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题,第二张图画横过两直线的交点的直线方程怎么表示式子和我在第三张图中对方程两边求导的结果并不一样?


以下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中公教育根据网上搜集以及考生回忆的试题做出的参考答案及解析,在题号顺序、选项设置上可能与考生的试题有出入,建议考生在看解析时结合具体题干。
一、言语理解1.【答案】中公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表示激烈的竞争导致的相应区域主题公园的结果。“此消彼长” 引申为不要太过于在乎此时的失去,别的方面会有长进。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或者多面性。不符合语境,排除A。“弱肉强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文段未提及“吞并”,排除B。“物竞天择”指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不能直接搭配“主题公园”,排除D。第二空,“聚集”填入恰当。故本题选C。2.【答案】B.侵蚀 冲击中公解析:第一空,“侵袭”指侵入并袭击,不适用于岩石的话题,排除C。“腐化”应是事物本身的变化,不能搭配“被”,排除D。第二空,“冲击”比“入侵”程度更深,更符合“击穿”这一结果。故本题选B。3.【答案】D.浩如烟海 考核中公解析:从第二空入手,“考察”“审核”均不是考古学研究查找文献的范畴,排除A、B。“查证”指调查证明,不符合文段语境,排除C。验证第一空,“浩如烟海”可以形容中国古籍的数量多,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4.【答案】A.老生常谈 耳熟能详中公解析:第一空,对应后文的“并不是一个年轻的技术”,可知所填词表示没有新意,“历久弥新”不恰当,排除B。“流口常谈”指人人挂在嘴上的老话。分布式存储不是老话,排除D。第二空,“轻车熟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不能形容人们对这个技术的态度,排除C。故本题选A。5.【答案】D.颓势 唱衰中公解析:第一空,“式微”“衰退”均不能形容“销量”,排除A、C。第二空,“否定”语义程度过重,排除B。故本题选D。6.【答案】B.必然 无一例外中公解析:第一空,“肯定”“必定”后应加“会”才能与后文的“引发”搭配恰当,单独使用语句不通顺,排除A、D。第二空,“无一幸免”的适用对象是人,不能用于形容“重要的科技革命”,排除C。“无一例外”填入恰当,故本题选B。7.【答案】D.动辄 臆测中公解析:第一空,由空前的“经常出现”可知,此处应填入次数多含义的词语。“时常”“寻隙”填入均不合语境,排除B、C。第二空,“妄想”指荒谬的想法,语义程度过重,排除A。故本题选D。8.【答案】D.衰减 奠定中公解析:“奠定基础”为固定搭配,将“衰减”带入符合。故本题选D。9.【答案】C.鱼龙混杂 道听途说中公解析:第二空,由“甚至”可以,横线处应与“杜撰”构成递进关系,“逸闻轶事”不具有贬义色彩,排除B;“胡编乱造”不与“杜撰”构成递进,排除D。第一空,由材料“其中文字错漏百出”,指不好的方面,“鱼龙混杂”指好的坏的都有,符合。“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侧重真假,不符。故本题选C。10.【答案】C.大行其道 游离中公解析:第一空,“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不能用于形容“网红食品”排除C。第二空,“漂游”不符搭配,排除D。“逃逸”指逃跑,语义过重,排除A。故正确答案为C项。11.【答案】B.俯仰可拾 堆砌中公解析:第一空,由“全都美得不行”,可知侧重的是多,“俯拾即是”“不胜枚举”符合。第二空,“堆砌”与“积累”相比,偏贬义,更符合材料感情色彩。故本题选B。12.【答案】中公解析:第一空可排除A、D;第一空后提到“发扬民主”,故应填入与之并列,表示大众对音乐教育提出建议的词,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百家争鸣程度重,此处不恰当,排除A。求同存异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点,文段无需保留不同点的意义,排除D;第二空可排除C,第二空提到“科学引导”,故应填入表示引导的词,诲人不倦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以理服人是用道理来说服人。此处只能用以理服人。验证B,带入恰当。故本题选B。13.【答案】C.和风细雨 隔靴搔痒中公解析: 第一空可排除B、D;第一空主要说的是老好人思想的作用,后文提到实际上没有价值,前后形成对照。和颜悦色只能形容人,不能形容思想,排除B,洋洋盈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与文段无关,排除D;再看第二空,可排除A,后文说没有价值,故应填入与之并列的词,无关痛痒比喻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隔靴搔痒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此处隔靴搔痒更能表达没有意义,排除A。验证C,带入无误。故本题选C。14.【答案】A.兴师动众 无可非议中公解析:第一空可排除C、D,第一空主要说的是各地频频举办各种节的行为,繁文缛节是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此处没有繁琐的语境,排除C,大动干戈指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题干侧重于动用力量多,而不是声势大,排除D;再看第二空,可排除B,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无可非议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前文提到各种节有助于地方发展,故应是合乎情理的,应选择无可非议。验证A,带入无误。故本题选A。15.【答案】D.口若悬河 引经据典中公解析:第一空可锁定D,第一空后提到“喊口号、使虚劲的嘴上功夫”和“假大空”,说明文段对“卖瓦盆”式的干部是批判的,应填入贬义词。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口齿伶俐,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旁征博引是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妙语连珠是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口若悬河意思是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其中,只有口若悬河有贬义的用法,排除A、B、C;验证D,引经据典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带入无误。故本题选D。16.【答案】D.固守“舒适区”,与思想上的同类人“抱团”,执拗于原有习惯和安全感,等于拒绝了很多开放性的快乐中公解析:由“特别是”可知,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并不是茅塞顿开的前提,B项错误;由“变成一个十分陌生但很开心的自己”可知,C项表述错误;A项“你会收获更多的快乐”表述过于绝对,与文段表达的一种可能性不符,A项错误;D项是对文段的准确复述,故答案选D。17.【答案】C.立法问题中公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人工智能的数据垄断为反垄断理论提出了新的实践问题,其后具体从两个方面阐述,文段最终落脚点在反垄断法律问题上。四个选项都与法律相关,人工智能的数据垄断为新事物,无法律渊源可追溯,排除A;没有立法,何来执法问题,排除B;“法律界定”属于立法过程需要讨论的问题,C项立法问题最为准确,故本题选C。18.【答案】D.成功靠的是真才实学、过硬本领,而不是玩转情商中公解析:文段先由“情商决定论”入手,说明世人对情商和智商的错误认识,其后引出正确的情商智商认识。由文段可知,真才实学、本领过硬、工作勤奋才是成功的关键,故A、B错误;“情商决定论”是引入话题的引子,并不是文段的重点,排除C;D项是对文段的准确表述,故答案选D。19.【答案】A.加大海洋保护区建设中公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全世界海洋保护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后以“科学家认为”提出观点,“至少30%的海洋需要划入保护区”,说明现有海洋保护区远远不够,应加大海洋保护区的建设,A项准确表述了作者观点。B、D两项过于片面,建立海洋保护区即可解决相关问题;C项与文段意思相悖,排除;故答案选A。20.【答案】B.空气污染严重影响蜜蜂采蜜中公解析:文段主要说明了空气污染对蜜蜂采蜜的影响。“损害蜜蜂生存”文段未提及,排除A;由“只有37%的蜜蜂还能识别出蜜源在哪儿”可知,C项表述错误;空气污染影响的是蜜蜂寻找蜜源,而不是破坏蜜源,D项表述错误,故答案选B。21.【答案】B.星团中存在着不同寻常的蓝离散星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提出由于恒星形成需要气体,而星团中的大量气体会在星团形成早期被耗散掉,所以星团一直以来被认为不能形成新的恒星,只有恒星之间的碰撞和合并才可能形成恒星,这种恒星被称作蓝离散星。而在对年轻星团NGC2173的观测研究中,首次发现了一组不同寻常的蓝离散星。A、C、D表述在原文中都有体现,但均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故本题选B。22.【答案】C.用堆肥方式处理垃圾填埋场的垃圾能有效减少甲烷的生成中公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让垃圾填埋场更加绿色的措施。垃圾填埋场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即使最高效的回收系统,仍有10%的甲烷会逃逸。因此文段提出了更加绿色的处理方式——堆肥。堆肥可以大大减少甲烷的产生,同时也提出了堆肥的注意事项。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文段主要介绍的内容。D项理解有误,故本题选C。23.【答案】D.该实验结果发现得益于研究组设计的独特的纳米力学实验方法中公解析:由文段中“实验结果经模拟分析,确认单晶金刚石纳米针在拉伸侧的弹性形变量达到约9%”可知,A项“多晶”理解错误。B项,文段表述为“任何极端尝试对它进行变形的后果往往在还没有达到可见变形之前就发生脆性断裂”,并不是“任何极端尝试行为也无法让金刚石达到可见变形”。C项的“较为受限”与文段中的“此次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拓展金刚石在药物传输、生物探测和影像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表述不符。故本题选D。24.【答案】D.我国古代责任司法和法家思想的渊源中公解析:文段的论述对象为我国古代的责任司法,故首先排除B、C两项。文段多次提到了法家思想,主要讲述了法家思想对我国古代责任司法的影响,故本题选D。25.【答案】D.隐形飞机能隐形的原因中公解析:文段开始便提出了文段的论点,即隐形飞机能隐形,主要是采用了一系列隐形高新技术,包括隐形材料、隐形涂料、隐形结构、各种隐形技术等。接下来围绕这些隐形高新技术展开详细论述。因此,文段只要介绍了隐形飞机为什么能隐形。故本题选D。26.【答案】B. ⑥④⑤③②①中公解析:观察选项,给出了④和⑥两个首句,④说明传承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⑥说明建设文明乡风,不单是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注重家庭、家风、优秀传统文化。两句相对比,⑥引出了家风的话题,④说明弘扬家风的重要性,故⑥更适合做文段首句,由此排除C、D。然后观察剩余语句,④⑤两句都在围绕“牛鼻子”话题展开论述,两句话题相关、逻辑相承,故两句应相连,由此排除A。故本题选B。27.【答案】C.③⑤中公解析:指代词“此”所在的句子是“细小的植物枝叶、娇嫩的蔬菜等不易冻死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此”指代的应该是“……不易冻死的主要原因”,与之对应的具体原因,应是前文③和⑤。①、②并不是具体的深层原因,排除A、B。④、⑥是具体因素的作用,排除D。故本题选C。28.【答案】A.人工智能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中公解析:横线处是文段首句,重点分析后文。后文首先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关键阶段,各种社会问题突出,之后说明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并具体说明了人工智能的促进作用。因此,横线处应填入一个总述句,可概括后文,说明人工智能与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A项后文观点一致,填入衔接恰当。B、C、D三项均是有关社会建设的某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故本题选A。29.【答案】A.只要改变心态,就能改变感到孤独状态中公解析: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间,结合前后文理解。前文涉及经历孤独的人,后文用“比如”引出经历孤独的人会有的新变化——找新朋友或者开始新恋情。因此横线处所填句子应该是说经历孤独的人改变状态的条件或前提。D项填入明显与后文逻辑相悖,首先排除。A项“只要……就……”、B项“只有……才……”、C项“通过……可以……”相比,“只要……就……”表充足条件,意思就是只要具备改变心态这种前提,就可以产生改变状态的结果,但并不是说“改变心态”是唯一条件。而“只有……才……”强调的就是改变心态是唯一条件,表述有些绝对,排除B。C项语气不如A项肯定,排除。故本题选A。30.【答案】D.社会救助中,受助人的尊严应该得到更多考虑中公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社会求助不能仅止步于“皆有所养”,因为人类还有尊严;接着说明体面的尊严不仅体现在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然后批评了现实中,企业赞助、单位捐赠、政府慰问都喜欢大搞捐赠仪式,不考虑受助人的颜面,这样的行为甚至会让一些学生放弃申请救助。由此可知,文段想要说的是社会救助应顾虑受助人的尊严。D项表述与此相符。由“都喜欢大张旗鼓地”可知,这种行为具有普遍性,而非“一些”,A项错误。B项的“反作用”文段没有提及,错误。C项将“尊严”偷换为“精神需求”,错误。故本题选D。二、数量关系三、判断推理41.【答案】A.A中公解析:从每行看,外部的线条沿逆时针移动一个点;内部的线条中心点不动,另一个点沿顺时针移动一个点。故本题选A。42.【答案】D.D中公解析:既有平行线、又有相交线的有4个图形,只有相交线的应该也有4个图形。故本题选D。43.【答案】D.D中公解析:从每行看,前两个图形叠加后形成的图形是第三个图形。故本题选D。44.【答案】A.A中公解析:含“C”的面不属于正面,排除B;含“B”的面与含“A”的面、含“D”的面不在同一列,排除C;含“D”的面右侧应有一个空白面,排除D。故本题选A。45.【答案】C.11,12中公解析:每条线的4个数字之和为26,26=9+(11)+5+1=2+8+(12)+4。故本题选C。46.【答案】C.C中公解析:每一组图形的展开图都缺少一条边,排除B、D;所缺的边不在顶面的两条最短边之间,排除A。故本题选C。47.【答案】D.①②⑤,③④⑥中公解析:图形①②⑤都是封闭图形,图形③④⑥都是开放图形。故本题选D。48.【答案】B.∵中公解析:奇数项图形有2个部分,偶数项图形有3个部分。故本题选B。49.【答案】A.A中公解析:A项可由题干图形旋转180°得到;B项是由题干图形旋转180°后再左右翻转得到的;C项是由题干图形左右翻转得到的;D项中最下方图形[0]与题干图形(0)不一致,故不能由题干图形得到。故本题选A。50.【答案】D.D中公解析:从每行看,四个图形的笔画数分别是1、2、3、4。故本题选D。51.【答案】D.销售部为提高部门整体业绩,推选优秀代表定期与大家分享销售经验中公解析: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团队学习行为的关键信息为:在分享各自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知识和信息交流等途径实现团队层面知与技能相对持久变化。A项,野外拓展训练不是通过知识和信息交流的途径,不符合题干定义。B、C两项均未体现分享经验,不符合题干定义。D项,优秀代表与大家分享销售经验符合题干定义。故本题选D。52.【答案】A.某高校辅导员新学期在某班级发起由全班同学轮流当班长的活动中公解析: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共享型领导的定义要点为:①独立于组织正式的领导角色或层级机构;②组织内部成员主动参与、一种自上而下的成员之间相互领导的非正式领导团队过程模式;③分布于成员之间的水平影响力。A项,辅导员在某班级发起由全班同学轮流当班长的活动符合全部定义要点,正确;53.【答案】B.德国人以严谨著称,小马非常认可,买电器产品一定要选德国品牌中公解析:消费者善意的定义要点:①基于自身经历或主观认识;②对有关该国产品的消费决策产生影响。A项,老刘喜欢俄罗斯,所以选择去俄罗斯旅游,不符合②。B项,小马认为德国人严谨,购买电器产品选择德国品牌,符合定义。C项,小林喝了南美的马黛茶后,喝不惯国内的马黛茶,不符合①②。D项,儿子受张教授影响去美国留学,不符合①②。故本题选B。54.【答案】D.小谢不认同医生对他作出患有抑郁症的诊断,上网搜了很多资料中公解析:顾客主动社会化的定义要点:①顾客为了有效参与到服务过程;②主动学习与其扮演角色相关的知识和信息。A项,退休的张阿姨学习养生知识,不符合①②。B项,公司员工小刘并非顾客,不符合①。C项,小明的妈妈参加奥数班是为了帮助小明学习,不符合①。D项,小谢不认同医生对其患有抑郁症的诊断,主动上网搜集资料,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55.【答案】C.某医药公司为缩短研发的抗癌新药上市周期而招募试用志愿者中公解析:公众科学定义的要点是公众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A项某公司调研5G技术的商业前景,不是科学技术产出过程,不符合题干要点;B项就是否要取消物理按键征询公众意见,不是科学技术产出过程,不符合题干要点;C项医药公司为了缩短新药上市周期招募志愿者,志愿者会直接参与到科学知识的产出过程,符合题干要点;D项医学伦理委员会征求科研工作者关于基因编辑道德风险的建议,不是公众参与科学技术产出过程,不符合题干要点。故本题选C。56.【答案】D.某地修建水坝改善经济状况的同时,也使一部分历史遗迹遭到破坏中公解析:生态系统反服务定义的要点①人类对受损的生态系统实施保护,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②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负面影响。A项种植大量法国梧桐,符合要点①,但诱发了市民的过敏性鼻炎,符合题干要点②;B项实施动物保护工作,符合要点①,猕猴数量上涨后骚扰当地居民,符合要点②;C项禁止使用除草剂是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符合要点①,农民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成本除草,对农民的生产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符合要点②;D项修建水坝改善经济状况不是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不符合要点①,破坏了历史遗迹,不是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不符合要点②。故本题选D。57.【答案】A.小刚认为终有一天会天降横财,便痴迷于彩票,尽管从未中奖,他还是整日游手好闲,甚至贷款买彩票中公解析:确认偏差定义的要点①人产生了某一信念;②寻找与所产生信念相符的例子,并忽略掉不相符的。A项小刚认为可以天降横财,符合要点①,买彩票从未中奖,但仍贷款购买彩票,这种行为是忽略了与信念不相符的例子,符合要点②;B项小东听到预言后担心自己会出车祸,但是并没有努力寻找与所产生信念相符的例子,不符合要点②;C项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小黄仍然认为黄色坛子的泡菜更加可口,产生了信念,符合要点①,但小黄没有寻找与信念相符的例子,只是相信,不符合要点②;D项小明因为股票确实大涨而信任该经理人,是找到相符的例子后才产生信念,与题干的要点先后顺序不符。故本题选A。58.【答案】A.小红得悉“A理财产品能获利10%,而B理财产品有85%的机会获利200%”后,选择了投资B理财产品中公解析:框架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判断决策。A项并不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不符合定义。B、C、D三项均符合定义。故本题选A。59.【答案】C.刘大夫认为如今的患者普遍不太信任医生中公解析:元刻板印象的定义要点是个体认为外群体成员对个体所属群体持有刻板印象。A项教师们认为小豪存在交流障碍,不是教师们觉得小豪对教师们存在刻板印象,不符合题干要点;B项是经济学家们对80后夫妻的认知,不符合题干要点;C项是刘大夫觉得患者不信任医生,是个体认为外群体成员对个体所属群体的刻板印象,符合题干要点;D项是南方人小刘对北方人的认知,不符合题干要点。故本题选C。60.【答案】C.那对恋人本已定下婚期,不料却遭遇车祸,让婚礼变成了葬礼中公解析:析字定义的要点是看是否存在其他字与某一个字的音、形、义三方面中的任一面相合相连。A项中将“愁”字拆分为“秋”和“心”两个字,是从字体的形相联系,符合题干要点;B项中将“汝”字拆成水边的女子,是从字体的形相联系,符合题干要点;C项恋人的婚期变成葬礼,没有体现音形义三方面的联系,不符合题干要点;D项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采用了谐音的早生贵子,符合题干要点。故本题选C。61.【答案】B.粗心:头脑清醒中公解析:嘈杂是由于环境不安静,粗心是由于头脑不清醒。故本题选B。62.【答案】B.黑芝麻:白菜中公解析:臭和香是反义词,黑和白是反义词,且菇和菜均是吃的食物。故本题选B。63.【答案】A.木:炭中公解析:冰加热后化成水,木燃烧后形成炭。故本题选A。64.【答案】C.缆车:索道中公解析:轮椅和汽车都是交通工具,缆车和索道也是交通工具。B项的水车和D项的坦克一般不属于交通工具。故本题选C。65.【答案】D.冰箱:烤箱中公解析:助听器和眼镜都是辅助提升感官的设备,冰箱和烤箱都是厨房中的辅助设施。故本题选D。66.【答案】D.雏菊:杭菊:菊中公解析:黄桃和水蜜桃都是桃,雏菊和杭菊都是菊。故本题选D。67.【答案】D.发布会:记者:提问中公解析:观众在电影院里观影,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故本题选D。68.【答案】D.勘探:开采:石油中公解析:高楼需要先设计才能修建,石油需要先勘探才能开采。故本题选D。69.【答案】C.衣服:款式:尺码中公解析:颜色和长度是头发样式的关键要素,款式和尺码是衣服样式的关键要素。故本题选C。70.【答案】A.激化:激愤:激扬中公解析:题干第一个词语后面可以加宾语,后两个词语不可以。A项与此一致。故本题选A。71.【答案】D.大部分拥有高智商的精神病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自已是创造性天才中公解析:题干的观点是“创造力和精神疾病密不可分”,即高智商只有与精神疾病结合才能得到创造性天才。A项杰出人物与创造性天才并非一个概念,因此不能质疑;B项,长期封闭式治疗精神疾病会降低创造力,题干观点并不涉及精神病的治疗,因此也不能质疑;C项给出了其他提高人创造潜能的方式,与精神疾病和创造力的关系无关,也不能质疑题干观点;D项高智商与精神疾病结合后,并没有出现创造性天才,因此是对题干观点的直接否定,最能质疑题干观点。72.【答案】C.据统计,在晚上街景灯火通明的西方城市中,那些经常接受电脑、电视机光照射的人大部分并不肥胖中公解析:题干结论:“西方人的普遍肥胖与晚上灯火通明的街景和电脑、电视机的光密切相关。”A项,质疑实验的准确性,质疑力度较弱,排除。B项,中等及以上收入的人群重视体重问题,并没有解释夜晚光的照射对西方人的影响,不能质疑题干结论,排除。C项,指出在晚上街景灯火通明的西方城市中,接受电脑、电视机光照射的人大部分并不肥胖,直接否定了题干结论,削弱力度强,当选。D项,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题干中的实验结果,不能质疑题干结论,排除。故本题选C。73.【答案】D.杨梅和张楠都不是志愿者中公解析:题干推理关系:不是张楠并且不是林枫→杨梅是。结论:林枫是。代入选项,A、C两项,张楠是志愿者,否定了①的前件,根据推理规则,无法推出后件的否定,不能判断林枫和杨梅是不是志愿者,排除。B项,杨梅不是志愿者,否定了①的后件,推出前件的否定,则或者张楠是志愿者,或者林枫是志愿者,无法推出林枫一定是志愿者,排除。D项,杨梅不是志愿者,否定了①的后件,推出前件的否定,则或者张楠是志愿者,或者林枫是志愿者。张楠不是志愿者,一定能推出林枫是志愿者。故本题选D。74.【答案】D.社交媒体本身能为数字阅读找到更直接的分享对象中公解析:题干通过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得出阅读从一种极具个人风格的私事,变为能与他人共享、交流的事情。A、B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传统阅读的本质,并且该项也不能证明数字阅读具有共享、交流的特点,不能支持题干结论,排除。D项,社交媒体为数字阅读找到更直接的分享对象,能够支持上述论证。故本题选D。75.【答案】C.在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超级高铁的某些必要设备将无法使用中公解析:论点:可以在真空或者低气压环境下,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技术让高铁超高速运行;A项指出实现低气压的困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质疑题干论点;B项指出超级高铁的维护消耗大,和能否实现超级高铁无关,排除;C项指出在低压或者真空条件下,高铁不能正常工作,否定了此方案的可行性,可直接质疑题干论点;D项为无关项,排除;比较A、C两项,C项直接质疑题干论点,力度更大。故本题选C。76.【答案】C.寿命长、体型庞大的象患癌症的概率很低中公解析:论点:“体型大”和“寿命长”是动物容易罹患癌症最合理的两个答案;A项指出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动物也容易患癌症,可以质疑题干论证;B项,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吸烟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直接指出大象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却不易患癌症,可以直接切断因果联系,力度最强;D项无法表示患癌症是否与寿命有关,排除。故本题选C。77.【答案】D.经实验,受训的“乌鸦保洁员”每天只能拾捡极其有限的重量轻、体积小的垃圾,对公园的保洁作用几乎为零中公解析:题干观点:对“乌鸦保洁员”能否起到作用表示怀疑。要支持这一怀疑,就要说明“乌鸦保洁员”确实起不到保洁作用。C项,虽然乌鸦有乱衔树枝、小石头的本能,但树枝、小石头并不等同于垃圾,对题干怀疑的支持力度有限。故本题选D。78.【答案】C.窄头双髻鲨鱼的血液中含有大量非自身合成的某种营养物质,在自然界中,仅海草含有少量的该物质中公解析:题干发现:窄头双髻鲨鱼以植物作为食物重要组成部分。C项,指出窄头双髻鲨鱼的血液中含有大量非自身合成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这种营养物质只能通过食物从外界获得,而这种营养物质仅在海草中少量含有,说明窄头双髻鲨鱼会食用海草,且食用的量比较大,这就证明了窄头双髻鲨鱼是以植物作为食物重要组成部分的,支持了题干发现。故本题选C。79.【答案】D.丁会绘画,也会编程中公解析:由(1)(4)可知,丁会插花。由每人只会四种技能中的两种可知,丁除了插花,还掌握一种技能,而D项中丁会绘画和编程,没有插花,与题干条件不符,因此推论错误。A、B、C三项均有可能推出。故本题选D。80.【答案】B.甲、丙、乙中公解析:由“甲和属于第3小组的那位摘得的数量不一样”和“3人中第3小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可知,甲、乙属于第1小组或第2小组,因此丙属于第3小组。进而可知,丙摘得比乙多,排除A、C。甲和丙摘得的数量不一样,丙比属于第1小组的那位摘得少,因此甲属于第1小组,甲摘得比丙多。即按照摘得的草莓数量从多到少排列,应为甲、丙、乙。故本题选B。四、常识判断81.【答案】A.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中公解析: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指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故本题选A。82.【答案】D.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公解析:D项正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故本题选D。83.【答案】A.驽:性烈但跑得快的马中公解析:A项错误。驽,指劣马,走不快的马。故本题选A。84.【答案】A.“尼德兰革命”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公解析:A项说法正确。世界上最早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尼德兰革命”。B项说法错误。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经阿拉伯人传入亚洲。C项说法错误。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境内的河流。D项说法错误。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而不是英国。故本题选A。85.【答案】C.意大利:高卢雄鸡中公解析:C项错误。意大利足球队被称为“蓝衣军团”,“高卢雄鸡”是法国的别称。罗马帝国把今天法国这个地方叫做高卢(Gallia), 把高卢人叫做Gallus,而Gallus在拉丁语里的另一个意思是雄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高卢雄鸡被当作法国足球队和橄榄球队的标志。故本题选C。86.【答案】A.未经相关主管机关批准,出版物不得使用人民币图样中公解析: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下列损害人民币的行为:(一)故意毁损人民币;(二)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三)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损害人民币的行为”。故本题选A。87.【答案】B.一般情况下,将水煮沸能起到软化作用中公解析:B项正确。硬水可通过煮沸法和化学法进行软化。煮沸法就是将硬水加热煮沸,使水中游离的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物,待沉淀过滤后,即成软水。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只适用于暂时硬水。故本题选B。88.【答案】B.用家用“84消毒液”对白色织物消毒中公解析:B项正确。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等的卫生消毒。84消毒液具有较强的漂白功能,对白色或浅色的衣物漂白效果较好。因此,可用84消毒液对白色织物消毒。故本题选B。89.【答案】C.战国时期记录如何制作青花瓷的竹简中公解析:C项错误。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战国时期不可能有如何制作青花瓷的记录。故本题选C。90.【答案】C.苏伊士运河中公解析:C项正确。苏伊士运河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境内,横断苏伊士地峡,沟通红海与地中海,由法国工程师雷塞布设计,历时十年,至公元1869年才完全凿通通航,为欧亚两洲海上的交通线,被马克思称为“东方伟大之航道”。故本题选C。91.【答案】A.生活中的低钠盐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氰化钾,其咸味较淡中公解析:A项错误。生活中的低钠盐加入了亚铁氰化钾而不是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用作抗结剂,和剧毒物氰化钾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故本题选A。92.【答案】D.从药瓶抽取药水难免会抽入少量空气,往外推射药水可以将其挤出中公解析:从药瓶抽取药水难免会抽入少量的空气。但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时,如有大量的气体,会引起气肿。如果是静脉输液,就会引起气体栓塞,以至死亡。所以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打针前,需要将已经注入注射筒的药水往外推射掉少许,这样就会将空气挤出。故本题选D。93.【答案】A.两人酒后打架斗殴,但均未受伤,酒醒后双方愿意和解中公解析: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本题中双方均未受伤,属于情节较轻的行为,事后双方愿意和解,因此最有可能不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故本题选A。94.【答案】C.储存食品的环境温度中公解析: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动植物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类活性增强,使食品发生各种改变。(2)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紫外线和氧等。温度不仅可以加速食品内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水分含量高的食品易于腐败变质。紫外线和氧均有加速食品组成物质氧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对油脂作用尤为明显。(3)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本身具有能分解食品特定成分的酶,一种是细胞外酶,可将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水解为简单的物质;另一种是细胞内酶,能将已经吸收到细胞内的简单物质进行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使食品具有不良气味和味道。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有三个小朋友也特别喜欢读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试着解决一下。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说每步的算理。  4.怎样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说一说综合算式中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说综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进而使学生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试一试  出示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结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6页例1及练习四的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学生自由发言: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电话号码,门牌号,银行帐号……)  教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多媒体? ?  [点评: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  二、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和邮政编码的`作用  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寄过信吗?  (多媒体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学生: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  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  学生1:邮政局的阿姨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学生2:……  [点评: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编排有什么规律?学生知之甚少。为此,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这是我们重庆市巴南区部分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  巴南区石岗车站401348 巴南区一品新街401349 巴南区鱼洞镇黄溪路401320  巴南区南彭镇南湖路401347 巴南区圣灯正街401349 巴南区百节百正街401322  巴南区界石镇界新街401346  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4013。  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巴南区不同的乡镇、街道。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区县名 邮政编码  渝中区 400000  江北区 400000  南岸区 400000  大渡口区 400000  沙坪坝区 400000  九龙坡区 400000  北碚区 400700  万盛区 400800  双桥区 400900  渝北区 401120  长寿区 401220  巴南区 401320  綦江县 401420  合川市 401520  永川市 402160  江津市 402260  大足县 402360  荣昌县 402460  学生1:我发现前两位的数字是相同,都是40开头。所以我想40应该代表重庆市吧。  学生2:我发现第3、4位应该代表各区、县,00代表的是市区,而07,08,09,11,…,24这些代表县。  学生3:通过观察,我猜想其他省市中,邮编的前两位的数字是不相同的。  教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其他省市的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  太原 030000  沈阳 110000  上海市 200000  大同 037000  大连 116000  天津市 300000  阳泉 045000  鞍山 114000  重庆市 400000  长治 047100  抚顺 113000  石家庄 050000  长春 130000  哈尔滨 150000  保定 071000  吉林 132000  齐齐哈尔 161000  教师:通过以上观察,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1: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  学生2: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庆,400000。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吗?  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点评: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邮政编码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邮政编码6位数字表示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2、邮政编码的作用。  教师: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信。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呢?  [点评:该环节让学生明白邮政编码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分拣信件速度慢、费时又费力的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的关系。]  三、认识身份证编码  (师生游戏)  教师:拿出你课前搜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随便给老师一个我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月日、性别和那个地方的人,相信吗?试试看?  学生读身份证号,老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  学生惊叹,跃跃欲试。  教师: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  学生:我查阅了资料。身份证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  四、完成练习四第二题。  教师:你们打过长途电话吗?  学生:打过,打长途电话要拨区号。  教师:你知道我们重庆的区号吗?  学生:知道,是023。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区号?  学生:北京是010,上海是021,天津是022……  教师: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你还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认为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发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汇报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认识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灵活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闭莆彰挥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比醚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苯淌Γ盒∶鳌⑿『旌托∏浚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崩罾鲜σ怖吹缴痰辏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毖生独立列式解答。  2币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保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13=100-91=9(元)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钡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钡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钡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2、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除法的估算。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分钟计时口算)  口算卡:  50×9= 60÷20= 40×8= 80÷40=  300×3= 120÷30= 20×3= 180÷60=  60×4= 240÷40= 80×5= 420÷60=  50×9= 240÷60= 6÷2= 400÷80=  24÷6= 720÷90= 40÷8= 359÷40≈  90÷3= 220÷18≈ 80÷4= 80÷38≈  60÷5= 62÷20≈  二、谈话:  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生:口算除法。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看屏幕上知道的。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三、1号学案:  知识点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自学 限时5分钟)  1、请打开书78页,看图理解题意:  要求8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求:( )里面有几个( )。  所以用( )法计算,列式是( )  2、研究口算方法:  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  因为20×( )=80 所以80÷20=( )  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因为8÷2=( ) 所以80÷20=( )  3、请你完整的列式解答  时间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吗?看看你的同桌,如果两人都完成,交流你们的学习结果,如有困难,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组合作。  没有问题请总结归纳:  整十数除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①  ②  师:有问题吗?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知识点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5分钟哦,你能行!)  83÷20≈ 80÷19≈  想: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计算83÷20≈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计算80÷19≈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因为( )÷( )=( ) ,所以80÷19≈( )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  很简单吧,同桌看看你们的答案一样吧!“小结”看黑板,和老师的一样吗?  没问题就试试看,你会算吗?(选择其中一竖行,同桌两人口述,要说明你的口算理由啊!)  60÷30= 90÷30= 80÷40=  61÷30≈ 92÷30≈ 80÷38≈  2号学案:(请你按照1号学案方法自学下面内容)  一、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打开书79页(2),快速完成(只说不写)  1、理解题意,要求 就是求 。  2、口算方法:⑴算( )法想( )法  因为 所以 。  ⑵利用( )计算  因为 所以 。  3、完整解答。  师生汇报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计算122÷30≈ 和120÷28≈时(同桌俩人各选一个,照下面的样子说明你的计算方法)  我选择( ),我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 )  比较1号、2号学案,你来总结:(总结完成后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样吗?)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是:⑴  ⑵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x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xB=Bx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x5)x2=25x(5x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x6)x10( )15x(6x10)  (125x80)x3( )125x(80x3)  (12x25)x4( )12x(25x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 )x( )8x2=2( )  AxB=( )x( )ax( )=15x( )  125x7x8=( )x( )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统计教案  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  (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  (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  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二、条形统计图:  1、看图:  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  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  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  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2、画图:  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  (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则:  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  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结:像这样的游戏要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决定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  四、思考:  小明和小刚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刚赢。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时候,适当板书: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园片、纸片、、、等。  五、活动设计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王阿姨到小明家来了。(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沏茶的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并选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那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环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1、出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请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并共同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如果妈妈、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B、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卡通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D、学生比较并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和最短时间。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这里让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趣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王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王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践,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烙3张饼的过程,验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由于时间上的处理前段放长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结时有些匆忙。没有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这一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计算饼的张数只要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0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体验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铺垫  出示主题图:学校组织大家秋游,如果每辆车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排座位吗?  1.口答列式:40÷2=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抓两个要点:(1)因为20×2=40,所以40÷2=20。  (2)因为40里面有20个2,所以40÷2=20。  3.小结: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口算除法。  (板书:口算)  [点评:切实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出知识的生长点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课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认知准备。]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1.呈现主题图。教师:如果将题目改为“有200名师生。”  (出示主题图)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1)一共要坐多少辆车? (2)平均每人花车费多少元?  2. 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1)探索200÷40=教师: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板书: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  (2)交流: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集体交流――分两个层面。  第一,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这是求200里有多少个40)  第二,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  (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抓两个要点:①因为40×5=200,所以200÷40=5。②因为20÷5=4所以200÷40=5。)  2.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每辆车的租车费为840元”并将问题改为“平均每人需要车费多少元”你们能列式吗?  (1)解释:为什么“÷40”?(这是将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  (2)交流: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借助学生已有基础知识,抓两个要点:①因为21×40=840,所以840÷40=21。②840÷4=210,840÷40=21。)  方法二可利用生活实例进行解释,把40人分成10组则每组有4人,他们一共需要交纳840元,则每组为840÷10=84元,每人为84÷4=21元,练一练。先口算,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600÷30=450÷90=640÷40= 都可以利用想乘法算除法来解释,也都可以利用先“÷10”再除以一位数来进行计算。  [点评: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有意义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本环节的教学问题与情境紧密结合,注重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练习巩固、熟练口算  1.教科书第100页课堂活动,完成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第102页练习十九1~4题。  (本案例由黄世鱼提供)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回答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  教师出示主题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探究新知  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即:(4+2)×25=6×25=150(人)  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  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  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  4×25+2×25=100+50=150(人)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  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  (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举例(3+4)×2643×(10+5)  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  板书:  (a+b)×c=×+×  a×(b+c)=×+×  (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3、巩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是错的请说出原因。)  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掌声鼓励他(她)们  课题:简便运算【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16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4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3-24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3-24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1-14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1-14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2-27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1-30

学科网
初中数学
教材同步
人教版(2012)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资料详情
0.5储值
1.2元
1.5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源篮
开通轻享会员权益 资料下载8折份数下载不计价储值/现金享8折免费资料下载150份/周
9.9元 立即开通
开通高级会员 本次消费3.4折储值下载最低3.4折免费资料下载150份/周教辅资料低至5折
立即开通
开通高级会员 本次消费3.4折储值下载最低3.4折免费资料下载150份/周教辅资料低至5折
立即开通
进入网校通 编辑本资料网校通客户还可尊享20+权益定制个人工作台名校名师分享课超大云储存空间
立即体验
高级会员权益储值下载最低3.4折免费资料下载150份/周教辅资料低至5折
立即续费
升级高级会员 下载低至3.4折储值下载最低3.4折免费资料下载150份/周教辅资料低至5折
立即升级
轻享会员权益份数下载不计价储值/现金享8折免费资料下载150份/周开通高级会员 本次消费3.4折储值下载最低3.4折免费资料下载150份/周教辅资料低至5折
立即开通
普通用户:
1.5元
高级会员:
0.5储值
1储值等于1元开通高级会员 本次消费3.4折
储值下载
最低3.4折
免费资料下载
150份/周
教辅资料
低至5折
立即开通
资料价格:
1.5元
开通轻享会员 资料下载8折
份数下载
不计价
储值/现金
享8折
免费资料下载
150份/周
9.9元 立即开通
普通用户:
1.5元
高级会员:
0.5储值
1储值等于1元开通高级会员 本次消费3.4折
储值下载
最低3.4折
免费资料下载
150份/周
教辅资料
低至5折
立即开通
普通用户:
1.5元
高级会员:
0.5储值
1储值等于1元开通高级会员 本次消费3.4折
储值下载
最低3.4折
免费资料下载
150份/周
教辅资料
低至5折
立即开通
资源价值:1.5元
去本校专区体验更多
高级会员:
0.5储值
1储值等于1元您的身份
普通用户:
1.5元
高级会员权益
储值下载
最低3.4折
免费资料下载
150份/周
教辅资料
低至5折
立即续费
轻享会员:
消耗1份
1.2元
您的身份
普通用户:
1.5元
轻享会员权益
份数下载
不计价
储值/现金
享8折
免费资料下载
150份/周
立即升级
普通用户:
1.5元
您的身份
高级会员:
0.5储值
1储值等于1元开通高级会员 本次消费3.4折
储值下载
最低3.4折
免费资料下载
150份/周
教辅资料
低至5折
立即开通
评价规则
1、可对自己下载过的资源进行评价2、评价有效期:自消费之日起,30天内可评价。3、学科网将对评价内容进行审核,对于评价内容审核不通过次数过多的用户,将会剥夺其评价权。4、审核不予通过的评价情况如下(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评价心得文字与下载的资源无关;(2) 剽窃、无意义、违法、涉黄、违反道德的评价;(3) 拷贝自己或者他人评价内容超过80%以上(以字数为准);(4) 使用标点符号过多的;评价内容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被5名以上网友举报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像法解追及相遇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