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发了多少颗卫星的星链卫星有多少颗

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摧毁马斯克的“星链”卫星?
“星链”的军事用途有多大?来源:澎湃新闻2022-04-18 10:58:13大字【普京要摧毁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鉴于乌克兰导弹击沉“莫斯科”号巡洋舰是由SpaceX发射的“星链”(Starlink)卫星协调的,普京将下令摧毁位于俄罗斯上空的星链卫星,以确保参与行动的所有部队的安全。经核查,有关消息来自一个克隆版的统一俄罗斯党网站,梅德韦杰夫本人也已经否认发表过上述言论。4月16日开始,中文网络流传消息称:“星球大战开始!俄罗斯要摧毁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系统,指控其参与击沉莫斯科号巡洋舰。”有关消息称:“4月16日统一俄罗斯官方网站消息:根据俄罗斯联邦总参谋部获得的最新情报数据,击沉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的乌克兰反舰导弹的火力制导和调整,是通过美国星链卫星系统进行的。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说,为了确保参加特种部队的所有部队的安全,普京作为最高统帅将下令摧毁位于俄罗斯联邦领土、特种部队区域和黑海盆地上空的星链卫星。”该消息还附有一张带有统一俄罗斯党logo的网页截图,显示梅德韦杰夫的这番表态。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打算在近地轨道部署总计4.2万颗卫星,用以提供高速、低延时的互联网服务。星链现已有超过两千颗在轨卫星。此类商业低轨道卫星星座依赖批量研发的卫星实现全球范围快速部署,在偏远地区、海洋、极地等互联网基础服务设施欠缺的地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前,乌克兰境内网络受到战事影响出现部分中断。2月27日,马斯克回应乌克兰副总理要求,宣布在乌克兰开启星链卫星通讯服务。1,有关消息源自何处?检索关键词可以发现,有关说法较早的有影响力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推特用户@Gerashchenko_en。他在北京时间4月16日下午4点01分发布推文称:“俄罗斯正在发动一场太空战!梅德韦杰夫在统一俄罗斯党的一份文件中宣布了一项任务,即摧毁马斯克的星链卫星。文件称,对’莫斯科’号的袭击是在星链帮助下完成的。”账号@Gerashchenko_en认证显示为Anton Gerashchenko,自我介绍称是乌克兰内务部长的顾问。不过,检索可以发现,统一俄罗斯党议会党团的官方网站是https://er-gosduma.ru,并非http://er-duma.ru,尽管后者在网页排版方面高度相似。4月16日,梅德韦杰夫在自己的Telegram频道回应了这一传言:“假新闻塑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更好的是,这些关于统一俄罗斯党的假新闻还让(美国)国务院花上不少钱呢。至于摧毁星链卫星系统这个问题——谢谢你,这是一个新奇的想法。现在执行还为时过早,但如果有这样的要求,我们也会考虑。”俄罗斯国家杜马统一俄罗斯党党团副团长叶夫根尼·雷文科也在4月16日称:“统一俄罗斯党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的官方网站er-gosduma.ru运行正常,另一个域名与本党团无关。我们认为这些内容是对统一俄罗斯党在信息空间的破坏,旨在摧毁用户对官方资源的信任。我们已经要求Roskomnadzor(俄罗斯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封锁以统一俄罗斯党成员名义公开发布虚假和不可靠信息的虚假网站。”2,“莫斯科”号命运如何?当地时间4月16日,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上将和黑海舰队司令部在塞瓦斯托波尔会见了“莫斯科”号船员。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了一段简短的视频,显示尼古拉·叶夫梅诺夫上将和另外两名军官会见了阅兵场上的大约100名水兵。俄罗斯官方的卫星通讯社报道,俄国防部4月16日发表在Telegram上官方页面中的通稿称,沉没的”莫斯科“号巡洋舰全体船员将继续服役。通稿称:“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和黑海舰队指挥与’莫斯科’号巡洋舰的全体船员在塞瓦斯托波尔举行了会面。尼古拉·叶夫梅诺夫将军告诉巡洋舰船员说,军官、海军准尉和水手们将继续在海军服役。”俄罗斯国防部称:“像海军由来已久的传统那样,’莫斯科’号近卫导弹巡洋舰的传统将继续得以精心保持并继续。”“莫斯科”号是苏联海军“光荣”级导弹巡洋舰首舰,排水量1.25万吨,配备16枚“玄武岩”重型反舰导弹及防空和反潜武器,1976年开工建造,1983年服役,命名为“光荣”号,2000年更名“莫斯科”号。“莫斯科”号巡洋舰有舰员510人,配备16枚“玄武岩”反舰导弹以及防空和反潜武器,曾参加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行动,为俄军机场提供保护。俄罗斯国防部4月14日说,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起火并导致舰上弹药爆炸,该舰严重受损,在被拖曳回港的过程中失去稳定性,在风浪中沉没。乌克兰官员4月13日则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乌边防部队当天用“海王星”巡航导弹重创了“莫斯科”号。此前,俄罗斯官方的卫星通讯社曾在4月12日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北约派出一个秘密监视小组,在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的郊区建立“秘密基地”,追踪俄方舰船,其设备可在黑海海域测定方圆200公里内任何船只的精确位置。这名消息人士说,北约秘密监视小组的任务是“阻止俄罗斯海军陆战队在敖德萨州登陆,根据俄罗斯军舰位置发布指定目标,以引导乌克兰’海王星’反舰导弹发射”。目前尚不清楚击中“莫斯科”号的“海王星”导弹是否得到北约引导。3,“星链”的军事用途有多大?星链系统潜在的军事应用前景长期引发关注,美国军方曾与星链开展过多次合作。2020年10月,美国太空发展局(SDA)表示,SpaceX公司赢得了一份1.49亿美元的合同,为五角大楼建造导弹跟踪卫星,这是该公司第一份建造卫星的政府合同。根据SDA的合同,SpaceX将利用其在华盛顿州雷德蒙的星链装配厂,建造四颗卫星,安装由分包商提供的广角红外导弹跟踪传感器。这些合同是SDA第一阶段采购卫星的一部分,以探测和跟踪洲际弹道导弹等导弹,这些导弹可以长途飞行,跟踪和拦截具有挑战性。2021年3月,SpaceX向联邦通信委员会披露公司正准备在美国空军的演示中进一步测试其星链互联网。陆军方面,美国陆军2020年5月与 SpaceX签署协议,计划在三年内试验使用星链宽带进行跨军事网络传输数据。SpaceX在2019年从空军那里获得了2800万美元,用于使用刚起步的星链卫星网络,与一些军用飞机测试加密的互联网服务,尽管美国空军还没有自己订购任何星链卫星。新的美国太空司令部负责人约翰·雷蒙德将军也在2019年参观了SpaceX在华盛顿州雷德蒙的星链工厂。2019年2月,美国空军的相关人员拜访SpaceX,和公司的创始人马斯克及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奎恩·肖特薇儿(Gwynne Shotwell )一起探讨星链计划的低轨星座用于军事的可行性。“俄罗斯要摧毁马斯克星链为’莫斯科’号报仇”的消息来自一个克隆版的统一俄罗斯党网站,梅德韦杰夫本人也已经否认发表过上述言论。原标题:核查
俄罗斯要摧毁马斯克星链为“莫斯科”号报仇?
2022-09-21 19:45
来源:
白雨熙链思维商业策划
俄乌冲突持续到现在,很多人说会不会引起核战?随即大家立马自我否认这个结论,因为美国和俄罗斯都是核大国,大家对等威慑,大概率不会!
现在不会,不等于以后不会,别忘了一个重要人物的存在:马斯克!
马斯克起初说,星链计划可以造福全人类。
抛开其它方面,单就对导弹拦截这个军事层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这句话。
一是,所有国家的核导弹不能升空,使全人类免于核战威胁,第二,是己方国家的导弹可以随意打击他国,他国的导弹不能升空。
有人怀疑星链卫星真的可以拦截导弹吗?
2018年7月,五角大楼发起了一次饱和式打击拦截演习。
链网对多达350枚来袭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了拦截,最终全部拦截成功。而且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一旦完成,届时将有超过4.2万颗卫星时刻悬在人类头顶,星链4.2万颗卫星,分三层将地球严密包裹。
最关键的是,这些卫星有动能变轨的能力,如果战争爆发,这些卫星就可以将敌对通讯卫星全部撞毁。对于进入中段的弹道导弹,每颗卫星都有至少6~8次的拦截机会。
所以,现在你还怀疑星链卫星不能拦截导弹吗?你还相信星链卫星是真的造福人类吗?
那有人说了,我们摧毁可以吗?
据测算星链卫星每颗成本在300万美元,而其他国家发射一颗卫星大约需要1.5亿美元。
所以打下来的速度,就没有别人发射上去的速度快,加上“反卫星导弹”的价格,可要比星链卫星高数倍。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最终将发射多达4.2万颗星,如果想把这些卫星都打下来,估计打到1%的时候,那个国家就会破产,包括美国自己在内。
返回来我们再看俄乌战争,美国为了堵住欧盟国家的嘴,该让乌克兰赢的时候,乌克兰自然就能打赢一场,原因就是马斯克的星链卫星起了决定性作用,有了数据的支撑,才能精准打击!因此,俄罗斯暗示应对星链卫星,不是没可能,不过真的很难实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980 年,哈佛大学哲学系博士、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来到中国,对中国儒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做了一次采访。艾恺问:“美国技术先进,中国也在学习,但您觉得中国应该向学习美国文化吗?”梁漱溟回答:“文化包含技术,美国文化先进,全世界都在学习美国。”所以当马斯克星链计划通过 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审批后,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该如何应对马斯克星链计划?何为星链计划?即马斯克的 SpaceX 公司,在 2024 年之前要完成 12000 颗卫星的发射,在更长远的计划中,SpaceX 将发射 42000 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在近地空间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如果把地球比作篮球,那么星链就像是装篮球的网兜。马斯克星链计划的目的是为全球偏远地区提供快速无线网络。SpaceX 星链用于商用没问题,但是有人担心星链如果用于军事,可以干扰地面接收器,也可以对其他国家实施监控,还可以增加美国远程军事控制力 —— 这将加强美国军事控制力量,对他国造成威胁。图
近地卫星(来源:Pixabay)中、美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无论在经济实力上还是在科学技术上,仍有一定差距。中国在载人航天、中大型火箭技术的发展上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但在火箭与运载器的回收复用等前沿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 “代差”。马斯克星链计划代表着以 SpaceX 为代表的美国商业航天企业,在低成本进入太空的道路上,走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前面。如何看待星链计划:民航企业的目的、影响和意义二战期间,德国于 1942 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航天先驱们探索宇宙的理论第一次变成现实。人类探索太空的序幕,在二战之后正式拉开,随着美苏争霸,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像是坐上了火箭,卫星通讯技术也因此得以飞速发展并造福人类。最初国家层面出钱出力组队研发卫星和火箭,是个人或民企,不具备发展航空航天的实力,举个例子,一次登月所耗资金,相当于两艘航母的花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加大加深对太空的探索势在必行,民营企业的加入也是大势所趋,那么该如何看到太空探索这件事呢?又该如何看待民航企业的发展呢?图
火箭发射(来源:Pixabay)九州云箭创始合伙人刘洋说:“整个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资源,而任何一个星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开展深空探测活动来探索拓展空间资源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去做的事情。”不过,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人们对探索太空的认识不一样,比如在美国,大多数人觉得对星空的仰望和探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的人就认为,马斯克就是个疯子,SpaceX 的星链计划如果成功,可能会增加更多太空垃圾,影响以后的卫星发射。在中国,有人觉得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是时代所驱,有人则认为航天技术耗资巨大,不如把钱用于发展实业。对星链这样一个民企的技术发展计划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蓝天翼说:“与其说中国如何应对马斯克星链计划,不如说在中国文化土壤下,能否出现一家像 SpaceX 这样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这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关于星链计划可能带来的变革和影响,蓝天翼表示:“大家担心星链计划成功后,美国在通讯技术方面远超他国,在军事上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这样的担心为时过早。星链计划是否能够如期完成尚未可知,就算成功了,也并不意味着就会造成军事威胁,毕竟星链计划不是为军事而生的,如何星链通讯效果好,美国军方可能会找 SpaceX 合作。”蓝天翼还表示:“另外一个担心是,太空垃圾增多,这是有可能的,卫星越多太空垃圾可能也越多,但是不能因为太空垃圾就不去发射卫星,就像不能因为车祸的存在就禁止车辆上路,因噎废食是不对的。”针对如何解决过多数量的卫星可能导致太空垃圾增多这一问题,蓝天翼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就像车辆有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天上的卫星只要按照一定规则运行,既要能够保证安全,又不影响其他卫星的情况下运行,多发卫星不是不可以。但现在还没有国际化的太空规则。星链计划如果完成,意味着将来 SpaceX 所在的美国在太空管制规则的制定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毕竟他们发射的卫星多、经验也多。这也并不意味着近地太空和深空将会处于美国的控制下,只能说在将来制定太空管制规则时,美国作为话语权最大的一方,可能有一定倾向性,倾向于利美国发展的太空规则。”所以,蓝天翼的看法大致如下:“如果星链计划实施完成,SpaceX 可能为全球提供卫星通讯,本质上讲这是一件好事。马斯克星链计划的目的之一是为偏远地区提供网络通讯,不必担心星链计划对我们通信造成影响。如何定位偏远地区是个问题,美国的偏远地区跟我们对的偏远地区的理解不同,美国基建通信站大约有 30 万个,而中国的通讯信号站的数量是美国的几倍,我们 5G 技术更为先进。”图
SpaceX 卫星(来源:Pixabay)刘洋则认为:“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发射效率较高,得益于其猎鹰火箭较强的运载能力和较高的发射性价比。美国的 SpaceX 的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就是通过格栅舵控制 + 发动机多次启动深度变推力技术成功实现了一子级的回收和复用。”美国在航天技术上远超他国,SpaceX 的星链计划卫星数目众多、覆盖全球,代表着美国民航企业的实力也不容小觑。SpaceX 星链计划的开展,客观上必然会刺激世界各国共同加速对近地资源、太空资源的开发以及对深空资源更大力的探索。这才是星链计划的真正深远影响。中国应做的不是担心星链计划的影响,而是除了发展 “国家队” 航天技术,还应立足本土,发展民航企业。即便先进中国航天技术跟美国存在 “代差,” 中国民航的技术还追不上不上 SpaceX 的步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航天技术发展和太空探索本就是一场长期赛跑,但只要中国能够立足当下,找准定位。正如蓝天翼所言:“我们应正视和美国在技术上、内容上及资本上的差距,‘国家队’应发挥优势,继续保持精进;民航企业应该找准定位,与‘国家队’差异化发展,发挥优势,专注自我发展。相信航天技术的进步,最终会造福全人类。”中国太空探索之路:学习、取势、合作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现在面临许多极端环境和挑战,资源也总有枯竭的一天,航空航天探索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必然的选择。图
宇宙星系(来源:Pixabay)这一天对于人类来说可能还很遥远,但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却很短暂。正如许多航空航天科学家所认为的那样: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地球上。发展航空航天技术长期来说,就是为人类的未来考虑。今天的发展决定明天的模样。美国技术先进,我们应该学习,但是我们不能 “依葫芦画瓢”,而是应该创造性地学习 SpaceX。学习:增加中低轨中国卫星容量,做好航天航空技术储备谈及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九州云箭刘洋说:“中国航天长期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民航也是在这样的土壤下成长起来的。”蓝天翼说:“我们首先应确立发展的理念和价值。SpaceX 作为美国航空航天企业,是在美国这片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而美国有美国的文化土壤,中国有中国的文化土壤。”面对美国在航空航天行业超前的发展,中国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国家队’的发展循序渐进、步步向前;同时中国民航企业也要抓住时机,立足当下,努力发展。中国正在大力引导尖端技术、基础科技、细分产业的发展,这其中包括以 5G 星座互联网为初期目标的政策引导,在这一方向上,低成本高效发射产业链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是必备基础。目前中国国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已取得了一些进展,2019 年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进行了 "格栅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 试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栅格舵控制技术的国家。但除了控制技术外,目前真正制约中国可回收运载火箭发展的瓶颈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从眼下来看,液体火箭的回收严重依赖于发动机技术,实现垂直回收需要火箭发动机具备三次以上的启动能力和大范围连续变推力的技术。“而放眼深空,在对其他星球探测开发的过程中,更离不开运载器多次点火、更大范围的推力调节、长期在轨、推进剂补充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如果中大型运载器的主动力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将大幅提升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支撑我国更高效地和平利用太空资源。” 刘洋如是说。“国家队” 也好,航天民企也好,明确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是一条长远道路,只有突破瓶颈,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应尽快研发液体火箭发动机,以满足一次多量的卫星发射需求,以掌握废弃卫星的回收技术。争取多发近地卫星,以掌握更多太空探测主动权。针对如何学习,刘洋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目前所有尝试发射的入轨级运载火箭均为固体火箭,而商业固体火箭的运载能力不足以支持星座卫星批量化入轨发射的需求,因此对于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而言,要想抓住各国星座卫星的这波发展机遇,应当加速低成本中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发和试验,争取早日形成有效竞争力,与体制内商业发射一起,助推中国近地资源的大力开发。”取势:发展深空及外星殖民航天器技术,建立包围优势当人们担心星链计划成功后用于军事,将对别国造成威胁。对此,蓝天翼说:“万物皆相围而生,地球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最终造物又被芸芸众生围。马斯克星链计划所发射的卫星,皆在近地轨道,对此中国可以发展高轨卫星和深空探测器,取得 ‘势’上的优势。”以探索距离为标准,太空探索分近地太空探索。马斯克星链计划所发射的卫星,大部分在距离地面 550 公里的低轨道上运行,有 4000 个在离地 1200 公里的高轨道上运行。对此,除了多发近地卫星之外。更好的做法是发展深空及外星殖民航天器技术,建立包围优势。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以地球为基点,由近到远,先是月球,以月球为中转站,再到近地行星,再到更深远的太空。目前人类探索最多的近地行星是火星。马斯克的移民计划也以火星为目标,这也是马斯克星链计划的目的之一,不仅用星链为地球提供通信网络,也可能利用星链计划为火星移民提供服务。图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来源:中国航天局)对此,中国可以大力发展深空探测,在 “势” 上取得优势。在高轨卫星发射和深空探测上,中国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比如后者:中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北京时间 2 月 24 日 6 时 29 分,成功进入火星停泊轨道。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在深空探测上,中国民营企业也取得了一些列阶段性的成果,例如固体火箭入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发动机批产能力等方面。关于民航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刘洋说:“深空探测火箭发动机有几项关键需求:具备长期在轨能力、更多次启动、更大的启动间隔、更深度的推力调节能力(低至 10% 以下)、更好地与人员生命维持系统及太空设施结合,在这些方面都获得了初步解决方案。相信在未来我国深空探测的脚印中,会看到民营航天创业者洒下的汗水。”合作:“国家队” 和民营航天多样化发展、多方位合作整体来说,中国民营航天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距离真正实现商业化还有较远距离。谈及原因,刘洋说:“一方面因为国内民航企业自身的产品还没有达到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性能、价格、可靠性等),另一方面因为市场化的载荷需求也还没有真正爆发出来。”对此,蓝天翼表示:“目前,民营航企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国内大部分民营航天企业都是压力重重的状态。民营航企若想成功走下去,甚至中国想出一家像 SpaceX 一样的企业,除了技术的发展,还必须考虑商业化问题。希望民营航天的发展不仅能够探测星空,还能够真正造福人类,为人们现实的生活提供便利,这方面,可能需要国家在这一方面做一些政策引导和支持。”对于国家队和民营航天如何合作,刘洋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鼓励发展深耕细分关键领域的民营航天企业,将技术与创新做扎实,并加强引导国家队与民营航天企业的全面合作,在关键领域实现快速追赶和弯道超车的有效方式。而民航企业的创新成果将提升中国航天在世界的整体竞争力。”说到底,太空探索和星际移民是需要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许有一天,地球人类会像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地球上建立起核电站和地下城,人类带着地球去流浪;或者人类移民到火星、深太空某星球以谋求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航天航空的发展停留在国家的层面,并且将长期停留在国家层面。中美存在文化差异,但并不妨碍两国发展各自航天技术为人类做贡献。正如梁漱溟对艾恺说:“宇宙是个变化流行,一点也不能停住,我们置身其中,要了解要探寻。” 面对星链计划,中国应当敬重也应当发奋,秉持为人类造福,秉持对宇宙的敬畏,扎实做好航空航天技术,走好探索宇宙的每一步,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斯克发了多少颗卫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