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社交APP都有有一种消息叫已读不回回的功能了?


作者:聂伟|编辑:徐彦琳
来源: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创平台授权
许多社交软件都具备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功能: 已读回执。
由此也就出现了一个容易被吐槽的现象: 已读不回。
其类似于媒介传播中的 “回复延迟”,相关研究表明,“回复延迟”会给所在组织的用户带来愤怒与不耐烦的情绪,产生破灭感或伤害。
微博#已读不回#话题。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已读不回”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存在人际交往,人们就有可能高频遭遇这种经历。
要么是被人已读不回,要么是已读不回别人。
“你已经一秒钟没有回复我了,太有趣了,这天气就需要你的冷暴力”。微博热门话题里的高赞留言,对“已读不回”的讨论充满了调侃意味。
今天我们将通过读者朋友反馈的数据,与大家聊一聊 “已读不回”这个网络传播现象。
0 1
已读不回,你能接受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已读回执”?
“已读回执”是指信息接收者查看到信息后,依托于后台技术给予信息发送者的已读反馈。
9月初,我们以 “已读回执”为主题向读者发起调研,共回收190份结果:
图片来源:全媒派
从数据来看,大部分的受访者还是很看重,他人对自己的信息是否有积极反馈的。
图片来源:全媒派
其次,从能够接受多长时间的已读不回来看:虽然大家都不想遭遇已读不回,但对于已读不回时间的忍耐度没有想象中那么低。
图片来源:全媒派
最后,其实我们很多人也有过对他人已读不回的经历。
通过上面的调查数据可见,当下“已读不回”的行为已经较为普遍,甚至可以说:
人人都讨厌已读不回,但人人都会已读不回。
另外,针对“已读回执”的问题,我们还收到了许多不同的回复,比如大家很想了解:
平台为什么会设置该功能?
已读不回的行为对社交关系会有什么影响?
已读不回的心理和原因有哪些?
有留言说到, “已读不回”就像被人遗忘一样,不过被人遗忘了也不全是焦虑,也有它独有的意义。
0 2
已读回执,怎么来的?
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功能的设置也是围绕着 “用户需求”展开。
目前,应用市场上存在的开设 “已读回执”功能的社交软件,主要有办公类、恋爱交友类、电子商务类、公开化社交类等等。
那对于产品开发者来说,设计“已读不回”的初衷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聊天截图
果壳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 已读回执”的“幕后黑手”是黑莓公司。
2005年,黑莓正式推出了BlackBerry Messenger (BBM), 支持消息状态的更新,可以显示用户何时传递和阅读了消息,具有一种实时存在感。
在社交软件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时候,这种功能带来了显著的正面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觉得这类即时反馈消息状态的功能有点烦人,甚至会产生 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
果壳的文章引用了东伦敦大学研究数字媒体文化与交流的托尼·桑普森(Tony D.Sampson)教授的观点: 社交媒体设计“已读回执”,是为了让用户触发与强迫行为相关的负面情绪从而对APP上瘾。
再加上大数据时代的算法加持,用户使用的心理和情绪逐渐变得可以琢磨和了解,所以很多社交软件会通过设置该功能来试图提升影响力。
0 3
已读回执有什么价值?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 “已读回执”功能的设置也是有许多合理价值的。
比如对于某办公软件来说,“标记为已读”会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信息扎堆,后台还可以看到未读人数,同时可以设置提醒功能。
对于一些大型组织来说,当管理者发布一些重要的公告和消息时,若每个人都回复“收到”会极大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后来者的阅读体验,所以此时的“已读”反而更显高效。
此外,对于一些恋爱交友类型的社交软件来说,“已读不回”则可以让双方通过聊天的形式了解对方的想法。
比如,当对方一直已读不回的时候,可能是表示对你没兴趣,那么这时候“沉默是金”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沉默就是对你“不来电”。
再有,购物类软件的“已读”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的潜在价值。已读与回复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购买意向越强烈。
鉴于此,面对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堆积和“停不下来”的社交行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愈来愈注重效率, 已读回执这项功能之所以在最近十年发扬光大,自然有其独特价值。
至于因为“已读不回”而衍生的其他社交困扰,就是另一件事情了。
0 4
为什么会已读不回?
人们常说“已读不回必有苦衷”,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已读不回别人时,
有27.94%的受访者表示是无意识地忘记回了,
24.2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意念回复,
因为太忙而没时间回的也有22.98%。
不过,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的是有意识地不回。
图片来源:全媒派
“我不回”有我的考虑,“被不回”有我的情绪。
所以,对于 “已读不回”其实可以从 “我已读不回”和 “被已读不回”两个层次来探讨原因和用户的心理感受。
1、我已读不回
我已读不回的原因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上述四个方面。
1)无意识地忘记回了。
2)用意念回复了(以为自己回复了)。
3)太忙了没时间回。
4)有意识的不想回。
不过,也有受访者表示,如果因为无意识或者太忙忘记回复他人,内心会有一种负罪感。
2、我被别人已读不回
“我被已读不回”在心理上的负面表现更为明显。比如, 心理学上认为,人们的自尊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界给予的回应和评价。
当我们看到别人对我们的消息已读不回后内心会产生怀疑:
是不是我哪句话说错了?
是不是我什么事得罪他了?
是不是他很讨厌我?
是不是他对我发的这个内容有其他看法?
......
当人们的问题得不到回应时,往往会从自身找问题,进而陷入一种焦虑的情绪中,如果对方一直不回,最后甚至会产生愤怒和埋怨情绪。
长时间的“已读不回别人”会影响自己的社交形象,降低在他人心中的好感度。
反之亦然,长时间的“被已读不回”会让自己内心产生挫败感,影响自己的社交行为。
0 5
争议背后的社交困惑
其实“已读不回”争议背后反应出了以下两个社交困惑:
1、社交中“选择性回避”和“永久在线”之间的矛盾。
人本身就时刻处在信息环境当中,对于信息的回复有权选择是否回复以及如何回复,但社交的复杂性总是让人左右为难。
比如 “选择性回避”的好处是减少无用社交,坏处则是折损个人形象;
如果选择 “永久在线”秒回的话,好处是超高效率对话、提升在他人心中的好感,坏处则是耗费个人精力。
2、网络与人际交往的过度关联,是否会让人产生异化?
社交媒体以媒介的形式存在,已经逐渐深入到各个群体当中,就像上述所说,如果我们耗费过多的时间在网络社交当中,就更容易被关系网所束缚。
“已读不回”也好,“秒回”也罢,与之相关的探讨之所以受到诸多关注,主要是因为目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于依赖网络媒介。 人们离不开它们,所以才愿意花更多时间讨论它们。
“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社会以“2倍速”速度运行,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人物哈特穆特·罗萨指出:
“在数字化的全球化时代当中,社会亲近性和物理邻近性之间越来越脱节了。 ”
在很多场景下,人与人的数字交往甚至超越了现实中的物理交往,承载了更多使命与期待,这带来了新的社交压力。
已读不回带来的争议,是人们无法妥善处理这种社交压力的表现之一。既不想被人已读不回,某些情况下又不得不选择已读不回,当代人面对社交网络时的矛盾与纠结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得分外明显。
小编说:
不管是 “我们已读不回”,还是“我们被已读不回”,其实都反应了我们当下的生命景况。
经常 “已读不回”,说明我们很缺乏换位思考,生命的状态是很自私和骄傲的;
“什么信息都马上回”,说明我们太过度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生命里有很强烈的虚荣和骄傲;
看到了不刻意不回他人信息,如果忘记回了也不耿耿于怀拼命自责,坦诚的说明原因,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而当我们遇到 “被已读不回”时,多 些理解、少些抱怨;如果事情很紧急换种沟通方式,比如打电话等。
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及时回你信息,就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一直自我怀疑忧虑,或者觉得是别人的问题一直抱怨和埋怨。
当你的生命足够自由和坦诚,没有太多骄傲、埋怨、自私、虚荣时,你会不自觉的对他人多了很多理解、包容、和爱,和他人关系的建立也会比别人更有质量和深度。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参考链接:
[1]王丽娜.接受与拒绝:“已读回执”功能在社交媒体中的双面性[J].新闻知识,2021(08):37-42.
[2]发明已读不回的“凶手”,我帮大家找到了
https://mp.weixin.qq.com/s/bLQaxZSLNN2itpdJzdNZ5A
[3]田丰,李夏青.网络时代青年社会交往的关系类型演进及表现形式[J].中国青年研究,2021,(03):28-37.
[4]邓丹.社会加速与新异化——哈特穆特·罗萨的媒介观念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20,20(03).
- END -
仆人式领导力课程
《销售情景教练》线下课
11月22-24日 南京开课
【 限时预售 】
10月21日前报名
最高享 7折
立省 2040 元
名额有限 报满立即截止
扫码联系客服 索取大纲报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已读未回,是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作恶的产物,一鞭子抽得打工人内裤都掉了。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功能,大概是在钉钉这个软件里,消息第一次出现了已读、未读这个状态的提示。当时我就心里一叹:钉钉的产品经理,绝对是揣摩各个小老板心理的一把好手。这个功能对于老板而言,真的是绝了。时时刻刻可以盯着手底下的人,是不是看了自己的消息和通知。对于打工人而言,却无异于梦魇,最后的一个摸鱼借口——“领导,我没看见”就这样残忍的被剥夺了。这种撒个小谎的机会都不给,老板与打工人之间再无一点缓冲的空间,时刻让打工人充满了压力。不光是微信,腾讯的QQ曾经也在2020年的10月14日发起过关于”是否出已读功能”的调研,调研的结果是:QQ表示:我始终对于张小龙有一点敬意的地方在于,他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信息已读,增加了收信压力,而微信要帮助人们撒谎。现实生活里,谎言是人际沟通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总会在某个时刻说些与事实不符的话。试想一下这个画面:你是个996的大厂人,修改好给领导汇报的ppt已经第9版了,终于在晚上10点前发给了领导。在你浑浑噩噩,终于在12点前躺上床,你决定再刷一下短视频,助眠一下。结果忽然叮一下,你老板发了消息给你:小张,我觉得这个ppt的第3页那个图,感觉还是有点色调不对,我建议你调整得更暖一些,字体也再放大一点。明天一早就要急用,请再辛苦一下!你手滑了一下,不小心点进去了,消息的状态忽然一下子变成了“已读未回”。请问,此时你该怎么办?是不是有点如堕冰窖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在听鬼故事的感觉?如果不是这个可恶的已读未回功能,我还能第二天一早跟老板说:领导,不好意思啊,昨晚睡得比较早,没看见您的消息!这事可能就这么糊弄过去了,这样的世界,那不是更加美好吗?
最近,微信的「已读」功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许多网友表达了对该功能的不满,甚至表示会考虑转投其他平台。「如果微信显示已读的话」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会连夜换平台」,消息「已读」为什么不受欢迎?7月12日消息,「如果微信显示已读的话」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我估计会被朋友判刑,不是不回,是忘记回”“我连夜换平台! ”。对此你怎么看?设置已读,对于一个社交软件是很致命的,肯定微信会流失。钉钉那样的软件是企业社交需求是需要已读来更快的进行商业行为,而微信是一个个人社交平台,综合性社交平台,他们更重视的是尊重每一个用户的基础沟通需求,所以腾讯微信团队也回应了这个消息:放心,没有“如果”。我觉得这符合腾讯的利益,也是符合社交需求的!那么,为什么「已读」功能备受争议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1、隐私权问题许多人担心「已读」功能侵犯个人隐私。他们不希望别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阅读了消息,尤其是在没有及时回复的情况下。2、社交压力当我们的消息被标记为已读,但没有得到回应时,很容易感到困扰和焦虑。这种压力来自于对方可能对我们的沉默做出不良解读,甚至产生负面印象。3、限制自由一些人希望在自己的时间里回复消息,而不受到别人知道已读状态的限制。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保持沟通的自由和灵活性。4、误解和冲突已读状态有时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当我们看到对方已读消息但没有回复时,容易产生误解和不必要的猜测。当然,也有人认为「已读」功能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提供确认对方已经看到信息的方式,特别适用于商务沟通或紧急情况。总而言之,对于是否支持「已读」功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偏好。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沟通方式以及社交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一些平台也提供了控制是否显示已读状态的选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一起交流!(注意: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针对任何特定平台或服务提供商。)#腾讯微信团队不会推出已读功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一种消息叫已读不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