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礼品看着贵实际便宜买贵的东西就有礼品拿?

值得再读阅读目的: 喜马拉雅上听了这本书,觉得挺有趣的,大致了解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理性的行为,小白买了书后看了也觉得不错,耳目一新的感觉。 评价: 了解了很多行为经济学的现象,都跟个人心理分不开,从另一个视角解释理性看待决定不会发生的行为,有趣有味。行为经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从而解释了人么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第一章 相对论的真相: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1.1 要点诱饵效应 比较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在商业销售中如何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达到销售的目的。1.2 例子1、订阅刊物 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中选择印刷版+电子版的人数明显比方案二人数多,就是因为有了印刷版125这个诱饵 2、图形对比 眼见未必为实,实际黑圆的大小是一样的。(这里也可以放个图,实际就是右侧黑圆大,不要根据看到的或者自认为回答问题,我们得有实际数据:应先测量)——我们总是靠观察周围的事物以确定彼此的关系。 3、薪酬保密 如一个年轻人期望毕业3年后难道年薪10w,结果3年后拿到了30w,但他并不满意,因为与他差不多的人拿到的是35w。这也从侧面说说明工资多少与幸福程度的关联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紧密。1.3 摘录1、人们很少做不加对比的选择。我们的内心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来告诉我们某种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相反,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2、我们不但喜欢将事物与事物进行比较,而且喜欢比较容易比较的——避免比较不容易比较的事物。第二章 供求关系的失衡:为什么珍珠无价?2.1 效应锚定效应 锚就是基准的意思。 羊群效应 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事物的好坏,以决定我们是否仿效。 自我羊群效应 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向某事物好或者不好。2.2 例子驾车 马克吐温发现英国一些阔绰的绅士夏季每天都要驾着四套马车沿大路跑商二三十英里;可如果付钱雇他们驾车载客,将消遣变成工作,他们是不会愿意干的。 锚:工作是一个人被迫做的事情,而玩耍则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2.3 摘录1、要让人们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这件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稀缺)2、“任意的一致”指,尽管最初的价格是任意的,但一旦这些价格在我们头脑中确立,它们就能塑造我们目前和未来的价格理念。3、锚具有持续效应。第三章 免费的代价:为什么赠品反而让我们花费更多?3.1 例子满多少免运费3.2 摘录1、原来我们压根儿不想买的东西一旦免费了,就会变得难以置信地吸引人。2、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给我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误认为免费物品的价值大大高于它的事实价值。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地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3、免费不仅仅是一种折扣,确切地说,它和这块完全是两回事。两美分和一美分中间地差别微不足道,但一美分与零美分之间缺失天差地别。第四章 社会规范的成本:为什么我们乐于做义工,干活儿赚钱时反而不高兴?4.1 要点社会规范暗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一般是友好、界限不明,不要求即时回报的。 市场规范界限十分清晰,利益比较和即时偿付。4.2 例子不可以把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混淆起来,市场规范一来,社会规范就被挤跑了。 1、向丈母娘支付晚餐费用2、跟女朋友约会,提到为你花了很多钱,所以你应该怎样怎样。罚款的效果并不好,可能还会带来长期的负面效用。 3、a、日托中心总有家长接小孩迟到,本来家长迟到了会感到内疚,这种情感可能迫使他们以后准时来接小孩。 b、但实施了罚款措施后,家长为迟到付了钱,他们就用市场规范来诠释这件事,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早到还是迟到,于是迟到更严重了。 c、取消罚款措施,日托中心回到了社会规范,结果家长们根本没有回来,还是依旧我行我素。事实上取消罚款后迟到的家长有所增加。4、公司不应该启用社会规范传达:如员工不与公司共患难的信息。因为员工与公司本来就是市场规范。公司把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混淆了。导致员工心里憋屈。5、警察、消防员不会为了工资去牺牲,但会为了社会规范——职业的光荣和责任感献出生命。4.3 摘录1、小礼品能把我们保持在社会规范里,但明码标价的礼品则不能够唤起社会规范,只要一提到价格,就越过边界进入了市场规范。2、如果要让市场规范起作用,提前就足够了(即使不是现金)。3、把市场规范引入社会规范,不仅违反了社会规范并会伤害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将难以恢复。社会规范很难重建。4、社会规范是激励员工保持忠诚的最好办法。社会性的鼓励和荣誉上的鼓励是能有效激励员工的方式。5、在社会规范中,人们相信,如果他们出了什么问题,另一方便会站出来,保护和帮助他们。第五章 性兴奋的影响:为什么“热烈”比我们想的还热?5.2 要点人类在理性与非理性状态下,思想和行为都不同。5.1 例子1、一个好脾气的邻居因为交通拥堵而情绪暴躁,开车出了车祸; 2、夫妻吵架,失手杀了对方。5.2 摘录1、处于冷静、理性,由“超我”驱使的状态时,在道德上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人们认为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偏好,了解自己有能力做什么在非兴奋状态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兴奋状态下会怎样。人们没有能力预测激情会把他们改变到何种程度。2、在激情的狂热中,我们都有一瞬间会面临从“只需说不”变为“没问题”的危险。3、在诱惑膨胀之前与做斗争比较容易,而身陷其中再企图自拔就难得多了。第六章 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为什么我们信誓旦旦的事情却总是做不到?6.1 要点拖沓行为为了眼前的满足而放弃长远的目标。6.2 方法预先干预,自我强制简化监督,公众承诺第七章 所有权的个性:为什么我们会依恋自己拥有的一切?7.1 例子1、卖主的估价总比买主高。——卖主:带有情感,回忆、经历。2、如卖车的人,还没给车贴上出售的标志,就已经在回忆开着他走过的路程。——第一个非理性怪癖3、试用促销 —— 虚拟所有权7.2 摘录1、三大非理性怪癖: a、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
b、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失去什么上,而不是会得到什么;
c、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2、我们在某种事物上投入的劳动越多,对它的感情就越深。(宜家效应)第八章 多种选择的困境: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8.1 摘录1、我们竭力为自己保留各种选择余地,但确往往没有意识到,保留余地的同时,我们也放弃了别的东西。我们为了一些不一定重要的事疲于奔命,却忘记了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2、在现代民主的制度下,困扰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3、我们在集中关注两种选择的细微异同时,偏偏没有考虑迟疑不决的后果(所谓的选择纠结症)。无论做那种选择,细微的差别总会存在。第九章
预期的效应:为什么我们可以心想事成?9.1 摘要1、人们的预期会影响他们对后来事物的观点。(第一印象的重要性)2、市场营销的工作,就是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提高他们对产品的预期。3、解决偏见的冲突:描述事实,不带观点。第十章 价格的魔力: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10.1 例子1、神奇的安慰疗法 比如说生病了,去了一趟医院,医生看了下配了点药说没事,药还没吃,回到家就觉得舒服多了。一是精神上感觉好了,二是有可能真的激活了我们体内的康复功能。10.2 摘录1、安慰疗法与安慰剂的作用靠的是暗示的力量,它起作用是因为人们的信任。2、有两种机制能形成预期:信念和条件反射。第十一章 人性的弱点:为什么我们不诚实?11.1 摘录1、有了适当的机会,很多平日里诚实的人也会作弊,多数人都会作弊,但作弊的程度不高。2、我们内心的诚实尺度只有在考虑重大越轨行为时才被激活。3、誓言(口头或书面)是对执业者行为自律的提醒,同时演化出一系列必须奉行的规则,让他们按照高级职业的要求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如在办公室张贴标语,入职誓言等。第十二章 企业的特权:为什么现金可以阻止我们作弊?12.1 例子1、离现金一步之遥的作弊最容易发生。 比如从公司拿笔、本子等。第十三章 啤酒与免费午餐: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哪里有免费午餐?13.1 例子及说明1、公开点东西,如奶茶或酒,结果趋向于多样化。——人们有时甘愿牺牲消费快感来突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人们在选择食品和饮料时好像有两个目标:要么能给自己带来最大享受,要么希望能在朋友心中留下自己某些正面的人格特质印象。(有没有可能是大家可以品尝多种口味。)
其他1、如何克服无限制玩游戏看电话,不爱健身等? 延迟满足+自我控制;
用即时、有力、正面的强化因素与那些我们为了长远目标采取的、并非如此愉悦的步骤相匹配;针对每一个问题找出合适的行为矫正法。把我们喜欢的事物与不喜欢的,但对我们有好处的事物相关联。2、金钱奖励经常是把双刃剑,它激励人们努力工作,但如果奖金金额过大,反而会事与愿违地影响实际业绩。过大地金额会加大压力,太大地压力不利用表现。(社会压力也一样)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别用讨好的思维去猜,要用保护自己的思维。第一,她要你送贵的,你买了她赚了。然后继续找下一个冤大头。第二,不要猜她是不是在考验你。你不需要也不接受任何异性的经济上的考验,告诉她来认真的就多放时间来考察一下,慢慢相处,如果是索取,那么任何人的本能反应就是你(指她)对其他男性都是这样子。第三,我希望我们在谈感情,而不是物质,这是我的态度。说完之后就等她狡辩就好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礼品看着贵实际便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