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数学怎么确定隐函数数?

隐函数实际上是相对于显函数的一个概念。函数的本质是一个定义在数集上的映射,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定义域,也就是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一个是对应法则,也就是定义域内的自变量 x 是怎么对应到唯一因变量 y 的。只要有这两个要素的,都可以称为函数。注意,这里的对应法则只要求能说清楚自变量 x 如何对应到因变量 y 就行,但对怎么说清楚并没有要求。有的函数可以显式地写出来,也就是写成 y=f(x) 的形式,其中 f(x) 是关于 x 的表达式。有的函数没有办法显式地写出表达式,但是可以写成 f(x,y)=0 这种形式,这时候我们就称f(x,y)=0 定义了一个隐函数。举个例子 y^y-x=0, (x>1, y>1) ,显然,给一个 x ,有一个唯一的 y 使等式成立,符合函数的定义.
以 f(x, y) = 0 这个隐函数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其实,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隐函数的定义很微妙,与普通的自变量、因变量能彻底分离的那种函数有很大的不同。普通函数直接被定义为了集合 A 到 B 上的映射:定义域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必须能在 B 中找到唯一的象。但是隐函数则不然,如果我们看单位圆的方程 f(x,\ y) = x^2 + y^2 - 1 = 0,可以看到在开区间 (-1,\ 1) 上,任何的一个 x 都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 y 与之对应,这与函数的定义是矛盾的。但是我们又很清楚,不含单位圆左右端点 (-1,\ 0) 和 (1,\ 0) 的任意一段劣弧都能确定一个传统的函数。那这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就蕴含着隐函数定义的精妙之处!接下来我们谈谈隐函数是怎么定义的。在方程 f(x,\ y) = 0 的曲线上任取一个点 A = (x_0,\ y_0),在 A 点某个充分小的邻域 O(A,\ \rho) 内,凡是满足方程 f(x,\ y) = 0 的那些点,其 x 与 y 具有函数关系。说得通俗点就是被 A 点的邻域 O(A,\ \rho) 截取的那部分曲线是可构成函数的。所以,隐函数是曲线的某个部分上出现的,曲线还有其他的某些片段是不符合隐函数要求的。换言之,隐函数不再是定义在一个完整全区间上的函数了,它变成了一个二维曲线上局部性质,这也正是我们之前说的特殊圆弧构成函数关系的一种精细刻画。我们这儿特意说明一个案例。我们看单位圆的某个部分是否满足隐函数存在的要求。首先看左端点,可以发现,无论你把左端点这一点处的邻域半径取得多么小,最终都截取不到一个满足一对一要求的曲线片段;同样的道理也对右端点成立。但是如果我们看上端点 (0,\ 1),你就会发现,只要让邻域半径 \rho \leq \sqrt{2},那么截取出来的单位圆的片段就能满足函数定义。白色的圆是上端点的最大可满足邻域,再大就会截取出优弧,产生非函数曲线。所以,隐函数的精髓在于用小的邻域去截取曲线,关键在于截取,而不在于映射!所以,凡是在函数曲线上某点发生了 x方向上的往复的曲线,其往复点附近的任意小的邻域都一定会截取出曲线的往复部分。换言之,哪怕往复点的邻域取得再小,往复性都会被带到邻域里面去,从而在这个邻域内发生一对多的现象。那么这种往复点有什么数学特点呢?(假如 f(x,\ y) 有连续偏导数)。特点很明显,那就是在这一点,曲线的切线是竖直的,比如单位圆在 (-1,\ 0) 和 (1,\ 0) 两点出的切线就是竖直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 f_y(x_0,\ y_0) = 0。剔除了这种点,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方程在某点处是不是具有函数对应关系了。回去翻翻书,是不是隐函数定义里有这么一个规则呢?本文使用 Zhihu On VSCode 创作并发布显函数是形如 \[y = \sin x,y = \ln x + \sqrt {{x^2} - 1} \] 的函数,显函数的特点是函数(因变量)的符号 y 在等号的左边,含有自变量的式子在等号的右边。但是有一类函数却不是这么表示的,比如 \[x + {y^3} - 1 = 0\] ,上述等式中的 x 与 y 也具有函数关系,也就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关系,但是并没有把函数和自变量分开写在等号两边。也就是说,有些函数关系由某个具体的方程(比如 \[x + {y^3} - 1 = 0\] )给出,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 y=f(x) 的形式,注意这个方程依然使 x,y 之间具有函数关系,为了和显函数区别,就叫做隐函数。之所以不把隐函数写成显函数的形式,比如把 \[x + {y^3} - 1 = 0\] 改写为 \[y = \sqrt[3]{{1 - x}}\] ,是因为有些隐函数改写成显函数非常困难或不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确定隐函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