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历史简介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探究葫芦丝历史简介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探究葫芦丝的民族风味 - 百度文库
6

芦丝这一乐器,通过政府部门、民间传承人、葫芦丝演奏家和葫芦丝爱好者的推广,得以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传播,并深受群众喜爱。这其中与其具有的柔美音色、适中的价格、方便携带、容易上手学习等优势密不可分,但其中最重要的传播要素还是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得以充分的挖掘、整理、呈现。葫芦丝起源于云南省德宏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西部,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德宏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5种少数民族为主的多种少数民族,是全国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地。葫芦丝发源地位于德宏州梁河县勐养镇,这个地方就聚居了傣族、景颇族、阿昌族、汉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德宏州世居少数民族中吹奏葫芦丝或称葫芦箫的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其中以傣族曲调传播演奏居多。
■葫芦丝的传说故事
各少数民族中都流传着关于葫芦丝的故事传说,在德宏州勐养镇傣族的传说故事中说道:“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族小伙子抱着一个葫芦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便把竹管插入葫芦中,小伙子捧起葫芦,吹奏出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其中有一些传说故事则是表达洪水中小伙子失去了心爱的姑娘,为了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用葫芦丝这一乐器进行吹奏,因而在葫芦丝曲调中有“哭调”,用于表达对心上人的怀念。
■葫芦丝名称的探究
在德宏地区各民族对葫芦丝的名称叫法不同。傣族傣语称为“筚朗叨”,“筚”是傣族吹管乐器的总称,“朗叨”意为葫芦。景颇族称为“克弄”,景颇族的乐器“瑞作”和葫芦丝也极为相似,口含簧片发声。阿昌族称为“葫芦箫”。德昂族称为“毕”。名称因民族语言不同而不同,形制结构也略有不同。景颇族的“克弄”葫芦的方向是安装在吹管的下方,演奏技法有相同的地方。葫芦丝名称的另一种说法是在早期音乐工作者对德宏民间乐器的调查研究中,当采集到葫芦丝这一乐器时,询问当时的德宏州歌舞团工作人员时,由于方言口音的原因,采集者把“葫芦箫”听成了“葫芦丝”后这一名称被广泛传播使用。
■葫芦丝民族味道的探究
1.葫芦丝的民族味道源于德宏地区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
以傣族来举例说明,傣族在德宏州各地有许多丰富的曲调,德宏的傣族音乐分为民歌、傣剧音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各地不同的民歌调子就有山歌调(芒市城子山歌、坝子山歌、轩岗山歌、瑞丽山歌、盈江山歌)、傣剧戏调、哭调、儿歌调、跟鼓调、孔
雀调、十二马调、歌舞调、朗诵调、葫芦丝古调(
筚班陶)等。德宏各地的傣族都用葫芦丝演奏这些调子,每个调子各不相同。再加上景颇族葫芦丝古调、德昂族葫芦丝古调、阿昌族民间曲调,德宏州葫芦丝用于吹奏的曲调异常丰富。可以说葫芦丝这一乐器是当地多民族共用的一件乐器,各民族的曲调也融入了葫芦丝的曲调范畴,曲调类型和风格特征多样。
2.葫芦丝的民族味道源于德宏地区丰富的民间演奏技法
民间曲调谱例中即使有断句和标记,实际演奏上也大不相同。例如有的傣族曲调断句和傣语、傣族歌曲密切相关,不了解傣族传统古歌和语言韵律,演奏出来总是感觉缺少了传统的味道,没有了“傣味”。在吹奏傣族曲调时,滑音的准确运用和虚指颤音的技巧往往是吹奏出傣族风格味道的关键。又如德昂山歌的演奏,葫芦丝的上滑音、下滑音、装饰音如严格按照谱例标记演奏也会缺乏德昂族传统曲调的韵味,断句和强弱变化极其微妙,需要长时间现场学习才可以
探究葫芦丝的民族风味
■庞浩然(德宏师范专科学校艺术学院)
[论坛]
Forum
22
{* 期刊入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葫芦丝历史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