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还俗有什么后果到了哪里之后可以自动还俗?

现实不像武侠小说,想放下屠刀就可立马当和尚。而且能放下屠刀去做和尚的也不是你我这种小老百姓啊!段智兴、韦小宝、裘千仞、成昆、谢逊,都是大人物,才能随随便便遁入空门,你说你这茄呢啡(粤语:小角色、跑龙套)谁会收你?还是水浒传里比较现实。你看鲁达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当和尚的,他得有人引荐,这个引荐人就是赵员外,娶了金翠莲的那个。除了引荐外,他还要有度牒,也就是职业资格证。这度牒,赵员外早就花钱买好了。赵员外道:“若如此,最好。离此间三十余里有座山,唤做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这条愿心。如是提辖肯时,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办,委实肯落做和尚么?”鲁达寻思:“如今便要去时,那里投奔人,不如就了这条路罢。”便道:“既蒙员外做主,洒家情愿做了和尚,专靠员外照管。”当时说定了,连夜收拾衣服盘缠,缎匹礼物,排担了。你看,度牒还得有钱人才买得起。除了度牒,还要准备“一应费用”,缎匹礼物那是不可或缺,这才有拜山的敲门砖。有了这层关系,鲁达进入了五台山这个大庙,后来还升官到大相国寺,这普通人能有这造化?穷人当和尚,我只能想到六祖惠能,但也历经磨难,佛法悟性极高,才得以剃度。惠能先是去找黄梅五祖弘忍学法,在那说出了著名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被弘忍赏识得传衣钵,但却不得不因此隐遁。后来出山,在广州光孝寺,说出了著名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从而才得以剃度受戒。惠能三岁丧父,捡柴为生,一个穷人当和尚,难度级数max。至于现在嘛?我问了一个在寺庙工作的朋友,他是这样说的:也就是说,和尚不是随便就可以当,至于怎么才能当上,具体操作我也不清楚。不过像题主这样的,注定是当不了和尚的。因为很明显,他是个穷人,想走关系肯定是走不了的。而凭他这样的心态,人家真正的出家人也不会跟他有缘。记住那句经典的话: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和尚不是你想就能当的。所以,还是省省吧。努力搬砖才是正道。
2017-10-10 09:01
来源:
走读梵
和尚和尼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尚与尼姑一起,被称作“出家人”——虽然道教全真派的道士也出家修行,但一般情况下,“出家人”就是专指佛教徒。
那么,“出家人”——也就是佛门弟子,出家、还俗有什么讲究呢?说起来可能很少有人相信,想要出家当和尚,困难重重,但如果出家了想舍戒还俗,那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和尚和尼姑是民间流行的称呼,不过相沿成习,也就这样叫下来了。不过,这称呼比较笼统,因为光是称呼和尚或者是尼姑,不知道他们受戒的情况。
如果信徒真的想要出家,首先要去寺庙里找一位比丘,请求比丘作自己的“依止师”。比丘是梵文音译,主要是乞食之意,是说出家人乞食以自生活,当然,“乞食”之外,同时也有怖魔、破恶、净命的意思。总之,想要出家的人,找一位比丘师傅,这是必经之路。
不过,别以为出家很容易,一般情况下,找到的这位比丘不能擅自做主,而需要向全寺僧人说明来人的情况,征求全体意见,在大家一致同意后,才可以同意信徒的请求,为之剃度,并授沙弥戒。
沙弥是梵文音译,有勤策之意,就是说,受戒之后的沙弥,该当勤勉受持比丘师傅的鞭策,努力修行;同时,“沙弥”又有息慈的意思,就是说,沙弥要息恶行慈。
很多人都听过“小沙弥”这个词,好像沙弥都是年纪很小的僧人,其实,沙弥戒与年龄无关,即使是80岁出家,理论上也是先受沙弥戒成为沙弥。同时,沙弥戒只不过是出家修行的第一步。
前面说,沙弥需要找一位比丘作自己的师傅,比丘师傅负有教导、赡养沙弥的责任。而沙弥要成为比丘,还有一道关卡。
寺庙里的很多沙弥年纪都小,甚至未满10岁的都有。但比丘不同,比丘必须年满二十,至少得是成年人才行。
年满二十岁的出家人,在寺里僧侣的同意下,可以请求召集十位大德长老,共同为之授比丘戒,受戒之后,才成为比丘。一般情况下,成为比丘之后五年,才可以离开“依止师”(授沙弥戒的师傅),单独修行。
比丘可以为想要出家的人授沙弥戒,这些比丘,便是具有单独修行资格的出家人,也就是,至少是受比丘戒五年之后的僧人。
至于女性出家人,刚出家时同样要先“依止”一位比丘尼,受沙弥尼戒。到了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受式叉摩那戒,成为“式叉摩那尼”。式叉摩那是梵文音译,意为学法,也就是说从“式叉摩那戒”开始正式学习佛法。
再过两年,年满二十岁时,“式叉摩那尼”先从比丘尼、后从比丘,受比丘尼戒,至此,才算成为名副其实的女出家人。
大乘佛教有菩萨戒的说法,修习大乘佛法的比丘/比丘尼,可以根据自身意愿,从师傅受菩萨戒。菩萨戒不是必须要受的,但菩萨戒一旦受戒,是没有舍戒与破戒的——菩萨,那是出家人的表率,自然修行精进,怎么能有花花肠子呢!?
比丘、比丘尼理论上都是独身修行的,必须清心寡欲,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因此,在受比丘/比丘尼戒前会有很多质问,凡是不合条件的人,是不允许受戒的。这些质问,比如:父母是否允许、是否有未偿还的负债、是否身有痼疾、是否为现任官员、是否曾身为比丘而破戒,等等。
影视作品中经常有师傅对想出家的人说“施主,你尘缘未了”,便是出家前的审慎态度。
但是,别看出家有这么多条条框框,出家之人想要舍戒还俗,却是容易得很,对任何人声明一下,说自己愿意舍戒还俗,就可以放弃比丘身份还俗了。
不过,如果不声明舍戒,却违反戒条,便是“破戒”,是要受惩罚的,这点,影视作品里渲染得想必足够多了。
作者微信:triac201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道士如果不愿意当道士,当然也有还俗一说的。只是道士还俗非常少见,因为有很多的道士,他们不用遵循清规戒律。他们同样可以娶妻生子,在这方面并没有硬性的轻规戒律。道士其实也是有的,道士如果不想继续当道士其实也是可以申请还俗去过普通人的生活,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家人还俗有什么后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