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去中科院毕业的研究生好找工作吗好还是高校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高校中是一种特殊存在。其特殊之处在于,既是在中科院基础之上成立的,也是隶属于中科院。1958年,为发展“两弹一星”事业,国家成立了中国科大,第二年即为全国重点大学。中国科大一直以致力于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走的是高精尖的发展线路。1970年,该校迁至合肥市,一直走在改革创新前列。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中国科大不仅是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国家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科大是一所最为低调的大学,远没有清华、北大和复旦、上交那么火热,但学科水平绝对在这四校之上,是中国高校的名片。这么一所极具实力的大学,其本科毕业生都去哪里读研呢?哪些院校成为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读研的选择呢?搞清楚这一点,可以借鉴中国科大的“审美标准”去观察国内院校的某些情况,也是很有益处的。(一)研究生占比最高的名牌大学。由于中国科大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减肥”过大,由2020届的26页缩简为9页,诸多数据不全,本文只能采用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应该说,各校本科毕业生读研的选择路径大体固定,年度之间变化不大。2020年,中国科大共有6213名毕业生,其中本科毕业生1780名,占比不到29%。这就说明,中国科大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研究生毕业生占到总毕业生的71%,属于国内院校中占比最高的,对比一下就知道这一点。同样顶级水平院校,研究生占比情况是,北京大学将近70%,复旦大学将近68%,南京大学将近65%,上海交大63%多,其他名牌大学研究生占比都在60%以下。即使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占比也不到58%,文末链接有相关文章,在此不再赘述。(二)73%的本科毕业生读研。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有多高?看一看数据即知。中国科大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20年有1780名本科毕业生,到国外境外读研的271人,占比15.22%;在国内读研的1029人,占比57.81%。两项相加,共计1300人,占1780名毕业生的73%。这说明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走向职场的不到27%,详见下图。2021年又是什么情况?还是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1年有本科毕业生1725人(比2020年减少55人),到国外境外读研的199人(比2020年减少72人),在国内读研的1061人(比2020年增加34人),读研总人数是1260人,占1725名本科毕业生的73%。巧不巧,两年读研比例都是73%,详见下图。这说明什么问题?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大体保持稳定。中国科大如此,估计人大北大清华也是如此,南大浙大武大复旦也是如此。(三)读研去向院校屈指可数。2020年,中国科大1029名国内读研本科毕业生去了哪里?从选择思维看,一是学科重合度高的院校,二是同等水平的院校,三是处于就业热门地区的院校。符合这三条的主要是京沪两地的少数院校。合肥又属于长三角地区,所以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动流向应该是京沪为主,所选院校也是屈指可数。是不是这样呢,看一看数据即知。中国科大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0年1029名读研的本科生具体流向是:第一,留在本校自然是首选。名牌高校的毕业生特别是优势学科毕业生读研皆是如此,中国科大也不例外。2020年,有834名本科生留校读研,占本科毕业生读研人数的81.05%。第二,中科院和工程物理院。69人选中科院,10人选择工程物理研究院,占到1029名国内读研人数的7.67%。这是两个最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没有之一。第三,清华北大+华东四校。清华大学35人,北京大学28人,复旦大学12人,上海交大12人,浙江大学5人,南京大学4人,加起来是96人,占1029名国内读研人数的9.33%。当然,到这几所院校读研,并非都是选择理科,也有可能前去攻读金融硕士等其他学科。从可以明显看出,北京与上海比杭州、南京更受欢迎。第四,极少到其他院校读研。上述三个方向、9所院校共计1009人,说明只有20名毕业生到清北华五之外的高水平院校读研,占比只有1.94%。这说明,在中国科大的学子眼里,还是只有中科院、工物院和清北、华五。#高考择校#网友们,中国科大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的读研院校确实是屈指可数,也就是两院(中科院,工物院)、清北、华五。你从中得到何种启示?欢迎留言讨论,以供网友们参考。谢谢阅读与关注。(本文为原创,百家号“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研究生占比超过50%的有哪些高校,博士毕业生数量最多的是哪校?清北华五等名校生扎堆“双非”读研:这是什么思维?北大:接收155所外校的保研生,自己的保研生却只去19所外校!同样是保研:有的学校超过50%,有的学校只有2%,“奥秘”何在?研究生新生超万人的高校有几所?浙大、吉大、武大呢?
中科院研究生跟清华北大研究生哪个更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大学的排名,北大和清华绝对是中国大学的第一和第二名,这是毫无疑问的,华东地区的其他五所学校也非常强大。清华北大研究生非常强,是大部分研究生的梦想之地。但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科大研究生院,而并非清华北大。因此,在研究生领域,中科院的底蕴最深。从实力来讲:中科院顶尖的所强于清华,不少所等于清华,很多所弱于清华。不过即使顶尖的所,考研难度最高和清华持平,(学生嘛,毕竟更喜欢"清华北大"的名头)。中科院17年官网硕士招生单位129个,哪一个能说有体量代表完整的中科院?学科和专业更不用谈了!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7.1万余人,在学研究生6.4万余人。其中拥有全国最多的院士,博士生的比例就高达到51%。这个不是一般性的全日制大学可以比的。准确来说,它不能算是一所全日制教育行业的大学,而应该算是研究院校。中科院博士含金量非常高,虽然不是985学校也不是211大学,但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高等学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段式研究生教育模式,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科院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往往具有探索、发展、创新的特点。中科院博士培养有一套完整而严格的学术要求。只有通过严格的学习考试和科研技能方面的技术训练,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通过严格的论文答辩,才能取得博士学位,含金量相当高,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清华北大是综合性的大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方向是多样的。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外也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者的发展,这一个情况之下必然会有一些分散,所以说学生并不是每一个都是科研非常厉害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而然的就比不了中国科学院了。中国科学院汇集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而且这些人才进入到中国科学院目的就是为了进行科研。有很多的项目都有经费的支持,全心全意地进行科研,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现科研实力要更强的。清华北大是公认的内地全日制教育里面最好的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是研究院里面师资雄厚的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很多名牌大学的本科生毕业之后也有不少进入中科院的各个研究所的。人生最大挑战就是战胜自己的懒惰。监理工程师
对于决定读博的同学而言,除了关注研究方向与导师团队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选择学校。在申博择校问题上,很多人会优先考虑“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等名校,但随着一些中科院研究所科研实力的提升,很多人也逐渐倾向于选择去研究所读博,特别是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毕竟读博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从事科研工作。那么在高校读博以及在研究所读博有哪些区别呢,下面就跟随小博一起了解一下。一、申请方式目前各大研究所以及高校的博士申请形式都主要以申请-考核制为主,考核形式通常为考试+复试。申请形式虽区别不大,但考核形式、内容和考核标准各大高校以及各个研究所都有所区别,具体细则各个官网的博士招生简章中都会详细公布。想要报考的同学一定要仔细阅读目标院校的博士招生简章,精准备考;其次还要特别注意报考所需资料提交以及考试的时间节点。博士申请流程一般为:网上报名-提交材料-材料审核-学校考核-复试-录取。2022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生招生考核要求 2022年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博士生招考考核要求 2022年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博士生招生考核要求二、环境氛围01.科研环境科研设施研究所相当于一个学校的一个院系,主要集中于做某个方向的研究,小而精,并且主要以科研为主。因此在专业方面,科研实力较强,一些科研设施比较齐全,比如一些大型测试仪器等。目前高校也提倡重学术、重科研,国家层面也是支持高校健全一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且对博士而言,高校对于博士生奖学金的评定也会以科研成果为主,但高校科研能力的评定是以综合能力为主,在某个研究方向上可能不及特定研究所。来源:unsplash但这个并没有对比标准,一些普通研究所的科研设施肯定不及知名高校,相对的某些双非院校科研条件跟中科院某些大所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自行对比判别。学术氛围:研究所的学术讲座/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基本上都是局限于本研究领域的,接触到的老师同学也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这有助于促进对自己研究领域的交流探讨,也能及时关注到同领域的研究动态以及研究热点。来源:unsplash而高校的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而且是开放性的,在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需求甚至是自身爱好选择性的去听。对于学生而言,是拓展知识面、提升见识的好机会,并且有些交叉学科的讲座也会帮助我们跳出本专业的限制,激发新的灵感与研究思路。文献资源:研究所的文献检索数据库资源通常不及高校,对于科研人员而言,文献查找是至关重要的,在科研工作中需要不断地从各种期刊数据库下载大量文献资料来进行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因此拥有全面的文献信息检索资源,才能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而高校由于人数多,专业全,通常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文献检索的电子资源。因此各类文献检索数据库非常全,并且图书馆也有收藏大量的文件资料以及相关书籍,对于科研人员而言查找文献以及相关的资源信息非常的方便。来源:unsplash研究所一般不会投入很多财力购买大量的文献检索资源,其拥有的数据库范围较窄,专业性更强。导师:研究所的师生配比更高,研究所的导师数量基本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所以每个导师的博士生或硕士生数量有限。而高校一个导师可以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硕博士生。其次高校的导师具有科研任务与教研任务,高校的老师除了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做科研之外,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科研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而言会削减一些。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任务,主要是以科研为主,导师会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科研上,所以他们对科研工作的要求更高一些,在研究所做科研的节奏相对而言普遍要高于高校,科研成果产出也更快一些。当然具体情况还是视导师要求为主,高校的很多年轻导师由于本身学术压力大,对于学生的科研工作要求也非常高。再者,在高校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但在研究所,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倾向于“雇佣关系”,很多研究所的硕博士都将他们的导师称作“老板”。其他:在高校每个课题组相当于是一个团队,由老师和硕士生博士生组成,因此团队内的任何事情都是靠团队的学生和老师完成,所以除了本身的科研工作外,组内成员还需要承担其他事项,比如:团队管理、报账、药品及仪器购买、测试等等。但研究所往往会有职工老师或者科研助理,负责测试、报销、做课题组的横向项目等,学生主要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科研上。02.生活环境衣食住行:每个高校都有健全的衣食住行场所,比如超市、食堂、宿舍、校内通勤车等,生活非常的方便,学校一般有大大小小各种超市,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区域,可以随时购买生活必需品。此外学校的食堂饭菜种类多,并且学校有补助,饭菜便宜,而且一个学校通常不止一个食堂。学校提供的宿舍通常离办公楼较近,基本每天可以保证回宿舍午休,晚上回的太晚也不用担心人身安全问题,学校晚上都会有巡逻人员,宿舍也有楼管,在学校安全性要高很多。其次校园内都有通勤车,当我们购买大件物品或者困乏时都可乘坐,非常便利。来源:unsplash而研究所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而言要差一些,会造成生活不便。比如:有的研究所提供的宿舍离研究所较远,需要搭车前往。有的可能好几个研究所共用一个食堂,饭菜单调而且菜价贵;很多研究所生活条件配备不完善,比如宿舍没有网络,没有热水,地址偏远等。有的研究所甚至宿舍和食堂都不能提供给学生,需要租住外面的居民楼,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全国各地的研究所条件不一样,需要具体考察了解。生活氛围:在高校读博环境氛围更好,校园环境优美,学校一般面积大,绿化条件好,吃完饭可以赏赏花、戏戏水,非常惬意;并且学校还有操场、健身场地等,平时做科研累的时候可以跑跑步,健健身,有助于身心健康。其次,学校还有各类活动(学术活动除外),如:英语角、话剧音乐剧、节日活动、联谊活动等。总的来说,在学校的生活比较丰富,还有大量的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在研究所,生活环境较差,生活单调,活动少。并且在中科院读研读博更像在企业上班,需要遵守每天按时上下班的规定,承担一定量的甚至是繁重的任务,休息和空闲时间也更少。总的来说,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上的东西更多,相当于提前步入社会,而在高校象牙塔气息更浓,各种活动也比较丰富,更有利于拓展自身的交际圈。三、培养模式高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教书育人,所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方面对于硕士博士生的培养目标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科研来育人,培养科研人。侧重点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科研能力,以实现高校育人的目标。而研究所主要任务是以科研为主,主要目的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简单来说,高校更侧重于育人,研究所则倾向于培养能力。其次,与一般高校的培养模式相比,研究所在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更加侧重实践操作。许多研究所在进行研究生培养时,主要以承接项目的形式来进行培养,使学生能直接参与到项目中,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而在高校,博士生还可能有机会当助教讲讲课,锻炼教学能力。四、待遇补贴研究所的待遇普遍高于高校。在研究所读博与高校读博有所差异,研究所的博士更加类似于企业员工,并且研究所的学生数量相对高校来说要少的多,因此待遇补贴要比高校研究生高很多。特别是中科院的研究所,学校和导师补助加起来,硕士基本上都是两三千一个月,博士四五千甚至五六千一个月,住宿费全免,而且在研究所很多老师都会承接一些横向项目,如果参与项目也会有额外的项目补助。而在高校的硕士生基本一个月一千左右,博士生三千左右,补贴方面相差还是较多的。但不管是在研究所读博还是在高校读博,对于博士生而言,科研成果的产出非常重要,研究所和高校对于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也较大,所以综合下来,如果只是负责个人日常开销的话,不管选择在哪里读博补助是完全够用的。五、就业环境相比高校而言,研究所的就业面较窄。临近毕业季,各大高校通常会有很多招聘会、宣讲会等,其中也不乏一些优质的就业资源,学生不出学校就可以参加,并且可以与招聘人员面对面交流,面试成功的几率更大,也能够更详细地了解各单位的情况。并且高校还会组织各种就业指导,比如:“如何高效面试”、“如何制作简历”等等。高校每年毕业的学生量多,可以找到很多同频率的小伙伴,共享一些就业资源,在心理上也会轻松很多,不至于感觉是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在心理上可以得到很大安慰,毕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会有各方面的压力。来源:unsplash在研究所招聘会较少,而且规模与高校相比要小很多。并且很少有就业指导之类的,找工作的时候通常要通过网申或者去其他高校参加招聘会,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因为你去其他地方参加招聘会的车票、住宿费用都是不能报销的,需要自己承担。除此之外,还要与导师斗智斗勇,在科研和找工作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遇到通情达理的导师还好,至少心理上没有太大压力,要是碰到没有人性的老师,那毕业找工作也将会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其次,从就业环境的认可度方面,高校普遍要高于研究所,特别是对一些企业而言,有的招聘简章中明确要求招收重点院校的学生,比如清华北大的以及985、211院校的知名度明显高于研究所。当然博士就业方面这个现象稍弱一些,更多的是关注学历以及科研成果,特别是科研相关的岗位。还有高校的校友资源分布更广泛,各个学校每年的毕业生的数量远高于研究所的,这些人脉对就业可能会起到促进作用。但中科院的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偏多,如果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也是一个有利条件,毕竟科研也是一个大圈子,下面分为很多小圈子。总的来说,在就业方面,高校的学生就业面更广一些,研究所则稍微偏窄。在高校读博还是在研究所读博各有优缺点,如何选择在于个人,但申博之前还是要根据自身条件做好评估,慎重选择。小博对于高校以及研究所的生活都有所体验,本人是完全倾向于去高校读博的,因为高校科研节奏相对较慢,而且校园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丰富,学术氛围浓厚,可以使得身心处于一种更自由更愉悦的状态。当然,对于一心要搞科研,对科研上有较高追求,对生活要求不太高的同学在研究所读博可以更专注于科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更多考博干货,尽在【考博岛】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科院毕业的研究生好找工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