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方法来憧憬的意思和理解方法神往这个词语呢?

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教案。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锻炼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自学生字词,试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师谈话导入。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  生:爱。  师:这是繁体的爱。师讲爱的意思。手牵着手,心贴着心,就有了爱。我们的眼前似乎浮现出熟悉的画面,这是第一次抱母亲中……爱如茉莉,爱是心手相依,淡淡的茉莉的清香。我们再次走进爱的故事。齐读课题。  生读。  师:拿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一起 读,再读。  生读  师:文中有哪几个主要人物?  生:有乔依,还有老妇人,还有女店主。  师:女店主又是______  生:乔依的妻子。  师板书人物。  师:用简短的话说说怎样的一个爱的故事?  生简要说了三个人之间的故事。  师:说得清楚,再请一个人说,就像他这样说。  生说清了关系。  师:看来理清了线索。大家看,乔依和老妇人原本是互不相识,老妇人和女店主也不认识,他们却把爱一个个地传了下去。这个故事讲的就是陌生人之间爱的传递的故事,他们是怎么传递的呢?让我们首先走近乔伊。看他怎么传递爱的。读一读第一小节。  生开始读第一节。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______  生:他处境凄凉……  师:他反复强调了一个什么词?  生:凄凉。  师: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人想到了什么?  生:冷  生:冰  师:它就是冷凉呀,他为什么如此凄凉?  生:工厂倒闭了。  师:这意味着?  生:没有工作了。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妻子怀孕了,又要开始忙碌了。  师:真会读书,从后文中找到了根据。  师:妻子怀孕了,这意味着孩子……而此时他失业了。这怎么不是雪上加霜?哪里还有凄凉?  生:可能是他开了破汽车。他有钱可以把汽车修好,或买新汽车,说明他很穷  师:还有吗  生:在乡间公路上,他有钱可以在城市买套房子。在偏僻的地方……  师:最后说到,妻子回到房里,看到……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说明他怎么样?  生:疲惫不堪。  师:他快急疯了。此时的乔依家境穷困,又失业了,孩子又快生了。能读出凄凉吗?自由读读第一小节。开始。  生读第一节。  师:谁来读。  生读。  师:是啊,他的心里很凄凉,这黄昏,这寒风这冷雪。听,播放风雪声。风冷,雪冷,人的心更冷。师感情配乐朗读领头,让学生读下去。  师:就在这时,他遇见了陌生的老妇人,你注意到乔依的什么?  生:脸上带着微笑。  师板书微笑。  师:从微笑中读出了什么?  生:乐于助人。  师:怎么读出的。  生:工作失业,还面带微笑问要什么帮助?  师:这就是乔依,面对乔依,老妇人竟紧张得闭上了眼睛?你在街上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紧张?她为何闭上眼睛?  生: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以为是坏人……  师:为什么认为是坏人?  生:没有人帮助他。从后面看出,他摘下了破手套,有点没文化的样子……  师:是啊,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又没有人,来了这样的人,看上去穷困潦倒,怎能不让人怀疑呢?他们是陌生人,所以有点紧张害怕。乔依是怎么继续传递自己的爱?你读到了吗?板书:紧张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几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生:有点像亲人一样。他经常这样做。  师:看,乔依先请她别害怕,请她坐到车里,最后说对了,我叫乔依,为什么这样说?  生:想和老妇人交朋友。  师:乔依非常理解老妇人的心情,赶紧安慰她。理解就是爱的别名。板书:理解 安慰  慰字下面有颗心,你能让别人安下心来吗?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谁来说。  生读乔依的话。  师:微笑是最美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读。  师:这样的话语就叫安慰。乔依用微笑拥抱老妇人,用理解和安慰温暖了她。爱的传递到此为止吗?后来怎么做的呢?  生说修车胎的事。  出示这一段。  师:作者写得可细了,它是全文中写得最细的部分,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笔墨呢?  生:这样写体现他乐于助人。草草几笔,就写不出乐于助人。失业还是勤恳帮助别人。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乐于助人呢?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开始。  生读。  师:谁来说。  生:我找到他尽力的地方是他的脚踝破了……  师:谁补充。讲一个字,他读的时候有点错误。纠正腕的读音,第四声。  生:沾满了油污。不可能让衣服身上搞得那么脏……  师:这样的帮助可不是举手之劳呀。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板书:帮助。  师:老妇人从开始的紧张不安,此时变得怎样?  生:充满感激。  板书:满脸感激。  师:她要给乔依回报,乔依怎样的表现呢?  生读。  再请一位同学读读。  生读。  师:想问问你乔依,你一个人开车时不是正需要钱吗?你为何不要老妇人的钱呢?  生答。  师:一个词就写出了他的心声,那就是?  生答天经地义。  师:哪些事是天经地义?  生答孝顺父母,好好学习,上课发言,  师:乔依的心中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当给他钱时,他一下子楞住了。咱们读读。  生读乔依楞住了,他从没想到……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师:做一件天经地义的事,需要钱吗?如果说希望你做点什么的话,出示。  生接着读。  师:这就是乔依,你们看,他用微笑安慰老妇人。老妇人有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帮助别人呢?有没有,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生读。  师:谁为我们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你们看,这就是老妇人给女店主的帮助,板书:帮助。  师:她为何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爱呢?为何不当面交给女店主呢?  生:怕不接受。  生:怕店主觉得没面子。  师: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想怎么做,这就是爱。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现在我也想帮帮你。  师:读这张纸条她潸然泪下。板书:潸然泪下。  师:这是怎样的泪?  生答感激、希望、  师:生活中充满了希望。出示:她轻轻地亲吻……亲爱的乔依  师:是什么让她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呢?  生答生活中有希望。  师:还有吗?  生:生活中充满爱。  师:爱的传递让她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让你接下去想,女店主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她会怎么做呢?  生:让爱传递下去  师:爱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会把爱传递下去。乔依也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  就是这样环环相扣,无限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爱之链。这就是爱之链。读读这段话(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  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爱之链中那一环,你一定曾经捐出零花钱,也许山村里同龄人就多了一本语文书。献出鲜血,用爱心点燃烛光。爱是接力棒,爱是同心的链,有的爱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这节课的最后,拿起笔来,选择开头中的一个,写一写。  1 老妇人告别乔伊……  2 乔依醒来……  学生开始动笔写。  师:我请一位写得快的读一读。  生写得很好,读得也很有感情。  师:下课后把这段话写完,明天我们再来交流。下课。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 “令人神往”、“白雪皑皑”、“旅游胜地”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看清型近字字形,并组词;能摘录文中一、二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能向周围同学推荐。  4、知道瑞士的日内瓦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舞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的情感。  5、 能介绍一个自己了解的旅游景点。  重点难点:  1、理解“旅游胜地”、“白雪皑皑”等词语的意思。  2、会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找近意词,看课后注释等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到过什么地方呢?( 生交流。)  2、今天这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到世界旅游胜地――瑞士的日内瓦去旅游一番。  3、出示课题:23、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指名读课题、齐读 )  4、质疑:读了课题,你在想什么?在“令人神往”这个词语上打“?”  二、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日内瓦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带着这一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介绍后,你们想去这个地方吗?那就请你们读读课文,亲自去感受一番。读时,请大家做到:( 出示要求 )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圈划不理解的词语,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去理解?  3、学习生词  (1)出示生字新词。( 齐读 )  (2)重点指导“皑”的字型,书空“皑”的右下部分。 3)考考你眼力:请看清字型,然后组成词语。  瑞( ) 纳( ) 椅( ) 撞( ) 端( ) 呐( ) 绮( ) 幢( )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板书这些词语:  令人神往 白雪皑皑 旅游胜地  师:这些词语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呢?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再寻求方法来解决。  三、 朗读感受  1、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令人神往的日内瓦,好吗?  2、 日内瓦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节(重点读好“碧水青山”、“风光绮丽” )。  3、师:是啊,日内瓦碧水青山、风光绮丽,一个多么令游人神往的地方  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着老师介绍,一边脑海里显现出这样的画面。( 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第2节 )  4、师:你看到了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课文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介绍这些景物的?小组读读第2节,然后选取一二句你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写一写,再向周围的同学推荐。(完成课后练习二)  6、交流,根据学生推荐或教师自荐的句子指导朗读。  (1)沿着罗纳河走到日内瓦东部,,,,犹如翡翠铺成。(自由读、个别读等)  其中渗理解词语的方法:请学生联系课题,读读这句句子,知道“令人神往”的意思就是“令人向往”从而得出可以联系上下文找一个近意词来理解的方法。  (2)湖的南岸,白雪皑皑的山峰,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 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出示有关媒体或图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白雪皑皑”,然后查字典理解“皑”字的意思,最后请学生想象并表达“白雪皑皑的山峰”是怎样的景象?从而得出理解词语的方法:查阅工具书或结合实物。  (3)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人们就会把它抱进怀里,送到医院。(个别读,齐读) 师:你从哪些描写中,能看出“和平”、“幸福”?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节,边读边圈划有关词句)  ①学生交流。  ②师小结:日内瓦人民热爱人民,保护自然,大自然也给他们带来了和平的环境,幸福的生活,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就是“和平幸福”。  7、师:学到这里,我们的旅程也该结束了,离开这么美的地方,我真有点儿恋恋不舍,你们呢?让我们再浏览一回那里的优美风光。(齐读第一节,引读第二节)  罗纳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沿着罗纳河走到日内瓦东北郊,,,, ,,,,湖的南岸,,,,湖中,,,,  8、练习说话: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日内瓦的感受。(同时理解“旅游胜地”的意思。  9、齐读课文第三节,然后完成填空练习。日内瓦是( ),还是( )。 日内瓦既是( ),又是(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预习过新课了吗?作为礼物老师送大家几张珍珠鸟的照片,想看吗?――CAI课件――但是你们也得有礼物回赠给我,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珍珠鸟的外形,比比谁的又准确有生动。  二:快速阅读课文,品读珍珠鸟的外形描写  通过比比读读,示范朗读。学习“儿化音”词:球儿。重点品读“小家伙”、“红嘴红脚”、“珍珠似的圆点”、“蓬松的球儿”等词。教室要求同学注意扩大写作范围,将视线投诸在除“小白兔”、“小狗”、“小猫”之外的动物身上。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章记叙线索。  1. 学习课文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的开头方式。  师:小鸟特别可爱、漂亮。这样的一对珍珠鸟送给你,你会怎么说?  2. 设置疑问  师问1:可是这样的鸟却有一种天性,是什么呢?  问2:我爱上了小鸟,小鸟却不爱我,还害怕我?那么我怎样做才能让小鸟“爱”上我呢?是强迫它吃东西,按照我给它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吗?思考“爱”的内涵。  3. 精读课文,勾画并归纳课文中的“我”是如何精心照顾小鸟的?小鸟又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1) 学生自行勾画、归纳,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 学生之间讨论归纳  (3) 课堂交流  (4) 出示教师设计的重点词归纳法――CAI课件  四:讨论“真爱”的内涵。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对“信赖,往往营造了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1. 讨论真爱的内涵?结合“我”给了小鸟舒适而温暖的巢,不惊动它,不伤害它等内容。  2. 联系生活实际谈“信赖,往往创造了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五:教师小结:真爱是要给予你所爱的以“安全”,以“自由”,这也就是课文中所阐释的“信赖”。(配乐)  六:作业设计:  请用“真 ”写一段话,要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二、教材说明  课文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教学重点是认记生字、理解重点语句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两个头饰,“棵、穿”的猜字图。  2、要求学生观察校园、路边、生活小区的树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情。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生字中,注意读准“穿、伞、暖、冷”的字音。要认识的10个生字多为单音节词,适宜随课文分散认字。从字形上看形声字居多,本课要随生字认识“父、刂、冫、人、灬”5个偏旁。根据生字的特点,也可从偏旁入手,相对集中认字。如,先复习“、日、纟、”4个偏旁,再认本课5个新偏旁,并适当说明“冫、灬、刂、父”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到生字表里找找9个偏旁分别藏在什么字里,借助拼音,看看课文,想想怎样记住它。在学生议论中会发现有的用熟字换部件,有的用事物的样子(伞)就可以记住字形。教师在讨论中可提示学生:  (1)看图猜字。“棵”(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穿”(上面一个洞口,下面一排牙齿)。(2)记个大概印象。对难字如“暖、热”可以不一步到位,先记个大概,随着阅读、复现,逐渐巩固。为了精确辨认生字,可安排两项练习。(1)选偏旁、部件卡片组成字读一读。  (2)比一比,组词:爷――爸、棵――课、穿――窗。  2、写字  本课要认识笔画“”,巩固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教学时重点指导两个字:“四、五”。  四:第一笔“竖”在左半格,行笔向下略向右斜;第二笔“横折钩”起笔处和“竖”的顶部相连,横行至右上格折转向下,略向左斜至右下格向左略微钩出。第三笔“短撇”和第四笔“竖弯”,都从横上起笔在框内均匀分布。写“竖弯”时,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最后一笔“横”与第一、第二笔的收笔处相连。  五:第一笔“短横”在上半格;第二笔“竖”从“横”中点起笔,行笔略向左斜;第三笔“横折”起笔超过“短横”,向右行笔至右半格与“短横”上下对齐处折笔向下,收笔与“竖”对齐;第四笔“长横”托连第二、三笔,起笔、收笔处超过第三笔。  (三)词句  本课要求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各指的是什么。教学中可运用插图让学生明白:“暖和的衣裳”指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绿色的小伞”指枝叶茂密的树冠。还要联系上下文,从它们的作用:预防小树被冻坏、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文中有一对反义词:冷――热,可在阅读中点一点。  本课首次出现自然段,可先从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这样的行文方式上让学生感知,再通过一段一段地读,逐步知道一个自然段说一个意思。  (四)朗读  朗读时要提示学生,读完一个自然段要停顿一会,停顿的时间比句号长一些。  本课重点指导第二、三自然段。句中要适当停顿,如: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语气中要表达出互相关心的喜悦之情。  (五)实践活动  1、课后“读读说说”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练习时可先读读左边的部分,感知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再仿照说说。指导的重点是扩大积累,运用恰当。可先同座或四人小组练说,再用四张填空卡片变换顺序开火车口头填空,比比哪一组说得恰当而不重复。  2、演课本剧。加上爷爷与小树的动作、对话把第二、三段的内容演一演。这是第一次演,如学生有困难,就教师帮助编,由两个同学演给大家看,意在激发兴趣。经常演演,学生也就会自编自演了。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入  1、启发谈话: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2、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爷爷为小树做了什么、  (三)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认识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认识其中的7个生字;  2、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回忆第二段的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第三段。  1、认识其中的3个生字;  2、理解“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  3、指导朗读。先读第三段,再读全文。  (六)巩固练习  1、认记生字(选部件拼字)。  2、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七)指导写字  (八)扩展活动  演课本剧。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⑴ 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① 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 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④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⑵ 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⑶ 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⑷ 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  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  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  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册,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点拨,从反馈的作业来看,转字的专的竖折撇有不少学生写成两笔。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5、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预习生字的方法。  2、复习的方法。  3、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4、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5、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是我们开学后的第一课,我想先考一考你,你知道“族”是什么意思吗?  ⑴民族:汉族。  ⑵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家族。  ⑶事情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族馆  ⑷灭族:封建时代的一种刑法。  2、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56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民族小学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  我想课前同学们一定非常认真地读了课文,下面就让你来验证一下自己学习的结果如何。  三、学习预习方法  1、复习的方法。  2、明确名称:音部、部首、音节  3、画表格:  字  章节  音部  部首  笔画  组词  字义  四、学习生字  1、部首相同的:  蝴蝶:怎样记?(形声字的方法,左形右声)  坪坝:山区或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  2、注意读音的字:  坪坝(bà)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3、容易写错的字: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五、练习书写  戴  蝶  雀  舞  蝴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8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荷花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展开想像,从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这一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看了这幅图,这节课,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幅图,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要求有顺序地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生答)。  2、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3、(是啊,这些景物都很美),那洁白娇嫩的荷花更是十分惹人爱。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荷花,还要学好描写荷花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师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9页,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大家边听边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我看到的,哪些自然段是写我想像的?(板书:看、想)  2、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2、3自然段是看到的,4自然段是想像的`)。  三、教学一自然段。  1、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看一池荷花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我一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板书:赶紧、跑)。  2、小声读课文,回答问题。(板书:闻)。  3、赶紧和跑在这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急切、迫切)。请小朋友在这两个词下面打上△,那么,  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就要把速度加快,注意读出作者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谁来试试?全班齐读。  4、齐读一自然段。  四、教学二、三自然段。  1、我急匆匆地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些什么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__标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  )标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老师请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标,其它小朋友在下面标。(板书:看)  2、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勾句的情况。这位同学勾的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大家同意吗?和他勾的一致的小朋友请举手。这位同学勾的描写荷花的句子,大家同意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对了,  第一句也是描写荷花的句子)。  3、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里第一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和后面几句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对了,作者先总写他看见的满池的荷花开了不少,接着分别描写他看见的荷叶和荷花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说第一句和后面几句是总分关系。  4、作者是怎样具体来写荷花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具体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三种),哪三种?(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形态、才开、全开、将开)。  对了,作者用三个有的把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连接起来。  请小朋友数一数,在描写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时,课文用了几个有的,请大家在有的下面打上△。(板书:有的...有的...有的...)一齐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老师领读。  哪个小朋友能够用这三个有的说几句话?如果能够多用几个有的更好。  5、(放幻灯)(在饱胀下画__),请小朋友注意这个词。谁会读?(指生读,齐读),这里饱胀是在形容哪种荷花(  花骨朵),请大家仔细看图,再读课文,  想一想:饱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看谁说得最好。(饱满得要胀破开来)。饱胀在这里表现出了荷花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  6、(指小黑板),这几句话,具体写出了荷花在形态上的不同特点。那么,(指图),这一朵一朵的白荷花在色彩上又有什么特点呢?(雪白的花瓣,嫩黄的莲蓬),(板书:色彩、白、嫩黄)。  7、(出示莲蓬卡片),请小朋友注意这个词。跟着老师念。(第二个字念轻声),小朋友,你们知道莲蓬是什么吗?它是荷花盛开的花托,里面有荷花的种子。  8、(指图),小朋友看图,满池的荷形态各异,色彩淡雅而秀丽,让我们觉得怎么样?谁用一个字来形容。(板书:美)  9、(覆盖片操作),小朋友,你们看,和刚才比较,现在的荷花怎么样?(不那么好看了),为什么呢?(没有了绿叶),对了,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指图),我们这里的荷花是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没有了碧绿的荷叶的陪衬,荷花也没那么秀丽,那么迷人了。课文中我们的作者也没有忘记描写荷叶。  10、齐读描写荷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个什么句?(齐读、  回答),把什么比作什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再读句子,  体会一下,你觉得这个句子里那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  在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下打上.)。短短的一个句子,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又密、又  绿、又大、又圆的特点。作者写得好,我们也要读得好。  试一试。  11、下面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来体会荷花在形态、色彩上的美丽动人。  12、(学生读完后,以读代讲,有感情地朗诵三段),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里的画家指的是谁吗?(公园里的叔叔、  阿姨和美妙的大自然)。画家的本领真了不起,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叹?(对审奇、美妙的大自然的赞叹和对劳动的赞美)。  13、下面,让我们就像作者那样怀着对大自然、对劳动的赞美之情来朗读第三自然段。  14、小朋友们读得真好,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呢?好!老师就带你们到公园去看。(放录像)  五、教学4、5段。  1、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觉得怎样?  2、课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样,被眼前的美迷住了,看着看着,她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引起了她十分美妙的联想,小朋友想一想,这个美妙的联想是什么呢?对了,她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小朋友知道什么叫翩翩起舞吗?对了,翩翩起舞就是轻快地跳舞。这时候,在她的身边发生了许多美妙的事情,那都是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接着看录像。(  放录像)  3、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结合刚才的录像思考:当文中的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之后,眼前出现了些什么景象?(板书:风吹来,风过了)  4、你们看,作者的想像美不美?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杂荷花呢?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板书:美)(放音乐)  这时候,你就是一朵洁白娇嫩的荷花,穿着雪白雪白的裙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太阳暖暖地照在你身上,微风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你感觉怎么样?蜻蜓和蝴蝶飞过来了,它们找你做什么?小鱼和小蝌蚪在脚下游来游去,它们在做什么?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它想告诉你什么?夜晚,月光笼罩着池塘,你和伙伴们在做什么?  5、小朋友,当你变成了一朵荷花之后,引起了你哪些联想,眼前出现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呢?(哪个小朋友能说得更丰富、更奇妙)  6、小朋友,你们也和作者一样,喜爱荷花吗?(喜爱)当你变成了荷花之后,心情怎样?(高兴、愉快、喜悦)。(板书:喜爱)  7、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4、5段。  六、总结全文:  1、最后,我们再来重头欣赏体会这篇课文。(放全文录像)  2、这节课,我们通过图文结合,比较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训练了小朋友们造句说话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想像能力,大家都学得很不错。【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8篇】相关文章: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7篇01-28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八篇01-27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9篇01-27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六篇01-16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01-13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八篇01-10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6篇01-07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12-20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12-17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集锦5篇12-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憧憬的意思和理解方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