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旭研发出ABC组件是不是没有使用银?

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ABC电池量产效率可达28% 年底将推出高双面率组件产品
公司
2023年10月11日 08:19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当多数厂商在N型赛道选择TOPCon或HJT时,爱旭股份(600732)却押注ABC(全背接触技术)并开启“狂飙”模式。上半年,公司先后宣布ABC产能投资计划,珠海、义乌、济南三大基地陆续浮出水面。  近期,BC(泛指背接触技术)电池话题热度不减,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他透露了多项关于ABC技术的思考,例如,爱旭股份将ABC技术视为晶硅时代的终极技术,量产转换效率极限有望达到28%;针对市场质疑BC组件双面率低的情况,陈刚回应说,公司年底将推出双面率65%左右的地面场景ABC组件。  在ABC产品市场推广方面,爱旭股份此前在海外签订了多个GW级分销订单,陈刚表示,目前ABC产品还处于技术红利期,作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将首先聚焦于欧洲、日本、韩国等高价值市场,接下来会向中价值市场渗透。  选ABC技术并非下注  “我不觉得这是在下注”,外界习惯性地认为爱旭股份是在押注ABC技术,陈刚却给出了不同见解。他表示,公司成立之初就将不断提升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例如,通过发明管式PERC技术,在P型时代与整个产业分享了PERC技术红利。  陈刚认为,光伏电池技术要形成大的迭代需满足多个条件——发电效率提升超过10%、整个系统发电成本降幅也要超过10%,同时,围绕该技术能够形成产业联盟,生态圈内各企业都能在自身所处的环节不断精进。  “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这个技术路线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陈刚介绍,基于以上因素,爱旭股份首先考虑了量产技术是否成熟、效率极限是否够高以及是否会被轻易替代等因素,得出的判断是,BC技术将会成为单结晶硅时代的终极技术。  他进一步解释,BC技术理论上可以实现肖克利-奎伊瑟极限模型,即29.4%的光电转换效率极限,BC技术能够最大程度接近这一极限转换效率,而且可以实现相对低成本的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爱旭股份对其他N型技术也有储备。陈刚表示,无论是TOPCon还是HJT,公司已经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并且很早就在实验室建成了百兆瓦级的试验线。此外,由于爱旭股份外销电池主要以PERC产品为主,陈刚透露,公司有可能会在未来把PERC电池产线升级到TOPCon再进行外销。  事实上,光伏技术切换曾不止一次改写行业格局,因此,头部企业在选择技术路线时都十分慎重。面对众多可能的技术路线,陈刚表示,每个技术公司都有尝试,但在真正确定技术路线的时候,需要大致看清每个技术路线未来的趋势、成长、效率、难度和生态成熟度等要素,在这一基础上,再对不同技术进行比较、选择。  “爱旭在每种技术上都有储备,只不过是更早专注于BC技术的开发,更早占领了一条相对更有利的技术路线,并形成了整个技术路线的一系列专利和量产经验。”在采访中,陈刚多次提到公司选择ABC技术是非常自然的决策,“不管你做不做,它(技术迭代的进程)都会走到这一步。”  年底推高双面率产品  光伏电池技术发展的核心是提效降本,在采访中,陈刚对ABC技术的迭代路径做了大致勾勒,目前ABC电池平均量产效率为26.5%,下一步的目标是提升至27%~27.5%,量产极限则有望达到28%。  至于ABC组件,就可交付的组件功率而言,182尺寸72版型组件可达到610瓦,54版型组件可以达到450~455瓦,“由于BC组件在CTM、电路设计方面具有优势,借此也能够实现1%~2%的效率提升空间,公司认为72版型组件功率有机会做到650瓦。”  技术降本方面,爱旭股份在推出ABC电池组件之初就宣称实现了无银化,最新进展方面,陈刚透露,目前,公司所有产品都采用了无银化技术,是国内唯一可以大规模低成本量产无银化工艺的公司,“无银化工序的成本也已经比现在的银浆栅线印刷工艺低了。”  爱旭股份此前提出要在明年6月实现ABC组件与TOPCon组件成本基本一致。陈刚表示,将主要通过两方面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在物料成本已经基本打平的基础上,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进一步降低ABC电池及组件的物料成本;二是公司生产基地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人力支出、电费偏高,接下来将通过运营管理效率提升来降低这部分成本。  针对BC技术,业内还有一种质疑是其双面率较低,虽然正面发电量高,但正面、背面的综合发电量却不如其他技术路线。对此,陈刚也作出回应,他认为,每家企业在BC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投入是不一样的,对BC产品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  据介绍,爱旭之所以优先推出单面ABC组件是因为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但这不代表不能实现双面产品。虽然早期的ABC产品双面率只有30%~40%,但公司义乌基地即将投产的产能双面率会提高至65%,随着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双面率70%以上的产品是不难实现的。  “我并不认为BC类产品天生双面率低,目前双面率的数值处于正常范围。双面率提升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爱旭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ABC技术足以让公司在5~8年时间中保持领先优势。”陈刚说。  优先开发高价值市场  目前,ABC组件主要目标市场集中在以海外分布式为代表的高价值领域,爱旭股份在2023年半年报中透露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公司计划下半年逐步拓展地面电站市场。  采访中,陈刚透露,在地面光伏市场,爱旭股份将优先提供双面率超过65%的ABC组件,相比于其它N型技术路线,确保正反面综合功率高出30瓦左右,同时,基于30瓦的功率增益来分享价值红利,这是公司的基本策略。  陈刚表示,公司将着重关注电价与场景两条主线,在电价越高的地方,ABC组件发电量增加带来的收益越大,价值空间越大,所以市场红利也就越高;而在东部沿海或者土地资源比较贵的地区,效率更高的ABC组件也能带来更高的综合发电量,并带来更多的价值分享。  在推广ABC组件时,爱旭股份优先将目光瞄准海外,今年以来,公司已获得海外多个GW级ABC组件订单。对此,陈刚解释说,由于产品定位较高,公司首先聚焦于欧洲、日本、韩国等高价值市场,然后再逐步渗透到其它市场。  事实上,无论海外还是国内,ABC产品都将更关注于价值最大化的场景,即户用市场。“户用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更关注美感、安全、发电量,这块市场也被公司定义为创造利润的市场。分布式市场聚焦与建立渠道、商业模式以及品牌。”在陈刚看来,通过前段时间的逐步积累,ABC组件在市场上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除了户用市场以外,陈刚表示,爱旭接下来还将开发欧洲、日韩以及中国的工商业市场,“过段时间,公司可能在国内工商业市场进行较大规模的ABC产品导入。”  陈刚还强调了光伏企业出海的重要性,“企业要生存下去,必须进入全球顶层竞争领域,全球化是决定未来企业能不能生存、具不具备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陈刚表示,爱旭股份将综合考虑出海安排,一方面与合作伙伴共同开拓美国市场以此争取商业上的成功,另一方面深耕欧洲市场,已有的计划包括建立高端品牌,布局研发中心、渠道甚至项目产能等。附件:
A股年报季开启,备受关注的光伏板块中,爱旭股份(600732.SH)于3月14日率先披露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50.75亿元,同比增长126.72%;归母净利润为23.2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自2020年开始的硅料、硅片涨价潮下,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爱旭股份一度遭受冲击。2022年上市公司加强了产业链布局,先后参股硅料制造商青海丽豪与硅片制造厂高景太阳能。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爱旭股份将胜出的法宝押在了企业自研的新一代N型ABC电池技术上。公司首期珠海6.5GW ABC电池量产项目于2022年投产,预计将于2023年二季度末实现满产。爱旭股份称,将以ABC电池技术为核心,构筑以光电转换效率绝对领先为核心的长期产品竞争优势。加强产业链布局,走出“两头受压”自2020年开始的硅料、硅片涨价潮中,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爱旭股份一度遭受冲击,2021年出现亏损。公司当时称硅料价格上涨推动了全产业链产品持续上涨,并迅速向电池片环节传导,导致电池成本压力陡然增加,下游组件受全球物流影响出货不畅,无法顺利传导价格压力,电池环节两头受压,饱受供应不连续和成本上涨压力。为平抑供应链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爱旭股份2022年加强了产业链布局,于2022年12月宣布拟出资3.85亿元增资硅料制造商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青海丽豪”),获得后者2.78%的股权。爱旭股份实际控制人陈刚2022年3月已通过珠海润璟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入股青海丽豪,持有后者11.11%股权。青海丽豪为头部硅料厂商之一,是多家光伏电池片、组件企业的供应商。其分期建设的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一期5万吨项目已于2022年投产,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青海丽豪拥有先进高纯晶硅产能,产能规模不断扩大,与公司能够形成产业链协同,对保障公司上游原材料供应链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爱旭股份在宣布投资青海丽豪的公告中表示。除青海丽豪外,爱旭股份还参股了硅片制造商广东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高景太阳能”)。2022年3月,爱旭股份公告称计划以现金方式参与高景太阳能的增资,投资金额为2.5亿元,占增资后2.12%的股权。爱旭股份称,增资高景太阳能有利于加强其与公司的产能协同与产品协同。N型ABC电池预计二季度末满产,新技术能助爱旭突围吗?不断追求降低度电成本的光伏行业,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爱旭股份将宝押在了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N型ABC电池技术上。ABC指All Back Contact,采用背接触电池结构设计,正面全黑无栅线。爱旭股份于2021年6月推出基于该技术的电池产品,首期珠海6.5GW ABC电池量产项目于2022年投产,预计将于2023年二季度末实现满产。据爱旭股份介绍,ABC电池具有美观、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好、易于薄片化等优势,公司研发出的无银化技术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截至目前,ABC电池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已接近26.5%,组件量产效率可达23.6%。“以ABC电池技术为核心,持续提升硅棒/片、电池、组件、系统的量产研发能力,提高技术壁垒,构筑以光电转换效率绝对领先为核心的长期产品竞争优势。”爱旭股份在年报中称。据爱旭股份介绍,未来市场将会分化为地面集中式与屋顶分布式两大类,后者还可细分为户用与工商业两种,不同的产品将适用于不同的市场场景。户用分布式对产品外观以及发电效率要求更高,将是ABC组件产品主打的市场。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在去年8月的业绩说明会上亦表示,ABC组件将聚焦国内高端户用场景及海外高端市场。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伴随年报发布,爱旭股份还首次发布了企业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上市公司称,2023年将持续践行ESG理念,推动公司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创新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清洁能源成本。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编辑 徐超校对 刘军
5月24日-26日,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简称“SNEC光伏大会暨(上海)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爱旭展台前人流涌动,观展群众在不同展品前啧啧赞叹:“这个转换效率真高!”“这个看着好看!”“这个ABC技术真厉害……”伴随赞叹声,还有爱旭展台前销售人员细致耐心的讲解产品特性的声音,整个场馆中,这里被格外热烈的气息包围着。引领光伏组件进入“24%+新时代”本次展会, 爱旭带来全系列ABC光伏组件,其中72版型单玻组件,最高效率24.27%、交付效率高至24.0%,引领全球单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正式进入“24%+时代”。不仅如此,爱旭还推出了针对户用和工商业应用的全新双玻组件。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ABC双玻组件在延续ABC单玻组件全生命周期热斑风险控制和组件级自动优化技术、全面积受光与全硅发电技术、全背电极技术、全背钝化接触技术、全无银金属涂布技术、全产业链端到端技术创新等六大核心优势的基础上,采用双玻封装技术,具备更高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产品质保最高可延保至25年,实力保障客户权益。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微信号:pv-2005)了解到,爱旭此次展会上还展出了针对大型地面电站的双玻组件产品。对此,爱旭股份海外解决方案高级经理李鑫指出,推出针对地面电站的光伏产品,是爱旭出于拓展业务范围的考量。N型组件正在成为时代的主流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微信号:pv-2005)发现,今年的SNEC展会上N型光伏组件新品数量已经远超P型产品。爱旭股份海外解决方案高级经理李鑫对这种现象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在他看来,这是行业技术革命的必然之选。李鑫分析道:“从欧洲市场的发展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市场正在从P型向N型转换。越来越多的客户发现,N型组件的优势正在占领世界高地。”李鑫告诉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微信号:pv-2005):“P型组件前些年确实是一直是业界的主流的技术,其在市场保有量上有较大优势,但P型组件转换效率最高只有21%左右,而N型最高的量产转换效率已经达到了24%;此外,P型组件的自然衰减也比N型组件高,其首年衰减率约为2%,此后每年衰减率大约在0.55%左右。而N型组件的衰减率低得多,例如爱旭的N型ABC组件,可做到首年衰减率小于或等于1%,以后每年的衰减率小于或等于0.35%。因此从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来看,N型组件优势更明显。”以超前眼光聚焦ABC技术路线爱旭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有比较独到的眼光,针对市场上不同的N型技术,爱旭果断出手绕过TOPCON和HJT,直接选择了ABC技术。李鑫认为这是公司在充分分析了N型组件的优缺点之后做出的前瞻性布局。原来爱旭的技术部门发现,其他几种N型技术存在瑕疵,正面的栅线如果太粗会对电池片产生遮挡,会减少组件对太阳能的吸收,但如果将栅线做得很细,又会导致电阻过高,影响电池片的效率。而只有ABC技术路线可以利用背接触技术解决这个难题,是唯一一种能将晶硅电池推向理论上的29.4%的极致的转换效率的技术。不仅如此,李鑫透露,爱旭技术研发团队提前对银浆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预判,为解决阻碍光伏产业大规模发展的“银耗”问题,爱旭开创性地采用非银金属钝化技术,摒弃银浆的使用,为ABC电池技术路线大规模发展提供了量产技术基础。据了解,目前爱旭ABC组件产品已实现规模销售,展会期间,爱旭旗下深圳爱旭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旭数字能源”)与安徽快易光伏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易光伏”)签署渠道伙伴协议,快易光伏将向爱旭数字能源全年采购100MW ABC组件产品,双方将在安徽区域ABC组件分销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印证了爱旭ABC电池技术路线获得市场认可。来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关注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电力能源等财经领域创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bc材质好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