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怎样判断水解程度大还是电离程度大只在酸碱恰好反应时才考虑?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盐类的水解为什么越弱越水解”指的是该盐对应的弱酸,或者称为该盐的共轭酸的电离度或电离常数小。例如,假设某弱酸HA的电离度是1%,那么就是说这种弱酸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的浓度时只有1%发生电离,还有99%这种酸还是以HA的方式存在于溶液中。对于这种酸对应的盐,以钠盐为例,NaA。这里说一下“且只针对盐,而不对酸碱”。弱酸对应的盐,称为弱酸盐,弱酸盐就是对应的弱酸的碱,所以把两者称为共轭酸碱对。所谓共轭酸碱对就是两者之间的酸碱的关系。水解也并非只针对盐,因为盐的水解和酸的电离,都是可逆的。但弱酸主要是电离,而弱酸盐主要是水解。盐的水解其实是弱酸根的水解。过程是这样的,以NaA为例。首先NaA在溶液中电离:NaA=Na++A-同时发生A-的水解:H2O+A-←→HO+HA这里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增大,所以A-水解后溶液呈碱性。如果HA的电离度是1%,那么A-的水解度就是99%。所以有弱酸的电离度越小,对应的弱酸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5.1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电离理论(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
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氨是碱、氯化氢是酸,这是大家所熟知的。然而它们在苯中并不电离,它们之间却能相互反应生成氯化铵。这样的一些事实电离理论解释不了。1923年丹麦化学家J.N.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T.M.Lowry同时独立的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所以质子理论又称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
例如: HCl→H+ + Cl-
(酸)
(碱)
NH4+ H++ NH3
(酸)
(碱)
[Fe(H2O)6]3+ H+ + [Fe(OH)(H2O)5]2+
(酸)
(碱)
HSO4- H+ + SO4-
(酸)
(碱)
HCl、NH4+、[Fe(H2O)6]3+、HSO4-都能给出质子,它们都是酸。酸可以是分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凡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碱也可以是分子、阴离子和阳离子。例如上述酸水溶液中,Cl-、NH3、[Fe(OH)(H2O)5]2+、SO42-是碱。
质子理论强调酸与碱之间的相互关系,酸给出质子后余下的那部分就是碱,碱接受质子后就变成为酸。酸和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酸碱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称为共轭关系。可表示为
酸→ H+ +碱
式中左边的酸是右边碱的共轭酸,而右边的碱是左边酸的共轭碱,相应的一对酸碱被称为共轭酸碱对。
每一个酸(或碱)要表现出它的酸(或碱)性必须有另一个碱(或)酸同时存在。酸溶液中,溶剂作为碱存在;碱溶液中,溶剂作为酸存在。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碱解离(电离)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在水溶液中酸碱的电离是质子转移反应。如HF在水溶液中的解离,HF给出H+后,成为其共轭碱F-:而H2O接受H+生成其共轭酸H3O+。实际上HF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是由给出质子的半反应和接受质子的半反应组成的,每一个酸碱半反应中就有一对共轭酸碱对。可分别以侧标(1)和(2)表示:
反应实质:
HF(aq) H++ F-(aq)
酸(1)
碱(1)
H+(aq)+ H2O
H3O+(aq)
+)
碱(2)
酸(2)
HF(aq)+ H2O(l)
H3O+ (aq)+ F-(aq)
酸(1)
碱(2)
酸(2)
碱(1)
同样,NH3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是由下列两个酸碱半反应组成的:
H2O(l) H+
+ OH-(aq)
+)NH3(aq)+ H+
NH4+(aq)
NH3(aq)+ H2O(l)
OH-(aq)+ NH4+(aq)
碱(2)
酸(1)
碱(1)
酸(2)
在这里,H2O给出质子而产生OH-,H2O是酸,H2O与OH-是一对共轭酸碱;而NH3接受了H2O给出的质子成为 NH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判断水解程度大还是电离程度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