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跨专业申请美国政治学博士就业难吗

1、相同二级学科随便跨在同一个二级学科内,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便跨。实际上很多专业差不多,只不过各个学校具有自己设定专业名称的权利。既然同属于一个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说明各个专业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中,很多博导也是在这些二级学科中做研究,各个学科之间的分野并没有多大,这样情况下,当然可以随便变换专业。比如说,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和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这四个二级学科同属于社会学,那你可以适当调整报考方向2、不同二级学科可以跨不同二级学科之间可以跨,但是不代表都可以跨。大原则是同一个学科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跨起来的难度小,不同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跨起来难度大。当然,这个并不绝对,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对于经济学这个大门类下的两个二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你完全可以随便跨,事实上很多同学就是这么做的。对于法学这个大门类,二级学科比较多,有法学, 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不能随便跨了,往二级学科的法学跨难度就很大,因为法学的专业性太强了,学科边界太明显。但是政治学、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三者之间就很有相通性,可以相继跨一跨。3、不同学科大类慎重跨我国一共有12个学科门类,跨门类考的话就要慎重了。学科门类是专业划分的第一个大级别,说明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差异相当相当大,跨起来的难度肯定很大。学医学的去考农学,学历史学的去考工学,一看就不靠谱。这里还有一个大原则,理工科类的可以跨考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反之,基本不行。当然凡事无绝对,主要看你个人的条件,比如说你学数学,但是对编程很有研究或者对统计学很有研究,那你完全可以跨考,现实中,很多导师相当欢迎。再比如说,你学英语语言文学,你完全可以跨考国际关系专业,导师也非常欢迎。4、某些学科万能跨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跨到什么专业,选这两个准没错:教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永不过时,需求量很大,门槛也不高。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博士非常抢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个专业的红利期,而且这个专业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从初中开始到考研政治,大家都有底子。5、最后再说两点注意事情,如果你选择了跨专业报考:大概率在所报专业方面的学术成果也不突出。第一,走申请审核制的话,务必提前联系好导师;第二,不想折腾联系导师环节的话,干脆选考试制的学校,避开材料审核环节,用分数为自己开路。
前言我作为一个成功申请到生物PhD项目的过来人,可以根据自身经历,与题主分享一些经验和建议。我本科是在国内Top3大学读的生物医学工程,是个工科选手;在2016的时候申请到了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项目的offer(杜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排全美Top3),随后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在莱斯大学读生物PhD项目(该项目专排全美Top5)。可能题主会对我的经历有些惊讶,从工科到生物,这个跨度还是有点大的。在跨专业申请这件事上,我只想说,跨度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喜欢,是否适合。跨专业成功申请到PhD的offer,这个过程肯定是心酸和艰苦的,但我目前很享受我当下的学习与生活。如果题主也是打算跨专业申请的话,希望题主明白一句话: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跨专业申请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要害怕。背景简述本科:浙江大学,GPA:3.78/4.0分硕士:杜克大学,GPA:3.9/4.0分托福:总分105分,其中阅读28分,写作26分,听力27分,口语24分GRE:152+170+3.5分Offer情况:2016年硕士录取情况:Duke University(无奖学金)KTH(全奖)UBC(全奖)Umich(无奖学金)CMU(小奖)2016年博士录取情况:Rutgers University(全奖)2018年博士录取情况:Rice UniversityUIUCCase Wester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Virginia(莱斯大学的博士Offer)计划早开始现在回望我之前的申请季,我对我之前的申请准备还是有些遗憾的,如果自己可以早些开始准备和计划,可能会拿到更好的结果。我的申请决定还是比较仓促的,前期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出国留学是很后面才确定最终想法的。当然,我说的早一些申请,并不是说大一一开学就要考托福和GRE,指的是你要尽早确定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的方向。这样你在大学的后续生活中,也可以有一个目标去努力。有目标的做事情,会节省很多时间。比如说有些同学到很后边才知道申请博士项目,科研经历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但之前却浪费了不少时间做了一些对申请没有太大帮助的事情。如果你有充裕的时间,随大流参加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未尝不可。但如果因为前期规划不明确,参加了一些帮助不大的活动,后期想要申请的时候,发现时间不够,也没有提升自己软性背景的机会,那到时候真的是追悔莫及。不过我也能够理解,很多同学在大学的时候,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规划,也不清楚自己更适合哪条路。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时之间没有目标不要紧,但要勇于尝试,年轻的时候多尝试,错了也有时间探索正确的路。本科四年的时间,看起来很长,其实转瞬即逝。你要好好在本科期间好好把握时间,去尝试各种你感兴趣的东西。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看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稀里糊涂地浪费了四年时间。到后期马上要毕业了,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确切的想法。你什么准备都没有做好,而别人早已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申请之前要想清楚目标第一次申请留学的时候,是在我大四的上学期,因为我是很晚才确定要出国的,所以申请的时间也晚了一些。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参加了一次学校的暑期科研。其实去之前,我单纯就是想感受一下国外的学习生活而已,并没有毕业后直接出国的想法。在美国呆了一个暑假,我发现自己对美国的生活很适应,生活节奏很喜欢,风土人情也比较合我的心意。回国之后,我确定了毕业出国的想法后,就立刻开始备考GRE了。(体验不同的生活,尝试不同的选择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还是有试错的资本的,最重要的是体验和尝试过后,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而不是看个热闹就过去了。)我的本科成绩还是很一般的,科研项目经历也很平平,当时的我对科研方向并没有太大的想法,因此大四要申请的项目,我主要把精力放在了硕士项目上。以我当时的背景,本科直博的确有些难度。如果硕士期间,我可以确定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后续在申请博士的时候,我想肯定也会更加容易一些。对留学整体有了一定的研究之后,对我想要申请的项目和大学,我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范围。可能是因为之前在美国呆了一个暑假的原因,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对各大名校我都有较多的了解,所以我对申请项目和大学的确定并没有耗费太大精力。在选校这个问题上,不能单纯考虑综合排名,地理位置、师资力量、学术资源、全球知名度等等因素,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不过哪个因素更重要,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申请需求,题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比如说,如果你打算毕业后回国找工作,个人建议能选Ivy就选Ivy,如果申请Ivy比较困难,那就选在国内知名度高的;如果你比较喜欢繁华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那么美国乡村和小镇不太适合你,生活条件真的不太好,享受生活的可能性较低,你可以选择地处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这些大城市的大学。PS要结合自身,突出重点我本科是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学习的方向还是很杂的。通过之前的科研项目经历和学习过的知识,我对自己的喜好还是比较了解的,我更喜欢偏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工程类。其实我从中学开始,就对生物方向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在撰写PS的时候,与其在通篇的PS中罗列自己所有骄傲的经历,我更喜欢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塑造我这个人的形象。在PS中,我主要提及了以下几个方面:我为什么会对生物这个领域产生兴趣;大学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偏工程的生物医学工程,而不是生物专业;在本科在读期间,我是怎样把工程学思维运用到生物研究中的;我为什么想要读研,我想要学习到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我的未来职业规划。我的GPA、GRE以及托福成绩并没有什么申请有事,我唯一的优势应该就是PS了。个人感觉我的PS写的还是不错的,不过能写出这样一份PS,我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前期对自己进行深刻剖析,同时对过往经历进行梳理,撰写出初稿后,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润色。我希望题主可以明白,PS并不是对你的未来发展没有任何限制或者束缚的作用,它只是让招生官门看到一个鲜活生动的申请者,一个有明确目标,且愿意为了目标努力的申请者。申请博士项目,PS的撰写也是差不多的套路。不过我在PS中,侧重突出了我在硕士期间的科研项目,同时深入阐述了我对科研想法以及感兴趣的科研方向。不过我仍旧是以阐述故事的形式来撰写PS的,只不过把重点放在了科研项目上。博士项目的申请考核,招生官对申请者的科研经历会更加看重一些。除此之外,PS的最后一段,个人建议要有针对性的撰写,结合申请院校、项目的自身特点,以及教授的科研方向,做出不同的总结和升华。这一部分绝对要重视,不要怕麻烦。你提交的PS,是否有诚意其实招生官扫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一纸文书走天下的方法并不可行,有针对性的PS才会得到招生官的青睐。我本身不是英语专业,我知道单凭我一己之力是不能准备出一份出色的PS的。所以我打算先自己写好初稿,然后再找其他朋友帮忙修改和润色。其实很多时候,如果你一直盯着某个东西看,思考这个东西,你的思维是很容易被限制的。同样,检查一篇文章的表达是否有错误,前期发现一些明显的错误还是很容易的,但看的遍数多了,那些小错误你就发现不了。这个时候,身边的朋友和老师的帮助就比较重要了。他们可以发现你没有发现的错误,你可以选择性参考一些建议,让你的PS变得更加完美。CV要简明扼要CV也是申请中一项很重要的文书,CV在表达上一定要简明扼要,只留下你认为重要的经历和信息。我在申请留学之前,并没有写过CV,最开始没有什么思路,自己去网上搜了很多美国的CV模板,主要是学术界的CV。很多教授都会把CV post展示在网站上,你可以从教授的主页找到他们的CV,然后进行参考,选择适合你的那一种。撰写CV,一定要注意内容合理、重点突出、格式适当。我在撰写CV初稿的时候,我把学生会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后续的修改中,我挪后了一些,把学术和专业相关的经历相应提前,方便教授在审查CV的时候,可以一眼就看到学术相关的内容。在申请博士项目时,我把和学术无关的所有经历全都删掉,把我发表过的专利和文章放在了比较靠前的位置,方便教授查看。(就算不是一作问题也不大,只要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就是比较加分的,毕竟本科硕士以一作的身份发表文章难度还是比较高的,教授们也是知道的。)博士申请的CV中,个人建议研究经历介绍的部分,要有侧重点,比如说按照bullet point把你项目中做过的事都罗列出来,不要泛泛地介绍,尽量具体阐述。选校不同排名广撒网硕士和博士的两次申请中,我都差不多申请了8到10所大学,专排普遍在Top10、Top10-20以及Top20-30之间。其实申请也是有大小年之分的,如果单独申请几所大学,风险还是有些大的,如果题主有时间也有条件的话,个人建议多申请几所,会更稳妥一些。我第一次申请硕士项目的时候,个人感觉对美国大学已经很了解了,但后续申请结束,等待offer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了解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单纯了解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尤其是对于生物医学工程此类很多领域知识交叉融合的学科而言,更是如此。每个大学项目的教学侧重点都不同,你要肯花心思对每个项目的介绍、课程设置等方面悉心研究,才会知道是否适合你自己。其实留学申请这件事,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个信息不平等的战争。如果不是本人身处国外,亲身经历过或者有渠道及时更新信息,不然很可能会出现信息滞后或者错误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你有认识的留学经验丰富的前辈或者靠谱的中介机构,会给你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面试据我了解,美国很多的硕士项目都是不安排面试的。不过博士项目基本上都有面试,如果有条件的话,个人建议选择Campus面试。目前美国的签证还是比较紧张的,如果想来美国面试的话,题主务必要提前一段时间申请签证,不然时间可能会来不及。不过大部分有面试的学校,都会体谅国际生不在美国,和学生说可以通过skype面试,这个时候你如果打算Campus面的话,一定要跟招生官说。你可以主动和招生官说,自己愿意飞美国进行面试,一般学校会cover掉600美金的旅行费用,不过其他费用就需要你自己承担了。为什么我建议题主去美国面试?第一,亲自飞美国面试,可以向招生官展示出你的诚意,也可以让老师更了解你;第二,你可以实地去体验一下目标院校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美国这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家,不同的大学校风真的会不一样,不一样的诚实也会有不一样的节奏。普遍博士项目都是要读5年的,如果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生活5年还是有些折磨人的,学术和钻研固然重要,但学术之外的课余生活你也要提前顾虑一下。博士面试之前,一定要进行面试准备,对自己的科研项目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有时候,项目过去得太久了,可能一些细节就忘记了,一定要在面试前仔细梳理一遍,争取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面试的时候,导师问你的细节,你答不上来还是很尴尬的,也会减印象分。我在博士面试之前,本科期间参与的项目,我也梳理了一番,不过因为我硕士期间的科研方向已经有所改变,所以本科期间的科研方向导师就没有问,直接问了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但我个人还是建议题主准备得充分一些,准备好了没被问没有关系;如果没准备,问到了,就得不偿失了。标化考试每个留美的同学,都需要备考GRE以及托福这两门考试。目前有些大学不在强制要求提交GRE成绩,但仍旧需要提交托福成绩,所以题主务必重视。如果时间足够充裕,托福建议考到110+,GRE考到330+,高分GT成绩还是很有申请优势。不过也需要你付出足够的时间,我之前是没有做到。如果题主不追求高分的话,那么考一个差不多的成绩就好了,比录取门槛稍微高一点即可,保证第一轮材料的审查不会被招生官pass掉即可。我确定留学的时候比较晚,因此在GT考试的备考上,并没有花太长的时间。托福最后拿到了105分,口语24分,GRE拿到了322+3.5分。口语应该是大部分中国学生的短板,如果题主口语不太好,想要提升口语能力的话,个人感觉用模板会好一些。当然如果题主口语很好,可以自动忽略这一部分的介绍。托福首战的时候,我的口语只拿到了20分。后来也没有怎么准备,用完模板考试成绩直接提升到了24分。不过我说的模板,并不是单纯的背例子,如果是那种,我感觉还不如临场发挥,因为事先准备好例子,思路是很容易被束缚中的。比较有效的模板其实是一些可以帮你理清思路的过渡句,特别是后面四道有听力题干的问题还是很有用的。在你答经典听力的时候,你可以抽空把过渡句写在草稿纸上,同时空下填空的位置。比如说,阅读写学校提议xx事情,听力两学生讨论意见这个问题,在草稿纸上面写好 school decided to xxxx the girl/boy in the conversation disagree with this policy. First xxx second xxxx都空号位置。在看阅读的时候,可以一边看一边把阅读的重点填写进去,尽量做到后续说的时候,不需要太动脑子就可以很流利地说出来,听听力中赞同或者反驳的观点也要记得填写进去。个人感觉按照上述的模板说的话,思路会更清晰一些,比之前单纯的听听力要更容易掌握重点,题主可以尝试一下。套磁在本科在读期间,其实我并没有太出彩的科研经历,自然没有考虑过套磁这件事。申请博士项目的时候,因为有拖延症,后续没有时间了,也就没有套磁。依我看,申请硕士项目的话,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套磁。因为硕士项目主要还是授课学习,招生的话大部分都是招委会决定的,单独一位导师的话语权还是比较弱的,就算你跟导师套磁成功,但成绩不达标的话,还是一样收不到offer。博士项目的话,套磁有时候会有用。套磁这件事,看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不太容易的。首先,你要找到和你的个人背景匹配度比较高的教授;其次,你要花时间去研究这位教授的科研方向,同时花心思和教授通过邮件交流沟通学术等问题,让他/她对你产生兴趣;最后,你要维护和教授之间的关系,让他/她决定录取你。整体来说,套磁还是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经历的。不过如果题主的科研经历比较丰富,同时对进实验室也很感兴趣,那你可以试一下,不仅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种渠道,如果真的可以套磁成功,还对你的博士项目申请有一定的帮助。我身边的确有一些同学,通过套磁成功进入到了目标导师的实验室,最后拿到了博士offer。申请后选校题主如果整体申请比较顺利的话,一般最后都是可以拿到几封offer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进行选择了,选择offer还是个比较头疼的事情。在硕士项目申请中,我拿到了好几个offer,当时人在国内,对美国各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和社会人文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了解,对不同大学的学习、生活氛围也不太清楚。国内的大城市,比如说北上广深还是差不多的,国内大学的氛围一般差距也不是特别大,但美国不同。此时,就需要多个渠道去搜集和整理信息。题主要学会利用一切渠道,比如说学校官网、有留学经验的前辈们、老师们以及中级机构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一定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请教,前期你了解得越多,后面你做出选择的正确率就越高。不要随便选择了一所大学,入学之后发现和预期差距很大,进退两难,懊悔不已。如果你实在做不出选择,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方法。把你感兴趣的项目写在一张纸上,针对每个项目、大学的优势和劣势都清晰地罗列出来,此时再进行对比,哪个更适合你应该就比较清晰明朗了。希望题主可以记住一件事情,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所有的选项都不错,如果很差的选项,早就会被pass掉了,根本不会有纠结的存在。不管你入学之后,和你的预期是否相符,都没有必要后悔的。结束语留学申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博士项目的申请更是如此。有些同学会说自己的申请还是比较顺利的,并没有太多障碍,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们肯定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我在之前准备申请的过程中,也不止有一个瞬间想要放飞自我,我问我自己,为什么不选择一条简单一点的路,要这样和自己过不去?但我知道,这些困难和阻碍都是暂时的,只要我熬过了这段黑暗,我肯定会看到康庄大道。题主真的开始准备留学,申请留学,后续也成功入学之后,你会发现,曾经的这些困难其实都是你所经历的意见小事而已,这些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你漫漫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你去套索,不要犹豫和害怕,只管往前冲就好。你要记得,在留学这条路上,你不会是一个人,在你的身边,在你的身后,你的家人、老师、朋友们都会一直支持你。最后,希望题主可以成功拿到自己理想大学的PhD项目offer!
有很多人本硕博一个专业读了下来,有的是真的热爱,有的是没有多想,不论怎样,这部分同学很幸福,从来没有因为专业问题而烦恼。实际上很多同学在考博的时候变换了赛道,正应了《周易·系辞》中的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简直是有太多的理由导致你考博时换个专业。首先,有的专业博士点太少。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专业的数目不断缩小。有的专业偏实践性,不需要博士阶段的进一步理论研究,有的专业已经被时代淘汰,不需要继续研究,有的专业太前沿,还没有相应的博士点。还有些专业虽然有博士点,但是社会目前对这个专业方向的需求量没有那么大,所以说博士点的数量非常少。这样的学科就会非常非常内卷,博士点少就意味着博导少,每一个博导还都有自己的硕士生和本科生,博导还有自己暂时不是博导的师兄弟同行的硕士生及本科生。一个博士名额被无数人惦记着,竞争就会非常残酷。这样的专业其实非常多,有的全国都找不出5个博士点,博导也不超过10位,比如印度语言文学。其次,不喜欢原有的专业。选专业就像找对象,本质上你无法穷尽对方的信息然后再做选择。选专业还不如找对象,找对象已经过去了指腹为婚包办婚姻的时代,现在已经是自由恋爱。在结婚前双方还可以相处一段时间,行就结婚,不行就再见。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离婚的比例也在逐年升高。选专业可没有让你试试的机会,从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基本凭的是自己的感觉、亲朋好友的推荐以及网上搜到的简介。这就导致读本科的时候很多人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有的人考研的时候换了专业,有的同学将就着继续考了这个专业。但是到了硕士阶段,实在是忍受不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博士至少四年的时间去研究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想想都是一种折磨,别说出成果了,能不能读下来都不好说。所以说,长痛不如短痛,赶紧换一个考。再次,兴趣所在。对某一个专业情有独钟,就是喜欢和热爱。爱是不讲道理的,热爱才有激情,才有进一步深究的不竭动力。这个原因倒不一定是不喜欢原有的专业,只不过更爱这个专业。可能源于自己已经做出了部分成果,也可能源于家学渊源。总之,就是一个字“爱”。最后,就业的影响。其实到了博士阶段,最适合的就业方向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其次是考公务员。如果单从就业来讲,其他的职业一个硕士生的学历就足以搞定。对于考公务员来讲,你会发现有些专业就报不了,几乎没有合适的岗位。对于进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讲,个别专业本身就非常小众,能够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凤毛麟角,好多年还不招一个新人。这种情况下,生存都是问题,还不如趁早换个专业,最起码保证有一份工作。在确定了换专业之后,也不能瞎换,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兴趣,在兴趣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可行性。如果两个专业之间有关联性,那换专业的成本和被录取的几率就会大很多。我们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学科分类角度来具体分析。第一,随便跨。在同一个二级学科内,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便跨。实际上很多专业差不多,只不过各个学校具有自己设定专业名称的权利。既然同属于一个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说明各个专业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中,很多博导也是在这些二级学科中做研究,各个学科之间的分野并没有多大,这样情况下,当然可以随便变换专业。比如说,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和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这四个二级学科同属于社会学,那你可以适当调整报考方向。第二,可以跨。不同二级学科之间可以跨,但是不代表都可以跨。大原则是同一个学科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跨起来的难度小,不同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跨起来难度大。当然,这个并不绝对,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对于经济学这个大门类下的两个二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你完全可以随便跨,事实上很多同学就是这么做的。对于法学这个大门类,二级学科比较多,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不能随便跨了,往二级学科的法学跨难度就很大,因为法学的专业性太强了,学科边界太明显。但是政治学、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三者之间就很有相通性,可以相机跨一跨。第三,慎重跨。我国一共有12个学科门类,跨门类考的话就要慎重了。学科门类是专业划分的第一个大级别,说明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差异相当相当大,跨起来的难度肯定很大。学医学的去考农学,学历史学的去考工学,一看就不靠谱。这里还有一个大原则,理工科类的可以跨考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反之,基本不行。当然凡事无绝对,主要看你个人的条件,比如说你学数学,但是对编程很有研究或者对统计学很有研究,那你完全可以跨考,现实中,很多导师相当欢迎。再比如说,你学英语语言文学,你完全可以跨考国际关系专业,导师也非常欢迎。第四,万能跨。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跨到什么专业,选这两个准没错:教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永不过时,需求量很大,门槛也不高;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博士非常抢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个专业的红利期,而且这个专业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从初中开始到考研政治,大家都有底子。最后再说两点注意事情,如果你选择了跨专业报考,大概率在所报专业方面的学术成果也不突出。第一,走申请审核制的话,务必提前联系好导师;第二,不想折腾联系导师环节的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政治学博士就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