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上提问题,别人会知道吗提问是不是坏了?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本报见习记者 贡晓丽记者 张思玮花一点时间认真倾听一下患者的心声!这也许对医生来说并不困难,而在患者看来,则是非常重要的。“您感觉哪儿不舒服?”“胸疼,憋气越来越严重,肺炎老不见好。”“您对自己的病情有什么样的看法?”“我自己查过资料,类似的症状也可能不是肺炎,但孩子们一直告诉我问题不大,就是肺炎,哎……”“您有想过可能是其他疾病?”“不敢想,但其实我全都知道。”……这是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宁晓红在与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刘建华(化名)之间交流的场景。其实,类似这样的交流,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在宁晓红看来,相比肿瘤患者的治疗,如何巧妙地告知患者“坏消息”更为棘手。“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医生在向患者本人告知坏消息的时候,患者家属大都要求先将病情告知家属,而对患者要隐瞒肿瘤的事实……”宁晓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告诉病人坏消息是一门艺术,是医生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语言是一剂良药刘建华是上个月初刚刚住进病房的。在来协和医院之前,家属们都已经知道他的病情,但都瞒着,没敢告诉他。理由就是怕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其实,患者早已经察觉到了自己得的不是什么好病。”宁晓红说,通常患者家属吞吞吐吐的言语、闪烁的眼神、哭红的眼睛……都能给患者带来暗示,甚至增加患者心理的怀疑与猜想,徒增医患之间的治疗阻力。前几天,刘建华的儿子找到了宁晓红,觉得“纸已经包不住火”了,想请她帮忙委婉地告诉父亲真实的病情。“其实,还没有等我说,患者早就有了不祥的预感。”宁晓红特意选择了一个午后,想与刘建华“交底”,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刘建华居然先说出了实际病情。见此状况,宁晓红赶紧用手拍拍患者的肩,轻声说道:“既然您已经知道了这些,您还想知道什么吗?”“我想知道,我还能活多久?”刘建华眼巴巴地看着宁晓红,眼角有些湿润。宁晓红没有直面回答,话锋一转反问道:“您的希望是怎样的呢?”“要是能活2~3年,我就知足了。”刘建华期望值明显偏高,但宁晓红没有马上否认。她面带微笑地说:“你的估计可能有些乐观,但我必须告诉您的是,很多对治疗敏感的患者存活期的确很长。”宁晓红在告知病人坏消息时,尽量避免使用诸如“癌”“肿瘤”“晚期”等刺激性的字词,而是在进行交谈前先做好计划,包括从患者已经了解的和想了解的内容着手,告知时注意“共情”,即换位思考,同时在预后方面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循序渐进地让患者获知病情信息。“语言可能是一剂良药,也可能是一把被错误运用的手术刀。”宁晓红说道。曾有调查显示,在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高达1/3的患者是被吓死的。“因为患者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如果不能被医生感知,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只能是有害而无利。做医生,有时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宁晓红说。宁晓红2004年到美国访问学习,之后又到中国台湾马偈“安宁疗护示范中心”进修舒缓医学,目睹了不同地方的同行们如何与患者沟通。“患者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病情,医生应当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在美国,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宁晓红觉得,告知实情并不意味着不讲方式方法。“台湾地区的医生非常重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对医护人员的沟通培训也相对完备。”今年,她还担任了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中开设舒缓医学这门课的课程负责人,并邀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李冬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翟晓梅等专家来授课。“肿瘤科医生应该学会和病人沟通,应该知道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这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学问。”李冬云介绍说。隐瞒还是坦言如果说告知坏消息需要医生高超的沟通技巧,那么家属要求向患者隐瞒病情,则是另一个让肿瘤科医生为难的请求。多年的肿瘤医生职业生涯中,燕郊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王伟见过形形色色试图向病人隐瞒病情的家属。有一次查房时,一个病人直接质问他:都不知道每天吃的什么药,为什么简单的胃溃疡需要住这么久的院。“家属总是害怕患者知道实情后承受不了,千方百计地骗患者说他的病有好转。”王伟举例说,去掉药物外包装、只报喜不报忧,都是常用方法。但如果患者一直不见好转,情绪上开始抵触,不接受正规治疗,则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一点正是王伟所担心的。中国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90%的癌症患者希望得知诊断的真相。而在我国的法律中也早有规定,病人有知情权。1999年实施的《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在现代社会,隐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年轻患者、有知识的患者,都可能借助网络了解自己的病情。”王伟说道。在王伟看来,病人知道真相,并不那么可怕。“病人接受坏消息的承受能力比我们想象得要强。可怕的是相互隐瞒,浪费感情,甚至伤害感情,也可能延误恰当的治疗。”告知的原则“有的人在患重病后,因为不了解自己的病情,不清楚医生的后续治疗和疗效,或期待值过高,或走向另一极端,陷入极度悲观之中而放弃治疗。”李冬云认为,病人迟早会知道自己的病情,越晚告诉病人越被动。“患者及其家人,了解真实、详细的病情后,才会决定是否接受治疗计划。因此,如何尽快告诉病人或家属真实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介绍,在美国,医生在告知病人坏消息之前,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消息会困扰病人吗?病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应该如何应对?确认这些问题后,医生一般会直接将真实的病情告诉病人(如果患者本人同意告知家属的话,也可以请家属到场),目的是让病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预后、治疗手段,并向其讲述现有不同治疗手段的优缺点、药物的作用等。“而在中国,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医生的告知方式则较为委婉,一般先要家属同意才会将消息告知患者。”李冬云说,不论何种途径,告知的过程都是为让患者获得主要信息:你虽然得了重病,但我们会采取适合你的方案进行治疗,以便让患者树立信心。而对于无法治愈、生命期短暂的患者,则要避免直接将生硬的数字抛给患者。“医生要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期待及对病情的认知程度,鼓励他们多提问,对患者的疑问给予尽可能的澄清和解释。”宁晓红说,有效地跟病人沟通是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途径。“花一点时间认真倾听一下患者的心声!这也许对医生来说并不困难,而在患者看来,则是非常重要的。”宁晓红说,“告知坏消息”做得好与坏其实也直接影响到目前的医患关系。《中国科学报》 (2014-05-07第5版 医学周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百度上提问题,别人会知道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