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赤峰在哪里属于哪个省地图 了解赤峰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今天,我们聊聊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市是内蒙古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总人口400多万,下辖了12个区县。在内蒙古各个地级市中,属于下辖区县比较多的。不得不说,赤峰市历史非常悠久。那么,赤峰市12个区县,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在内蒙古9个地级市中,赤峰市的人口最多。赤峰市的总人口404万人,超过了首府呼和浩特的人口总数。赤峰市下辖了3个区、2个县、7个旗,总计12个区县。在内蒙古自治区中,盟同等于地级市,旗等同于区、县、县级市,苏木等同于乡镇,嘎查等同于村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一直处于对抗关系,例如秦汉VS匈奴、隋唐VS突厥等等。内蒙古地区的情况很特殊,在中原王朝强盛时期,会进行大规模的北伐,从而控制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例如当年建立了九原郡、朔方郡等等,一旦中原王朝陷入衰败期或者内部混战,北方的草原政权就会迅速南下,从而重新控制内蒙古地区。因此,在内蒙古各地出土的文物遗迹中,既能看到中原文明的影响力,又能看到草原文明的印记。唐末以来,由于藩镇混战、契丹崛起等一系列的原因,中原王朝对内蒙古地区基本上失去了控制。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迅速崛起,先后吞并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一系列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但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唐宋时期沿用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很不合适。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的缺点,非常明显。全国划分为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情况错综复杂。各地的人口数据、耕地亩数、农作物产量等等,让号称“弓马娴熟,横扫欧亚”的元朝一脸懵。我们以各地的耕地为例,由于各地的气候和地质结构完全不同,各地的耕地分为了丘陵地、水浇地、沙土地等10多个类型。每一个类型,又分为了上中下3个等级。各地的农作物,分为了大豆、高粱、小麦、水稻等等,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依靠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本无法满足元朝的需要。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也根本指望不上。最后,元朝在金国行尚书台的框架结构上,结合了宋朝23路的经验,反复完善以后,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了10个行省,例如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辽阳行省等等。每个省划分了各个路,每个路划分了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设立了4级区划。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并且奠定了行省制度的框架,但各省的区划问题很多。首先,各省的区划不科学,管理难度太大。第二,各地机构相互重叠,效率低下。到了元朝统治末期,行省制度已经基本崩溃。1368年,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的框架上,根据明朝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撤销了路一级的机构,调整为省、州府、县三级区划的模式。这一区划模式非常经典,延续了几百年时间。与此同时,还设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并立的格局。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时期,随着明朝的迁都,逐步形成了13个省与南北直隶的区划。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基本形成的,例如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等等。与此同时,元朝败退北方草原以后,并不甘心失败,不断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反扑。为了抵御蒙古骑兵,明朝从辽东到西北,一口气建立了九边重镇,驻扎了90多万精锐部队。随后漫长的岁月中,北元政权则在不断的分家,最终,分成了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其中,夹杂了各种部落。17世纪中期,清朝崛起之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在内陆地区,清朝沿用了行省制度,并且逐步完善为18个省。但在蒙古各地、西北各地、东北各地,清朝则没有建立自己的行省区划。清朝统治的前期,依靠国力支撑,这些问题并不明显。到了统治后期,西方列强纷纷染指清朝,四面告急。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在东北地区,逐步建立了东三省。但在西北、蒙古各地,仍然没有建立区划。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当时,各路军阀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内蒙古各地,都忙着争夺地盘。1928年,为了巩固北部地区,同时加强对内蒙古各部的管理。我国一口气建立了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等4个省份,被称为塞北四省。当时,4个省份都管理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有一说一,这4个省份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起到战略防御作用,属于临时性的区划。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下辖了6个盟,分别是:察哈尔盟、锡林郭勒盟、兴安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呼纳盟。到了50年代中期,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划轮廓基本形成。当时,昭乌达盟下辖了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林西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宁城县、赤峰县、乌丹县等地。1969年,由于当时的实际管理需要,昭乌达盟全境划入了辽宁省管理。直到1979年,才还给内蒙古自治区。进入8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我国各省下辖的地区,陆续调整为地级市。此外,部分县被升级为县级市,部分地级市的关系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1983年,昭乌达盟下辖了11个县市,分别是:赤峰县级市、赤峰县、林西县、宁城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1983年10月,昭乌达盟被撤销,设立赤峰地级市。与此同时,赤峰县级市和赤峰县也被撤销,设立了红山区、元宝山区、郊区,再加上林西县、宁城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等2个县、7个旗,总计12个区县旗。随着赤峰市的持续发展,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1993年,赤峰市郊区更名为松山区。至此,赤峰市12个区、县、旗的区划,彻底形成,分别是: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林西县、宁城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2023-09-28 12:48
来源:
内蒙古民政
发布于:北京市(来源:内蒙古民政)
通辽市是全国蒙古族人数最多的地级行政区,蒙古族的许多传统习俗、民族文化在这里保留完好,这里不仅是清代孝庄文皇后的故乡,更是“中国安代艺术之乡” “中国民族曲艺之乡”和“中国版画艺术之乡”。
地名含义
“通辽”系汉语,含义有不同的说法。其一,通往西辽河的地方。依据是,原通辽镇西、北两侧临西辽河。其二,通畅辽阔之意。其三,因辽金时代属辽国地域,是西辽河流经之地,归辽源县所辖,亦是至辽源县(今双辽市)的起点,处西辽河冲积平原,故名。
地理位置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东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南依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和铁岭市,北与兴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为邻。
行政区划
通辽市属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5个旗,代管1个县级市,即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全市辖19个街道,61个镇,26个苏木,4个乡。市人民政府驻科尔沁区新城街道。
政区沿革
通辽市的前身哲里木盟建置始于清初,其地域北由索岳尔济山以南的洮尔河、嫩江流域起,南至乌哈那德山的东西辽河流域和养息牧河,西起乌哈那山,东至松花江、伊敦河。
春秋时期,这里居住着东胡、室韦等游牧部落。战国时期,通辽燕长城以南归燕国的辽东郡和辽西郡管辖。秦代,东、西辽河一带隶属于辽东郡和辽西郡,嫩江流域仍由东胡人驻牧。西汉时期,游牧于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的主要是东胡人的后裔鲜卑人和乌桓人,东、西辽河以南部分地区归玄菟郡、辽东郡、辽西郡管辖。东汉时期,嫩江流域隶属于夫余,燕长城以南隶属于东汉的辽东郡、辽西郡。三国时期,鲜卑人大规模内迁,东、西辽河流域隶属于东部鲜卑的慕容部。西晋时期,嫩江流域为夫余国属地。东晋十六国时期,燕王慕容的势力达东、西辽河流域。北部隶属于契丹,北燕在北部设置归善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部隶属于契丹,南部隶属于室韦。唐代,在契丹地设饶乐都督府,后设松漠都督府;在室韦地设室韦都督府。唐末,嫩江流域部分地区归渤海夫余府管辖。辽代,归上京道和东京道管辖。金代,归上京路临潢府及东北路招讨司、咸平路咸平府管辖。元代,归辽阳行省开元路、中书省泰宁路和宁昌路管辖。明代,隶属于兀良哈三卫(即朵颜卫、夫余卫、泰宁卫),归大宁都司管辖。明成祖时,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奎蒙克塔斯哈喇部游牧于嫩江流域,称嫩科尔沁,并很快控制兀良哈三卫之地。1636年(清朝崇德元年),建哲里木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1932年至1945年,伪满洲国时期行政区划变动频繁。1949年,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4年,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恢复哲里木盟建制。1969年,划入吉林省。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撤销哲里木盟,成立地级通辽市,沿袭至今。
政区历史文化
清初,改部落制为盟、旗制,1636年(清朝崇德元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相继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辽市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这里不仅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科尔沁草原曾诞生和流传着著名的科尔沁三大叙事民歌(韩秀英、达那巴拉、嘎达梅林)和上千首短调民歌。这里是爱国将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是中国草原文化名城,也被誉为“中国蒙医药之都”“中国蒙餐之都”,安代舞、乌力格尔艺术、蒙古族四胡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迹有金界壕遗址、长城、奈曼土城子城址、灵安州遗址、豫州城遗址及墓地、韩州城遗址、南宝力皋吐古墓地、奈林稿辽墓群、奈曼蒙古王府、寿因寺大殿等1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泡子遗址、哈民遗址、荷叶花西北1号遗址、南乌锦遗址、阿仁艾勒遗址等47处内蒙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博物馆藏文物近5万件,其中一级文物82件。
通辽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区和东北亚三角经济区,是东北与华北的交汇中心,与东北经济区中的哈尔滨、长春、沈阳一起被国务院规划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
供稿
通辽市民政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 综合 > 综合 >
正文
来源:商洛在线

2023-07-03 15:56:29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热河是现在哪个地方是什么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热河是现在哪个地方是什么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热河是现在哪个地方热河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这三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热河是曾经的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直属特别区域,当时的省会是承德市,在新中国成立后,热河于1955年7月30日被撤销。热河属于东北还是河北承德一带,1955年撤销热河省的行政区划后,之前的辖区分布在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全境、通辽市大部(科尔沁区以西),辽宁省义县、锦州市以北,彰武县以西区域,河北省承德市大部。热河这个名称的来源于蒙古语“哈伦告卢”,意识是炽热的河流,指的是流经承德市的武烈河。热河在当时的辖区面积有17万9982.05平方公里,中西部是部分蒙古高原,东部区域为平坦的台地,省内主要河流为辽河。关键词:
热河是现在哪个地方
热河属于东北还是河北
热河离承德有多远
热河省为什么被取消
分享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峰在哪里属于哪个省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