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多久2020年高考理科考什么科目 2020年高考理科考什么科目时间及备考建议?


干货来了!
2017年高考前最后两周复习建议
(九科全)
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
本期“博通社”重磅推出由陕西师大附中杨林科、孙永涛、宋芝君、袁世武、史小军、石莉群、许景敏、刘环宇、吴二林九位老师,为高三考生们倾情奉献的考前最后两周复习建议(九科全)。
相信这些有多年高考辅导经验的优秀老师们带来的“瑰宝”和“大餐”,一定会让大家受益匪浅。还等什么?快点阅读和收藏吧!
语文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高考在即,已经努力了多年的孩子,如何保证在高考时发挥出最佳状态、取得理想成绩?主要在于平时,但最后这一阶段能不能把握好也很重要。
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高考不仅比体力、耐力,更主要的是比心力,在保持身体状况良好、能够持久坚持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尤其重要。不要再想过去的失败,成绩永远是个变量,不管平时成绩如何起伏,高考才是求学阶段最后证明自己的机会。考生在战略上要藐视高考,而在战术上要重视高考,毕竟它是一次选拔考试。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高考只是意味着几个月后在哪个教室继续上课而已,并不能决定人生的一切,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看得长远一点,高考小宅门,人生大课堂。真正的挑战在高考后面,许多成功者并不是高考的胜利者,也并不是名校毕业生。名师名校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二、调整生物钟,不要再像过去那样熬夜。晚上争取10点半左右休息,早晨6:30左右起床,保证8小时睡眠。因为高考是在白天,不是在晚上。每个考生要自觉把握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就是在每天早晨8:30-11:00以及下午2:30-5:00之间的感受,是精神振奋、精力集中还是困倦疲惫、不想做题,如果感觉不好就要及时做出调整。
三、不要再做难题怪题,要回归基础。可以看看高考真题,并坚持每天有适当的阅读,准备一些写作材料。为了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每天可以做一些各科的基础题。因为各科考试的大部分内容都属于基础题,有挑战性的试题并不多。
四、可以把过去做过的考卷再看看,回顾一下失分的原因以及存在的知识漏洞。查漏补缺在这时候显得特别重要,如果还有困惑,要及时和任课老师联系,他们会提供最专业的服务。这时候的语文复习不能还是刷题,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千字短文,积累一些论据,不管是“名人名言”还是涵盖社会百态、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都可能有用。
总之,学生要充满信心,克服恐惧,不要想过去,也不要预支焦虑。同时,家长不要给孩子添乱,也不要过度关心,平静看待考试,父母们只管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即可,相信孩子有能力去独自面对基础学习阶段这最后的检阅。
数学
高考在即,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针对数学复习,如何梳理自己所学知识,从而进行有效答卷,我谈下面几点建议:
一、巩固为主,切忌“攻城掠地”。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及相应的试题类型通过强化,以进一步准确、熟练,对于几个难点诸如函数压轴题、圆锥曲线及创新性题目,“尽人事,听天命”就好,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二、强化记忆,切忌“似是而非”。对于课本中的公式、结论,和模拟练习中总结出的结论和方法,要进一步准确记忆,课本中的一些结论要用专业术语来规范表述。
三、解答规范,切忌“对而不全”。在答卷时注意“开语句”的表述,尽量层次分明。考虑问题要全面,如等比数列求和、直线斜率存在与否、集合是否空集等等,尽量避免因“对而不全”失分。
四、答卷匀速,切忌“前松后紧”。在答卷时注意把握时间,前面简单题不必过多考虑“陷阱”,个别难题不必过分“纠缠”,学会放弃也是一种进取,自己会做的题目全部答对就是胜利。
英语
距离高考还有两周时间,在这最后的时刻,英语备考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背单词。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 指出:“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基石。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全面掌握词汇,尤其是掌握所有的考纲词汇。在最后这段时间要快速反复地巩固词汇,循环记忆,保证词汇在头脑中的鲜活性,随时提取。
二、做模拟题。要保证每天做一套模拟题,同时还要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专题训练,比如语法填空、短文改错、英语作文等。要保持“手熟”,答题才会有感觉。
三、复习笔记。此时不主张再去学习新的内容,因为时间短暂,刻不容缓。所以力争把以前记的笔记看熟、记住,就可以了。
四、调整答题节奏。高考考试大纲说明上,对于试卷各个部分都有对应的建议答题时间,这一点很重要。在练习中要把握好答题时间,适应答题节奏,不能超时,也绝对不能匆匆答完,赶时间。记住赶出来的时间没有意义,只有合理地运用时间才能保证答题正确率。比如完形填空部分建议使用18-20分钟的时间,如果答题太快会影响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如果答题太慢则会影响整体的答题节奏。因此,掌握好答题节奏至关重要。
总之,在最后两周的备考时间里,一寸光阴一寸金,同学们一定要合理利用,做好复习,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准备。
政治
一、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能把教材的知识按照考纲的考点过一遍。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观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每年都绕不开的话题。好多考生吃亏就吃在基础知识的不扎实,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前车之鉴,必须汲取。
二、高考在即,时间紧迫,再不能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做模拟试题上。应该认真地理一理以前所做的错题,找找做错的原因,明晰正确的思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不能再犯犯过的错误。总结以往的错误,就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取得满意的成绩和丰富的收获。
三、把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再有选择地看看(主要是主观题)。一是复习有关的知识,二是学习高考真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四、一定要关注老师给圈定的、以重大时事政治材料为背景的主观题及其参考答案。时政热点、公众焦点、考试说明的考点、教材的重点,这几个的结合点理应是高考命题的命题点,一定要慎之又慎!
五、良好心态的保持对复习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是临近高考,越要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按部就班,保持定力,夺取胜利。
历史
一、关于复习。高考有两个致胜法宝,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一是方法思路。关于基础知识,这两周我们需要做的是快速浏览一遍笔记,至于课本,我的建议是最好别看,太杂,越看越没信心,况且全国通用的课本至少有四种版本,高考命题人绝不会以你所使用的课本为依据,主要依据的是课标,与教材没有多大关系。浏览笔记时注意做减法,以考纲罗列的考点为依据,比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同学们只需浏览分封制、宗法制、选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和监察制度等五大制度即可,至于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和礼乐制度,完全可以不看。另外一些近年来考查很少的内容可以不看,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苏联的后两次改革、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二十世纪末中国的先进思想理论、港澳回归等。关于方法思路,可以参考博通社推出的系列高考研究。
二、关于做题。大规模刷题基本没有多少用处,但必要的临阵训练还是必须的,主要是防止手生、平静心绪和掌控答题时间。做多少呢?两套即可。做题时要掐着时间,严格按照高考时间进行,以便熟悉对做题时间的掌控。文综作答时以不超过如下时间为宜:35道选择题45分钟,36-37两道地理题28分钟,38-39两道政治题30分钟,40-41两道历史题28分钟,42-43两道地理选做题8分钟,44-46三道历史选做题10分钟。其他时间可以看看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和2010年以来的海南卷试题,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为辅。如果能将同一考点的试题集中参照着看,就能更好把握高考的重点内容和考查方向,即能够更好地把握高频考点和考查方式。带着熟悉的高考味道进入考场,取得好成绩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关于心态。考前许多同学往往感到很焦虑,患得患失,求全责备,总感觉有许多东西没记住,许多该做的还没有做好,以至于吃不好睡不好,敏感脆弱,易怒怪诞。其实,想着自己平时比较用功,比较认真,付出了许多汗水,一定会有所回报,用一句很俗的话说,辛勤汗水与丰硕成果成正比。做题时会做的不放过,保证做对,不会做的必须放弃,状元都不可能全做对,所以有啥不可以放弃的,孙悟空也说过“天地本不全,你又何以求全呢!”心态平和了,面对试题也就没有了恐惧感,平静对待有助于激发潜能,超常发挥都有可能。
地理
一、科学审题。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①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②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③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二、信息获取。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解读信息要准确,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三、解答转化。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四、草拟答案。①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②解答问题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③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五、答案布局。书写顺序方面要求结论在前,原因在后,一般建议按照综合题设问的顺序回答问题。基本要求是行距适当、字迹清晰、整洁大方、无明显错别字、在规定区域内答题,综合题解答的较高要求是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综合题正式书写答案之前建议罗列学科术语关键词(不必大段书写,考场时间宝贵,根据各题赋分值大致确定要点和重点即可),这是打草稿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审题关联密切,建议最后两周自主复习时加强对地理学科小专题知识模块的整合,对各题型思维模型的建构很重要,但不宜生搬硬套。
物理
经过高三年级一轮系统复习,二轮专题复习,三轮模拟练考,同学们对高中物理学科内容的考点要求来说,从知识上做到了基本不存在知识漏洞;从能力要求上来说,阅读理解、推理分析、应用数学解析法解决物理问题及综合分析、实验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相信自己付出的努力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同学们对2017年高考应该充满信心。
关于临考复习,有的老师告诫同学们,近期学习的要点,是看书、回归课本,和整理错题本。然而所谓回归课本,对物理学科来说你会发现并不怎么实用,错题本在你整理收集时就已经归类了,翻看可以,但具体到物理问题的推演过程中,还得躬亲推算,翻看阅读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导致你心里越发没底,有些惶惶不可终日之感。
有道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日不练手生,多日不练腿硬。”对应物理这个注重逻辑思维与推演的学科,看看读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下水亲自操练。
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如下:
一、你还有3-4天的时间题型训练。40min完成两套物理2×8道选择题,或2×(2道实验题+2道选考题),或2×2道综合分析题。针对自己的模拟检测状况,有侧重地选题型训练。也可以理综选择题或实验题综合分析专练。
二、考前一周完成高考真题回头再训练。整个理综要求减去30min,2h完卷。因为好些题的模型你已经先期熟悉过了,训练主要目的是保持阅读速度,审题仔细完整,使得解题有手感,同时用实际操练来戒燥,让自己心静下来,实践举重若轻将自信完满释放。
三、调整生理与身体状态。适当锻炼,不能身体透支,注意饮食,尽量保持不生病。调整作息时间,尽量与高考时段有良好契合,保持旺盛的思维品质。
四、调整心理状态。不与家长、同学等周围人闹别扭。既不过分给自己加压,亦不放纵自己。从心理上暗示自己,皇天不负苦心人,相信高考的公平性与回报率,笑傲高考,带着一颗平常心参战。
化学
一、复习建议
1.回归课本,梳理边角知识。课本是本,习题是末,一味大量刷题那就是舍本逐末。
首先,课文中的插图要认真看,尤其是实验装置图,更要重点关注。比如说制Cl2的尾气吸收装置,很多同学都会认为Cl2会与NaOH反应,所以要防倒吸,但事实上,课本的插图非常明确,只要将Cl2直接通入NaOH溶液即可,并没有防倒吸的装置。
其次,课后习题也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例如高考题中曾经出现过的铝土矿(必修1第93页)、碳酸二甲酯(选修5第116页)、高纯硅(必修1第81页)等,都在课后习题中出现过。
最后,是关于概念的回归,可能我们做了太多的题目,结果却忘记了知识的本来面目,比如“晶胞”的概念,课本上说的很明确,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可很多同学还是会理解为“最小单元”,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同学们在回归课本时细细梳理,明晰概念。
2.重做真题,体会命题意图。
复习到最后阶段,建议同学们把近五年的全国卷共十套题拿来再做一遍,触摸高考。如果大家只看考纲,只能看到一些干巴巴的、条条框框的东西,比如:考纲要求“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但如果结合真题去看,那知识瞬间就丰满起来。
3.发散思维,掌握知识的迁移应用。
真题非常灵活,同一个知识点,在不改变其核心内涵的情况下,考查的方式和角度非常多,对同学们的知识联系、迁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最后关头,浏览着做真题,就是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再进行一次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的临阵磨枪活动。下面我将通过一个例子,让同学们体会一下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及发散性思维,以供大家参考。
例如,“相似相溶原理”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表面看只是说溶解性的问题,但事实上,高考中对于这个知识点至少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考察角度:
(1)如何增大溶解度(配制溶液)
①改变溶质性质。例如,在配制碘水时,由于碘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可以通过加入碘化钾将I2转化I3—来增大溶解度。同样,将苯甲酸转化为苯甲酸钠也可以增大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②改变溶液性质:同样是配制碘水,也可以通过向水溶液中加入乙醇,降低水的极性,增大碘的溶解性;
(2)洗涤沉淀的方法:
洗涤剂的选择需要考虑洗净效果并且尽量避免固体的损失(固体为产品),这本质上还是对“相似相溶原理”的应用。
(3)获取晶体的方法:
除了最常用的蒸发结晶和改变温度结晶,还可以通过改变溶剂性质,使其中的溶质析出。比如向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中加乙醇,使硫酸四氨合铜晶体析出。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思考,大家对“相似相溶原理”的应用应该是底气十足了。
二、考试技巧
1.基础问题不轻视。
高考题中有大量基础题目,这部分知识在考纲要求中通常为“了解”层次,很多同学看到这样的题目,心情比较放松,下笔时候难免不够严谨,但基础题目的阅卷标准通常较高,比如方程式不完整、有错别字等,都可能带来无谓的失分,像“苯酚”、“坩埚”、“锥形瓶”这些常用的药品和仪器的名称大家一定注意,不能写错。
2.陌生问题看信息。
高考中遇到陌生题目时,从哪里入手?其实,这样的题目是以陌生题材为载体,来考查课本或者大纲一些核心知识的应用,只要善于联系,就一定能理出头绪。还有一类题目,会考察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实,答案就包含在题干信息中,只要同学们静下心来,就一定能从题干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3.由易到难答问题。
一说到理综试题,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就是难,答不完。另外由于理综是由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组成,学生在确定答题顺序上也颇为纠结。我建议:首先按顺序完成所有的选择题,用时通常在45分钟左右;然后完成三科的选做部分,用时约25分钟;最后完成剩余部分。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基于由易到难的原则。选择题分值大,得分耗时短,放在最前面;选做题整体难度较低,则次做;非选择题包含了各学科的压轴题,难度最大,放到最后做。至于三科的先后,建议同学们按顺序作答,或者从自己最拿手的科目入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4.合理预期敢舍弃。
最后,还要学会主动放弃。考试不同于平时做作业,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150分钟的时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该放弃的必须放弃。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每科可以去掉一道大题。剩下试题少而简,从心理上感到信心十足,答题时会更顺畅,时间更充裕。做完后如果时间有剩余,再做已经放弃的难题,经常会有意外收获,这就是考场上的“超常发挥”。
生物
一、认真阅读课本,强化记忆,落实基础知识。
近年来的全国卷试题,难度不大,多为基础题和中等题,很多都是课本上的原话、原材料、事例或课后题的变形等。所以,一定要重视课本,重视基础。
阅读课本时,要全面覆盖,切勿留下死角。课本中的小资料、相关信息、技能训练、资料分析、小字体形式的阅读材料、课本中的图表以及课后题,尤其是拓展题,都要认真过一遍,理清其来龙去脉。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事实、原理、规律、方法等,要理解其实质、条件、适用对象及联系,同时,遗忘的和混淆不清的知识点需要强化记忆。
二、重温错题本,查漏补缺。
错题本是自己复习期间所有错误的集锦,暴露了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思想方法的缺陷,具有劣根性和反复性,当时理解了,现在也许模糊或模棱两可,需要反复强化才能解决。再次认真扫描错题本,检测原来未掌握的知识点、知识误区、方法等是否都解决了。同时,认真反思和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做高考真题,提高应试能力。
做高考真题,可以提前适应高考试题的难度,了解高考题型、核心考点,检测不足。对照答案,可引导考生如何做到回答的准确性,提升答题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最后,希望附中高三学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走进大学的殿堂~我们fighting together!
高考加油
咨询电话:边老师14791465925
—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16-12-23 17:17
来源:
高考宝典
现在距离高考已经不到半年了,面对高考,有些考生往往感到茫然,甚至会自我否定。为了帮助考生在剩下的六个月里愉快、自信、充实、高效地备考,这里主要跟大家分享有效自我管理的三要点: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与压力管理,同学们可参考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运用!
一、合理制定目标管理
(1)目标既要有挑战又要可实现。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考生要接受自己现有的学习程度与水平,也要在备考中尽最大努力达到更高层次,即充分发挥潜能,实现更高的目标与理想,不留遗憾。
(2)制定三层目标,不同定位。
最理想目标,即高考超常发挥,很好地释放潜能,达到可以实现的最高目标,比如“名牌大学的理想专业”。这一级目标的制定能极大激发考生复习的激情与动力。
最现实目标,即通过正常水平的发挥就能实现的目标,比如“一本”。这一级目标的制定可让考生缓解焦虑,踏踏实实将复习进行到底。
最低限目标,指即使在高考中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尽最大努力实现的目标,比如“三本”。这一级目标可帮助考生平静、安心地看待高考,实现顺利复习。有了这一级目标兜底,大多数考生能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使知识、才华与能力挥洒自如,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就是这种状态的真实写照。
二、有效管理目标
(1)阶段目标与终极目标并行。
高考备考是个综合性的“大工程”,考生要学会化“大”为“小”,在复习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比如制定“每月目标”或“半月目标”。在终极目标的指导下,考生可根据前一阶段目标完成情况,适当调整后一阶段的目标,比如增减复习内容、加快或减缓复习速度和强度等。
(2)建立监督机制,即时奖惩。
考生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学习习惯与风格。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有效监督、即时奖惩,这样才能切实将目标落到实处。
(3)学会专注与坚忍。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在考生智力水平差距并不明显的情况下,考查的是考生对目标与任务的专注程度。唯有专注,才能将知识、考点烂熟于心,在学习中发现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建立相关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最终体会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快乐。
据著名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如果时间集中于“紧迫而重要”的第一象限,焦虑会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如果时间集中于“重要但不紧迫”的第二象限,就很少感受到时间的压力;如果时间集中于“紧迫但不重要”的第四象限,说明总是在忙别人的事情;如果时间集中于“不紧迫也不重要”的第三象限,就是在浪费时间。时间规划因人而异,公认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为:65%—80%用来做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20%—25%用来做重要而紧迫的事情;15%用来做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1%浪费在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上。
三、有效利用时间
清晨起床后,适合学习难以记忆的内容;
8:00—10:00,适宜学习需要周密思考、分析判断的内容,是攻克难题最佳时间;
18:00后的两个小时,复习、归纳、整理的黄金时段;
晚上临睡前一小时,复习难以记忆的内容,因为在睡梦中大脑会继续加工这些信息。
了解了这4个黄金时间段,考生就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顺应大脑记忆规律,有效提高时间利用率,最终提升复习效率。
压力管理面对考试,紧张、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度的焦虑也有助于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考生若在复习中感到压力过大、止步不前,可能是遇到了“疲劳期”(也称“瓶颈期”、“高原期”)。
“疲劳期”容易出现在那些对高考赋予太多意义、自我期待过高的考生身上。遇到“疲劳期”,考生可尝试以下办法:
1、接纳并记录自己的情绪。考生要学会关注并善待自己的情绪,将情绪状态转换成文字,这样能有效缓解焦虑、冲动与不安。
2、尝试与父母、老师积极沟通。父母和老师是考生强有力的后盾,遇到问题时,考生可及时与他们沟通,获得支持与帮助,形成自己喜欢的家校环境。
3、寻找复习的兴奋点。考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阶段的复习重点,可以是优势学科,也可以是弱势学科,以提升成就感为首要目标。
4、调整阶段目标。如果原来制定的阶段目标让自己感到压力过大,考生可重新考虑并制定自己喜欢的任务。
5、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很多考生在备考期间放弃兴趣爱好,这样可能会因大脑过于疲劳而情绪低落、身体不适,造成高三生活“苦不堪言”。
6、坚持运动。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到户外跑步、跳绳,会让人神清气爽、精力倍增。适量的体育运动能有效缓解学习过程、高考任务带来的心理压力,提升愉悦感及幸福感,既增强体质,也增加接受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推荐阅读
更多高考政策解读、学习干货及资料下载请关注高考宝典(gaokaob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年高考理科考什么科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