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台湾人口2019总人数口,面积数量统计及预测 全球台湾人口2019总人数口,面积数据分析?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数据,与人口相关的数据包括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生育率、妇女生育率等。人类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科技和卫生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和人均寿命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全球人口也从1960年的30亿增长到2017年的75亿。工业化推动的世界人口增长,同样也无法摆脱自然规律对人口增长的调节规律,从1960年到2017年,世界银行发展的人口数据看,全球人口增长已经逐渐进入了调整期。城镇化发展导致的妇女生育率下降,全球妇女生育率随着城镇人口比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部分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妇女生育率已经下降到维持人口自然增长所需的2.1以下。妇女生育率下降会导致少儿人口出现负长,进而导致劳动力人口的负增长,并最终导致人口的负增长。与此同时,劳动力人口抚养比例先会随着少儿人口下降而下降,随后受老龄人口比例的上升而上升,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长,人类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是工业化、城镇化的产物,人类社会从农业化社会发展到工业化社会,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主要的顺序是,妇女生育率低于2.1、少儿人口负增长、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劳动力抚养比提升、人口负增长、老龄人口比例超过少儿人口、老龄人口比例超过劳动力人口(这个在现实社会中还没有发生过,人类是否会到达这个阶段,很难预料)。战争、自然灾害、疾病、宗教信仰、政府政策等因素,虽然也会产生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与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对人口增长产生的影响相比,更多是阶段性的影响,而非持久性的影响。从人口总量上看,中国仍然是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从人口增长率的角度看,除新加坡和沙特外,其它国家的人口年增长率都已经下降到2%以下。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人口增长率较低,下降幅度也较慢。德国、日本已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阶段。英国的人口增长率有所回升,但仍低于1%。中国、韩国、泰国、印度、印尼、越南等亚洲国家,以及巴西、墨西哥人口增长率下降幅度较大。新加坡和沙特的人口增长率波动较大。俄罗斯人口结束了负增长。从根源上看,妇女生育率下降是导致人口增长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妇女生育率都已经低于维持人口自然增长所需的2.1水平。从1960年到2016年,中国、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尼、巴西、墨西哥、土耳其、沙特、南非等国妇女生育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阿根廷、俄罗斯等城镇化人口比例相对较高的国家,妇女生育率在1960年就已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等国每千人新生人口的数量都已经低于20。中国、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尼、越南、巴西、墨西哥、土耳其、沙特、南非等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幅度较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人口出生率在1960年就相对较低,下降幅度相对较低。从1961年到2017年,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尼、越南、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沙特、南非等国都出现了0-14岁少儿人口的负增长。其中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俄罗斯少儿人口负增长的年份都超过了30年,出生率下降对少儿人口减少的影响最重。少儿人口的负增长,意味着劳动力人口的下降,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俄罗斯都已经出现了劳动力人口的负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由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数量决定。平均期望寿命、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都会对死亡人口的数量产生影响。同时,战争、自然灾害等非自然因素还会造成生育人口数量下降,并影响以后20-30年的人口增长。从1960年到2017年,中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人口均出现过负增长。德国、俄罗斯、日本人口负增长的年份较多,也与这些国家在一战和二战中死亡的人口,特别是生育人口的死亡数量较多有关。按照世界银行的人口年龄划分,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属于劳动力抚养人口,这两部分人口之和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构成劳动力人口抚养比例。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劳动力抚养人口比例都已经进入了逐渐增长的趋势。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劳动力人口抚养比,也处于低位波动状态。中国、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尼、越南、巴西、墨西哥、土耳其、沙特、南非等国,受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的影响,劳动力人口抚养比例也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和少儿人口增速的下降,老龄抚养人口占劳动力抚养人口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的老龄人口已经超过了少儿人口。从劳动力人口占人口比例的离散度来看,中国、韩国、新加坡、越南、墨西哥、沙特等国的离散度较高,说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比较剧烈。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劳动力人口离散度较低,说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比较缓和。作为工业化发展较早的国家,这些国家劳动力人口比例基本维持在65%左右上下浮动。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尼、越南、土耳其等国陆地人口密度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俄罗斯、沙特等国的人口密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沙特等国移民占人口比重较高,通过移民可以对人口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整,增加劳动力人口占比的同时,也提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缓解部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世界银行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国家的人口统计数据,受统计水平的影响,各个国家人口数据的准确性也会存在差异。不过,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趋势看,人口增长速度受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是人口发展的大趋势。老龄化社会也将是人类面临的一种新的社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世界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没有亲身的经历是很难预测的。德国、日本是G7国家中,比较早进入少儿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也是最先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国家。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下降,现在已经进入缓慢增长状态。作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劳动力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老龄人口的增长,显然对经济的增长显然起到负面的作用。德国人口的增长因素中,增加了移民的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相对比日本复杂一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人口比例仅仅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GDP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的妇女出生率、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率已经和以G7集团为首的发达国家处于相当的水平。2010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抚养比达到了最低点。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抚养比在2010年后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受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影响,2015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并呈现出持续负增长的状态。中国劳动力人口红利期在2010年达到了顶峰,随后,将进入劳动力人口红利的衰退期。与印度相比,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并比较早地进入到了人口红利期,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也得以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并带动了经济较快发展。不过,均衡是自然规律中最重要的发展,中国人口不均衡的发展过程,也导致中国更早地进入人口红利的衰退期,进而更早地进入老龄社会。人口、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规律,单纯的政策性调整,对自然规律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单纯的人口政策调整,并不能扭转人口的老龄化的趋势。如果按照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减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也许比单纯的人口政策,更能促进妇女生育率的提高,从而促进人口的增长。也许,振兴农村,振兴乡镇的政策,最终反而会起到促进人口增长的作用。*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人口2019总人数口,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