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教一下,坐标北京服装学院考研,有没有推荐的服装设计类考研机构?一定要教的好的!!

  外籍旅客优先登机致一女子滞留机场?吉祥航空回应称:系偶发服务过错,已沟通提供住宿与客票改期等补偿事宜。  整理|皆月  外籍旅客优先登机致一女子滞留机场?吉祥航空:系偶发服务过错  12月7日,一女子发视频称,她在上海浦东机场乘坐吉祥航空航班飞往日本大阪时,工作人员让和她一起迟到的一名外籍旅客上了飞机,却让她滞留在机场,她认为航空公司偏祖外籍乘客。“我赶到登机口时,工作人员喊了一个座位号,那个座位号其实是我的。”当事女子贺女士(化姓)向极目新闻介绍,当天她托运的行李先去了大阪而她本人却滞留在了机场。  9日下午,吉祥航空针对此事回应记者称,12月7日,公司执行HO1337浦东至大阪的航班,在登机过程中发生因工作人员失误导致旅客行程受影响事件。此事件为偶发服务过错,不存在偏祖外籍旅客的行为。事发后,公司立即与旅客沟通,向旅客提供住宿与客票改期等补偿事宜,旅客也已于次日搭乘公司后续航班飞抵日本。(极目新闻)  张雪峰回应“文科都是服务业”  近日,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称:所有文科都叫服务业,总结起来就是“舔”,引发热议。12月9日,张雪峰微博账号回应称:“我是不是又说错话了,对不起,对不起,我给大家笑一个!我在干嘛,我也在舔。可是我没觉得这有什么所谓的不好啊!” 随后其在评论区表示:“做服务业没有不好,可是有的人心里过不去这道坎,我能过去,我就做服务业,你过不去,你就不适合做服务业。我是提醒以为某些专业高大上的人,他的本质,尤其是从业初期阶段要了解后在选择。非要恶意解读的。看了我的言论伤心了的,我向您们道歉。”(澎湃新闻)  广州地铁内将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  新修订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所称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条例》修改完善影响运营秩序和公共场所容貌、环境卫生的行为,增加禁止携带电动代步工具进站乘车,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禁止佩戴面具或者带有容易引起他人不适、造成恐慌的妆容、装扮乘车等行为。(广州交通、澎湃新闻)  “经珠港飞”政策12日开始实施  “经珠港飞”政策12月12日开始实施,是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继“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之后又一项全新的通关利好政策。届时,经港珠澳大桥前往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完成内地边检部门查验后,无须办理香港入出境手续,便能直达机场。珠海公路口岸也将成为内地唯一一个与香港国际机场陆路直达的口岸。(央视新闻)  余承东:华为明年将推出引领性、创新性、颠覆性的产品  12月9日,余承东在华为花粉年会上表示:“在这里我给大家泄个密,明年(华为)会推出非常有引领性、创新性、颠覆性的产品。”他直言:“到时候你可以看到我们怎么样能够改写这个行业的历史。希望能够不断地带来超越大家的期待,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或者想到但做不到的事,甚至是他们不敢想的事情。”余承东还预告,华为明年将会推出鸿蒙原生应用与原生体验的产品,“那将会是整个中国终端类操作系统里真正的王者”。(财联社)  小米辟谣汽车发布会定档12月28日:有考虑这个时间,其他内容全是假的  小红书博主“电玩科技”9日发文,称小米内部已经“敲定”28日在北京举行小米汽车亮相发布会,将主要描述新车外观、内饰设计、性能操控、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等方面的卖点,届时还会公布新车的预售价格。同时,雷军已经多次检查了现场用到的 PPT,并将亲自进行演讲。对此,汽车博主“电动扒士”联系小米汽车内部工作人员,对方表示:“时间还没定,确实在考虑这个时间点,其他内容全是假的。”(IT之家)  元旦春节出行预订大幅上升,有平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5倍  元旦假期的整体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4倍,其中机票订单同比增长4倍,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5倍。根据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元旦假期旅游热度同比上升181%。进入12月以来,元旦假期出行的旅游产品预订量环比增长57%,玩雪和避寒成为假期出行的两大主题。(央视新闻)  知情人士称iPhone产品设计负责人将离职  马克·古尔曼发文称,苹果公司的iPhone和Apple Watch产品设计负责人将离职。知情人士透露,现任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的Tang Tan将于明年2月离职,导致“公司最关键的产品线重组”。Tang Tan向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John Ternus汇报工作,该部门据悉正重新调整职责,以处理过渡事宜。  据报道,作为改革的一部分,John Ternus和Tang Tan的几位副手的职责扩大。iPhone产品设计主管Richard Dinh将直接向John Ternus汇报工作。负责Mac团队的硬件工程主管Kate Bergeron则会接管Apple Watch的设计工作。(界面新闻)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交付运营方,即将开启首次试运营  12月10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所有船用产品的安装,1292名来自全球各地的船员登船到岗。这意味着国产首艘大型邮轮运营准备工作全面展开,邮轮也正式转交给运营方。(央视新闻)  五月天演唱会存在部分观众票证不符  近日,广东省文旅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处工作人员称,五月天(广州)的演出存在着部分观众票证不符,这些票证不符的相关信息将被纳入到票务大数据的监管中,运用信用监管做到一次纳入、二次提醒、三次禁止购票。(大众网)  马斯克的X被曝将与亚马逊合作:小型企业成为其广告业务目标客户  12月10日电,马斯克名下的社交平台X(前身为推特)日前因反犹争议而遭到大量广告商的抵制,但据消息人士称,X似乎已经找到了控制损失的办法。据悉,X正在与线上购物巨头亚马逊洽谈合作事宜,以将X平台的广告集成至亚马逊的广告购买软件中。这样一来,亚马逊的中小型商家或企业可以直接通过亚马逊购买X广告服务并在X上展示其商品。目前,该合作仍处于早期讨论阶段,仍有失败可能。X和亚马逊都没有对此事发表评论。(财联社)  华润集团曝光四家“假央企”:通过伪造材料等方式,注册为集团下属公司  华润集团陆续发现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集团下属公司,以华润集团下属公司名义开展业务。华润集团表示,经核实,贵州华控贸易有限公司、青岛中泰嘉德能源有限公司、国润综合(天津)有限公司、国润综合管理服务(辽宁)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华润集团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华润集团无关。(财联社)  乘联会崔东树:2023年乘用车销量预计达到2550万  12月10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3年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8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2.4%。全年零售有望达到2150万台,同比增长5%,但较2017年峰值仍差220万台,加上出口的380万台,加上国内经销商库存因素,2023年乘用车销量预计达到2550万。依托出口相对2017年的320万增量,总体乘用车销量将大幅突破2017年的批发2450万台,创出历史新高。(选股宝)  Netflix董事会批准2024年高管薪酬计划  当地时间12月8日,Netflix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披露,公司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已批准2024年高管薪酬计划。根据薪酬计划,该公司高管不再有权决定其薪酬在现金与股票期权之间的分配比例。此外,该委员会为高管设定固定基本工资,联席首席执行官基本年薪为300万美元,薪酬总包为4000万美元;执行主席基本年薪为10万美元,薪酬总包为100万美元;其他管理人员基本年薪为150万美元,薪酬总包为1100万美元。(界面新闻)  脑机之父称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无任何创新  最近,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屡次成为外界议论的焦点。从获得4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被传实验导致猴子死亡到宣布将做人体试验,这个以实现“人脑意识上传”为长远目标的公司,却遭到了“脑机之父”、该领域学术奠基人米格尔·尼科莱利斯直接而犀利的批评。他认为,Neuralink根本没有作出任何创新,称马斯克本人甚至不知道大脑的位置。作为一名神经学家,尼科莱利斯表示,即使他发明了“侵入式”脑机接口,也不会向每个人推荐,“脑机接口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医学和社会上的”。(财联社)  欧盟批准新规:禁止大型零售企业销毁未售出的服装和鞋类  为打击“快时尚”模式并减少资源浪费,欧盟日前批准新规,禁止大型零售企业销毁未售出的服装和鞋类。欧洲议会议员德拉拉·伯克哈特表示,单靠消费者无法改变全球纺织行业,欧盟必须在法律上要求制造商和大型时尚公司更加可持续地运营。不过,欧盟批准的新规不会立刻实施,大型企业原则上有两年过渡期,中型企业将有6年过渡期,小企业则被豁免。(财联社)  2024年全球升温或首破1.5℃  英国国家气象局近日预测,2024年可能是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时代高出1.5℃以上的第一年。这是英国气象局首次预测一年内气温有可能暂时超过1.5℃,暂时超过并不意味着违反了《巴黎协定》。2015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官员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同意努力防止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但超过1.5℃的第一年肯定会是气候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科技日报)  国家统计局:国际油价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从环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国际油价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2.8%、2.5%,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13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四成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1%,其中铜冶炼价格上涨0.4%,铝冶炼价格下降0.2%。(选股宝)  国家统计局: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5%  36氪获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8%;食品价格下降4.2%,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下降1.4%,服务价格上涨1.0%。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3%。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5%。  阿里云通义千问登顶HuggingFace排行榜  36氪获悉,12月8日消息,全球最大的开源大模型社区HuggingFace日前公布了最新的开源大模型排行榜,阿里云通义千问登顶榜首。据了解,HuggingFace的开源大模型排行榜(Open LLM Leaderboard)收录了全球上百个开源大模型,测试维度涵盖阅读理解、逻辑推理、数学计算、事实问答等六大评测。  马斯克向OpenAl首席科学家抛出橄榄枝  OpenAI 首席科学家兼联合创始人伊尔亚 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目前正处于尴尬境地。上个月,他参与董事会投票解雇了CEO萨姆 阿尔特曼(Sam Altman),但仅仅五天后,阿尔特曼在员工和投资者的强烈支持下重新上任。最近的一篇报道指出,苏茨克维目前似乎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在OpenAI变得“隐形”。报道称,自阿尔特曼回归以来,苏茨克维就没有出现在OpenAI旧金山的办公室内。就在人们纷纷猜测苏茨克维的未来走向时,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苏茨克维应该加入特斯拉或他的AI公司xAI。(IT之家)  英国监管机构审查微软OpenAI合作关系,双方公司回应  当地时间12月8日,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表示,其正在收集来自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以确定微软与OpenAI两家公司的合作是否威胁到谷歌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Deepmind总部所在地英国的市场竞争。随后,微软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虽然我们协议的细节仍然保密,但必须指出的是,微软并不拥有OpenAI任何股份,只是有资格分享利润分配。”OpenAI发言人则表示,“微软的无投票权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并未向他们提供管理职权或对OpenAI运营的控制权。” (新浪科技)  欧盟就全球首个全面监管AI的法案达成初步协议  当地时间12月8日,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三方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了临时协议,该法案预计会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根据欧洲议会发布的新闻稿,临时协议主要达成了三点共识:第一,明确了被归类为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的义务,且提出公民应该有权提出投诉,并有权获得有意义的解释;第二,一致认为通用型人工智能系统和模型(General Purpose AI;GPAI)必须保持透明度,包括创建技术文档和“有关训练内容的详细摘要”。对于具有高风险的GPAI,必须满足包括风险评估、对抗性测试的一系列更加严格的标准;第三,就在公共场所出于执法目的使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达成了执法豁免的例外情况和保障措施。(21财经)  挚文集团:三季度净营收30.428亿元,净利润6.059亿元  36氪获悉,挚文集团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挚文集团净营收达30.428亿元(约4.171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归属于挚文集团的净利润为6.059亿元(约8300万美元)。
5月21日,2023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期间,一场汇聚众多行业大咖的头脑风暴——“中国服装教学与就业的现状和未来”主题研讨会,在嘉宾们热烈而精彩的讨论氛围中圆满呈现。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召集中国领军企业和服装院校负责人,旨在了解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用人标准,院校对标对位,找差距,补短板,深化产教融合,创新长效机制,共谱校企协同育人新篇章。1与会嘉宾协会代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执行主席杨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专职副主席朱少芳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专职副主席谢方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黄萍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助理兼会展中心总监孙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产业中心总监李菲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展中心副总监王淼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展中心高级项目经理员越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展中心高级项目经理刘禹鑫(以下按照嘉宾发言顺序排列)品牌嘉宾:赢家时尚集团副总裁袁琼雅莹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菊雅莹集团雅莹书院副秘书长兼校招负责人周姝妤劲霸男装视觉营销中心总监马旭东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服装产品总经理刘秋华利郎(中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王俊宏格雷时尚集团研发中心总监陈烨格雷时尚集团研发中心创意企划主管薛瑶北京东方蓝地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露北京东方蓝地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设计经理马月广州市例外服饰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亚伶院校嘉宾: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臧迎春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苏永刚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崔荣荣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院长丁玮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任绘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钟玮(工信国际)纺织服装产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张龙琳闽南理工学院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郑高杰江西服装学院副校长易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李琼舟2领导致辞首先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执行主席杨健开场致辞。他隆重介绍了与会嘉宾,对研讨会议程进行了简单扼要的介绍:“今年是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1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希望本次研讨会能碰撞出火花,把双方的想法、特色、困难和诉求表达出来,用人企业也能把这些年在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难点和想法和院校进行交流。希望今天开一个有成效的、高效的研讨会。”3品牌嘉宾发言(根据嘉宾发言顺序排列)首先,品牌嘉宾针对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时装人才选择、人才培养、人才留用等方面,深入思考,阐述了中国时尚品牌在当下遇到的年轻人才培养周期长、留用率低、实用性不强、理念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细分不足、专业课程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速度、专业基础不扎实、创意设计同质化严重、缺少时尚商业类人才及具体项目企划执行类人才等诸多问题,对中国服装教学未来方向提出了殷切期望。袁琼赢家时尚集团 副总裁“与时俱进,让人才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赢家时尚集团连续三年赞助了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和北服、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也都在积极合作,彰显我们对人才的渴望和大力支持的态度。我们对于人才需求的困惑包括:我们每年校招都招至少500-1000名毕业生,而且还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成本,校招人员第一时间送到赢家时尚学院培训三到五个月,之后安排到各个部门,但留下的人才不多,为什么留不下?人才的实用性不强。另外,什么样的人才更加适应于这个市场竞争?我们公司最近的招聘信息、岗位需求非常多,商品计划、商品企划到营销策划师、设计师、直播运营、电商、造型师。感觉专业还要细分一下。不知能否设计更加精准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让每个专业发挥到极致。另外,还要与时俱进。现在越来越多毕业生去考研,但考研后若学到的技能没有市场竞争力,还是会面临就业问题。我们非常希望每个人才都有精准的实用性,出来就是可以迅速上手的专业人才,与时俱进地让人才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王菊雅莹集团 人力资源总监“青年强、品牌强,整个服装行业也会更强。”雅莹集团创业始于1988年。35年来秉承“用好的材料做好的衣服,为女性顾客带去美”的创业初心,逐步发展成为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终端零售为一体的现代时尚集团。集团现有员工近5000名,拥有时尚主品牌EP YAYING雅莹、多品类生活方式集合店DAYA+大雅家及多个新兴自主品牌,近800家门店,遍布中国大陆、澳门,美国等市场。雅莹历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从2009年开始校招到现在,已累计吸纳了1200多位应届生,但毕业生培养周期普遍很长,加上外面有很多机会和诱惑,结合个人计划变动,很多年轻人在培养了三五年之后还是很容易流失,针对这个现象,我们也在反思怎么才能更好地留住他们,给他们更好的发展。来参会之前,我专门和设计总监就学院的培养建议做了沟通,设计总监给到的提议是,在大三或大四的前期,能否针对有品类细分?比如说外套、连衣裙、裤子等,让学生深入接触,找到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向,能在学校里就有目标的强化,这样到企业之后他们所学的技能会更实用,带教的成长速度也相对更快。另外,我们也在思考能否和院校共同开设一些暑期夏令营?我们去年跟几所院校链接,选拔了10余位大三学生进入公司开展暑期游学实习,进入到生产供应链、设计创意、零售几个模块,让学生以前了解到各个业务模块工作属性,并找到自身定位,比如说:有的学生不一定适合设计,但却很适合做商品经营、零售或生产管理。这个暑期活动我们去年做下来还不错,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符合我们的需求,能提前录取。针对这个项目,我们后续还会持续跟各院校一起探讨,怎么策划开展,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提前进入职场,了解企业。协会举办的大学生时装周、赛事等是能够帮助企业更加了解学生的良好途径,接下来可否开设更多这样的平台?通过这样的赛事,一个学生可以把自身的创意点展现出来,企业则能相对精准的找到人才。总的来说,我们还是会坚定把年轻人才培养做下去。集团内部雅莹书院专门成立了设计创意研习基地,励志培养聚焦于中国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为顾客缔造好的生活方式的设计师,同时欢迎各高校和设计工作室一同来推动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复兴,我想这是作为中国时尚品牌大家一起要努力做的事情。青年强、品牌强,整个服装行业也会更强。雅莹非常期待跟年轻力量一起同行,彼此成就,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马旭东劲霸男装 视觉营销中心总监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任委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副教授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期望协会可以作为学校和企业的链接,推动学校和企业更多深度教学合作。”劲霸男装有系统性的管培生体系,进公司后会由资深专业人员进行带教两年。任职劲霸男装之余,我还在高校任教,近年来发现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带的毕业生,以企业的课题和企业的要求来带,就业率就很高。我在协会里,每年有两届在上海的研修班,班里也有很多学生。通过和企业、行业协会接触,这部分学生就业稳定性也特别高。我这几年一直在推动企业和协会的合作,把学校和企业在大二、大三的时候通过一些专项课题作为链接,现在我在东华也在带研究生校外导师,在企业员工构成中,服装设计师的比例很少不到百分之之十,大部分院校针对服装企业培养的是服装设计师更多一些,我在劲霸负责的视觉中心,有拍摄、创意、空间设计、工程、橱窗设计,每年招来的管培生如果对标我这个专业的话基本上对不上。很多学生到企业之后才知道有视觉营销这个专业,企业会花费一两年来带教。但带教两年之后他可能就翻倍跳槽,因为市场上缺这块人才。视觉营销专业也是协会的优势,服装服务对象是谁?他们有什么潜在需求?如何和顾客沟通?如何和市场沟通?如何展现出来?通过什么方式呈现出来?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考虑的模块。建议协会可以作为学校和企业的链接,作为更大的链接孵化平台。比如学校和企业可以打通从大二、大三包括毕业设计的课程,课程需要企业的老师一起来带,这样带出来的学生更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创创新孵化平台,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个人发展、企业创新需求、企业社会责任等几方面的共创共赢。刘秋华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服装产品总经理“学校里如果有相对应的课程与企业做互动,相信教学体系和企业可以同步发展。”三六一度,包括现在整个运动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体育用品专业在现在的服装院校里面课程设置很少,特别是企业需求的商品企划、产品设计、广告营销,运动装鞋服配的设计等等。学校里如果有相对应的课程与企业做互动,相信教学体系和企业可以同步发展。也希望未来企业和高校能够有教学交流的活动。比如说大三学生,企业设计总监给他们下放作业要求,结课的时候,企业设计总监去学校里跟同学交流点评。学生可以了解企业是怎么做的,企业可以了解学生到底做成什么样,再加上学校夏令营或实习计划进入企业,学生走出校门马上就能进入工作状态。我们这个行业的竞争特别激烈,人才流失也很严重。走就走吧,我作为培养基地一批一批的培养,这样想的话心里会放开很多。对大学生时装周平台的建议,学生的思想很活跃,作品很天马行空,但大家看见的都是浮在水面上的,水底下的工程看不到。现在科技发达了,比如做个二维码,扫开了是学生的设计灵感、制作过程、设计师阐述等,这个对我们了解人才的过程是特别重要的。王俊宏利郎(中国)有限公司 品牌总监“真心希望大学和社会是同时走在学生前面。”我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服装系毕业生,在利郎十几年,今天仅代表利郎的观点。我最近也做了人资各部门的调研,利郎招来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大部分岗位是设计师,其他有制版师、花型图案设计师等。人资给我的反馈是70%应届生只能做好自己那块工作。利郎和很多企业一样,一个设计师需要自主研发和跑上下游,比如跟进工艺标准、面辅料、打版,可能学校里没有这个环节,他们不懂。总的来说,企业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成本让一个应届生达到匹配企业岗位的能力。我不知道这个现象是否正常?是否是企业应该做的责任?或者这些可以前置到大学里让这个周期缩短?我们公司跟国内三家服装学院人才输送有深度合作。之前有一个专业老师到我们公司考察,他惊讶于现在西服能做到无缝工艺,而我们是惊讶于“他很惊讶”。后来得知他们现在的教材停留在很早之前,我不知道这是有多早。欣慰的是,校长跟我们申请让年轻老师或资深老师来企业学习一个月,到我们的检测实验室、面料研究所、版型技术部、设计部门,了解这些流向大众市场的服装需要哪些研发流程?需要通过哪些专业的设备、步骤出来?这位校长有育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不仅是教好现在按部就班的课程,他想到的是未来,如果以后学生出学校了,在社会和市场能怎么活下来。另外,大学每个专业科目好几个,每个科目都是两三个礼拜,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等到他们有感悟,上手的时候,这个科目就结束了。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背景、性格、喜好、特长等,想象他将来连接到什么工种,再反推学校可以设置什么样的课程让学生选择。学校还可以找一些对应的企业或工作室合作,不是简单讲座分享或者企业游学。可以合作甲乙方的案例,企业可以把曾经花了钱让乙方做的案例搬到课堂,给学生展示曾经被毙掉的方案是什么?最后使用了哪个?之前好几版为什么不用了?这是提前实战模拟。当然老师可以对被选中的方案有异议。但重要的是让学生和老师看到,企业都是实打实地用了什么。很多院校会说我们就是需要理念、内容不同,不可以遵循大众市场。我的观点,大学确实是要有理想性,要有高度,是被崇拜的,大学的理念、观念和高度跟市场和社会不同,但有时候这种边界感会造成学生进入到社会中不适应。不妨想想学生迟早要面对商业,校内如果不面对商业规则,出了校门学生就会脱节,学生就得重新面对商业,是否会回过头来想学校教他的并不多。举个例子,学生花了很长时间用心做了一个作品,但是企业可能三秒钟就毙掉了。学校的作品和企业的作品是不同的。早点面对商业,提早走到社会,提前看见需求,提前听见人群消费者的声音,这可以把试错和培养成本降低。学生适合企业,当然工资待遇也会相应提升。最后,真心希望大学和社会是同时走在学生前面。谢谢大家。陈烨格雷时尚集团 研发中心总监“专业门类设置、专业度的深入改善,课程内容的迭代更新,是当下对院校的需求。”格雷时尚集团旗下包括VICUTU、GORNIA、VGO等品牌,行业内给我们企业绰号叫「男装的黄埔军校」。在用人上,我们一方面培养了很多人,另外人也在源源不断地往外流出,大家都面对这样的困境。目前,我们的痛点跟大家前面提到的痛点很相似。我旁边的薛瑶,最初进来是做配饰这块,但企业里找不到做创意企划的人才,我们非常迫切,于是把她转化成创意企划人员。品牌发展到现阶段,跟十年前不一样了,工作细分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企划很重要,怎么样衔接前期的创意到后期终端上的输出,怎么样把大的商品运作做得比较规范化,但是在院校里没法招到这样的人才,只能是找到专业基础非常优秀的人企业再培养,很多其他岗位也是这么转化的,慢慢形成商品企划梯队。我们看到日系公司做得非常好,比如优衣库,院校可以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针织是大的门类,一些学校针织门类发展到现在,针织并没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做得不深入。企业需求的是专业度的人才,基础审美和基础专业度是所有院校在基础课程里都会设置的,但在专业门类课程设置上还是不够深。我们招到一个国外院校针织专业学生,他在院校时操作设备就很熟练,我们为这个学生配了针织工作室,配了几十万的设备,因为他懂,他真的能在公司里操作设备。以前发到工厂里实验性的工作,现在可以在公司里做。但国内之前就很少有这样的人才。第三,课程内容的迭代更新。现在每天看大量简历,有的简历非常漂亮,有很多创意化的展示。但跟学生深入探讨发现,课程跟我以前上课时是没太大差距的,没有紧跟行业的发展。到企业里还要进行再培训。企业里的培训也只是基于企业比较实际、比较落地的培训,但无法对学生的基本功做弥补培训。最后,协会这块,中国国际时装周是行业内的头把交椅,未来可以在新媒体上更加灵活。我们经常去意大利米兰,他们在做这些东西的时候并不只是针对行业,也针对全民。希望协会把时装周声量做得更高,不只针对行业内的人,更针对大众,这样企业借助时装周的力量,发声的面会更广。张露北京东方蓝地服装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企业里对设计师作品最直接的评价,就是你的东西卖得好不好。”蓝地品牌在行业内深耕了33年,企业用人也和很多院校有过合作,人才流失的问题,人才培养的问题,这些大家都一样。我接触过很多毕业生,在简历阶段觉得很优秀,但用人的过程中,他们和商业品牌所需要比较有商业化头脑的冲突还是很大的,他们有时候到企业之后会很迷茫。包括版师这样的工种,时尚女装对版师的要求非常高。但现在版师年龄非常大,人才断档。第二,基本功。看作品图片时非常好,但企业做产品研发并不需要非常花哨的时装效果图,有的学生连做结构图都不明白这里加一个分割线的意义是什么?用不用加拉链?这是基本功的欠缺,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做一些设计,包括面料的处理,走秀很花哨,是不是你自己做的?会不会缝这个扣子?现在有的学生可能连针都不会拿,基本功要强化。第三,商业头脑。无论做什么设计最后都需要面对市场,企业里对设计师作品最直接的评价,就是你的东西卖得好不好,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学生对这方面思考少一些,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就给他们教授这些,需要反向思维,需要顾客思维,进入社会之前,做设计产品之前,一定要有这样的思路,哪怕是做自己的品牌,最后肯定也是要变现的。张亚伶广州市例外服饰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希望让行业人才变得更多元化一些,让行业起点变得更高一些。”例外已经有27年的历史,我们也遇到很多人才流失的问题。但我们的设计团队始终保持在40人,我们是非常愿意做培养人的事情。因为我们品牌经常需要做东方文化的传统概念或者当代理念的转换,设计师转换的过程中会翻阅文化历史,但也会对很多国际化的文化不太了解。包括一些国际礼仪文化和历史,未来教学是否可以加入这些领域的信息?到底哪些设计师是现在比较缺的?我们品牌在过往27年的发展中,曾经一度毛织的占比额很大。这些年毛织的占比额有一定的萎缩,我们发现毛织的设计新人才非常少,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缺乏市场转换与实操。文化的传承上,现在的年轻设计师在东方文化历史的传递和理解力上,深入到细节中去了解传统做得还不够。希望文化沉淀的过程中,本民族的文化和国际的文化可以更好的相互贯通。我是做市场的,加入例外19年一直做终端。从服装设计师的角度不缺人,推广的角度也不缺人,从销售终端的角度是缺人的。卖例外的衣服需要了解例外的产品体系、色彩体系。对服装有审美力,有时尚认知力,普通的销售可能转化得比较慢。最后希望让行业人才变得更多元化一些,让行业起点变得更高一些。4院校嘉宾发言(根据嘉宾发言顺序排列)院校嘉宾就本次议题也纷纷发表了各自的专业见解,并介绍了专业教学发展、调整、提升的新思路、新方向。臧迎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服装设计师》杂志编委“相信大家通过资源的互补,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定位,对于未来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一定很有帮助。”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听到来自企业的心声,很有价值,也很有启发。不管是企业也好,还是院校也好,都有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就是“人才”。创新型人才对于企业来讲太重要了,而院校担负的使命恰恰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现在整个产业界,尤其是服装产业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主要原因就是创新力不够,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不够。近些年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继承深厚的艺术设计教学传统,依靠清华大学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同时关注国际前沿学科成果,整合优质的国内外教育资源,通过学科交叉、“艺科融合”,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对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在新材料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可持续时尚、数字时尚等领域都有不少成果。希望未来能够跟国内企业有更多的联动合作,让学生了解市场,了解企业的诉求,让他们更加有学习的目标,让人才培养也更加有效。同时也希望跟兄弟院校多合作,我相信大家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定位,通过资源互补,协同合作,对于未来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一定很有帮助。苏永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企业和院校共同打造人才培养的高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师群体。”今天非常受益,这个题目是服装教学现状与未来,一方面要看到现状和问题,更要瞄准未来,我们非常需要瞄准未来做好人才培养。在中国做设计师我个人觉得是非常难的,为什么很多人留不下来?其实不是企业的问题,我觉得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院校的特色、办学层次也不一样,中国时尚教育有本科、高职、中职,定位是不一样的,所在区域产业支撑也是不一样的。企业可以进行的事情,一个是联合培养的人才基地,这是可以做的,这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选用和储备都是有益的。目前我们已经在深圳开展了联合培养基地,学生可以在那边待四五个月,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第二个可以开展教学实践基地,现在的学生对产业了解并不深,只是看到一些现状,对产业真正的需求或者是产业的未来看的很表面,通过教学实践基地对产业可以更深入了解。第三个项目制的植入,这是有成功经验可以复制的,一些品牌可以将要开发的产品植入到高校课程教学里面,会产生很多创意灵感,企业再将这些创意进行商业转换。第四个工作坊,工作坊从生源的质量来说,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通过联合工作坊发现人才并进行培育。现在高校面临的压力跟企业一样,高质量的招生靠什么?我们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工作坊和宣讲来开展优质生源的扩展。第五个很感谢协会,通过大赛让企业选拔到人才,比如协会与鸿星尔克主办的大赛,他们到高校宣讲,不光是宣讲,带了很多产品,让学生体验,企业直接面对学生,企业的需求是什么,如何鼓励学生原创和创新,同时,学生对企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进一步规划,这种方式对企业选拔人才和人才储备是很好的。另外,教育部包括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高校人才培养如何有效的对接产业未来需求,各个省市教育厅也在做产业学院。这个产业学院办学机制很灵活,完全可以跟企业共同做。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我们和产业可以探索很多新的思路。最后,企业和院校可以共同打造人才培养的高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师群体。从日本的发展来看,日本很重要的是设计师共同体的培育,很多设计师也是从品牌设计助理走向独立品牌,企业可以走出一批批设计师来服务产业,其实也是很好的事情。另外我个人不太赞成高校人才培养太细分,做内衣的只能做内衣,或者做运动的只能做运动。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宽口径、厚基础」,真正的人才为什么可以做到可持续?纵观一些大的品牌和设计师,也有不是学服装的,涉及知识的构架,审美的培育,流行的敏锐,足够宽的视野,未来才可以做到设计可持续。崔荣荣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持续与企业互动,打造更多能动手、会动脑、素养基础厚的适用性人才。”今天协会布置了这个题,三个核心关键词—教学、就业和未来,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时尚设计教育的优势是在产教融合方面:服装学院与浙江几个标志性的企业、上市公司合作,我们的合作是落地的,把一支支队伍派到企业中去,这是第一步,老师带队,将模块化课程和毕业设计与企业设计师联动共同进行产品设计。第二个准备做孵化器,我校学生创业率比较高,自创品牌商业化也做得不错。接下来产教融合一大举措,是在新校区,我们临平时尚校区,紧靠海宁和艺尚小镇,周边全部都是服装产业集群区,新校区有一个科创大楼,专门给服装集团来做产教融合,里面有大量的面积是给学生做孵化的,企业提供面料、营销、打版,甚至于生产。我们的同学在里面搞创作,创作完上线卖,根据订单来生产。这个孵化平台在今年暑假开张。这是我们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很大举措。第三个课程设置上非常注重商业转化,跟企业合作过程中,毕业设计有的直接转化成企业的商品。去年给某品牌设计作品的转化率接近40%,跟企业的设计团队并驾齐驱,说明学生的商业转化很高。今年拓展到四家企业,有六支学生队伍,其中产教融合成功举行了数智时尚创意发布会。服装学院还是希望多元化发展,我们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做设计师必须要懂设计,要懂工艺、生产、流程。我们在做调研的时候,学生到企业的欢迎程度据说还比较高,在江浙一带,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的学生遍布大小企业。就业方面,我们已经培养了10位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杭派女装的设计总监和老板有60%出自我们学院。大家都知道杭州有很多档口,很多品牌在档口选款,所以也出现了大量的设计师公司,我们很多毕业生自主创业,就做设计师公司,只提供设计和样品,这样的公司也比比皆是。未来的产教深化,需要把这些优秀的学生请回学校,搞沙龙活动反哺教学。这一年多我自己也建立的产教团队,选择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企业进行合作,其中两个企业是上市公司,第一个是做丝绸的,我们做设计不是只画图,而是重点针对Z世代生活方式新丝绸的设计,今年品牌在上海的博览会上产品如丝巾、服装都是我们做到样衣给到他们,他们的老总拍现场小视频给我们,人山人海。第二个上市公司从事时尚图案设计,我们每个月提供1500幅原创成品图案,必须是原创且可转化。我们从第一个月的选中率40%,到现在稳定在70-80%之间,学生们的收获很大。第三个企业是杭派女装品牌,销售额在几十个亿,我们对接进行线上线下的产品策划、设计与品牌提升,我们合作的发布秀现场在线观看突破350万人。未来我们致力于打造数字时尚。数字时尚究竟怎么做?我牵头带领团队作为服装专业获批了浙江省的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数智风格与创意设计研究中心”,这里重点有一块就是数字时尚。浙江在数字化方面在国内还是领先的,如何把它跟时尚结合起来?现在一些企业,已经把数字设计、数字生产、数字管理、数字营销、数字展示的链路完全打通了,这些仅在品牌和企业当中应用,而在教学当中应用的并不是很多。所以接下来是不是把一些先进的前沿技术跟时尚设计教育进行深度融合?2024年正好要调整教学计划,我们现在正在探讨这个事情。未来的思考,第一个,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大学生时装周能不能向时尚产业集群地进行转移?集中在北京展示,当然氛围很好,但对品牌和产业来说离集群地太远,缺乏专业观众了,很多企业的渴望能参与时尚人才教育中联动,以期达到早一点介入需要的人才培育。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时装周最具有代表性,中国国际时装周作为一个品牌象征,在首都,有政治象征,其他的活动,包括大学生时装周是不是可以由各个产业集群地轮流做一做?不仅搞论坛,搞院校发布,还可以邀请大量企业做一些类似于小型人才博览会和青年设计师产品孵化性质的活动,让他们自己交流。刚才有位老师说学生创作的作品直接帖二维码,我们已经做到了这点,我们是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上台,纺织品、首饰等方向专门找空间给布展静态展示,我们学生的作品上都有二维码,可以直接扫码,包包和首饰卖得很好,商业转化还是很好的。所以能不能把大学生时装周到产业集群地,产业集群地有大量的企业,大量的专业人才会去观摩,这样会形成比较好的社会效益。第二个建议,未来跟企业互动,从教学口回应一下,更多应该打造能动手、会动脑、素养基础厚的人才。企业是需要能动脑创意和动手实操的,现在很多软件替代了动手和动脑,或者是被相对比较虚夸的课程占用了,导致了学生在企业的不适应。创意要搞,但必须建立在素养积累非常丰富的基础上,否则学生的基础只会越来越薄弱,会越来越脱离设计适用性。丁玮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欢迎更多优质企业与北方院校进行项目合作,为我们的专业建设把脉,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服装设计人才。”我此前在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了十年,我的感受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院校与企业都在试图寻找到一种更有效的合作路径。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因为各自领域工作属性的差异,造成了人才供需失衡的现状。我刚回归到国内高等教育大概两年的时间,目前正在和学院的老师们共同探讨专业建设如何转型升级回应社会需求问题。这几年学院的教学改革,从两方面做了思考:一方面是强化设计+史论文化课程的建设,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觉;另一方面是强化设计+技术课程的建设,我们聚焦的技术路线有两点,一是版型、缝纫的技术升级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二是数字服装技术课程的建设,多元化的数字软件学习,增强学生的设计迭代能力。前不久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了首届泽塔云杯中国元宇宙服装设计大赛,激发了学生们的数字时尚潜能,赛事的培训提升了学生们的数字化视野,我们的教学成果也寻找到了优质承载平台,这对师生们的帮助非常大。总之,学院的教学从设计文化到设计技术,做了重新的梳理和升级,以此加强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职场中的设计场域和品类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没有知识活化的能力,很难应对千变万化的设计工作需求。文化与技术融合赋能设计这是学院专业建设的主要发力点,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关于学院的校企合作困境,我们的区域坐标是在北方,东北地区最大的局限性是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企业资源比较有限,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优质企业到北方,跟北方院校做落地的项目合作,包括产业学院等。目前学院正在推进的校企合作工作专项是项目课程,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授课,依据企业研发产品需要,定制课程内容。刚才听了企业代表们的发言,受益良多。在此,我代表学院盛情邀请在座的企业朋友到大连工业大学作客,为我们的专业建设把脉,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服装设计人才。最后,感谢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为我们提供的高校与企业对话平台,祝福中国服装产业未来更加美好!任绘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鲁美·文化国际服装学院院长“破同质化教育非常重要,每个学院都要有自己的特色。”鲁迅美术学院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批领导人亲自倡导创建,在新中国艺术教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美术院校。2016年鲁美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当时的亮点是融合组毕业设计作品。一名服装专业学生和一名染织或纤维专业的学生共同创作一个系列作品,在源头上解决服装图案设计、服装面料设计的原创性问题。后来教委要求进行本科教学改革,注重基础教育。我们将企业项目、专业大赛引入专业课程之中,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实训培养。根据行业对人才培养细化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突出专业特色,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我觉得破同质化教育非常重要,每个学院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座的学院肯定都有存在的意义和教学特点,我们将服装、染织、纤维三个专业进行融合教育,本科教育期间有专业的通识课,扩大就业范围及职业选择。我的另外一个身份是鲁美·文化国际服装学院院长,我们和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已开展合作办学12年。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前身是一所缝纫学校,服装制板、制作工艺是优势特色。合作办学借鉴日本严谨制图、制作工艺优势,目标是培养国内顶尖的制板师。设计方面,中方老师是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具备顶尖艺术设计能力。将两个学院培养特色区分开,对学生的就业也非常有帮助。在校企合作方面,与企业建立良好产教合作关系,比如腾讯、爱慕、208研究所等知名企业。与知名企业签署校企合作特别不容易,比如腾讯轻易不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我们与企业共建产教合作课程,为企业提供项目式服务。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比如为东方宾利在服装表演人才的订单式培养上。最后非常感谢设计师协会对鲁迅美术学院的支持,特别是今年对国际时装画大展、论坛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世界时尚艺术中鲜明树立了中国时尚气派、中国时尚风范。钟玮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希望借助协会平台和更多设计师、企业的资源,更好地做到专业教学与人才就业的区域化优势与特色发展。”今年是我们学院建院二十周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也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连续参加了7届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发布活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在发展过程中立足西南成渝服装时尚创意产业及其社会行业创新人才需要,依托西南纺织服饰文化丰富资源,近年来也不断凝练专业方向以及专业课程特色、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区域时尚产业的发展与优质人才支持需要,更加注重服装设计加品牌策划、服装设计加营销策划、服装设计加展示传播以及形象造型方面的课程群衍生和内容更新。围绕今天主题内容讨论,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与就业,痛点与困惑,碰撞与求解,包括产业环境支持;师资引领,课程内容和模式改革,产学合作等,企业代表们的发言,校企也进一步形成共识,在观念更新、模式创新,资源整合,从不同维度提供给服装教学与人才培养更广阔思路与要求,如何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并结合院校自身实际特点,与企业更多的加强联接与合作,挖掘行业中各类优质资源与支持,结合学院当下的实际情况,目标与发展,携手共进。也可以看到学院所在的成都以及西南地域也成为国内外服饰时尚品牌消费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拥有地域深厚文脉与时尚产业消费中心优势,以及时尚创意人才培养的发展基础,学院也期待与在座的各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加强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面向支持,形成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探索。未来希望借助协会平台和更多设计师企业的资源,持续推进我院服装与服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创新发展。张龙琳(工信国际)纺织服装产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西南大学教授“学生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设计学学科的新定位,也为服装和相关设计专业带来了新的思考。”西南大学是位于重庆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全国重点大学。2020年,学校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对学科专业做了新的规划和调整,成立了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学院旨在建设为融合农、理、工、艺等多学科的交叉型高水平特色学院,现已形成了以现代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工程科学为坚实基础,覆盖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产物(生物质)的研究与开发,融合设计艺术与文化研究,完整对接蚕桑丝绸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并突出可再生循环利用导向和面向大健康产业的综合性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研究体系,彰显“西大版本”的“未来技术学院”特色。从事服装教育和教育管理二十多年来,我感觉到企业和院校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不对称,这个与企业和学校的定位不同有很大的关系。高校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企业希望直接获得能够从事具体岗位工作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我觉得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在这个时代都存在知识升级的问题,我现在教学生的有些东西还是二十几年前老师教给我的。学生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设计学学科的新定位,也为服装和相关设计专业带来了新的思考。作为综合院校,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但也不会像传统纺织和美术院校一样全面开花,我们只能进行重点突破。西南大学服装的教学和科研团队都是交叉性的,办学从“艺工结合”到“艺工融合”,逐渐迭代为了现在“艺术与多学科交叉”的特色。我这个团队主要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国家和行业的重点和重大需求,新几年来除了和企业合作以外,我们与国家的一些特需部门进行了合作,在高性能服装和服用装备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部分成果已装备国家队。我觉得各个院校,从办学重点和特色是什么,都要服务国家和地方的需求来设定。无论是往产业上游走,还是往产业下游走,都是可以的。时尚教育和时尚产业本来就是一回事,是一家人,为什么要分开考虑?对于协会来讲,建议可以做一些服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如企业岗位需求的大数据,出个蓝皮书,做个数据平台也好,有这样一个最基础的数据让大家来思考和分析,也可以做一些校企和产教融合的训练营,毕业设计的结合、专题设计的结合,这个从学校角度很容易实施。大学生时装周可以在国内选择东南西北中的地方来举办,一地办两年,全国十年办一轮,也挺好的,这样对于各地教育和产业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继续在挖掘人才、提供平台方面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郑高杰闽南理工学院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产教融合方面,我们尽可能整合地方全产业资源,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闽南理工学院是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高校,我2012年到学校任职,已经十余年了。这些年教学我一直引导学生去企业,我认为做到每个专业有3-5家紧密型的合作企业,大家能真正合作,然后逐步深化产教合作。新建地方高校,定位不能过高,学校企业要有真正合作,学校对企业有贡献,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往前走。我从2014年开始把精力转到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做了现代学徒制、服务产业特色专业、专业群、新工科、一流专业建设等。在十三五期间福建省提出了专业群的概念,我们就把服装学院的6个本科专业整合成一个「鞋服与创意设计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各专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抱团发展。产教融合是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但是现在很难做实、做好,还在持续推。福建省做了一个规划,“十四五”期间在本科高校做30所左右现代产业学院,申请竞争会比较大。我们校内建了现代服装与配饰产业学院,目前在争取申报获批福建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们形成了产教融合、分类培养、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经验。产教融合方面,我们是尽可能整合地方全产业资源,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在企业发展太快了,学校应该怎么调整呢?我的理解是我们往企业走。这几年来我一直带学生到企业,做3+1学徒制,也有做到了2.5+1.5的,成效比较好,磨合了学生,有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得到企业正式录用。学徒制项目结束了,这种模式还要继续做下去。现在多元化一些,希望探索一下这条路,按自己的理解去做校企合作项目制人才培养。和合作企业保持沟通,在暑假或者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企业有需求了;或者学校主动沟通企业的需求;我们构建了一个项目制的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企业一定有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学校也有学生就业的需求,也有学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我一直在琢磨这个,有一些成效,有些学生在合作培养过程中,在企业真正利用最新的技术做设计,也有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写了论文并发表。分类培养方面,我们从专业方向分类,从人才培养方式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工作室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多元发展是想解决企业提出的多元人才需求,我一直跟学生讲不要想着非要当设计师,要面向这个行业的多元需求,从生产制造、设计研发、营销、供应链、商品等,从这些方向去发展。我们的服装专业主要定位面向大型品牌企业的生产制造端和营销端,中小型企业的设计研发端等。未来我期望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多一些自主权,企业和学校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培养人才。协会目前做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以品牌参与为主,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以院校参与为主,现在国家推产教融合,企业也在说产教融合,学校也想走出去,未来能不能做产教融合成果展或秀,搭一个平台,展示全国院校和企业在深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展示的成果可以结合品牌进行产品设计开发。易城江西服装学院副校长“未来的服装教育发展方向往哪里走?未来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今后院校要重新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国家当前的服装设计教育从出身渊源来说,我个人把它分为三大“流派”或者说体系,一类是原八大纺院出身的服装院校,擅长材料的应用,走科技含量;一类是八大美院出身搞服装教育的院校,以创意、造型和视觉为特点;另外一类是从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开始办学的服装院校,比如江西服装学院就是典型代表,从版型和技术出发,侧重于市场的应用能力培养。这三大体系的服装专业院校,本身培养的就是不同层次定位的学生,人才需求它本身也是多元化的,让学生既会拿画笔又会拿针线,这本身就不太容易。如果在座各位企业需要找不同类型的人,我们学校一年培养约4000名本科生,您想要什么样的人,欢迎来我们这里,应该基本都能找到。我应该算是经历过各种服装教育的培养模式,对服装设计教育也多少都有点了解。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我个人认为先天上是有两大缺失的,即:材料的运用板块和服装与人的关系板块。后者又分两个部分,第一个缺失是“版型与人”的关系,第二个缺失是“设计与人(用户)”的关系,设计基本都是从一张纸和一支笔开始画“小人”开始的,这导致我们在教学当中天然就缺少用户思维,缺少市场概念,作为服装教育的教学者是值得反思的,我们的教学体系是不完整的。再来谈谈未来。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是从电气时代的工业2.0直接跳到了工业4.0,也就是我们跨过了工业3.0的信息时代,直接跳到了4.0的数智时代。但现在我们的专业结构、教学以及课程的设置都还是匹配工业2.0时代的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院校专业体系设置、教育教学的底层逻辑都是不符合未来纺织服装行业需求的,尤其是数智时代这个行业对人才及其能力结构的需求。那么未来的服装教育发展方向到底应该往哪里走?未来这个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个人认为,第一:今后院校要根据4.0的数智时代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需求和特点,重新设计我们的人才培养定位,整个课程体系可能都需要重构。我个人认为,在未来这6类“新型”人才的需求会大量出现,即:生活方式及价值理念的创造者、原始素材和原创内容的提供者、数字内容的搬运工、研发和生产流程的管理者、产品售前和售后的服务者、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扬者。第二:服装教育的对象会更广义,培养对象将分为三类人:第一类人是培养合格的新型学生,所谓新型学生是指数智时代的从业者;第二类人是培养高质量的消费者,数智时代消费者是直接参与并主导整个设计和生产的,高质量的消费者决定了服装品牌和整个产业发展的质量和高度;第三类人是培养合格的生产者,现有传统的从业者要进行转岗转型培训。第三:服装产业与教育将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院校和企业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企业办培训学院,大学办产业学院,企业和院校都找到了共同目标,大家也都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真正重视行业人才的培养了,院校和企业一起二元驱动,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我相信今后一定会产生一批产教深度融合型企业和产教深度融合型的高校。2、产教深度融合型类似服装行业“附属医院”的模式一定会探索出来,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做得最好就是医学,医学院的临床医院或附属医院它是企业,服务社会,但同时又承担一部分教育职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做的很好。但我们服装教育这块没做到,现在还是基本以搞研究和画画为主,离刚才企业代表们提出的人才需求还有差距。希望将来企业和我们一起共建服装院校的“附属医院”模式,按“园中有校,校中有企,企中有教,教中有产”的模式来搞,也许能探索出一条路。3、中国服装行业的斯坦福和硅谷这种产教、产研、产城深度融合的模式,今后也一定会在我们国家的某个合适的土壤中,探索出一个中国式纺织服装行业的“斯坦福与硅谷”模式,我是很有信心的,希望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为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共进绵薄之力!李琼舟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学院国际合作办主任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访问学者法国图卢兹大学色彩设计学院互换课程讲师“企业需要有情怀才能给学校的人才培养助力。”我们学院是从丝绸纺织起家,现在在综合院校的下属的二级学院,一方面有交叉资源可以用,但另一方面改革没有那么大的自由度,不能做很大的动作,或者流程很长。我们学校在国内是较早建立了服装专业,经过现在各种时尚变化以及科技转变,目前的方向是跟苏州当地非遗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先进制造和数字技术上有些探索,这是一个矛盾,服装院校能够做好传承,又同时具有向前走的前端性,对传统型的院校教学团队来说挑战是很大的。在此我比较想提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是综合院校,课程改革没有那么自由,实习课只有在大四有,虽然企业家们觉得教学跟企业结合不够紧密,但我们跟当地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合作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利好,反而会增加他们的人员管理成本,想请教在座企业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学生大二大三就去企业实习是很好的,但是企业增加了很多成本,就很难走下去,说到底企业需要有情怀才能给学校的培养助力,这个问题又产生一个矛盾,因为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很难为学校做管理,学校专门组织有教学任务的老师跟企业对接又不太可能实现。目前我们的体会是有这种情怀来承担这个成本,给学校做人才培养、人才管理的企业比较少。企业提出学生能力与企业的要求不符合,其实校内训练强度很大,但是人才使用的需求很低。校内训练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进行各个比赛,所以协会的赛事是否也根据企业做细分,不仅体现在针织或运动的细分,还有评价体系是不是要由企业来定,不是装置艺术型的设计,而是目前市场所需要的东西,同时展现这个学生的制作过程,但这同时也会增加协会的成本,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总的来说,整个大环境所有的东西都在水涨船高,所有的事情要做好都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也是我们身为教师的一种焦虑。最后,感谢协会能够给我们这个机会说出我们各自内心的想法,5探讨成果本次研讨会持续三个多小时,全程处于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嘉宾们各抒己见,直面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于中国服装教学如何持续更新、未来如何发展、校企如何携手合作、平台与产业带如何链接等重要命题,共同为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水平、人才质量和就业状况贡献出自己的思考与力量,凝心聚力,携手共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新格局、新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服装学院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