛主要考虑因素有学科排名、地区、学校报考限制。此阶段比较快,大概一两天就能完成。教育部已公布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以查询各校的专业实力。如图所示,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输入或点击专业名称,就能看到分级排名,从A+到C-共九个级别。一般而言,学校排名高,某一专业排名也高;但是例外也很多,有些二本学校某专业的排名甚至超过211、985名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相应范围的若干学校;也可以按照“冲一冲”、“求稳”、“保底”的标准,选择不同范围的学校。学校所在地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想在上海就业和发展,当然应该优先考虑上海的学校。这样毕业季实习和找工作都比较方便,此外上海学校的毕业生落户也比外地学校有优势。简单地说,下载最新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根据自身条件(英语是否过四级、是否有自考成绩等)和备选学校的限制条件,排除那些不能报考的学校。通过以上三个条件,筛选出若干所学校,一般以3-5所为宜,然后进行细筛。2.2 细筛细筛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招生人数、历年报录比、试题难度、风评。这一阶段比较慢,可能花费一到两周,主要因为信息少,难获得。3、需要详细了解的指标:3.1 报录比——报名与录取比例,可在招生院校的官网或中国教育在线上查询,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该专业的火爆程度。3.2 分数指标——国家线+学院复试线+实际录取最低分+实际录取最高分。3.3 目标专业学科排名——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确定好目标院校后,一定要去查看这些指标,结合自己的能力来选择。3.4 计划招生人数——在招生院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或专业目录里一般都有说明。3.5 报考人数——这是个较关键的信息,反映这个专业的报考热度、竞争激烈度,从中也可大致看出潜在的竞争对手有多少。3.6 实际录取人数——随着复试、调剂的进行,各大高校的拟录取名单也陆续出炉,在学校有研究生官网或各院系官网都有公布,可以查询。3.7 推免人数——有些名校热门专业推免名额可能会占很大比例,那么留给统招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就更激烈,难度更大。因此推免人数是个重要参考。从以上人数可以准确算出该校该专业的报录比。此外,还要关注下复试比例及最终成绩计算方式。差额复试比例越高,当“炮灰”陪考的同学越多;复试、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越高,学校的自主程度越大。通过以上流程,基本可以确定报考学校,接下来就可以做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学习了。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考研选校选专业马虎不得,需要同学们认真权衡考量,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别忘了来知乎考研训练营看看,听听这个讲座,现在是免费的:再次 准备复习资料、制定计划,科学备考七、购买或查询资料的渠道目标学校的历年真题非常重要,专业课考什么?哪些是重点?历年真题就是最好的答案。许多考题直接关乎学校在该专业领域的研究动向,你不研究研究怎么行?至于在哪里购买,1、首先考虑官方购买渠道,有的学校在其研究生院网站或者各学院的网站上有这些资源,找到之后要第一时间下载下来。但很多学校官网上并没有,可以打电话问下研招办,我当年考研的时候很多学校研招办售卖专业课历年真题的,所以可以先打听一下学校研招办有没有;2、其次,如果你离目标院校比较近的话,可以去附近打印店看看,他们也卖历年真题的;3、当然,如果在淘宝或是师兄师姐那里买,也有擦亮眼睛,注意甄别真假信息,见到货再付款。最好能找到最近几年(最少3到5年)的真题试卷,看看每年各个章节考了多少,确定哪些章节重点考察(尤其是每年都考的),哪些知识是次重点(个别年份出现)哪些章节是从未考过的。哪些知识点容易出主观题,哪些知识点容易出客观题。还可以试试下面几个渠道找找看: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还有知乎知学堂精品课程,不知道你就out了!是由知乎官方推出的,性价比很高,从选择学校和专业,到数学、政治、英语和专业课各科学习指导,紧扣考研重难点。有真题有高质量的模拟题,省却你搜集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专人负责答疑,即使小白也能弯道超车,所以叫【小白偷跑计划】,点击卡片即可领取,重点是现在免费:除了学长学姐、学校附近的打印店这外,考研帮、考研论坛、各微信公众号、考研交流群等等,能找到可靠资料的渠道,同时要注意甄别真假信息。八、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首先,保证充足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备战23考研,一定要找出自己大脑最兴奋的时间段(最好是在白天尤其是考试那个时间段),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直到考试。形成规律的生物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备考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全职备考的同学要保持每天不低于8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其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切实执行。考研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制定计划自然也是。在了解考研的科目之后,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复习时间。从大的方面说各科整体规划、需要几轮复习,可以分成三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往小的方面说包括每月进度、每周计划、每日计划。长计划,短安排,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而把握自己的复习节奏,避免前松后紧、临阵慌乱,有利于督促自己。考研复习还是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第三,根据各学科规律掌握正确的方法。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复习方法和侧重点,总体来说文科需要背记的多,理科的计算和逻辑分析较多,各科复习方法不同,应遵循学科本身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第四,有效利用历年真题。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比较稳定、规范的考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无论是题型、难度,还是范围、重点都有相对连续性,不会变化太大,甚至有的知识点还会一再出现,所以,研究真题有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难度,明确复习目标。尤其是英语,你把真题吃透了,单词掌握了,过线没啥大问题。建议选取近三年的考研真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遍,分析错误之处和猜对之处,然后你就知道你的工夫应该花在哪里,你的解题水平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了。这个方法随时可用,从一开始直到考前,它能帮助你更好的把握今后的复习方向。专业课试卷只要指定参考书没有很大的变化,能复印多少年就复印多少年,考研的风险可能更多来自于专业课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不确定性,得到更多的专业课试卷可以大大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不能仅仅依据一两年的专业课试卷猜测哪些会考不会考,专业课可能经常出乎你的意料之外。经常会有一些你考前觉得有点偏甚至很偏的题目,所以要尽量多地搜集历年专业课试卷。考研英语背单词要多重复、重复、再重复!考研英语不管是完型还是阅读,对词汇的考察很关键,而很多同学最头疼的就是背单词了,短时间内要熟记大量词汇,并且还要了解这些单词的精确含义。那么单词怎么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但有一点共识,背单词一定要重复!重复!重复!不只是背,还要反复的看。说说我背单词的几点体会:a.在学习中我把考研单词分为四类,不同层次,着力点有轻有重其实考研5500单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中学大学已经非常熟悉的,这对我们来说不能算是考研的生词,而那些出镜率高的高频词相对来说就比较重要。这些高频词、重点词、必须会背的词,我把它归入一类词,非常重要词,要求自己会背会写,熟习其用法(能加以运用,写出正确的句子或表达)。二类词,重要词,会背会写,了解其用法。三类词,一般词能认识,了解其词性及“亲属”(词根词)。四类词,生词不认识,大概能猜出词性,词义,实在猜不出,大胆略过,专有名词较多,涉及各学科领域的学术词汇居多。b.机械记忆与分类、联想记忆相结合要背的单词虽数量庞大,但是有一定规律可循,死记硬背式机械记忆只能占其中小部分,大部分的词汇需要大家善于分类总结,理顺单词之间的关联,例如形近词、近义词、反义词、熟词新意等。c. 背诵单词与阅读、语法相结合,同步进行中建议在此过程中可以自己动手整理单词本(如阅读中遇到的考纲内的重点单词、词组、习惯表达等),一段时间后,大家会发现自己也可编一本真题词汇啦!学英语到后期拼的就是词汇量,词汇量越大,做题就越快越顺手!d. 有效利用时间背单词与做阅读做真题需要系统的大块的练习时间不同,就是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刚起床时、临睡觉时、吃饭前,等公交车时、学其他科目学累时……都可以好好利用起来背单词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战24考研,早着手早准备,赢在起跑线上,就得比别人多努力!祝考研成功上岸!加油!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大一大二如何为考研做准备,这6条必不可少要尽早的确定考研的专业和院校,以此为目标做出更细致的学科规划,把考试大纲的范围尽可能做全面的了解,然后选择一个比较有助于学习的环境。
确定报考专业和院校这是考研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将对你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仔细规划。有能力的前提下,优先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明确自己的诉求,不要一味追求热门专业,要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综合实力进行考量。制定公共课和专业课复习计划每天制定好不同科目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目标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是有计划地学习会让人不容易陷入学习焦虑,另一方面就是学习顺序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公共课分为英语、数学和政治,前两科可以尽早开始复习巩固,尤其是英语单词,这是每天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复习,加深自己的记忆。数学则是需要吃透知识点,这样才能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多得分,复习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休息的时间来调节自己的身体状态。专业课在确定好书目和备考资料之后,要先掌握专业课框架,每天按部就班的学习,而且要和公共课交叉学习,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及时整理知识脉络,便于以后拿出来反复巩固。考前一定要详细了解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可以带什么,不可以带什么。将自己需要的证件、铅笔、签字笔、橡皮、尺子等等统一放在透明笔袋里。提前在考点周边订房,争取减少路途上的时间消耗,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良好的休息。这些准备都做好后,考研就可以顺利进行啦!希望各位都能上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提前准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