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六中高中部怎么样第二十‏六中学的理化生学科节有哪些特色?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科目代码:201)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 单选(20题,每题2分,总计40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①强制性 ②普遍性③公共性④选择性⑤终身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③④3.小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A.奖惩评价B.榜样示范C.情感陶冶D.实际锻炼4.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A.学科活动B.社会活动C.主题活动D.文体活动5.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道德情操③有扎实学识④有实践能力⑤有仁爱之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6.教育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考察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在这项实验中属于A.因变量B.自变量C.干扰变量D.无关变量7.小学生在课间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揉一揉受伤的脚踝B.太高受伤的脚踝C.在受伤处进行热敷D.给学生吃止痛药8.在学习成败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A.运气好坏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努力程度9.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A.生理自我时期B.社会自我时期C.心理自我时期D.精神自我时期10.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A.200%B. 150%C.100%D.50%1 [答案]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 [答案] A强制性营遍性公共性3. [答案] A奖惩评价4. [答案] C主题话动5. [答案] B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6. [答案] B自变量7. [答案] B抬高登伤的脚踝8. [答案] D努力程度9. [答案] B社会自我时期10. [答案] B 150%11.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x时间”这一公式。这种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2.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的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这属于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13.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A.自然资源B.校内资源C.社会资源D.个体资源14.倡导经验课程,并主张以主动作业形式实施这种课程的教育家是A.卢梭B.杜威dC.泰勒D.布鲁纳15.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认知与实践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6.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边缘课程D.隐性课程17.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 张老师展示了大量动物脚印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练习法C.演示法D.参观法18.课程实施中,不适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的方法是A.课堂观察B.活动记录C.标准化测验D.课后访谈19.布置作业时,李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了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这- -做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0.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同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A复式教学B现场教学C个别教学D课堂教学11. [答案] D命题学习12 [答案] B替代强化13. [答案] C社会资源14. [塔室] B15 [答案] A知识与技能16. [答案] B综合课程17 [答案] C演示法18. [答案] C标准化测验19. [答案] D因材教原则20. [答案] B现场教学二 简答题21.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上述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维果茨基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22.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步骤。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步骤为:1.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是实施活动的蓝图。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包括以下内容:活动名称、活动实施者、活动指导者、活动时间、组织形式、活动目标、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活动总结评价等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活动方案要具体细致。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等都要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第二,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第三,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特长分配相应的活动任务。2.实施活动方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要督促学生落实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下问题:第一,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第二,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第三,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第四,组织协调各种关系;第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第六,指导学生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第七,随时发现生成性主题;第八,尊重兴趣转移,同时防止浅尝辄止。3.总结交流活动成果。总结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的展示,也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总结交流的形式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在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根据活动主题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总结交流形式;第二,展示内容要自然真实;第三,随机展示,激励相随;第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23. 简述实施榜样教育的基本要求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基本要求:(1) 选好学习的榜样;(2)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三 材料分析题24.王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色光,音的美妙组合下,对海底世界有整体的感知;通过演示课件,展示海绵图景,启发学生理解“波涛汹涌”的含义,播放“海底听音器”,模拟海底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的含义:通过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深化学生海洋知识的理解(1)对材料中王老师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况进行评析(8分)(2)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2 分)[参考答案](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媒体使用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启发+材料中:其次:直观+材料中;再次:激起兴趣+材料中。(2) 从教学内容,学生,目标,教学方法四方面作答即可。"25. 课前,我一走进教室,几个学生便围着我有说有笑。“咦,许老师的水杯怎么还在这儿?”我笑着说“谁帮许老师送回办公室啊?”话音刚落,离我最近的小璇同学便伸手去端水杯。当我看到她脏兮兮的小手是,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不用了,让课代表去吧"。课代表从教室后面跑来,高兴的端着水杯走了。上课时,我发现小璇的情绪明显低落,下课后,我便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只是摇头不语,从那以后,我感觉小璇与我的关系明显疏远了。(1)分析小璇与“我”关系疏远的原因(8分)答:小璇和我疏远的原因主要是:1.老师没有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材料中老师看到小璇的手脏,没让小璇帮他拿杯子,小璇心理认为老师嫌弃他,故情绪失落。可以看出该老师没有做到尊师爱生和心理相容。2.该老师没有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材料中该老师嫌弃小璇手脏的细节可以看出该老师没有照顾小璇感受,没有做到尊重小璇人格,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学生。3.该老师不善于和学生沟通交往。材料中小璇不再愿意和老师沟通说明小璇已经对老师失望,老师应该找到小璇主动和他谈心,解开他的心结,认真倾听小璇想法,然而该老师并没有这样做。(2)结合材料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2分)答: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材料中老师看到小璇的手脏,没让小璇帮他拿杯子,小璇心理认为老师嫌弃他,故情绪失落。可以看出该老师没有做到尊师爱生和心理相容第二,树立教师威信。a.老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b.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c. 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关怀爱护。材料中该老师嫌弃小璇手脏的细节可以看出该老师人格魅力欠缺,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学生。第三,善于和学生交往。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没有顾忌到小璇的心理感受,说明他在师生交往中缺乏交往的技巧。第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材料中小璇不再愿意和老师沟通说明小璇已经对老师失望,这是老师没有发扬教育民主,没有认真倾听小璇意见的结果。26.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题作答,40分)考生可根据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属,未涂或多涂均无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想要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析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价值。(10分)(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3)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第3~6自然段的教学。(22分)【答案要点】(1)写作特点:《火烧云》这篇课文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火烧云的变幻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 5分)教学价值: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同时,学生通过体会作者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变化的方法,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 5分)(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檀、盈、凶、庙、惚”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2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和小组讨论,学会作者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变化的方法,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朗读感悟能力、想象力和合作学习能力。(3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分)(3)教学设计:展示图片,激趣导入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火烧云”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的内容。学生观察后踊跃发言,教师接着追问:“谁知道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简单交流后举手发言。教师简单总结,随即教师发言: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课文《火烧云》来一探究竟。(2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探究: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不懂的生字、生词,并在旁边做标记。2.检查反馈:重点分析“檀、盈、跪”等词。3.初步交流: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明确: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的时间顺序,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全过程。( 3分)三、研读课文,体会写法提问:火烧云上来时,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要求:自由读3 ~ 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明确: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一)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1 .提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明确: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2.提问: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明确:从四个“一会儿”体会到的。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多。3.提问:都有哪些颜色呢?明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教师发言: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的图片。)4.教师发言:这么多的颜色,大家可以把它们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明确: ABB重叠式:红彤彤、金灿灿半一半一并列式: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形象感偏正词语: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教师总结:这就是不同的构词形式。5.提问: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明确: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教师发言: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 学生自由发言)6.提问: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么得美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五颜六色、绚丽多彩、五彩缤纷。7.想象画面: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画面。8.朗读指导:请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作者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6分) )(二 )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教师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是怎样的呢?1.提问:朗读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明确: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2.提问: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明确:像马、狗、狮子。3.提问: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明确:特别快。4. 提问: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明确:从“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正在”忽然”“接着”“一 转眼”等词语体会到的。5.教师发言: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很精彩,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马是跪着的。(1)提问: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读)明确: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2)提问: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句?(学生自由读)明确:“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作者想象到的。(3)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总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4~ 6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 学生自由读)6.提问:老师想和大家- -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教师引读:教师: 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 板书:出现)学生: 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教师:它是什么样貌的? (板书: 样貌)学生:马头向南.... 它才站起来似的。教师:它是怎样变化的? ( 板书:变化)学生:过了两三秒钟,.... 尾巴可不见了。教师:消失了吗? (板书:消失)学生:看的人....变模糊了。(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7.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明确:按“出现、样貌、变化、消失”的顺序来写的。教师总结:作者按“出现、样貌、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描写,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8.提问:想象- -下,火烧云还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貌、变化、消失”这一顺序与同桌一起练习说话,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学生自由练习)9.想象画面: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画面。10.朗读指导:请学生朗读第4 ~ 6自然段,读出作者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7分 )四、学生配音,巩固练习播放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资料配音。( 1分)五、归纳总结,情感升华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色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先是这样美丽。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我们身边的美景(出示图片)。同学们,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完美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2分 )六、开放作业,拓展延伸课后搜集火烧云或者其他自然景象的图片资料,下节课和大家分享。(2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来听一下这个公开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市六中高中部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