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埃塞俄比亚人、亚美尼亚、等等,这些国名中“亚”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 ...

孟加拉国,一个面子比天大的国家。2013 年,该国的拉纳大厦倒塌,3122 名工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下。而政府却拒绝国际援助,甚至在灾难现场作秀……诡异的倒塌4 月 24 日,在孟加拉国首都拉卡的郊区,随着一声足矣震聋耳膜的巨响,一座名叫「拉纳大厦」(Rana Plaza)的建筑轰然倒塌,成功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孟加拉国。而这声巨响,也不负众望地揭开了这个掩藏在世界角落的边缘小国的遮羞布。高楼在一瞬间变成一座废墟,同时被它的残骸活埋的,还有 3122 名活生生的服装厂工人。拉纳大厦的倒塌状态非常诡异,看起来就像个被人从中间捶了一拳的蛋糕,从最顶楼的 9 层一直塌到 2 层。倒塌的拉纳大厦
在注册文件上,「拉纳大厦」是一间普通的 4 层办公楼。可在它倒塌时,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 8 层高的工厂楼,第 9 层正在施工中。它的 3 层到 7 层,总共囊括了五家服装工厂。而且各个都是国际大牌——古驰、沃尔玛、H&M、ZARA 等。原来,这座大厦是一线服装厂在这里的隐形代工厂。所谓代工厂,是大型正规工厂的订单无法完成的时候,帮他们承接一些外包业务的小型加工厂。这些「血汗工厂」,从安全生产到员工权益都毫无保障,但是,却为孟加拉连一顿饱饭都难吃上的穷人提供了基础收入。西方资本一面诟病其「毫无人权」,一面又无法拒绝其超低的成本。孟加拉国贫穷到人均月工资仅有 38 欧元,对各大服装厂来说,这个数字实在太过诱人。服装厂里干活的女工
在这样积贫积弱的环境下,民众们为了吃上一口饱饭,都非常愿意进入血汗工厂做制衣工。而对体力要求不高的环境则更受女性的欢迎。来的人越多,楼,就盖得越高。在拉纳大厦倒塌的前一天上午,工人们还没开工多久,便听到一声爆破一样的崩裂声。这声巨响如同从楼里发出的闷雷,让人心神不宁。很快,工人们今天的工作被暂停了。要知道,血汗工厂顾名思义,就是「轻伤顶在前线,重伤不下火线」的剥削之地。五家血汗工厂同时停工,让大家都觉得匪夷所思。当天下午,警察和工程师,甚至连媒体记者们都来到拉纳大厦做现场勘察。其中拉纳大厦的总工程师阿卜杜尔·拉扎克·汗(Abdur Razzaque Khan)明确地说:「拉纳大厦的现状,明显不适合继续经营下去了,这栋楼本来在设计之初也不是做工厂使的。」接受采访的工程师
探寻真相的媒体记者们进入了裂缝所在的二楼,恍惚的镜头中,拍到了那个引起恐慌的承重柱。在漆黑的室内,灰白色的承重柱在闪光灯照射下,展现出巨大的可怖裂缝大小不一,布满整个柱身,像被砍伐到一半的树木。镜头只抓取到短短的几秒就被老板拉纳粗暴地打断了拍摄。负责摄影的记者也被拉纳的手下毫不留情地揍了一顿。而记者的弟弟,就在拉纳手下的服装厂里工作。记者拍摄到断裂的承重柱
赶走记者后,拉纳大厦的所有者——索赫尔·拉纳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目的是为了安抚大众:大厦没事儿,不要瞎操心。在记者向他提问时,他全程表现得十分不耐烦,拉纳不受控制地摇头晃脑、甚至翻白眼。没等记者说完话,拉纳便豪横地向记者们举起手,示意全场都闭嘴,然后快速地说:「大厦根本就没有问题,柱子的状况是石膏掉落造成的,根本不是啥断裂!」「还有,所有的工人们第二天应当正常干活!」言外之意就是,你们这帮吃闲饭的别在这小题大做,耽误老子赚钱。新闻发布会上的拉纳
第二天,也就是 4 月 24 日一早,工人们都十分不情愿地聚集在大厦入口。明明已经到了进场工作的时间,可大家都迟迟不敢进去。没有人相信拉纳的鬼话。经理在门口像吆喝牲口一样,连哄带骗地跟工人们解释,墙上的裂缝就是进入雨季,潮湿闷热造成的石膏脱落而已,一点都不危险。如同绵羊一样的工人们露出困惑与迟疑的表情,他们当中大多数仅仅会写自己的名字。可就算愚昧如斯,这群工人也都知道这个说法有多离谱。眼看工人们还是不肯进工厂干活,经理使出了杀手锏。他开始威胁不愿走近大厦的工人们:「谁今天不干活,这个月就白干!!」此时,开始有人铤而走险走进了大厦。对于极度贫穷的人来说,没钱,比没命还可怕。于是,尽管心里非常害怕,她们还是缓慢且顺从地进入厂门。满眼担忧的女工
不过还是有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她们据理力争,拒绝进入危楼,希望工厂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经理见状,直接揪住一个名叫塔赫米娜的年轻女工,一个大耳光就甩在了她的脸上。这一巴掌,也是扇在在场所有「维权者」的脸上的。就这样,试图反抗的人也陆续放弃了,被经理推搡着迈进了大厦。早上 8 点半左右,工厂里踩缝纫机的声音络绎不绝,一间几十平米大的车间里,摆满了纺织机,只留下窄小的过道,供视察人员走动。屋内闷热难耐,让人喘不过气,在昏暗的白炽灯下,工人们使劲克制想打瞌睡的冲动拼命赶工,恨不得把老旧的缝纫机踩出火星子。可紧接着,啪的一声,所有电灯和电器都毫无征兆地熄灭了,工厂停电了。经理这时赶紧带着另外几个管工去了 8 楼。那里放着 4 台大型发电机,随着轰隆隆的机器运作响声,电力恢复了。服装厂内部
大厦的极限,就在这恢复电力的一小时后到来了。9 点左右,工人们觉得身下的凳子开始颤抖,不是地震那种高频率的抖动,而是像坐船一样开始左右摇摆。同时,又一声巨响,大家连站都站不稳了。这下,才有人反应过来——楼要塌了!所有人纷纷尖叫着逃向楼外。可这时候的大厦,再也承受不了一丁点重量了。脚下的水泥地面就已经开裂塌陷,可怜的工人们像踩中陷阱的猎物一样,瞬间坠入黑暗的深坑。与他们同时下落的,还有重达上百吨的楼体。3122 个血汗工人,瞬间被活埋在了废墟之下。拉纳大厦外部扬起遮天蔽日的烟尘。周围的行人纷纷侧目,不知发生了什么。等烟雾好不容易散去,大楼的废墟映入人眼帘时,所有人才意识到,这是一场灾难!几千名居民没有迟疑,扔下手中的事儿奔向那座废墟,徒手拯救里面的被困人员。这时,这场倒塌真正的诡异之处来了——好像所有人都预知到,它必然会发生。因为当地居民一边救援,一边摇头感叹着:「这,是迟早的事。」拉纳大厦的秘密倒塌前的拉纳大厦
在达卡当地,这座大厦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它的老板索赫尔·拉纳在当地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长着大牛眼的拉纳不但有钱,而且黑白通吃。他最大的爱好——出风头。所以人人都认识他。他是一个芥末商人的儿子,飞黄腾达之后,就开始投身政治。他的财富来源在当地也是人尽皆知——表面商人,实际是个黑社会。每当拉纳开着敞篷车上街兜风,都得举着一把 AK,逼着让马路两边的路人们行瞩目礼才过瘾。拉纳背后不仅有枪支贩卖集团,还有毒品交易团伙。这让他的财富不仅来得多,而且来得快。而拉纳的威风也和他的财富正比快速增长。其实,拉纳大厦那块地原来是有主人的,可惜的是,被拉纳相中了。2000 年左右,他和自己的手下伪造了一份地契,逼着原主交出土地。原主立即将拉纳的行为举报给当局,希望政府能给他做主。可谁知道,举报人前脚刚走,警方后脚就打电话通知了拉纳。一听到那人竟然敢举报自己,拉纳带着一众暴走族去了当事人家里「和谐谈判」。很快,谈判有了成果,举报拉纳的案子被当事人自己撤回。可是案件撤回没多久,当事人就自杀身亡了。而这块地,就顺理成章地到了拉纳名下。类似的烧杀抢掠,拉纳和他的家族在当地做了不知多少,可在孟加拉,愣是没人能治得了他。或者说,不愿意治他。孟加拉当局对拉纳的放纵远不止与此。这块抢来的土地有一大部分之前是池塘,填土地难免会十分松软,根本不适合盖楼。地基不均匀示意图
但拉纳铁了心要盖一个豪华大厦。于是当局给他下了同意的批文。不过批文有一项硬性要求:在这里盖楼,最多只许建 4 层,且只能用作商用和办公室。这些,拉纳只当他们放了个屁。2006 年,拉纳大厦落成。一、二层是一间银行和商铺,其他两层没有租出去。空着两层楼,这该怎么办呢?拉纳完全不顾批文要求,把楼层租给了要安装巨大发电机的「工厂」。那时,正赶上制造业在中国的人工成本激增到 10% 的时候。欧美各大品牌为了压缩成本,纷纷将工厂转向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和孟加拉。随着订单需求越来越大,需要租经营场地的代工厂也越来越多。拉纳大厦搭上了这趟车。可是,仅仅两层的租金收入,完全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从 2008 年开始,拉纳不顾批文指标,开始强行加盖。按照原先批文的要求,4 层是这块地能够承受的重量极限。可是拉纳一张口,相关部门又批准了——允许加盖。于是,大厦从 4 层加到了 8 层,到 2013 年坍塌的时候,第 9 层正在施工中。而且,拉纳的加盖有一个最大的风格——极简。这个大聪明明知道地基过软,建楼需要更强的承重能力,可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所有建筑材料都是劣质产品,完全不达标。质量不达标,连数量都要作假,材料能省多少就省多少。就连水泥,他都要求和到最稀才行。如果仅仅是这些问题,拉纳大厦可能还不至于塌得稀烂。最令人震惊的,是这座建筑,连地基都不达标。在后来的救援照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常年不均匀的倾斜受力,和豆腐渣一般建筑材料,拉纳大厦每一层楼板,都薄得像千层蛋糕一样,最终碎得像一盘散沙。拉纳大厦断层
那就没人管管拉纳的省钱操作么?很可惜,没有。一方面,由于拉纳和孟加拉政府官员有着常年的利益交换关系。所以,那些原本可以限制他的条款根本是形同虚设。监管机构中饱私囊,对拉纳大厦的所有审核全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方面,孟加拉政府并没有那么专业的监管能力。而且,他们也不想管。随着代工厂越来越多,民众的就业被解决、外来的税收增加,一切都是利益。2013 年,服装一项的出口额就占了孟加拉全部出口额的 80%。建筑材料的昂贵,建筑人才的稀缺,孟加拉政府松散的组织能力,和那诱人的利益,共同导致有效监管的缺失。说白了,在当时的孟加拉,出现大量违章建筑,那是必然的。而一栋建筑质量能「差」到何种程度,则全看老板良心。这个拉纳显然不是个有良心的老板。所以,最终的后果是,豆腐渣似的拉纳大厦里,容纳着有着上百台缝纫机和四台重型发电机的小型工厂。发电机一台至少有 5 吨重。缝纫机加起来的重量就更不消说了。大厦布局头重脚轻。这些机器 24 小时不停歇地运转,一直在敲打震动着薄如纸张的大厦地板。就好像在蛋壳上玩坦克蹦迪。其后果可想而知。拉纳大厦发电机
果不其然,不到 5 年,终于这栋豆腐渣大厦再也挺不住了、轰然倒塌。且全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如果说,坍塌是悲剧的开始,那么,在大厦倾塌之后,拉纳、孟加拉政府、和西方品牌的一系列操作,才是真正把那些劳工送向了地狱的那一脚。「挽回颜面」的营救拉纳大厦的塌方事故爆出后,很快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联合国首先发出援助申请,希望调动正规的救援团队,对孟加拉进行人道主义救援。令人没想到的是,孟加拉这边十分干脆地拒绝了,而且给出了一个非常荒谬的理由——要靠自己「挽回颜面」。在他们眼里,面子比人命还要重要。没过几小时,孟加拉自己对外宣布,组织了一个阵容十分豪华的救援团队,从武装部队到海军空军,再到警察医院,就连附近医学院的学生都被算在其中。坍塌救援现场
总理称他会动用所有资源进行救助,并在废墟周围设置了好几个卫生营。看似蓄势待发,但实际无比拉垮。官方的营救团队完全没有自己吹得那么好。因为设备和经验的短缺,孟加拉国自己组建起来的「救援天团」其实是个不成熟的半成品,这就导致救援进度非常缓慢。救援队中甚至有人没有正规的鞋子,全程只能穿着拖鞋在废墟里爬上爬下。同时,他们将服装厂的大块布料系上绳结,当做救援绳来使用,可见设备资源有多匮乏。坍塌救援现场
参与救援的志愿者回忆道:当时的营救行动开展无比困难。政府拒绝专业的帮助,让救援看起来就像个笑话。虽然军方的直升机和重型起重机都已经在现场待命,可却不敢轻易启用。因为下面的钢筋和断裂的楼板交织在一起,让本就漆黑的空间错综复杂,他们最担心的是,坍塌造成的结构都是不稳定的,随时有可能二次塌陷。而且救援队本身也从未经历过类似的抢险活动,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现救现学。当志愿者和队友终于挪开一块巨大的瓦砾堆后,他用手电光照向废墟内部,然后看到:「周围都是黑暗的,我看到很多人在手电的光下爬来爬去。坍塌的碎片中有很多灰尘,周围到处都是尸体的气味,由于整个夏季空气通风不足,里面的人一定在经受难捱的酷暑。」孟加拉为了自己倔强的颜面而拒绝了专业援助,显然是个愚昧且短见的操作。假如当初哈西娜总理接受救助,可能会将受害者人数降到最低。这起「现代最大规模人为灾难」的桂冠,孟加拉本可以避开。可无奈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是无知的,所以做出「颜面」大于人命的抉择,也不算意外。在孟加拉「低效率」的救援能力下,那些被压在废墟下的人们,有的十分幸运,有的则在众人面前消逝,引人心碎。最幸运与最不幸在众多被困人员中,最幸运的那个大抵就是 EtherTex 服装厂的质检员哈桑。当他从坠落的惊吓中醒过来时,发现自己恰好处在两块楼板形成的三角空间里。在大楼倒塌时,他亲眼看着天花板像摔碎的饼干一样掉下来。醒来后,哈桑知道自己仅仅受了一点擦伤,全身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非常幸运。在适应了黑暗后,他开始担心头上的楼板会有二次坠落的风险。于是哈桑紧张地四处张望,看到一旁的柱子边还有块相对更安全的空间,他没敢耽搁,赶紧爬到柱子附近的空间躺下。到这时,哈桑的心依旧砰砰乱跳个不停,他以为自己会死。废墟内的空气中闷热,还有股奇怪的味道,混合着让人窒息的灰尘,让哈桑非常难受。在哈桑躺在原地等待救援时,他发现有同样被埋在废墟里的人,在用手电四处探照。黑暗中的光亮让幸存者们确定了彼此的位置,只受了轻伤的人开始一起寻找爬出去的路。当哈桑他们听到外面又救援队的声音时,几个人都在激动的大喊:「救救我!我在这里!」获救人员在医院接受治疗
国家靠不住,百姓们只能自发行动起来,拯救同胞。他们担心救灾现场的物资不够,想尽办法送来物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塞俄比亚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