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是什么药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专程来到甲午海战故地刘公岛,来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蓬莱市,冒雨登临蓬莱阁,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倾听岁月无声的启迪。  他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一个大党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为什么要把历史摆在如此高的位置?从历史之中,他汲取着怎样的人生智慧和治国之道?对广大领导干部学史用史,他又提出了哪些明确要求?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  习近平爱读书,尤爱读史。  每年新年前夕,习近平都会发表新年贺词,人们在聆听他令人振奋的贺词同时,也能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他身后摆满书的大书架。细心的人发现,在习近平的阅读清单里,有大量的历史典籍:《史记选》《汉书选》《世界通史》《现代欧洲史》……  “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这是习近平的读史心得。  爱读历史的习近平,对于历史典故常常信手拈来。2011年9月,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他引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孔子“诲人不厌”,勾践“卧薪尝胆”,苏武“饮雪吞毡”,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  爱读历史的习近平,对于历史人物常常铭记于心。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他讲起陈望道专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竟将墨汁误当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的故事,并引述他的名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爱读历史的习近平,常常用历史教育启迪广大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多次以历史为主题: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重温建设社会主义历史进程,聚焦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在习近平看来,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  历史,不仅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同时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正如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所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习近平思考问题、作出分析、得出结论,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为领导干部运用历史眼光看问题树立了光辉典范。  习近平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他多次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首都博物馆、西安市博物院、广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习近平走进一座座博物馆,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中,闪耀着无比珍贵的智慧之光,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丰厚的精神滋养。  习近平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他对近代史感到最为痛心,对近代史的思考也十分深刻。  2014年5月,习近平来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回溯中国近代史。他痛心地说:“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  习近平认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于歪曲历史、掩盖侵略的错误言行,他坚定地予以驳斥。  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仪式、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察看北洋海军炮台遗址和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习近平的话语斩钉截铁:“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习近平认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西柏坡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考察期间专门安排、多次前往革命老区,瞻仰红色遗址遗迹,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他说:“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在历史进程中,做出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历史贡献”  观成败、鉴是非、知兴替、明规律。  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上。  习近平指出,具有历史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他说,“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既要以史资政、修身励志,更要从中发现真理、明确方向、坚定道路、汲取力量,去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探寻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他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2011年3月,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期间,专程瞻仰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同志故居。他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对历史的最好学习和借鉴就是成为历史大潮的一朵浪花。  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言:“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文字:新华社、人民日报  图片:新华社责任编辑: 杨翠婷

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历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曾作过多次精彩比喻。本文梳理了总书记关于历史的八个妙喻,一起学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
——2018年11月26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你们亲历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更懂得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全党即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希望老同志们继续发光发热,结合自身革命经历多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2021年2月18日,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2021年6月18日,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的讲话
历史是“必修课”
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2013年6月2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2013年7月11日、12日,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2014年10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2015年8月23日,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五百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历史是“生动教材”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吉林是这一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杨靖宇等抗日联军英烈就牺牲在这里。在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吉林人民为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个革命历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党的建设的宝贵资源。
——2015年7月18日,在吉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在山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吉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其事迹震撼人心。解放战争时期,“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战四平”、“围困长春”,党领导人民军队在这里奏响一曲曲胜利凯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吉林人民也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0年7月24日,在吉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历史是一面镜子”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2015年9月28日,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2015年12月28日、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2016年6月22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2019年1月2日,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
历史是“一位智者”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4年7月7日,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编前语】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不难发现,他的讲话风格之一是善于用典,善于用历史语言资政育人。他用历史语言告诫领导干部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在想问题、做决策时具有历史眼光;他用历史语言发出强烈信号,即永远不要遗忘历史,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以史资政,以史励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用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学识和深刻的历史思维,分析现状、判断趋势、把握未来。在他的历史语言中,我们读懂了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读懂了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  ——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视和学习历史?  重视历史: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中国人历来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忧患意识: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2014年7月7日举行的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如是说。  学习历史: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到平山县西柏坡参观,对当地干部群众说。  ——回答了可以从历史中获得什么?  领导干部读点历史,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得以提升  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2011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  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习近平在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肩负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肩负起历史重任,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讲话。  ——回答了用什么方法观察和研究历史?  深刻认识历史曲折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研究历史不能隔断历史的内在联系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放在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中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  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  ——201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醒剂是什么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