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验水里的验证氧气是否装满的方法充不充足?

2019-07-25 23:23
来源:
佚名
溶氧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水质因子之一,水体的实际溶氧量受到其中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时刻变化。当水中溶氧不足时,首先直接对养殖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通过影响水体环境中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标而间接影响养殖动物,致使其生长、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则体质下降、生长减缓,重则浮头、泛塘,导致大量死亡。
但以上所列问题很多人会加以选择性忽略有二:一是认为没有看到鱼儿浮头就不存在缺氧,但可能是低溶氧状态;二是当鱼儿发病时只集中精力于用药或调水,没把溶氧当成头等大事或者在低溶氧状态下只会加重病情,用再多的药也无济于事。
一、水中的溶氧量及影响因素
1 水中的溶解氧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
水体中的溶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单质,而不是化合态的氧元素或者常见的氧气泡。氧气在水中的溶入(溶解)和解析(逸散)是一个动态可逆过程,当溶入和解析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氧的动态平衡,此时水中溶氧的浓度即为该条件下溶氧的饱和含量,即饱和溶氧量。
水中饱和溶氧量受到大气氧分压、水温、水中其它溶质(如其它气体、有机物或无机物)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水中的饱和溶氧与大气氧分压呈正相关关系,自然条件下大气氧分压不会有大幅度变化,因此对饱和溶氧量的影响可以忽略。
溶氧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盐度对溶氧也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随着水体盐度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
大多数情况下,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实际含量低于饱和溶氧量,其数值取决于当时条件下水中增氧与耗氧动态平衡作用的结果。当增氧大于耗氧时,溶氧趋于饱和,有时还会出现“过饱和”现象,这一般会出现在晴天午后,藻类密度高、光合作用强的池塘中;当耗氧占主导地位时,水中溶氧开始持续下降,其结果将会出现低氧甚至无氧水区,此时可能出现养殖动物“浮头”,甚至“泛塘”现象。
2 水中溶解氧增加的因素
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来源于:
①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
② 人工增氧(机械增氧、化学增氧等)。
③ 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入。
但在不同条件下上述几种增氧作用所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富营养型静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为主,高密度精养池塘以人工增氧为主,贫营养型水体及流动水体以大气溶解增氧贡献较大。
3 水中溶解氧减少的因素
水体中的耗氧作用可分为生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耗氧。
① 生物耗氧
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数情况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呼吸耗氧占据池塘耗氧的绝大部分,呼吸耗氧主要发生在阴天和夜间光合作用不强的时候 。
② 化学耗氧
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无机物的氧化还原。
③ 物理耗氧
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气中逸散,只占据很小部分,这一过程仅在水---气界面进行。
二、养殖池塘水体中溶氧的变化规律
任何时候,水中都同时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这些相互联系的过程决定着水体增氧与耗氧的动态平衡,使水中溶氧的分布与变化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又具有相对的规律性。
1 昼夜变化
在没有人工增氧作用的养殖池塘中,上层水的溶氧昼夜变化十分明显。通常情况下,下午高于早晨,白天高于夜间。白天随着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溶氧逐渐上升,至下午日落前达到最大值,夜间由于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各种耗氧作用依然进行,因此水体溶氧会持续下降,至清晨日出前达到最低水平。但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溶氧的这种昼夜变化也趋于减弱甚至停滞。
2 季节变化
池塘水体溶氧的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一般而言,冬春两季温度较低,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产生的氧气少,而此时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学耗氧下降,因此溶氧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小。
夏秋两季水温高、光照强烈,藻类生长快,光合作用旺盛,释放大量氧气,水体增氧作用明显;但夏秋两季也是水体生物量、粪便、残饵、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各种有机废物含量最高、耗氧最强烈的季节,因而此时水体溶氧变化大,并会经常出现溶氧过饱和水区,低氧甚至无氧水区等极端溶氧水平,夏秋两季是水产养殖最容易出现溶氧问题的季节。
3 垂直变化
溶氧与盐类溶于水后均匀分散不同,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现出从上到下垂直递减状态,这主要与不同水层所接收到的光照和温度差异有关。
由于水体以及其中的藻类等物质的吸收,光线进入水中后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弱,到达一定深度后完全变成无光的黑暗水区。藻类只能在有光线的水层中生长并进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却在每一个深度都不停地进行,从而使水体溶氧形成上层高、下层低、非均匀递减的垂直分布,这种现象常见于高温季节的深水池塘。
三、低溶氧对水生动物的危害及其行为反应
1 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
水中溶氧低于某一水平时,养殖动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开始受到不利影响,但并不会导致死亡,这时的溶氧浓度称为临界溶氧。
若溶氧继续降低,到不能满足生理上的最低需要时,养殖动物会因窒息而死亡,此时的溶氧浓度称为致死溶氧。
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动物种类和规格不同而异,并且受到水温、盐度等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例如,随着水温升高动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2 水生动物对低氧的行为反应
当水中溶氧稍低于临界水平时,水生动物开始表现出摄食下降、生长减慢、饲料系数增加,虾类脱壳频率降低,且经常在浅水区活动;水生动物经常群集在增氧机附近。长时间持续低氧会降低水生动物对环境胁迫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导致应激性疾病的发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时,水生动物将停止采食,因呼吸困难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气,发生严重的“浮头”现象。此时鱼虾运动活力很低,对外界 反应迟钝。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发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刚过,表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鱼虾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3 水中溶氧对鱼病防治的关系
当鱼儿发病时,我们大多的精力集中于用药或调水的防控措施上,很少甚至根本没把水中溶氧量的多寡当成头等大事。其实,在低溶氧状态下,病鱼及病情只会加重,用再多的药也是无济于事的。
虽然水质恶化是鱼病发生的一个主因,使用水质改良药物调节好水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水质改良药物和鱼药是耗氧性物质,施用后至少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有时水质调节好了但鱼儿随着溶氧下降体质可能又更虚弱了。
另外,病鱼大多受病害的折腾,体质早已是弱不禁风了,如果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又没重视或忽略增氧或加氧的工作,加上为了治疗又不得已投施药物,可想而知,再是神丹良药也可能疗效不佳。这和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鱼病反复、持续发作、久治不愈,这可能和溶氧不足有一定的联系。
4 水中低溶氧不是水体缺氧
溶氧不足是低溶氧状态,也是临界溶氧状态,而不是缺氧状态。鱼儿浮头缺氧是可见的,大家都知道加水或开机增氧,低溶氧是不可见的,才会让人忽视或者漠不关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须加以关注和重视。
综上所述,鱼儿生病用药施治是起码的,但是增加溶氧更是必须的,在多数情况下用药会致水中溶氧下降,水体溶氧不足必然会降低或者影响疗效,甚至事得其反还会加重病情,有时越用药越死鱼当属此类的可能性大,因此,保持水中溶氧充足是治疗鱼病的必须手段,尽量采取加开增氧机或者施放增氧药剂、加水换水等措施,才会鱼欢人乐。
"",专注水产养殖适(实)用技术为主题宣扬,文章严谨求是,又力求通俗易懂。欢迎提出你的宝贵意见!欢迎你的投稿!欢迎转载和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请其他媒体和公众号尊重本号原创或者本号文章首发的辛劳!转载请注明出处!署名"水花鱼"或留言申请白名单授权转载即可。
"水花鱼"号属公益性非盈利公众号,内容及图片大多数源自于网络,有时不知也未署名来源也没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如有侵害您的利益或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或予删除。联系方式:文末留言或联系微信号yc6318,即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鹦鹉鱼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家养观赏鱼,它们有着非常好看的外表,而且比较好养活。不过在养鹦鹉鱼的过程当中,有时会遇到鹦鹉鱼聚堆在一起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鹦鹉鱼之所以会出现聚堆在一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导致的。一般来说鹦鹉鱼生活的环境要安静稳定,如果水温或者水质突然发生太大的变化,或者是水流突然变大、光线突然变强等,鹦鹉鱼都会感觉到不适应,从而出现聚堆的情况。
如果是因为周围环境不稳定导致的鹦鹉鱼聚堆,就需要饲养者立即将周围的环境调整回之前的状态,并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稳定,让鹦鹉鱼慢慢的适应恢复,期间还要往鱼缸里增加氧气,这样子能够让鹦鹉鱼恢复的更快一些。
缺少氧气
鹦鹉鱼聚堆在一起,还可能是因为水里的氧气不够导致的,因为鹦鹉鱼这种鱼类属于高耗氧的类型,它们对氧气的需求比较高,所以鱼缸里就需要氧气充足,如果鱼缸里氧气不足了,鹦鹉鱼就会扎堆在一起。
如果是因为缺少氧气导致的,就需要立刻对鱼缸进行换水,以此增加水里的溶氧量。还可以在鱼缸里放上一个打氧泵,以此来给保证鱼缸里供氧充足。
受到了惊吓
鹦鹉鱼这种鱼胆子比较小,很容易受到惊吓,如果突然有人出现或者换水时水流太大等都会让鹦鹉鱼受惊,它们在受惊之后就会扎堆在一起。
如果是因为受到了惊吓导致的鹦鹉鱼扎堆,需要让周围环境保持安静,让鹦鹉鱼慢慢的自行恢复就可以了,如果受到惊吓情况比较严重,还可以用黑布将鱼缸给盖起来,直到鹦鹉鱼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掀起来。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了解一下鹦鹉鱼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初中化学氧气知识点归纳总结
  氧气这个内容是初中化学这一门科目的重点,考试的出题率还是比较大的,所占分值也很多,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化学氧气知识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体流程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从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
  (1) 药品: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钠
  (2) 反应原理:
  a.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b.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氯酸钾 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
  a. 排水集气法:适合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已收集满。
  b. 向上排空气法:适合相同状态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c.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4)操作步骤:
  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橡皮塞塞进试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灭酒精灯。
  (5)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6)验满方法: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b.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初三化学知识重点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点
  自然界的水
  1. 水
  (1)水的组成
  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区分硬、软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2. 物质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化学方程式
  1. 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前后质量不变)。
  (2)原因(三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3)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说明: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初中化学氧气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初中化学氧气和氢气知识点归纳01-27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知识点总结11-07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点07-20关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气的性质07-23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氧气的性质11-26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氧气的制备07-29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7-29中考化学氧气的制法知识点归纳07-17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总结归纳08-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验证氧气是否装满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