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合并以后还哪些国家有少先队队员吗?

原文写于2015年6月1日,TFBoys官方翻唱中国少先队队歌之后,一转眼也两年了……重发到知乎吧。陈希同说,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的少先队、少年儿童都想到天安门广场缅怀先烈,向人民英雄表示他们崇高的敬意。少先队联合会曾向占据广场的人们发出呼吁,但是没有得到响应,我对此表示遗憾。天安门广场是全国人民的广场,也是全国少年儿童的广场。我们在不久的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满足他们的愿望,使孩子们在天安门广场能举行有意义的活动。六月是属于年轻人的月份,考据一下儿童节和少先队。蓝色的童子军vs红色的儿童团简要地说,共产阵营的少先队都源自苏俄的少先队,被统称为“先锋运动”,而先锋运动的鼻祖苏俄少先队则是童子军运动的山寨版。1907年,童子军(Scouting,现在通常译为童军)运动在英国创立,目的是向青少年提供他们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培养出健全的公民。我们最熟悉的童子军形象,可能要算《飞屋环游记》里那个萌萌的小胖子拉塞尔。他的帽子、领巾、用横杠数目代表职级的臂章,还有绶带上满满的徽章都是童子军最有辨识度的特征(不过他肩膀上的小旗子上用的不是真正的童子军标志)。《飞屋环游记》里的童子军拉塞尔。童子军运动一开始,就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开来,沙皇俄国也不例外。1917年沙俄爆发十月革命,此后进入红军白军对立的内战阶段,童子军大部分支持白军而反对红军。当内战以红军的胜利而告终后,苏维埃政权取缔了童子军,把原先的童子军组织改组为苏联少年先锋队。不过,苏联少先队保留了很多原童子军的要素,比如呼号“时刻准备着”就来自童子军的“准备着”,三角形的红领巾也来自童子军领巾。在苏联少先队的玄学里,红领巾的三个角象征着苏联共产党、苏联共青团和苏联少先队,打成的结则象征三代人的团结一致。苏联少先队队徽,五星中的头像是列宁,下面的俄语口号为“时刻准备着”。彼时中国的童子军运动分为两脉。一脉是1912年师从原版童子军运动建立的中华民国童子军,一脉是共产党师从苏联少先队在其占领区建立的共产主义儿童团。毫无疑问,后一脉带有强烈的苏联色彩,和苏联一样构成了共产党、共青团和共产主义儿童团的三位一体,以红色为代表色。儿童团成员经常参加军事活动,甚至有不少人参加过长征,被称为“红小鬼”。俗话说得好,自古红蓝出官配,1924年起,国民党开始苏共化,前一脉正统童子军也在1926年被国民党收编,纳入国民党青年部管理,最后形成了国民党、三青团(三民主义青年团)和童子军的三位一体,以蓝色为代表色。当时的中华民国童子军党派化很严重,看看军歌歌词就知道了:中国童子军,童子军,童子军,我们是三民主义的少年兵,年纪虽小主义真。献此身,献此心,献此力,为人民。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是我们奋斗的精神。大家团结,向前进,前进,前进,青天高,白日明。1949年,国共内战告一段落,国民党和三青团销声匿迹,没有撤退到台湾的成员很多都在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定性为“反动派”和“坏分子”,童子军也随着这两个组织而消失了。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则变身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成为大陆的官方童子军like组织。我们这些大陆孩子对于前PRC时代的两个童子军like组织的印象多来自文艺作品。蓝色的童子军这边,最典型的形象来自四川方言喜剧电影《抓壮丁》(1963年)——为了逃避兵役,土财主李老栓把已经成家立业的三儿子送去当了童子军。尺寸明显不合适的童子军制服穿在一个魁梧痴呆的大汉身上,是显而易见的丑化。《抓壮丁》中的超龄童子军李家三娃。形成对比的是儿童团的正面形象。电影《闪闪的红星》(1974年)中的潘冬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中的王二小都是典型。不得不提的还有电影《红孩子》(1958年)。我对它的剧情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但是对主题曲《共产儿童团歌》却耳熟能详:共产儿童团歌小红星歌唱组合下面进入第一个文本分析环节,《共产儿童团歌》:准备了好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我们的将来是无穷的呀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红色的儿童 时刻准备着拿起刀枪参加红军打倒军阀地主 保卫苏维埃这首歌是多种元素的奇妙混合物。它的曲子来自苏联少先队队歌《燃烧吧,营火,蓝色的夜晚!》,词则是在1957年拍电影时由乔羽所填,而此时已经没有儿童团了,所以,歌词其实是被建构的历史。歌曲中“红色的儿童”们将来要加入红军去保卫苏维埃的(虽然歌曲中没有明说是瑞金、延安、北京抑或莫斯科的苏维埃),他们的敌人是当时官方历史话语中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地主(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资本主义)。前文提到的两个经典的儿童团成员形象,王二小是在与帝国主义斗争,潘冬子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另一方面,团歌仍然保留了大量的童子军元素。“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是童子军的口号,前文已经提到。歌词中还有反复出现的“滴滴答滴答”,主流的解读说这是模仿号角声,但我感觉“滴”和“答”其实是童子军的战吼“dyb(do your best,尽你们之力)”和“dob(do our best,尽我们之力)”的中文音译,这两个战吼到现在仍在包括台湾在内的很多地区沿用,《共产儿童团歌》的词作者乔羽本人在1949年前就曾是一名童子军。少先队和儿童节1949年10月13日,当时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中国共青团中央的马甲)决定把包括共产儿童团在内的童子军like组织合并为中国少年儿童队,到了1953年,把组织名称改成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更符合共产阵营“先锋运动”的风尚。在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后不久的1949年11月,有共产阵营背景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决定把6月1日定为儿童节,用来纪念1942年6月纳粹德国针对捷克斯洛伐克利迪策村的报复性屠杀——当时负责捷克地区的党卫军领袖莱因哈德·海德里希遭到捷克斯洛伐克抵抗组织的刺杀,他们认定利迪策村参与了这次事件,于是几乎屠杀了全村人,死难者中包括近百名儿童。这个版本的儿童节的起源,带有当时的“反帝国主义”政治正确,通行于整个共产阵营。中国少先队从此也就和这个节日联系在一起。中国少先队也有自己的队歌(而且出现得比名义上的儿童团团歌要早,首发于1950年),作词者是郭沫若: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泽东新中国的太阳开辟了新中国的方向黑暗势力已从全中国扫荡红旗招展前途无限量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勇敢前进前进跟着共产党我们要拥护青年团准备着参加青年团我们全体要努力学习和锻炼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战斗在民主阵营最前线从歌词可以看到,童子军的影子已经看不出来了,但是共产主义色彩并不浓厚,强调得更多的是领袖崇拜,这和1950年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PRC刚刚建立,号称继承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统,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大规模推进。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首队歌也改过歌词——最后一句的“民主阵营”被换成了“世界革命”。红小兵逆袭少先队不过,在那个政治运动连绵不绝的年代,谁也无法独善其身。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认为不够革命的共青团很快就停止了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秉持“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原则的红卫兵。作为低龄版共青团的少先队也受到池鱼之殃,被红小兵取代。相对于共青团/少先队,红卫兵/红小兵明显更有攻击性,也带着更多的个人崇拜色彩。打人吵架甚至搞武斗都是红卫兵的拿手好戏,红小兵虽然战斗力没那么强,但是去大街上拦住行人,盘问他们会不会背毛主席语录还是可以的。红卫兵/红小兵系统还很讲究出身——如果你是黑五类子弟,就没有资格带上红色袖章。这就让家庭成分不好的孩子处于更加孤立的状态,甚至去埋怨自己的父母。宣传画中的红小兵。等到毛泽东过世,江青的四人帮被横扫,邓小平复出的时候,红卫兵/红小兵寿终正寝,共青团/少先队先后重建。当时的政治正确是反个人崇拜,所以强调伟大领袖的老少先队队歌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另选队歌。在1978年,中标队歌的是1961年的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一版队歌沿用至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理想,勇敢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强调的,除了“共产主义”,就是“敌人”了。歌词没点出“敌人”是谁,但从电影的剧情来看,敌人应该是退居台湾的国民党,以及支持国民党的美国——整部电影最高潮的情节,就是一群少先队员用自己的身体接通了被国民党炸断的电话线。当然,这个情节是虚构的,现实中的少先队员们只是修好了电话线而已。不过关于此事的真伪,几个月前环球时报和解放军报曾大张旗鼓地讨论,也算是一种大型幽默吧。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叙事的消长和三个版本的队歌纵观三个版本的队歌(儿童团歌虽然实际上诞生晚于第一版少先队歌,但是主旨还算贴合历史,就不细究了),穿插的都是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双重叙事。对于共产主义,儿童团歌里提到了“保卫苏维埃”第一版队歌提到了“民主阵营(与当下的语境不同,当时民主阵营指共产阵营)”,第二版队歌直接用到“共产主义”;对于民族主义,儿童团歌提到打倒帝国主义者,第一版队歌提到为新中国建设而奋斗,第二版队歌只有“爱祖国”算这个主题。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构建其执政正当性的两个理论基础,不过归根结底,民族主义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纲领,在共产主义实现之时,民族差别并无意义,所以民族主义一直只能是共产主义的配角,正如第二版队歌说的,“我们”要接的是“共产主义”的班。然而情况起了变化。就在第二版队歌确定下来的同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共产主义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以及其他共产阵营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大量原共产主义国家崩盘,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终极社会形态的感召力跌至谷底。与之对应的是,中国的执政者不断地调整宣传口径中共产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比例,以至于出现了“三个代表”这种在传统共产主义中离经叛道的表述。最后,共产主义被弱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能与民族主义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量齐观,而没有了凌驾于后者之上的霸气。比如党的主要领导人在前几天的少先队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包括这样的内容:人们想起童年都是美好的、最难忘的,童年也是人的一生中经常会回忆的时光。我看到你们,就想到了我们民族的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来要在你们手中实现,你们是未来的主力军、生力军。希望全国各族少年儿童都“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但那些传播极广的,有着象征意义的歌曲不是那么方便修改,党、团、队的三支主题曲《国际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以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还是保持了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即使选择了眉清目秀的90后青春偶像来演唱,也无法掩饰歌词与现实政治话语的完全脱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国家有少先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