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黑洞黑洞释放的能量有多大很小会怎样?????

说到黑洞,很多人都会觉着这么高深的一个科学概念,咱们很难理解。实际上从科普的角度出发,抛开复杂艰深的数学推导、眼花缭乱的物理定律,原来黑洞的特性其实蛮简单的,今天咱们就以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来介绍一些黑洞的特有性质。题目说到“一勺黑洞”,估计不少读者会联想到很多科普文章在介绍中子星时,为了形象的说明中子星密度之大,就会说一勺中子星物质,质量就会有上亿吨之重。那么现在我们说的一勺黑洞,它的质量会有多少呢?毕竟咱们得用手举起来放到嘴了呀。咱们就以恒星级黑洞的演化为例要知道在恒星的演化周期中,按照质量不同,最终的结局会有三种: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这三者的顺序是按照恒星的质量从低到高排列的,对于我们的太阳而言,它的质量并不算高,因此最后将变为一颗白矮星。对于白矮星而言,它保持稳定的前提是其内部的电子简并压能够与引力相平衡,形象来说,就好比于一颗充满气的气球,气球皮时刻处于紧绷状态,有着收缩体积的趋势,而气球内部的气体却不给气球压缩,二者处于一个平衡状态。相同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子星,只不过中子星的密度要变的更大。但对于更大质量的恒星,在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核心物质,它的物理状态是无法使其成为一颗中子星的,因为引力过于强大,没有什么能与其抗衡,因此这部分物质会不断的收缩体积,如果只考虑最简单的情况,这些物质就会直到聚集到一个无体积的点上,这个点被称为奇点。很显然,根据中学学习的密度定义,奇点的密度是趋向于无穷大的, 而这个奇点恰恰就是黑洞的核心,如果说黑洞的本质就是奇点也不为过(上段提到的最简单的情况,在这里就是指史瓦西黑洞)但如此一来,一勺黑洞不就代表着整个黑洞的质量了吗?似乎有些怪怪的,电视电影上的黑洞可没有你说的那个什么点,只有宇宙空间中一大团圆形的不发光黑色区域。没错,这就说到点子上了,黑洞之所以叫做黑洞,最明显的特性就是它不发光,因此人们描绘出的黑洞,经常就是空间上的一个圆形黑色区域。而这个黑色区域的半径被称为史瓦西半径,其边缘就被称为事件视界(实际上它是立体的,因为史瓦西黑洞是球体形状)而外界物体一旦穿过事件视界,那么就再也不可能逃出去,因为那里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而光速恰好是物体的速度上限,很显然就算是光也不可能从事件视界内部逃出了,于是我们通常把这整个的黑色区域称为黑洞,并且这样一来黑洞的密度也就间接的被降低了。由于黑洞的密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因此对于一些超大质量的黑洞,它的密度可能比水还小,甚至比空气密度低也不一定。所以说一勺黑洞的质量是个不确定的值,有可能极大,也可能极小。对于那些密度极低的黑洞,我们去挖一勺出来(就不纠结是怎么挖的,然后又是怎么带出来的了),可能一瞬间就蒸发消失了,毫无感觉。那么对于那些密度极大的黑洞呢?方便起见,我们就以地球为例,通过一些超高等文明的技术,我们成功的让地球体积压缩了,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在将地球的半径压缩至8.8毫米时,地球将会形成一个黑洞,而此时它的密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每立方米2100亿亿亿吨!但好在体积适当,一颗直径17.6毫米的球体差不多可以用一个勺子端起(不纠结这个勺子到底是什么神仙材质了)。这时我们准备开吃,就在勺子从远处不断向我们靠近时,明显感觉到整个身体被一股力量在拉扯,那是引力在起作用,或者说是可怕的潮汐力。所谓潮汐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体在受到引力源影响时,由于物体占据空间体积的关系,各点到引力源的距离不一样,因此每点受到的引力大小也是不一致的。由于这颗黑洞的体积非常小,密度非常高,也就意味着人体各点受到的引力大小差异非常大,并且随着距离的不断缩减,这种差异在急剧升高,终于人体受不了这种撕扯,发生了断裂破碎。最后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被黑洞当做养料吸收了进去(但这点质量,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虽然人的体积远大于这颗黑洞,但黑洞实在啊,密度高),还有一部分就成为了黑洞吸积盘上的一分子。不过即便我们失去了生命,但仍不要忘记“诅咒”吞了我们的那颗黑洞:总有一天你会没有东西吃的。为啥要这样诅咒呢?很简单,已逝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教授告诉我们,黑洞也是有寿命的,并且它的寿命和其质量成正比,也就是质量越小的黑洞,寿命越短(这个结论建立在霍金辐射上)。不过算下来的结果就比较尴尬了,一颗质量等于地球的小黑洞,它的寿命竟然达到了5.6*10^50年,而我们宇宙现在的年龄不过138亿年,这整整是宇宙年龄的4亿亿亿亿亿倍!不要伤心,虽然我们偷“鸡”不成反蚀了自己,但庆幸于能量守恒定律,我们零零散散的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存在着。本篇文章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阅读!
2021-09-09 09:30
来源:
键盘侠的另类搞笑
浩瀚的宇宙有恒星,行星,中子星,脉冲星等各类天体,如果要问宇宙中最强大的天体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答道:黑洞。没错,黑洞是宇宙的霸主,是宇宙天休中的老大,黑洞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主要是由它的质量决定的。
在宇宙中,天体是否强大主要看它的质量,质量越大,其引力越强,实力也越强。在我们的认知里,天体都是有实体结构的,比如恒星,行星,中子星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实体结构,可黑洞则不同,它基本是没有实体的,如果硬要追问黑洞的实体部分,可能也就是其中心的那个奇点了,这是一个质量大到出奇,体积却小到出奇的物质。
奇点的质量大到无法想象,因此造就了它的引力也超级强大,再加上它的体积无限小,所以自然在其周围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引力漩涡,当黑洞经过的时候,周围的天体和物质就会被这个引力漩涡吞噬。天体靠近黑洞的时候,并不会一下子就被黑洞完全吞噬,而是不断被黑洞的引力漩涡撕裂,围绕黑洞中心旋转,一步步被吞噬。
因此,这些还没有被黑洞吞噬的分解天体物质在黑洞周围形成了视界,其中的物质不断摩擦产生强大的热量和辐射,这也是人类能够观测到黑洞的原因,如果没有黑洞世界,黑洞连光都可以吞噬,我们根本发现了黑洞。
黑洞如此强大,再加上它强大吞噬这个BUG能力,让它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霸主级的天体,恒星遇到它也难逃被不断吞噬的命运。黑洞的强大让不少人感到害怕,于是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黑洞进入太阳系,会发生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白,如果真的有黑洞进入太阳系,那绝对是太阳系的灾难,这个时候我们有方法可以将它消灭吗?
以上这个问题,曾经有人提出有核弹炸黑洞,认为如果有黑洞进入太阳系,我们发射足够多的核弹就可以将黑洞消灭,这个方法可行吗?事实上完全无效,不仅无效,可能还会增强黑洞的能量,让它变得更加强大。为什么核弹无法消灭黑洞吗?
这主要是从黑洞的特殊决定的,我们知道黑洞虽然也是天体,可它却是没有实体的天体。如果是有实体的天体,只要核弹的量足够,没有炸不弹的。可黑洞没有实体结构,它的中心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它的所有质量都集中在这个奇点上。
无论是物质还是能量,一旦跨过事件视界进入黑洞内部,最终都会掉到奇点中,从而给黑洞增加质量。由于黑洞的视界半径与其质量成正比,所以向黑洞扔核弹只会让黑洞变得更大,而不会摧毁黑洞。
如此说来,我们对黑洞是否就毫无办法呢?当然也不是,要知道黑洞本身会不断亏损质量,它如果没有物质可以吞噬的时候,质量也会不断减少,最终它也会消失在宇宙,只不过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而且黑洞不会静止不动,它也是能够快速移动的,在移动的过程中总会有天体或物质被它吞噬,所以基本上黑洞的质量很难持续亏损。
依靠黑洞自身的质量亏损让它自己消失,很明显是不现实的。可人类文明是科技文明,科技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科技可以揭开宇宙的无数奥秘,同样科技也可以改变宇宙万物。只要人类的科技实力不断发展,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就会完全破解黑洞的奥秘,并找出瓦解黑洞的方法。
黑洞是没有实体的强大天体,想要瓦解黑洞让它消失,也只能从能量方面入手,如果我们有技术方法可以让黑洞的质量快速亏损,自然就可以让它的能量越来越少,最后消失在宇宙中,太阳系自然也就可以避免灾难。只不过,人类的科技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却不知道。
可能有人会说,黑洞进入太阳系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地球和人类也不会有事。可在宇宙当中,任何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通过科学家对黑洞的观测,发现一颗名为GRO J1655-40的黑洞以非常快的速度,正在逐渐的接近地球,两者之间大概相差着6000光年的距离。
这颗黑洞一路前行的过程中,已经吞噬了非常多的恒星和其它天体物质,这些被它吞噬的行星中是否也有像地球一样的生命星球,文明星球也是一个未知数。根据它现在的行进速度和方向,它到达地球约需要1000万年。
1000万年后,太阳系将迎来这颗黑洞,那个时候就是考验人类科技的时候,如果我们已经掌握瓦解黑洞的方法,可以在它进入太阳系之前就将它消灭,让它消失在宇宙中。
如果1000万年后,人类还没有能力瓦解黑洞,那我们只能选择离开太阳系。当然1000万年后,人类即使没有掌握超光速飞行的技术,但亚光速,光速技术大概率已经掌握,我们完全有能力离开太阳系。甚至可以将地球像《流浪地球》那里一打包带走。
因此,科技才是人类能够在宇宙中生存的保障,也是人类文明能够一直延续的保障。只要科技足够强大,宇宙的任何灾难我们都有能力应对,即使应对不了,我们有了穿梭星际的能力,也随时可以跑路,宇宙之大总有我们可以容身的地方。
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黑洞是物质的他们爆发后向天空发射基本粒子,又一个涅槃开始如果会都没回的体积为0密度为无限,那么它的大小已经无所谓了,因为这个黑洞都已经不存在了,还在意大小干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洞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