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下有人帮答,北京考研比较厉害的培训机构的弘时硕博教育的清央考研通过率是否真的那么高?学费较高,宣传力度较大

管理类联考(MPAcc/MAud/MLis/工业/物流)全年备考规划!小白科普,看这一篇就够了!全文16000字,建议先收藏,再耐心看完!管理类联考近年来的报考热度持续升温,会计专硕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其他几个专业也在不断追赶,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方向正确的规划和理智的选择。那本期我们就从选择和规划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管理类联考考研上岸的秘诀。一、选择我们从专业、地域和学校,来聊聊如何做选择。不管是高考还是考研,关于三者重要性的排序,在业界争论已久,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其实我觉得,类似主观性的判断,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还是要结合个人意愿,我们就分别来说说:1.专业的选择众所周知,在管理类联考中有7个专业,其中MBA、MPA、MTA,以及MEM中的125601工程管理、125602项目管理,是在职同学才能考的,而MPAcc(125300)、MAud(025700)、Mlis(125500),以及MEM中的工业工程与管理(125603)、物流工程与管理(125604)是应往届生均可报考。本期只针对允许应届生报考的会计、审计、图情、工业和物流进行分析。说句题外话,看到各个专业的学科代码你会发现,MAud(025700)显得很突兀,确实,1251-1256都参加管理类联考,0251-0256都参加经济类联考,唯独0257的审计硕士参加的是管理类联考。具体为何如此设置,我们无从知晓,审计硕士未来的走向,是被纳入经济类联考,还是被培养重合度很高的会计硕士吞并,亦或是一直沿用这个代码独立招生,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近一两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学科调整,毕竟22年还刚刚新增了审计招生院校,如果确定要变,新增硕士点应该就不会批了,所以近两年大家还是可以放心选择。为了控制变量,我们抛开地域与学校的影响,单纯对比这几个专业,可以从职业发展与录取难度两个维度来综合考量。1.1职业发展职业发展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毕竟考研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在职场上给予我们更多的助力。我们发现,很多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跟80后、90后相比,其实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放在十年前,可能大多数人的思路是:我是学计算机的,想深造就继续学计算机,未来就业也做软硬件相关的工作,一来我只会干这个,别的不会干,二来如果不干这个,那过去几年的投入就浪费了......但是近几年我发现,年轻人的思路变了,当然也跟近几年就业形势不好有关系,可能对口的工作没那么好找了,这属于被动转行。但我发现确实也有很多朋友主动求变,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同学们的择业依据已经从原来的“会干什么”、“能干什么”慢慢转变为“想干什么”,他们可能对当下不需要有过多的顾虑,而是更看重未来。我觉得这样的思想转变没什么不好,因为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本就应该以天赋、性格、兴趣、目标等因素作为决策依据。做决策,应当面对未来,而不是紧盯过去,未来想干什么,即便现在不会,可以花时间去学。再加上当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有你想不到的工作,没有年轻人做不了的工作,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新兴职业,也出现了很多复合背景的斜杠青年。体现在考研上,我们会发现近些年跨专业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也许是因为对新专业的兴趣,也许单纯是因为对原专业的厌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从现象上看,复合背景的研究生确实越来越多了。以前,管理类联考吸引很多跨考的同学,主要原因在于其初试内容少,难度相对低,且不考专业课,他们大多奔着所谓的“简单”而来。现在,已经有越辣越多的考生,可能未来希望在券商、基金、咨询、互联网等高薪行业发展,主动选择相关专业深造,以增强转行竞争力。当然,在此需要格外强调,并不是鼓励大家跨专业考研,而是提醒大家想清楚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根据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合适自己的求学路径。职业发展问题不展开讨论了,只简单介绍一下管理类联考各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计专硕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其实从培养方案上来看,会计和审计两者的重合度是非常高的,核心课程的重合度能达到80%以上,而且两者之间也可以相互选修。同时我们发现,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中,两者几乎也是同等待遇。我们就以会计为例来看,除了最为对口的会计、财务、税务、内控、外审等职能,我们重点看看还有其他哪些机会。首先是咨询,是很多财会背景的同学一个很理想的去处,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所以想进咨询的同学,除了学好财会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需要广泛涉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比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战略决策等等。其次是金融机构,包括券商、PE/VC、内外资商业银行、保险等等,他们都需要大量有财会背景的同学,当然,想走金融线的同学,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沟通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有很多零售企业、互联网企业,会招募大量的管培生,这是对泛商科的同学都开放的岗位,只不过定位不同,有偏财务的管培生,不过这种机会不多,更多的是偏市场的,或者偏运营和供应链的管培,如果想走这条线,相应的技能和实习也需要在读研期间做一个针对性的补充。图书情报应该是被名字耽误的一个宝藏专业了,提到图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图书馆、出版社、档案管理等传统类型的工作,那提到情报,可能就会脑补很多国家情报机构的画面,实际上大众对这个专业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偏差,这里所指的情报,更多是商业情报。那在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商业情报,无疑是信息和数据,其实商业分析、数据分析、信息管理、信息安全、企事业单位的数字化建设等领域,都是图情专业比较对口且前景明朗的发展方向。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是20年刚刚纳入管理类联考的新成员,他们的就业方向大部分面向生产类、制造类企业。物流工程主要面对的是供应链的前端和后端,前端主要涉及供应商管理、采购、仓储等环节,而后端主要涉及经销商管理、运输、配送、门店管理的环节,当然还有专门从事零售、物流、供应链服务的企业,能提供大量的对口岗位。工业工程的话,其实主要面对的是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也就是生产制造环节,在“中国制造2025”及“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大背景下,重点扶持的先进制造业领域,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对于企业来讲,最重要的三个“流”分别是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其实,会计审计主要对应的就是资金流,图情对应的是信息流,物流工程和工业工程对应的是物流。从学科设置上不难看出,管理类专业硕士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1.2录取难度一提到“难度”,其实维度也有很多,尤其不同的专业,复试考察的内容也有区别,没法统一标准。姑且我们就按照初试录取的分数和复试淘汰的比例作为参考,来定义这里的“难度”吧。相比而言,会计专硕受关注程度最高,难度可以说是几个专业中最大的;其次就是审计专硕,一来是因为招生院校比较少,一共就40所左右,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小,二来就是近几年有很多原本打算考会计的同学转投审计,硬生把分数给抬高了;接下来图情、物流和工业的难度实际上差不多,需要达到240+的学校基本保持在8-10个;230-240这个区间的学校大致有8-12个;220-230这个区间的,物流和工业的多一些,能达到15-16个,而图情的话有10个左右;210-220这个区间,图情约10-12个,工业25个左右,物流35个左右;210以下的学校,图情有12-13个,物流和工业差不多都在20以上。由于图情可选的学校少一些,尤其低分段学校较少,所以总体难度上略高于工业和物流。对于工业和物流来说,由于是新增专业,可能认知度还比较低,不过可以遇见的2-3年内,反超图情应该不是难事儿。1.3全日制vs非全日制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如果想考公、考编、军队文职,或者进央企国企,至少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全日制的优势更明显,因为全日制有派遣证,有应届生身份,可选的岗位会更多。但如果你想进私企、外企,对应届生的身份没有太多要求,同样的分数,非全能上一个更好的学校,那可能非全的优势更明显,从未来长远发展来看,名校光环的帮助也更大。2.地域的选择之前看到这样一句评价:“一座城市能给予你的,远比一所学校要多”,这句话说的虽然有些绝对,但不难看出地域和城市选择的重要性。我国目前有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经济活力最强,就业机会更多,发展空间也更大,但是一线城市也伴随着生活节奏快,住房、交通压力大等问题,这个就要看个人如何权衡和选择了。除此之外,随着城市群战略、都市圈战略的稳步推进,比如在整个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都市圈当中,不乏天津、成都、重庆这样的国家级中心城市,也不缺杭州、苏州、南京这样的经济强市,其实在都市圈战略的推进下,打破了城与城的边界,让我们可以将目光放的更宽一些了。因为读研已经不是单纯的在校学习这么简单了,为了能在初入职场时赢在起跑线,我们需要争得更多的筹码,我们要去实习,要去跟导师做项目,要去参加各种能力提升的竞赛,要去积累资源,等等这一切,都或多或少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所以我一向主张,在择校前,先想好自己未来要去哪发展。假如我未来想去成都就业、生活,那在同等水平下,我肯定会优先选择成渝地区的学校,在读期间,可以找2-3份当地含金量比较高的长期实习,现在好的实习机会大多要求3个月以上onsite,跨城实习肯定不现实,一来可以提前熟悉当地的营商环境,二来表现优异的话,还能有转正留用的机会,要知道想进知名企业,实习的门槛可比招聘低多了。即便没有留用,在毕业之际需要找工作,那在当地肯定还是方便许多,至少有很多临时性的线下面试机会可以把握住。再加上导师、校友等方面的资源,可能在进入职场3-5年后,能帮我们实现职业加速。种种因素叠加,提前选好地域,可以让读研的价值最大化。当然,地域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主要还是看自己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是想去一线城市打拼,还是在新兴城市立足,亦或是回归自己的家乡,都建议大家提前考虑这个问题,二十多岁的人了,也该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了。当然,清晰的目标属于理想的情况,那如果在选择之前,确实没想好要去哪,那有几点建议:第一、先考虑大城市,大城市不仅教育资源发达,虹吸效应明显,就业空间也更广阔。第二、可以考虑相应产业发展水平更高的地方,比如考会计审计,那优先选择北上广深,那里的实习机会更多,国内138家券商,北上广占了79家,国内24600多家私募基金公司,北上广更是占了14700多家,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事务所、咨询公司的总部,也都汇聚于此,这给我们的实习提供了很大便利。再比如我考工业工程,那可能我会优先考虑广东、江苏的学校,因为在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广东和江苏各占6席,坐实了制造强省的称号,虽然诸如郑州、武汉等地,也在逐步崛起,但更多还是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外溢中低端制造业,天花板比较低。产业链更完善的地方,无疑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即便毕业后不在当地发展,起码在简历中可以增添几段漂亮的经历。第三、尽量避开“三无城市”,即既不是强省会,又不是经济强市,更不靠近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这样的地方一无财力,二无优势产业,三无充分就业空间,未来发展可能受限。3.学校的选择其实当专业和地域清晰之后,学校的选择呼之欲出,只要根据自己的分数水平,去匹配合适的院校就好了。几乎每个区域,都能找到高中低档的学校,在9-10月报考期间,完成3-4轮择校摸底考试,看看自己大概是什么水平,如果能稳定在230左右,那就选个220-230的学校,保证稳稳上岸。但如果是230的水平,偏要选230+的学校,那就要承担二战的风险,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不多强调了。有同学会问,网报到考前,不是还有2个月时间吗,是不是还有提升的空间呢?这其实要分情况来讨论,对于准备比较充分,已经完成2-3轮复习的同学来讲,后期提升空间比较有限,你用大半年时间都没搞定的内容,想在最后两个月有质的飞跃,还是有困难的,分数越往上走,攻坚克难的难度越大,而且也要给临场发挥留点余地。所以说对于复习比较充分的同学,10月的摸底测试,几乎可以等同于2个月后考场上的真实水平。但对于复习并不充分的同学,可能模拟就能打个180、190,根本没学校可选,这个时候首先要看你的风险偏好,是选个最低档的保底学校,还是往上冲一冲;其次得看模拟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否有机会在短时间内弥补。如果是需要长期往复积累的,比如背单词,比如客观题的解题习惯等等,类似这种情况,短时间其实很难补。但如果是某个独立模块的缺失,比如作文模板没背熟,或者某一类题目掌握的不扎实导致丢分,类似这种情况还是有希望赶超的。所以要理性看待10月份的模拟成绩,合理分析,不要想当然。各个学校的分数水平,可以参照2023版择校宝典(可私完整版):这里有几个数据需要格外关注:①最低录取分数(尤其考全日制的同学,别看分数线,要看最低的录取分数);②复试录取比例,这是复试难度最直接的体现,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尽量避开复试淘汰率很高的学校;③各个分数段的实际录取比例,低分逆袭的案例每年都有,但你的专业实力能否支撑自己复试逆袭,是要打个问号的,如果对自己的专业课没信心,那还是考到一个录取比例相对较高的分数段比较稳妥;④近几年的分数波动,尤其中下游的会计专硕学校,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要合理规避。二、规划1.试卷结构1.1管理类综合能力:满分200分,考试时间8:30-11:30客观题部分:问题求解(数学):3分×15题=45分条件充分性判断(数学):3分×10题=30分逻辑推理:2分×30题=60分主观题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1篇=30分论说文:35分×1篇=35分1.2英语(二):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4:00-17:00客观题部分:完型:0.5分×20题=10分阅读partA:2分×20题=40分阅读partB:2分×5题=10分主观题部分:翻译:15分×1题=15分小作文:10分×1题=10分大作文:15分×1题=15分2.考点解读2.1英语:考英语,蕞蕞蕞关键的,不用多说,肯定是词汇。完型中大部分考察的是词义辨析和固定搭配。阅读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一篇文章有大面积的单词不认识,即便定位到题目的出处,读不懂这句话,也很难选出正确答案,更何况在所有的阅读题型中,细节题能占到半壁江山,而细节题的考察,更多是在考同义替换,核心还是看你认不认识单词。翻译也是一样,字都不认识,何谈将其组成一句话呢。从各个题型的分数占比上看,最重要的肯定就是阅读了。阅读分partA和partB两部分,partA是我们从小做到大的题型,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刚刚提到细节题是重点,那除了细节题之外,还会出现推断题、主旨题、态度观点题等等,这些类型出现的频率虽然相对较低,但对于目标70+的同学也都是必须攻克的关卡。partB是7选5,有两种形式,要么就是小标题,要么就是多项对应,对于英语基本功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考察信息查找和同义替换。完型的性价比相对低一些,每道题只有0.5分,对于他所考察的词义辨析和固定搭配,主要也是靠平时的积累。主观题部分,作文占比较高,占到总分的1/4,非常的重要。小作文以书信为主,09年至今只有一次考了通知,其他年份均为书信。大作文是图表作文,虽然考纲里有图画,但是从来没考过。小作文的格式和大作文的结构基本是固定的,可以套用模板,但切忌生搬硬套,需要积累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语句,毕竟在中间段落总有需要自己填充的部分,如果模板过于华丽,而自己填充的部分漏洞百出,会非常不协调。翻译是英译汉,会给出150词左右的一段英文,关键还是看词汇的积累和对基本句子结构的掌握,能做到连词成句,表述通顺即可,对语言的优雅程度要求并不高。2.2数学:虽然数学有问题求解和充分性判断两种题型,但他们考察的知识点是一致的。按照历年真题中的知识点占比,可以将所有的数学考点切分成10个模块,由于各个模块之间关联性并没有那么高,可以近似看作相互独立的内容,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逐个击破。我们从命题占比的角度对各个模块的重要性进行如下排布:应用题:5-7题排列组合概率:3-4题整式、分式与函数:2-3题数列:2-3题平面几何:2-3题解析几何:2-3题立体几何:1-2题方程与不等式:1-2题实数、比例与绝对值:1-2题数据描述:0-1题联考数学虽然都是初高中的知识,题目的绝对难度并没有很大,但是由于出题比较灵活,对熟练度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每个模块基本的概念、公式、性质、解题方法,都需要熟练掌握,往往到后期提分遇到困难的同学,大部分问题是出在基本功不扎实,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这些考点简单,以前都学过,就一带而过,务必反复去研究。2.3逻辑:根据近些年命题风格的变化,三大模块的出题比重跟早些年有了很大变化:形式逻辑:5-8题论证逻辑:8-12题综合推理:10-15题逻辑题目不像数学各个模块那么泾渭分明,他常常是相互嵌套的,比如一道综合推理题目,里面会出现很多的假言命题,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做非常严格的归类,只要知道现在的命题大趋势就可以了。在这三个模块中,形式逻辑往往是最简单的,只要找准逻辑词(如:所有-有些、必然-可能、且、或、要么…要么…、如果…那么…、只有…才…等等),熟记公式,细心刻画题目信息,基本上不会出错。论证逻辑容易出难题,尤其是解释题、假设题,以及涉及程度比较的支持削弱题,命题者会在选项中设置一些干扰,不过好在这种题目每年出现的频率不高;综合推理最大的挑战其实在于费时,因为他的题干往往很长,元素也特别多,推导过程比较耗时间,而且近几年综合推理的命题比重一直在增加,对于速度要求这么高的管综考试来说,确实压力比较大。2.4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实际上是论证逻辑的延续,他会给你一篇500-800字的文章,里面充满了逻辑漏洞,需要你将这些逻辑漏洞找出来,并且加以评析。论效属于一种应用文,结构相对固定,每段要讲的内容,甚至每句话要写什么都是固定的,掌握起来不算太难。这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逻辑漏洞找的准不准,或者力度强不强。因为他满篇可能有10处错误,需要你挑3-4个最为明显,最为荒谬的漏洞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论说文一般会给你一段简短的材料,需要你提炼核心观点,并且加以阐述。其实阐述的过程大家可能差不多,它不需要多么华理的辞藻,只需要结构完整、论证充分即可,不要像刚刚写完的论效材料那样,出现那么多逻辑漏洞就可以。他的难点可能在于审题立意,这方面是需要好好训练的。再补充一句,主观题卷面很重要,可能很多同学自高考之后就没认真写过字,需要有意识的训练一下,不必成体,但至少要工整。3.计划制定计划=目标+路径,即便没有明确的院校目标,至少可以先预设一个分数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做任务拆解。220分和240分,学习任务是不一样的,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220分可能就是自己的上限,那首要任务可能是夯实基础,巩固重复,但对于基础较好,冲击240+的同学,除了稳固基础以外,适当的攻克难题,提升应变能力,以形成对考试的降维打击就很重要。对自身基础情况的认知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能看到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短时间高分上岸的成功案例,他们的方法是否值得借鉴,最最关键的就是要看你与他的基础差距。也许他只告诉了你在备战联考的这段时间里他都做过些什么,但是他可能没告诉你在过去的十几年学习生涯中他是如何积累的。那对于刚刚接触管理类联考的同学来说,如何判定自身基础呢?可以拿过往的真题试卷来检测,但我个人并不推荐这种方式,毕竟很多东西还没复习,检测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其实看一下自己的高考数学成绩、英语46级成绩、平时做事情的条理性、大学期间专业绩点等等(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除了对复试有影响,还能评估近几年的学习习惯,如果大学期间彻底放飞自我,短时间想找回高强度的学习状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3.1目标我们一般将分数目标划分为3个档次,200/220/240,分别来拆解一下:200=管综140[54(-7)+46(-7)+40]+英语60[4(-12)+32(-9)+8+16]=管综150+英语50对于绝大部分应届的同学,只要用心复习,不是在那里装样子,考场正常发挥,200分应该不构成什么挑战。220=管综150[60(-5)+50(-5)+40]+英语70[6(-10)+40(-5)+8+16]=管综160+英语60如果数学和英语没有明显的短板,夯实基础,保证训练量,提升熟练度,220+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也是有机会的。240=管综160[66(-3)+54(-3)+40]+英语80[8(-4)+44(-3)+10+18]=管综170+英语70240是一道坎,基本上能达到240+的同学,是有机会冲击名校的,对基础的要求也会更高,不仅不能有短板,而且最好在数学或英语上能有一定优势。另外需要做几点说明:首先,对于主观题部分,并没有在三个分数段中做出太大的差异,一来是提醒考生,最好不要把宝压在主观题上,在预估分数目标的时候不要太过乐观,二来也是因为各地阅卷标准不统一,有水旱区之分,我们姑且按照旱区中英文68-70分的标准作为底线,报考水区的同学可以自行上调10-15分。其次,240+,基本要保证数学、逻辑、英语阅读的错题各控制在三个以内,对准确率的要求还是蛮高的,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以提升速度和准确率。3.2路径假设我们按照基础一般,甚至略显薄弱,但要冲击240+这个情景来进行路径规划。完整的学习周期,一般分为基础、强化、真题、模考冲刺这四个阶段:3.2.1基础阶段(1-4月,共计120天,4-6小时/天):★英语:·任务1:大纲词汇2遍+高频词汇1遍·用书:红宝书or扇贝/墨墨APP按照大纲要求,考研英语词汇量在5500+(暂不考虑超纲词),习惯用纸质书的就用红宝书+红宝书精缩版,大本放在教室每天固定完成记忆任务,精缩版随身携带,利用碎片化时间复习。如果用纸质书不习惯,可以选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背词APP,任选即可,没有推荐。在这个阶段,每天需拿出至少1.5个小时,先快速将大纲词汇过两遍,按红宝书的编排方式,就是基础词+必考词≈大纲词。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规律,需要定期的回顾之前背过的单词,不然肯定会忘。所以第1遍时将每天的单词量设定在100-150,第1天背完,在第2天,除了完成新的单词任务以外,还需要回顾一下前一天背过的单词,在依然不认识的词前面做个记号,第3天除了完成新任务和回顾第2天内容以外,需要再巩固一下第1天做过记号的这一部分。以3天为一个小周期滚动式向前推进,然后第7天不看新单词,就回顾一下本周背过的单词,第14天不看新单词,回顾前两周的内容,以此类推,尤其那些做过记号的要重点巩固。过完一遍的话大概需要1.5个月,可能由于有大量不认识的新单词,任务进度会比较慢,可以灵活调整周期,但最好不要超过2个月。第2遍的时候可以加量,将每日单词量设定在200-250,第2遍由于很多较为基础的词汇已经认识了,背起来会快很多。在前两遍记忆过程中,可以准备个单词本,把遗忘率高的单词摘录出来,第三遍的时候重点过,如果摘录的比较少,那就重新把红宝书必考词重新巩固一遍即可。这里需要注意几点:第一、这里所说的1-4月攻克单词,不是说5月开始单词就不用背了,背单词这件事儿要贯穿考研始终,不然隔一段时间会忘,每天得坚持背一背看一看,过个5、6遍不为过,这里只是说重点攻克,保证进行到后面语法、长难句、篇章阅读的环节中,不至于被单词绊住。第二、每天在背单词的时候,不见得非要用整段的时间,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用精缩版快速浏览即可,比如排队做核酸,吃早饭,午睡前等等,这些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背新单词。·任务2:语法长难句·用书:《考研真相英语二-基础研读版》注意:他英一和英二是不一样的,英一就叫《考研真相》,英二叫《考研真相英语二》,注意别买错。他一个套装有五本,分基础研读版、基础加强版(03-09)、提高突破版(10-16)、考前冲刺版(17-22)和考点速记版,不差钱的话最好都买了吧,后面应该用的着。语法这个东西,真的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他很重要,而有的人觉得只要能看懂从句,能做基本的句子结构划分就可以。在我的认知里,我更赞同后者。对于比较长的句子,先找句子的主干,明确谁是主语、谁是谓语,然后看嵌套的从句都是修饰谁就可以了。在这个阶段,每天拿出0.5小时,用《基础研读版》补补语法知识,稍加训练,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数学:·任务:分模块进行基础知识点扫盲·用书:陈剑《数学高分指南》各章第1-4节(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可以先用陈剑《数学分册》预热,分册题目虽然简单,但是体系不如高分指南那么清晰)从近两年的数学命题来看,对于灵活性的要求逐渐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务必夯实基础,对最基本的知识点要做到滚瓜烂熟,这样在后期才能更好的灵活运用。扫盲阶段可以慢一点,高分指南分为11个章节,可以以10天为一个单元,每天拿出2小时左右,把第二节重点考向与第三节难点考向认认真真过一遍。先尝试自己预习,把每个模块对应的例题好好做一做,难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然后搭配视频课程,跟着老师的思路系统捋一遍,重点攻克那些难理解的地方。紧接着完成基础测试题目,这个时候不求快,进行地充分思考,不会做的先别急着看解析,尝试调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了就得用,不然不是白学了。很多同学会遇到“一听课就会,一做题就废”的尴尬场景,这是因为课上讲的内容都是老师的,你还没有真正吸收,从“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出”→“做的快”,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必过于着急,更不要泄气灰心,在每次主动尝试的过程中,都是进步。对于那些难理解的题目或者知识,一定要做重点标注,便于后期复习的时候重复巩固。3.2.2强化阶段(5-8月,共计120天,10-12小时/天):★英语:·任务1:早年真题阅读精翻+强化词汇掌握·用书:《考研真相英语二》基础加强版+提高突破版通过精翻真题阅读,来提升英语应试能力,已是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一来在语境中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二来巩固了拆解句子的能力,三来熟悉了外刊文章的风格,四来更好的理解命题思路、巩固解题思路,可谓一举多得。英语真题是最宝贵的复习资料,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阶段,需要每天拿出2个小时,用加强版(2003-2009)和突破版(2010-2016),里面涵盖了14年真题,每年有4篇阅读,这就是56篇,每2天完成一篇阅读的精翻工作。三版都分试题册、精讲册和解析册,第一步先用试题册自己做一下题目,做的过程中,在每个选项旁边简要标注自己的解题思路,比如是定位到哪一句,根据什么选出的这个选项,有干扰的选项为什么错等等;第二步开始翻译全文,并且题目、选项也都要一并翻译,尤其选项,很多高频词都藏在细节题的选项里。千万先自己翻,翻完之后再对照着精讲册订正优化,标注陌生单词和不熟悉的语法点。精讲册里每句话都会拎出来拆解,句法结构和重点词汇也都挨个标注了,订正的时候用起来很方便;第三步在深入理解了文章以后,看看最开始的答案是否需要修改,用解析册订正一下答案,每道题对照一下思路,不断积累和巩固解题的方法。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适当搭配一些老师的真题课或者阅读课。·任务2:完型、翻译、大小作文解题方法完型和翻译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去练,同样是把03-16年的真题好好研究一下就可以。完型主要是积累常见的固定搭配和词义辨析。翻译其实在做精翻的过程中已经顺手练过了,不要求多么文雅,能准确表述文章的意思就足够了。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语序的调整,由于中英文的语言习惯不同,不要逐词直译,可以通过语序调整让译文更通顺。作文在8月开始即可,先了解文章的结构,知道每段应该写些什么。作文直接看书的话效率会比较低,尤其一些细节不容易被察觉,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万能理由的使用、题目类型归纳等等,所以作文最好还是听听课,先跟着老师把思路理顺,把框架搭起来,可以用孙笑飞老师的主观题冲刺营课程,普遍反馈还是不错的。★数学:·任务:分题型学习解题方法·用书:陈剑《数学高分指南》二刷+陈剑《顿悟精练1000题-思维81绝》二刷高分指南的时候,还是要慢下来,不要觉得有些题目会做了,就一扫而过,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掌握这些知识,不然很容易出现正着问你会做,反着问就发懵的情况。这个阶段再拿出3个月,平均每个章节给8-9天左右的时间,先对二、三节每个模块、每个考向进行重新梳理,是刨根问底的那种,而且除了书上给出的解题方法,一定要配合课程,听听老师补充的一些思路和变形,对于要冲高分的同学,多扩展一下思路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至少在面对同类型题目的时候,能有更多的思考角度。一般先用5天时间用来巩固二、三节的知识点,再用2天把第五节综合提高部分的习题完成,最后2天要将本章错题好好整理归纳一下,拆解到每个解题步骤,看自己的薄弱点,做到无死角。当然对于比较重要的、出题占比大的章节,比如应用题,排列组合这些章节,可以适当多花点时间。高分二刷结束,可以再搭配顿悟81绝,他的知识体系其实跟高分指南如出一辙,只不过通过专项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一下总结,可以作为练习用,权当检验一下5-7月的学习成果。★逻辑:·任务1:知识点扫盲·用书:赵鑫全《逻辑精点-基础篇》逻辑虽然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通过往年的情况来看,大家还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的,而且很难拉开差距,所以这一科不必着急,5月开始刚刚好。可以先用1个月时间,用《逻辑精点-基础篇》来入门。不同的书,可能对考点的归类略有区别,不过影响不大,只要能建立起对逻辑的基本认知,了解形式逻辑、论证逻辑、综合推理都是在研究些什么,会怎么出题,有哪些的特征就足够了。刚接触逻辑的时候,难免会觉得他很绕,好好的话不好好说,但看的多了,习惯了就好,不要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可以搭配一些课程,让老师带着你入门。·任务2:分考点夯实解题方法·用书:赵鑫全《逻辑精点-强化篇》or李焕《逻辑72技》or挑灯《逻辑攻略》6-8月份,需要分模块、分考点研究解题的方法。先用2个月好好把逻辑精点的强化篇学习一遍,他每个考点对应的例题,都有比较详细的思考过程,不仅告诉你这道题应该如何思考,正确选项为什么是这个,他还会告诉你错误选项都是为什么错。学习的过程就是需要将正确的和错误的选项都研究透彻,看看命题者是如何设置陷阱的,这一点也非常的重要。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配合老师的讲解,帮你理顺思路。当精点强化篇过完一遍,8月份可以二刷,也可以换一本书重新做一遍。不同的书,对考点的归纳,甚至同一考点的表述方式都不一样,其实可以互为补充,看看自己更适合哪种思路,也算是从不同的角度再巩固了一遍。★写作:·任务1:学习写作框架·用书:赵鑫全《写作精点》论证有效性分析可以在逻辑学完之后再开始,因为他是论证逻辑的延伸,如果有逻辑基础,学起来会更快,所以在8月份开始就完全来得及。论效的结构很简单,首尾段都是模板,中间段落找4个逻辑漏洞,按引、评、析、疑四步成文。论说文的写法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为了让阅卷者更方便找到你想表述的观点,人为的搭建起一套框架。其实用相对固定的框架来写文章,确实是有好处的,这样省去了在考场上思考的时间,可以大大提升效率,尤其在管综时间这么紧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开门见山、论证条理、快速成文,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整体分数。框架的学习是很快的,8月下旬,用2周左右的时间,搭配一些课程进行学习即可,可以用朱琦老师的写作冲刺课,普遍反应上手会比较快。由于主观题需要大量输出,9月起的任务才是重点,在此不赘述。·任务2:积累论说文素材·用书:朱琦《写作高分素材集》or小钉咖《别让我背长素材》or挑灯《思库》or人民锐评app在论说文中,难免遇到一些论证过程,需要案例素材的支撑,可以利用平时的时间进行积累。现在的素材书都已经帮你归好类,提炼出主题和适用场景,平时只需要用心看看就行了,尤其一些经济、管理、商业相关的素材,在真题中还是经常能用到的。这个开始无所谓早晚,有时间就看看,先输入,后面才有料输出。3.2.3真题阶段(9-10月,共计60天,8-10小时/天):★英语:·任务1:17-22真题套卷+精翻·用书:《考研真相英语二-考前冲刺版(17-22)》在经过了强化阶段的训练和提升之后,相信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这个阶段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套试卷了,尤其作文,要开始动笔写了。6周时间,可以以周为单位,每周完成一套试卷,除了做题,当然还要继续进行阅读的精翻和每道题目的研究。与上一阶段内容类似,不赘述了。·任务2:10-22真题阅读二刷·用书:《考研真相英语二-突破版+冲刺版》or《黄皮书》真题做一遍肯定是不够的,可以换一本黄皮书,把10-22这几年的题目重新做一遍。不用担心记住答案,我们更关注的是找到答案的过程,如果思路都没问题,再遇到同类型的题目,依然能找到答案。·任务3:作文模板整理对于模板,其实没必要多,关键是能把各段需要用到的句子整合,比如大作文第一段描述图表,是变化趋势,还是成分占比,分类总结好,第二段描述原因或者给建议,准备一些正面的、积极的万能理由,然后留1-2句需要结合题目的,考前练作文的时候,也不用练整篇,因为其他句子都是标准化的,总结好背熟就可以,只有非标的几句需要每天找机会练就可以了。模板可以配合孙笑飞老师的作文课,用他的万能语料:★数学:·任务1:真题模块1遍+真题套卷2遍+错题归类总结·用书:陈剑《讲真题》其实管理类联考的前身是1997年开始的MBA联考,在2015年之前,在职研究生的联考也考察初等数学,其实这些真题都有必要好好做一做。因为数学本身就那些考点,高频和重要的考点更是遵循马太效应,所以命题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出题,以史为镜,可以帮我们更好的掌握核心考点的不同考法。9月份,先用一个月的时间,分模块将97年至今的800多道真题认认真真的研究一遍,对照解析巩固解题思路,同时做好错题整理工作。分模块学习的好处在于能够聚焦,不断的重复和巩固对应的解题方法,效率会非常高。当分模块学习完毕,10月份开始用套卷来进行提升,虽然都是做过、研究过的题目,答案可能都背住了,但是不要紧,我们的目的是巩固解题的思路,好题多做,不断重复,才能做到熟练掌握。《讲真题》当中还有很多根据真题的变形拓展,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的命题趋势,可以拓展一下思路,对于想冲高分的同学,要花时间做一做,单对于60分万岁的同学来说,这里的拓展题可以选择性放弃。·任务2:重难点拔高(对于冲满分的考生)·用书:陈剑《顿悟精练1000题-满分进阶》or王杰通《1600题》对于数学基础还不错,想冲满分的同学来说,真题三轮完成之后,可以做做顿悟的满分进阶,对于考场上可能用到的逆向思维、奥数思维等,有个额外的补充。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从书名就能看出,这是针对冲刺名校冲击满分的考生才需要做的,如果基础没那么出众,可能高分指南第五节综合提高题都达不到95%以上的正确率,那可能也没必要刷顿悟满分进阶,因为他的投入和产出是明显不成正比的。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好好巩固下错题,或者把时间分配给其他有待提高的科目。★逻辑:·任务1:真题模块1遍+真题套卷2遍+错题归类总结·用书:赵鑫全《讲真题》跟数学一样,也是模块1遍,套卷2遍,正确选项为什么对,错误选项为什么错,都得研究的明明白白。在此不赘述了。·任务2:综推拔高·用书:青阳《综推610题》+MPAcc酱《综推1000题》近几年综合推理的占比越来越大,而真题中的综推题目又比较有限,需要额外做一些巩固性训练,在熟练掌握方法的同时,更是提速的需要。9-10月,每天拿出40天时间,一次连续做40个题,不断压缩时间,只有更高强度的训练,才能让自己在考场上显得不那么费力。★写作:·任务:04-08真题1遍+09-23真题2遍+互批·用书:朱琦《中文写作-历年真题分类详解》在上一阶段,我们学会了基本的行文框架,接下来就要尝试自己输出了,这一步最为关键。以往很多考生写作拖到很靠后,一共没练过几篇,更有甚者是上了考场才第一次完整的写完一篇文章,这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从书上看到的、从老师那里听到的,都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动手写,才能不断提升。最开始可能需要先照着反问进行仿写,甚至抄写都可以,只要动手就比眼巴巴盯着看要强。我们将这一阶段平分成三个单元,每个单元20天。第一单元,将04-23年这20年的题目,每天按照1篇论效+1篇论说的量进行仿写。第二单元,拿出近10年的真题,每天1篇,自己动手写。第三单元,找水平相当的研友进行相互批改,综合对方的修改建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重写,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老师进行批改。3.2.4模考阶段(11-12月,共计60天,8-10小时/天):·任务1:4-6轮全真模考模拟考试就是上战场之前的练兵演习,其作用不言而喻,如果没有经过高强度的训练,上了考场肯定懵。模考不仅能帮我们查缺补漏,更能帮助我们找回应试的状态以及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同时强化对时间的把控。很多同学考试答不完卷子,除了掌握不够熟练的原因以外,还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是因为连续三小时的答题,体力不支,后面精力难以集中所导致的。所以考前的模拟一定一定要重视。注意:这个阶段不要每个科目分开模,这样效果不好,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完成整套试卷,答题时间控制在170左右,安排好答题顺序,什么题该答、什么题不该答,什么题先答、什么题后答,都要提前做好适合自己的规划。·任务2:核心考点及错题回顾+查缺补漏模考成绩的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用太在意每次考试的分数,达到训练目标就可以了。在模拟过程中,对做错的题目还是要重视,看看跟自己之前总结的错题重合度有多高,如果是自认为前期已经熟练掌握的模块,为什么遇到新题目还是出问题,还是细化到每个步骤来检查;那如果是之前一直犯错的问题,在模考时还是频频出现,那就意味着同类型的题目,在考场上遇见,是需要先跳过去,做战略性放弃的。最后两个月,还是有查缺补漏的空间,这个时候,更多的精力应该要放在本已掌握,偶尔出错的类型上,尽量补全知识网络。那对于本就掌握不好的地方,可以根据整体分数预估,看看有没有深挖的必要,毕竟10个月都没搞定的问题,想在最后两个月有所突破,还是有困难的。我们不要求所有的题目都会做,但是需要提前挑出哪些是自己不擅长的,他们的特征要非常清晰,上了考场需要直接丢掉,因为这种不擅长的题目,做了不见得能对,对了可能还会耗费大量时间,得不偿失。在不断查缺补漏的同时,一定要在考前对所有学过的东西做一个总结,还是自己搭建导图,将知识点与方法形成链接,而不是一个个的知识孤岛。以上,对管理类联考做了全程的备考规划,希望对正在为梦想奋斗的你有所帮助。研途前望路漫漫,星移斗转百十天。而今迈步从头越,跬步以至跃雄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考研比较厉害的培训机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