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口市今年中考指标100%到校完了的学生可以报指标到校吗?

今年小升初早已落下帷幕,但不同于以往,很多一心想要择校的家长,在看到今年中考情况后,果断选择了放弃,理由都是想要保留3年后指标到校的资格。前几天我们从中考复盘给大家分析了指标到校到底有多“香”(戳这里了解详情:经历过中考的激烈竞争,终于知道“指标到校”有多香了吧),但还是有一些家长在问,随迁子女能否参与,如果有指标到校的资格到底要不要,等等。所以,今天我们再给大家普及一下“指标到校”的情况。如果孩子还在幼小阶段,提前几年了解清楚,不仅会帮你在小升初解决大问题,还能在初升高的时候更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标到校”从大范围上,可以通俗理解成家长们常说的“直升”。能够“直升”的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种:01
市级指标到校(需要参加中考,过省重点线)02
区内指标到校(不参加中考,区指标到校的分配名额)03
校内指标到校(分为公办学校的校内指标到校和民办学校的校内指标到校)04
高层次人才以及抗疫子女的指标到校(需要参加中考,过省重点线)05
艺体指标到校(不同于艺体特长生)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最重要也是最头晕的,就是市指标和区指标。先来看看市指标,这是指市直属学校给到的指标到校,市直属学校就是石室中学、成都七中和树德中学。三所学校每年会依据政策,将50%的统招生名额,用于指标到校,其中,面向“5+2”区域的市指标是直接分配到学校,其余各招生区域分配至区。需要注意的是,获得市指标的学生虽然还是需要参加中考,录取分数却远远低于中考统招分数。毕竟,对于想要冲四七九的孩子,纯靠中考分数,真的是太难了!今年的录取分数线,七中林荫的统招分数线高达654分,最低的树德外国语,统招分数也要633分。但如果拥有了市指标,那就意味着,只需要考上554分,就能够进入四七九,比中考硬考,少了79-100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非常现实的情况是,根据成都市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信息,今年第一批次“四七九”录取的971名市级统分指标生中,有72%的同学中考成绩低于就读校区的统招录取分数线,甚至还有一名中考成绩为555分的幸运儿。对于优等生来说,市指标香不香?!答案自然不言而喻。而且,今年的市指标增加了28%,一共198人,虽然每个学校并没有明显增加,但是成都市教育考试院也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会向公办薄弱初中进行明显倾斜,所以,即使不是强校,只要成绩优异,能争取到市指标的概率会相对更大一些。当然,能拿到市指标的学生,本身也是极其优秀的,基本要在全校排名前三甚至第一。所以,对于中等生来说,特别是中等偏上的学生,区内指标到校就显得更为重要。2022年,参加成都中考的考生有14.1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整整1万多人,普考扩招了1.1万个学位,虽然扩招了,但实际上,竞争压力并没有降低。而今年成都中考,又云集了几个第一:双减后的第一年、中考改革后的第一次,同时,也是不少学校正式民转公的一年。多种原因之下,今年成都公办重点高中分数集体疯狂上涨,非常典型的就是成飞中学,去年中考录取分数线的556分,今年直接高了30多分,最终录取分数线达到了589分,这在往年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的是,成都中心城区的优质学位,大概一半是通过中考获得,其余全是通过指标到校获得的。而区指标的总名额占了公办高中统招名额的一半,所以对于中等偏上的学生来说,努力拼区指标,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无论是市指标还是区指标,整体来说都明显体现出“初中不择校、轻松进名校”的政策福利。校内指标到校,也就是我们真正意义上常说的“直升”,要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可以拿出不超过本校在本招生区域招生计划的30%用于校内指标到校。但是,公办学校仅限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及一般普通高中,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公办学校可以校内指标到校的只有7所市级示范校。民办直升,曾经是不少家长为孩子选择民办学校的重要原因。不少学校只要排名能达到学校前40%甚至50%,都可以直升进学校本部。那对于这种“直升”情况,家长该如何考虑?后面再来仔细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指标到校这么香,那么名额到底是怎么分配的?哪个区的名额最多,机会最多呢?这就需要看所在区的高中数量了。比如金牛区,虽然基础教育资源不是一些家长的首选,但高中阶段的公办高中实力非常明显,优势也很突出。根据政策,中心城区各区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本招生区域统招生计划50%作为区域指标,在学校所在行政区域均衡分配。大多数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就一两所,多的有4所,但金牛区足足有7所,可以说这个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意味着,这七所学校的招生计划数中,有一半的名额其实都给到金牛区的初中生。而且,这七所高中的收分并不低,其中七中万达、成都二十中、成都铁中等,都是家长心目中的口碑学校,今年统招分数线都上了600,七中万达更是高达622分,原来的通锦中学现在成为了成都七中万达通锦校区,未来发展更是令家长们看好,今年收分也不低,高出省重线29分。(具体数据参考戳这里查看:经历过中考的激烈竞争,终于知道“指标到校”有多香了吧)所以如果单纯从这方面来看,金牛区的初中生们自然是最开心的。那么,到底如何拿到市指标或者区指标呢?团长反复讲了多次,但依然有家长还不太了解,不论是市指标还是区域指标,都必须同时具备以下4个基本条件:01
户籍要在本招生区域。02
实际就读学校3年学籍的应届毕业生;符合政策规定转学的,须在学籍转入学校实际就读满2年。03
初中入学须符合当年成都市教育局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04
学生应当按要求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特别要注意的是,今年着重强调,择校生不能参与指标到校。也就是说,小升初进行了择校的孩子,这篇文章读到这里,就可以直接关闭了,而如果还在犹豫的家长,则建议认真继续读完。针对第一点,要求户籍在本招生区域内,也就是说,想要获得指标到校资格,首先户籍必须在5+2区,如果希望孩子是能获得金牛区的指标到校资格,户籍必须在金牛区。随迁子女是无法享受指标到校政策福利的。所以,如果孩子还在幼小阶段,又对现在的户口所在地对口初中不满意,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提前更换户籍所在地。第二点很好理解,这里不赘述,但第三点就需要特别注意,“初中入学需符合当年成都市教育局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也就是说,择校生是不能参加指标到校的。什么是择校生?就是在小升初的时候,不是通过摇号进入到对口初中的学生。面临小升初的时候,如果初中学校不是自己的第一理想目标,一些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考虑择校。但择校,就意味着让孩子提前3年,就失去了中考“指标到校”的资格,这对于本身成绩中上,或者容易关键时候“掉链子”的孩子来说,无疑增加了中考升学的风险。当然,很多选择择校的家长,并不是不懂这一点,只是心存侥幸,指标到校嘛,不在乎!但真正不在乎吗?根据今年的政策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高中一半左右的名额都拿给了指标到校,为了教育公平,实现“初中不择校”,未来是否还会继续扩大指标到校名额,或者出台其他政策扶持公办弱校,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而且,是让孩子和学校里的一两百人争指标到校容易,还是和十几万人争中考场上的名额更容易,这笔账,家长也一定要算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我们说到,有些家长为了不受中考的折磨,干脆选择民办学校,如果孩子能直升校内本部也是不错的。但今年实际情况可能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乐观了。此前成都发布的中考实施规定就已经明确:中心城区民办普高校内指标生全部纳入成都市指标到校生管理平台管理,考生填报志愿。面向本校初中的校内指标生推荐办法及具体日程安排,应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实施。直白地说,就是对于民办学校“直升生”的管理,将更加规范和透明。今年某校就出现了教育局不认可其直升名单的情况,导致家长和考生在最后阶段才得知自己的直升生身份作废。而要知道,民办学校一旦确定了直升生后,管理和教学都会有所放松和调整,如果这个时候再重新备考中考,可以肯定有不少直升生只能“认栽”。虽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是家长心中也要有所警惕。而且,在“民转公”下,部分民办学校已经或者正在转公的路上,如果希望民办保“直升”,那么就一定要看清楚,学校是否有可能未来会转为公办,到底需要考到年级排名多少,才能直升。与民办校内指标统一管理政策相关的,是公办学校的校内直升。2022年,市级示范高中校内指标生比例扩大到了本校高中招生计划的30%。这一点带来的启示是,家长不要只盯着对口初中看,如果对口的学校是一所高完中,其高中实力如何,完全值得好好考量,毕竟,可以通过校内指标到校直接升入本校高中,难度瞬间下降好几级。另外,今年指标到校生的基本条件之一里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出现了微调,以前是要求达到A等级,现在是要求写实记录。写实记录,可以非常具体展现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实力,所以,不要小瞧在学校里的行为习惯和一些所谓的副科成绩,在重视劳动教育和美育的当下,也不要忽视各种劳动奖章的获得……最后,还是要回到小升初甚至幼小阶段,了解清楚了中考这些政策走向,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冲动“择校”。中考的变数,多年后政策的变数,都是不确定的变量。但唯一确定的,就是核心永远围绕着“教育公平”。相比陷入“择校”的怪圈,幼小阶段的家长还有大把时间,选择心仪的区属,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了解清楚对口学校的教育特色及班级情况等等,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把可控的升学参数,紧紧锁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考指标100%到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