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一下,请问哪家机构考央美研究生要具备什么考研教的比较好啊?最好能够有针对考央美研究生要具备什么考研开设班次的那种

直面机构名师,分享创业技巧。在这里,有50位深耕教育细分领域的CCtalk名师等着你。聆听大咖们的创业故事,深挖老师们的经营秘诀,用经验帮你铺就成功之路。北京望京有个地方叫花家地,坊间传闻,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农田,上面种着大片的花椒,所以被称为花椒地。后来取其谐音花家地,一直沿用至今。那里有中外闻名的艺术胜地——798艺术中心,凭着满溢的艺术气息,成为众多来京旅客的打卡胜地。同时,也是无数学子的梦想归处,因为这里坐落着可能是中国美术学子心中最高的殿堂:中央美术学院。而在这里,也诞生了一家专注美术史论考研辅导的机构——花家地美术史论。花家地美术史论,专门针对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美术概论、艺术理论、中国画论史、西方美学史、艺术批评史、艺术管理概论、艺术教育史论等科目,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产品与服务。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专业课垂直品类中的较为知名的品牌。起步:从摸索到坚定花家地美术史论,学员们一般简称为“花美”,提供针对全国院校的本硕博艺术史论应试备考课程及解决方案。目前花美拥有全国范围内硕博士团队人数总计40+人,他们遍布八大美院、艺术院校、知名师范及综合性大学,团队负责教研授课、课后答疑、作业审改、选修课程、择校规划等方方面面的服务。不了解的人刚听说这个机构,还以为创始人姓花,其实,“花家地美术史论”机构创始人是张荣宝老师。“花家地美术史论”创始人张荣宝老师花美团队从不迷信一个名字能够带来什么,甚至一度想给机构起名“博雅”“知然”等等,直到一次夜路,创始人张老师看到路边的一个写着“花家地”的路牌,朴实,好记,也挺好听。“你总得有个名字,索性就叫这个吧。”“与其想着一个名字会带来什么,不如让这个名字有价值。”谈及创业初衷,花美团队坦言当初并没有想着去创立一个多大的机构,或者打造成一家大的公司。“那时候想得很简单,就是抱着想闯一闯的想法以及帮助大家的心态。”2014年夏天,花美团队的创始人张老师连着讲了30多天的课,稍有行业常识的老师都知道,这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授课量,总课时量超过200小时。“花美”坚持每年北京线下小课研讨“因为年轻,有一股热情在支撑,所以非常快速地去落实了这个事情。”而这种熬夜备课、写材料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张老师觉得,“还是因为热爱。”刚创业的两三年,在花美团队的价值序列里,经济收入是大家比较关心、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越往下走,尽管商业性盈利要素也是追求目标之一,毕竟团队需要活着,但已经摆脱了生死之扰。这时候,支撑大家走下去的,是荣誉感和成就感。创业:尝试去改变创业的人和不创业的人区别在哪呢?张老师觉得,创业的人应该要有一种对现实的敏感认知、对这个世界做出一点改变的愿景和勇气,而非单纯地赚一笔快钱。尤其对于小众门类的专业课教育机构,创业更需要在心态上更加“慢热”,更具耐心。“花美”课程讲义“拥有一种想要改变的心态,哪怕对这个世界只能做出一丁点可见的改变,你才能走得更远。”带着这种原始而淳朴的创业想法,花美团队的一帮“90后”们——没错,90年生人的张老师本人已经成了团队最“年老”的一员,团队里“90后”们年轻的血液,全部是来自中国艺术理论类专业排名靠前的知名院校。而在遴选团队成员的考量上,花美团队张老师始终坚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个体”是首位,其次,拥有埋头苦干的基本素质、强大的自驱力及团队协作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做到这些,大家才能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花美”坚持每年北京线下小课研讨而跟CCtalk结缘,始于2017年。此前,团队在网络端的教学方式还很局限——老师将课程视频剪辑好后,放到“云”上,然后让学生点播。无论是老师的前期准备还是学生的上课实操,都非常复杂。所以,寻找一个更强大更高效的平台,成为团队的当务之急。而CCtalk凭借出众的主页颜值,客户端的用心设计,获得了花美团队的青睐——美学出身的张老师,对颜值和设计要求严格,甚至苛刻。“花美”教师备课原创板书“不管是‘面子’,还是‘里子’,CCtalk都做得不错,很用心。”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认可,“花家地”开始了与平台多年的合作。而除了颜值好评,低延迟高稳定的直播体验、融洽而高效的需求沟通,都验证了花美团队当初作出的正确选择。经验:真实真诚,数据说话谈及机构成功的经验,花美团队一直非常冷静而克制。在一顿思考后,张老师分享了“花家地”创业9年来的几点核心竞争力。第一,持续的教研更新做课程,最轻松的做法可能是做好一套课件,然后每年小修小补,围绕它一直讲下去。这种更取巧的的逐利思维,让花美团队觉得很没有安全感。“花美”教研团队现场研讨“考研每年都在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件事。”每年,花美团队都会根据当年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考试真题,先通过内部培训和沟通,在团队反复体验和研究之后,充分体现在课件上。无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课程引导,团队都会反复斟酌,尽可能贴近考研实战的需求。第二,成绩要过硬花美自2014年4月成立以来,不间断运行第九年,已经培养了全国40+院校的350+位本硕博学子,学员分布在央美、清美、国美、天美、川美、西美、广美、湖美等众多院校,覆盖八大美院、各大艺院、各大师范、知名综合性大学、研究院所等多个维度的全国范围内的院校。“花美”部分学员反馈“这个成绩还是可以说得过去的。”略显谦逊和克制的自我评价里,依然能看出花美团队对机构实力的自信。“做教育是一件极具挑战性和价值性的事情,持续应对挑战带来的成就感,驱动着我们一直做到今天。”第三,不能自己“玩”,要站在行业的角度在教培行业,甚至任何一个行业,但凡出现行业“丑闻”,损害的远不止机构本身,全行业都要“均摊”这种危害和影响。花美团队笃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行业逻辑。而秉持这种心态,也避免了花美团队在行业发展上的亦步亦趋,而是更专注去解决自身的问题。“花美”北京某次线下课程第四,真实和真诚“我相信真实的东西才是最有力量的。”“花美”课件细节,将学术史研究细化展示,一目了然这一点源于团队发现,在教培行业或多或少有一些为了夸大业绩,虚构甚至歪曲宣传的做法。对此花美团队一直坚信且践行的理念是,“脚踏实地,成绩说话”。传承:从一个“状元”到另一个“状元”2013年底,花美团队创始人张荣宝老师参加了央美的考研,很轻松地,他考了405分。同时也有点意外,他成了央美史论全国考研双项第一。三年后的2016年,“花家地美术史论”诞生了第一个拿下美术史论专业课全国榜首的学员,这种从“第一名”到“第一名”老师的转变,给张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以前,你曾经登上了山顶,现在,你还帮助别人登上了更高的山峰。”又过了六年的2022年,“花家地”已走过9年历程,每年的“学员上岸榜”已经成为“花家地”一个常规节目,但高分和“屠榜者”依然能牵动每个花美成员的神经。在揭晓成绩的那一刻,每个名列榜首的佼佼者,仍旧让团队兴奋不已;甚至当自家学员刷屏个别院校的录取榜单,成就“大满贯”时,团队仍旧会开心到尖叫。“花美”上岸“花生”分布全国创业九年,跟花美团队一样的“考研人”一直活在一条时间轴上,从埋头蛰伏的上半年,到百日誓师的十一月,到翘首期盼的三月,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但每年的2月,依然是张荣宝和团队最激动的时刻——是张荣宝团队的一年付出的收官时刻,也给学生们奋斗一年的身影划上了句点。“花家地”迎来了学生们的报喜。“考研忙活了一年,这一刻才真正宣告你上一年的结束。”跟很多机构做大之后创始人开始转型成为管理者所不同,花美团队创始人张老师对授课和教研始终报以热爱和坚持——创业第九年,你始终能在花家地的课程师资的清单里看到他的名字。“花美”老师日常阅读教研“就是因为热爱吧,不然不可能亲自做到第九年,当然也说明我们能力还是可以的。”
专门谈央美就业这个事,来源有两个动力。一是客观上,理性认清就业形势对考研心态的导向与建设作用,二是这些年收到过很多问询信息,央美毕业好不好找工作,到底能做什么,读研期间能不能自己赚生活费……尤其年龄偏大的考生顾虑甚多,经历过社会的人更加体悟到摸爬滚打、养家糊口的不容易。对于这种安身立命的大事,很早就想认真聊一聊,负责任地分享给大家。我要谈三点大形势,每一点都不是轻松的话题。首先说明一下,虽然本人就读于央美人文学院,但是我在这里分享的信息都是针对整个美院体系的哈,也就是说,把国油版雕壁、设计、建筑、新媒体、实验艺术等等全部统筹分析后一起来谈。只是因为本人央美读书,所以会尤其针对中央美院的内部情况来分享,其实学艺术的都差不多。首先客观上,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国家,有多少人有多少闲钱来支持艺术发展呀?别看着美术馆层出不穷各地开花,有多少人真正消费得起艺术?市场是要靠买卖才能流通,有活力的。看一下周围的亲戚好友,同学老师,有几个人是热衷购买艺术品的?一般人买衣服买化妆品买包买尿布买奶粉给孩子报培训班都顾不过来了……一些藏家收藏了一些作品,媒体新闻上就沸沸扬扬的,看着很热闹,殊不知有多少艺术家都生存唯艰。为什么大家都争着读研读博呢,无非是想在艺术梦与饭碗之间找寻一个平衡关系。做艺术家得有两只手,一只手搞艺术,一只手谋生,很多时候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学术圈觉得好的作品,普通人能够欣赏吗?艺术是软的,什么东西硬呢?无非是学历、资历、履历这些。即便做不了纯粹艺术家,文凭在好歹有份保障。再多说一点,知道为什么央美的研修班如此火爆吗?名校都是这样,学习不光是学习,也是想顺道收获一些人脉和自己的圈子,在央美读书获得的各路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我要讲的第二点大形势,也是很戳心的。就是从世俗意义上,你得承认艺术对社会的直接贡献确实不及注重技能和实用性的理工科专业大,比如那些信息技术、物理化学、医学啥的,薪资待遇的平均水平也比咱们好。像人家华中科技大学的搞IT的硕士生毕业后,进华为的年薪几十万太正常了,基本上985、双一流大学的理科毕业生都是好就业的,可是学艺术的就难说哦,各自谋出路。所以说你已经是个学艺术的了,你还不争取读个好点的艺术院校?!还不考虑趁年轻多学点?!!实际上各行各业的薪资状况都是一个金字塔,下面的总是比上面的多,混的不好的人总比混得好的人要多。我想说艺术圈的金字塔是所有行业里最夸张的,形态最陡峭!你所听闻到的、暗自歆羡的一些牛逼艺术家,一些策展人大咖,一些腰藏万贯的馆长、一些靠艺术发家致富的职业经纪人,这样明星级的人真不多。想当初第一次接触到好多艺术家诗人音乐人,第一次做策展,那时的我也是很兴奋的。只不过工作半年之后,还是果断决定考研,而且是义无反顾。给大家的建议是,一辈子很长,梦想可以慢慢追,先考虑实际需求,解决生存需要才是王道。第三,总体来看国内硕士的就业情况,一般用人单位的招聘态度都非常鲜明,有道是“博士您坐下,硕士你留下,本科生等一下,专科生让一下。”学历学位是谋生的硬性指标,能力强不强是后话,先达标再谈才华。我在这里说的都是体制内保障比较好的情况,那种今天有明天没的小公司,对学历当然要求不高。博士生普遍来说是不愁饭碗的,赚多赚少另谈。硕士生竞争力又比本科生强得多。然后在同样学历的情况下,名校生是被优先考虑的。比方说,某中学需要招聘一个美术老师,带编制的,中央美院毕业的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的一起应聘,人家会要哪个?央美这块金字招牌还是有用的。也就是因为这样,现在考研人数在逐年上升不断攀高,听说去年还打破纪录。考博就更别谈了,一样都是不见血的厮杀。现在进高校普遍都要求博士文凭,我身边有很多同学都在积极考博,大部分都报考央美本校。而且很多人都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直到搞到博士文凭为止。央美的博士报考人群尤其反映出一种趋势,你在报考名单里可以看到就连xx美术馆的副馆长都二战考博,还有不少有名气的策展人、艺术家都在名单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考试就会尤其激烈,谁不想吃一碗更有保障的饭。今天艺术圈里混的滋润的,还是体制内的人,几乎都是什么什么的教授,人家都是有头衔有职称的。所以,如果研究生都不考一个,还想奢望什么评职称?然后看看考博都这么激烈,考研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当然如果不考虑在体制里混,比方说学设计的进公司那种,或者自主创业的,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必要性来考研。二、美院硕士毕业后一般怎么在混?①继续读博,准备进高校做老师。前面我说了大趋势,所以无论是实践类还是理论类,考博的人群是非常大的。人文学院尤其多,人文学院的文化课功底是美院体系里最好的,每年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准备继续读博,大部分本校,也有申请国外的,像我一个朋友从去年开始准备托福,想申请哥伦比亚大学。②进入艺术圈工作。比如一些美术馆、艺术媒体、艺术基金会、拍卖行、出版社编辑这样的职务,总的说来大家还是向体制看齐,都希望找到能解决北京市户口的,至少是要带编制的。以前就和大家聊过,美院的男女比例特别夸张,几乎3:7,这和我要说的有什么关联呢?因为女性受生理和家庭的牵绊,确实比男人更需要一份稳定性来支撑自己,年龄越长,这一点越突出。③对于学设计,整体来看,他们是就业情况最好的,最容易就业,平均待遇最好的。可以进学校做老师也可以进公司,也有很多自己单干的。说白了好不好就业,永远由社会需求决定。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就是比搞纯艺的大得多,也比搞理论的多。一个学数媒的朋友,毕业就能几十万,当然也是因为我那朋友特别优秀,还在国外拿过奖。④自由艺术家或者与画廊签约成为职业艺术家,这条路对有艺术理想的人来说是最向往的了。姑且不谈钱多钱少,重点是自己喜欢!虽然我在前面分析了大形势,艺术市场很艰难,但是还是有人可以把艺术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我的一哥们就是,别人的画都卖不出去,他的画好卖,在读研时就自己在北京买车了,租了个大工作室。心态得好,慢慢来,搞艺术的人不可急功近利。当然这个里面也会牵扯到别的限制因素,也不是说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⑤回地方做美术老师,要么进高校要么中小学,这种选择的人也越来越多。北京的节奏太快了,每个人都疲于奔命。回二三线城市发展会感觉轻松很多,关键还是自己得弄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⑥去画室代课拿课时费,或者自己开画室培训班的。这个算是条临时出路,少数人可以长期做下去自己做老板,大部分人造型的毕业生只会把这个作为一个过渡选择。据说现在开画室也很不容易,被资本垄断了,竞争激烈。三、读研期间能养活自己吗?根据周围同学的情况来看,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我要回答一个很多人好奇的问题—央美学生的普遍家境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传说中的非富即贵?首先从中国大学的整体趋势来看,教育资源与阶层划分日益紧密关联,“寒门难出贵子”,越是一流大学,家庭环境好的孩子反而越多。在央美里边,富二代、官二代、著名艺二代确实有,比如像我一个国画的同学,她家在北京的二环有一套复式,爸爸是有面子能把鼎鼎大名的导师请来家里吃饭的那种,常年租着很大的工作室,这种人想搞艺术一点经济压力都没有。但是,这种含着金钥匙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央美人都来自普通工薪阶层,比如爸妈是中学教师、医生、家里做生意什么的,也有很多是来自偏远县城或农村的,靠自己的拼搏与坚强意志考入央美的人多的去了。我一个朋友读研三年的学费都是靠助学贷款,每个周末都去做兼职,给一个大艺术家做助手画点画,每次碰见她都是在忙。可是贫困不会真正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更不会干扰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抱怨是弱者的嗜好,所谓真正的生活强者其实从来不是关于拥有,而是在于个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面貌,是不是足够勇敢,足够有能量,足够顶天立地。做人正直善良有骨气,哪怕是个路边捡破烂的,也是一种高贵的活法。我这个同学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特别阳光积极、真诚温暖、非常讲义气的女生,一个有这么多宝贵品质的人,这样的朋友我认定了就是一辈子。回到正题,央美在读研究生一般靠哪些途径赚取生活费?①最常见的,就是去画室代课,还有的是去大学里代课,拿课时费,还有的做家教。②很多研究生会跟随导师,参与一些大的项目。我一个壁画的朋友就是,倚靠央美的招牌,他们接的工程都是比较重要级别的,朋友画一根柱子就赚了一万块。当然,这样的事不是天天有。又比如我的一哥们参加什么雕塑双年展,去当地现场创作,入选了就得了两万。③央美将近一半的人都参加过“高参小”项目,工作比较轻松。我一个室友跟我说,她读研的学费与生活费都是靠“高参小”赚的,而且还有富余。当然不是所有高参小的老师收入都一样,上的课多,花的时间多,自然就会赚的多。④还有的自己接活,画一些画,做些作品,几千块卖一张,这种看机会。⑤美院有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去办公室帮老师干活,一周去几次,一上午两百块这样子。⑥文章发表获得一些稿费。一篇文章也就几百到上千块吧,重点不在乎钱,算是一份学术肯定。⑦拿奖学金。有人问我央美奖学金好不好拿,总体来看比综合性大学容易一点。当然各个院系情况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像建筑学院人少,拿奖学金据说很容易。上面我分享的7种渠道是较普遍有代表性的,当然还有其它情况,各显神通,在此不赘述。四、不止是安身立命!前面分享的是一些普遍性情况,最后我想聊一下个人的心路与经验。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就说过,下定决心报考中央美院于我而言是一个反复思量、权衡的结果,绝对不是想到哪出是哪出。每当我的人生出现这样的纠结时刻,我会拿出日记本,一条一条地罗列这样做或者那样做的理由,多给自己一点思考空间,想清楚再行动。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生存需要肯定是要考虑的,本科生找工作有多难大家都清楚。然后,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是一个强烈需要精神生活的人。我跟很多朋友都聊过,我认为人活一世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首要是安身立命,然后就是精神自嗨。不想年纪轻轻就做咸鱼。美术理论的学习有没有充实我呢?我觉得是脱胎换骨。国内的本科教学普遍比较放羊,很多同学都会感觉四年没学到什么东西。决定考研的最大裨益并不在于我收获了一张录取通知书,而是因为在这个闭关学习坚持不懈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千锤百炼,提升了自己的逻辑水平、思想深度与谈吐素养,后来又在读研过程中慢慢收获了自己的人脉和圈子。我在意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于日常琐碎中挖掘出诗意,做一个无论贫富但求有真才实学,有品味有眼光有犀利判断的人。人这个物种是需要受刺激才能成长的,不要让你的生活日复一日太舒服,温水是怎么煮熟青蛙的?把握一些动荡的节点才能有质的提升。什么叫痛快?饱含了痛感的快感才是真正的快乐,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滋味。 不知不觉说了好多,这些话语是我这些年生活的提炼,不是一个人随随便便想出来的。与很多学员的交流与无话不谈,也刺激我思考良多。他们的状态特别令人有感触,比方我的一个学生想来考研的直接动力就是老板跑路了,这孩子很能吃苦,换了几次工作,但这种小公司说没就没了,一分钱不给,大把的光阴还浪费在里头。世道唯艰,普通背景的孩子想不好好读书就过上舒坦日子,是不是太难了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央美研究生要具备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