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论文?

不熬鸡汤,说有用的,这篇回答可以节省你90%的时间精力去找问题。本科双非一本,一战上岸东南大学,同为工科,和你的情况可以说一模一样了,考研双非到985,你可以当做参考!大一能有考研的意识,且对未来有如此明确的规划,非常非常棒,最后的成功一定属于有心人和有准备的人,这点比我当年强太多了。258赞,2010收藏,收藏和赞同离婚了吗?快10倍了,请各位觉得有帮助的小伙伴帮我点个赞呀,这是我持续更新最大的动力,就行你考研过程中一个个正反馈一样~我大一时还在想着要不要找女朋友、土豆的小说好看还是水东的小说更大气、能不能兼职赚点钱出去旅个游等等这些P事。考研,离我太遥远了,我还小,同时我就是一咸鱼,没考虑过。所以,你比我当年觉醒的太早,这点非常好。大一的重点在于:搞清楚考研的流程、细节、老师、用书等基本问题,多看别人上岸的高分经验和失败经验,收集自己专业的高校信息,更有心的同学甚至可以提前进入到考研交流群,跟着这两年的同学系统的走一遍考研过程,相当于是提前模拟演练了,等自己真正考研时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考研老司机了。并不是说大一就要直接开始准备考研,这不现实,因为我们还没学高数、线代、概率论,也没学政治、专业课,所以直接去看复习全书、去看考研视频,那就是扯淡。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想想要不要把考研作为你后续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和恋爱、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赚钱等环节是一样的,考研只是你大学生活可能的一部分,但我应该是重要的一部分。哪怕最后保研或决定不考研,但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后的不考研,而不是一拍脑壳决定的不考研!同样,哪怕最终决定要考研,也一定是对自身情况综合权衡后的考研,而不是脑子一热的随大流去考研!看完这篇回答后,你要做的是:找到目标院校对应专业的考研交流群(Q上直接搜索:xx学校xx专业考研,注意筛选下和防骗),然后潜水观察,搞清楚专业课用书、报录比、复试比、是否歧视等具体细节性内容,同时可以观察两届同学选了哪些老师、他们用了哪些书、他们在考研初试、复试过程中踩了哪些坑,在他们复试后还可以直接找到上届上岸的学长学姐请教最直接的上岸经验,拿到第一手资料,这些对于你大三至大四的那场终极战斗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就这一条是否就值得你一个赞呢?)另外,有个建议,作为女生,大一,机械专业,真的不考虑换个专业吗?我弟弟本科就是机械专业,硕士机电子,本科211,硕士985,机器学习方向,但他让我劝你最好转个专业,比如电气、计算机等,可能将来会更好,这点供参考。考研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选择适合的考研学校,所以大一开始就可以有意识的去关注考研择校的问题了!对于考研择校一定要慎之又慎,选择学校一定是平衡我们的野心和实力后的结果,不然一年努力真的白费了,甚至有些同学考到了400+还是被淘汰了!可能你会说,我不懂得如何收集大量的考研学校数据呀?没关系,幸运的是知乎利用其大数据综合得到了很多学校的一手分析资料,并形成了资料合集,免费做成了考研择校的公益讲座,点击下面蓝色卡片里的“免费参与”就可以加助教的微信就可以获取「择校数据包+三大公共课笔记+网课」!(重申一下,现阶段了解考研,看下面的免费课完全足够!仅有200份是免费的!)大一开始准备考研,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呢?一、大一确定要考研,大学四年怎么规划?我们先了解清楚考研的时间和考试科目,然后再去规划大一到大四具体安排。本质上,我们需要规划的时间仅仅是大一、大二、大三下和大四上的备考期的任务。1、大一到大四应该如何规划考研?01 大一规划大一时,对于数学(高数、线代和概率论)、专业课、政治等都是刚开始学,甚至有些学校的概率论是放在大二学的,有些专业课也会在大二才学,所以大一的任务只有三项:1、搞清楚考研流程,初步择校下面第三部分里我会手把手教你如何查找要考的那所学校的1. 考试科目、专业课大纲;2. 近10年分数线、单科线;3. 近10年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4. 加权成绩初试复试比例;5. 复试面试组成;6. 是否歧视双非或外校;7. 目标院校学长学姐上岸经验等方面的细节内容。同时,像开头说的那样,潜入你要考学校的考研交流群,作为旁观者看看别人怎么考研的,积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等我们真正上手时就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2、学到对应的科目时,学深学透大学里很多同学学东西并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准备期末考试,所以平时大家都是松松垮垮的,期末才会紧张突击,并暗自庆幸。对于你就不一样了,因为你有规划考研部分,所以学到高数、线代、概率论、专业基础课、政治等课程时,可以多花心思学深学透并多做题。如果嫌弃嫌弃自己学校的老师水平不够,可以考虑找一些精品课来学,获取方式也很简单,学校电子图书馆、b站、慕课、某宝、拼爹爹等都可以轻易获取,同时注意多做题,甚至你可以直接听考研对应的视频,可能效率更高。视频问学长学姐要一下,他们网盘很多。3、享受大学生活,努力向上生长毕竟大学了,享受下大学生活,我们需要把学习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但不应该是唯一的位置。大学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社团、班长团支书等等都去试试,大学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开心扉走出去,练习自己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大学四年,我当过两年班长、一年辅导员助理、年年都有奖学金、有拿保研的资格(虽然放弃),大三准备考研,一战上岸985。和女朋友(现老婆大人)赚钱去看了n次五月天演唱会、去青海湖环线、川西、凤凰古城、泰山等n个景点,在四川牛背山封山之前徒步牛背山(人生中的第一次徒步)等等。所以,我想我对大学是很有感触,希望大家也不要局限,最好的年龄一定要多尝试,后面才不会后悔。02 大二规划大二时继续按照大一那样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应该将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考了。虽然我六级一直没过,但我每个学期都考呀,是真的考不过(主要是裸考),呜呜,包括大四上的那一次,研二才过6级,太废了。1、继续潜入考研群,见习学长学姐备考过程这个过程中你会见到很多很多,比如水群的大佬、比如平时复习很好最后没考好、比如大家遇到的很多问题、比如上岸的学长学姐的特质、比如骗人的勾当等等,你都已经是大孩子了,自己体会。同时,我们在大二这个阶段一定要多看看考研经验贴,包括公共课的高分复习规划和我们要考的那所学校的已经考研上岸的学长学姐分享的经验。比如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政治的复习经验,除了看知乎上的一些文章之外,还可以去看看一些高质量的公益讲座,比如知乎知学堂官方用大数据统计平台所有考研文章后做的考研资料合集,里面对对考研英语、数学、政治如何获取高分给了非常具体的说明和解释,尤其是各科的具体时间安排和高分技巧,花1小时时间认真看完,磨刀不误砍柴工,等真正复习时就会像冲了超级vip的人民币玩家一样如鱼得水,一种作弊的感觉!2、继续学透学深对应的考试科目3、参加本专业的各种比赛比如大创、各种竞赛、数学建模等等,不要想得很难,其实这些比赛很水的,知乎上有很多经验贴,好好看看,水个省一、全国三等、二等的其实很easy,比如我在研一就水了个数模的全国二等,跟对人很重要。为什么要参加比赛?因为在复试中这部分是有分的,同时,还可以多参加下老师的项目、争取发论文和专利,非核心的论文非常好发,同时实用专利也是非常easy,但这些都会成为你大学中非常有意思的一部分,同时可以作为你考研复试面试时的加分项。03 大三规划大三上你还可以潇洒一波,大三下的寒假开始就要认真准备考研了,关于考研复习的这部分,我不再赘述,自己去看我写的5.2万赞的考研高分经验,详细记录了我是如何从双非一战上岸985的全部过程和经验,认真看完,你觉得对考研完全不迷茫了!考研的具体流程是什么样的?大一准备考研会不会太早了?大三、大四一定要有苦行僧般的意志,二战的滋味一点都不好受,每年60-70%的考不上研究生,二战很不爽的,切记,既然准备考研了,就尽可能的准备充分。04 大四规划大四上还在考研的热战期,一直到大四下的3月份,能否拟录取就确定了,这之前完全静心复习复习就行。3月之后,好好准备毕设,然后给自己准备毕业旅行就行。同时,写一篇考研成功上岸或失败的经验贴来给我投稿,给后来者更多的指导,哈哈!05 大学四年的总体建议进入大学后,从封闭管理的高三生活进入相对宽松、可自己安排的大学生活,可能是因为压抑的太久,很多同学开始放飞自我,无节制的玩游戏、看小说,放飞自我。打游戏、看小说等等这些事情我觉得都是可以做的,但是同样我觉得应该有节制。我觉得大学最好的状态就是:有上进的心、有具体化的规划(关于考研、职场、恋爱、成长等等),放松节制有度。我觉得大学最大的用处是:用4年的时间慢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干的精神。多去图书馆、多出去走走,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世界、有趣的灵魂和有趣的风景。2、考研什么时间考?考研初试一般在大四上,一般在每年的12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进行(圣诞前后),考研时间如下:周六 0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100分)或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周六 14:00—17:00:英语(100分)周日 08:30—11:30:业务课一(数学或专业课一)(150分)周日 14:00—17:00 :业务课二(专业课或专业课二)(150分)我们一般从大三下开始准备考研,准备充分点的同学可能会从大三下的2-3月开始,自信点的可能从5-6月准备,比如我当时就是从3月开始看经验贴和背单词(我英语很差),5月正式开始进入复习。所以,从大一开始,你还有大一、大二和大三三年的时间可用于准备考研,前两年更多侧重在:学习专业课、数学、政治和英语时,多用些心,学深学透。如果嫌弃自己老师讲得不好,可以去看国家精品课,直接知乎上搜谁讲得好,B站基本上都有视频,是在不行万能的某宝和拼爹爹,几块钱的事。3、考试考哪些科目?01 考研英语考研英语一: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考研英语二: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5分+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分;考研英语一难度大于英语二;02 考研数学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具体内容分布如下(2021年数学修订大纲):数一: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数二: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不是每个专业都考数学,不考数学的专业很多,但国家线一般较高。不同专业考到400分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同样都是考400分,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国家线分别是367、360、351分,考400也就比国家线高33、40、49分而已,但如果你是工科,国家线273分,400分代表着比国家线高127分,工科考400分基本上一般的985上岸无压力。03 考研政治考研政治:马原24分+毛中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04 专业课不同学校不一样,哪怕相同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指定书籍都是不一样的,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所以,如果要考那所学校,一定要搞清楚,到底考哪些科目,考数学和不考数学、考数一和考数三等等都是不一样的。二、考研时间和常识1、学校分类比如985、211、双一流、C9、中坚九校、建筑老八校、电气四虎二龙、五院四系等等,这部分我网上找了一份合集,自取。中国各类高校汇总名单(知乎鹿十七).pdf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知乎鹿十七).pdf2、考研5条线是什么?考研的五条线:国家线、学校线、学院线、复试线、录取线;国家线:可参与调剂的线;学校线:目标学校单独划定的进入该校复试最低分数线,一般均高于国家线;学院线:目标学院根据考生考试分数、录取人数、复试比例等因素定下的进入复试的最后一名学生的分数即为学院线,一般均高于学校线;复试线:一级学科招生的学院,复试线=学院线;二级学科招生的学院,各专业方向可能是不一样的;录取线:拟录取名单最后一名的分数即为录取线,参考意义不大,因为拟录取是以综合成绩评定的。3、考研报名时间每年考研的报名时间一般是在9月-10月,9月底是预报名,10月中下旬是正式报名。之所以出现预报名和正式报名,是为了怕初次参加考研的童鞋们不熟悉报名流程,但二者都是一样的,预报名成功后正式报名就不需要重复报名了。注意,如果你目标院校已定好,那么报名要及时,防止考场距离自己过远,最好能在本校考,环境、饮食等都方便。考研报名具体流程和注意细节有哪些?4、信息最权威的3个网站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打印准考证、调剂,录取官方通道、预估录取人数等;2、学校院校的官网: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推免名单、复试名单、复试成绩、拟录取名单、导师信息等;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用于查询院校和专业排名等信息。5、考研日历我以23考研为例,把整个考研流程为你梳理一下。一般3-12月为备考复习期,中间穿插网上报名(10月)、11月现场确认等环节。次年的2月左右出初试成绩,3月复试或调剂,6月录取,9月开学报到。1、2022年3月:准备阶段全面搜集考研信息和资料,确定报考的专业和学校;看考研经验和目标院校的专业课复习经验,确定考研复习计划;购买公共课、专科课资料;调整心态和学习状态;2、2022年4月-2022年6月:基础复习阶段重点复习英语和数学,打基础阶段,结合考研视频全程过知识点;3、2022年7月-2022年8月:提高阶段主要看强化视频、重点突破数学、英语阅读、专业课基础等,这个暑假建议留校复习;专业课开始复习,多看经验贴,准备把握专业课复习过程;英语重点在阅读部分,词汇、长难句保持;数学:把所有基础内容全部复习完毕,基本完成第一遍刷题;继续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积极的复习态度;4、2022年8-9月:出考纲阶段关注招生简章、考研大纲,看考研大纲变化;5、2022年9-2022年10月:报名和差缺补漏、真题考研报名和查缺补漏、做真题阶段,预报名(9月底)和正式报名(10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复习是用于查缺补漏,做真题阶段;6、2022年11月-2022年12月:模拟阶段做真题模拟题,现场确认一般在11月;7、2021年12月:临考阶段打印准考证、订考研房间;8、2022年1月-2022年2月:复试备考阶段根据复试大纲,准备复试;9、2023年3月-2023年4月:复试出考研成绩,进行复试;10、2023年3月-2023年5月:调剂阶段;11、2023年6月-2023年9月:录取、报到阶段;三、收集考研院校信息,初步确定学校考研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是考研择校,一个是认真复习提升分数,其他不重要。所以,这里我重点说一下考研择校的问题,确定好学校之后,下一步就是像开头说的那样,潜入到这所学校的考研交流群具体化了解两届学长学姐的备考情况,自己再去复习就轻车熟路、如鱼得水了。考研择校不是拍脑壳或看身边的同学去哪,闭着眼就决定了,而是应该在给自身实力打分,结合想去的城市,综合目标院校的复试线、单科线、复试比、录取人数等信息后权衡的结果,既然保证能最大概率一战上岸,又要保证自己不亏,不要为了考研上岸而一再放低自己的姿态。下面我会详细告诉你,为什么我敢从双非冲985?考研择校一定是个人野心与自身实力的博弈和平衡!这里再送一份考研择校的免费资料,作为看到这里的奖励,这份资料的价值在于:会提供非常具体的考研择校资料和市面上找不到的数据库,我下面分享的方法有一些就是借鉴里面的内容,很有帮助,尤其是以过来人的视角来看~1、自我实力真实评估考研择校不需要看知乎上很多大V说的天花乱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参考自己学校的学长学姐能考到的最好的学校是什么?结合自己和他的对比,适当确定学校层次。比如 @林月半 ,就是看他学长冲南京大学,就从二本从南大了,而且冲成功了,牛~考研择校的第一步是什么?是对自我实力进行评估,知己知彼,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很重要,对自己有个A数。我们自我评估时,可以从客观上和主观上两个角度出发,客观上比如说:你的学校层次、你自己学校的直系学长学姐都考得哪?等等。主观上,你的学习能力和你能用来准备考研的时间有多少?等等这些因素。如图所示,我们以满分100分为标准,我们可以从本科学校层次、查看本校本专业学长学姐考研的历史数据、个人基础和学习能力和复习时间长度四个方面给自己打个分,根据得分再去初步确定要考学校的层次。表格很简单,大家可以照着给自己打个分,结合自己专业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对应的限制条款, 让量化结果更精准。第1步:明确本科学校层次(满分15,打分区间:10-15)我们可以将学校和专业排名分为四个等次,分别是:01 强势985+普通985的强势专业+211特色强校(15分); (得分>90分可冲)02 普通985的一般专业+211的强势专业+普通特色强校(13-14分);(得分>80分可冲)03 普通211+一本强校(10-12分);(>75分可冲)04 其他(一本、二本等其他双非院校)(10分)对标看看自己属于哪个层次,对自身有个准确的定位,为什么要看着点,因为很多学校的确是看出身的,这很正常哈,假设甲乙两名同学的水平差不多,一个是985,一个是双非,你是老师你选哪个?高考前别人已经努力了,歧视与否是相对的,要有这个心理预期。第2步:查看本校本专业的历史数据(满分15,打分区间:10-15)在过去的3-5年中,自己学校直系学长学姐考到哪一个层级的学校居多,最好是哪所学校,距离你要考的学校的差距有多少,满分15分,给自己历届学长学姐打个分,可参考第一步的分数。这点直接找本校的学长学姐了解,或者去找辅导员、学校管招生就业的老师咨询。第3步:分析你自己的学习能力(满分30分,打分区间:20-30)比如数学、英语、专业课的基础和平时学习内容的效率、能力;还有本科绩点排名、竞赛、论文、奖学金等情况。学习能力代表可能考到分数上限在哪; 本科绩点、竞赛、论文等决定了复试面试时可能得到的分数。但是如果分析一圈发现自己并没有特多能拿得出手的奖项等,也不用灰心,因为考研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当然,受专业限制,具体专业具体分析,比如医学类的。第4步:分析能用于考研复习时间(满分40,打分区间:30-40分)是否至少从5月要开始了,能否保证每天平均8-10小时的复习时间;暑假能不能留校或找个安静的地方复习;实习时间长不长,比如有的同学暑假实习3个月。如果不考数学的话,时间可压缩到4-5个月。考研初试成绩≈有效复习时长*学习状态*学习技巧,复习时间是基础前提,复习方法、状态是重要要素。如果你一天只能复习6小时,那么不建议你冲太高;如果每天都有8-10小时复习时间,可适当结合自身的实力,提升目标院校层次。考虑到自身实力,给自己打个分,如果你觉得成绩比较好,复习时间也比较充分,可以冲985;实力次一点,稍微降低点目标选择。>90分可冲第1档,>80分可冲第二档,>75分可冲第三档。这个数值大家自己估测,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特征,增加选项或再具体化,更精准些。比如我本科双非,本科成绩还行,无竞赛、论文等奖项,参加过竞赛未得奖,有奖学金;自我感觉学习能力还挺好,认真学能听明白;每天复习时间可以做到不低于10小时,效率也挺高。那么,我的分数是:10+13+24+36=83分,可冲一般985,还是有些希望,前提是那所985相对公平,保守点就冲强势211。最后,我也是从双非一本一战上岸东南大学的热门专业。2、确定你的意愿城市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定居和工作的城市,你是想去北上广吗?江浙沪吗?去中部或西部吗?还是想去三四线城市?或者想回你的老家?再或者你对象在某个城市?确定好你自己想去的城市,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专业和城市初步定出学校了。同时,在定学校的时候,有些专业比较特殊哈,比如自动化、计算机、金融、新闻传播等等这些专业,最好是去往一线城市或有对应产业的城市,这样后续实习、就业都很方便。3、确定我们要考的专业这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我们考自己的本专业,比如你本科就是电气工程,考研也考电气工程,这个应该是我们绝大部分同学的选择;第二种就是考相近的专业,重点在于:考试专业课相同或接近,专业课复习压力并不大,适合部分不喜欢自身专业但又不想跨度太大的同学,比如本专业为电气工程,相近专业为:自动化、仪器科学、集成电路等;第三种是跨专业考研,比如电气工程跨计算机,土木跨电气等等,专业课相差很大,甚至很多同学完全无基础,这种情况下需要慎重再谨慎。这里强烈不建议文科和理工科互跨,因为难度真的很大。上述三种情况整体难度肯定是:本专业<相近的专业<跨专业,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一定需要谨慎,为啥呀?一个是考试专业课难度会较大,二是考研复试时可能会有歧视,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你要跨考的话,一定要有这个心理预期。这里希望大家要对学校的层次和各专业比较牛逼的学校有个了解,比如类似985/211、双一流等是哪些学校和专业,再比如类似电气四虎二龙、建筑老八校、四大工学院、国防七子、五院四系等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的专业去了解,下面的大学集合可以看看~中国各类高校汇总名单(知乎鹿十七).pdf4、查看自己专业的学校排名每个专业都有不同层次的学校,并不是说985学校所有专业都很强, 我们择校要综合考虑:学校层次和专业排名,这样才科学。比如电气专业,华北电力不是985,但是胜似985;再比如电气专业里的上海电力、东北电力等等学校都属于电力学校,保研、考研、就业时都是享受同等211待遇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属学校,了解清楚。查询专业排名的方式是:大家根据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进行查询,大家直接搜索关键词就行,网址放在这里了: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缺点是没办法查某所学校的牛逼专业;以上四步属于很基础的四步,为了让大家能真正的理解吃透,我这里举个栗子,帮助入脑入心入行动,真正见行见效,这里的用心值不值得你一个赞呢!基本情况:假设我本科是双非一本,专业是电气工程,老家是江苏,所以我想选择江苏的学校,目标城市优先选上海、南京。然后我们去翻电气工程专业的学校层次,我把它单独提出来了,结合城市,可初步筛选出这些标红、标绿的学校,985、211、双非一本都有,结合我们的实力是不是初步可以定下这些学校,下一步就是去查这些学校的具体信息了。假设我们再缩一下城市,城市仅仅是南京,标绿的这4所学校就是我的初步目标院校了,即:10286东南大学(985,B+)102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B+)10294河海大学(211,B-)10288南京理工大学(211,C)5、分析要考院校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对目标院校进行分析:1. 考试科目、专业课大纲;2. 专业课难度和是否压分;3. 近10年分数线、单科线;4. 近10年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5. 加权成绩初试复试比例;6. 复试面试组成;7. 复试差额比例;8. 是否歧视双非或外校;9. 是否保护一志愿;10. 目标院校学长学姐上岸经验。我们这里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为大家做个演示,如果你用对应方法查询自己专业时,有部分数据查不到的话,直接咨询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就行。第一点:专业课大纲、考试科目专业课大纲一般去学院官网查找,一般在对应学院的官网的招生信息、学生工作、首页通知、历史数据等板块可查询到很多有用信息,比如像什么复试方案、22届考研拟录取结果等等,一般都可以查到。1、找到要考学校对应专业的官网,找通知公告、学生工作等界面如图所示,我们打开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官网,大家可以看到如下的界面,在左下角的通知公告中可查询到专业课大纲等目标专业的相关信息。2、点击查看具体历史消息,找到目标文件当我们点击更多的时候,可以看到这里有:22届的复试结果、考研复试录取细则等文件,这个后面我们也会分析,继续翻到第二页就可以看到电气工程954的专业课大纲了,大家可以看下,这里对考试范围、试卷组成、试卷题型、具体大纲内容和参考书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当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能不一样哈,大家自己查一下。除此之外,获取专业课大纲最快的方式就是:我们直接咨询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或者加一些考研交流群咨询群主或查看群文件,一般这些基础文件都有。关于如何加目标院校的考研交流群:QQ上搜索关键词:xx学校xx专业考研,比如东南大学电气工程考研,找到人数比较多的、活跃性比较好的QQ群加进去,自己看下群文件,一般都有。提醒下,注意防骗,骗子也挺多的,学生太难了。第二点:历年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和历年单科线、分数线等信息这里的话,我给大家总结了7种方法:01 找已上岸的学长学姐咨询(重要)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考研贴吧帖子上找,应该有很多这种,注意防骗,贴吧也是个多事之地;QQ上直接搜:xxx 学校 xxx 专业考研交流,比如东南大学电气考研,多加几个,观察一段时间再退掉不活跃的、没用的就行;02 xxx 学校研究生招生网、xxx 学校招生网(最重要)举个栗子:百度搜索:东南大学招生信息网,找到: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官网,每个学校名称可能不太一样。网页右上角:历史数据,便可以查询到过去若干年的复试分数线、录取人数、报录比等信息,如图所示:有心的同学可整理到如下的表格中,纵向对比一目了然:历年分数线(统计10年)学校年份专硕/学硕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总分东南大学2021学硕505090903502021专硕505075753302020学硕6060951053572020专硕60609095352……历年报录人数(统计10年):学校年份专硕/学硕考试人数总录取人数推免统考报录比东南大学2021学硕215835231215/31=7:12021专硕139733142139/42=3.3:12020学硕265815031265/31=8.5:12020专硕176724824176/24=7.3:1……这样我们便可以轻松拿到历年分数线、单科线、录取人数、报录比等基本信息,且数据最为真实可靠。当然,有些学校可能官方是没有统计对应数据的,只能去问学长学姐或考研交流群、经验贴进行查找了。03 中国考研网这个网站是第三方网站,汇总了很多学校的报录比信息,下图可以看到。网址:http://www.chinakaoyan.com/baolubi/04 搜索引擎直接去搜索引擎去搜索对应的关键词即可,比如搜狗搜索:东南大学报录比,比如知乎搜索:东南大学报录比。06 中国教育在线这个网站也有对应的数据,但是数据更新不及时,我看了下很多只到 2020年,最好的方式还是去官方网站直接看!网址:https://www.eol.cn/e_ky/zt/common/blb/05 以上渠道都找不到报录比怎么办?查不到考研报录比怎么办?这个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学校未公布对应的报录比,这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解决方式: (1)咨询学长学姐,盲猜,可能数据不准确,但大体会有个概念;(2)直接给招生办的老师打电话咨询,注意礼貌就行,能得到具体数据最好,达不到也没关系。第三点:复试方案、是否歧视、复试比等问题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像我这种双非的同学,是否歧视、具体的初试复试比例等内容是一定一定要看的。这里注意一下:不歧视不一定代表就好考哈,因为考研报名是在10月份,既然大家敢报名,或多或少说明他对自己的实力是有一定把握的。不歧视的意思是:哪怕我们出身不好,比如你是双非,你是二本、三本,但我们可以根据明确的规则通过其他方面进行弥补,而不是说一刀切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只要一所学校的考研规则是公开的、信息公开、分数构成等信息是公开且明确,这就够了,剩下的我们就是好好努力复习,提升分数就行了。此外,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一所学校是否歧视。那么怎么看一所学校是不是歧视呢?看一所学校是否歧视外校、双非,重点关注两个点:一是学长学姐的口碑和是否有一定比例的双非学生上岸 ;二是看具体复试方案,主要看初试、复试比例和复试具体组成。关于学校口碑的问题,我给大家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咨询上岸学长学姐或直接在考研交流群里问:东南大学电气工程歧视外校吗?歧视双非同学吗?;第二种方法是我们直接在知乎上搜:东南大学电气考研歧视吗?这个就可以看到很多学长学姐的评价了,这些评价很有参考价值,也很精准;另外一种就是我们自己在官网查询,一般在招生信息网或学院官网可以查到,我们仍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我们直接在要考学校学院的官网上找复试方案,里面会对很多同学关注的本科成绩呀、英语水平、是否有论文、专利、竞赛、科研获奖呀等等对考研复试的影响,一目了然的都看出来。一般在复试方案,都会包括初试复试占比、具体复试组成等内容,由此可看出:本科成绩、是否有论文、竞赛等内容具体占比,分析出自己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大体上会有多大劣势。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实情:绝大部分考研人其实都没有,有的都去保研了,特殊的专业除外。我们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给大家分析分析这份复试方案,传送门:电气工程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1、关于复试线、复试名额和特殊情况的说明,相对很清晰二、复试需要准备的材料,这里就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关注的:本科成绩、英语水平、论文、专利、竞赛、科研获奖、参与课题及学生社团等相关资料是否重要,结合复试方案便可以看出具体的重要性了。三、具体复试方案,比如复试时间、复试方式(远程)、复试的内容(包括复试科目、综合素质和PPT要求等内容,相对很详细了)四、成绩计算方式详细阐述复试150分的组成,面试150分(包含外语听说20分,专业基础知识60分,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20分,科研创新潜力30分,综合素质20分)。综合成绩=初试成绩(按满分150分折算)*70%+复试成绩(满分150分)*30%,这里折算下:初试:复试比例为7:3,复试仅面试,由外语听说20分,专业基础知识60分,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20分,科研创新潜力30分,综合素质20分组成。这里还是给大家解读下,毕竟这里是知乎哈。这里初试:复试是7:3,但是初试成绩要折算到150分,我们来算算:初试的1分和复试的1分到底值多少钱?初试1分:1/500*150*0.7=0.21;复试的1分:1*0.3=0.3;所以复试1分相当于初试的1.43分。当你复试面试比别人高1分,相当于可以抵初试的1.43分,复试面试比他高10分,可以抵得上初试他比你高14.3分。最后看谁的初试、复试加权成绩最高,谁的排名就靠前。第四点:目标院校学长学姐上岸经验大家一般通过两种途径查询,一个是通过QQ群、贴吧等渠道获取;一个是自媒体平台,比如知乎、微信搜索、B站等渠道直接搜索。大家重点关注:学长学姐的专业课复习方法、学校是否歧视等问题、好,通过以上我们说的,对1、专业课大纲;2、历年分数线、单科线;3、招生人数、推免人数、统考人数;4、复试比;5、复试方案、是否歧视;6、目标院校学长学姐上岸经验等等这些情况的了解,我们就会对我们要考的学校、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的很清楚。除此之外哈,一所院校能否作为我们最终的目标院校,还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力哈。很多好学校,比如很多985都是很公平的,但是公平也是需要初试分数很高才行,所以还要看我们自己的实力。有心的同学哈,可以把你心目中理想的学校的信息收集起来,再去对比我们自己的实力进行综合选择,最终确定一所学校。6、最终确定学校。结合专业、城市、自身的实力、几所理想学校的分数线、未来的就业情况等方面,最终确定一所学校,最好是在6月之前就要确定。虽然是相同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范围、考试科目、出题风格等等都是不一样的,6月份就要真正开始专业课的基础复习了。后续就是努力复习就好,努力提升分数,假设你要考的学校的历年分数线大约在360左右,我们把初试成绩考到380、400、420+,你复试时的心态、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